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吾小秘【www.wxiaomi.cn】,您身边的文字小秘书!

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教案

时间:

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教案【最新15篇】

  【导语】在学习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教案的过程中,我们深刻感受到了老师们的悉心教导和辛勤付出,因此,我们想通过这份赠言表达我们对老师们的感激之情。本文是热心网友“xrnmx36601”整理的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教案(共15篇),供大家参阅。

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教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1

一、说教材

  教学内容:

  我讲授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第一课时,主要就是按比例分配问题。按比例分配是把比的知识应用于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的一个课例。即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它是在学生学习了比与分数的联系,已掌握“平均分”和“分数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延伸。这样安排符合学生的思维习惯,方便于学生对知识的迁移,也有利于加强知识间横向和纵向的联系,为今后学习正比例知识埋下伏笔。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使学生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及解题方法。

(2)能力方面:培养学生观察、归纳和语言表达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理解按一定的比来分配一个数量。

  2、根据题中所给的比。掌握各部分占总量的几分之几,能熟练的用乘法求各部分量。

  教学难点:

  正确分析,灵活解决按比分配的实际问题。

二、说学情

  对于按比例分配问题学生在以往的学习生活过程中曾经遇到过,

  甚至解决过,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体悟和经验,但是对于这种分配方法没有总结和比较过,没有一个系统的思维方式。通过今天的学习,将学生的无序思维有序化、数学化、系统化,总结并内化成学生的一个巩固的规范的分配方法。

三、说教法和学法

  教师努力去营造一个愉快、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形成和谐的课堂气氛,从而有效地引导学生主动探讨新知识。

  本课采取小组合作、交流探索的学习形式,引导学生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并学会比较、分析、归纳、综合,获得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方法,尽可能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提供现实情景和活跃的情趣,贴近学生的思维调动区,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过程: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新课标提出:通过学生关注和感兴趣的实例作为认识的背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得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所以我设计了如下问题:一班30人,二班20人。把这些橘子分给1班和2班。怎样分合理?

  这个环节让学生说出分的方法(平均分和按人数来分),进而引出课题——《比的应用》。这样使学生意识到抽象的数学知识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活生生的原型,“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

  息”,感受到生活经验数学化与数学经验生活化。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的发展变化与延伸,为分散难点起着积极的迁移作用。

  第二个环节:探索方法,建立模型。

  1、出示课本情境图。如果把这筐橘子按3:2分,怎么去分?

  教师引导:在这儿分橘子时,3:2表示什么意思?让学生说说。(一班最少分3个时,二班分2个)。接着往下分,怎么去分呢?同桌互相讨论。汇报,师生填表。从表格中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大班分的橘子数扩大到原来的几倍,二班分的橘子数也扩大到原来的几倍。不管怎么分,每次都按3:2来分的。)

  2、出示课本主题图。如果把140个橘子按3:2来分,怎么去分?

  因为有了前面分橘子的基础。学生很快就会完成表格。这就是列表法解数学题。

  3、利用课件帮助理解、掌握分配问题的结构特点。

  接下来引导学生分析题中数量关系:题目要分配什么?按照什么分配?

  重点思考讨论:从3:2这个比中,你能知道什么?接下来鼓励小组合作尝试多种方法解答,重点理解按比分配的方法。

  2、小结:按比分配的应用题有什么结构特点?怎样解答这样的应用题?

  这样设计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所以在教学中可以灵活地依据提出的方法调换教学顺序,并引导学生掌握两种不同的解题方法。安排学生的小组讨论方式能使学生一开始就畅所欲言,把几种不

  同思路比较和联系起来,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掌握方法,并注意培养学生的检验能力。

  第三个环节:多层训练,形成技能。

  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一个重要环节,我设计的练习题力求做到从易到难,由浅入深,有层次,有坡度,新旧知识融合恰当,形成技能技巧,开拓思维,发展能力,达到练习的预期目的。

  1、基础练习

  2、提升练习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所以我设计了《营养搭配》这么一道题用以拓展延伸。这一环节着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也离不开数学。并及时的进行思想教育。让学生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第四个环节: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你学会了什么知识?掌握了哪些方法?

  这样做既检验了效果,又体现了课堂教学的整体性,从而培养学生的概括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年级数学教案《比的应用》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比较,进一步弄清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乘法应用题和相应的列方程解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之间的内在联系,解题思路,解题方法的联系和区别.

  2.能正确熟练地解答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明确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难点

  明确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在前边,我们已经学习了稍复杂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这两类应用题在分析解答

  时易混淆.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对这两类应用题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弄清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二、学习新知

  (一)出示例8的4个小题.

  1.学校有20个足球,篮球比足球多 ,篮球有多少个?

  2.学校有20个足球,足球比篮球多 ,篮球有多少个?

  3.学校有20个足球,篮球比足球少 ,篮球有多少个?

  4.学校有20个足球,足球比篮球少 ,篮球有多少个?

  (二)学生试做.

  (略)

  (三)比较区别

  1.比较1、3题.

  教师提问:这两道题中的第二个已知条件有什么不同?解题思路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

  什么不同的地方?

  (1)观察讨论.

  (2)全班交流.

  (3)师生归纳.

  这两道题都是把足球看作单位1,单位1的量是已知的,求篮球有多少个?

  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不同的是(1)题篮球比足球多 ,而第(3)题是篮球比足球少 ,计算进一个要加上多的数,一个要减去少的个数.

  2.比较2、4题

  教师提问:这两道的第二个已知条件有什么不同?解题思路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1)观察讨论.

  (2)全班交流.

  (3)师生归纳.

  这两道题都是把篮球看作单位1,而且单位1的量者是未知的,因此要设单位1的量为 ,根据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找出等量关系列方程解答.熟练之后也可以直接列除法算式解答.

  三、巩固练习.

  (一)请你根据算式补充不同的条件.

  学校有苹果树30棵,桃树有多少棵,

  (二)分析下面的数量关系,并列出算式或方程.

  1.校园里有柳树60棵,杨树比柳树多 ,杨树有多少棵?

  2.校园里有柳树60棵,杨树比柳树少 ,杨树有多少棵?

  3.校园里的杨树比柳树多 ,杨树有25棵,柳树有多少棵?

  4.校园里的柳树比杨树少 ,杨树有25棵,柳树有多少棵?

  四、归纳总结.

  今天我们通过对分数乘、除法应用题进行比较,找到了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这些对于我们正确解答分数应用题有很大帮助,大家一定要掌握好.

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人教版第十一册第52页~53页的内容,练习十三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

  2、使学生理解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会解答此类应用题。

  3、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实际应用。

  教学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问:我班男女生人数各是多少?你能根据我班男女生人数用比的知识和分数的知识来说一句话吗?

  学生汇报:

  (1)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 ), 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 )

  (2)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 ),女生人数和男生人数的比是( )

  (3)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 ),男生人数和全班人数的比是( )

  (4)全班人数是男生人数的( ),全班人数和男生人数的比是( )

  (5)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 ),女生人数和全班人数的比是( )

  (6)全班人数是女生人数的( ),全班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 )

  2、口答应用题

  六年级(1)班和二年级(1)班共同承担了面积为100平方米的卫生区保洁任务,平均每个班的保洁区是多少平方米?

  口答:100÷2=50(平方米)

  提问:这是一道分配问题,分谁?(100平方米)

  怎么分?(平均分)

  六年级学生和二年级学生承担同样多的卫生区保洁任务,合理吗?这样分还是平均分吗?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分配问题都不是平均分配,那么,你们想知道还可以按照什么分配吗?今天我们研究按比例分配问题。(板书:按比例分配)

  指出:按比例分配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分配。

  二、讲授新课

  1、把复习题2增加条件“如果按3 :2分配,两个班的保洁区各是多少平方米?”

  1、思考:由“如果按3 :2分配”这句话你可以联想到什么?(小组讨论)

  小组汇报:

  (1)六年级的保洁区面积是二年级的 倍

  (2)二年级的.保洁区面积是六年级的

  (3)六年级的保洁区面积占总面积的

  (4)二年级的保洁区面积占总面积的

  ……

  3、课件演示

  4、尝试解答:用你学过的知识解答例题,并说一说怎么想的?(请学生板演)

  方法一、3+2=5 100÷5=20(平方米)

  20×3=60(平方米) 20×2=40(平方米)

  方法二、3+2=5 100× =60(平方米)

  100×=40(平方米)

  ……

  5、这道题做得对不对呢?我们怎么检验?

  ①两个班级的面积相加,是否等于原来的总面积。

  ②把六年级和二年级的面积化成比的形式,化简后的结果是不是等于3 :2

  ……

  6、练习:

  如果你来分配这100平方米的保管区给六(1)班和六(2)班你准备按这样的比来分配,并把两个班保管区的面积算出来。

  学生汇报。实物投影出示学生的解题过程,并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

  7、出示:学校新买来315本新书,要分配给六年级三个班,如果你是图书管理员,怎样分配才合理呢?

  (1)小组讨论,提出各种各样的分配方案,最后统一到按照各班人数进行分配比较合理。

  (2)增加条件:六(1)班34人,六(2)班36人,六(3)班35人。

  (3)问:3154本书按照人数分配,就是按照怎样的比来分配呢?

  (4)学生独立解答。

  (5)学生汇报。实物投影出示学生的解题过程,并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

  8、小结:观察我们今天学习的按比例应用题有什么特点?

  三、开放运用,体验成功

  小明九月份共用去零花钱30元,具体用途及分配情况见下表:

零花钱30

买学习用品

买零食

玩游戏机

1

3

6

  1.你能算出小明的各项支出是多少元吗?

