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吾小秘【www.wxiaomi.cn】,您身边的文字小秘书!

唯一听众教学课件

时间:

唯一听众教学课件共3篇 《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

本文由吾小秘【www.wxiaomi.cn】会员分享,供您参阅。文内整理了3篇相关范文,平均每篇3297个字,阅读大概需要8分钟。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唯一听众教学课件共3篇 《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供大家品鉴。

唯一听众教学课件共3篇 《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

唯一听众教学课件共1

  《唯一的听众》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音乐是流动的语言,不仅需要用耳倾听,更需要用心去感悟。这是我从《唯一的听众》中的得到的感悟。接下来我就从教材解读、设计理念、教学目标以及教学的设计构想等方面来阐述我的观点。

  (一) 我对教材的解读

  《唯一的听众》是一篇精读课文,文本讲述了一位自称“耳聋”的老人鼓励、帮助一个琴艺糟糕,缺乏自信的小提琴爱好者成长的故事。语言质朴、清新,却自有一种打动人心的魅力。细读文本,我感动于老一辈音乐人对年轻的音乐爱好者的呵护与帮助;感动于年轻人对音乐的执着;更感动于人与人之间的这种美好的情感。

  (二) 我的设计理念

  在教学中,我希望做到以下“坚持”:

  1、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填鸭式”,“满堂灌”,激发学生“想学”的兴趣,“要学”的欲望,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人。

  2、坚持以阅读训练为主线。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学中应留有充裕的时间让学生阅读,让学生在读中悟,在悟中读,读出感情,读出快乐,读出一颗热爱语文的心。

  (三) 我的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解读和我力求所要体现的设计理念,我设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会写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蹑手蹑脚”、“抱歉”、“羞愧”等词语。

  2、学习作者通过环境、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表现人物形象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老教授对“我”的关爱以及“我”对她的感激之情。

  (四) 教学的设计构想

  基于以上分析,我预设了这样四个教学板块:

  板块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板块二:问题引导,整体感知 板块三:品味语言,感受真情 板块四:课后练笔,拓展迁移

  “创设情境,揭示课题”板块

  上课开始后,我让学生欣赏一小段小提琴曲。并设计了这样的导入语:“一段美妙的音乐,倾注了他多少的汗水和努力;他的音乐之路绽放光彩,离不开一位用心倾听,用爱鼓励他的听众。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不妨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位‘唯一的听众’。”

  (板书课题:唯一的听众)

  【设计意图】用音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创设一种“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学习。

  “问题引导,整体感知”板块

  本板块的教学重点是学生自读自悟,自主探究,加之教师的引导,理清文章的脉络。 环节一:探究“唯一的听众”

  我让学生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思考问题:

  1、文中“唯一的听众”指的是谁?

  2、“我”和这位“唯一的听众”是怎么认识的?

  学生通过朗读不难发现:“唯一的听众”指的是老妇人(细心的同学可能还会提出这是一位假装“耳聋”的老妇人,她其实是个音乐教授);“我”和她的相识是在林子里,而“我”之所以会到林子里,是因为家人反映“我”拉琴的声音难听,“我”心情沮丧,想找一个安静的环境练琴。

  环节二:感受“一切景语皆情语”

  通过上述问题的解答,我引导:“同学们,文章的第二自然段有这样一句话‘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这句话可以看出‘我’的心情是怎样的?”

  学生可能会想到“轻松”、“欢快”、“兴奋”等词语,我再加以引导,这是作者借助景物的欢快来表达主人公的欢快,这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的表现。

  我再通过一个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小红,你今天语文考试得了满分,心情特别激动。走在路上的时候,你看见远处的小花儿因为微风的轻拂而有摇动的表现,你可以怎么说?( 例子:远处的小花儿在风儿的轻拂下,跳着轻快的舞蹈)

  “品味语言,感受真情”板块

  本板块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朗读并感受老妇人的话语,探究老妇人的形象。

  2 我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小组交流探讨,划出描写老妇人语言的句子,并加以分析。 句子1:“是我打扰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儿坐一会儿。” 我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个句子,读出小心翼翼的感觉,感受老妇人的谦逊、亲切。 句子2:“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 我引导学生思考: 老人的耳朵真的聋了吗?

