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吾小秘【www.wxiaomi.cn】,您身边的文字小秘书!

小学二年级数学课件

时间:

小学二年级数学优秀课件【优秀6篇】

  【导语】下面是网友“mnt431”整理的小学二年级数学优秀课件(共6篇),以供借鉴。

小学二年级数学优秀课件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引导学生用三角形拼出长方形、正方形、大三角形、梯形。

  2、在探索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体验活动中的成就感。

  3、让学生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具:磁性三角形12个。

  2、学具:同样大小的三角形若干(每位学生4块)。

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师:小兔最喜欢三角形了,它觉得三角形的本领很大,能拼出各种图形来。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许多三角形,想请小朋友也来摆一摆、拼一拼,看看小兔说的是不是真的。

  师:谁来告诉我你是怎样拼的?

  师:老师有一个要求,每位小朋友拿4块三角形,用这4块三角形拼一个大的长方形。

  2、操作活动。

  师:谁来拼?(学生介绍自己拼的长方形)师:刚才,小朋友用4块三角形拼出了一个大的长方形,我们还可以用4块三角形拼什么图形呢?(大的三角形、正方形、梯形)师:快去试一试,我们来比一比谁拼的快又好?

(学生再次尝试)师:你拼的是什么图形?谁来拼给大家看一看?(请三位学生分别拼三种不同的图形)师:请小朋友去拼一拼你没拼过的图形。

  3、小结。

  师:小朋友的小手真能干,用三角形拼出了长方形、正方形、大三角形、梯形,下次,老师还要请小朋友用各种图形来玩拼图游戏。

活动反思:

  根据小班学生的思维特点和活泼好动的性格,我将三角形的图形特征编成简短的故事,再结合图形拼摆,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乐、乐中做。使学生养成动手、动口、动脑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篇2

《认识时、分》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的内容,本节课主要认识时间单位时、分,为下面秒的认识和看钟面所表示的时刻这一难点作基础。教学通过钟面上的时针与分针、大格与小格来认识时针走一大格是1时,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并发现时、分的关系,1时=60分,并通过时间对时间的感受,使来源于生活的数学知识再应用于生活。

  时间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了很多的相关经验,比如对钟面的认识,在一年级时也认识了几时和大约几时,初步了解了某个时刻在做什么事情,为学习本课内容奠定了一些基础。但是二年级的教材放在一年级上,对学生来说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在准备的过程中做了如下思考,改变了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

  思考一:钟面有必要画吗?

  在第一次设计的过程中,我设计了“给小朋友一个钟面,把钟面补充完整。”这一前置性作业。希望能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通过学生对钟面的观察,在钟面上标出有1到12这12个数字,有12大格,有时针、分针等,但是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发现了两个问题:

  1.小朋友们很少有画到小格的,为什么呢?对学生课后的访谈中发现现在大多数的卡通钟表上都不标小格的,因此学生观察不到,也就画不出小格;

  2.在课堂上让小组中交流“你画了什么?”。一年级是小组交流的建设阶段,学生对小组交流的要求和程序,甚至是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都受到了限制,学生小组交流、上台展示后还是需要老师的总结和说明,在这一过程中也浪费了很多时间。

  基于以上两点原因,我将这一环节改为了:在课堂上出示一个钟面,上小朋友来说说这个钟面上还缺什么?学生说到哪里,课件出示到哪里,展示出钟面上有时针、分针,它们有什么区;有1~12个数字,是怎么排列的;数一数,12个数字把整个钟面平均分成了几大格?通过学生说,课件展示也同样能达到教学目标。

  思考二:是否一定要先认识了钟面上有60小格后才能认识“分”?

  1.有的小朋友知道分针转一圈是60分,有的小朋友知道分针转一圈是1小时。何不利用学生的经验进行教学呢?

  2.认识小格的过程中花了较多的时间让学生认识钟面上有60小格,而且学生只能5格5格数,还不会用5的乘法口诀来解决,因此在这一环节必然浪费很多时间,而认识“分”以后,让学生来看分针转一圈是60分,大多数的学生还是利用数来认识的,很少有学生意识到是60小格,60分。

  是否能整合一下呢?因此我对设计做了如下调整:

  第一层:认识“分”

  直接出示小猪和小猴比赛的钟面,小猴钟面分针走1小格,小猪钟面分针走1大格,让学生说说小猪和小猴穿衣服分别用了多久?

  学生能利用生活经验说出:小猴钟面分针走1小格是1分钟,小猪钟面1大格是5小格,所以是5分钟。

  第二层:巩固“分”

  小猴的钟面上分针从12转到了3,小猴用了几分钟?你是怎么想的?学生能通过5小格5小格数,能知道分针转了15小格,是15分钟。

  其次小猪是花了20分钟,可是分针开始的时候指向4,分针走到哪里会停下来呢?这是有思维含量的,让学生逆向思维比较难,但是学生也能通过数知道分针指向8,但是回答出来的学生并不多。

  最后设计了一个练习让学生填一填:“小猴从家出发到学校,分针从3走到了7,过了多久?小猪上学路上花了25分钟,分针从8走到几?”通过对上面两题的讲解,学生已经能初步掌握了,但是有学生会写出“分针从8走到17”这类的错误,说明学生对钟面的认识掌握地不到位。

  第三层:认识1小时=60分

  创设情境:小猴阅读分针从12了1圈,用了多少时间呢?学生说出了1小时。肯定学生的回答。其次提问:现在是分针在转,你可以知道是多少分吗?你是怎么知道的?此时让学生数出1圈是60小格60分,指出分针走1圈可以说是60分,也可以说是1小时,板书1小时=60分。

