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吾小秘【www.wxiaomi.cn】,您身边的文字小秘书!

语文教学教案

时间:

语文教学教案【锦集9篇】

  【前言】在语文教学中,教案是老师们不可或缺的工具,它不仅指导着教学的步骤和内容,更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关键。那么,如何编写一份优秀的语文教案,让学生们在学习中受益匪浅呢?下面是会员“ru11”收集的语文教学教案(共9篇),欢迎参阅。

语文教学教案

语文教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熟读词语超市中出现的词语,懂得词语的意思,能够正确地加以运用。 2、了解说明事物,既可以从肯定方面说明,也可以从否定方面陈说。 3、阅读语文故事《语言的魅力》以及短文《猫》。 4、习作:介绍一种熟悉的动物或者植物。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把熟悉的动物和植物清楚、具体地表达出来。

  2、难点:在介绍动物或植物时能够流露出自己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课件

  学课时: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教学语海拾贝部分。

  教学重点、难点:

  1、熟读词语超市中出现的词语,懂得词语的意思,能够正确地加以运用。

  2、了解说明事物,既可以从肯定方面说明,也可以从否定方面陈说。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词语超市

  1、学生自由读一读“词语超市”里的词语。

  2、教师出示词语,指名读一读,教师适当正音。

  3、全班一起读一读。

  4、教师开火车检查读。

  5、引导学生观察这些词语,说说识记的方法或书写的注意事项。

  6、学生书写词语,教师根据巡视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再强调。

  二、金钥匙

  1、学生自由读一读,思考:今天的“金钥匙”又给了我们一把学习语文的什么钥匙?

  2、指名反馈:(说明事物,为了让人认识更全全面,除了从肯定方面说明,还可以从否定方面陈说) 3、指名反馈:文中列举了什么事例对这一说明事物的方法进行介绍呢?

  4、教师:你能不能从学过的课文中找出这样的例子?

  5、拓展练习:(1)猫十分喜欢吃鱼,从来不吃。(2)妈妈性情温和,从不生气。

  6、教师小结:同学们,说明事物的方法很多,无论大家从哪个角度出发,只要表达合理,能真实地反映事物的特点就可以了。

  三、语文故事

  1、学生自由阅读故事,思考:短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指名反馈:短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3、出示:(1)我什么也看不见!(2)春天来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

  4、学生一起读一读这两句话。

  5、师导:这两句话表达的都是同一个意思:老人是一个双目失明的人。可是却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结果。 6、指名反馈:师导:当写着“我什么也看不见”时,人们。 师导:当加上“春天来了,可是”时,人们。

  7、学生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截然不同的结果?

  8、集体反馈,教师小结。

  四、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超市里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短文《语言的魅力》。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阅读《猫》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猫的性格以及作者的情感。

  教学准备:猫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自主阅读

  (一)看图片,激发阅读兴趣。

  1、出示图片,学生欣赏。

  2、教师:我们班有谁喜欢猫呢?为什么?

  3、教师导读:著名作家老舍先生也很喜欢猫,他笔下的猫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二)初读感知,把握课文条理

  1、引导学生读“阅读提示”。

  2、教师:从“阅读提示”中,我们知道了作者分别为我们介绍了大猫的古怪和小猫的可爱。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做下面两件事情。 (1)找出介绍大猫和小猫的相关段落。 (2)想一想:大猫的古怪表现在哪里?小猫的可爱又表现在哪里?

  3、集体反馈。 (1)指名反馈:哪些自然段介绍大猫?哪些自然段介绍小猫?大猫:第1-5自然段。小猫:第6-7自然段。 (2)指名分段读短文。

  (三)再读感悟,体会猫的性格

  1、引导学生把刚才自读的情况和同学交流:大猫的古怪表现在哪里?小猫的可爱又表现在哪里?