  学生通过课文的朗读在倒数第二自然段找到证据——“我”与妹妹的对话中看出,老人不仅不聋,还是位德高望重的音乐教授。

  我再引导:

  那老人为什么要假装耳聋?

  学生通过老人富有亲和力的话语能看出,这是老人在不动声色中编织的一个善意的谎言,目的是给“我”信心和鼓励。结合刚才学生提出的关于老人真实身份的答案,我引导:老人作为最有声望的音乐教授,富有音乐上的敏锐性,她明白这个年轻人不敢在人前拉琴的心理障碍,唯有一个会“听”的听众,唯有一个让他感到安全的心理环境,唯有合理地肯定,才能让他坚持他的小提琴梦想。而“耳聋”是唯一的最好的理由,因而老人是心甘情愿地为年轻人而“聋”。

  句子3:“也许我会用心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每天早晨?”

  引导学生朗读,读出老人的富有亲切感的征询意见的语气。引导学生关注“每天早晨”这四个字,这是老人对年轻人沉甸甸的一份约定,更是一个慎重的承诺。这样的话给了年轻人无法言语的心灵触动。因而年轻人将老人的话称为“诗一般的语言”。

  引导学生小结:从以上3个句子中,可以看出老妇人是一个善良、富有教育智慧的人,她真诚,慈爱,给了年轻音乐爱好者无私的帮助,这是一份可贵的真情。

  【设计意图】我让学生品读老妇人朴实而真挚的话语,深层次地感受;老妇人的品质,有助于学生在理解语言文字的基础上感知文本。

  “课后练笔,拓展迁移”板块

  文章中有三处省略号的设置,这是编者的智慧之处。我着重选择一处,即“我”在与妹妹的对话中了解了老妇人的真实身份后有什么感触?省略号省略了哪些内容,由学生思考,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将它补充完整。

  该板块主要是考查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文本,能否走进人物内心感受情感变化。

  3 【设计意图】语文是学习语言文字应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语文课程的本质特点。让学生在练笔中学会“用语文”,这才是语文教育的根本目的。

  板书设计:

  唯一的听众 “聋子”

  真情

  唯一的听众教学反思

  《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

  唯一听众读后感

  唯一听众教学设计(共6篇)

  唯一的听众读后感

唯一听众教学课件共2

  《唯一的听众》说课稿

  鼓励也许是一个眼神、鼓励也许是一句赞美的话语,它像一股清泉滋润着人们的心灵,鼓起了人们的勇气,更给了他人可贵的自信。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唯一的听众》的第二课时,《唯一的听众》是六年制小学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三组中的课文。第三组教材是以“真情”为专题安排的教学内容,编排本组教材的目的是让学生阅读课文,感受文中人物的美好心灵,体会真情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感动,树立讲诚心、动真情,乐意用自己的爱心帮助别人的风尚;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学习作者通过环境、人物心理等方面的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抒发真情的写作方法。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对本课做具体的阐述。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本文主要写了“我”——一个琴艺糟糕、丧失自信的年轻人成长为一名成功的小提琴手的历程。而创造奇迹的幕后高手是一位耳“聋”的老人,她的真实身份是音乐学院的教授,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她以一个美丽的谎言,在不知不觉中给予了作者真诚无私地帮助。课文情节很有戏剧性,极具感染力,很多孩子都很感兴趣。

  2、课程标准

  本着 “使学生学会欣赏作品,领会作品内涵”的课标要求,我将教学目标确定为:

  认知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老教授言行的含义,及“我”的心理变化,感受老教授对“我”的关爱、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的语境,运用写人文章的学法研读课文,理解关键词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关爱品质,让学生懂得在得到别人鼓励和关爱的同时,也学会鼓励和关爱身边有需要的人。

