欢迎访问吾小秘【www.wxiaomi.cn】,您身边的文字小秘书!

有余数除法二年级教学设计

时间:

有余数除法二年级教学设计共13篇(二年级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课件)

本文由吾小秘【www.wxiaomi.cn】会员分享,供您参阅。文内整理了13篇相关范文,平均每篇1631个字,阅读大概需要4分钟。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有余数除法二年级教学设计共13篇(二年级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课件),供大家赏析。

有余数除法二年级教学设计共13篇(二年级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课件)

有余数除法二年级教学设计共1

  表内除法与有余数的除法总复习教学设计

  一、复习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教材第

  二、

  四、六单元

  二、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帮助学生经历梳理本学期表内除法与有余数除法两部分知识的过程,使所学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2、通过复习,使学生明白表内除法重在口算,进一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明白有余数的除法重在根据余数与除数的关系掌握试商的方法及竖式计算。巩固运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3、通过复习,为学生提供反思、归纳、整理的机会,帮助学生养成回顾与反思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复习重点:

  1、梳理表内除法与有余数除法两部分知识,使所学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2、通过多层次练习使学生明白表内除法重在口算,进一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明白有余数的除法重在根据余数与除数的关系掌握试商的方法及竖式计算。

  四、复习过程:

  (一)回顾知识,揭示本课复习内容。(1‘)

  谈话引入:

  小朋友们,通过将近一个学期的努力学习,你们已经完成了整个第四册的学习任务,你们真棒!

  从目录中可以看出,表内除法

  一、表内除法

  二、有余数的除法这三个单元学的都是除法方面的知识,联系特别紧密,今天我们就先来复习这部分的知识。

  板书课题:表内除法与有余数的除法总复习

  (二)表内除法(12‘)

  1、口算练习。(2’)

  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表内除法,你们有信心吗?

  刚才的除法计算你们是怎么得出答案的呢?除法计算离不开乘法口诀的帮忙,乘法口诀熟练了,那么表内除法也就能快速地口算出来了。

  2、表内除法的意义复习。(10’)

  只会计算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知道什么时候用除法。我们来看几个例子。 ① 把9个梨平均放在3个盘子里,每个盘子里放几个? ② 将21米花布平均分成3份,每份有几米? ③ 有18棵白菜,每小筐装6棵,需要几个小筐?

  ④ 一共有16个人,如果坐2人车的话,需要几辆车?如果是4人车的话,需要几辆车呢?

  怎样列式?计算结果是多少?式子的含义?被除数、除数、商。 这几道题目都是平均分的例子,分为两种情况:

  1) 把一个数平均分成若干份,每份是几?(等分除)

  2) 把一个数按几个为一份,可以分成几份?(几里面有几个几)

  (三)有余数的除法(10‘)

  1、产生余数的原因(4’)

  表内除法可以解决平均分的问题。如果平均分分不完怎么办呢?我们来看几个例子。 7个草莓,每盘装2个,能装几盘?余几个?

  列式、计算、含义。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2、余数与除数的关系(2’)

  余数和除数的大小关系?余数

  3、竖式计算(2’)

  小朋友,口算很简单,竖式计算会吗?

  有44本书,每个小组分6本,可以分给几个组?还多几本?请用竖式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如果学生中有错误的拿出来找找哪儿错了,怎么改正。 (利用学生生成的资源的)

  4、验算(2‘)

  你怎么检验有余数除法的答案是否正确呢? 预设:A:余数要比除数小。

  B:商乘除数加余数是否等于被除数。

  (四)解决问题,提升练习

  1、运用、巩固知识(7‘) 小朋友们,刚才我们对除法知识进行了整理回顾,有了整体的认识,小朋友们很会学习。你们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帮老师一个忙吗?

  (1)下学期我们吃午餐要去学校食堂用餐了,学校要求每6个小朋友坐一张餐桌,我们二(1)27人一共得需要多少张餐桌呢?(指名板演)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交流。(5张餐桌)

  (2)二(2)班的小朋友人数和我们班一样,他们班需要几张餐桌呢? 指名汇报。(5张餐桌)

  (3)如果我们两个班一起用餐,需要几张餐桌呢?(指名板演)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上台板演,请学生说说思路。

  2、提升练习(7‘)

  王奶奶很喜欢吃粽子,端午节自己动手包粽子。每个粽子需要4片芦叶、100克糯米、4颗红枣,王奶奶买了33片芦叶,1000克糯米,36颗红枣,她能做成几个粽子呢?

  请小朋友想一想,也可以讨论一下怎么解决呢? 指名汇报,反馈。

  (五)总结(1‘)

  今天我们一起进行了除法复习,假如让你向爸爸妈妈介绍我们这节课的知识,你介绍些什么?

  (六)课堂作业:积分大比拼。(2‘) 竞赛形式:独立完成。

  竞赛内容:练习单根据难易程度划分为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

  竞赛规则:一星级每题10分,二星级每题20分,三星级每题30分。 根据时间和学生完成情况,进行反馈。(机动)

  板书设计:

  表内除法与有余数的除法总复习

  解决问题学生板演(1)

  (2)

  提升练习

有余数除法二年级教学设计共2

  《有余数除法》教学反思

  有余数除法”是一节计算课,突破以往的侧重算理算法的教学是本节课的新要求。在设计课的开头时,本人用学生喜欢的生活情景----学生动手摆小棒游戏活动入手,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运用已有的经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有余数除法,这样有效地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接着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分草莓和摆小棒----平均分数量不等的食物,在分的过程中明白分物品时会出现刚好分完或还剩一些的两种情况,从而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表内除法和有余数除法的表象,感性地认识有余数除法。然后教学竖式和横式的书写格式,在竖式中再次感知建立“余数”概念,知道如何给商和余数写单位,这样的理解比较主动的、自然的、印象比较深刻。