  2、集体反馈。大猫的古怪:既怪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高兴的时候对谁都温柔可亲,不高兴的时候一声也不出;既胆小又勇敢,母猫对小猫很尽责,公猫则毫不关心。小猫的可爱:腿脚还不稳,就学会淘气;贪玩,一玩起来就没完没了;抱着花枝打秋千。

  (四)品读句子,体会作者的情感

  1、教师导读:那么,作者是怎样把猫的古怪和可爱展现在读者眼前的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好好地品味一下老舍的语言特点。

  2、指名反馈:你们发现了老舍先生语言上的什么表达特点? (1)通过性格的截然相反比较突出猫的古怪。 (2)处处流露出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

  3、教师:哪些语句让你感受到了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 (1)学生反馈语句。 (2)教师根据句子引导学生分析、感悟,体会情感。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语句。

  (五)总结全文。

  (六)作业布置 1、熟读课文,课外阅读描写小动物的文章3篇,思考每篇文章的写法有什么异同,做简单的纪录。 2、抄写文中划记得词语。

  (七)教学后记:

  第三、四课时

  教学目标:

  介绍一种熟悉的动物或者植物。

  教学重点:把熟悉的动物和植物清楚、具体地表达出来。

  教学难点:在介绍动物或植物时能够流露出自己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发兴趣

  1、教师:同学们,读了《松鼠》和《猫》,你们一定喜欢上这两种动物了吧。大自然中还有许多各种各样的动物和植物,你们都知道哪些呢?

  2、教师小结:同学们一谈到动物和植物就滔滔不绝、喜形于色,今天,我们就来写一写自己熟悉的动物或植物。

  二、读提示,明确要点

  1、指名读题目,其他人思考这次作文的内容和要求。

  2、指名反馈,教师归纳小结。(1)抓住特点写。(2)写动物可以写它的外形、动作、习性等。(3)写植物可以写它各部分的样子、习性、生长过程、用处等。(4)可以写自己和动物或植物之间的小故事。

  三、指导表达

  (一)怎样写植物

  1、写好植物的形态。

  2、按照一定的顺序写。

  3、可介绍有关植物方面的知识。

  4、恰当地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来描写植物,可使植物更加形象、生动,语言更加鲜明活泼。

  5、要真实地抒发感情。

  (二)怎样写动物

  1、要抓住动物的特征。

  2、要表达自己的感情。

  3、语言要准确、生动。

  四、学生练习写作,教师个别辅导

  五、赏析、修改习作

  六、布置作业

语文教学教案 篇2

  一、本期教学目标:

  识字:

  本期一共要求学生认字140个,写字240个。习作错别字,不得大于1%。在生字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有较强的独立识字学词的能力。注意学生书写,让学生在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美感。

  阅读:

  课内:本期学习主体课文25篇(包括4首古诗),拓展阅读10篇。

  课外:要求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70万字,抓好课外阅读的交流和评价。

  本学期学生要学习四方面的阅读方法:

  ① 写阅读提纲。通过写提纲掌握课文的基本内容和作者的写作思路。

  ② 学习浏览

  ③ 学习古文。感受汉语言的特点,以朗读、诵读、背诵为主,理解课文内容。

  ④ 学习议论文。从多角度去思考、辨析问题。

  五年级学生应该具有的阅读习惯:每天阅读、边读边写摘录笔记、查工具书

  习作:

  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50字的习作。

  全学期练笔不少于30次。

  学生是在修改习作的实践中提高写作能力的,要重视学生通过自我修改、相互修改、教师修改,懂得应该怎么写、怎样写得更好。

  四年级学生学习了:修改的方法、修改的符号、修改的标准(有根有据、有血有肉、有条有理、有声有色)、修改的习作

  本学期将学会用“有详有略”“有情有意”来衡量自己和同伴的习作。

  口语交际:

  关注学生的口语交际活动,培养学生的对方意识,倾听别人意见,根据对方的发言及态度调整自己的.看法和发言。鼓励学生做重点发言人、轮流做主持人。

  二、温馨提示:(请家长支持配合的建议)

  1、鼓励孩子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重视写字的良好习惯。

  培养写字的习惯(坐姿“三个一”、握笔,整体观察,用心写字)

  3、坚持家庭听写

  孩子会在学校进行听写。如果在学校听写没有过关,希望家长引起重视,坚持家庭听写。

  4.本期特色作业:

  《我的优秀作文集》:收集本期学生最满意、最优秀的作文,激发写作热情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成果意识。

