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吾小秘【www.wxiaomi.cn】,您身边的文字小秘书!

我们身体上尺教学设计

时间:

我们身体上尺教学设计(汇编4篇)

我们身体上尺教学设计(汇编4篇)

我们身体上尺教学设计1

  我们的身体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第15课。【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人的身体可以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几部分,每个部分都由许多器官组成,是一架复杂、精巧的机器。

  2、科学探究:能够应用触摸.手捏.听等观察方法并结合体验活动,了解身体内部的结构,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感官感知事物的能力。能用文字、图画等多种形式记录观察的结果,并能整理、总结。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的情感、爱护自己的身体、关心和善待残疾人 【教学具准备】教师准备:跳绳、听诊器、不透明的袋子、四种液体、烧杯。【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课件出示音乐,《健康歌》。师生一起跳。

  过渡语:同学们跳的真好,看样子有个健康的身体是多么的重要。

  师总结引出课题:看来这些都与我们的身体有关,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我们的身体》(课件随机出示)

  2、师设疑:对于我们的身体,你想研究什么? 活动预设:我想知道我们的身体可以分为几部分 我想知道我们的身体有哪些器官组成? 我想知道各个器官有什么作用?

  师:同学们有这么多的疑问,那么这节课,通过我们的研究看看能不能找到答案呢? 【设计意图:针对学生生活中的知识与经验,为学生提供一种全新的感觉,引起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设计闯关

  二、小组学习,自主探究

  活动一:自主活动,探究出人体的外部结构。

  1、师引导观察:老师需要请位“小模特”来摆几个优美的身势,给大家进行展示,谁愿意来展示?

  友情提示:在“模特”展示身姿的同时,其他同学观察他(她)的身体有哪几部分组成的?把观察的结果记录下来,比一比哪组观察的认真、细致。

【设计意图:利用小模特真实场景展示,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感受到身体的美】 “模特”展示身姿其他学生观察,并以小组为单位做好观察记录。学生交流汇报观察记录情况。

  活动预设:我们的身体有头、脖子、身体、胳膊、脚、腿、、、师纠正强调:我们要注意,尽可能准确地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所观察到的人体外部组成部分的名称。

  教师相机引导讲述:脖子的科学名称叫颈。身子的科学名称叫躯干。人有两臂和双腿,它们的形态和结构基本相同,给它们一个科学的名称叫四肢。

  学生进行概括说明教师板书:“头”、“颈”、“躯干”、“四肢”这几个词,并课件出示:(人体外部结构图)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人体的外部组成部分所在的位置。

  2、巩固认知:对照人体外部结构图,请同学们各自在自己的身上找一找各部分的位置,说一说各自的名称。同位间评价一下:对方找得准吗?说的名称对吗? 学生活动:学生间互指、互说、互评。

【设计意图:在教师进行引导认识人体的结构后,通过学生自己的指认及小组内的交流活动,让学生充分掌握人体的结构可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几个部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做游戏,巩固知识。

  做小游戏,来体验身体的对称带来的好处和方便。

  单手系鞋带,双手系鞋带。

  单腿转向,双手转向。

【设计意图:利用刚学到的知识解释游戏中的疑问,很容易做到知识的迁移,并达到由单纯理论的识记到真正理解的目标。】 活动二:自主活动探究出人体内部的情况。

  1、设疑:我们已经了解了身体外部构成,除此之外你还想知道点什么? (学生根据各自的想法提出问题,教师进行引导总结引出了解人体内部组成)

  2、闯关成功,发奖品四个不同名的袋子。

  师引导:但是人体的内部构造我们无法看到,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了解呢?让我们先来做个小游戏,看看大家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老师带来了几样神秘礼物,(出示不透明纸袋)就装在这个不透明的袋子里,同学们赶快开动脑筋,想想办法吧!袋子里面有些什么礼物呢? 学生活动: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在小组内交流,完成后找学生运用各种观察方法猜物品,并说出自己这样猜测的理由。教师总结板书:摸、听、看........。师设疑:通过这个游戏,你受到什么启发? 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交流,教师适时鼓励。

【设计意图:为了突破难点,教师首先用一个暗箱的游戏引入,让学生想办法推测里面的物品,并说出自己的猜测理由。学生通过用手摸、捏、摇、耳听等方法最后终于猜出了里面的物品。再次调动了学生探究兴趣。】

  2、教师课件出示一幅人体外部轮廓图像

  师导语:人体好比刚才那个纸袋子,外面由皮肤包裹着,看不见里面,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了解人体内部都有些什么呢?