  2.看了这张表,你有什么想法?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安排这30元零花钱?能用表格展示出来吗?

  1、反馈。实物投影出示学生的表格,并让学生说说理由和计算钱数的方法。

  四、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五、布置作业:练习十三的第1~4题。

六年级《比的应用》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会分别进行简单的小数及分数的加减乘除预算及混合运算。

  2、能结合现实素材理解运算顺序,并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4、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重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合理性进行判断。

  5、借助计算器进行复杂的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探索数学规律。

  6、了解比例尺,在具体情境中,会按给定的比例进行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换算。

  7、在实际情境中理解什么是按比例分配,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在交流和反思中改掉计算毛病、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教具准备:小黑板、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出示小黑板:一部分加减乘除计算题。鼓励学生结合具体的计算过程说一说整数、小数、分数的加、减、乘、除法是怎样算的,交流各种运算的计算方法和四则运算的顺序。这部分是学生进行计算的基础,结合具体的例子鼓励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算?

  二、回顾整理、构建网络

  1、引导学生对自己以往学习中经常出错的题目进行整理和回顾,说说计算中应注意的问题。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课前整理,课上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交流各自错误,并整理出错误类型,最后在全班交流,教师应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出错的原因和计算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2、补充练习:

  +160÷40(58%2B370)÷(64-45)

  ÷18%2B35

  %2B45×2-4160÷52

  34(58%2B37)÷(64-9×5)

  ÷(64-45)

  ÷5×6%2B%2B580-64×21÷28

  3、出示课本第4题:鼓励学生运用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并回顾总结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对于可以直接利用运算意义加以解决的实际问题。(本题可以让学生自由说一说计算的方法,如:可以借助线段图分析,可以用找单位“1”的方法来分析)

  4、出示第6题:鼓励学生回顾有关比例尺的应用题和比的问题。这部分内容包括计算比例尺、求实际距离、求图上距离、比的应用。教材只回顾了一部分内容,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情况进行适当补充。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完全能够根据比的意义和比例尺的意义解决问题,不需要背诵所谓的解体过程。

  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1、计算

  236%2B÷%2B×8

  38÷÷÷/6%2B3/818×2/316/9÷2/3

  师:由于在计算中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下面以小组为单位,把你们认为易错的一道题,在练习本上完成,并相互交流。明确整数、小数、分数的加法意义相同,减法意义相同,除法意义也相同,只有乘法意义在分数和小数中有扩展。

  2、做54页2题本题让生先说运算顺序在计算,集体订正。

  四、自主检评、完善提高

  1、一批货物,驾车单独运4小时运完,一车单独运5小时运完。两车合运,2小时后,余下的由乙车运,还需多少时间可以运完?

  2、两列火车从甲、乙两地同时相对开出,甲车每小时行驶54千米,比乙车速度慢10%。经过3时,两车行了全程的`75%。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3、有一种衣服现售价是34元,比原来定价便宜15%。现在比原来定价少多少元?

  4、粮店运进一批豆油。第一天卖出240千克,第二天卖出320千克,还剩总数的4/9。这批豆油有多少千克?

  5、某服装厂上半月完成全月计划的40%,下半月生产服装1800套,正好完成全月计划。下半月比上半月多生产多少套?

  6、做55页3、4、5、6、题:要求:(1)读懂题意(2)找到题中的数量关系(3)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列式计算(4)对答案进行检验

  7、做56页7—10题,小组讨论方法并交流

  8、做57页11、13、15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出示小黑板。

  9、板书

  计算与应用

  1、展示自己的错误及改正措施

  学生1学生2……

  2、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

  五、教学反思:

  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教材在引领学生回顾这部分内容时,注重让学生体验计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注重培养学生基本的计算技能,注重在计算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注重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更注重学生回顾和反思能力的提高。=

小学数学六年级《比例的应用》教案 篇5

  教学内容:课本第63页例2;练一练;《作业本》第28页。

  教学目标:进一步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巩固解答按比例分配的基本方法,并能应用按比例分配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在连比中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与解答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连比(三部分比)的意义与分数应用题的关系

  教学关键:理解连比(三部分比)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你可以想到什么?

  (1)某班男、女生人数比是5∶4;

  (2)柳树、杨树棵数比是1∶6;

  (3)科技书和故事书比是5∶4。

  2、练习:

  (1)学校有故事书80本,故事书和科技书的本数之比是2∶3,科技书有多少本?

  (2)改编1题中的故事书80本为科技书有80本。

  分析:每题有多种不同的解法,想想你能列出几种不同的解法?

  二、新授

  1、出示例2:一种混凝土,由水泥、沙子和石子按2∶3∶5拌制而成。要配制这种混凝土6000千克,需要水泥、沙子和石子各多少千克?

  (1)想:2∶3∶5叫做水泥、沙子和石子这三种量的连比。意思是这种混凝土里水泥占2份,沙子占3份,石子占5份。

  (2)学生尝试解答。

  (3)反馈、讲评。

  2、试一试:一种青铜,内含铜88份,锡10份,锌2份。要炼制这种青铜400吨,需要铜、锡、锌各多少吨?

  3、补充:一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24厘米,长、宽、高的比是3∶2∶1,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三、练一练。P64。

  四、课堂小结。

  这堂课与上堂课有什么不同吗?你学会了什么?

  五、《作业本》第28页。

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应用》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理解,促进相关技能的形成,发展数学思考和实践能力。

  教学资源:

  小黑板、课前请体育老师利用体育课组织学生测试百米跑步的时间。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继续进行整理和练习。

  二、基本练习

  1、根据下面的.条件,说说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1)师傅每小时加工的零件比徒弟的3倍少18个。

  (2)一堆黄沙运走了30车后还剩下16吨。

  (3)一条围巾的价钱比一副手套价钱的2倍多25元。

  2、在括号里填上含有字母的式子

  (1)学校舞蹈队有x人,歌咏队的人数是舞蹈队的3倍,歌咏队有( )人;舞蹈队和歌咏队一共有( )人,歌咏队比舞蹈队多( )人。

  (2)踢毽的和跳绳的每组都是x人,踢毽的有5组,跳绳的有8组。踢毽的有( )人,跳绳的有( )人;踢毽的比跳绳的少( )人,踢毽的和跳绳的一共有( )人。

  三、练习与应用

  1、求x的值

  (1)三角形面积275cm。 (2)长方形周长9m。

  第(1)小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说说列方程的依据以及怎样解列出的方程。

  第(2)小题

  先让学生独立列出方程。交流时师随机板书不同的方程,并让学生说清列方程的依据。

  学生列出的方程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2x%2B×2=9 (x%2B)×2=9 x%2B=9÷2

  问:这几个方程哪些你会解了?请你说说应怎样解?

  (对于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多加关注,注意个别辅导。)

  交流完后,让学生解自己所列的方程,有困难的学生也可以选择自己理解的方程来解。

  指名3位学生分别板演。再集体交流。

  2、第6题、第7题、第9题、第10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时,引导学生说说每道题是根据怎样的等量关系来列方程的。

  3、第8题

  猎豹追捕猎物时的速度大约是一名优秀短跑运动员百米赛跑速度的3倍,大约比这名运动员每秒多跑20米。这名运动员每秒大约跑多少米?这只猎豹呢?

  先让学生算一算自己在体育课上测试百米跑步时的速度大约是每秒多少米?

  再让学生解答问题,然后说说自己有什么感想。

  四、思考题

  盒子里装有同样数量的红球和白球。每次取出6个红球和4个白球,取了若干次以后,红球正好取完,白球还有10个。一共取了几次?盒子里原来有红球多少个?

  学生读题后可引导学生画线段图来理解“取了若干次以后,红球正好取完,白球还有10个”这句话的意思其实就是说明“取出的红球比白球多10个”。

  再让学生列方程解答。交流时说说是根据怎样的等量关系来列方程的。

  五、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有些什么收获呢?你还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六年级数学上册《百分数的应用》教案 篇7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二单元p41,p42%26quot;百分数的应用(四)%26quot;

  教学目标

  1,能利用百分数的有关知识,解决一些与储蓄有关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结合储蓄等活动,学习合理理财,逐步养成不乱花钱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

  准备。

  1,口算。

  20÷10%=120×90%=1—100%=50÷20%=

  40×20%=200×9%=200%%2B120%=70×5%=

  2,课前布置学生分小组到银行去调查利率并了解有关储蓄的知识(对利率进行板书)。

  3,师小结,引出课题。

  二,探究思考。

  1,出示例题(教科书p41页)我们就以笑笑的300元为例,如果你有300元钱,打算怎样存款,你是怎么想的

  (1)学生要自己个人的意愿分别存款。(并且进行板书)

  (2)师小结:同学们想得很周到,我们存钱时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怎样存,刚才同学们说的存款方式,到期后利息究竟是多少呢(教师给出计算利息公式:税后利息=本金×年利率×年限,并给出年利率表,学生计算300元存一年和三年整存整取的利息。)

  师:从去年开始,个人在银行存款所得利息应按5%纳税,这就是利息税。国家将这部分税收用于社会福利事业。

  师:下面大家再算一算300元存一年和三年整存整取各应交多少利息税

  学生写完后汇报:

  师:只有国债和教育储蓄是不需要交利息税的。

  练习:41页试一试1

  三,练习巩固。

  1,小明的爸爸打算把5000元钱存入银行(三年后用)。他如何存取才能得到最多的利息

  2,小华把得到的200元压岁钱存入银行,整存整取一年。她准备到期后将钱全部取出捐给%26quot;希望工程%26quot;。如果按年利率%计算,到期后小华可以捐给%26quot;希望工程%26quot;多少元钱

  3,李老师把2000元钱存入银行,整存整取五年,年利率是%,利息税率为20%。到期后,李老师的本金和利息共有多少元李老师交了多少利息税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应用》教案 篇8

  教学分析:

  按比例分配的练习。

  学情分析:

  已初步了解了按比例分配的应用,将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此类问题的解决方法。

  教学目标:

  能运用比的意*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策略:

  练习、反思、总结。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一)六1班男生和女生的比是3:2

  1.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 )

  2.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 ),女生人数和男生人数的比是( ).