有余数除法二年级教学设计共3

  在活动、探讨、自学、感悟中形成建构 ——有余数除法教学设计

  重庆市教科院华渝实验学校 邓远奎

  设计亮点:教学中构建合理情景,引导学生探讨生活中分东西的几种情况,从乱分到平均分,再到平均分后有剩余,让学生在活动交流中真实领会到余数的意义。在这种情况下,先扎实领会好除法的横式计算后,然后一起探讨除法的竖式计算,且优先探讨有余数的竖式除法教学,再学习没有余数的竖式,提高了教学效率,且有效运用教材资源进行教学,更难得的是在保证本节学习的情况下,为后续学习一次次的打下了很好的伏笔。整个教学设计独特,整合了教材资源,可谓用心良苦。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上教材P50例

  1、P51例2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感知余数的产生和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理解并掌握除法的竖式计算,初步掌握试商。

  2.通过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自主探究与自学能力。 3.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从中体会探究的乐趣。

  4.在合理的争论中,运用基本活动经验来解决遇到的学习问题,促使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教学重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并能用除法竖式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掌握试商的方法,理解除法竖式中“商和除数的乘积”。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演示,学生每人准备15颗大米,作业本等。 教学过程:

  一、活动探究、激发兴趣

  (课前多媒体播放学校庆典活动,出示“节日庆典中,学校打算用15盆郁金香花来装扮校门口”的主题图)

  师:如果由你来设计摆放这些花,你打算怎样摆这些花呢?摆成几组?用大米代替花,动手摆一摆。

  设计意图:以学生的基本活动经验促进教学,促使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此环节问题设计的开放性、答案的自由性,以激发孩子们参与的热情和兴趣。然后给学生自由摆设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己摆,每堆几个,摆怎么样的图案。在摆设过程中,学生会深切地感悟到原来在生活中分东西时,并不是每次都能正好分完,如果规定了每堆的数量,学生自然而然地就沿着老师铺好的路走下去了,这样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和课堂真实的生成。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一)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及认识余数

  师:刚才同学们动手摆了15颗大米,你能用一个算式表示你摆的结果吗?先四人小组内交流,再汇报。

  1、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预设

  1、乱分。

  生:展示出一个乱分情况的算式:15-1-2-3-4-5=0

  师:这样分公平吗?有没有其他情况? 设计意图:为除法的意义打下伏笔。 预设

  2、没有余数。

  生:展示平均分的一种15÷3=5(组)。

  师:15盆花摆完了吗?为什么要用除法列式呢?这个5表示什么? 这个除法算式中

  15、

  3、5分别叫什么?如何求的商?

  设计意图:复习表内除法的知识,领会用除法计算的前提条件,如何试商,为新知学习做好铺垫。

  预设

  3、出现了余数。

  生:展示出一组先平均分,分到最后有剩余的情况。

  师:这样最多可以摆几组?算式怎么列? 15盆花摆完了没有?还多几盆? 生:只能写到15÷2=7,后边不会,这样最多摆了7组,还剩1盆。 师:多的摆到第一组中,可以吗?这剩下的,你能给它取个名字吗?

  师生短暂交流后得到“余数”,(板书课题:余数)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设计根据操作实践,学生自由地取名,加深对“余数”的印象。

  师:展示出算式15÷2=7 余数写在哪儿呢?(让学生先进行辩论) 生1:写到被除数下面。

  生2:不美观,我还以为是下一道题。 生3:写到商后面。

  师:数学家最初就是这样考虑的,你想说什么? 生4:这样又容易引起误会以为是71。 生5:(兴致高昂的说)那隔远一些写。

  师:越来越接近数学家的想法啦,这样有问题吗? 生6:这样会以为是另一个算式的数字。

  师:我们在商的后面点上6个小圆点,然后写上余数。我们把这样的除法,叫做有余数的除法,这是今天我们要研究的第一个内容。(出示课题)《有余数的除法》。学习这个内容后同学们要知道什么是有余数的除法,余数是怎样产生的。

  设计意图:对余数位置的探讨引发出数学的简洁美,彰显数学知识产生的过程;“消除数学误会”在生活人际交往中也是很有用的。同时也明白数学也是讲道理的。

  2、进一步感知有余数除法及余数的意义 (1)提问:这里商7表示什么?(板书:组);余数1表示什么?(板书“盆”) 课件出示15÷2=7(组)??1(盆),读作:15除以2等于7组余1盆。 课件出示学生算式15÷2=6(组)??3(盆) (2)对比算式,你想知道什么?

  生:同样的平均分,一个余1,一个余3,究竟谁对呢? 师:交流讨论。

  生:第一个余数对,第二个3盆还可以再分出一组来。

  师:平均分时,有时会有多余的数产生,不能再分而剩余的数被称为余数。 设计意图:此环节是为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余数的意义。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我们不能把一些概念生硬的拿给学生,而要让孩子们在一次次辨析、争论、碰撞

  中闪现出可贵的火花,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深入领会余数的意义,同时为后续学习埋下可贵的种子。

  (3)提问:还有其他摆法吗?摆一摆并列式,在除法算式中,它们的名字分别叫什么?

  随机展示其他各种情况并请学生列出算式回答。 15÷6=2(组)??3(盆) 15÷7=2(组)??1(盆) 15÷8=1(组)??7(盆)

  设计意图:材料的重组再次使用,学生每组摆的数量不一样,因此就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在比较的过程中,学生不仅通过伙伴之间的交流知道了摆法的多样性,并借助可感知的学具明白了余数的由来。引导学生换角度思考问题,在重点内容“余数”部分进行有效开放。

  引导学生看算式:15÷9=1(组)……6(盆) 师:余下7盆,这么大的余数,对吗?

