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吾小秘【www.wxiaomi.cn】,您身边的文字小秘书!

小学语文莫高窟教案

时间:

小学语文莫高窟教案【合集13篇】

  每当我们教授小学语文时,为了确保学生们能够充分理解和掌握莫高窟的知识,我们需要准备一份精心设计的教案。那么,如何撰写一份恰当而有效的小学语文莫高窟教案呢?以下是热心网友“i98”整理的小学语文莫高窟教案(共13篇),以供参考。

小学语文莫高窟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借助插图、生活实际,结合诗人背景理解古诗大意,体会诗人感情。

  3、了解诗画特点,领悟本课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歌大意,欣赏诗中景物,领悟诗人情怀,学习表达方法,感受古诗魅力。

  一、以花入画,以画入诗,走进诗文。

  1、以花的话题入画

  师:在我们的教室窗台上摆满了我们精心养植的花草,它们点缀了我们的教室,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关于这些花,你了解些什么?

  2、学生交流。

  师:清代诗人郑燮对兰花情有独钟,他专画兰竹,五十余年,不画他物。来,让我们一起走进诗人郑燮的画作。

  CAI显示:《兰竹石轴图》、《兰石图》、《墨兰图轴》、《山顶妙香图轴》

  2、师:郑燮不仅爱画兰花,而且还用写诗的方式表达对兰花的喜爱。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题于《山顶妙香图轴》上的古诗《题画兰》。教师范读。

  板书课题,学生读题、解题。

  二、习文读诗,明了诗意。

  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

  2、指名朗读,集体正音。

  3、再读古诗,读出诗的节奏与音韵。

  4、全班齐读。

  5、了解诗中大意,师配乐讲述

  三、精读品诗,感悟诗情。

  学习第一句

  (一)看兰

  学习第一句。

  1、指名读第一句,思:兰花给你们留下了什么印象?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千山顶上头)

  2、身边的兰花和这里的兰花进行对比:

  3、指导读第一句。

  师:是呀,而这里的兰花却是长在“千山顶上头”呀,这么高!谁能把这种高给读出来呢?

  师小结并过渡:兰花,它长在千山之顶,可以俯视群山,仰望皓月,真正的怡然自得呀!它还有什么特点呢?

  学习第二句

  (一)闻香

  1、生:——突岩深缝妙香稠(课件显示)

  2、师:香吗?闻一闻!(香)哪里看出来?(妙香稠)

  (二)品香

  1、初步理解“妙香稠”的字面含义。

  师:香到什么程度?(稠)读出“稠”的感受。

  2、进一步体会花香的“妙”

  师:花香本是四溢的呀,为什么这里的花香却这么“稠”?请你们再读读这句诗。

  学生谈。

  师:本该四溢的花香在突岩深缝间聚集,竟香浓到令人感到粘稠,这是多么奇妙的花香啊!

  来,再读这句诗,读出又粘稠又奇妙的花香来。

  过渡:难道这里的兰花真有那么香吗?带着这个问题听听老师下面的介绍。

  3、进一步理解“妙香稠”的含义。

  4、师:听了有关郑燮的介绍,结合郑燮的人生经历,这里的“妙香稠”还暗指什么呢?

  师:兰花啊,只有你高贵纯洁的兰花才能理解郑板桥呀!读第二句诗。

  5、全班齐读一、二句诗。

  学习三、四句诗

  1、师:你们再轻声读读三、四句诗,读懂了什么?

  结合刚才的介绍,这里的的“喧闹”仅仅是在写兰花和兰花脚下的浮云吗?

  2、师:身处其中的郑燮是什么态度呢?(来不相知去不留)

  是呀,这不就是郑燮的志向的表白吗?这里的兰花不就是郑燮的真实写照吗?这就叫“借物言志”。(板书:借物言志)

  3、小结。

  4、指名读,边读边评价。

  5、回归整体

  配乐齐度读古诗。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感受天鹅的美丽、可爱,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渗透爱护动物和保护动物环境的教育。

  3.培养学生学会观察图片,能从图片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天鹅的美丽、可爱。

  教学难点:体会孩子们对天鹅真心的喜爱之情。

  三、教学活动:

  课前准备:有关课文内容的天鹅图片及视频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同学们,你们见过天鹅吗?在哪儿见过?什么样儿?(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畅谈)你们现在想见一见吗?

  (设计意图:以天鹅为话题用谈话的方式导入,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同时唤起学生已有对天鹅的认识,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2.出示课件(天鹅的图片):看着眼前的这两只天鹅,你能用一个词说说“什么样的天鹅”吗? (出示:( )的天鹅)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兴趣,也使学生对天鹅有更形象和客观的了解,并学会运用自己所积累的词语表达自己的感受,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图获取信息的能力。)

  二、细读课文: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学生边读边思考:天鹅是怎样表达自己高兴的心情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了解第二自然段,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学会边读书边思考的读书方法。)

  2.指生回答,并读一读相关的句子。

  3.出示课件(天鹅在湖面抖翅膀、找东西吃):认真观察图中的天鹅,你能找出哪只是“抖着翅膀欢快地叫着”的天鹅吗?

  ①指生到大屏幕上指一指,教师随即追问:为什么?(引导学生从图中找到做抖这个动作的天鹅以理解“抖”这个词)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从图中理解“抖”这个词,培养学生学会从图中获取信息帮助自己理解课文的能力。)

  ②谁能像图中的天鹅一样做做动作?指生做动作表演,其他学生也可跟着做。

  (设计意图:爱动是低年级学生的特点,让学生做动作演一演,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加深学生对“抖”的理解,使“抖”这个词更生动更形象了。)

  ③听声音想象:这只天鹅抖着翅膀还在欢快地叫着,他们好像在说些什么呢?(学生大胆想象,感受天鹅的高兴。)

  (设计意图:听着天鹅欢快地叫声,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真实的感觉,激发学生们的想象,也使学生更深的体会到天鹅的高兴,促进学生更好的读出天鹅高兴的语气。)

  4.同样让学生到图中找到“伸到水里找东西吃”的天鹅,引导学生看图想象:天鹅会找到什么好吃的?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通过学生的想象扩展知识,使学生对天鹅有进一步的了解。)

  5.学生边做动作边有感情的读第二自然段。

  6.看视频(天鹅在水上展翅飞跑):天鹅们在水上跑来跑去,多高兴呀!学生齐读第二自然段。

  (设计意图:利用视频真实、直观、生动等多种优势,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了天鹅高兴的心情,并被其所感染,激发学生有更强烈的情感去朗读第二自然段。)

  师边放课件边叙说:天鹅们一会儿在水上跑来跑去,一会儿飞上天空,一会儿又到岸边去走一走,时间过的真快,太阳就要下山了,金色的阳光洒在湖面上,也洒在天鹅的身上,吃饱了的天鹅又在干什么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边听边欣赏天鹅的美丽图片,为学生创设一种情境,使学生在欣赏天鹅的同时感受到时间流过的过程,为后边课文理解孩子喜欢天鹅做好铺垫。)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生自由读第三自然段,便读边思考问题。

  2.指生读一读相关的句子。

  3.看课件理解:

  ①找一找:第一幅图:这些天鹅在干什么?(在岸边散步)

  第二幅图:这些天鹅在干什么?(在水上轻轻地滑行)

  ②问:你们怎么知道是“滑行”?什么是滑行?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从图中找答案:滑行就是慢慢地向前游。)

  (设计意图:在本自然段中,“滑行”一词的理解是个难点,借助直观的图片让学生通过认真观察自己去感悟“滑行”的含义,这样的理解一定是最简单的也是最深刻的。在这个观察与感悟的过程中,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也培养了学生学会借助图片信息自读自悟的能力。)

  ③对比两幅图理解:为什么说“那些滑行的天鹅如同一只只美丽的小帆船。”?

  (设计意图:这是一个比喻句,通过两幅图的直观对比,使学生非常形象的认识到天鹅与小帆船之间的相似之处,从而明白为什么说天鹅如同小帆船。)

  4.指生有感情的朗读第三自然段。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生自由读第四自然段。

  2.看课件(缺少词语的第四自然段):指生把缺少的词语填上。

  (设计意图:加深对“躲”、“悄悄”、“尊贵”词语的感悟,为指导有语气的朗读和下面的质疑做好铺垫。)

  3.学生轻声读第四自然段,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躲”在芦苇丛中?为什么要“悄悄地看着”? 为什么把天鹅称为“尊贵的客人”?……

  (设计意图:从词语入手,培养学生质疑能力。)

  4.学生解疑,从中感受孩子对天鹅的喜爱之情。

  三、精读课文:

  1. 学生畅谈这节课的收获。

  2.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有感情的读一读。

  3. 指生读,大家评议。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选择,进一步加强对课文的理解和有感情的朗读,并培养学生的欣赏和评读能力。)

  四、作业:搜集有关天鹅的知识。

语文《莫高窟》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培养学生概括文意的能力,能够比较准确地筛选重点词句,清晰地列出文章提纲,理解文章的前后照应及过渡。

  感受莫高窟艺术之美,理解文章记叙与描写交替,详略得当的写法及其意义。

  了解莫高窟被掠夺的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难点:

  体会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塑画和藏经洞的艺术价值,学习本课的说明方法。

  学习作者从多方面抓事物特点的写作方法,体会运用“先概括,后具体”的描写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发自豪,导入新课。

  1、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课文《莫高窟》,看这些词语,能读正确吗?