  再让学生通过观察钟面认识到:分针走1圈,时针走1小时,让学生再次体会到1小时=60分。

  最后通过1小时可以用分针走1圈来表示,还可以怎样表示?引出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从而认识“时”。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论文 篇3

  一、分类联想,启迪学生的数学思维

  小学数学知识并不复杂,更多的是和我们的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常识性内容,因此,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首先可以按照不同的章节知识进行分类,然后有针对性地采用联想的方法引导学生对相关内容建立充分的认识,使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进行记忆。这样一来,不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变得更加活跃,而且能够让他们逐渐认识到各类知识同我们的生活之間的关系,促使其对这一学科建立正确的认知,同时还能从本质上降低小学生学习的难度,增强他们对数学的好感。

  例如:在讲授二年级数学上册“2~6的乘法口诀”这部分内容时,我并没有先让学生对口诀进行背诵,而是采用一系列联想的方式,帮助他们建立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一只小白兔可以拔5个红萝卜,用乘法表示就是1×5=5,我们可以这样记一五得五;当有两只兔子时,每只可以拔5个就是5%2B5=10,也可以看作2×5=10,二五一十……这样之后,我再让学生进行识记,发现他们很快并正确地完成了“5的乘法口诀”的背诵任务,而且学生从中找到了规律,在后续的乘法教学中只需要我进行简单的引导,他们就可以快速地理解并进行识记。

  二、过程分析,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

  小学数学虽然多数以简单的计算为主,在很多成人看来这些计算过程并没有什么可以讲解的,但是小学生由于个人认知能力的限制,他们并不明白为何要进行“加”或者“减”,更不知道怎样找自己计算当中的错误。因此,这就需要我们小学教师在教导学生的过程中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根据具体的问题对其过程进行介绍或者分析,进而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牢固的基础,走好培养和锻炼他们数学思维的第一步。

  例如:在讲授“100以内的加减法”这部分内容时,有这样一道应用类的题目:小朋友们一起玩拍球的游戏,其中小明、小华、小芳、小强分别拍了34、41、45、39个。问:小明比小华少拍多少个?学生要想正确解答这道题目就需要理解当中“少”的含义,并且会计算两位数的减法。因此,我就从这两个方向入手,对此题的计算过程进行了细致的分析,首先教会学生如何正确地读懂和理解题意,然后用列竖式的方式详细介绍了41-34的计算步骤,进而引导他们掌握数学问题的分析过程,并借此锻炼了其思维能力。

  三、以问导学,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要想让学生学好数学离不开教师的有效指导,小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讲述式”的授课方式难以使其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他们的这些特点和具体的课程内容,用小问题的形式来引发其进行不断的思考。这样不但能够有效促进小学生数学逻辑思维的发展,而且可以吸引他们的目光,使其更加积极地配合教师的正常教学。

  例如:在讲解二年级数学下册“有余数的除法”这部分内容时,为了让学生认清除法计算的本质,我以问题的形式对他们进行了引导:老师这里有12根铅笔,每三根一组,可以分成多少组呢?会不会有剩余呢?学生齐声答:“四组。”我问:“如何列式计算呢?”生答:“12÷3=4。”紧接着,我在黑板上列出了竖式,让学生分辨哪些是被除数、除数以及商,并且提问:“存在余数吗?”他们答:“没有,12正好能够除完。”我又问:“如果是13根铅笔呢?”学生在稿纸上按我在黑板上列的竖式进行了演算,答:“还是可以分成4组,但会剩余1根。”通过这种将实际情况和小问题结合的导学方式,不但让小学生学会了“有余数的除法”,而且通过和整除的对比,使他们认识到了产生余数的原因,进而引导其今后正确地进行除法的计算,同时增强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总而言之,教师在进行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学生实际的学习状态和本学科的专业特性,在引导学生进行识记性学习的同时,也要着重培养和提高他们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以及多方面的思维能力。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课件 篇4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长度单位 厘米”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数学(二年级上册)》第1~3页和练习一的第1~3题。【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实践,使学生意识到量物体应该用相同的工具来量。

  2.认识尺子,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3.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4.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学习方法,并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过程】

  一、感知量物体可以用相同的工具来量

  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礼物,就放在盒子里面,想知道是什么吗?请把盒子打开,拿出来相互看一看,并说说你们看到了什么。(学生打开盒子观察并进行交流)1.用学具量同样长的边。

  教师请学生挑出一件自己最喜欢的物体,摆一摆数学书的短边是几个物体的长。(学生动手操作,并汇报测量结果,同时用多媒体显示测量结果)师:难道你们数学书的短边不一样长吗?请动手比一比。(学生相互动手比数学课本并回答“一样长”)师:一样长的边为什么测量的结果不一样呢? 生:因为量书时用的东西有的长,有的短。

  师:如果都用同样长的工具来测量,结果会怎样呢?请小组再用正方体摆一摆,数学书的短边是几个小正方体的长呢?