  《书香袅袅》:结合本期教学目标中要求的“提纲笔记”,培养学生在学习课文同时,积累有价值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将课内的学习延伸到课外,积累丰富的课外知识。

  5.《必背古诗70首》全部背诵完毕。

  6.关于课内积累的好词:

  “语文天地”内“日积月累”中的词语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的要求:

  1、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9个新词,认识新部首“衣字底”“竹字头”。

  2、看懂图意,围绕“我”和“浪花”进行观察,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3、理解词句的意思,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生字新词,掌握有关句式,感知句子辅助成分。

  2、在理解图意的基础上,理解句子的意思;初步认识拟人的修辞法(把浪花当作人)。

  教学思路:

  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仔细观察课本插图,看懂图意,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完成课后练习。

  教学用具:

  彩色挂图。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看见过大海吗?看到过浪花吗?在沙滩上拣过贝壳吗?有一位小朋友在沙滩上玩耍,看到了海边的浪花(板书课题),可好玩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20课。(齐读课题:20、浪花)

  二、指导看图。

  1、整体看图:从近到远图上画了些什么?(小女孩坐在沙滩上、光着脚丫在玩耍。还可以看到:篮子、贝壳、浪花、海面、船、海鸟、云等)理解“沙滩”意思。

  2、仔细观察,展开现象:浪花是什么样?想象一下浪花卷上沙滩或退回大海时会发出什么声音?(轻松、走、悄悄、哗哗哗、唱着、笑着、跑……)

  3、观察小姑娘的动作、神态,想象一下她的心情是怎样的?

  4、再看看小姑娘身边的小篮子装些什么?想象一下小姑娘拣贝壳、捉小虾的情景?

  5、把以上几个问题连起来说一说。(夏天的一个下午,一位小姑娘光着脚丫,来到海边的沙滩上拣贝壳、捉小虾。浪花哗哗地卷来了,小姑娘坐在沙滩上,浪花冲着小姑娘的脚丫,逗得她哈哈大笑。浪花退下去了,沙滩上露出了美丽的贝壳,还有活蹦乱跳的小虾。小姑娘拣啊、捉啊,拣得满满的一篮子,她高兴极了,笑得嘴也合不拢了)

  三、借助汉语拼音,自学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给生字新词做上记号。

  2、认读生字卡片:浪、贝、壳、篮、步、次、悄、虾、唱、装。

  3、课文分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各有几个句子?

  4、指名朗读课文,注意正音。

  5、教师范读课文。

  四、结合看图,再读课文,读懂句子。

  1、学生自学。

  (1)图文印证,读懂句子。

  (2)标出句中要求掌握的生字新词。

  2、检查自学情况:你读懂了哪些句子,说说课文中的哪些句子写了图画上的哪部分内容?

  3、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提问:“我”是在哪儿玩耍?为什么说浪花是“迈着轻轻的步子”,“悄悄地搔痒了我的小脚丫”?

  通过句子的比较让学生理解:

  (1)浪花迈着步子。

  浪花迈着轻轻的步子。

  (2)搔痒了我的小脚丫。

  悄悄地搔痒了我的小脚丫。

  通过比较,后一句更让我们感到浪花是那么顽皮淘气。

  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理解“笑得我眼泪都流出来了”时,让学生观察图上小姑娘的表情,体会浪花给“我”带来的欢乐。“才哗哗哗地笑着跑回家。”“才”是说浪花笑够了,逗够了,顽皮够了;“跑”是讲浪花退回去的速度,“家”这里指大海)

  4、小组齐读第二自然段。提问:为什么说“浪花又唱着笑着跑来了”?“捧来”在这是什么意思?(课文把浪花涌来的声音说成是浪花的唱、笑,进一步表达了我的欢快心情。“捧”是用手托的意思。“雪白的”“青青的”是写贝壳和小虾的颜色。“装不下啦”是说贝壳和小虾很多)

  学生齐读第一、二自然段,让学生体会:沙滩上景美情也美。景:蓝色的大海,黄色的沙滩,白色的贝壳,青青的小虾。情:轻轻、笑、唱、捧。情和景的结合组成了一幅富有情趣的画面。