(课件出示两组词语)神态各异威风凛凛

  惟妙惟肖啧啧赞叹

  精妙绝伦宏伟瑰丽

  丰富多彩漫天遨游

  492个

  两千多尊

  四万五千多平方米

  六万多件

  个别读,(提示:读出这些词语不同的意思。)

  2、你能从这两组词语中选用一些说说你脑海中的莫高窟吗?(相机完成板书)

  3、所以,有人禁不住要赞叹她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是——(出示课文最后一节,学生读)

  4、过渡:莫高窟为什么享有这么高的声誉呢?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到那里去看一看。

  二、走近“彩塑”,感受彩塑的精妙绝伦。

  1、自由轻声读第二节,边读边想象:你看到了哪些彩塑?哪尊彩塑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学生自读后谈自由受)

  2、交流前三种彩塑。

(1)(相机出示慈眉善目的菩萨图片)理解:慈眉善目:仁慈、善良,和蔼可亲;

(2)学生交流完天王和大力士,相机理解:威风凛凛:很严肃,有令人敬畏的声势和气派;强壮勇猛:身体结实,有力气,很勇敢。

(3)(出示彩塑图片天王和大力士)猜猜他们分别是谁?

(4)指导朗读前三种彩塑的句子:怎么读才能让人感觉到这些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个别读、齐读)

  3、交流卧佛

(1)学生讲到卧佛,(出示卧佛全景图)。

(2)16米有多长?(有四块黑板那么长,正好是阶梯教室的长度16米)

(3)(出示卧佛的特写)静静地看着这尊卧佛,你感觉到什么?(他正在闭目养神,或者凝神静思,我只能屏息凝视,生怕惊扰了他,我们好像听到了卧佛轻微的呼吸声。)

(4)指导朗读描写卧佛的句子:卧佛闭目养神,来,我们轻轻地读,别打扰他。

(5)这尊彩塑多么逼真啊!真是——相机引出【惟妙惟肖】还有哪些词也是这个意思?【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呼之欲出、活灵活现、跃然纸上……】怪不得游人要啧啧赞叹呢!

  4、像这样个性鲜明、神态各异的彩塑,莫高窟里有两千多尊呢!请欣赏——(出示其他彩塑)

  5、多么精妙绝伦的彩塑啊!余秋雨先生欣赏了莫高窟的彩塑后,说:

(出示:“这里的每一尊雕塑都有脉搏和呼吸,挂着千年不枯的吟笑和娇嗔”、“看莫高窟,不是死了一千年的标本,而是活了一千年的生命。一千年而始终活着,血脉畅通,呼吸匀停,这是何等壮阔的生命!)

  6、再次指导朗读:来,用你的朗读再现这些活了千年的生命!

  7、指导写法:莫高窟有两千多尊彩塑,作者寥寥几笔就让我们有如临其境、如见其人的感觉,他采用了什么高招呢?速读第二节思考。(总分总,“分”的部分面点结合:面:有……有……有……——给人整体感。点:卧佛——典型、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8、小结:这种点面结合的写法,既有广度又有深度,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是描摹事物的常用方法。

  三、走近“壁画”,领略魅力。

  1、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宏伟瑰丽的壁画。(出示壁画图)

  2、壁画的宏伟瑰丽表现在什么地方?请同学们默读第三节,边读边圈划出你认为能证明壁画“宏伟瑰丽”的关键词句,然后大胆想象,要把文字读成活动的画面。

  3、交流:

①“宏伟”:A、四万五千多平方米。

  请同学们看一看我们上课的阶梯教室,它大概是160多平方米,算一下“四万五千多平方米”相当于多少个这样的教室?(学生计算)

  想象一下,宏伟瑰丽的壁画,相当于281个这样的阶梯教室一字排开,多么宏伟啊!

  补充:如果以壁画的自身高度,把壁画连接起来,其长度可达三十公里,这是世界上的画廊。

  B、内容丰富多彩:有记录……的,有描绘……的,有反映……的,有描摹……的。

  你知道莫高窟壁画上有哪些故事吗?(莫高窟壁画的主要内容是佛教故事,有讲佛祖的“生平事迹”,有“尸毗(pi皮)王割肉救鸽”的故事、“萨埵(duo朵)王子舍身饲虎”的故事、“九色鹿”的故事,有劳动人民艰苦劳动的场面,有反映历代统治者奢侈豪华的生活,还有许多交通工具、古代建筑、各族服饰、音乐舞蹈等场面……)

  教师补充:敦煌壁画的绘画时间前后长达一千多年,它历史悠久,技艺精湛,内容极为丰富,除了佛教故事,还有劳动人民艰苦劳动的场面,有反映历代统治者奢侈豪华的生活,还有许多交通工具、古代建筑、各族服饰、音乐舞蹈等场面……西方学者把敦煌壁画称为“墙壁上的图书馆”,这还真是一本敦煌民风民俗的百科全书!

②“瑰丽”:飞天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飞天)

(1)快去读读描写飞天的句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或者感受到了什么?【美妙的音乐、芬芳的花香、动人的舞蹈、曼妙的舞姿……】

(2)指导朗读:是的,细细品读,文字是有声有色有味道的,请同桌互相朗读,要读出画面,读出美感,并能打动你的同桌。(同桌互相练读)

(3)个别读:老师给你配上音乐。其他同学可以闭上眼睛,一边听,一边用心去想象并欣赏画面。(相机指导朗读:比较“把描写壁画的句子中的“有……的”改成“有的”,比较有异同之处吗?(意思是相同的。语气上“有的”惊讶多一些。)

(点评:谢谢你给了我们美的享受。)

(点评:真好,你们把这穿越千年的飞天表现得绚丽多彩,栩栩如生。

  老师仿佛也看到了风姿绰约的飞天。

  听你们读书真是一种美的享受。

  通过你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一群美丽迷人、婀娜多姿的飞天在云海中轻歌曼舞

  我真有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

(4)在全部敦煌壁画中,有四千多身姿态万千、妩媚动人的飞天。(课件出示)飞天图片)

(5)啊,真是美妙绝伦!难怪人们把飞天说成是莫高窟的名片,让我们一起再美美地读一读。

  4、引读:看着这些精美的壁画,就像是——

  5、看到这儿,我们禁不住赞叹——(课件出示最后一节,学生再读)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这里的每一尊彩塑、每一幅壁画,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四、进藏经洞,激荡情感。

  1、每一个到莫高窟的人,参观了精妙绝伦的彩塑,欣赏了宏伟瑰丽的壁画,一定还要去看一个面积不大的洞窟——藏经洞板书:藏经洞)。这是为什么呢?要知道,现在的藏经洞又黑又小,空空如也。(出示第四节)

  2、(板书:曾)“曾”是什么意思?(从前有过。)

  3、藏经洞里曾经藏有丰富的藏品,封存着中国几千年的灿烂文化和艺术辉煌。现在没有了。这数万多件珍贵文物到哪里去了?(学生简要回答)

  4、请同学们看一段资料(出示:1907、1914年英国人斯坦因两次掠走遗书、文物9000多件。1908年,法国人伯希和廉价骗购藏经洞遗物精华6000多件。1911年,日本人吉川小一郎等用低价换取了469卷手写本和精美彩塑两尊。1914年,俄国人奥登堡又从敦煌拿走一批经卷写本,还盗走了第263窟的壁画。1924年美国人华尔纳用特制的化学胶液,粘揭盗走莫高窟壁画26块……)

  5、此时此刻,再读第四节,你心情怎样?(很气愤,a、清政府腐败无能,诺大的中国,却存不下这些文物!那些官僚们可以讲究豪华的生活排场,竟穷到筹不出运送、保护文物的经费,我们好恨呀!b、帝国主义的可恶行径。提问:你从哪个字看出?)

  比较:“掠”换成“抢”、“偷”如何?(“抢”动用武力,“偷”趁人不备,而“掠”是帝国主义分子利用中国人的无知,在光天化日之下,盗走珍贵文物的,一个“掠”字更体现了帝国主义分子的野蛮与无耻!)

  6、小小的藏经洞,见证了一个古老民族的屈辱、懦弱和沧桑!它成了每个有良知的中国人心中永远的痛!