(学生动手操作并分小组汇报,使学生知道,如果都用同样的物体量书的短边,得到的结果相同。)2.用学具量长度不同的边。

(电脑出示数学课本和文具盒这两幅图,并演示用曲别针测量书的短边,用小刀测量文具盒的长边。)

  测量后教师问发现了什么(小刀比曲别针长,文具盒的边比书的边也长)。师:如果把小刀换成曲别针,让我们来看一看会出现什么情况。(多媒体演示用曲别针量文具盒的过程,让学生知道文具盒的长度比书的短边多用了6个曲别针。)

  小结:我们通过动手实践和观察,知道了量物体应该用相同的工具。3.实践活动。

(1)处理第2页“做一做”中的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

(2)处理第2页“做一做”中的第2题。

(学生都用新铅笔量所想量的物体的长,可以自己量,也可以几人合作,最后相互交流并汇报测量结果。)

(3)处理第2页“做一做”中的第3题。

(多媒体显示题目内容,说明题意,让学生估算,电脑验证。)二、知道量物体的长度也可以用尺子来量 1.认识尺子。

  师:刚才我们用铅笔来测量物体时,量了一次又一次,多麻烦呀。用什么去量比较方便呢?(尺子)

  教师请学生拿出尺子看一看,能发现什么(数字、刻度线、cm),教师介绍刻度线和“cm”;并向学生说明“厘米”是一种长度单位。2.认识长度单位“厘米”。(1)认识1厘米有多长。

(电脑演示从0到1中间的长是1厘米)

  师:你认为还有从哪个数字到哪个数字中间的长度也是1厘米呢?在你的尺子上找出1厘米给你的同桌看一看。(小组活动)

(2)感知厘米有多长。

①测量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的长。

②感知1厘米有多长(教师带领学生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轻轻夹住小正方体,右手慢慢把它拿走,告诉学生拇指与食指中间的空隙大约是1厘米,并让学生把它记在脑子里)。

③闭上眼睛想想1厘米有多长。④睁开眼睛比画一下1厘米大约有多长。(3)寻找生活中的“1厘米”。

①举例(电脑出示图钉,请学生仔细观察,并演示它的长度是1厘米)。②学生自己寻找生活中的“1厘米”。(自由活动,可以用尺子量,也可以目测)③汇报交流。

  3.用厘米测量物体的长。

  师:请同学们拿出黄色纸条,试着量一量它的长是几厘米。

(动手测量之后,让学生在展台上演示,并说出测量的方法。同时教师提醒学生,在测量时,要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物体的右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师:请同学们用这个方法,再量一遍黄色纸条的长。三、课堂总结 1.指导学生看书。2.课堂总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先让学生总结,教师最后进行归纳)(1)要知道物体的长,可以用相同的物体量。(2)要知道物体的长,可以用尺子量。

(3)用尺子量物体时,要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物体的右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四、巩固练习

  1.进一步掌握用尺子测量物体的方法。处理课本练习一(第6页)第1题。2.通过学生用长度单位(厘米)量物体的实践活动,来体验用厘米量物体的过程。处理课本练习一(第6页)第2~3题。(学生自己量,之后同桌互查,小组交流)五、结束语

  师:请同学们用尺子量一量数学书的短边有多长。(学生测量后汇报)

  师:短边长是14厘米多一点,到底多多少呢?这要用到另外一个长度单位,咱们以后再学。

二年级数学广角教学课件 篇5

  二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教学设计二年级数学教案模板

  二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教学设计

《数学广角》是义务教育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的第一课时。教材以学生熟悉而又感兴趣的生活场景为依托,重在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将学习活动置于模拟情景中,给学生提供操作和活动的机会,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为学生今后学习组合数字和学习概率统计奠定基础。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①通过观察、比较、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②引导学生发现和应用排列组合的规律,做到不重复也不遗漏地找出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③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和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能力。

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探索数学的浓厚兴趣。

⑤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我确定本节课教学重点是掌握求简单事物的排列和组合的方法,难点是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做到不重复也不遗漏地找出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需要用排列组合来解决的知识。如搭配衣服、搭配早餐,密码箱中密码的排列数等等,作为二年级的学生,已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因此在数学学习中注意安排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学生通过这些活动来进行学习,经历简单的排列组合规律的数学知识探索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新知,发现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课程标准确立了“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理念,基于这样的认识,这节课我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从生活情景出发,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境。这节课,我力求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出发,为学生学习创设“三个小朋友带我们游数学广角”这样一个探究的情境。

  2、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经历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的过程,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4.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5.电子白板的使用。 本节课我完全利用了电子白板自带功能去满足整节课堂的需要!电子白板的最大特色就是编辑和展示共存交互性!教学中我运用了书写、标注…多媒体展示和传统黑板书写相结合的功能,直接在图片和课件展示中去记录、标注和批阅;在生动直观的教学过程中巩固和强化我们学习的内容。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全新理念,要求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以往的教学中,我更多关注的是学生获取“知识与技能”的结果。教学不能为了快速获得结果,而大大缩短知识的形成过程。因此我在设计这节课时,尝试采取多种手段引导每一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无论是探索新知的过程还是练习的设计都注重生活与数学的结合。本节课在学生学习方法上力求体现:

  1、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问题,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2、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

  3、通过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和开展同桌合作交流活动,完善自己的想法,构建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

  4、通过灵活、有趣的练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寻求解决问题的多种办法。

  本节课我还试图在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方面探索和研究,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简单的事例,让学生运用操作、演示等直观手段解决问题,让学生“读——理解”、“疑——提问”、“做——解决问题”、“说——表达交流”,并在其中获得对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的感悟在向学生渗透这些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同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意识。

《草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种树郭橐驼传》教学设计《去年的树》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

  学生已经学过加法、减法,这一节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由于学生没有乘法的概念,加之这个概念又难以建立,在这种情况下,教材一开始就专列了一节乘法的初步认识,使学生知道乘法的含义,为以后学习乘法的其它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

  教材十分重视让学生实际操作,首先提出了让学生摆一摆、算一算.通过实物图、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相对照;乘法算式的读法、意义与乘法算式相对照.这样形数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在认识乘法过程中学会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得出二个知识点:一是初步认识相同加数及相同加数的个数,从而引入乘法,这是本节教学的一条主线.二是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这是理解乘法的意义和实际计算的基础.通过以上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可确定以下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2.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综合、抽象概括初步逻辑思维能力.