  3.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 ),男生人数和全班人数的比是( ).

  4.全班人数是男生人数的( ),全班人数和男生人数的比是( ).

  5.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 ),女生人数和全班人数的比是( ).

  6.全班人数是女生人数的( ),全班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 ).

  (二)学校有买来小足球和小篮球120个,小足球和小篮球个数的比是3比5。学校买来小足球和小篮球各多少个?

  把250按2比3分配,部分数各是多少

  二、变式练习

  1、被减数是36,减数与差的比是4比5,减数是多少?差是多少?

  2、有一种药水,按药液与水的比为1比5000配制而成。用这样的药液千克,可配制这样的药水多少千克?

  教学反思:

  提高练习的灵活度,以及练习的形式。

冀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应用》教案 篇9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比的应用》教案

  河北省唐山市开平区八里小学 刘海香

  教学要求:使学生能够应用比的意义,初步掌握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步骤。

  教学难点:掌握解题的关键。

  设计思路:通过小组合作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焦点问题,从而激起他们探求新知的兴趣,自己找到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方法。并培养他们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大家看老师给你们安排的座位就知道这节课我们采用的主要是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方式,希望大家在学习的过程中团结合作,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那么大家先商量一下,给你们小组起个名字吧,起好之后派一名代表将组名写到黑板上。

  二、复习,创设情境

  复习题:六一班有男生16人,丝生人,则男生和丝生人数的比为( ):( ),男生占( )份,女生占( )份,男生占全班人数的( )/( ),女生占全班人数的( )/( )。

  师:谁来完成填,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堂上调查一组数据并将调查结果填在调查表上,调查表如下:

  我们小组调查的是( )和( )这两个量,这两个量的比是( ):( ),其中( )量占( )份,( )量占( )份,( )量占两之和的( )/ ( ),( )量占两量之和的( )/( )。

  师:打开电视或是翻开报纸,媒体竞相报道的就是伊拉克战争,战争带给伊拉克人们的是什么?大家看这么一组统计数字。

  三、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例2:根据伊拉克政府提供的数字,截止到4月2日,在伊拉克战争中,伊拉克的平民约有6850人伤亡,其中死亡和受伤的人数比为25:112,请你求出死亡和受伤各有多少人?

  师读题,请小组成员讨论一下,这道题该怎么做?如果有了结果,请各组派一名代表将算式列在你们组名的旁边,计算时可以用计算器。

  生分组交流,并将答案写在黑板上。

  师:大家看这道题一共有几种做法,如果你对哪个小组的做法有问题尽可以发问。

  生之间进行交流,从而发现用按比例分配解决这道题的方法。

  师:你们用以前学过的旧知识解决了新问题真不错!

  师:我也有一个问题,你们的答案是否正确,你们检验了吗?允许生有少顷的讨论。

  生:因为这道题实际上是把6850人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是死亡的人,另一部分是受伤的人,所以可以用1250%2B5600,看是否得6850。

  师:说得太棒了,也就是将伤亡的人数进行了分配。同学们,老师告诉大家,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常常需要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这种分配方法就叫做按比例分配,例2题就是把6850按照25:112来进行分配的,就是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同学们,当你们看到死亡1250人,受伤5600人这两个数字后,你们有什么感想?

  生谈感想

  师:面对着大量流离失所,饱受战争之苦的伊拉克平民,面对着大量无辜的伊拉克平民的尸体,世界上许多国家对伊拉克提供了人道主义援助,大家看例3.

  例3:中国政府向伊拉克难民授助了500顶帐蓬,俄罗斯政府为伊拉克平民援助了60万吨粮食,伊拉克议会经过协商,决定将这批粮食按照人口数分发给受轰炸比较严重的三个城市:巴格达、基尔库克和巴士拉。这三个城市的人口分别为500万人,24万人和76万人。假如你是伊拉克的政府官员,你将如何分配这批粮食。

  师:各位官员,你们马上召开会议讨论一下吧,如果有了结果,请将你们的分配方案写到黑板上,比一比,看看哪组的工作效率高?

  生板演他们组的做法:

  师:下面我们召开一个小小的记者招待会,各位小记者,你们认为这个分配方案合理吗?对于黑板上的算式,你们有没有什么问题,需要这几位官员给你们解释一下?

  如果有不同的看法可以适时的举行一场辩论会,从而使学生掌握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方法。

  师:你认为这道例题属于哪种类型的应用题?为什么?遇到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我们该怎么做?

  师:你们可真了不起,能够开动脑筋,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并且能够通过小组学习来自己解决问题,看来呀还是团结起来力量大,你看你们竟然通过自己的努力就研究出了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方法。接下来,我们继续应用今天所得到的知识来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好不好?

  四、巩固内化,解决生活中问题

  1、据卫生部统计的数字,截止到4月21日,中国大陆共报告非典型肺炎2001例,其中治院,尚在治疗中和死亡人数的比为1201:708:92,请你求出在这次疫情中,已经治院、尚在治疗中和死亡各多少人?

  师:请大家拿出课堂练习本,将这道题做在本上,如果有谁做完了,请前五名同学和我击掌祝贺。

  师:请第一个做完的同学找个人读答案。

  师:看来非典型肺炎并不可怕,只要积极预防,大家尽可以放心地学习和工作。

  2、小李、小王、小张三个人是合伙博彩的彩民。他们采用合作出资,共同选号的方式来购买彩票,幸运的是他们中了特等奖,老师这儿有一张调查表,上面记录了三个朋友中奖金额和投注额。

  合伙博彩情况调查表

  中奖金额

  500万

  投注人

  小李

  小王

  小张

  投注款(元)

  200

  140

  160

  应得奖金

  1、请你们帮他们算一算,每个人该分得多少钱?

  2、小李将实际得到的全部奖金160万元按照1:3的比将钱捐给了希望工程和自己留作教育基金,请问小李捐给希望工程多少钱?

  师课件演示先出示第1问,生算完后,将答案点击到括号内。

  师读第2个问题时生议论,师问:”怎么有问题吗?”

  生:小李应该分200万元,怎么你说小李将实际得到的全部奖金为160万元,你算错了吧?

  师:我再看看,没有。

  生:那两个人少给他了吧!

  师:也没有,到底怎么回事?因为中奖后交纳20%的个人所得税,所以小李实际得到了160万元,大家一定要记住,依法诚信纳税是每个公民的义务,接着算吧。

  师:请做完的同学报告你的名次。

  算完后出示一个大募捐箱。

  师:同学们,看来呀,我们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如果我们经常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周围的事物,那么我们的数学本领一定会越来越高,老师留一个作业,

  作业:在普九达标活动中,教育局拨给南关小学2000本图书,学校决定把这批图书按照人数的多少分发给各班用于置办图书角,每班应该分多少本书呢?,请你展开调查,并且将你的分配方案写成书面材料交给李校长。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比》教案优质 篇10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根据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理解:把一个分数平均分成几

  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的算理。

  2、使学生经历探究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过程,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认识分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进行计算;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推理和概括等思维能力。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上个单元,我们学习了分数乘法,今天开始,我们来学习分数除法。这节课我们先学习分数除以整数。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1

  (1)出示例题,让学生读题,理解题目意思。

  (2)提问:量杯里有4/5升果汁,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喝,怎样列式?为什么?(板书4/5÷2=)

  (3)学生讨论:4/5÷2可以怎样计算?为什么可以这样算?

  (4)让学生交流想法:

  ①把4个单位一平均分成2分,用分子4÷2,分母还是5。

  引导学生用图示法表示出这样算的算理。

  ②升平均分成2份,求每份是多少,是求升的是多少,所以,4/5÷2就可以用4/5×1/2,结果是2/5。

  谁能再说一说,4/5除以2为什么可以用4/5×1/2来计算?1/2是2的什么数?(倒数)

  2、完成“试一试”。

  (1)提问:如果4/5升果汁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喝,每人喝多少升?怎样列式?(板书:4/5÷3)

  (2)4/5÷3怎么计算呢?能不能直接用分子除以整数算出得数?为什么?可以怎么算?

  3、总结方法。

  提问:你觉得分数除以整数,可以怎么算?怎样算比较方便?

  三、巩固练习

  1、做%26quot;练一练%26quot;第1题。

  引导学生根据分数的意义进行操作,并根据操作过程写出得数。

  2、做%26quot;练一练%26quot;第2题。

  练习后问:分数除以整数,可以转化成分数乘法来计算,用这个分数与谁相乘?

  3、做%26quot;练一练%26quot;第3题。

  各自练习后,指名说一说,每一题是怎么想怎么算的。

  4、做练习七第2题。

  提问:每组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计算时有什么不同?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分数除以整数怎样算?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用分数的分子直接除以整数?