  7、请看,这是我们国家流失海外的珍贵文物

(出示一些流落在其他国家的文物图片)

  8、无论这些文物流落何方,它的身上永远镌刻着两个字——“中国”。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大量珍贵的敦煌文物让全世界看到了古老的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灿烂文化和文明的伟大魅力。1987年,敦煌莫高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世界文化遗产”。

  2、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自豪地说:(出示: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这里的每一尊彩塑,每一幅壁画,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板书:艺术宝库)

  3、余秋雨先生说——

  出示:她是一种聚会,

  一种感召。

  她把人性神化,

  付于造型,

  又用造型引发人性。

  于是,

  她成了民族心底

  一种彩色的梦幻,

  一种圣洁的沉淀,

  一种永久的向往。

  教师有感情朗读,学生有感情朗读。

  结语:“一种彩色的梦幻,一种圣洁的沉淀,一种永久的向往。”让我们带着这种梦幻、沉淀、向往,走出课堂,走向每一处刻上“中国”烙印的传世珍宝……

(出示流失海外博物馆的珍宝)

  板书

  彩塑精妙绝伦

  莫高窟壁画宏伟瑰丽艺术宝库

  藏经洞(曾)藏品丰富

小学语文教案模板 篇4

  1.指导学生理解诗句意思,想象其所描绘的画面,感受诗人心境。

  2.指导朗读、背诵两首古诗,默写《早发白帝城》。

  3.会认“帝、辞、啼、翠、含、岭、吴”7个生字;会写“诗、帝、岸、绝、鸣、翠、窗、含、岭、泊、吴、船”12个生字。

  教学重点:

  1.指导朗读、背诵两首古诗,默写《早发白帝城》。

[2.会认“帝、辞、啼、翠、含、岭、吴”7个生字;会写“诗、帝、岸、绝、鸣、翠、窗、含、岭、泊、吴、船”12个生字。]

  教学难点: 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感悟诗人心境。

  课前准备:

  1. 收集关于长江三峡的图片;收集关于李白、杜甫的资料;

  2. 收集描写祖国山河秀丽景色的古诗词;

  3. 多媒体;

  4.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一)课前,我们收集了一些描写祖国山河秀丽景色的古诗词,谁能给大家背诵一首?

[(二)(展示第二屏)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描写景物的古诗。(展示第三屏)一首是李白写的《早发白帝城》,一首是杜甫的《绝句》。谁来谈谈你对两位诗人的了解?]

(三)汇报课前搜集的有关李白、杜甫的资料。

  二、学习《早发白帝城》

(一)(展示第四屏)多种形式读文,把诗句读准、读通,读出节奏、停顿。

  1.师范读后生自由练读,读准字音。

  2.指名读,生生互评,教师点评。

[3.(展示第五屏)教师范读并辅以手势打节奏,指导学生朗读出古诗的节奏、停顿。]

  4.同桌互练互评、推荐读、男女轮读、齐读(点击中的喇叭标志,配乐朗读)。

(二)初步解题,深入质疑。

[1.读题目,你从题目知道了什么?要求添加主语进行完整叙述.(早晨,李白从白帝城出发,赶回江陵。)]

  2.看了题目,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3.师生梳理:

(1)李白在行船途中看到了什么景色?

(2)李白当时的心情如何?

(三)抓住关键字词解文悟情。

  1.整体感知课文。

[(1)自读诗歌,想想诗歌写了哪些景物?圈出有关词语。

(2)同桌交流答案,补充完整。

(3)指名汇报,集体评议。(白帝城、彩云、江陵、猿、舟、山)

(4)(展示第六屏)结合你对课文的理解,把词语补充完整。最后读读补充完整的词组。(5)请运用这些词组串说诗文意思,先自己思考然后在四人小组内交流。]

  2.精读诗句,想象画面,感受诗人心境。

(1)(展示第七屏)读第一、二行诗。

① 找出一个表示当时时间的词语?(朝)

[②(展示第八屏)教师解说“朝”字字理:“日”字上下的“ 十”是草,“日”从草丛中升起,“月”亮还挂在天边,这就是早晨的景象。]

③白帝城的早晨除了这些,还有什么?(彩云)

④谁能说说这两行诗描绘的画面及诗的意思。

[⑤你从哪些词语体会到了诗人的心情?(从“朝辞”、“千里”、“一日还”这些词体会到了诗人急切归家的心情)]

(2)读第三、四行诗。

①(展示第九屏)闭上眼睛听老师配乐读几遍,让学生体味当时的情境,指名描述。(长江两岸的猿猴正叫个不停,声音此起彼伏,热闹极了!不知不觉,轻快的小船已穿过了一座又一座的山岭。)师随学生的描述板书:轻舟、万重山。

[② 离家越来越近了,诗人心情如何?(高兴、激动)学生通过朗读来表现这一感受。]

(四)(展示第十屏)寻找熟悉的欢乐曲调来唱这首诗并背诵。(师范例引路,生生合作,赛唱,评价)

(五)识记字形

  1.写好“诗”“帝”“岸”三个生字。

[2.默写古诗《早发白帝城》。]

  三、课后延伸

  交流长江三峡的图片,并在图片上设计一句赞美长江三峡的广告词。

  板书

  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 千里 一日还 轻舟 万重山

  急切归家 离家越来越近 高兴激动

  第2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一)背诵《早发白帝城》。

[(二)指名学生说这首古诗的诗意。]

(三)师:《早发白帝城》一诗通过描述景物,抒发了诗人李白流放遇赦后轻松、喜悦、激动的心情。下面我们将继续学习第二首古诗《绝句》,(展示第十一屏)看看作者杜甫会把我们带入怎样的美景之中。

  二、学习《绝句》

(一)(展示第十二屏)简介关于“绝句”方面的知识。

(二)(展示第十三屏)多种形式读文,把诗句读准、读通,读出节奏、停顿。

[1.师范读后生自由练读,读准字音。

  2.指名读,生生互评。

  3.教师范读并辅以手势打节奏,指导学生朗读出古诗的节奏、停顿。

  4.同桌互练互评、推荐读、男女轮读、齐读(点击中的喇叭标志,配乐朗读)。]

(三)用不同方式呈现个性感悟,深入质疑。

  1.(点击中的喇叭标志,音乐停止)你从诗中知道了什么?先在四人小组内交流,然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学习收获呈现出来,师生评价。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以画画、用自己的话描述、唱颂、列提纲等形式汇报收获]

  2.师:你对这首诗还有什么疑问?

  3.师生共同梳理:诗句通过描绘美景,抒发作者怎样的情感?

(四)找出诗词特点,深入感悟情感。

[1.同桌合作学习:找出诗中表颜色、数量、方位、事物名称的词语,分别用不同的符号标注出来,找出诗词特点,练习背诵。]

  2.指名背诵后,闭目想象诗句图画,指名汇报,师生补充评价。

[3.自主编动作诵读诗句,尽量把诗人愉悦的心情表现出来。]

  4.集体背诵。

(五)巩固识字,指导书写。

  1.多种形式抽读字卡中的字。

[2.指导写字,重点指导“翠、窗、岭、船”。]

  三、课后拓展

[你还读过哪些描写祖国山河秀丽景色的古诗词?背给大家听,看谁背得好。]

  板书

  绝 句 (唐)杜甫

  黄鹂 翠柳 白鹭 青天 喜爱美景 景物

  西岭千秋雪 远游东吴 东吴万里船

[教学反思]

  开课之初,安排学生交流资料,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阔视野,实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目的。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朗读,才能初知大意,为下文解意悟情教学打好基础。。从诗中圈出有关景物词语,再进行扩词、串句说诗意练习,把常规乏味的、冗长的“说诗意”教学形式进行梯度处理,学生易于接受。在教学伊始通过师生共同梳理,确定中心问题;接着抓住重点字词,通过字理识字、扩词、寻找词句特点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了诗意,想象画面,感悟了诗人心境。

  14 庐山的云雾

  设计思路:

[《庐山的云雾》是一篇写景。通过对庐山云雾的描写,展现了庐山景色的秀丽,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怀。本课意境十分优美,在段落构成和语句表达上十分独到。在教学设计中,可首先以李白的古诗《望庐山瀑布》引入课题,使学生对庐山产生了向往之情。再请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接着随学生的兴趣朗读课文精彩句子,以句子为发散点,扩散到全文。本设计的亮点之一是在教学过程中适时进行学法指导,在总结学法的基础上学习接下来的自然段,举一反三,降低了学习难度,提高了学习效率。]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感受庐山景色的秀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2.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抓住重点句读懂段的内容。

  3.会认“尤、添、览、姿、态、戴、弥、幕、返”等字;会写“景、秀、尤、幻、增、添、漫、姿、态、笼、罩、弥、茫、匹、返”等生字;掌握“景色、秀丽、尤其、变幻无常、增添、千姿百态、笼罩、弥漫、云遮雾罩、茫茫、流连忘返”等词语。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感受庐山云雾的美。概括全文。

  教学难点: 学习与段落的结构方式,理解并能运用。

  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庐山景色的资料。

  2.多媒体。

  3.学习卡。

  学习卡第2自然段用了()个比喻句,分别描绘了()、()、()、()四个地方的云雾,把不同地方的云雾比作()、()、()、()。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激趣导入

(一)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古诗,请看!(展示第三屏),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知道它赞美什么吗?对,庐山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地处江西九江市,有避暑山庄之美称。其实,庐山最有特色的是它的云雾,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第14课,庐山的云雾。

[(二)板题读题。注意“庐”字的读音。]

(三)据题质疑。

  1.根据课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2.师生梳理:庐山的云雾有什么特点?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自由轻声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和不理解的词语,标好自然段。]

(二)四人小组互帮互学生字词。

(三)(展示第四屏)采用多种形式检查字词读音。

(四)启发学生用多种方法识记字形。

[(五)指导书写。(着重指导“尤、添、茫、幻”几字)]

(六)说说课文有几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庐山的云雾有什么特点?