  3.渗透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教学重点:初步认识乘法的意义,能把相同加数连加改写成乘法算式.

  三、教学重点:识别相同加数.

  四、教学难点:理解乘号前后两个数所表示的不同意义.

  五、教法和学法

1.正确运用知识迁移规律,注意以旧引新,抓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体现温故知新的教学思想.

2.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适时让学生动手操作,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各种感官协同活动,做到在观察中思维,在思维中操作.教师在演示、看图列式的基础上,及时抽象方法,再比较对照,从中进一步强化所学的新知识.

3.创设思维的环境,按照教材的编排顺序,引导学生有序的思维,注意鼓励学生用准确的语言、连贯地表述思维过程.

  六、教学过程

1.抓准新旧知识的联系,促进学生学习的正迁移.本节教学内容与相同加数连加有着相互依赖的关系,是在认清相同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因此再现和再强化相同加数连加是十分必要的,教师在新课前可设计如下准备题:

(1)出示:5+4+5,5+5+5(2)出示:5+5+5+5+5+5这些算式写起来比较长,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简单的方法来表示它.(板书课题)通过准备题,使学生进一步建立起相同加数的概念,掌握相同加数连加式题的特征,并能初步认识到:相同加数连加,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从而为学习乘法做了孕伏.

(2)加强直观,借助演示、操作,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例题的处理要借助卡片(红花卡片、正方形卡片和圆形卡片)的直观演示、操作来达到初步理解乘法意义的目的.具体可采用以下程序:演示操作--列连加算式--找出相同加数的个数--写出乘法算式,并指导算式的写法、读法和定义,并认识“×”号.认识“乘法算式”要通过教师的直观演示、学生实际操作、认真的观察分析来完成.

  2.教学新课

(1)摆红花.新课一开始让学生认真观察老师在投影片上摆红花卡片,指名回答老师是怎样摆的?(先摆2朵,再摆2朵,最后又摆2朵)让学生数一数一共摆了几个2朵?(板书:3个2)再让学生模仿老师在桌上摆3个2朵,最后让学生用算式来表示一共有多少朵红花?(板书:2+2+2=6)看算式教师问:

①有几个相同加数连加?

②可用乘法算式来表示吗?(板书2×3=6)

③认识×号后,师问:乘号前表示连加法算式中的什么数?乘号后表示什么数?提问后教师领读2乘以3,它表示3个2相加得6,叫学生自己再读两次.

(2)摆正方形.教师在投影仪上摆,学生在桌上摆.3个摆一排,共摆4排.核对正误后,师问:每排摆几个?摆了几排?(板书4个3)一共摆了多少个?用加法算式怎样表示?(板书:3+3+3+3=12)能否改写成乘法算式?

  怎样书写?说明理由.讨论后回答.(板书3×4=12).

(3)出示摆好的圆片.教师直接出示在投影仪上摆好的圆片.然后提问学生:每份摆了几个圆片?摆了几份?一共摆了几个几?(板书4×5)5个4用加法怎样列式?(板书4+4+4+4+4=20)改写成乘法算式怎样列式?(学生写在作业本上,指名学生回答后,板书4×5=20)(4)分析比较,揭示本质.指导学生观察比较黑板上的板书:用加法算用乘法算2+2+2=62×3=63+3+3+3=123×4=124+4+4+4+4=204×5=20

①横向比较:比较2+2+2和2×3,说一说2×3表示几个几相加?比较3+3+3+3和3×4,说一说3×4表示几个几相加?比较4+4+4+4+4和4×5说一说4×5表示什么?

②纵向比较:比较2×3、3×4和4×5,说一说乘号前面的数表示什么?(板书:相同加数)乘号后面的数表示什么?(板书:相同加数的个数)

③综合比较:这三个加法算式为什么都能写成乘法算式?

(都是几个相同加数相加,板书:也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④乘、加比较:乘法与加法相比,哪种方法比较好?好在哪里?(乘法不仅读、写比加法方便,计算也比较简便)(板书: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这样通过分析比较,不仅揭示了本质,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抓住知识的内在联系,构建新的认知结构.

3.巩固练习,强化新知.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注意设计出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层次分明、饶有趣味的练习,这样可以巩固和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逐步形成技能技巧.

  异分母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练习的教案

  教学内容: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下册69-72页 异分母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练习

  教学目标

  1.在练习中加深对异分母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算理理解,进一步明确进行异分母分数加件计算时的计算法则和方法步骤。

  2.在熟练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基础上,运用这一运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在练习中注重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算理进行类比,并注重与异分母分数加法、减法知识的迁移。

  教学难重点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方法。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异分母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学习纸、练习用文具

  教学过程

  一、问题回顾,再现新知。

  1.谈话: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关于异分母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相关知识,你都掌握了吗?这节课咱们来练习、交流一下吧!

  2.学生自由发言。

(1)结合刚才回顾的知识,想一想知识之间的联系,自己整理一下注意异分母分数加法、减法与异分母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之间的联系。

(2)组内交流,补充完善。把整理好的内容在组内交流,交流时一个同学一个同学地展示期总结内容,其他同学补充。

(3)全班进行组与组汇报交流,教师适时总结提升。

①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合作整理的成果向大家展示一下?