  5、齐读第三自然段。思考:为什么说浪花“像一群淘气的娃娃”?(让学生体会小浪花的可爱,大海的可爱。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五、指导朗读。

  1、指名朗读,语调要欢快、流畅,表达一种兴奋的心情。

  2、听老师配音范读。(海浪声)

  3、想象小姑娘的心情,再读课文。

  4、全班同学配音齐读。

  六、作业。

  1、读通课文,理解句子的意思。

  2、读熟词语。

语文教学教案 篇4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赏析辛弃疾的两首词作,进而感受和体会豪放诗词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两首辛词的意象选择、意境营造、手法使用、情感表达等特点,感受豪放词的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鉴赏诗词的浓厚兴趣,丰富自身的情感世界,提高文学修养。

  【重点难点】重点:了解作品中情景交融、借古抒怀、运用典故等手法,体会诗词中作者的思想情感。

  难点:豪放派作品“豪放”特点的具体体现。

  【学法提示】

  1.查阅相关资料,结合知识链接,了解辛弃疾生平、作品及其风格;

  2.请同学们运用“阅读六字诀”(查、划、写、记、练、思),反复诵读,分析词作借景抒情、借古抒怀、善于用典的手法,自主完成词作的知识建构体系;

  3.通过比较鉴别,体会豪放词作的特点,感受诗词风格的多变性。

  预习评价:

  1.请任意积累一首登临抒怀的作品。

  2.任选一首辛词,从“写景”“叙事(记人)”“用典”“抒情”几个角度画出知识结构导图,进行知识建构。

  教师的问题:

  1.这是郭沫若评辛弃疾的对联,请谈谈这一副对联写出了辛弃疾哪些方面的特点。

  “铁板铜琵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2.讨论:同样登临观景,下面几位作者的情怀各有什么不同?风格有何不同?区分依据是什么?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李煜《相见欢》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温庭筠《梦江南》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频洲。

  3.深化:“豪放”风格有哪些不同于“婉约”风格的特点?

  七、课后延伸:同是军旅题材的作品,品读苏轼《江城子》与岳飞《满江红》,从诗词的意象选择、意境营造、语言和表达技巧、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等角度,分析它们与辛弃疾《破阵子》的异同之处。

小学语文教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了解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作用和学习应持态度的论述。

  2、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

教学重点

  了解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作用和学习应持态度的论述。

教学难点

  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

教学步骤

一、导语:

  同学们,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是否总有些困惑?有人说,我整天冥思苦想,埋头看书,但是效果不佳;有人说,我上课真的是认真听讲了,也觉得听懂了,但是一做题就不会了;有人说,我认真努力地学习了,付出了,可考试总是成绩平平。我们也曾是雄心勃勃,也想卧薪尝胆,也想破釜沉舟,但面对现实中的自己又总是有些无奈。今天,让我们走进荀子,走进他的《劝学》,希望这位睿智的思想家、教育家,能帮助我们走出困惑,给我们指明一条前行的路。

二、作者介绍:

  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令。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

  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他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主张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

  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该书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几段的节录。

三、分析课文:

(一)整体感知课文:

  1、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

  2、学习的意义:提高和改变自己。

  3、学习的作用:弥补不足。

  4、学习的方法态度:积累、坚持、专一。

(二)让我们分析第二段(学生齐读,老师纠正读音)。

  1、字词积累:

  以为:“以之为”的省略,“把…作为”。

  就:靠近。

  乎:句中相当于“于”。

  2、思考:本段一共有几个比喻句?