  生:由于8盆为一组,7盆不够组成一组,就成为余数,所以是对的。 设计意图:引发学生辨析余数产生的原因,为理解下一课时内容“余数与除数的关系”:余数必须小于除数,埋下伏笔。

  3、即时练习——出示,学生口答

  A、有12个羽毛球,平均分给5人,每人分( )个,还剩( )个。 B、有50个面包,每6个装成一袋,可以装(

  )袋,还剩( )个。 C、手工组36人,每4人为一组,可以分成(

  )组,还有(

  )人。

  设计意图:强调50里最多有几个6,为试商做铺垫。第三题为一陷井,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避免学生产生不良的思维定势,进一步理解“刚好被平均分完就没有余数”。

  (二)学习除法的竖式。

  1、学习有余数除法竖式 师:除法算式有时刚好被平均分完,有时会有余数。正因为除法的这一特点,使除法的竖式也与众不同。这就是今天的第二个知识点:除法的竖式(板书课题)学习这个内容后,同学们要能用除法竖式计算。

  师:算式15÷2=,通过摆,我们知道了这种摆法的结果。大家知道吗,它也可以用除法竖式来计算。有没有小朋友知道竖式该怎样列?

  生1:我家长教过的。

  生2:我在数学书上看到的。 生3:先写被除数15,接着写除号。 师:除号很特别像什么? 生:像一个厂字。

  生3:然后在被除数的左边写除数。

  师:商和余数又该写在哪儿呢?引导学生自学(看书第51页) 学生自学后回答,弄清楚商和余数的位置,师板书。

  设计意图: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看懂的教师要尽量不教。 师:15的下面应该写几? 生:写14。 师:为什么?

  生:这样才好相减得到余数。 师:14是怎样得到的? 生:14是2×7的乘积。

  请学生指竖式名称:15盆花,每堆摆2盆,最多能摆7堆,还余1盆。这就是除法的竖式。

  除号就像一个大工厂,被除数是生产出来的物品;除数是多少件装成一箱,商是最多能装成多少箱;余数是最后没装完的。这样的竖式就形象了。

  师:你能指出除法竖式中的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对这个竖式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设计意图:第一次接触除法的竖式形式,必须对其算法和各数表示的含义有正确并深刻的认识。学生最难的一步就是被除数下面的数为什么要写?它表示什么?为什么乘后还要再减?这些疑问如果是在没有余数的除法里,理解起来可能要难一点。所以适当改变顺序,用有余数的除法进行竖式教学,学生就能较好地理解除法竖式这一写法了。

  2、学习整除除法竖式。

  师:用15÷3尝试练习,完成后对比教材P50进行自学,并与同学互说竖式各部分名称。

  师:被除数下边的15表示什么意思?0是怎么来的?

  生1:15表示5与3的乘积;0是两个15相减得到的,表示余0.师:余数是0,你认为这种说法对么?

  生2:不对,0表示没有,没有就是没有余数,不能叫余0.师:那横式还需要写这个0么。

  生:刚好平均分完,就没有余数,不用写

  引导学生观察例

  1、例2,这两题竖式最大的不同点在哪? 即时练习:35÷5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比较,揭示本节课的重点、关键,沟通表内除法和有余数除法两者之间的联系。

  三、学以致用、巩固新知 第一层次:基本练习。

  1、教材P51“做一做”两道题。

  设计意图:用于检查学生对所学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

  2、(课件出示一组形如10÷4=(

  ) ??( )题。“商是几?写在哪里?” 设计意图:学生直接口答,并说一说试商的方法。目的是让学生熟练掌握试商。

  3、我是小医生。

  提问:说说错在哪?第三题中除数9,余数12,错在哪里?

  那么余数和除数是不是有什么关系呢?这就是我们下节课要学习的知识。

  第二层次:发展练习

  “( )÷6=( )??( ),猜猜余数可能是几?”

  设计意图:开放题,不仅巩固了余数的含义,又为下节课学习余数和除数的关系埋下伏笔,使学生产生探究的愿望,让课堂的学习热情继续延伸下去。

  四、课堂小结、质疑问难。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懂?

有余数除法二年级教学设计共4

  本堂课有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能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让学生感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用于现实生活,本课的教学就是一个关于解决问题的实际运用,通过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对余数意义的理解,巩固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有余数除法教学反思。

  用有余数除法解决问题,人教版教材例4以学生熟悉的跳绳中的分组作为素材,教学的重点是让学在解答一组对比题后加深对除法意义以及商和余数所表示的意义的理解,教学反思《有余数除法教学反思》。 通过有余数的出发这一知识去解决,从而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我力求在继承与创新中寻求简洁有效的教学方式。为此,课堂上一方面非常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如在复习铺垫中,直接以口算引入,了解学生的计算技能,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重视除法意义以及商与余数的单位名称的确定,而这些都能为学生更好地解决问题打好基础。另一方面也十分关注学生对梳理知识和提炼问题信息的能力,让他们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所选的学习素材既关注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如跳绳、买书、租船、编排值日生等都是学生所熟悉的更关注练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以便紧扣教学重点、难点,提高课堂四十分钟的效率。

有余数除法二年级教学设计共5

  《有余数除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授课年级:二年级(1)班

  教学内容:教材第68页例6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学会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与按规律排列有关的问题。

  2.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进一步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的多样化,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3.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数学的统一美,积累解决问题的基本经验。

  教学重点:学会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一类按规律排列的有关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余数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纸条、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游戏导入

  1、复习:同学们,老师给你们带来了爱心和笑脸,照这样摆下去,你知道横线上应画什么吗?为什么?

  2、出示一排彩旗,排列规律是:黄、红、红,并在其下面顺次表上序号。

  3、师生活动(竞猜游戏,学生问老师答)。

  4、质疑揭题:为什么老师能很快猜出彩旗的颜色呢?(学生发表)对,今天我们就要来解决与排列规律有关的数学问题。板书: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导入环节设计了竞猜游戏,一方面让学生对老师能快速正确地说出旗子的颜色感到惊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另一方面又巧妙地照应了本课的教学内容,为新课铺垫,轻松自然,直奔主题。】

  二、操作观察,探究新知

  (一)回顾规律,提出问题。 1.动手操作,摆小旗。

  2.发现规律,说小旗。

  这些小旗的排列有什么规律?说一说,接下来再摆第10面是什么颜色?第11面呢?第12面呢?