②你认为那个小组整理的更合理更有创意?为什么?引导学生互相评价。

③同时提示学生注意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算理进行类比,并注重与异分母分数加法、减法知识的迁移。

  二、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1.基本练习,巩固新知。

(1)出示综合练习第1题计算

  此题是一道基本计算练习题,学生自主练习,全班交流订正。交流时应注意启发学生寻找简便算法。如计算,教师可渗透运算律,先算,再减 ;计算 和 可以将括号内外的分数一次同分

(2)出示综合练习第9题解方程

(此题世界方程的题目,既巩固解方程的知识,也起到分数加减法的变式练习的作用。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交流解方程的依据和计算方法)

  2.综合练习,应用新知。

(1)出示综合练习第7题

  2006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我国长江水系水质情况如下:

①三类及三类以上水质共占长江水系的几分之几?

②四类及四类以下水质共占长江水系的几分之几?

③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2)出示综合练习第8题

  澳大利亚、中国、新西兰、并称为世界三大羊毛生产国。2003年三国羊毛生产情况如下:

①这三个国家的羊毛产量一共占世界总产量的几分之几?

②澳大利亚的羊毛产量比中国与新西兰的产量之和多世界总产量的几分之几?

(3)出示综合练习第10题

  据国家粮食基础数据库显示,近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中,各类粮食产量情况如下:

  你能将表格填写完整吗?

  这三个题都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内容丰富,有教育意义。练习时出巩固分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知识外,教师应充分运用素材,开阔学生视野,发挥好教材的教育作用。

  3.拓展练习,发展新知

(1)出示综合练习第5题

  把上面的算式填完整。你有什么发现?

  此题是对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内容的拓展,将整数加法运算律推广到分数。练习时,可先让学生按自己的想法将算式补充完整,然后通过计算验证,使学生体会整数加法运算律在分数加法运算中同样适用。

(2)出示综合练习第6题

  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

  本题是对上一练习题规律的巩固练习,运用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进行分数加法计算。

  三、梳理总结,提升认知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练习课的学习,你能熟练的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并运用它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了吗?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今天的收获。

  1.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运算法则相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同样适用整数加法交换律与结合律)。

  2.在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中,分数的通分依然很重要。

  3.注意在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中能使用简便算法的要用简便算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质量单位“千克”、“克”的含义,感受“1千克”、“1克”质量的物体有多重。知道1千克=1000克,会进行简单的单位间的化聚; 2.培养学生估测物体质量的意识与能力; 3.激发学生关注周围物体质量的兴趣。

【教学重点】

  感受“1千克”、“1克”质量的物体有多重。

【教学难点】

  理解并掌握质量单位“千克”、“克”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揭示课题

  大家好!我是皮皮,我是余老师,这节课我们俩要和小朋友一起继续学习“千克与克的认识”

  2.直观感受相同物体的重量与质量间的关系 天气真热,我们先喝杯橙汁吧。(倒入一多一少)皮皮:你要哪杯?

  电视机前的小朋友,你认为两个杯中的橙汁一样重吗?你是怎样想的? 小结:(同时掂)橙汁多——感觉比较重——它的质量就多; 橙汁少——感觉比较轻——它的质量就少。3.引进质量单位的意义 要想知道这杯橙汁(多)比这杯的质量“多多少?”或这杯橙汁(少)比这杯的质量“少多少?”靠“掂”的办法就不行了,怎么办呢?需要有表示物体质量的“单位”,有了表示物体质量的单位,借助秤来称一称,小朋友们就知道物体的质量是多少了。

  二、整理

(一)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

“千克”和“克”都是表示物体质量的单位,“千克”(也可以用这个符号——“kg”表示,它是英文单词Kilogram的缩写;“克”也可以用这个符号——“g”表示,它是英文单词Gram的缩写。1.了解物体质量的基本方法(1)出示1袋盐和2分硬币。

  1袋盐的质量是多少?1枚2分硬币的质量约是多少? 方法1:观察物体包装上的标注。设问:净含量1kg表示谁的质量呢?

  明确:净含量1kg表示包装袋里盐的质量是1kg。

  方法2:用秤称一称

  还有的小朋友说:可以用秤称一称。

  问题:要知道盐的质量,用哪种秤合适,选择什么质量单位?要知道硬币的质量,用哪种秤合适,选择什么质量单位?

  2.指导使用称量物体质量的常用工具(1)指导使用盘秤。

  这是盘秤,使用时先要观察: 第一:这台秤的质量单位是什么?

  第二:这台秤最多能称量质量是多少的物体? 观察:这台秤的质量单位——千克。

  当指针指向1时,表示1千克;指针指向2时,表示2千克……(10)千克就是这台秤所能称量的最多质量。称盐——验证质量

(2)指导使用天平

  这是天平,小朋友们在使用时要注意两点:

  第一:左托盘中放被称量的物体,右托盘用镊子加减砝码;

  第二:天平平衡,表明两边物体的质量相等,我们根据砝码来确定物体的质量,因为砝码的质量是1克,所以1枚2分硬币的质量约是1克。称硬币——验证质量

(3)对比感受1千克和1克质量的物体有多重

  这是玲玲,她把盐和硬币同时放在手中掂一掂,你们猜猜,她有什么感觉? 小结:1千克质量的盐比较重,1克质量的硬币比较轻。

(二)认识质量单位之间的关系

  1. 再次感受1千克、1克质量的物体有多重。(1)玲玲又称出1克云豆,1千克云豆。

(2)请小朋友们也像玲玲这样,把1克和1千克的物体同时放在手中掂一掂,你有什么感觉?快和小朋友们一起交流。

  感觉:1克质量的大米比较轻,1千克质量的大米比较重。

  2.提出问题

“千克”与“克”都是质量单位,它们之间有没有关系呢?