  三、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一)细读课文第1自然段。

  1.(展示第五屏)齐读思考题。

[2.带着问题默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做笔记。]

  人小组讨论交流。

  4.小组汇报,师生评议,梳理。

[5. 庐山的景色十分秀丽,秀丽在哪里呢?根据学生回答相机评议(展示第六屏),让学生欣赏庐山的美景。]

  6. 在如此的美景中游览,会有什么感觉?(用课文中的语句回答)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云多)

[ 7. 启发想象,体会感觉: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自己在山上游览、漫步,眼前漂浮的是云雾,迎面拂过的是云雾,身边流动的是云雾,脚下踩着的是云雾,此时此刻你仿佛升上了云端,驾起云雾,在天空中行走,进入了仙境。]

  8. 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并引导背诵。

  9. 小结:第1自然段围绕云雾多,写出了游人漫步山道的感觉。总写了云雾给庐山的景色增添了神秘色彩。

  第2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一)复习生字词。

[(二)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体会庐山景色的秀丽。]

  二、学习第二、第三自然段

(一)默读第二、三自然段。说说描写了庐山云雾的哪些特点?

  1. 独立思考。

  2. 个别汇报。

[3. 评议,梳理(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庐山云雾两方面的特点,一是千姿百态,二是瞬息万变)。]

(二)(展示第七屏步骤一)

  1.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二自然段,并用横线划出这个自然段的中心句。(个别汇报)

[ 2. 齐读中心句,说说这一段是围绕庐山的云雾哪个特点来写的。(板书:千姿百态)体会总分的构段结构方式。]

  3. 哪些语句写出了云雾的千姿百态?(读书回答)(相机展示第七屏步骤二至步骤五)

  4. 再读课文,想想作者用什么修辞方法具体地写出了云雾的千姿百态的。(打比方)

[ 5. (展示第八屏步骤一)

(1)四人小组合作完成学习卡。

(2)小组汇报展示学习卡。

(3)师生评议,完善学习卡(展示第八屏步骤二)。]

  6.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比喻句之妙用并引背。

  7. 小结:这一段围绕中心句,具体地描绘了云雾在四个不同的位置所呈现的不同姿态。突出了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这一特点。

[ 8. 讨论学法:画出中心句——认识云雾特点——理清总分关系——感受云雾现象——练习背诵课文(以读贯穿学习的全过程)。]

(三)(展示第九屏)运用相同的方法学习第三自然段,抓住词语“刚刚还是、转眼间、明明是、又变成”体会庐山云雾的瞬息万变。

(四)自读、个别读,感受并读出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美。

  三、学习第4 自然段

[过渡: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给秀丽的庐山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同学们,刚才的学习让我们着实领略了庐山云雾的多姿与多变,它简直就是一位高明的魔术大师,为景色秀丽的庐山增添了神秘的感觉。如此美景,你还舍得离开吗?是啊,真舍不得离去,真令人—— “流连忘返”。]

  请看:(展示第十屏)走到这,都会想发出这样的感慨。 齐读这段。

  四、配乐齐读全文

  五、作业布置

[(一)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二)摘抄自己喜欢的词语在《我的采集本》上。]

  板书

  千姿百态

  1 4 庐山的云雾

  瞬息万变

[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中,首先以李白的古诗《望庐山瀑布》引入课题,使学生对庐山产生了向往之情。接着让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接着随学生的兴趣朗读课文精彩句子,以句子为发散点,扩散到全文。本课在教学过程中适时进行学法指导,在总结学法的基础上学习接下来的自然段,举一反三,降低了学习难度,提高了学习效率。

  15 锡林郭勒大草原

  设计思路:

[《锡林郭勒大草原》是一篇写景的精读课文。写的是我国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大草原美丽而欢腾的景象,表现了作者赞美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宽阔胸怀。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重视语言文字带来的美感享受,注意抓住“感受美、欣赏美,歌颂美”的线索来进行教学,让学生能得到美的享受、美的熏陶。在讲授过程中,首先利用美妙的音乐和草原美丽风光的图片来引入,调动了学生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感受草原的美,激起学生的`兴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学、互学能力,通过学生的感悟、交流来理解课文。本设计的亮点在于能够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亲身体验。]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自然段。欣赏美丽的草原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抓住重点句读懂段的内容,感受锡林郭勒大草原的广阔美丽与无限生机。

  3.会认“阔、仅、雄、鹰、闲、偶、尔、牧、骑、挥”等字;会写“阔、铺、芒、丹、铃、仅、灵、闲、偶、尔、牧、骑、挥”等生字;掌握“广阔、光芒、山丹丹花、铃铛、不仅、百灵鸟、安闲、偶尔、牧民、骑(马)、挥舞”等词语。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有关词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能联系上下文与生活实际展开合理想象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草原神奇而美丽的景象。

  课前准备:

  1.多媒体。

  2.学习卡。

  学习卡: 因为有雄鹰( )地( ),百灵鸟( )地( ),牛羊( )地(),小马驹()地(),黄羊()地(),牧民()地()、()地( ),所以才使锡林郭勒大草原成为一个欢腾的世界。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激趣导入

(一)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幅美丽的图片!(展示第三屏)图片上是什么地方?对,草原的景色真是太美丽了。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去领略大草原的美景——锡林郭勒大草原。

(二)板题,读题。

[(三)(展示第四屏)师指明锡林郭勒大草原的位置,并简单介绍锡林郭勒大草原。]

(四)据题质疑。

  1.围绕课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2.个别汇报。

[3.师生梳理:锡林郭勒大草原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默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和不理解的词语,标好自然段。

[(二)四人小组互帮互学生字词。

(三)(展示第五屏)采用多种形式检查字词读音。

(四)识记字形。]

(五)指导书写。(着重指导“铺、偶、闲、散、丹”几字)

(六)说说锡林郭勒大草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1.同桌互说。

  2.指名汇报。

  3.师生评议、梳理:

(1)锡林郭勒大草原是广阔而又美丽的。

(2)锡林郭勒大草原是一个欢腾的世界。

[ 4.观察文中插图,感受锡林郭勒大草原美丽和欢腾。]

  三、再读课文,理清条理

(一)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哪些地方写到了锡林郭勒大草原是广阔而又美丽的?哪些地方写到了锡林郭勒大草原是一个欢腾的世界?

  1.同桌交流。

[2.汇报、梳理:第1、2自然段写到了锡林郭勒大草原是广阔而又美丽的,

  3、4自然段写到了锡林郭勒大草原是一个欢腾的世界。]

  第2课时

  一、复习导入

  多形式复习会认、会写字词。

  二、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一)学习1、2自然段。

[ 1.默读1、2自然段并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锡林郭勒大草原是广阔美丽的?是从哪几方面介绍的,边读边思边画。]

  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3.小组汇报展示。(根据学生汇报情况相机展示)

(1)野草

  A.(展示第六屏步骤一)齐读。

[ B.(展示第六屏步骤二)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A. 同桌互相交流。

  b. 汇报。

  c. 评议,梳理(体会到草原的广阔、无边无际,而且都是绿色,很美)。

  d. 读出你的理解,感受。]

  c.(展示第六屏步骤三)

[ a. 从这句话中你又看到了什么?(看到了野草的多,到处都是,茂盛。)

  b. 十来岁有多大?你们几岁?请一名学生站起来。你有什么感受?(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站起来,体会草有多高)]

  c. 指名读一读,评议,再读,读出美与趣味。

(2)湖水 A.(展示第七屏步骤一)

[a. 自己用喜欢的方式读一读,感受湖水的平静与清澈。

  b. 里面使用了打比方的修辞方法,把什么比作什么?

  c. 观察图片理解“嵌着”的意思。]

  b.(展示第七屏步骤二)

  A. 闭上眼睛展开想象。

  b. 四人小组里相互说说。

  c.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3)野花

  A.(展示第八屏)师配乐范读,生边听边欣赏图片,体会野花的品种、颜色、清香。

  b.学习这两句话的写法:总—分。

[4.点出第2自然段是静态描写,齐读本段,读出大草原的广阔和美丽。

  5.指导背诵。]

(二)学习3、4自然段。

  1.过渡语:(展示第九屏步骤一)师范读“草原不仅美丽,还是个欢腾的世界。”

[2.师再问:哪个自然段写到了草原的美丽,哪个自然段写到了草原的欢腾?