  3.提出问题,猜小旗。

  按照这样的规律摆下去,第16面小旗应该是什么颜色?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可以在纸上画一画、写一写,把自己的方法表达清楚,再与同桌交流自己的方法。

  2.汇报交流,组织研讨。 (1)预设一:画图法

  第16面小旗应该是黄色的。

  (2)预设二:符号法

  黄红红

  黄红红

  黄红红 黄红红

  黄红红

  黄

   6

  第16面小旗应该是黄色的。 (3)预设三:列式法 16÷3=5(组)??1(面) 第16面小旗应该是黄色的。 3.回顾整合,检验结果。 (1)结合图示理解。 (2)检验解答的结果。

  (三)变化数据,建立模型。

  1.如果求第20面小旗的颜色,你准备怎样解决问题? 2.第27面呢?第29面呢?你有什么发现? 3.小结:最后一面旗子的颜色由余数决定,与商没有关系。余数是几,答案就是一组中的第几个,如果没有余数,说明正好分完,就是每组中的最后一个。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遵循“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建立模型”的思路,结合教材中“知道了什么?”“怎样解答”“解答正确吗?”三个环节展开教学。在学生回顾规律后提出问题,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解决问题,通过多种不同表征方式理解列除法算式应看余数来解决此类问题的道理,感受数学统一美,进一步理解用有余数的除法知识解决与规律有关的实际问题的方法;最后,变化数据,在解决多个类似问题的过程中完善对“余数”的认识,建立解决与规律有关问题的数学模型。】

  三、巩固运用,深化理解

  (一)基本练习(第69页练习十五的第4题) 1.读题审题。 2.独立解答。

  3.质疑:为什么最后确定颜色时看余数,不看商?

  (二)综合练习( 教材第70页练习十五的第5题 ) 1.解决“第32盆应该摆什么颜色的花?”的问题。 学生独立找规律,解决问题。 2.学生自主提问题,并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层层递进的练习,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巩固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进一步巩固运用有余数除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提高审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积累解决问题的基本经验,培养应用意识。】

  四、揭秘游戏,课堂总结。

  1.揭秘游戏,首尾呼应。

  现在,同学们一定知道老师竞猜游戏的秘密了吧,现在反过来,老师数,你们猜。

  2.师生总结,拓展延伸。

  生活中的余数问题还有很多,请同学们到生活中去找一找,你会有更多有趣的发现。 【设计意图:通过揭秘竞猜游戏的秘密既做到首尾呼应,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了新知,进一步理解余数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最后,畅谈收获,归纳总结,将所学的知识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规律:黄红红

  16÷3=5(组)??1(面) 答:第16面小旗是(黄)颜色。 20÷3=6(组)??2(面) 红 27÷3=9(组)红

  29÷3=9(组)??2(面) 红

  教学反思:

  学生喜欢数学的原因是现实的、有趣的和有用的。本节课展示了许多学生生活中熟悉的、有趣的图片,让学生自己搜集信息,学生觉得有趣;让学生根据信息提出问题并解答,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探索性,也使学生掌握了新知识,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本节课十分关注学生对梳理和提炼问题信息的能力,让他们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发学生的深层次数学思考,引入新知。在学生给人物排队的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有序排列的规律。实现知识点的有效、分步骤有效分解,逐层引向深入。让学生觉得学数学是十分有用的,更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同时,还借助于串珠子、摆花盆的排列问题,作为教材的补充和延伸,使学生发现在生活学习中有很多类似的问题,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这一知识去解决,并懂得有些题目算式的结果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得根据题目的实际情况确定最后结果,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必要性。此外,重视巩固练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紧扣教学重点、难点,提高课堂效率。还有课外学以致用,进行适度的拓展练习。

有余数除法二年级教学设计共6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杜甫川小学 黄艳玲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 “有余数的除法”,P60-61页。 教材分析

  “有余数的除法”这部分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教材分两部分,一部分是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和计算的教学,包括主题图,共三个例题;另一部分是解决问题,即例4。教材首先通过主题图中课外活动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了用除法计算的素材,加强整除和有余数除法的对比,沟通知识间的前后联系。

  这节课要求教师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数学知识,注重从直观、形象、具体的材料入手,让学生经历具体问题“数学化”的过程,在观察、猜测、操作和归纳等活动中形成自己的认识,并进而增强应用意识,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

  学生已初步掌握了除法的特征。 设计理念

  教学中,首先以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为教学情境,组织学生认真观察、充分交流。在教学中,特别注意教师对学生思考的引导,帮助学生认识了解。为了加深学生对有余数除法的体会,充分挖掘利用现有资源,让学生按要求摆学具。接着练习学生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巩固理解,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动手操作、交流,让学生充分表达。另外,在练习设计中,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由易到难,层层深入。练习形式灵活多样,有基本练习,综合练习,还有拓展练习。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培养数学意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是学生理解整除的意义,认识有余数的除法。

  2、过程与方法:经历由生活经验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通过操作、观察、讨论,掌握有余数的除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理解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2、难点:经历生活经验和数学问题的联系过程,加深理解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方法

  探究法、引导法、讲解法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

  1、想一想,老师有14颗糖,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分几个糖?你会列式吗?

  2、引导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

  二、探索新知,建构概念

  (一)实际操作,感受新知

  1.教学例题1。

  (1)利用课件演示例1:将14颗糖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能分几个糖?老师想请我们班的同学来分一分,你们愿意吗?

  (2)动手操作:请小朋友拿出学具,用14个学具表示14颗糖来分一分。

  (3)提问思考:有14颗糖,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能分几个糖?14颗糖有没有分完?想一想每份有几颗?

  (4)尝试列式:如果用计算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你能列出算式吗?

  14÷2=7(颗)

  (5)理解除法的意义。

   2.教学例题2。

  (1)课件演示例2:有14颗糖,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能分几个糖?14颗糖有没有分完?想一想每份有几颗?

  (2)动手操作:你们是不是也能用学具代替14颗糖来分一分。 能不能全部分完?还剩几颗?剩下的够不够每人分一个?