  小朋友都知道:1千克=1000克

  3.检验关系

(1)怎样验证这个关系呢?

  备选物体:500克淀粉,250克火腿肠,200克鲮鱼,100克方便面 方法1:用2个500克凑出1000克,放在盘秤上称,质量为1千克。方法2:将两袋淀粉放在盘秤中,再将其放入电子秤中,找到相等关系; 方法3:不同的凑出1000克的方案;

  通过检验,证实了:1千克=1000克(或写成)1kg=1000g 这个式子表示什么意思呢?1个(1)千克和1000个(1)克表示的质量相等;另一个式子又表示什么呢?

  两个式子可以合写在一起,有:1千克(kg)=1000克(g)

(三)引导学生关注物体质量的本质属性

  1.体会1千克同种物体的质量与数量间的关系 菜站的货架上摆着三种大小不同的西红柿。每个小动物买西红柿的个数是这样的兰兔宝宝 红兔宝宝 粉兔宝宝 西红柿(个)5 8 138

  想一想:哪个兔宝宝买的西红柿质量最多?你是怎样想的?

  细心的小朋友都知道,每个兔宝宝都买回1千克西红柿,所以质量是相等的。

  为什么质量都是1千克的西红柿个数不同?

  感受:都是西红柿,个大的,每个西红柿的质量多,1千克质量的个数就少; 个小的,每个西红柿的质量少,1千克质量的个数就多;

  2.引导学生关注物体质量的本质属性

(1)下面我们一起来称一称小朋友们常用的、喜欢的质量是1千克、1克的物体。(2)比较物体的质量 请小朋友们比一比:

  第一层:比较不同质量单位的物体。

  1克邮票比1千克画报质量少,1千克画报比1克邮票质量多; 1千克螺母比1克云豆质量多,1克云豆比1千克螺母质量少; 引导概括:通过比较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小结:1千克比1克质量多,1克比1千克质量少。

  第二层:比较相同质量单位的物体。比较两个体积有较大差别的物体: 1千克螺母和1千克面包哪个质量多?

  提示:用处不同,颜色不同,螺母一小堆,占地方小;面包占地方大;可它们的质量相看来:要知道一个物体的质量,不能仅从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等方面观察,而要实际称一称。

(3)拓展思考

  皮皮:我从电视中看到宇宙飞船里的物体还会飞呢?我有个问题:就说这两袋面包吧,它们在地球上的重量和在月球上的重量一样么?

  小朋友:你也有同样的问题吗?建议小朋友们去问爸爸、妈妈,去问老师,去查一查书上是怎样说的。

(四)引导学生学会估计实际物品的质量

  玲玲是个二年级的学生,自从学习了千克与克的认识后,她对周围物体的质量可感兴趣了……

  1.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报亭旁看到晨报——报纸特写,泡:多重?

  小区门口看到一学生的卡通水壶——水壶的特写,泡:多重? 上语文课查小学生字典——字典特写——泡:多重? 程序:(1)选择质量单位;(2)实物联想;(3)估测质量;(3)实际质量

  小结:小朋友们要锻炼自己的估测能力,它在学习和生活中是很有用的一项能力。当估测物体质量时,可以利用自己熟悉的质量是1千克、1克的实际物体作参考,帮助你进行估测。

  2.描述物体的质量

(1)整体呈现上述物体的质量 这是玲玲感兴趣的物体的质量。(2)请你把这些质量分类;(3)描述物体的质量。

  方法:以某种1千克(或1克)质量的物体为依据描述物体的质量。怎样解释500克质量是多少呢?如:水壶相当于500个2分硬币的质量。

(五)巩固练习1.比一比。(在()里填上“>”、“(1)2克()2千克(2)1909克()2000克

(3)3千克()3000克

  2.在()里填上适当的质量单位。

(1)雪饼1()(2)橡皮13()(3)方便面100()

(4)白糖500()(5)火腿肠250()(6)大米5()怎样思考?

  指导学生利用熟悉的1千克或1克质量的物体做参考,正确选择质量单位。

  3.怎样能使左右平衡? 从图中你能知道什么?

(1)1只鹅比1只鸡质量多 想一想:怎样能使左右平衡? ……

  观察天平,天平平衡,你想到什么?解释质量相等。(3)筐中1只羊与8只鹅

  由不平衡可知:1只羊比8只鹅质量少 想一想:怎样能使左右平衡?

(4)筐中1只羊与7只鹅。天平平衡

(5)一只鸡重2千克,一只羊重多少千克?(6)3只鸡重2×3=6(千克)(7)1只鹅重6千克(8)6×7=42(千克)7只鹅重42千克,因为1只羊=7只鹅 1只羊重42千克。

  4.怎样买最便宜?

(1)250g4元(2)100g2元(3)要买700克瓜子,可以怎样买?比一比,怎么买最便宜? 第一种买法:(1)100g(2)出齐7包(3)2×7=14(元)第二种买法:(1)250g(2)出齐3包(3)4×3=12(元)第三种买法:(1)250g的2包,100g的2包(2)4×2=8(元)2×2=4(元)8%2B4=12(元)比一比:(1)三种买法的图;(2)每种的钱数;(3)两种12元买法的图,注出12元。过渡:我们一起认识了质量单位千克与克,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了一些数学问题,强强在生活中遇到了什么问题呢?