  五、布置作业

  练习七第1、3、4题。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

  第2课时 整数除以分数

  教学内容:

  课本第44-46页例2、例3和“练一练”,练习七第5-8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整数除以分数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整数除以分数的试题。

  2、使学生在探索整数除以分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点:

  掌握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发展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难点:

  进一步感受数学学习的挑战性,体验成功的乐趣,培养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课前准备:

  小黑板,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3/8÷3 4/5÷4 9/5÷6 4/13÷2

  2.揭题:整数除以分数。

  二、教学例2

  1、提问:把4个同样大小的橙子分给小朋友,如果每人吃2个,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怎么列式计算?

  追问:为什么用4÷2?

  继续提问:如果每人吃1个,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

  2、出示第(2)题,指名读题,口头列式。

  问:解答这个问题,为什么也是用除法计算?

  出示挂图,请根据图的意思想一想:可以怎样计算4÷1/2?

  先让学生分组讨论,再组织全班交流:

  把4个橙子每 个分成一份,可分成几份?4÷1/2 是几?

  板书:4÷1/2 =4×2

  看到这个等式,你能想到什么?

  3、出示第(3)题。

  (1)学生读题,列式。

  (2)你能在图中分一分,再想出计算结果吗?

  让学生操作后明确:4÷1/3=12 4÷1/4 =16

  (3)出示:4÷1/3 =4×( ) 4÷1/4 =4×( )

  提问:从这两个式子中,你又想到了什么?

  三、教学例3

  1、出示题目,让学生读题列式。

  2、请根据每 米剪一段,在图上分一分,看看结果是多少。

  3、想一想:4÷ 可以怎么算,为什么?

  板书:4÷2/3 =4×3/2 =6

  4、归纳和总结:想一想,整数除以分数可以怎么算?

  先在小组中说一说,再全班交流。

  四、巩固练习

  1、做“练一连”第1题。

  先让学生各自在书上独立填写,再指名交流。

  2、做“练一连”第2题。

  各自练习,并指名板演,练习后评议交流。

  提醒学生:把分数除法转化成分数乘法后,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再计算。

  3、做练习七第5题。

  先让学生看图想商是几,再计算。比较看图得出的结果与计算得出的结果是否一致。

  4、做练习七第7题。

  先计算,再比较:每组中上、下两题有什么联系?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六、布置作业

  练习七第6题和第8题。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

  第3课时 分数除以分数

  教学内容:

  课本第46页例4和“练一练”,练习七第9-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分

  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分数除以分数的试题。

  2、使学生在探索分数除以分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总结、归纳出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和归纳、总结等思维能力。

  课前准备:

  挂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口算。

  2/3÷2 1/4÷4 5/12÷10 3/10÷6

  9÷3/10 4÷4/5 2÷3/14 1÷3/2

  2、揭示课题: 分数除以分数

  二、教学例4

  1、出示例4,学生读题,列式。

  提问:这是已知什么,要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

  追问:为什么用除法计算?怎样列式?

  板书:

  2、引导探索:分数除以整数怎么算呢?

  (1)请大家画图探索一下这个算式得多少?

  各自在书上的长方形里分一分,画一画。

  (2)指名到黑板上画一画,使大家清楚地看出是3瓶。

  (3)讨论:分数除以整数,能不能用被除数乘除数的倒数来计算呢?

  请大家计算一下它的积,看得数与我们画图的结果是不是一样?(一样)

  得数相同,你能猜想到什么?

  3、练习,验证猜想

  完成练一练第1题:先在长方形中涂色表示3/5 ,看看3/5里有几1/5个 ,有几个 3/10,再计算。

  3/5÷1/5=3/5×( ) 3/5÷3/10=3/5×( )

  你发现了什么?

  4、概括方法

  联系前面学习的分数除以整数和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你能说出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吗?

  根据学生的讨论,板书:甲÷乙=甲×1/乙(乙≠0)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

  独立练习,并指名板演,练习后评议交流。

  2、完成练习七第10题。

  独立完成,并指名板演,练习后评议交流。

  3、讨论练习七第11题。

  独立计算后,引导比较,启发思考:什么情况下,除得商比被除数小?什么情况下,除得的商比被除数大?

  4、讨论练习七第12题。

  不计算,用发现的规律直接判断左边的式子和右边数的大小。

  各自判断后指名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练习七第9、13、14题。

  六、阅读与交流

  阅读“你知道吗?”,然后全班交流。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

  第4课时 分数除法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课本第49页例5,“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八第1-4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联系对“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已有认识,学会列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简单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分数乘、除法的内在联系,加深对分数表示的数量关系的理解。

  教学重点:

  体会分数乘、除法的内在联系,加深对分数表示的数量关系的理解。

  教学难点:

  使学生在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学习习惯,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出示例5中两瓶果汁图,估计一下,大、小两瓶果汁之间有什么关系?

  出示:小瓶的果汁是大瓶的2/3。

  这句话表示什么?你能说出等量关系式吗?

  板书:大瓶里的果汁×2/3=小瓶里的果汁

  如果大瓶里的果汁是900毫升,怎么求小瓶果汁里的果汁? 自己算算看。

  如果知道小瓶里的果汁,怎么求大瓶中的果汁呢?

  2、揭示课题: 简单的分数除法应用题

  二、教学例5

  1、出示例5,学生读题。

  提问:你想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2、讨论交流:你是怎么想、怎么算的?

  (1)用除法计算。

  600÷2/3

  引导讨论:为什么可以用除法计算?依据是什么?

  (2)用方程解答。

  讨论:用方程解答是怎么想的,依据是什么?

  解:设大瓶里有果汁x 升。

  2/3x=600

  让学生在教材中完成解方程的过程,并指名板演。

  3、引导检验: x=900是不是原方程的解呢,怎么检验?

  交流检验的方法。

  4、教学“试一试”

  (1)出示题目,让学生读题理解题目意思。

  (2)讨论:这里中的两个分数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这题中的数量关系式是什么?

  板书:一盒牛奶的升数×1/2=喝了的升数

  (3)这题可以怎么解答,自己独立完成,并指名板演。

  (4)交流:你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4、小结。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

  各自独立解答后,进行交流汇报。提倡学生用两种方法进行解答。

  2、做练习八第2题。

  (1)读题,画出题目中的关键句。

  (2)让学生说一说“一桶油用去3/5”和“黑兔是白兔的2/3”各表示什么意思?

  (3)引导学生说出并在书上写出数量关系式。

  (4)独立解答,并指名板演。

  (5)集体评议并校正。

  3、小结解题策略。

  四、布置作业

  练习八第1、3、4题。(学生自主完成后全班交流)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

  第5课时 练习课

  教学内容:

  课本第51页练习八第5-9题。

  教学目标:

  1、沟通分数除法与乘法应用题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掌握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2、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探究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进一步培养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学习习惯。

  课前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

  1/4÷5/8 1/2÷4/5 5/6÷1/2 4/5÷1/5

  2、分析数量关系。

  (1)出示,在小组里说说数量之间的关系。

  ①男生的人数是女生的4/5

  ②一桶油,用去了3/8

  (2)汇报交流,师板书数量关系式。

  ①男生的人数×4/5=女生的人数

  讨论:如果知道男生的人数,怎么求女生的人数?

  如果知道女生的人数,怎么求男生的人数?

  ②方法同上。

  二、综合练习

  1、做练习八第6题。

  画出题目中的关键句,并说出数量关系。

  根据数量关系说一说,这题是已知什么求什么,怎么解答?各自解答,并指名板演。

  2、做练习八第7题。

  说出数量关系式,并列式解答。

  3、分析练习八第8题。

  (1)这两题的关键句分别是什么,在书上画出来。

  (2)在小组中说出数量关系式。

  (3)比较,这两题有什么不一样?

  三、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四、布置作业

  练习八第5、9题。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

  第6课时 分数连除和乘除混合

  教学内容:

  课本第50页例6、“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八第10-13题。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中具体的情景使学生经历探索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能正确解答分数连除或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式题。

  教学重点:

  正确进行分数连除或分数乘除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

  使学生经历探索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课前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用方程解答简单的分数除法应用题,这节课我们学习分数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揭示课题)

  二、教学例6

  1、出示例6中的条件,引导理解题意。

  (1)读题,理解题意。

  (2)从题目中我们可以知道哪些信息?这些信息之间有什么关系?通过信息的组合,我们又可以获得什么新的信息?

  2、讨论解决问题的策略。

  (1)出示要解决的问题:3盒果汁可以倒多少杯?

  (2)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自己先想一想,看能不能把结果算出来。

  (3)交流:你是怎么想的?先算的是什么?

  ①如果先求3盒一共有多少升,怎么想?怎么算?

  板书:4/5×3=12/5(升) 12/5÷3/10=8(杯)

  ②如果先求一盒能装几杯呢?

  板书: 4/5÷3/10 =8/3(杯) 8/3×3=8(杯)

  3、这题如果列综合算式怎么列?

  (1)各自尝试列式。

  (2)指名汇报,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4/5×3÷3/10 4/5÷3/10×3

  让学生在书上完成计算,并指名板演。

  4、教学“试一试”。

  (1)出示: 5/8÷3/4÷5/7 ,这题是分数连除,怎么算?

  (2)学生在书上独立计算后讨论算法,师板书计算过程。

  5/8÷3/4÷5/7=( )×( )×( )=( )

  5、讨论:分数连除或乘除混合运算可以怎么计算?