  (3)认识余数:有14颗糖,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能分几个糖?有没有剩余?(有剩余的我们把它叫做余数)

  (4)尝试列式:14÷4=3(颗)??2(颗)

  (5)介绍有余数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6)适时小结:为了分清余数和商,我们要在余数和商中间用6个小圆点隔开。我们把这样的除法,叫做有余数的除法。

  三、观察比较,理解概念

  1.探究关系:出示例3,分一分,将16颗糖、17颗糖、18颗糖、19颗糖、20颗糖、21颗糖、22颗糖、23颗糖、24颗糖、25颗糖每个小朋友5颗糖,能分给几个小朋友?观察余数与除数,你们发现了什么?

   16÷5=3(人)??1(颗)

  17÷5=3(人)??2(颗)

  18÷5=3(人)??3(颗) 19÷5=3(人)??4(颗)

  20÷5=4(人)

   21÷5=4(人)??1(颗)

  22÷5=4(人)??2(颗)

  23÷5=4(人)??3(颗) 24÷5=4(人)??4(颗)

  25÷5=5(人)

  2.归纳总结:(1)剩下不能再分的数才叫余数;(2)进行有余数的除法计算时,结果中的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四、巩固拓展

   1.巩固题:(填空,进一步明确“余数要比除数小”。)

  2、判断题,使学生会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3.开放题:看谁能很快说出( )里最大能填几?

  4.生活中的数学。

  5、拓展题:笑脸最大能填几,当笑脸最大时,五角星是几?

  6、游戏题:“猜猜看”。(课件呈现:一组有规律的图形,猜一猜第16个是什么图形、第23个是什么图形,运用课件验证。)

  五、归纳小结,结束全课

   小朋友,通过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六、作业布置

  解决问题

  七、板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

  14 ÷ 4 = 3(颗)??2(颗) 被

  除

  商

  余 除

  数

  数

  数

  读作:14除以4等于3余2

  余数<除数

有余数除法二年级教学设计共7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

  核心提示:本课是有余数除法,教科书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教改理念和教学资源,改变了传统计算教育学的方法。

  一、在情境体验中理解意义以往学习有余数除法,是通过一个简单演示、一道竖式讲解和一道题做一做,告诉学生余数和

  有余数除法的应用

  一、在情境体验中理解意义

  以往学习有余数除法,是通过一个简单演示、一道竖式讲解和一道题做一做,告诉学生余数和有余数除法;再通过一道竖式的试商告诉学生余数要比除数小,然后配以多道计算题加以练习。这样纯粹是算理算法的学习、强化计算训练,单调重复地计算使学生倍感枯燥无味,并由此生厌,而且信息量少,思维狭窄,未能把学习的内容与身边的生活有机结合起来,未能通过数学学习开发学生智力。本课的设计,使学生在丰富的问题情境中用数学眼光去发现生活里的“有余”现象,例如用花盆布置联欢会场、分食物、摆学具、包装面包、校运动会的很多情景等等。学生充分体验生活中的数学气息,感受生活中的余数问题需要用数学方法来解决。在心理上驱动着强烈的求知欲,在情感上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重点通过分食物和摆学具这两种生活情景,了解到平均分有两个结果:一是刚好分完;一是余下少许不能再平均分。通过小组和全班同学的讨论、辨析,大家都参与了有余除法、余数等知识的发生、发展的过程,学生们获得了成功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价值,在情景体验中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

  二、在操作比较中探究方法

  本课的教学通过学生几次自主操作,在比较认识中探索有余数除法,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积累和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独立地完成从表内除法到有余除法的学习,并且自己发现余数比除数小的规律,在操作比较中,学生还注意对事物的观察、分析、探究,自主发现问题,使他们逐渐养成自主探索、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三、借算法多样化激活思维

  本课的教学,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引导学生算法多样化,,例如摆学具时,学生能用乘法、口诀、估计、画圈、倍数关系等方法做除法,在课上联系生活实际想问题,想解法,把思维激活起来了!

  四、在实践应用中加深认识

  通过情景体验有余除法,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处处都有有余除法,从而更理解有余除法的意义和更熟悉有余除法的算法。

有余数除法二年级教学设计共8

  有余数除法教学反思

  在这一节课的教学中,我觉得有两个地方是关键,第一在等分的基础上认识有余数的除法。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一直都是被除数都能被除数整除的除法,在思维上有一点的定式,对有余数的除法学习有一点的困难,不知道有余数余数写在哪里,应该怎么样写,余数是多少合适。教师在任教时这里就要把问题讲清楚了,有余数的除法和整除的除法是没有多大的差别的,就是被除数不能被除数整除有剩余。在计算时都一样,就是在书写的时候有差别,要把剩下的余数写在后面。

  第二认识有余数的除法;了解余数的含义,知道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并能正确的书写竖式。学生学习的起点是重新从整除的除法中开始来构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并且根据除法的算式去发现计算中出现的新问题。首先是学生动手操作分小棒的活动来让学生感受余数。让学生分一分小棒。将48根小棒每人分7根,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有了“分剩下的就是余数”这一基本概念。 在这一基础上引导学生了解在生活中有很多把一些物品平均分后还有剩余的情况,使学生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进一步理解“分剩下的就是余数”。接着讲述怎样写除法算式,使学生知道剩余的6根在除法算式里叫余数,板书有余数除法竖式的写法。然后让学生试一试。

  本节课有很多不足之处:特别是在让学生动手操作分小棒时,给学生的活动的时间偏少,所以没能很好把握,给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机会,对有余数理解不够彻底。.在理解有余数的除法时,当学生得出商和余数时,教师应该多做适当的点拨,余数不能大于除数,让学生理解到位。.新课前的复习时间偏多,以至于新课后的巩固练习时间安排较少,没能及时的查看学生掌握的情况,练习的题型也不够丰富,没能为下节课的内容做更多更好的过渡和铺垫。

有余数除法二年级教学设计共9

  一、填空题:

  1.除法算式13÷2=6? ?1中13是( ),2是( ),6是( ),1是( )。

  2.在□÷7中,如果有余数,余数最大是( ),最小是( )。

  五、列式计算:

  1.被除数是57,除数是7,商几余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里面有几个6,还余几?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除数是9,被除数是62,商是几?余数是几?_______________ 里面最多有( )个9,余数是( )。 4.在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 )要比( )小。 5.在一个余数是8的除法算式中,除数最小是( )。 6.□里最大能填几?