  三、实际应用 1.小强的早餐

  1杯牛奶,2片面包,1个鸡蛋;

  问题:小强早餐要吃的这些食品的质量一共有多少克? 2.小强的体重

  芳芳(卡通头像)小强 小华 体重(22)kg 25kg(40)kg 身高 128cm 133cm 135cm 胸围 56cm 60cm 73cm(1)认识表格;(2)理解25kg的意义

(3)推测小芳与小华的身体质量,说明思考过程。(4)提出数学问题;(5)与标准体重相比,有什么建议。

  3.小强的登山计划

  出示香山图片,介绍香山:主峰海拔557米,路可陡了人称“鬼见愁”。暑假中,小强打算在暑假中跟他最要好的小伙伴芳芳和小华举行一个三人的爬山比赛,看谁最先登上“鬼见愁”。

(1)要是在山上吃午餐,你会建议他们带哪些食品?

(2)在没有秤的情况下,你能估计出每个人要背的食品的质量有多少吗?

  小朋友们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和物体的质量有关的问题,相信你们会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决问题,人人成为学好数学,用好数学的小小数学家。

  作业:

  1. 找一找,日常生活中,哪些物品的质量正好是1千克。2. 统计你一天要喝掉多少质量的水。3.课改教材P64—P66页上的练习。

小学二年级教学课件 篇6

  二年级写字课教学计划

  向家坡

  喻雪娜

  写字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一丝不苟,持之以恒的良好习惯的过程。要练好字,过程是检验毅力的手段,是磨练意志的途径,字的好坏或多或少的反映了一个人是否具有敢于战胜困难、百折不挠、力争上游的精神。如何转化书写不认真的学生,保持并提高书写工整的学生的写字能力是我工作的重心,从而提高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意识,使学生乐学求美。

  一、本学期教学目标:

  1、初步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1)首先,要想写好字就一定要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

  当你坐着写字的时候,身子要正而直,两肩齐平,胸部挺起,头部要端正,稍微向前,不要歪斜;两臂要自然撑开,右手执笔,左手按纸,双脚要自然放平,踏稳,不要交叉或踮脚尖。(2)正确的写字姿势,不但跟写好字有密切关系,而且对身体健康也很有好处,所以一定要格外重视,并注意养成良好的习惯。2、掌握汉字的间架结构和一些常见的偏旁部首。

(1)汉字的基本笔画,主要有如下一些:点、弯钩、横钩、横折弯、横、斜钩、横折、横折弯钩、竖、横折提、横撇弯钩、撇、竖提、横折钩、横折折撇、捺、竖折、横折折折钩、提、竖弯、撇折、竖折撇、竖钩等。

(2)汉字的笔顺规则,可分为基本规则和补充规则两种:基本规则有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先横后竖、先撇后捺、先外后里、先外后里再封口。

(3)汉字的间架结构,有如下六种:独体字、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半包围结构、全包围结构、品字形结构。(4)汉字的偏旁部首。

  3、对小学生的写字提出严格要求,那就是六个字:"规范、端正、整洁"。

  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对小学生进行写字教育,不仅仅是培养学生写得好字,更是对学生进行道德素质、意志毅力、智能素质、审美情操的培养。

  三、采取的措施。

  1、整体优化。

(1)认真制订实施写字教学计划。

(2)严格遵守课改方案要求,开齐开足二年级写字课,落实"专课专用,保质保量。

(3)遵循直观性原则,采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施,推出样板课,组织听课,研讨摸索写字教育的基本模式,确保写字课的质量。

(4)调动广大家长的积极性,取得家长的大力支持,举行家长问卷调查

  三、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1 2 3 4 5 6 7 8 9

  1 7

  教学内容

  准备课

  左窄右宽的字(1)1 左窄右宽的字(2)1

  左右宽窄相等的字 1 左宽右窄的字 1 上盖下的字 上小下大的字 1 上大下小的字 1 下托上的字 左上包围的字(1)左上包围的字(2)左下包围的字(1)1 左下包围的字(2)内外相称的字(1)1 内外相称的字(2)品字结构的字 1 综合练习

  中国古代书法家的故事

  复习与考试 课时 1

  1 1 1 1 1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书写“包、饱、泡、吐”四个字。 2、培养学生正确的“双姿”(坐姿、执姿)。3、点燃学生的写字兴趣。

  4、通过教师的示范、指导,增强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并且学会审美。 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本课教学,巩固正确“双姿”,唤起学生写字的热情。

  2.横折钩、竖折钩的写法。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课件、硬笔书法欣赏作品(备用)、空白书签、作业纸、写字歌、古筝曲(配乐:高山流水)、生字卡片、田字格黑板。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欣赏引趣 1、怀素写字导入。

  2、欣赏硬笔书法作品,让学生在欣赏美丽的文字中陶冶情操,初知“书法”的概念,激发写字兴趣。

  二、复习双姿,做好准备

  1、复习坐姿:身正、肩平、臂开、足安。 2、复习执姿:一尺、一拳、一寸(三个一)。3、齐唱《写字歌》,跟着音乐。三、指导写字,掌握技巧

  1、揭题:今天我们学习写识字8中的4个生字。 2、学写“包”。

(1)观察:什么结构?你认为哪一笔比较难写?(2)指导练写“包”。

  学生说“包”的笔顺。教师示范写“包”字并作讲解。学生练习(描红两个,仿影一个,然后写两个),老师巡视指导(提醒注意双姿)。

(3)师生互动:对学生写字作品进行评价,教师适机点评,对好的奖励画星。

(4)小结:独体字要写得不大不小,放在中间正好,难度大的笔画要写正确、端正。3、学写“饱、泡、吐”。

(1)观察比较:饱和泡与“包”有什么区别?(2)“饱”的左右两边的第二笔要持平,右边“包”的最后一笔要写得饱满,起笔要对齐“勹”的撇尖;