  明确:共五个。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说明经过某种人为或自然的变化过程,事物可以改变原有的性质。

  木直中绳??使之然也。已经改变的本性,是很难恢复到原来的特性的,学习对于人的本性的改变有着决定的不可逆转的作用。

  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说明学习可以改变人的本性,使之向好的方面发展变化。同样的道理推出:人只有经过广泛地学习才能增长知识,培养品德,锻炼才干,成为一个有道德,有学问的人。

(三)齐读一二段,试着背诵

第二课时

(一)朗读第三段。(老师正音)

  1、第一句话的前半部分讲到了思和学,强调的是什么?(答:学习。)后半部分,用了哪个比喻句?(答: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用这个比喻来说明学习的作用可以开阔人的视野。)

  2、找出四组比喻句并翻译:①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②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③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④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二)探讨第四段:大家齐读并找出本段的比喻句(共10个)。

  1、作者先用两个比喻,从“积土”、“积水”推论到“人的积德”,正面论述积累的作用,说明学习上的成就是不断积累起来的。接着又用“不积跬步”、“不积小流”两个比喻从反面说明如果不积累就不能达到远大目标。这是本段第一个层次,说明学习要积累。下面就分两层说明如何做到积累。作者用四个比喻正反对照:先用“骐骥”、“驽马”对比,说明主观条件的好坏,不是学习的决定因素,坚持不懈才是学好的关键;又用“锲而不舍”,“锲而舍之”对照,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这是本段第二个层次,说明做到积累就要坚持不懈。最后一个层次,作者用“蚓”和“蟹”两个比喻正反对照,说明做到积累还要专一。后面两个层次说明:做到积累的两点保证,两者缺一不可。综上所述,作者在本段中又分三个层次,是从学习的方法和态度这个角度来论述中心论点的。

  2、知识点积累:

  焉:兼词,“于之、于此”。

  无以:没有用来……的东西或方法。

  蚓无爪牙之利:之,宾语前置的标志词。

(三)、发散思维:

  荀子提出的“学不可以已”的观点与我们现在倡导的“终身学习”的观点是否一致?谈谈你的看法。

(四)、课内拓展练习:

(甲)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乙)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①,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丙)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注释:(1)涅:黑泥。(2)滫:污水

  从劝学的目的出发,概括三段文字的基本观点。

  甲文:学习是为了加强自身的修养

  乙文:环境对人的影响丙文:后天学习的重要性

(五)、布置作业:

  以“老师,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段文字,向老师谈谈自己学习方面的心里话。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新词,养成主动积累词语的意识。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

  3、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按照一定的表达顺序写景状物的方法。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教学重点

  学习抓住景物特点,按照一定的表达顺序写景状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按照一定的表达顺序写景状物的方法。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补记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播放^电。影《冰山上的来客》主题歌,优美的旋律激起对天山神奇景色的向往与追求,让我们一起走进七月的天山,感受它的独特魅力。(揭示课题)

二、自主读书,自主体会。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

  2、出示生字词,各种形式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白缎山涧俯视白皑皑马蹄溅起绵延马鞍

  2、默读课文,思考:每一部分主要描写了哪些景象?这些景象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边读边批注。

  3、交流阅读感受。

  4、组内不同形式的读文。

三、品味语言,揣摩表达方法,领悟美境。

  1、有感情地朗读自己最喜欢的部分,说说为什么喜欢?

  2、讨论:作者是怎样描写七月天山的美景的?有哪些表达方法值得借鉴?

四、拓展延伸,练习写作。

  思考:假如让你记叙一次游览经过,你会写什么?怎样写?

  欣赏歌曲,激发学生兴趣。

  老师重点检查中差生的识字情况。

  开火车读文。

  课件欣赏朗读和图片,加深印象,说感受,介绍七月的天山美景。

  板书

  4七月的天山

  进入天山

  再往里走

  走进天山深处

  作业设计(随堂检测):

  1、认读生字词。

  2、指读课文。

教学后记

  针对教学实际,教学中的某个环节、某个问题、教案的使用等方面写出自己真切的感受。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采用了典型的“总—分—总”的构段方式,前面的两篇课文我认为同学们学得不错,所以在处理这篇课文我放手让学生自学自悟。课上欣赏的声情并茂的朗读和美丽图片,吸引了学生的眼球,让学生置身景物之中,这样拉近了学生与新疆的距离,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参与意识。最后,让学生介绍欣赏到的美景,加深了记忆,内化了知识,效果很好。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学习目标】

1、通过回顾、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的收获,引导学生体会读书的乐趣,并学习一些读书的方法。

2、读背古诗句,积累古诗句,品味读书的好处及方法。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词语盘点