  (1)在小组中说一说。

  (2)全班交流。

  明确:计算分数连除或乘除混合运算时,先要把其中的除法转化为乘法,再按照分数连乘的方法进行计算。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

  各自练习,并指名板演,然后评议矫正。

  出示题目,比一比,看谁解得又对又快。

  2、讨论练习八第11、12题中的数量关系。

  (1)画出各题中的关键句。

  (2)说说每题中关键句中的分数是什么意思,并说出数量关系式。

  (3)完成练习八第13题。

  各自练习后,将计算的结果填在书上。

  交流:你是分别根据什么计算出各个洲的面积的?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练习八第10题。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

  第7课时 比的意义

  教学内容:

  课本第53--54页例7、例8和“练一练”,练习九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学会比的读写法,认识比的前项、比号和后项。

  2、掌握求比值的方法,会正确求比值。

  3、弄清比同除法、分数的关系,明白比的后项不能是零的道理,同时懂得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教学重点:

  比的意义和求比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比的意义。比同除法、分数的区别是教学的另一个难点。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出示例7实物图

  提问:“2杯果汁”和“3杯牛奶”这两个数量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你会用哪些方法表示它们的关系?

  相差关系 倍数关系

  二、导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在对两个数量用除法比较的基础上,来学习一种新的数学比较方法——比。(板书课题)

  1、教学比的意义。

  (1)师:2÷3是哪个量和哪个量比较?

  师述:用新的一种数学比较方法,可以说成果汁和牛奶杯数的比是2比3。

  (2)3÷2求得又是什么,又可以怎样说?

  (3)小结:现在我们知道谁是谁的几倍或几分之几,又可以说成谁和谁比。

  指出:两个数的比是有顺序的。因此,在用比表示两个数量的关系时,一定要按照叙述的顺序,正确表达是那个数量与那个数量的比,不能颠倒两个数的位置。

  (4)出示试一试。

  提问:图中的四个比分别表示什么含义?

  讨论:如果把内中溶液里的洗洁液看作1份,水分别可以看作几份?

  2、教学例8。

  出示例题后,让学生填表。

  提问:小军和小伟的速度是怎样求出来的?

  900:15表示什么?900:20又表示什么?

  明确:900:15是小军走的路程与时间的比,就是小军走这段山路的速度;900:20是小伟走的路程与时间的比,就是小伟走这段山路的速度。

  3、学习比的写法和各部分称及求比值的方法。

  (1)师:以上我们学习了比的意义,在数学中,比还有这样的记法。

  教师示范写比,提醒学生注意观察。

  (2)师说明:中间的“:”叫做比号,读的时候直接读比。

  (3)师:比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呢?请大家看书p53的中间内容。

  (4)提问:比各部分的名称,并板书。

  4.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

  项目 相互关系 区别

  比 前项 :(比号) 后项 比值

  两个数的关系

  除法 被除数 ÷(除号) 除数 商 一种运算

  分数 分子 -(分数线) 分母 分数值 一种数

  结合展示学生整理的表格,小结:

  ⑴比与除法、分数是有联系的:比的前项相当于除法中的衩除数,相娄于分数中的分子;比的后项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相当于分数中的分母;比值相当于除法中的商,相当于分数中的分数值。

  ⑵比与除法、分数是有区别的:比表示两个数的关系,除法是一种运算,分数是一个数。

  提问:比的后项可以是“0”吗?为什么?说说你的相法。

  三、巩固深化

  1.完成“练一练”第1-3题。

  学生独立完成,直接填写在书上,完成后集体讲评。

  2.练习九1、2、4题。

  学生独立填写在书上,完成后交流核对。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五、布置作业

  练习九第3题。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

  第8课时 比的基本性质

  教学内容:

  课本第55页例9、例10和“练一练”,练习九第5-8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并会应用这个性质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并使

  学生认识事物之间都是存在内在联系的。

  教学重点:

  理解比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正确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填空。

  师:除法、分数和比之间有什么联系?

  2、做复习题。

  师:第一题你这样做根据的是什么?(商不变的性质)它的内容是什么?第二题呢?

  3.导入课题。

  我们以前学过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今天我们就在这些旧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的知识。下面,我们就一起研究研究。(板书课题:比的基本性质)

  二、学习新课

  1、教学例9比的基本性质。

  (1)学生填表

  (2)提问:联系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两个性质想一想:在比中又有什么规律可循?

  (3)师生共同总结比的基本性质: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上或者同时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4)师:你觉得哪些词语比较重要?

  0除外你怎样理解?

  2、教学例10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我们以前学过最简分数,想一想:什么叫做最简分数?最简单的整数比就是比的前项、后项是互质数,像9∶8就是最简单的整数比。

  出示: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1)12:18 (2) (3):

  (1)让学生试做第(1)题。

  师:你是怎么做的?6和12、18有着怎样的关系?

  引导学生小结出整数比化简的方法:(演示课件出示)用比的前后项分别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使比的前后项是互质数。

  (2)化简第(2)题。

  师:这个比的前、后项是什么数?(分数)我们已经会化简整数比了,那么你能不能利用比的基本性质把分数比先化成整数比呢?

  (3)引导学生小结出分数比化简的方法:(演示课件出示)比的前、后项同时乘以它们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就可以把分数比转化成整数比,进而化简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4)化简第(3)题。

  师:想一想如何化简小数比呢?

  让学生独立在书上化简,指名板演

  师:那么应用比的基本性质把整数比、小数比、分数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的方法是什么?

  三、巩固练习

  1、把“练一练”第1题填完整。

  2、“练一练”第2题。

  指名板演,其余练习,完成后集体核对。

  3、做练习九第7、8题。

  4、出示选择

  (1)1千米∶20米=( )

  A1∶20 B 1000∶20 C 5∶1

  (2)做同一种零件,甲2小时做7个,乙3小时做10个,甲、乙二人的工效比是( )

  A 20∶21 B 21∶20 C 7∶10

  四、课堂总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学习了哪些知识?什么是比的基本性质?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如何把整数比、分数比、小数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五、布置作业

  练习九第5、6题。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

  第9课时 练习课

  教学内容:

  课本第57页练习九第9-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加深认识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说出一个比的具体含义,

  能比较熟练地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2、使学生认识求比值与化简比的联系和区别,以及比与相关知识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重点:

  加深认识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正确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课前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比的意义和性质。

  二、基本题练习

  1、比的意义。

  比 前项 比号 后项 比值

  除法 被除数 除号 除数 商

  分数 分子 分数线 分母 分数值

  2、比的基本性质。

  3、做练习九第9、10题。

  三、综合练习

  1、做练习九第11、12题。

  2、口答:灵活提问,用不同的方法说说每句话的含义。

  (1)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5:6。

  (2)公鸡只数和母鸡的比是2:5。

  (3)汽车速度和火车的比是8:9。

  (4)杨树棵数和柳树棵数的比的比值是。

  (5)女生人数是男生的 。

  四、教学思考题

  学生自己尝试做一做,然后和同桌交流。

  五、阅读“你知道吗”

  通过阅读,你有什么收获呢?

  六、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七、布置作业:

  练习九第13题。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

  第10课时 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课本第59--60页例11,“试一试”和“练一练”,完成练习十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按比例分配实际问题的意义。

  2、使学生通过运用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解答有关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理解按比例分配实际问题的意义,掌握解题的关键。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根据信息填空:

  (1)男生有31人,女生有21人,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

  (2)红花的朵数与黄花朵数的比是3:2。你能联想到什么?

  师:数学与生活是密切联系的,今天这节课就来研究前两节所学的比在生活的运用。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11中的实物图及例题。

  (1)让学生阅读题目后说说你知道哪些信息?

  (2)让学生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红色与黄色方格比这句话?(先同桌相互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学生可能有以下两种想法:

  ①红色与黄色方格数的比是3:2,就是把30个方格平均分成5份,其中3份涂红色,2份涂黄色;

  ②红色与黄色方格数的比是3:2,红色方格占总格数的3/5,黄色方格占2/5。

  ③红色与黄色方格数的比是3:2,也就是红色方格数是黄色方格数的3/2,或是黄色方格数是红色方格数的2/3。

  师说明:在实际生活中,很多情况下,并不只是把一个数量平均分,使每一部分都一样多,而是在平均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比进行分配,这一题就是把30按3:2进行分配。

  学生尝试解答,用你学过的知识来解答例2,并在学生小组内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说说你是怎样做的?

  方法一:3%2B2=5 30÷5×3 30÷5×2

  方法二:30×3/5 30×2/5

  2、比较一下这几种方法中你理解的哪种方法,你是怎样理解的讲给同桌听一听?

  说说这种方法的思路?(红色与黄色方格数的比是3:2,就是说,在30个方格里,红色方格数占3份,黄色方格数占2份,一共是5份,也就是说红色方格占总格数的,黄色方格占)

  如何进行检验?自己检验请你检验一下同组同学做得对不对?(可以把求得的红色和黄色方格数相加,看是不是等于总方格数。或者可以把求得的红色和黄色方格数写成比的形式,看比简后是不是等于3:2)

  3、完成练一练第1题。

  4、完成试一试。

  出示试一试。

  提问:“按各小组人数的比分配”是什么意思?你想到了什么?

  5、归纳(讨论)。

  (1)比较例题与试一试题目在解答方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2)怎么解答?

  求总份数,各部分量占总数量的几分之几,最后求各部分量。

  (3)教师指出:用这种特定方法解答的分配问题叫做“按比例分配”问题(板书课题)

  三、应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练一练第2题。

  独立完成后进行交流

  指出:把180块巧克力按照三个班的人数来分配,就是按怎样的比进行分配?