  3.简单点出过渡段:本段前半句是承接上段的内容,后半句连接下段的内容,像这样的段落就叫做过渡段,在文中两个段落之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4. 生齐读过渡段。]

  5. (展示第九屏步骤二)

(1)带着问题自学第4自然段,在文中做好笔记。

(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3)(展示第十屏步骤一)四人小组合作完成。

[(4)小组汇报交流,展示学习卡。

(5)师生评议,梳理答案(展示第十屏步骤二)。

(6)指导朗读。(点出本段是动态描写,读出欢腾、热闹的气氛。)

(7)齐读第4自然段。]

  三、升华感情,拓展延伸

(一)师:看到了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有关词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广阔美丽的景色,感受到它的欢腾,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些什么?

  1.同桌互说。

[2. 个别展示。

(二)总结:生活在如此广阔、美丽的草原上,还有这么多动物朋友相伴,牧民们怎能不骄傲地放声歌唱呢?让我们也和牧民一起赞美草原、歌唱草原吧!(展示第十一屏)师生同唱与草原有关的歌曲。]

  四、布置作业

(一)背诵第2自然段和摘抄本课好词好句。

[(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锡林郭勒大草原的赞美之情,可以唱一唱,画一画,写一写等。]

  板书设计 :

  15 锡林郭勒大草原

(静态) (动态)

  野草湖水野花 动物 欢腾牧民

  广阔美丽 锡林郭勒大草原

[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中,首先利用美妙的音乐和草原美丽风光的图片来引入,调动了学生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感受草原的美,激起学生的兴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能联系上下文与生活实际展开合理想象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草原神奇而美丽的景象。学贵有疑,有疑则思,依题质疑,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起探究的积极性。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学、互学能力,通过学生的感悟、交流来感受锡林郭勒大草原的广阔美丽与无限生机。

小学语文莫高窟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本文的9个生字,会写8个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好词好句。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莫高窟的特点。学生自主搜集与莫高窟有关的资料和图片,加深对莫高窟超建筑和绘画艺术的了解。

  3、通过朗读感悟莫高窟的塑像和壁画的神奇瑰丽,激发对祖国悠久文明的敬仰之情。

  教学重点:

  识字与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把握莫高窟建筑艺术和绘画艺术的特点,激发对祖国悠久文明的敬仰之情。

  教学准备:

  有关莫高窟的一些资料和图片。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1、考一考大家,我国著名的三大石窟分别是什么?

  2、其中最负盛名的就是敦煌的莫高窟,你们想不想去了解欣赏这座伟大的艺术宝库呢?

  板书课题,学生读题,认读识记生字“莫、窟”。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标出自然段序号和自己不认识的生字。

  2、遇到生字有什么好的办法来解决呢?

  问、查、拼……

  3、出示生字,自主选择不认识的字来记忆。

  4、评议,正音。

  5、猜字游戏,检查识字情况。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做到“不加一字,不减一字,不倒一字,不误一字”。

  2、同桌合作学习,互相检查。

  3、课文主要介绍了什么?你有什么问题?

  四、练习写字:

  1、出示要写的8个字,认真观察并汇报:你发现了什么?

  2、重点指导“尊、亭、衫”等字。

  3、练习写字,要求正确、美观,注意写钢笔字的要求。

  4、让学生上台范写。

  五、课堂小结:

  你对莫高窟有什么样的印象呢?究竟莫高窟的建筑和绘画有什么特点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六、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选择合适的方式搜集一些有关莫高窟的图片等资料。

  第二课时

  一、巩固识字:

  1、开火车复习生字。

  2、9个小组进行比赛,认读本课生字,计算时间。

  二、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快速读课文,想想:哪些自然段描绘了这些精美的塑像和壁画?

  2、三、四自然段中哪些句子描写最生动?哪些词用得好? 找出来。

  3、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闭目想象,说一说你想到了什么。

  4、出示相关图片,欣赏莫高窟的塑像和壁画。

  5、读一读自己喜欢的句段。

  三、拓展延伸,加深理解:

  1、展示自己的搜集的莫高窟的资料和图片。

  互相介绍交流。

  2、学习了课文 ,听了介绍,你有什么想法?

  四、语文实践活动:

  1、任选一题:

  ①为莫高窟设计一两句广告语。

  ②设计一段导游词来介绍莫高窟。

  六、作业

  1、贴收集到的资料。

  2、了解我国其他的文化古迹。办一期手抄报。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上学时,读到“陌头杨柳黄金色”这样的诗句,总觉得不可理解,以后经过细细观察,才终于明白杨柳刚萌出的叶芽,远望过去真是一片金黄。因此,我也更深地理解了“观察,观察,再观察”(巴甫洛夫语)的含义。人教版国标本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主题是:春天里的发现。因此,教学在本单元应尽力让学生学会观察,在观察中有所发现。在语文园地之一,除了“读读认认”外,其他的环节都是紧紧围绕着单元主题的。在教学设计中,我自然地围绕主题把“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口语交际”、“宽带网”这几个环节串联起来(展示台已分解穿插在课前、课中和课后),牵引学生去探寻春的秘密,去领略春的绝世姿容。“读读认认”的设计看似为了扣上主题,拔高难度,但识用结合,既可以巩固字词,又可以积累语言,提高表达能力,同时也升华了本次学习的主题──春天无处不在!

  二、学习目标

  1.积极地走进春天,寻找春天,领略春景,快乐地和同学交流对春天的新发现。

  2.用上优美的词语和有关句式赞美春天,培养口语交际能力,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3.赏春联、背春联,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4.收集、展示与春天有关的信息资料,与同学共享快乐。

  三、课前准备

  1.:有相似特点的春天景物和春天美景音像(可自拍)以及有关春天的歌曲。

  2.信息资料:春天的古诗、对联,有关春的名著,关于春的成语以及有关花的词语、诗词、故事等。

  3.把收集到的资料在教室里提前展示,欣赏名著,例《春日》(威廉·柯贝特)、《春日序曲》(陈敬容)、《春天吹着口哨》(刘湛秋)、《春》(朱自清)等。

  4.了解春天里有哪些花。

  5.组织春游,提醒学生要有所发现。

  四、教学过程

  (一)踏进春的大门

  “冬天即将过去,春天还会遥远吗?”春天是一个多么令人神往的季节啊!每当春天到来的时候,“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今天就让我们睁大眼睛,敞开心扉,和春天来个约会。(出示课题)──搜索春的姿容。

  那么,这春天的“一切”都悄悄地藏在哪里呢?

  出示:春天在( )。

  (校园里、人们脸上、公园里、山上、天空、田野、枝头、教室里、水中……)

  春天真是无处不在,无孔不入呀!

  (二)欣赏春的美景

  1.“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春天里万物复苏了,你在春天里发现了哪些景物在不断变化着呢?

  “出示:春天里,我发现( )在悄悄地变化着。

  (1)自主思考。

  (2)学生反馈,教师有选择地板书。

  (阳光、小溪、树枝、天空、田野、小草、春雨、花朵、春雷、人们的着装、风筝……)

  注:当学生思维枯竭时,可启发学生从植物、动物、天气变化以及人们的活动等方面来表述,教师也应分类板书。

  2.是呀,春天的美景真如天上的星星,看不够,说不完。春天就是一位大魔术师,把大地打扮得五彩缤纷。出示(春景音像)。

  你瞧,所有的这些美景从冬天里走来,脱掉冬装,悄悄换上了新衣裳,哪个小朋友有双孙悟空的眼睛,已经观察到它们变了。

  出示:在( ),我发现( )在悄悄地变化着:( )。

  (可从自然万物的颜色变化、形状变化、姿态变化以及活动变化等方面说。要特别表扬留心观察,又有新发现的学生。)

  3.观察多仔细呀!把春天这个爱遮遮掩掩、躲躲藏藏的害羞小姑娘给准确地找出来了。谁能用上优美的词语来赞美春天的景物?

  例:的阳光 的树枝

  (1)自主试填(口头)。

  (2)交流:(表扬用词丰富、优美的学生,以带动其他学生)

  (3)读一读,再完成书中的“我会说”。

  (4)自主选择试说。例:春天来了,是的。

  春天来了,多么呀!

  4.知道吗?春天里,缺少的不是美的事物,而是发现美的眼睛。(出示)

  (1)你看清了吗?这些景物中,分别可以和谁成为好朋友。说说。(先出示燕子、银杏叶、小河、蜻蜓等春景,再出示其相似物)

  (2)再用上句式表达:像。

  例:教师引说──春天来了,我惊喜地发现小燕子灵巧的尾巴在空中飞翔时像一把剪刀。

  (3)观察是创作的前提,善于观察,我们就可以把两种相似的事物联系在一起用特殊的语句──比喻句来表达。你还能从学过的课文中或日常生活中找出来,用这种方式表达吗?

  小草像 松鼠的尾巴像

  柳条像 泉水的声音像

  (三)吸收春天的养分

  确实,在一年四季中,春天是最美好的。她如一位艳丽、妩媚的女神,充满诱人的魅力。千百年来,多少人为她写过无数华章,留下过不少千古名句。

  1.赏对联,背对联。

  刚才我们说,燕子的尾巴像剪刀,在空中飞翔时这把张开的剪刀就是在自由地裁剪着温和的春风呢!