1、读词语盘点中的词语。

2、组织一分钟记忆竞赛、一分钟抄写竞赛。

  二、交流平台

1、温故而知新。学完一单元后,我们应当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小结,看看有哪些收获和体会。如:喜欢本组的哪篇课文?积累了哪些好词佳句?习作和口语交际能力有没有提高?围绕本专题,在课外又阅读了哪些文章或书籍?通过本次综合性学习,你对读书带来的乐趣是否有了更深的体会?你是否学到了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我们可以围绕某一方面的收获展开讨论,也可以多方面交流各自的体会。

2、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

  赏析佳句。

  赏读美文。

  研讨读书方法。

  交流收获、体会。

  三、日积月累

1、激情导入:

  我们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素以乐学好读为高尚美德,古代许多贤人学士写了许多这方面的警句,激励我们做个热爱读书的人。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2、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句子:

  学生自由诵读,注意读准字音。

  尝试理解:

  学生交流对这些名言警句的大致理解。

  学生质疑,组织解疑。

3、背诵名言。

4、出示课外有关读书的名言,

  拓展积累。请同学们读一读、说一说、背一背。

  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英)莎士比亚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苏联)高尔基

  一本新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无限广阔的海洋。──(瑞士)凯勒

  至乐无如读书。──郑成功

  藏书不难,能看为难;看书不难,能读为难;读书不难,能用为难;用书不难,能记为难。──张

  潮

5、请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关于读书方面的名言,共同进行赏评。

6、鼓励学生课后将自己最喜欢的读书名言制作成书签。

《项羽之死》语文教学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理解并掌握文章重点文言基础知识,特别是词类活用、特殊句式两类现象。

  2、理解并把握文章内容,特别是人物对话、人物等精彩场景。

  3、理解并体会人物神态、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

  4、学习人物鉴赏的主要方法,探讨项羽这一人物形象的悲剧意义。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和评价“项羽”这一主要人物形象,从中获取某种有益的人生启示,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分析人物形象刻画的方法。

  2、从历史与现实两个角度审视与评价“项羽”这一历史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1、探讨项羽这一人物形象及其悲剧意义。

  2、学习客观公正地评价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学习课时】:2课时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准备工作]:

  1、学生参考《学习辅助案》,预习文本

  2、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就“文本内容”、文本写作特点以及其它相关方面提出问题。问题可针对以下对象加以拟写:

(1)向“作者”提问;(2)向同学提问;(3)向老师提问

  3、教师收集各小组“提问本”,并加以整理、挑选。经整理而挑选出的问题或作为课堂“答疑解难”之用或用以“文本分析与探究”。整理、挑选原则如下: (1)各小组共同关心的;(2)与文本关系密切且较具“价值”的;(3)与教学目标密切且易于加工的

  一、课题导入

(一)由学过的课文《鸿门宴》导入(略)

(设计意图:联系已有知识体验,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二)展示学习目标(略)

  展示时,教师略加说明。(设计意图:明确学习目标,让学生学习“心中有数”)

  二、答疑解难

  1 挑选“提问本”上较具代表性的问题来展开分析、交流。

(设计意图:解答学生疑惑,提高教学针对性)

  1、展示“问题”

  此处展示的问题主要是文言基础知识,问题如下:

  A、正音

  垓、骓、阙、靡、辟、刈、绐、翳 B、请找出下列各句中的词类活用。

①项王军壁垓下 ②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③直夜溃围南出

④亦足王也 ⑤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C、请指出下列特殊句式类型 。

①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②左,乃陷大泽中 ③然今卒困于此 ④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⑤骓不逝兮可奈何

⑥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2、解答问题

  教师给出适当时间让学生思考,然后全班共同解答,教师适时点拨、补充、总结。(略)

  三、整体感知

(设计意图:根据教学目标,初次学习提出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任务,为下一课时文本细读与人物形象分析教学做好准备)

  1、学生独立思考

  2、学生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明确

  所提出的整体感知任务如下:

  请根据文意,划分文中场面描写,并使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四、课堂小结(略)

  五、作业建议

(设计意图:作业内容设计不唯一,难度不统一,提供多种选择,目的是尽可能照顾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不同学习要求)

[必选]:

  反思提问:课后总结学习心得,继续深入分析文本,提出相关疑问,登入“提问本”。 [任选]:

  1、字词积累:熟读全文,完成课后练习二

  2、思考交流:完成课后练习一与练习三

  3、写作提升:任选一场面,从写作技巧的角度加以点评,写成文字

  第二课时

  2 [准备工作]:

  1、学生再次反观《学习辅助案》,继续深入把握文本

  2、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再次就“文本内容”、文本写作特点以及其它相关方面向“作者”、同学、老师提出问题

  3、收集各小组“提问本”,并加以整理、挑选。经整理而挑选出的问题或作为课堂“答疑解难”之用或用以“文本分析与探究”。整理、挑选原则如下: (1)各小组共同关心的;(2)与文本关系密切且较具“价值”的;(3)与教学目标密切但经适度加工的

  一、教学导入

  由现实生活中有关以“霸王项羽”为人物题材的歌曲、影视、文学作品等导入(略)

(设计意图:联系现实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二、答疑解难

  再次从“提问本”上挑选出较具代表性的问题或之前遗留下来的有价值的问题,来展开分析、交流。

(设计意图:解答学生疑惑,提高教学针对性)

  1、展示“问题”

  此处展示的问题仍旧是文言基础知识,问题如下:

  A、正音

  文中的20个“骑”字读音都一样吗? B、请找出下列各句中的词类活用。 请指出以下三句特殊句式类型:

? ? ? 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 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汉骑追者数千人

  2、解答问题

  教师给出适当时间让学生思考,然后全班共同解答,教师适时点拨、补充、总结。(略)

  三、合作·探究

(设计意图:根据教学目标,围绕某一问题展开文本的深入分析,加深对人物形象的感知与理解)

[要求]:让学生结合文本相关场面描写,在小组内展开合作交流,完成以下学习任务;并试着从中分析、归纳出“项羽”这一人物形象的主要性格特点。

[任务]:

①文段一实际上共描绘了“三场悲歌”:四面楚歌、项羽悲歌、美人和歌。请根据文意展开想象,试着补说出“和之歌”的内容(文白皆可)。 ②请对比“阴陵田父”与“乌江亭长”对待霸王项羽的不同态度与做法,试着加以分析说明。

③文段四“拒渡”、“赠马”、“赐头”三个场面表现了项羽怎样的性格特点呢? ④假设项羽在即将自刎之前见到了刘邦,请试着设计一段项羽欲对刘邦最想说的话,并阐述理由。

  1、学生独立思考

  2、学生小组探究

  教师适时参与、引导、点拨。

  四、展示·质疑·答辩

(设计意图:关注学生思维过程,培养学生质疑与言语表达能力)

[要求]:请各小组主动展示,大胆质疑,并积极答辩。

  1、小组展示

  2、同学质疑

  3、小组答辩

  教师积极、具体、客观地给以评价。

  五、课堂小结(略)

  六、作业建议

(设计意图:作业内容设计不唯一,难度不统一,提供多种选择,目的是尽可能照顾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要求)

[必选]:

  反思提问:课后总结本课学习心得,对照学习目标反思学习过程,提出相关疑问,登入“提问本”。

[任选]:

  1、字词积累:请试着归纳出本文的文言基础知识。

  2、思考交流:项羽该不该过江东,历来意见不一。试就这一问题与同学展开课后交流。

  3、短评写作:学完本文,同学们对“项羽”的认识是否又更进了一步呢?请据此写一篇“人物短评”。

小学语文教学教案 篇9

  在这几个月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仅把自己平时的一点心得写出来与大家探讨,希望大家能给予指导与帮助。在我个人认为,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是枯燥乏味,毫无生趣的。记得我小时候在语文课堂上时不时思想就跑别处去了,或困乏了。但是,如果把音乐,美术和表演带到语文课堂教学当中去,其效果却是迥然不同的,充分抓住学生的心理,这样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毕竟小学生生性活泼好动,他们对音乐,美术的兴趣好比学语文的兴趣浓厚。