  2、练一练第3题。

  独立填表,完成后集体核对。

  3、练习十第1题。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学过以后,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练习十第2、3题。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

  第11课时 练习课

  教学内容:

  课本第61页练习十第4-8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按比例分配实际问题的意义。

  2、使学生通过运用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解答有关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应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练习十第4题。指名学生回答:

  (1)公鸡、母鸡各占总只数的几分之几?

  (2)男生、女生各占总人数的几分之几?

  2、练习十第5题。

  提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的度数和呢?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二、拓展练习

  1、练习十第6题。

  先解答410克药水中,药粉和水各有多少克?再解答书上两个问题说说与补充问题条件有什么不同,怎么解答?

  学生尝试解答后,交流各自的解题方法和理由。

  比较三个问题有什么区别?

  2、练习十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三、综合练习

  1、练习十第8题

  2、思考题

  提示:分成的两部分的面积比是1:1,说明这两部分的面积相等。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五、布置作业

  课本第62页下面的“动手做”。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

  第12课时 整理与练习(1)

  教学内容:

  课本第63--64页“回顾与整理”,“练习与应用”第1-8题。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明晰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体验自己的学习收获,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

  2、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沟通分数除法与乘法的关系,形成响相应的计算技能。

  3、通过练习,提高列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进一步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提高列方程解答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与整理

  1、回顾: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2、小组讨论:

  (1)怎样计算分数除法?

  (2)列方程解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时是怎样分析数量关系的?举例

  (3)什么叫做比?比和除法有什么关系?什么叫比值?怎样求比值?怎样按比例分配?

  二、基本练习

  1、练习与应用第1题,直接写得数。

  (1)各自在书上完成,完成后校对。

  (2)将做错的展示在黑板上,讨论做错的原因。

  (3)让学生说一说,做分数除法要注意些什么?

  2、练习与应用第2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各自练习,并指名板演。

  (2)注意了解学生计算中典型的错误,引导学生分析错因。

  三、提高练习

  1、对比练习。

  (1)出示第8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比一比,这三道题目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分别怎样解答?

  2、完成第3题。

  提问:根据条件,你能写出哪些比?

  指名口答。

  3、完成第4题。

  直接填写在书上,完成后集体核对。并指名说一说思考过程。

  4、完成第5题。

  学生先独立写,写完指名口答,交流核对。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练习与应用第6、7题。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

  第13课时 整理与练习(2)

  教学内容:

  课本第64--64页“练习与应用”第9-13题,“探索与实践”第14-17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联系分数的意义或通过画线段图进一步探索、体会分数除法计算方法的合理性,培养学生创造性。

  2、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反思本单元的学习情况,并能对自己的学习情况作出恰当的评价。

  教学重点:

  注意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教学难点:

  学会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与解决问题方面、情感与态度方面反思自己的学习状况,对自己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

  课前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综合练习

  1、完成第9题。

  指名三人板演,其余练习。

  2、第10、11题。

  独立练习,完成后指名说说解题思路。

  二、探索与实践

  1、提问: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什么?

  你能举个这样的例子吗?

  2、探索:你还能用什么方法证明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

  (1)联系分数的意义。

  (2)画图理解。

  (3)运用商不变的规律。

  ……

  3、实践:分析讨论第15题。

  (1)出示第15题,读题,理解题目意思。

  (2)讨论:怎么判断他们各买的是什么水果呢?

  ①能算出各人各买了多少千克水果吗?

  ②每人买水果都用的多少元钱?

  能算出所买水果的单价吗?

  ③根据算出的单价,能判断出各人买的是什么水果吗?

  4、操作:第16题。

  做前提问,怎样才能画出所要求的图形?

  小结。

  二、评价与反思

  1、在学习分数除法这个单元的知识时,你

  (1)能积极探索计算方法,并和同学交流吗?

  (2)能正确计算吗?

  (3)能联系学过的知识,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吗?

  (4)能正确、有条理地说明解题的思考过程吗?

  2、你认为自己在上面的这几个方面中,哪些方面比较好,哪些地方还需要努力?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四、布置作业

  练习与应用第12、13题。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

  第14课时 树叶中的比

  教学内容:

  课本第66--67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测量、计算、比较、分析等活动,初步发现虽然树叶的大小各不相同,但长和宽的比值比较接近。

  2、初步感受自然现象中蕴含的简单规律,培养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和能力,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课前准备:

  每个小组采集一种树叶(10片)

  教学重点:

  利用比的知识探究树叶长与宽之间的比例关系。

  教学难点:

  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情境导入。

  谈话:课前大家收集了很多树叶,仔细观察一下采集的树叶,看看每种树叶有什么特点,小组里互相说说看。

  2、观察比较。

  出示一些常见树叶。

  引导:看看它们的大小形状是怎样的,不同树叶的大小、形状区别在哪里,同种树叶的大小、形状又有怎样的关系?

  观察后小组讨论。

  交流,板书: 不同树叶形状一般不同,同一种树叶形状是相似的。

  同一种树叶形状相似,从数学角度看,反映出什么特点呢?

  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会有很多收获的

  3、揭示课题。

  4、提出问题。

  怎么样可以知道每种树叶长和宽的比呢?怎么样比较这些树叶长和宽的比呢?说说你的想法。

  明确:先测量树叶的长和宽,再比较长和宽的比值。 指出:测量、计算、比较是我们研究数学常用的好方法。

  二、动手实践、自主发现

  1、举例介绍树叶的长和宽。

  谈话:动手实践之前,我们先要弄清楚树叶的长和宽指的是什么?

  结合书上66页的图,你能向大家解释一下吗?

  2、动手实践。

  活动要求:

  (1)4人一组,每组测量2种不同的树叶,组长分工。

  (2)每人测量10片同一种树叶的长和宽,并算出长和宽的比值(保留一位小数)填在67页的表里。

  (3)计算出你测量的树叶的长和宽的比值的平均数。

  (4)在小组里交流各自测量到的树叶的长和宽的比值的平均数。

  (5)将测量和计算的结果与相应树叶对照,看看树叶的长短宽窄和比值有什么关系,在小组里说说你的发现。

  3、学生操作实践,记录数据并进行相应计算。

  4、组织比较交流。

  (1)你测量的是哪种树叶,比较每片树叶的长和宽的比值,你有什么发现?

  指出:同一种树叶的长和宽的比值都比较接近(板书)。虽然大小可能不同,但形状是相似的。

  (2)如果不是同一种树叶,对照它们的比值和长短宽窄,你对形状和比值大小之间的关系有什么发现吗?说说你的发现。

  如果不同树叶的长和宽的比值比较接近,它们的形状会怎么样呢?

  指出:不是同一种树叶的长和宽的比值不同,所以形状也不同。(板书:不同树叶的长和宽的比值一般不同)但如果比值接近,它们的形状也是相似的。

  长和宽的比值越小,树叶显得宽一些,比值越大,树叶就越狭长。

  5、实际运用。

  猜猜老师采集的几种树叶:

  1号树叶:长和宽的比的2:1

  2号树叶:长和宽的比是7:1

  3号树叶:长和宽的比是10:9

  学生猜测、它们各是什么树叶,说说你是怎么猜的?

  三、课堂总结

  谈话:今天我们上了一节有趣的数学实践活动课,探究树叶中的比,通过这次实践活动,你知道了树叶中的哪些奥秘?我们在怎样发现的?你还有什么体会?教学反思:

六年级数学上册《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 篇11

  教学内容

  《生活中的比》是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比的认识》的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生活中的比》是在学生已经学过除法的意义、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基础上学习的,是《比的认识》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比在数学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体会比的意义和价值是教材内容的数学核心思想。教材没有采取给出几个实例,就直接定义“比”的概念的做法,而是以系列情境为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提供了丰富的直观背景和具体案例。本课的教学设计是“图形放大缩小”“速度与水果价格”三个情境中的内容,让学生充分体验生活中的比,在这样的基础上再抽象出比的概念,这样处理更能让学生体验比的意义、价值和引入比的必要性,为今后学习比的应用,以及比例的知识奠定基础。

  学生分析

  有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或使用过比,并有一些相关的活动经验。但学生对比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因此,教学力求通过具体的材料帮助学生达成对比的概念的真正理解。学生喜欢探索有趣的、自己熟悉的有挑战性的问题,喜欢探究的、合作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学设计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借助“图形放大缩小”“速度与价格”等情境,设计了各种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合作探究,使学生在丰富的学习背景中逐步体会比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体会比的意义;

  2、能用口头表述两个量的比;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反思:

  下面我就这次研讨的主题“关注教学过程、提高课堂实效”,谈谈我的教后反思。

  一、关注教学环节的设计,创设有助学生学习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与自己生活环境、已有知识经验密切相关、感兴趣的学习情境中,通过自己的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对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数学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这节课教学中我创设如下情境:“这些图片为什么有的像,有的不像,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学生通过探究讨论交流后发现原因是a、b、d三个图形的长都是宽的倍,体会同类量的比;再设计了“速度” “单价”问题,让学生体验不同类量的比,从而感受比就是两个数相除的关系;最后让学生了解“人体上有趣的比”,进一步感受比的意义。这些情境都是把数学问题融入实际生活情境中,学生真正体会到了数学学习的价值,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产生学习需求,主动去思考解决问题的途径。