  □×4<37 8×□<70 54>8×□□×6<39 9×□<65 48>5×□7.在有余数的除法中,被除数=( )。

  8.□÷8=5? ?△,当△最大时,□应该是( )。 根小棒可以摆( )个正方形,还剩( )根。

  二、判断:(对的在括号里面画“○”,错的画“●”) 1.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不能比除数大。 ( ) 除以8,商5余9。 ( )

  ÷7和60÷9的商相同,余数也相同。 ( )

  4.妈妈将糖果平均分给8个小朋友,每人分到9块,还剩9块。5.一只35元的玩具熊可以换7辆8元的小汽车。 ( )

  三、直接写答案:

  21÷6=_??_19÷4=_??_ 67÷9=_??_ 38÷5=_??_52÷7=_??_ 71÷8=_??_ 17÷2=_??_ 43÷9=_??_ 25÷3=_??_

  四、计算下列各题: 27÷9= 60÷7=58÷8= 70÷9=29÷5=34÷6=

  六、开放题: ( )÷9=8??( )

  要使余数最小,被除数是( )。算式:要使余数最大,被除数是( )。算式:

  七、用数学:

  1.(1)二班有44名学生去森林探险,每辆车座8人,最少租几辆车?

  (2)每盒牙刷3元钱,用20元钱最多可以买几个牙刷?

  (3)把60块月饼每8块装在一个盒子里,需要准备几个盒子才够?

  2.小刚买来20条金鱼,送给小明4条,剩下多少条金鱼?小刚把剩下的平均放在3个鱼缸,每个鱼缸放多少条金鱼?还剩多少条?)

  4.一本书共86页,小丽看了30页,剩余的每天看7页,还需要看几天?

  5.__________,平均分给6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几张,还剩几张?(补充条件,并解答出来)

  6.有32本书,最少拿出几本后就可以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

  (

有余数除法二年级教学设计共10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

  有余数的除法这节课是要学生认识余数、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横式的写法,正确表达商和余数,并学会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方法,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和余数规律,感受到探索的乐趣。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摆一摆,在平均分若干物体还有剩余的活动中认识余数,感知、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在尝试中学习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例如在教学17除以5的时候,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商几的过程分析,使学生明白:5和几相乘的积接近17而且小于17就商几,从而使学生初步掌握了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这节有余数的除法是以表内除法知识作为基础来进行学习的,它的内涵发生了新的变化,学生虽然在实际生活中有一些感性的认识和经验,但是缺乏清晰的认识和数学思考的过程。因此,为了使学生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和计算,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注意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理解表内除法的含义,来沟通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关系,在具体情境中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同时加强学生观察、猜测、想象、操作等活动,让学生在“做数学”中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算理和算法,知道具体情境中的“余数表示什么”,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在教学中比较注重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主动建构知识的平台,从表内除法的引入到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和计算的算理,都安排了符合逻辑的活动和思考空间,通过创设的问题情境和探索性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能主动参与、独立思考。从整节课的效果来看,学生学的还不错,但在“发现余数比除数小”这个规律时,我是指名学生板书连续的算式,原先是想这样会缩短时间,由于学生在板书过程中没有把各数对齐,使学生没能很快的观察出这个规律,反而花的时间更多,如果由老帅自己来板书可能效果会更好,学生可以很快地发现余数

  1、

  2、

  3、

  1、

  2、

  3、。。。。。。都是比4小的,没有超过4的,从而得出余数要比除数小这一规律。

  当然,有余数的除法是这一单元的教学难点,学生的试商,竖式的写法,余数不能不写等等这些都要靠以后反复的练习,从而加以巩固。

有余数除法二年级教学设计共11

  教学目标(三维融通表述):

  1、通过同学们秋游的具体情境,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开展学习,让学生感受到运用有余数的除法的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通过独立计算,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恰当地选择计算方法(口算和笔算),体会到在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可以根据计算的难易程度和自己的计算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

  3、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现象,搜集和处理数学信息,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分钟)

  师:今天见到同学们,和大家一起学习我特别高兴。一高兴我就想把自己开心的事和大家一起分享。知道吗,前几天我和我们班里的同学一起去秋游,在玩的过程中,我们还遇到了很多数学问题,你们愿意和老师一起解决吗? 意图:创设情境,感受生活中的数学处处不再。 生:愿意。

  师板书: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解决问题”

  师:到了景区,看到了碧波荡漾的湖水,于是大家提议去划船,我们一起来到了租船处。 出示幻灯片

  二、课堂授课

  (一)例题

  1、读题,批画,分析题意(3分钟)

  师:请你按照从下到上,从左到右的顺序找找,在图上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意图:教会学生观察的顺序,以及解决问题的前提。

  生:共有30人,每条船最多做4人。(限乘4人)

  师:在你们说的过程中,老师把这些重要的信息进行了圈画,这种方法叫批画,就是把重要的数学信息圈画出来,可以帮助我们理解题意。这种方法,同学们可以在在面的问题中尝试使用。我们接着理解题意。 意图:交给孩子审题的要点 师:什么叫“限乘”? 生:最多只能做4人。

  师:我们知道了这些数学信息,那你们猜老师遇到了什么难题? 意图:培养学生分析条件,提出问题的能力。 生:老师不知道租几条船?

  师:你们真厉害,就是这个问题难住了老师,那谁能将这个问题用数学语言描述一下呢?

  生:至少要租几条船?

  师:我们找出了条件,也找出了问题,将条件和问题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实际问题。请你轻声地读题。 生:读题

  师:说说这道题什么意思?

  生:有30条船,每条船坐4人,可以租几条船?