  3、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本节课是一节分析课,学生在了解故事梗概之后,不能不被老人那美好的心灵而震撼,不能不被老人的良苦用心和高超的教育技

  巧而折服,由此,我把对老人的语言、神态的分析作为本节课的重点及难点。

  二、说教法和学法

  1、说教法

  本着“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的原则,我在教学中采用“导引式”的教学方法与“问题──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相结合,同时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一课堂上引导学生用笔批注老妇人的语言、神态、动作以及“我”的心理描写,并在旁边写下自己的读书感受。二是尽力使学生在朗读中提炼内涵。我在教学中设计了范读、默读、自由读、配乐读,这几种朗读形式交替使用,力求丰富多样,与教学需求密切联系。三教学中让学生在理解中感悟真情,同时引导学生掌握学法,培养其想象能力。

  2、说学法

  学生学法,采取以下几种方式:1、自由朗读课文,提出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并带着问题读书,在读中思考、领会、划词划句,使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弄懂弄通课文的内容。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解决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不能解决的全班讨论解决。

  三、说教学过程

  我的课堂结构是:听音乐导入——质疑导向——品读感悟——拓展延伸——总结升华——课后作业

  (一)、音乐导入

  课前播放小提琴独奏曲《梁祝》请学生欣赏。因为学生对小提琴了解不多,很多同学可能根本不会欣赏,因此用音乐导入学习,让学生对小提琴有初步的感受,并由此想到,学习任何一种乐器都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

  (二)质疑导向

  我让学生分别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来看看“我”在拉小提琴方面有什么变化,学生找到“我”由一名音乐白痴变成了真正的小提琴手,并能在成千上万观众面前演奏。此时,

  学生心中都会产生一个疑问:我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呢?带着心中的疑问去文中寻找答案。

  设计理念:这一环节中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大胆质疑,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而解答疑问,引领全篇,充分体现了老师“导”与学生“学”的课改观念

  (三)品读感悟

  这一块我抓两条线索进行教学,一是抓老太太的几处语言,让学生细细体会。二是抓我碰到老太太后自己的心理及行动上的转变。

  1、老教授是怎么一步步鼓励我的呢?默读全文,画出老教授鼓励我的语句,及描写老人神态的句子,试着有感情地读一读,并写出自己的体会。

  2、接着小组讨论,平静的神态背后,老人在想什么呢?你品味到了什么?

  3、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也让学生理出一条我的心理活动的线索来。

  4、在学习第8自然段时,我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你们读了后有什么问题吗?引导学生从练琴时的动作、所付出努力的程度来找变化。我的转变都来源于老太太真诚的鼓励和赞美。由此得出,我由一名音乐白痴转变成真正的小提琴手的原因一方面是老人对我默默地关注、持久的关怀、真诚的鼓励,使我有了自信,另一方面就是我自己刻苦的练习。在学生对老人有了充分的了解后,我再问: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这时学生的回答就由慈祥、善良上升到了对老人美好品质的理解上。

  5、引出妹妹这一角色,问:妹妹这一角色在文中并不重要,我们能否删去呢?学生自己从文中寻找答案,通过妹妹的语言,我知道了这位老人并不是一个聋子。再次感受老人她美好善良的心。这时我再问一句:假如在初见老人之时,老人就告诉我他的真实身份,那我又会如何?从而使学生明白,老人她还是一位有着高超教育技巧的教育家。

  6、再读课文最后一段时,我主要抓住课文最后一句话,问:我为什么每当拿起小提琴,就会想起这位老人,我唯一的听众呢?