(3)“泡”字要左窄右宽。

(4)“吐”字的“土”上横短,下横长。左边口的位置要摆放适当,不能太偏上或者偏下,这样布局字才美观。“饱、泡、吐”三个字逐个读帖(读帖是写好字的关键),教师在黑板上范写,边提示注意点,然后学生描红、仿影,再练习写2个。教师巡视指导。初评,再练习,再评。对学生写得好的字和写得有进步的字要及时加圈给予肯定,鼓励学生把字越写越好。四、创作练习,巩固兴趣 1、学生完成书签

(1)老师给学生看自己制作的书签,欣赏。(2)学生自己完成书签。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左中右结构的字三部分有长短不同的变化; 2.仔细观察,了解三种类别的字长短不同的特点;

  3.培养学生写字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学会用心观察,认真体会。教学重难点:1. 了解左中右结构的字三部分长短不同的规律;

  2. 培养学生写字兴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到”乐书园”看看,这里是书法艺术的殿堂,这里有淡淡的墨香,有悠扬的音乐,有苍劲有力的书法作品,让我们一起感受汉字的方正之美,做一个心正身正笔正的人吧。

  二.欣赏佳作,激发兴趣

  首先,我们来到乐书园的第一个区间书法展示厅,这里悬挂着许多书法作品。看,这幅是被尊称为书圣的宋朝王羲之的作品,多么灵动有力!这两幅是我国现代书法家启功先生的作品,风格柔中有刚。这幅作品呢,是我在欣赏了众多名家名作之后忍不住笔痒写下的。而这幅,出自于井冈山小学二(2)班阎钦同学之手,她的铅笔字虽然仍显稚嫩,但清秀端庄。下一幅呢,噢,这儿空着呢,它等待着你呢,你准备好了吗?一起来吧!三.学习新知,精讲精练(一)观察字型特点

  1.下面进入乐书园的第二个区间观摩厅在这里,我们会选出观察力强想象丰富的同学成为我们的智慧星,你是智慧星吗?就看你的表现了

  2.瞧,这儿来了一位字宝宝,认识它吗?刚才你们看它跳的舞了吗?你发现了什么?(出示课件蜘字出现) 3.对,这就是我们今天乐书园的主题左中右结构(二)本课前我们学习了左中右结构(一),知道了它们三个部分要写得怎样才美观?(指名回答,小结:紧凑)4.我们再来比比蜘字各部分的长短,这次,你又发现了什么? 5.师小结:蜘字中间长,左右短(出示板书一中间长)这里有三座不同屋顶的房子,你看看蜘宝宝的体形,它该进哪座房子? 6.了解了它的体形特点,我们就好写它了,先看看老师怎么写吧.(师范写,口述要领)7.学生试写一个

  8.展示两名学生的作品,全班评价蜘字的体形他表现出来了吗?他是怎么写的?

  9.师小结中间长左右短的字的书写要领,师生齐读.(横短竖长撇斜直)10.(出示课件)看,又跑来两个左中右结构的字宝宝,仔细看看他们的体形,他们该进哪所房子?为什么?(指名回答)11.看来,我们今天认识的左中右结构的字三部分长短不同.(贴板书),如果再来一些字宝宝,你会帮他们找到家吗?(出示余下7个字)同桌商量一下,然后用红笔给他们画画屋顶吧!

  12.指名归类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左中右结构的字三部分有长短不同的变化; 2.仔细观察,了解三种类别的字长短不同的特点;

  3.培养学生写字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学会用心观察,认真体会。教学重难点:1. 了解左中右结构的字三部分长短不同的规律;

  2. 培养学生写字兴趣。

  教学过程: 一、指导书写例字

  1.刚才我们知道, 左中右结构的字长短会有所不同,观察时我们注意了,写时更要注意哟!写好了”蜘”字,我们该进入下一区间”习字厅”了.同学们好好表现,将会获得老师和同学们合作做的名言书法书签呢!看看我们今天所要写的字,你觉得哪个字最难写? 2.范写,口述要领

  3.你们想写吗?写完一个后找你们的小伙伴评一评吧!4.采访评字

  5.总结两边长中间短的字的书写要领.出示要点`读 6.还有谁尝试写一个3号房子里的字吗? 7.自评.觉得自己写出了这个字中右部长特点的同学请举手!你是怎么写的? 8.小结,出示要点,读

  9.老师也忍不住想写写.如果我写的好,给我掌声鼓励一下吧.范写,口述要领

  二.集中练习

  1.把握了这三类特点的字的写法,就让我们集中运用一下,下面进入”集字厅”.同学们来大展身手来写写这10个字吧!2.师巡视指导,强调写字姿势

  三.集中展示

  1.设”小展厅”,展评几位学生的字

  2.还有哪些同学愿把自己写的字展示给大家看呢?学生自主上台展示

  四.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在”乐书园”里学写了这么多左中右结构的字宝宝,他们的三部分长度有变化.我们以后遇到他们或与他们类似的字,要一看.二写.三对照才能写好哟

  五.布置作业

  找出中间长,中间短,右部长的左中右结构的字各三个写5遍,一周内完成.二年级上学期

  写 字 教 学 计 划

  执教人:喻雪娜

小学二年级数学优秀课件【优秀6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