  师: 这道题让咱们求可以租几条船实际就是让我们求什么? 生:说不出来

  师:学具演示,老师这有30人,4人拿出来坐一条船,那就是再求什么? 生:求30里面有几个4 意图:培养学生分析数量关系

  师:求30里面有几个4用什么方法计算? 生:除法

  师:谁能列式?板书:30÷4

  师:那你们能帮老师试着用不同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吗? 生:自己解决问题

  2、学生独立解决问题(3分钟)

  教师巡视,收集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汇报结果

  预设:(1)画图策略

  (2)除法算式30÷4=7(条)??2(人) 租8只船

  (3)除法算式30÷4=7(条)??2(人) 租7条船

  (4)竖式计算

  3、生汇报结果并比较(3分钟)

  师:展示学生解题策略,说说自己解题的方法

  生:共有30人,每条船上坐4人,可以坐几条船?实际上就是求30里面有几个4?所以用除法计算列式是30÷4=7(条)??2(人) 师针对学生方法,进行评价

  如果有学生没有使用画图方法可以教给学生这种解决问题的策略,让学生说说途中每个动作都表示什么意思?

  意图:培养学生解决策略的方法,图形结合理解题意。

  10分钟

  情境创设:到了中午,我们都拿出自己准备好的食物准备野餐,这时爱学习的小红给我出了一道她买东西时遇到的数学问题。

  出示图片(3分钟)

  小红拿了20元钱去买矿泉水,最多可以买几瓶?还剩几元? 师:刚才我们学习的观察法和画批的方法,标出重要的信息。 生:批画

  师:说说你画批了那些重要的信息?教师出示,强调问题我们要用曲(qū)线画出来。

  师:我们把这些条件和问题放在一起,又组成了一个新的实际问题,谁能完整的把这道题读一读。

  师:想一想我们求最多可以买几瓶实际就是让我们求什么? 生:实际就是求20里面有几个3?用除法计算?

  师:下面请你解决这个问题,如果有同学没有思路可以按照咱们画图的方法,画一画,看看能不能得出答案。

  生:列示计算(2分钟)

  师:听了小红的提问,小强也给我出了道题?你们在帮老师解决一下。(3分钟) 师:请你按照审题要求在图中批画出重要信息。 生:批画,汇报

  师:你们到找到了数学信息,要正确解答这个问题,需要提醒大家点什么? 生:同学们所花的钱必须少于15或者等于15元。

  师:那小强可能买了哪些食品呢?下面我们小组一起来写写这道题,看看那组写的方案最多。注意你写完一种方案后要答清楚你买了几个什么。 生:创设自己的方案,5分钟 展示方案(3分钟)

  总结买的两点规律(1)钱有剩余,(2)钱没剩余 出示主题图

  情景创设:我们吃饱了喝足了,接着往前走,走着走着看到了一个大花园,花园里有黄色的康乃馨,红色的玫瑰,和金色的郁金香,园丁阿姨正在扎花,我们就过去帮忙。可是阿姨说了,扎花是有要求的,赶快在你的练习纸上找一找圈一圈,扎花有哪些要求? 课件演示什么叫一束

  师:我们知道了怎么把花扎成一束,再仔细看图,我们还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康乃馨22枝,玫瑰16枝,郁金香10枝。

  师:下面小组合作看看这些花最多可以扎成这样的几束? 生:合作交流

  预设:生学生做不出来,老师演示 生:在完成

  生:汇报交流(教师指导)

  三、总结收获

  今天这节课上同学们和我一起重温了秋游的过程,我们也一起解决了一些问题,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有余数除法二年级教学设计共12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反思

  吴顶珍

  本课时有余数除法,教科书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教改理念和教学资源,改变了传统计算教育学的方法。

  一、在情境体验中理解意义

  以往学习有余数除法,是通过一个简单演示、一道竖式讲解和一道题做一做,告诉学生余数和有余数除法;再通过一道竖式的试商告诉学生余数要比除数小,然后配以多道计算题加以练习。这样纯粹是算理算法的学习、强化计算训练,单调重复地计算使学生倍感枯燥无味,并由此生厌,而且信息量少,思维狭窄,未能把学习的内容与身边的生活有机结合起来,未能通过数学学习开发学生智力。本课的设计,使学生在丰富的问题情境中用数学眼光去发现生活里的“有余”现象,例如用花盆布置联欢会场、分食物、摆学具、包装面包、校运动会的很多情景等等。学生充分体验生活中的数学气息,感受生活中的余数问题需要用数学方法来解决。在心理上驱动着强烈的求知欲,在情感上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重点通过分食物和摆学具这两种生活情景,了解到平均分有两个结果:一是刚好分完;一是余下少许不能再平均分。通过小组和全班同学的讨论、辨析,大家都参与了有余数除法、余数等知识的发生、发展的过程,学生们获得了成功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价值,在情景体验中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二、在操作比较中探究方法

  本课的教学通过学生几次自主操作,在比较认识中探索有余数除法,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积累和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独立地完成从表内除法到有余数除法的学习,并且自己发现余数比除数小的规律,在操作比较中,学生还注意对事物的观察、分析、探究,自主发现问题,使他们逐渐养成自主探索、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三、借算法多样化激活思维

  本课的教学,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引导学生算法多样化,例如摆学具时,学生能用乘法口诀、估计、画圈、倍数关系等方法做除法,在课上联系生活实际想问题,想解法,把思维激活起来了!