  (使学生明白,老人在“我”的成长中“独一无二”的价值,且水到渠成的得出题旨。)

  (在这整个学习过程中始终扣住课文的语言文字,引导学生步步深入文本,与“人物”进行心灵对话,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发展语文素养的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和人生的启迪。)

  (对于学生发言过程中能抓住重点词、联系上下文,进行对比等等用多种学习方法进行综合实践的学生,我及时进行了肯定和点拨,强化了学习行为,努力体现了六年级学生语文学习的特点。)

  (四)拓展延伸

  为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此时我配上音乐,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知识延伸,让学生说一说:

  1、学完课文之后,我想对老人说_________,我还想对小提琴手说_________,我最想对自己说_________。(这个问题能又一次的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生活是教学的源泉,也是学生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因此我让学生联系生活周围谈一谈:

  2、在你的生活中,是否也有像这位老人一样,一直默默鼓励你,支持你,帮助你的人呢?(从中教育学生懂得感受爱,回报爱。

  (五)总结升华。

  (1)好一位了不起的老人啊!她用真诚关爱的眼神,诗一般的语言鼓励年轻人、培养年轻人。怪不得成才后的年轻人在舞台上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面对鲜花和掌声时,会不由自主地想——那清晨里我唯一的听众。

  (2)我想送同学们两段话:(屏幕出示)

  ●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 我们每个人都有要感谢的,其中不仅有物质上的给予,而且也包括精神上的支持。对 很多给予者来说,也许这种给予是微不足道的,可它的作用常常难以估量。因此,我们每个都应尽自己所能,给予别人。

  (六)小练笔

  一课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学习活动的完结,而应该以此为一个新的起点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热情,因此课后作业我安排了“小练笔”: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有许多帮助过你的人,请选取这个人给予你帮助的事例写一写,要着重突出你的心理变化过程。读写结合,本课注重了读与说的训练,写的训练则以作业的形式出现,是课堂上“听、说、读”训练的总结与提升,引导孩子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享受语文。

  四、说板书设计

  这是我教学过程的安排,下面说说本节课的板书设计,根据课文内容我设计了这样的板书。该板书力求让学生抓住课文的内容主线,表现了人物的品质,简单明了。

  11、唯一的听众

  音乐白痴————→真正的小提琴手老人:关怀、鼓励、

  我:自信 +刻苦

唯一听众教学课件共3

  《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教材内容分析:

  《唯一的听众》是北京版十二册教材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语言质朴、清新、很有美感。写了“我”——一个琴艺糟糕、丧失自信的年轻人成长为一名成功的小提琴手的历程。而创造这奇迹的幕后高手是一位耳“聋”的老人,她的真实身份是音乐学院的教授,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她以一个美丽的谎言,在不知不觉中给予了作者真诚无私的帮助。本文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我”的心理行动的变化;一条是老妇人的语言变化。全文围绕这两条线索展开,脉络清晰,层次分明。而课文的理解重点就是通过老妇人的语言神态描写和“我”的心理行动变化描写感受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材的美德。因此,在学习课文时,应着重品味描写老教授真诚语言和神情的语句,引导学生换位思考,展开合理想象,体会写人文章在描写上的特点。

  此外,本文还有一些美妙的句子,如,对林中景色的描写,“林子里静极了。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优美动人应引导学生赏析语句,学会欣赏。对老人语言的描写,如诗一般,打动了文中的“我”,也深深地打动着每一位读者。作为教师的我们,也应该用这样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做他们的倾听者,不吝啬自己的微笑和鼓励,让孩子从我们这里找到自信和满足,健康地成长!

  第 1 页

  二、学生情况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学习语文的方法,一方面学生知道写人的文章应该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以及心理活动描写感受人物形象,体会课文的情感。另一方面,学生的能力还不是很强,知道该抓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以及心理活动描写,但是如何抓?学生还不是很有方法。基于学生的现状,我在设计时,为学生搭建了各种理解的桥梁,如:换角色的体会、感悟、朗读等。