  二、关注自身的教学行为。

  主要表现在:第一,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入新知识。教学本课时,我主要从生活中的像片入手,巧设悬念:“为什么图片有的像,有的不像,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第二、运用直观操作,分散教学难点。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是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在教学中,我注意从实际出发,充分运用多媒体来演示,注意数形结合,通过一系列的情境,使学生对比的认识建立在大量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并逐步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这节课,我们并不是一下子就归纳出“比”的概念,而是充分创设时间、空间,让学生小组合作,动手实践,探索图片“像”与“不像”的秘密,展示小组合作成果,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充分的直观操作、研究交流,数、形的有效结合,感受同类量的比和不同类的比,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第三、注意引导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学实践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我们今天的教是为了明天的不教,学生今天的学习是为了将来离开学校在实践中能够自学。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打开思路想问题。比如这节课中,课堂上出现了“球赛的比分是不是比”,我首先引导学生明确今天所学习比的意义是“两个数相除”的关系,而体育比赛中的比分,是一种比多少,也就是差比,并不是我们这节课所学习的比。又比如在抽象出比的意义后,由于前面对比的意义体验较深刻,因此让学生找生活中的比时,学生找出的生活中的比很多,范围也很广,这是我没有预料到的,这个环节出现了这节课中的一个小亮点。

  三、关注对学生学习的引导。

  学生的学习要有方向,而如何把握这个方向,教师的引导是非常重要的,教师的引导适时、到位,学生就能控制自己,随着学习内容步步深入学习。例如在教学中,让学生讨论 “图形为什么像或不像,有什么秘密?”时,我设计了三个问题,让学生带着明确的目标学习,为他们的学习指明了方向,知道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达到预定目标,学生的学习动力得到充分的激发,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就能根据目标自觉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式,主动克服困难,为实现目标而努力。

  四、关注指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引领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

  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推断等探究性与挑战性活动。教师应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究与交流的活动之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学生展开充分、自由的讨论是学生合作学习的一种必不可少的形式。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长方形的长与宽之间的关系,并在组织学生讨论时,教师先为学习小组提供了图形、问题、表格,教师指定学生担任组长负责记录,归纳本组学生的意见,在他们的合作中,及时地引导他们研究,引导他们在交流中学会倾听,学会评价,学会鉴赏,最后全班交流;在归纳出比的意义之后让同桌同学互相说“比”。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这节课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说对课堂新生成的问题,我不能很好地处理、引导、回应,对学生的评价的语言也不够丰富。(用课堂中出现的实例进行简要说明)

  问题归因:

  出现这些不足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我对这堂课的理解还不够透彻,对学生能出现的一些问题预想得还不够全面,不够到位,我的专业知识还不够丰富,这些不足都有待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改进。

  教学重建:

  如果让我再教学这一内容,首先,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应该加强师生、生生之间互动,提高互动的质量,使学生在互动中提高认知水平。其次,教师必须要具备高超的教学艺术水平,敏捷的教学机智,非凡的驾驭课堂和学生的能力,而这一切都来自于每一堂课中的思索与积累。

  在今后教学中,我会带着批判、审视的目光,结合实践对理论加以检验,并且在反思性检验的过程中,使自身的经验不断得到修正和完善,努力提升驾驭课堂、捕捉信息,资源重组等能力,做一个善于思考、勇于创新、具有教育智慧的教师。

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应用》教案 篇12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55页、第56页。

  教学目标:

  1、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按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意义,并进行实际应用。

  教学难点:

  把比熟练地转化成分数,将分数知识横向迁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牵引(课件出示)

  同学们,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认识了什么是“比”,那么,如果我现在告诉你“某班男生和女生的人数比是5:4”,从这组比中,你能推断出什么信息呢?(课件出示题目)

  学生自由发言,预设推断如下

  1、全班人数是9份,男生占其中的5份,女生占其中的4份。

  2、以全班为单位“1”,男生是全班的.(),女生是全班的()。

  3、以男生为单位“1”,女生是男生的(),全班是男生的()。

  4、以女生为单位“1”,男生是女生的(),全班是女生的()。

  5、女生比男生少(或20%)。

  6、男生比女生多(或25%)。

  追问:你还可以从中推断出这个兴趣小组的男生和女生可能各有多少人吗?(请3个学生说说,把握总人数比是5:4就可以了。)

  二、情境导入,引出课题(课件出示)

  昨天我和王老师合伙买福利彩票,我出了30元,王老师出了50元,结果我们中了一个二等奖,奖金8000元。我想对半分,各分4000元,王老师说这不公平,你们认为呢?怎么分奖金才合理呢?

  三、合作探索,解决矛盾

  1、你能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吗?请试试看,可以小组内交换意见、讨论想法。

  2、说以说你的想法。组织反馈,逐一展示学生解题思路。

  3、我们分到的奖金是否合理,该怎样检验?(两个数量和要等于8000,出资的比是3:5或5:3)

  4、小结:像这样把8000元彩票奖金按照出资多少来进行分配的情况叫做按比例分配。(板书:按比例分配)

  (出示课题:比的应用)

  四、自主探索

  1、课件出示教材(1),把一筐橘子分给大班和小班,大班30人,小班20人。

  思考:把这筐橘子分给大班和小班,怎么分合理?

  学生商量分法,得出:按大班和小班的人数来分比较合理。

  2、大班人数和小班人数的比是3:2学生分好后,交流分法,填表完成。

  3、如果有140个橘子,按3:2分,可以怎样分?你会分吗?试着分一分。

  学生试做。

  4、与同学交流分的方法。分组讨论疑点,并试着在组内解决。

  四、交流方法,老师精讲

  1、班内交流,老师答疑

  三种方法

  (1)、方法一:借助表格分。

  (2)、方法二:画图

  发现橘子总数被平均分成了5份,大班占3份,小班占2份。先求出一份的数,再分别乘以3和2,就求出了大班和小班分的橘子个数。

  140个

  140÷(3+2)=28大班:28×3=84(个)

  小班:28×2=56(个)

  追问:为什么要“140÷(3+2)”?

  (3)、方法三:根据分数的意义解题。先求出一共分成几份,再求出大班和小班分的个数分别占橘子总数的几分之几,最后根据分数的意义解题。

  3%2B2=5 140× = 84(个)

  140× = 56(个)

  答:大班分84个,小班分56个,比较合理。

  2、以上几种方法你最喜欢哪种?说明理由。引导学生小结方法⑶的思路。

  ⑴计算分配的总份数。

  ⑵计算各部分占总量的几分之几。

  ⑶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解题。

  五、巩固练习,深化认识

  1、小清要调制2200克巧克力奶,巧克力和奶的质量比是2:9。需要巧克力和奶各多少克?

  2、 3月12日是植树节,学校把种植60棵小树苗的任务分配给602班和603班,两班都是43人。想一想,如果你是大队辅导员,你会按怎样的比例分配,两班各栽多少棵?

  3、完成教材第56页练一练第3题合理搭配早餐。

  六、总结评价

  1、回顾这节课所学的知识,谈谈收获。

  2、布置作业。

  板书

  比的应用

  3%2B2=5 140× = 84(个)

  140× = 56(个)

  答:大班分84个,小班分56个。

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应用》教案 篇13

  教学目标:

  1.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画图、计算等方法探索新知。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比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4.在交流算法的过程中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重点难点:

  1.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

  2.引导学生通过操作、讨论和交流探索新知

  教学方法:

  操作

  小组合作交流

  自主探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复习

  师:同学们,今天与我们平时上课有什么不同?

  紧张吗?(有的说紧张有的说不紧张)

  咱们来统计一下,紧张的同学请举手,(生举手)

  师数一数,并记录其数据(紧张的有15人,不紧张的有20人)。

  你能根据这15人和20人用比的知识或分数的知识说一句话吗?

  生可能会有以下几种说法:

  (1)紧张的人数与不紧张的人数比是3:4;

  (2)紧张的`人数是不紧张的人数的3/4;

  (3)紧张的人数与全班总人数的比是3:7;

  (4)紧张的人数是全班总人数的3/7;

  (5)紧张的人数比不紧张的人少1/4;

  2、引入课题

  师:大家说的真好,可见数学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以前我们体验过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今天我们再来体会一下比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板书课题:比的应用。

  二、探索新知

  (一)解决问题一:怎样分合理?

  1.提出问题。

  师:其实只要有心,随时都可以发现一些数学问题,今天,我们的好朋友笑笑就遇到了一些问题,我们一起来看看她遇到了什么问题。(多媒体出示教学情境图。)

  师:根据这幅情境图,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指名回答,引导学生找出图中所提供的信息,明确所提出的问题:把这些橘子分给一班和二班,怎样分合理?

  学生独立思考

  2.组织讨论。

  让学生先在小组内进行讨论。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全班交流时,学生可能会提供以下两种分配方案。

  方案一:每个班分这筐橘子的一半。

  方案二:按一班和二班的人数比来进行分配。

  启发学生明确:平均分就是按1:1的比例来分的;在实际生活中有时并不是把一个量平均分,而是要按不同的份量(一定的比例)来进行分配,像这样把一个量按一定的比例进行分配,就叫按比例分配。

  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怎样解决按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板书:按比例分配

  (二)解决问题二:怎样分才是按3:2的比例来分的?

  1、提出问题。

  师:我们帮笑笑想出了分配的方法,笑笑又问:怎样分才是按3:2的比例来分的呢?

  2、操作感知。

  让学生用小棒代替橘子,4人—组分一分。[教师给每组相同数量的小棒,但没有告诉学生小棒的根数。(小棒的根数是5的倍数)学生按3:2分小棒,教师巡视,及时了解学生中典型的分法]

  3、让学生说一说分的过程中的发现和自己的体会。

  学生可能会说出不同的发现,

  ①发现6:4,9:6、15:10、30:20……的结果都是3:2。

  ②发现无论怎么分都是按3:2分。

  (三)解决问题三:如果有140个橘子,按3:2该怎么分?