  (1)出示:“紫燕剪春风”。

  (2)再出示:“黄莺鸣翠柳!”读一读。

  (3)简介对联特色:例──紫燕对黄莺、剪对鸣、春风对翠柳。

  (4)出示:“读读背背”中另外三幅对联。

  (5)试说对。

  (6)解释对联:学生试解,教师再补充。

  (7)对对联,填对联,背对联。

  2.文人墨客们不仅用对联赞美春天,还喜欢用简练的诗歌来描写、赞美春天。

  (1)我们学过的春天的古诗有:《春晓》、《草》、《绝句》两首、《住新市徐公店》等。

  (2)你还知道哪些古诗也是描写春景的?能试背几首吗?

  (《咏柳》、《春夜喜雨》、《江畔独步寻花》、《忆江南》、《江南春》、《惠崇〈春江晚景〉》、《春日》……)

  3.春天还藏在许多的名人名著中,你可以去找几句自己喜欢的句子摘录下来,读一读,背一背。

  (四)聚焦春的灵魂

  花是春天的灵魂。如果说一派生机的春天少了千姿百态、姹紫嫣红的鲜花,还能叫春天吗?赤橙黄绿青蓝紫,鲜花以其绚丽妩媚的色彩装点着美好的春天,所以我们寻找春天时,一定要给鲜花一个大大的特写镜头。

  1.播放学生带来的花卉光碟和图片。

  2.交流城市的市花:主要城市和学生想了解的城市。

  3.简单交流花的用处:馈赠、药用、欣赏等。

  4.欣赏有关花的诗词(《江畔独步寻花》等)、美文(节选)。

  (五)描摹春的姿容

  面对着千姿百态、色彩纷呈的春天美景,欣赏着作家们如此优美的诗句,我发现许多同学都想跃跃欲试:我也要用笔写下我对春天的发现。不过,在写之前要闯一下关。

  1.出示“读读认认”。

  (1)自主识字:①书中利用什么规律教我们识字?

  ②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

  ③给新字组更多的词。

  (2)交流反馈,教师板书扩词。

  (3)用各种方式巩固生字。

  (4)选其中的一个或两个词语说一句话,要和春天有一定的关联。

  2.多能干呀!一个个僵硬、呆板的词语,经过同学们的创作,变成了一句句鲜活、精彩的话语。我们不仅要会用嘴巴说春天,还要把我们可爱的春姑娘用笔给“画”出来。不是美术课的“画画”,而是在作文里“画”出春姑娘。

  (1)写前简单指导。

  出示第一课《找春天》第八自然段的第二句话:

  我们看到了她,我们听到了她,我们闻到了她,我们触到了她。

  ①你可以写下眼睛看到的春天:花开了,草长了,水清了,人们出来活动了……

  ②你可以写下耳朵听到的春天:泉水丁冬,青蛙叫了,雷声响了……还有各种动植物们在悄悄地讲着春天的故事呢!只要用心听。

  ③你可以写下闻到的春天:花的香味、泥土的芬芳、小草的清香、雨后空气的清新、田野里农民伯伯汗水的味道……

  ④你可以写下用身体触摸到的春天:风暖了,水凉凉的,放飞风筝,叶子嫩嫩的,雨是柔柔的?.

  ⑤你还可以用大脑想象春天:如你可以把周围的景物想象成我们身边的伙伴,让它们一样会哭会笑、会唱会跳……

  (2)学生执笔描绘,教师倾情指导。

  (3)赏析佳作,展示佳作。

  (六)应对春的考验

  师生集体讨论设计本次的课后作业题,任选一至两题完成。例:

  1.写出10个以上有关春的成语。

  2.背诵一至两首有关春的课外古诗。

  3.收集、背诵春联。

  4.根据自己的作文画一幅插图。

  5.收集有关城市市花的资料。

  板书

  搜索春的姿容

  植物──( )的柳枝( )的小草( )的花朵……

  动物──( )的青蛙( )的小鸟( )的松鼠……

  天气变化──( )的春雷( )的天空( )的阳光……

  人们的活动──放风筝、春游、忙农活、采野菜

  ……

《莫高窟》语文教学反思 篇7

  上《莫高窟》这一课,为了使学生能更容易,更准确地概括段意,我首先要学生把每一自然段的意思弄清楚,并要求从每自然段找出关键词或句子来概括,通过每段的意思之间的联系给课文进行分段,学生可以很容易归纳出每部分的段意和主要内容。

  为了让学生近距离地感受莫高窟的美,这节课我们把课堂搬到了多媒体教室。一幅幅精美图片的.出现,使学生都忍不住啧啧赞叹。相信这人些画面一定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记忆中,这是多媒体毋庸置疑的优势。但是可能是我在欣赏图片上花了较多的时间,导致课来不及上。在借助多媒体上课的时候,合理安排教学时间,提高效率我得好好思索。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设计理念

  “诵读经典美文,传承中华文明”。通过美读、美解、美赏、美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感受经典美文中的语言美、结构美、思想美、情感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文言文学习能力。

  文言文的教学是离不开诵读的,古语有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以“诵读”作为教学的突破口,以读代讲,以讲促读,指导学生读好课文,让学生在朗读中,去欣赏雄壮奇异的自然美,去领略趣味无穷的民俗风情美。

  此文描写的是我国南宋时期钱塘江潮的盛景和观潮的盛况。要明确教学目标,从文言文教学的角度去定位教学内容,体现语文教学的本色和文言文教学的要求,根据新课程主体性教学理念,构建文言文自主性教学课型,让课堂教学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熟练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掌握文章中常用文言词语,了解文章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文中自然美与风俗民情美相融合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积累文言文词语,在诵读中感受文学作品的美。

  感受浙江之潮的壮观气势,享受美的熏陶。

  教学方法

  1、诵读教学法,以读代讲,以讲促读。

  2、自学法、讨论法和点拨法相结合,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古往今来,被称为“壮观天下无”的钱塘江潮,吸引了不少文人墨客前来观赏。有一天,它迎来了宋朝的文学家周密,周密眼中的钱塘江潮有着怎样一番景象呢?

  二、美读。

  1、范读,注意读音、节奏、情感。

  2、要求学生大声地自由朗读课文。

  3、齐读课文,读出气势。

  三、美解。

  1、比一比,看谁读得准。

  2、相信你一定能翻译。

  3、合作交流,翻译全文。

  四、美赏。

  1、目睹了钱塘江海潮的风采,你想到用哪些四字词语来形容钱塘江海潮?(如:仅如银线、玉城雪岭、呑天沃日、势极雄豪)从哪些角度写的?(色、形、声、势)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让句子形象生动呢?(比喻、夸张、引用)还有什么可让我们琢磨的?(正面描写)海潮如此雄伟壮观,慕名而至的人多吗,多到什么程度?(观潮之盛,侧面烘托。)

  2、全文着眼点在“潮”上,立足点在“观”上,作者还从哪些方面写 “观潮”?(作者用镜头摄像的笔法,分别写出了潮来之状、演习之威、弄潮之技、观潮之盛,为我们组成了一幅幅连轴画卷,四幅图画各具情态。描写演习场景,注意动静相衬的写法。还有表现弄潮儿高超技艺的一连串动词等。)

  五、美悟。

  写潮的诗句:

  1、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

  2、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苏轼

  3、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

  4、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潘阆

  5、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天堑无涯。——柳永

  结合海潮的图片,结合写潮的诗句,适当运用修辞手法和写作方法,试描写一段关于海潮的文字。

  六、结束语。

  在中国文学宝库中,还有许许多多描绘祖国宏伟壮观的山水风景佳篇,让我们开启阅读的航船,向那一座座宝库进发。

  附:板书

  《观潮》 周密

  风景画 潮来之状

  风俗画 演习之威 正面描写

  弄潮之技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观潮之盛 侧面烘托

  【教学总结】

  从整堂课的教学可以看到,学生通过充分读,实现了在读中自学,读中自悟,读中自得;通过自己领悟,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和情感体验;通过自由评,使学生的参与意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得淋漓尽致。这样,学生不仅读懂了课文,而且体会到祖国山河的壮丽,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之美。

  总的来讲,本课教学目标基本达到,不足的是在前面的读、悟、品的环节中耗时过多,积累语言这一练的环节因时间把握不够,如一词多义等的训练就稍显不足了。另外,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气氛跟平时的课堂相比还显得不够活跃,除了客观的原因外,我想我的教学感染力还有待于提高。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通过这次教学,有满意的地方,也有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弥补我的不足,尽全力给学生上好每一节课。

小学语文教案 篇9

  教材解读:《荔枝》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二组中的一篇课文。这一组课文内容丰富,感情真挚。在本组课文的学习中,要引导学生把心放到文章中去,抓住重点的语句、段落设身处地地去读,去想,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荔枝》的作者是肖复兴,课文采用双线结构,明线写母爱,暗线则写出了儿子对母亲的爱。