  三、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说明语文课程在注重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还应尊重学生的个人体验,将语言文字教学与实施德育结合起来。这篇课文文志兼美,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感受人物的品质,从而受到思想教育。同时,第三段的阶段目标中还指出:“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因此,在教学时,我从整体入手,第一课时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表达顺序,给课文分段,初步了解老妇人是一个怎样的人。第二课时再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老人的好品质。

  四、本课时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的内容,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语言、神态与我

  第 2 页 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感激、敬佩之情。

  2、仔细阅读文章,边读边思,体会“我”学琴的心路历程,并且补白想象。

  3、理解老太太对我一份特殊的关爱和鼓励,感受她可亲可敬的形象。

  五、教学重点: 联系上下文,理解老人说的话以及老教授的神态,体会老教授的良苦用心。

  六、教学难点: 抓住人物的言、行、来体会老教授对”我”的真诚无私的帮助

  七、教学活动设计:

  本着“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的原则,我在教学中采用引导式的教学方法与“问题——探究”的教学模式相结合,同时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

  “课伊始,趣伊生”,虽然本课时已经是第二课时了,但是我还采用了由音乐导入,这样可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陶冶学生情操,在课的开始就将学生带到优美的乐曲中,培养学生赏析能力。接下来,发挥多媒体的作用,将老人图片和统领文章的问题结合在一起,激起学生兴趣,为学生整体把握写人文章的特点做好铺垫。在精读课文的环节中,抓住老

  第 3 页 人的语言、神态描写,感悟老人的形象,在学生品读语言文字的时候,引导学生换位思考,将人物的心理活动借读者的口说出来,从而掌握写人文章的特点。接下来引导学生提升情感,以一个“我”的成功源自老人的鼓励、帮助,是不是缺少了些什么呢?的问题,引导学生抓文章的辅线,提升文章的人文情感。课结束时,我给学生布置了写人的文章,深化关爱的情感,并将本单元写人的习作前移,降低习作的难度。

  本课的德育实施力争做到润物细无声,巧妙地分散在品读语言文字中,并在板书中呈现出心的形状,预示关爱的主题。

  八、课堂评价:

  我认为本节课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达到了设计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了写人文章的特点,体会到了老人的良苦用心,从而学会了感恩,懂得了关爱;从学生的朗读和课上的情绪,可以看出学生感受到了文章语言文字的美;阅读能力、赏析能力、写作意识等得到良好的培养。

  九、课后反思:

  结合备课中的教学设计及课上实施的情况反思如下:

  (一)努力使学生在实践中运用学法:

  临近毕业的学生已经有六年的阅读经验了,足以掌握写人文章的方法了。因此,课堂上学生的确是在实实在在实践着,他们用笔批注着老教授的语言、神态、动作,“我”的心理

  第 4 页 描写,并或多或少地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巡视的过程中,发现了学生精彩的批注,并及时表扬,对其他学生起到了引领的作用。学生在发言的过程中抓住重点词、联系上下文、进行对比等等多种学习方法的综合运用,我及时进行了肯定与点拨,强化了学习行为,努力体现了六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当然,在巡视过程中的评价是否对学生思考有一些负面影响,比如造成学生的思维断路,这也是今后要研究的问题之一。

  (二)尽力使学生在朗读中提炼内涵:

  默读、自由读、指名读、范读、体会读,引导换位读、配乐读等朗读形式交替使用,力求丰富多样,与教学需求密切联系。思考划批时用默读;自由读打开思路;齐读增强气势;配乐读渲染气氛;示范读指明方向等等。本课默读时学生能安静画批;指名读前学生带着体会可以自由自在地朗读;最后的部分,准备让全班学生齐读,把气氛推向了高潮,但是由于时间问题没有实施;陈思雨同学的配乐朗读,是本课的亮点,她那专业水准的朗读,伴着舒缓悠扬的小提琴曲,钻到了大家的心里,打动了每一个同学,每一个听课的老师。在理解老人语言时,第一次学生朗读的不到位,我便将范读穿插在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中,起到示范的作用,接着让学生理解读文,让孩子们在本课的朗读中,明确了不同人物,有不同的口吻,应该用自己的声音去努力塑造人物形象,做