  1、提出问题。

  师:现在有140个橘子,按3:2又应该怎么分?

  2、小组讨论。

  让学生针对问题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说一说,

  教师巡视时,从中了解学生中典型的想法和做法。

  3、全班交流。

  指名汇报,学生可能会提供以下三种不同的方法。

  方法1:通过实际操作解决问题。如下表所示:

  一班

  二班

  30个

  20个

  30个

  20个

  方法2:用画图的方法解决问题,如下图所示:

  140个

  3%2B2=5?

  28×3=84(个)

  140÷5=28?

  28×2=56(个)

  (答略)

  方法3:根据分数的意义解决问题,

  思考过程如下:

  先求分的总份数:3%2B2=5

  因为:一班分5份中的3份,即分到140个的3/5。

  二班分到5份中的2份,即分到140个的2/5。

  所以:一班分的个数是140×3/5=84(个)

  二班分的个数是140×2/5=56(个)

  方法4:方程

  解设每一份有x个橘子,则一班分3x个,二班分2x个,根据:3份(3x)%2B2份(2x)=140列出方程:3x

  %2B

  2x

  =

  140并解出方程x=28,一班分3×28

  =

  84(个),二班分2×28

  =

  56(个)。

  让学生说一说以上三种方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4、引导检验

  生思考,小组交流检验方法。

  5、小结:

  师:说的真好!我们今天遇到的问题是按一定的比例进行分配的问题,请你们思考:

  A这类问题有什么特点?

  B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是什么?

  c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三、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75~76页中“练一练”的第1、7、8题。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与大家分享?

  还有什么疑问要和大家商讨商讨?

  六、布置作业

  课本第75页练一练的第二题和课本76页的第6题。

  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谈话中引出问题复习旧知,为新授做铺垫,同时也让学生切身实地的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很自然地引出课题。

  整节课紧紧围绕三个问题展开,共分两大部分:一、分一分:创设情境,鼓励学生通过操作,在交流不同分法的过程中体会1:1分配的不合理性,产生按比分配的必要性,同时体会按比分配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二、算一算:再有了实际操作的基础上,解决把140个橘子按3:2分给两个班,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出不同的解决问题的策略,鼓励学生运用合理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由于按比分配在生活中的运用很广泛,所以在练习的设计上,主要通过有层次、有坡度的一组问题,让学生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解决这些生活上的问题。

  存在问题:由于学生个体差异较大,教学在短暂的课堂要面对全体学生,还有个别学生不能顺利准确的解决问题,造成教学效果的不足。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加强学生全面发展,在课余时间进行个别辅导,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在课堂上关注学困生,培养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六年级数学教案《比的应用》 篇14

  【教材分析】

  《比的应用》是新世纪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的内容,是在学生理解了比的意义、比的化简、比与分数的联系、以及掌握用分数乘、除法解决简单问题的基础上,把比的知识应用于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的一个课例。比的应用又称按比例分配,按比例分配有按正比例分配和反比例分配两种,由于按反比例分配的实际应用并不广泛,而且可以转化为按正比例分配来解答,因此教材只教学按正比例分配。按比分配是“平均分”问题的发展,平均分是按比分配的特例。研究比的应用,也为以后学习“比例”、“比例尺”的知识奠定基础。

  教材有两部分内容:分一分和算一算。分一分:创设一个给两个班的小朋友分橘子的情境,鼓励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在交流不同分法的过程中体会到1:1分配的不合理性,产生按比分配的需要,同时体会按比分配在生活当中的实际应用;算一算:在有了实际操作的基础上,解决把140个橘子按3:2分给两个班,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出不同的解决问题的策略,鼓励学生运用合理的解题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分析】

  学生在二年级上册学习了除法的意义,了解了“平均分”,即按1:1分,学生在五年级上册学过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本单元学习了比的意义和比的化简。由于比与除法、分数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比的很多基础知识与除法、分数的相关知识具有明显的、可供利用的内在联系,这些对于学生学习比的应用奠定了良好的知识基础。

  比的知识在生活中有着很广泛的应用,因此,学生也有一定的经验基础。因此,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应当充分利用原有的学习基础,引导学生联系相关的已学知识,进行类比和推理,尽可能让学生自主学习,通过自己的思考,推出新结论,解决新问题。

  【教学目标】

  1、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实际意义;

  2、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解题策略的过程,体验策略的多样性,并选择合适的方法;

  3、使学生在探索未知、寻求成果的过程中品味学习的乐趣,并养成积极、主动的探究精神。

  【教具准备】

  课前准备:学生查找有关事物各组成部分比的资料,课前让学生熟悉用量杯量取溶液的方法。

  课上准备:有关课件、黄、蓝色颜料、量杯等。

  【教学重点】理解按比分配的`实际意义,并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按比分配的实际意义,沟通比与分数之间的联系。

  【教学实录】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作为一个大连人,你熟悉自己的家乡吗?大连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谁能用简短的一个词来概括。

  生1:我最喜欢大连的星海广场。

  师:你对大连的星海广场印象最深。还有吗?

  生2:大连的海。

  生3:大连的草坪。

  师:今天,老师也给同学们带来了几幅大连的风光图片,咱们一块来看一看。

  (放投影,出示大连的星海广场等图片,学生情不自禁地说出地点。)

  师:看了这些风光片之后,你还有什么新的感受?谈谈你的感想。

  生:这些图片大部分都是绿色,给人一种朝气蓬勃、心旷神怡的感受。

  师:如果咱们把这些画面画下来,你认为主色调应该是什么色?

  生齐:绿色。(师板书:绿)

  师:绿色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孩子们,知道绿色是怎么调配出来的吗?

  生:知道,是黄色和蓝色调配出来的。(师板书:黄%2B蓝——)

  【策略说明:优美的风景与和谐的音乐会把学生带入了一个轻松的世界,会使数学学习活动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展开。这种直观的图片不仅会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更会自然地引入到“绿色是怎么调配出来的”这一主题。】

  二、实验操作

  1、动手操作,调配绿色

  提前给每组准备了蓝色和黄色颜料,一个小量杯,二个大量杯,大量杯上贴上组号。

  师:老师给每组都准备了黄色和蓝色两种颜料,等会,你就可以用这两种颜料调配出你最喜欢的绿色来。在调配之前,先听老师说要求:在调配之前,组内先商量好想用多少ml的蓝色和黄色,记录好数据之后再开始调配。我们用小量杯来量取颜料,倒入大量杯进行调配。听清楚了吗?

  生:听清楚了。

  师:现在各小组可以调配了。

  学生开始操作,由小组长进行分工,一人记录,一人操作,一人负责传递器材、搅拌颜料,还有一个人负责卫生工作。

  师:调好的小组请组长将颜色放到前面来,并把数据记录在黑板上。

  将调配好的绿色按组序一字排开,量杯上标明组号,学生能清楚地看到各组调配出来的颜色。

  师:老师想请一个小组的组长汇报一下你们用了多少ml的蓝色和多少ml黄色。

  生:我们第四小组用了100ml的黄色和60ml蓝色调配出了一种绿色。

  师:咱们再看看其他组的数据。

  【策略说明:数学内容的呈现应该是现实的、生活化的,尤其是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因此,教师要联系学生生活,就地取材,将贴近学生生活的题材充实到教学中去,从而丰富学生的学习材料。调配绿色是现实而有趣的学习活动,也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学生是乐于参与的。第一次的配色活动没有给学生规定统一的数据,目的是让学生在自由活动的过程去观察和发现不同的结果,从而得出结论。】

  2、观察发现,得出结论

  (1)观察。

  师:孩子们,结合这些数据,再观察这些绿色,你有什么发现?

  生1:我发现黄色越多,调出来的绿色越浅;蓝色越多,调出来的绿色越深。

  生2:各组调出来的绿色都不一样。

  师:咦,咱们都是用黄色和蓝色来调,为什么调出来的绿色有深有浅呢?

  有个别学生举手了。

  师:不少同学有想法了,把你的想法在组内跟小伙伴们交流交流。(学生讨论)

  生1:我发现每个组用的黄色和蓝色不一样多,调出来的绿色深浅也不一样。

  师:还有其它的想法吗?生2:黄色与蓝色的量不一样,所以它们的比不一样。

  生3:我认为蓝色和黄色的比不一样,所以调出来的颜色就不一样。

  (2)得出结论。

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应用》教案 篇15

  教学分析:

  按比例分配的练习。

  学情分析:

  已初步了解了按比例分配的应用,将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此类问题的解决方法。

  教学目标:

  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策略:

  练习、反思、总结。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一)六1班男生和女生的.比是3:2

  1.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 )

  2.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 ),女生人数和男生人数的比是( ).

  3.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 ),男生人数和全班人数的比是( ).

  4.全班人数是男生人数的( ),全班人数和男生人数的比是( ).

  5.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 ),女生人数和全班人数的比是( ).

  6.全班人数是女生人数的( ),全班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 ).

  (二)学校有买来小足球和小篮球120个,小足球和小篮球个数的比是3比5。学校买来小足球和小篮球各多少个?

  把250按2比3分配,部分数各是多少

  二、变式练习

  1、被减数是36,减数与差的比是4比5,减数是多少?差是多少?

  2、有一种药水,按药液与水的比为1比5000配制而成。用这样的药液千克,可配制这样的药水多少千克?

  教学反思:

  提高练习的灵活度,以及练习的形式。

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教案【最新1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