  四、在实践应用中加深认识

  通过情景体验有余除法,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处处都有有余数的除法,从而更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更熟悉有余除法的算法。

  2016年7月5日

有余数除法二年级教学设计共13

  教学反思 有余数的除法是以表内除法知识作为基础来进行学习的,它的内涵发生了新的变化,学生虽然在实际生活中有一些感性的认识和经验,但是缺乏清晰的认识和数学思考的过程。因此,为了使学生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和计算,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注意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理解表内除法的含义,来沟通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关系,在具体情境中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同时加强学生观察、猜测、想像、操作等活动,让学生在“做数学”(摆五辨花、探索规律)中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算理和算法,知道具体情境中的“余数表示什么”,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在教学中比较注重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主动建构知识的平台,从表内除法的引入到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和计算的算理,都安排了符合逻辑的活动和思考空间,通过创设的问题情境和探索性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能主动参与、独立思考。从整节课的效果来看,学生学的还不错,但在“发现余数比除数小”这个规律时,我是指名学生板书连续的算式,原先是想这样会缩短时间,由于学生在板书过程中没有把各数对齐,使学生没能很快的观察出这个规律,反而花的时间更多,如果由老帅自己来板书可能效果会更好。

  本节课是表内除法的延伸,属下位学习,教学中我主要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余数,认识余数。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通过直观形象的教具展示、学具操作、游戏、自我探究等形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来构建新的知识体系,给学生以成就感。恰如其分地体现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同时课堂中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整节课多数是让学生在动手中认识余数,得出结论。这节课刚开始时是小组平均分小棒,在学生动手操作分完所给的小棒后,教师让学生仔细观察表格,把分的几种情况进行比较,并分类。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得出结论:每组把小棒平均分后有两种不同的结果,一种是没有剩余,一种是有剩余。学生从“小棒开始初步感知了“剩余”,到形成结论得出概念,突出了“剩余”的概念,培养了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和比较能力。为下面进一步学习余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认识余数后引出除数比余数大时,不是我告诉学生这规律,而也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动手圈。在圈一圈,猜一猜的过程中学生总结出了除数比余数大的规律。整节课学生动手、动嘴、动脑,真正参与了活动的全过程,借助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形成数学概念。在自主、合作、讨论中学生自己去交流、去沟通、去互动、去思考,使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获得了“余数”概念的表象支撑,为抽象出“余数”概念打下了基础。

  但是这节课在实际教学的过程时,对比教案来讲,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由于在某些环节中用的时间过多,致使一些应该有的教学环节没有进行。如:数手指的游戏、有趣的思考题等很有特色的教学设计,均由于时间的关系没有进行,比较遗憾。因此,这次的教学活动,是给我敲了一个很及时的警钟,鞭策我在今后的备课乃至教学过程中要本着认真、虚心的态度,塌实朴实地搞好教学工作,是自我驾驭教材,驾驭课堂的能力更进一步。

  为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突出教学的重点,教师改变过去直接教学竖式的方法,放手让学生大胆想象,自己尝试写出除法的竖式,由于受先前学习经验的影响,很多学生是仿照加、减法和乘法的竖式的书写格式来写,这是很正常的。教师注意适时点拨,让学生互相提问、互相评价,从而不断地调整算式的写法,逐步地达到规范。这不仅体现了优化思想的渗透和培养,还充分体现了师生平等的教学理念。

  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自主探索余数比除数小的规律,逐步培养她么善于合作、积极思考的学习能力。

  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小棒成为教学的载体,学生通过大量的例子,反复研究,进一步验证了在有余数除法中,余数都比除数小的规律,从而认识水平上升到一定的高度,由特殊到一般,并在头脑中形成非常深刻的印象。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 宁安镇河西小学 李红梅

  在本节课里我注重为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的平台,坚持 “ 以人为本 ” 的原则,在课堂教学中采用 “ 开放 ”“ 民主 ” 的教学形式,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时空保证。让学生在 “ 体悟 ” 中学习 “ 有余数的除法 ” 。下面我对本节课进行全面细致的反思:

  一、成功之处:

  1、设置悬念引出数学问题。

  数学原本很抽象枯燥的,在上课之前给学生设置了一个有趣的悬念,抓住学生好奇心强的心里,激发学习的热情。接着本节课选取了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在新课教学的一开始,就给学生呈现了一幅校园里的活动场景图,创设联欢会上同学们布置会场的情境,由此引出数学问题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2、实践操作,引导学生自主归纳。

  注意从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促使学生主动探究数学规律,本节课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使学生们认识到,在现实生活中不是所有东西都是正好平均分,出现剩余的情况是很多的,并明白平均分时,剩下的不够再分的数就是余数,从而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初步建立 “ 余数 ” 这个概念,又通过观察、讨论、分析、对比,使学生对有余数除法的结构特征有所了解和认识。在学习 “ 余数一定要小于除数 ” 这一结论时,也是通过学生的实践操作来检验了学生归纳出的结论的正确性,让学生亲自动手摆一摆,积累一些感性认识,并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让学生各抒已见。学生经历了观察 ------ 发现 ----- 验证这一过程,尽量做到放手让学生大胆尝试,做到规律让学生去发现,结论让学生去归纳。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通过这样一次次的自我发现,在概括探索中发现规律,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3、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操作练习,动眼睛“看”数学、动双手“做”数学。

  这样,不仅使学生亲身感受到知识的建构过程,而且使学生亲身体验到知识的运用过程,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学思做高度统一。拓展练习,体现了数学学习开放性、灵活性、发散性和挑战性。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整节课前后呼应,学生在探究中不断深入地掌握新知,巩固新知。

  二、不足之处:

  1、没有重视过程教学。

  在除法列竖式环节,由自己板演,缺少探索,应让学生尝试板演,共同探讨,定出写法,这样才是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过程,才是教师过程的教学,对于竖式的认识,过分注重名称的认识,忽略了重难点的突破,特别是商的写法应重点强调对齐数位,要对着被除数的个位,在学生的作业反映中有部分同学出现错误。 2、没有及时反馈学生的错误。

  对于学生的练习讲解过分重视过程,而忽略了学生的常见错误,应该把学生练习错误处集中拿出来,请全体学生一起纠正,避免学生在以后犯同样错误,达到书写与答案的准确性。

  总之,自己在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还存在着许多不足,数学语言方面要精炼,时间安排上要合理。课堂学生的自主性还不够。希望自己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能好好专研教材,找准每节课的目标与重难点,理清思路,在教学环节中加以达成与突破,应该在以后的教学中自己少讲,学生多说,把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

有余数除法二年级教学设计共13篇(二年级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课件)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