  写作上最大的特点是于细微之处见真情,通过对第一次买荔枝、母亲第一次吃荔枝以及母亲临终前为母亲买荔枝等几个细节的描写,将那份浓浓的母爱渲染得淋漓尽致,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深切的怀念之情。读来让人忍不住心酸,心动,热泪盈眶。

  文中写到两种水果:沙果和荔枝,作者对于沙果的样子和母亲第一次吃荔枝时的情景描写特别细致。

  母亲为我准备的沙果是一盘每个都长着疤,有的还烂了皮,比海棠大不了多少的小果子,就是这样一盘果子,母亲却一一剜去了疤,每个都洗得干干净净,从而使这伤痕累累的处理沙果变得精致起来。这细致的描写,既表现了母亲的贫寒、勤俭,更折射出母亲那深沉博大的爱。母爱,不会因为环境的恶劣,身份的卑微,不会因为任何条件而有丝毫减少、改变。而当我回到家,看到母亲精心处理的沙果时,便拿了一个沙果塞进嘴里还不住口说真便宜。这是一个多么善解人意的儿子啊!现在的孩子,自己花钱大手大脚且不说,还看不惯父母的节俭,甚至因此与父母发生争执乃至大吵的也大有人在。这样看来,作者的这份体贴,这份理解,更难能可贵。

  课文一开头就写了我第一次掏钱买荔枝给母亲吃,那时我刚在郊区谋上中学老师的职,衣袋里正有当月42元半的工资。作者用挣得的第一笔工资给母亲买荔枝,荔枝虽贵终有价,孝心无价情意深呐。母亲第一次吃荔枝的情景更是让作者终生难忘,多年以后回想起来仍是历历在目。母亲筋脉突兀的手不停地抚摸着荔枝,然后用小拇指甲盖划破荔枝皮,小心翼翼地剥开皮又不让皮掉下,手心托着荔枝,像是托着一只刚刚啄破蛋壳的小鸡,那样爱怜地望着舍不得吞下。从这些描写中,可以看出母亲是多么喜欢荔枝,然而就是这么喜欢的东西,母亲都舍不得吃,总是留给儿孙。这是多么无私的爱啊!

  文末以而今,荔枝依旧年年红作为结尾,言已尽而意无穷。荔枝依旧人不在,如今,我年年买荔枝,可是,母亲却再也尝不到我买的荔枝了。这份遗憾,这份痛楚,这份深深的思念,令所有的人,读到这里,心灵都不禁为之一颤。

  设计理念

  新的教学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强调主体充分参与、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这节课从学生不明白的问题切入,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描写沙果和母亲第一次吃荔枝的细节描写,反复诵读,体验角色,与文本进行对话。走进母亲,体会母爱;再转化成作者,设身处地去感受这份浓浓的爱。在诵读中打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引领学生深刻体验这感人肺腑的人间真情。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母亲对儿孙深厚的爱,体会作者深切怀念母亲之情,唤起自己关爱父母的心。

  3.抓住文中描写细致的地方,品词析句,体会蕴含的丰富情感,提高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读进去,通过细节描写体会母亲对儿孙深厚的爱。

  教学难点:用心感受母爱,唤起自己关爱父母之心。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激发兴趣。

  二、初读感知,提出问题。

  三、品读课文,感受母爱(一)沙果表达母爱(二)荔枝表达母爱(三)升华情感

  四、布置作业:

  精彩片断:品读课文,感受母爱

(一)沙果表达母爱

  1、课文中哪个段落重点描写了沙果?

  2、请同学们默读第2自然段,画出描写沙果的语句,想想从中体会到什么?

  3、交流反馈:

  这是一种比海棠大不了多少的小果子,居然每个都长着疤,有的还烂了皮,只是让母亲一一剜去了疤,洗得干干净净。每个沙果都显得晶光透亮,沾着晶莹的水珠,果皮上红的纹络显得格外清晰。不知老人家洗了几遍才洗成这般模样。

小学语文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自读句子,联系语境,发现带点词表达的意思。

  2、自读谚语,感悟意思,增长知识,背诵谚语。

  3、能主动、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地向同学交流自己对夏天的感受。

  4、感受和体验新班级的变化,把印象最深的变化说给同学听。乐意把说的内容写下来。

  5、有写日记的愿望,逐步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教学重点

  1、能主动、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地向同学交流自己对夏天的感受。

  2、有写日记的愿望,逐步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教学准备

  1、学生注意观察班级的教室布置,谈自己对新班级的印象。

  2、收集在夏天活动的纪念物。收集平时阅读、积累的古代诗人、现代作家眼中、笔下的夏天。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句子,联系语境,发现带点词表达的意思。

  2、自读谚语,感悟意思,增长知识,背诵谚语。

  3、能主动、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地向同学交流自己对夏天的感受。

  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复备

  一、温故知新

  1、读懂题意。

  2、自读句子,读中感悟带点词语的意思,探索发现带点词语表达的意思。

  3、拓展联系,说说表述人物语言的句子,用上表述说话的不同词语。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能够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叫、道、告诉”都表示“说”的意思。

  用“叫、道、告诉”练习说话。

  二、语海拾贝

  1、自读谚语,要读得正确、流利。

  2、组织交流。

  3、组织背诵

  4、组织交流。

  自读谚语

  互读检查,感悟意思。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背谚语。

  拓展练习,交流收集的类似谚语。

  三、点击成语

  1、组织练读。

  2、把读懂的内容讲给同学听。

  3、有兴趣的,可以表演一下成语故事

  4、谈谈读了这篇课文后有什么想法。自己练读,读得正确、流利。

  先自己练习说,再同座互说,然后指名说。大家进行补充、评价,看谁说得最好。(狐狸凭借老虎的威风吓跑了百兽。)

  先用原文表演,再用自己的话来表演。

  狐狸太狡猾了,竟然用老天爷吓唬老虎。老虎也太傻了,也不想想自己与狐狸到底谁厉害

  四、自主识字园地

  1、读高尔基给儿子的信,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想办法认识。体会“给予别人永远比向别人索取更为愉快”。

  2、鼓励学生积累文中的好词好句。

  3、读两位作家谈自己写日记的方法和体会,学生交流自己的心得。读短文,借助字典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交流阅读收获,有感情地朗读短文。

  摘抄、背诵文中好词佳句。

  读两位作家谈自己写日记的方法和体会,学生交流自己的心得。

  教学随笔: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受和体验新班级的变化,把印象最深的变化说给同学听。乐意把说的内容写下来。

  2、有写日记的愿望,逐步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复备

  一、口语交际:说夏天

  1、质疑激趣,引出话题。

(1)展示文字材料、图片等,教师对夏天的景物进行介绍。

(2)说一说,议一议:你们喜欢夏天吗?为什么?

(3)老师总结引出话题。

  2、自读短文,感受夏天。

(1)读短文,说说文中谁喜欢夏天,谁不喜欢夏天,并说出喜欢或不喜欢的原因。

(2)集体交流,相互补充。

  3、组织交流。

  4、组织全班交流,畅谈感受。

  进入学习状态。

  根据自己的情况谈。

  根据要求,认真读书、思考。

  交流。

  小组互动,交流感受。

  小组内相互说感受听的同学专心听,边听边想谁的感受对你有启发,说出来让大家听听。

  生在全班交流自己的感受。

  互相交流,互相补充,形成人人交流、人人互动的场面。

  大家评议,谁的感受最令你满意,谁在交流时自然大方,有礼貌,谁听得最认真。

  二、习作百花园

  1、学生读习作提示,明确习作要求。

  2、抓住“新变化”,引导学生回忆、观察,除了题目中提示的内容外,自己还有哪些新发现。

  3、交流,互相补充。

  选择发言中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独立思考如何完成习作练习。自习作提示,明确习作要求。

  理解“新变化”,回忆、观察“新变化”,好朋友的变化、自己新学了什么本领......