  第 5 页 到了一课一得。这种表达形式的多样性,既给了语文阅读宣泄情感的空间,又给了学生升华课文内涵的境地。

  (三)读悟结合中感悟真情:

  抓主线,联系辅线,着力要求学生在理解中感悟真情。这篇课文两条主线,以老教授为主,我的变化为辅。截然分开不可取,但又不能混为一谈。于是,学生划批、汇报时以老人为主,辅之以我的变化,一主一次,一明一暗。重点突出,又无遗漏,学生在阅读时,除了汇报对老教授的特点品质以外,也谈到了我成功的原因,即:不能获缺的是自己的努力。在授课过程中,学生紧紧抓住老人的语言、神态描写进行学习,在学习老教授的语言和神态描写时,能够较自然而然地联系“我”的心理和行动描写,从而较为清楚地体会老教授的言行给“我”带来多么大的影响。可是有学生谈到了“我”的变化,但是谈得不够,于是,我让学生想想我成功的原因仅仅在于老人的鼓励和帮助吗?将学生的学习引导对我刻苦努力练习琴技上来。在此基础上,我总结到:“我们作为读者,都为文中的‘我’由衷地庆幸,他遇到了伯乐。她真诚无私的帮助给予了我无限的信心和勇气,让我最终爱上了小提琴,站在了万众瞩目的舞台中央。这是为什么呢?引导学生提升情感,明确关爱主题。

  (五)力求让学生在想象中领悟和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对于本课理解上的另一个难点,也就是老教授的神态描写“她

  第 6 页 平静地望着我”这句话在文中重复出现了三次。她为什么平静地望着“我”,她望着“我”的时候,在想些什么?而“我”从那平静的眼神里能看到些什么?这些,课文都没写。怎么办呢?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出示这三句话,让学生练习上下文,展开想象,设身处地去感受一下当时人物可能会说些什么,想些什么。结果,学生的回答基本上能切合本文的主题,都能体会到老教授为了维持那个美丽的谎言,一再用平静的眼神鼓励作者的良苦用心。

  (六)德育实施润物无声

  本课的德育实施点很多,如:老人的平易近人,体贴入微,我的刻苦努力,坚持不懈等等,但是统观起来就是两个字——关爱,所以,在课的实施过程中,我每一次的小结都照顾到双方人物的感受,并在小结中提升情感,板书中体现出来。

  虽有这些可喜的火花,但是纵观本堂课的教学,还是有不少遗憾之处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一) 朗读的量还不够,朗读的质还不够深入。学生虽然能够理解老教授是一个懂得教育方法、关心爱护年轻人成才的慈祥的老人,但是对角色的情感把握还不够大胆和准确,所以朗读老教授的语言时放不开,朗读语气不够。

  (二)感悟不够。虽然能够抓住老教授的语言神态进行重点教学,但挖掘不深入,给学生的时间和空间都不够,所以,

  第 7 页 对人物精神世界的感悟也是较为粗浅的,还有一部分学生充当了“听众”的角色。

  十、再教设计:

  如果再讲这篇课文,我将重新安排。

  (一)以一个大问题总领全文:文中的老妇人是怎样一个人?文中哪里让你感动?让学生主要抓住老妇人的语言、神态来感受。汇报时让学生尽情的表达,抓住一点带动一个面,即将语言描写与神态描写的理解结合在一起谈,让多生分析,说透,这样一处一处的分析。最后教师总结时分别从语言和神态入手。体会欣赏和鼓励是小伙子刻苦练琴的巨大精神力量。希望同学们多欣赏别人,鼓励别人。关爱别人。

  (二)体会情感后,让学生齐读最后一段,升华情感。体会小伙子知道真相后的感激与敬佩之情。

  (三)教育学生做一个“与人玫瑰,送人关爱”的人。

  第 8 页

唯一听众教学课件共3篇 《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