一、设情景,渲染课堂气氛。

  情景能发展人的思维,能给人以最大限度的联想,并且给人无限的美感,让人尽情想象,思索,潜移化地发展思维能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适当地添加些音乐,或配乐朗诵,或让学生唱一些与课文有关的歌曲,人仅能调节课堂气氛,给人轻松愉快的感觉,还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在教学《搭船的鸟》一课时,导入部分播放一只鸟在一条船上欢快地歌唱的图片及鸟叫声,使学生感受到人与动物是好朋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插入表演,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教学是师生双方的交流,但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效果的好坏,关键看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对小学生来讲,如果能采用一种调动其积极性教学方法,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孩子的天性就爱动,有一种先天的表演欲望,我们在教学中如果能利用这一点做文章,有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教学《盲人摸象》这一课的最后几段的时候,让学生充分地通过表演,更好的去理解课文的真谛。可见,课堂的内容已以一种生动可见的形式深入孩子的心灵。

三、安排绘画,增添课堂情趣.

  语言文字是一种抽象的符号形式,美术却是直观的艺术形式,而且美术在启发人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等方面有其独到的效果.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合理地安排学生进行绘画,不仅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而且能更深地理解课文的内容.例如:在教学古诗《山行》这一课中,我在讲解前两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一句时,先理解了词义,接着又根据词义画了枫林姿态的画面,让学生通过图,不但了解枫林是什么样子的,还从课文上简单的文字来理解,他们对此体会的很到位。打破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沟通语文学科与音乐,美术学科的联系,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作为语文老师,在作文教学中都会面临一个共同的困惑,那就是大多数学生愁于写作。一到作文课就愁眉不展,感觉不是没有合适的素材可选,就是语言匮乏,语句平淡无味。所写内容缺乏吸引力,主题不突出,达不到作文的目的。面对这种现状,我通过自己的一点探索,使学生及时走出这片窘迫的境地。自从开展语文主题学习以来,我感觉不论自己还是学生都受益匪浅,这对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无疑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下面,仅就自己在课堂上的初步尝试谈一谈开展语文阅读教学的实际效果。

  组织课外阅读可以让学生学到一些习作知识,借此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积累丰富的秒词佳句,提高写作技巧。阅读教学课必须目标明确,要求适当。每次上阅读课事先说明要求,先利用20分钟时间让学生阅读自己感兴趣的文章,再用15分钟摘抄自己喜爱的字句,之后针对其中一篇阅读内容写出自己的感想。第二节课分组评比,各组选出优秀读书笔记,当堂读给同学听,当堂评比。任务布置下去,短暂的翻书声后,教室里变得鸦雀无声,从学生专注的神态中,看得出同学们读得津津有味。

  第二节先是小组内评选,接着选出优秀习作在全班读。精选的三篇习作,其中一个同学读的是《十一支康乃馨》,他写到:读后我想到了自己,作为妈妈的儿子,我以前没有像文中的两兄弟一样去关心体贴父母。母亲今年四十多岁了,可她每天还辛勤的工作来养活我们一家四口。我知道母亲是家中的顶梁柱,而我却经常让妈妈给我干这干那,衣服全由妈妈洗,我为此而感到羞愧!妈妈您放心,我一定不辜负您对我的期望,努力学习,我要让您幸福的过好每一天。真是肺腑之言,一切教育尽在不言中。

  另一个同学阅读的是《鲨鱼与鲤鱼》的故事,得出了一个道理: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第三个同学阅读的是《我是皇帝,我怕谁》。她是这样陈述的:这篇文章讲了作者想去春游但遭到了家人坚决反对的故事。这让作者感到伤心,只好偷偷溜走。这个同学联想了自己在家中处处受约束的情况,结尾大发感慨:我要大声呼吁我的家人,给我们这些可怜的小鸟一点自由吧,给我们做学生的一点自主权,行吗?文章读后发人深省!

  以上就是我上过的一次阅读课实录。实践说明,只要把阅读还给学生,它将使学生受益无穷,并且受益是多方面的,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于老师虽然头发花白,但是精神矍铄。每次聆听于永正老师的课,那种质朴总让人感到沁入心脾的清新,让人回味无穷,真真正正深刻地感受到了于老师的“简简单单教语文”。

语文教学教案【锦集9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