  交流,互相补充。

  选择发言中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写一写。完成习作草稿,自我修改或交换修改。

语文《莫高窟》教学设计 篇11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课后生字,并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2、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点面结合的描写方法和运用列数字说明事物的方法。

  3、了解莫高窟的艺术价值,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1、体会莫高窟的艺术价值,学习列数字这种说明方法。

  2、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点面结合的描写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语:

  以讲故事的形式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了解莫高窟的由来。

  相传一千六百多年前,有师徒三人,要往西天寻找极乐世界,那天傍晚行至敦煌,师傅派俩徒弟出去化缘。两人一东一西,各走一方。

  向西的和尚法名乐樽,走着走着,突然,一道金光闪过,晃得乐樽困意全消,只见金光出自溪南的山脉,而且不止一道,赤橙黄绿青蓝紫,照得天际流光溢彩,照得云朵五光十色,照得大漠瑞气升腾,照得乐樽满面彤红。乐樽原本就悟性极高修行极深,一阵狂奔至师傅跟前,高呼:“师傅,师傅,找到了!找到了!”。师傅面露会意笑容,轻声而郑重地对乐樽说:“那你就留下来吧。”。

  于是,不久,第一个洞窟便在发光山脉面溪的山坡上诞生了。很快又有了第二个、第三个、……乐樽一心一意化缘建窟,造神供佛,将自己的才情、志趣、寄托、期盼,全都融入到大漠上这个山脉之中,洞窟之内。乐樽之后,筑窟之风更是经久不衰,一浪高过一浪,一朝胜似一朝。莫高窟之辉煌虽不在乐樽之时,但所有后来者均公认:乐樽的人品修行最高,所有后人,莫高与他。为表对乐樽的崇敬之意,便将此处命名为“莫高窟”。

  (师生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轻声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重点词句:

  一组:洞窟彩塑壁画飞天(师向学生介绍:佛教中指的是那些能飞的神仙)

  二组:有慈眉善目的菩萨,有威风凛凛的天王,还有强壮勇猛的力士。

  (词语是有生命力的,指导学生把她们“读活”)

  3.指名读课文,思考: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写莫高窟的?(板书:彩塑壁画藏经洞)

  三、精读课文“飞天”部分

  1.默读课文第三段思考:壁画有什么特点?(板书:宏伟瑰丽)我们大同小学100多平方米的会场真是宏伟呀!“宏伟”一词用的准确吗,为什么?指导学生学习列数字这种说明方法。

  2.再读课文,画出作者概括描写壁画内容和具体描写壁画内容(飞天)的句子,学习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

  3.指导朗读描写飞天的句子。(学生练读,指名读,教师范读,配乐读等形式)

  4.观察描写飞天的句子,发现语言规律(排比句,四字短语……),续写飞天。

  壁画上的飞天,

  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

  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

  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

  有的彩带飘拂,漫天遨游;

  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

  有的手握短笛,;

  有的围坐一起,;

  有的,……

  5.小结:通过这一段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抓住壁画的特点,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向我们展示了敦煌壁画的神奇魅力。正因为如此,作者在文章结尾这样高度评价莫高窟:(齐读最后一段),著名作家余秋雨在游览完莫高窟后也曾这样评价:莫高窟是可以傲视异邦(bāng)的地方,就在于它是一千多年的层层累聚。我们,是飞天的后人。

《莫高窟》语文教学设计 篇12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到莫高窟浏览了一下,莫高窟给你们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再次走进莫高窟去感受它的美吧。

  二、品析彩塑

  1、出示课件,自由读,说说你读后的感受。生答。从哪些语句中可以体会到。学生说,老师评议。

  2、这些主要写的那几个人物,他们各有什么特征?读一读,画出来吧。点击课件。

  3、谁能读出这些神态,指名读,(威风凛凛读得不够威风,谁能读得更好。)

  4、从这些词中知道它们的形态各不相同,说明了彩塑的特点是什么?(个性鲜明,形态各异。)一起读这句话吧。这句话也是本站的中心句,你还能想象出哪些形态的彩塑呢?生讨论,老师指导。

  5、谁来将这些神态表演给大家看看吗?学生表演,老师指导。

  6、刚才几位同学都能表演出彩塑的神态各异,个性鲜明,那课文是用什么词将几尊个性鲜明,神态各异的彩塑连接起来的呢?谁能联系生活实际展开想象,仿造这种句式说一段话。老师提示。

  7、想不想看看真实的画面呀?进入课件。(师引读)

  8、好看吗?我们再来欣赏更多的彩塑吧。配乐进入课件欣赏,看完后,你们有什么话想说?所以课文用一个成语来形容他们,谁能找出来并指明。点击课件。

  9、像这样惟妙惟肖的彩塑在莫高窟有2,000多件,所以进去游览的客人们都…。生答,师点课件。如果你是游客你会怎样赞叹?再想象一下,如果是小姑娘、大胡子老爷爷、外国游客又是怎样赞叹的呢?讨论一下,写下来吧。我想在座的同学、老师心中一定会涌起一股股自豪感,让我们带着这份自豪一起高声朗读把。

  三、欣赏壁画

  1、过渡:在感受了精妙绝伦的彩塑后,我们又来到了宏伟瑰丽的壁画前,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

  2、自由读第三节,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学生汇报,(板书壁画)

  3、品析第三句

  默读,说说你心中的感受。(这些飞天真美)指名读,指导朗读,这些姿态你喜欢哪一个?读给同桌听一听,看谁读得最好。

  这一句后面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形态各异的飞天。)你们能想象一下还有那些飞天吗?谁来读一读,看谁能把飞天读得最美。

  4、那迎风摆动的衣裙,飘飘翻卷的衣带,使飞天变得多么轻盈巧妙,妩媚动人呀!喜欢这样的场景吗?就让我们来美美地读这一句吧。

  5、飞天就是我们,我们就是飞天,就让我们再来读一遍吧!

  6、出示图片,配乐欣赏。你还能想得出那些壁画,看着这些精美的壁画,就像走进了……点击课件。

  7、文中使用那句话把彩塑和壁画连接起来的呢?出示课件,这是一个什么句?起什么作用?(承上启下)壁画的特点是什么?(宏伟瑰丽)宏伟体现在哪里?把画出来。

  8、猜猜看,如果将这么多壁画排列起来从这里会到哪里呢?(到连云港码头)如果我们乘车去连云港的码头,一路上一边欣赏这些壁画一边欣赏海景,那样的情景该是多么壮观呀!

  9、让我们高声朗读这一节吧。

  四、总结

  今天我们欣赏的精妙绝伦的彩塑,宏伟瑰丽的壁画。这些都是在古代劳动人民……那莫高窟里面还有什么让我们惊叹的东西呢?下节课我们再来慢慢欣赏。

莫高窟语文教学设计 篇13

  一、导入:

  1、这节课我们学习12课《莫高窟》。

  2、课前我们都读课文了,我们结合课文内容猜猜《莫高窟》这个名字的由来。

  3、这个“莫”字读音同沙漠的“漠”。

  “高”应该是位置高。

  “窟“洞穴,石窟。

  下面请同学们打开书,看哪句话与“莫高窟”的名字联系最紧密。

  现在你们知道这个名字的由来了吗?再读课题。

  二、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莫高窟,去领略它的神奇瑰丽。(看视频)

  那么洞窟内部都有什么呢?看课文内容。

  自由读文思考: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莫高窟的?

  彩塑、壁画、藏经洞

  三、先来欣赏莫高窟的彩塑: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2自然段思考:

  1、这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画出

  2、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彩塑的?

  理解词语

  慈眉善目看上去给人什么感觉?

  ——很和蔼、很慈祥的感觉,看上去就是一个好人。

  威风凛凛,强壮勇猛又是什么样子?

  ——很高贵、很威风,应该是力气很大的样子。

  1、我们来一起欣赏一下慈眉善目、威风凛凛、强壮勇猛在彩塑里是怎样刻划的。

  2、最引人注目的是哪一尊?(读)分析——长度

  3、怎样读才能让人感到慈眉善目、威风凛凛、强壮勇猛呢?试读

  读流利了,但还没读出惟妙惟肖的感觉来。

  看着这幅图读好这排文字

  挺柔和的,你的表情都变得慈善了。

  真威风,可以配上动作。

  真有气势,再勇猛一点

  真安详,你的表情都会说话了

  齐读:读出彩塑的惟妙惟肖的感觉。

  ~~~都是形容人的神态的

  你还知道哪些词语形容神态?

  这些不同神态的彩塑在莫高窟都有,想不想看一看?

  看了这么多彩塑,你能否也用“有……有……还有……”的句式来描绘这些彩塑吗?

  看到这一尊尊惟妙惟肖的彩塑,你会发出怎样的赞叹?(精妙绝伦)精彩、美妙、独一无二、其它没有

  带着赞美的语气配乐朗读第二自然段。

  四、过渡:

  莫高窟不仅有精美绝伦的彩塑,还有宏伟瑰丽的壁画,下面品味描写壁囝句子。

  自由读文

  1、课文中用的哪句话来概括壁画内容的?

  (出示有的……有……有……有……排比句,具体说明壁画内容,这种写法叫先概括后具体)

  2、找出壁画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什么?

  飞天:是佛教中能奏乐、擅飞舞、满身异香而美丽的菩萨,艺术家用飘带使他们变得优美轻捷。(飞天图)

  你们能用自己的朗读让大家感受到飞天的神韵吗?

  学生读

  看图(对飞天的描写语言生动、富于变化,读时语调要轻柔,节奏要舒缓。)

  3、这里作者又连用五个“有……”表现飞天多

  欣赏图片,你们能用这样的句子来介绍图上的内容吗?

  这些飞天都很美,那就美美地读一读,配乐读第三自然段。

  五、看来同学们被这飘舞灵动的飞天所吸引了,不过,藏经洞里还有很多宝物呢?

  默读第四自然段

  从这段文字中你读懂了什么?

  (文物多,被入侵者掠走,让人痛心)

  参观了莫高窟,不能不赞叹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是他们创造了莫高窟的辉煌,齐读最后一段

  这样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却多次遭到入侵者的抢掠,(出示文物流失情况)

  看了这些,真让人痛心和愤慨,此时你想说些什么?产生了怎样的情感?

  彩塑

小学语文莫高窟教案【合集13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