  学生活动:

  1、让学生猜测并对自己的答案进行讨论交流,然后进行分组实验探究活动。

  2、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探究完成后汇报交流探究情况。 各组交流汇报: 预设:

①用耳朵可以听到心脏的跳动,从而可以知道心脏的位置; ②手臂曲起,可以摸到鼓起的肌肉;

③说话时用手触摸喉部,可以触摸到正在振动的声带;跑步后胸部一起一伏,可以推断出那是呼吸时肺部的活动;

④吃饱饭后,腹部胀起来的地方可能是胃; ⑤饿的时候,肚子咕咕叫,这里可能是肠子;

⑥用力往下捏,可以摸到硬硬的东西,那是身上的骨头。

【设计意图:小组交流,便于相互取长补短,给每个学生提供发言的机会,使学生能通过交流,自已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体现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让学生自己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发现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3、活动总结

  师导语:我们知道了人体这么多的内脏器官,大家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人体内部是什么模样?这些器官各在我们身体的哪些位置呢? 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并谈谈推测的根据。教师随机出示(人体内部结构图)

  师讲述:人的皮肤下面有肌肉和骨骼,胸腹部有心、肺、肝、脾、肾、胃、肠等内脏器官。【设计意图:活动时,教师让学生闭上眼睛,教师进行语言上的描述让学生在想象的过程中,把刚才零散的认识组合起来。】

  活动三:探究人体部分器官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过渡:我们的身体就像一台复杂的“机器”,身体的各;友情提示:每个小组都有了自己的研究主题,让我们用;学生交流汇报,展示探究成果。【设计意图: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同时体现教师的教。】 三.总结概括,抽象提升。

  活动四:体验活动;过渡:我们对于身体有了 活动三:探究人体部分器官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过渡:我们的身体就像一台复杂的“机器”,身体的各部分器官各司其职,相互密切配合。那眼、鼻、耳、牙、手、舌等器官的结构特点是怎样的,它们又具有怎样的功能呢?请同学们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研究主题开展研究。学生活动确定研究主题,根据老师出示的答题卡完成任务,小组汇报。教师相应的解释说明。

  友情提示:每个小组都有了自己的研究主题,让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研究吧,要记住填好观察记录表。分发记录表 学生交流汇报,展示探究成果。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同时体现教师的教学过程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而随时调整教学思路的灵活性。】

  闯关成功,发四种液体,利用我们学到的功能,来观察,体验液体。

  四、课堂总结

  设疑:通过刚才的几个小活动,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 学生交流汇报

  预设:身体的每一个器官都很重要,我们要保护好身体的每一个器官。?? 师引导:在我们身边有没有身体器官不健全的人?(有,有残疾人。)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他们?

  预设:如果遇到盲人过马路的时候,应该主动送他们过马路。不能笑话他们。?? 师:对,不能歧视他们,当残疾人有困难的时候,我们都应该尽自己的力量帮助他们,现在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残疾人他们身残志不残,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们是祖国的骄傲(课件随机出示)

【设计意图:在前面一系列铺垫的基础上,此时联系自己进行对比分析,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人体结构的统一与协调性。通过游戏让学生体验到残疾人的不容易,而后启发学生对待残疾人不能歧视他们,当残疾人有困难的时候,我们都应该尽自己的力量帮助他们,对学生进行一次爱心教育。】

  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活动总结

(1)学生交流、汇报。

(2)教师(出示资料卡)进行总结。

  2、拓展延伸(课件出示)

【设计意图: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问题,形成用科学提高生活质量的意识。同时本环节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思索离开课堂,继续探究并做好观察。既让学生获得科学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善于进行中长期观察的良好的学习品质。】

  六、课堂作业 课下实践作业:

  1 收集体育运动,例如:游泳、射击、乒乓球,研究都是哪些身体器官参与了活动。

  2 同学们可以进行一分钟跳绳比赛,看谁跳得多,花样多,谁的协调能力更好!

  七、板书设计

  我们的身体

  外部: 头 颈 躯干 四肢

  内部: 心 肝 脾 肝 肺

我们身体上尺教学设计2

“我们的身体”主题教学设计

  一、教材简解

  此主题是中班教材一单元的主题,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针对儿童处于形式运算阶段的特殊时期及要主动培养儿童的探求能力,本主题包括有认识我们的四肢等的主要教学活动,这是针对中班的幼儿,了解自己的四肢,知道其的作用,孩子们在平时的活动中也经常利用各种条件运用关节,四肢,抓住这一点,结合主题教学要求,由其它动物玩具形象的身体过渡到幼儿自己的身体,以游戏为儿童探求认知途径,让幼儿知道了解人的身体器官,各种器官的重要作用,并在课程最后做一个可爱的小脸放置于展示墙上,系列活动层层递进,逐步探索,结合各类趣味活动、儿歌音乐、动画故事,使得教学过程符合中班幼儿的年龄探索发展和认知特点。

  二、总教学目标

  1、激发儿童对探索自己身体主要部分的外部特征的兴趣,培养其观察思考能力,并引发如何保护自己身体的积极思考。

  2、使儿童能够根据提示及教师引导,对身体作用,自我的认知进行丰富讨论,并借助生活例子准确清晰表达内容,增强语言表现力,增强自信心和探索发现的乐趣。

  3、萌发幼儿关心他人,通过课后亲子活动,感受亲情温暖

  4、运用策略及比较的方法,体验自己在长大,并为自己长大而高兴。发展观察力和在活动中锻炼与人友好相处的能力,初步形成主动探究知识的能力。

  主题一:有趣的身体

  1、教学目标

(1)了解身体各部分,能准确指出各肢体的位置,并了解肢体的功能。(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口语表达能力。

(3)喜欢唱问答歌,能尝试伴随歌曲的一问一答做相应动作。(4)培养良好的探索发现能力

  2、教学准备

(1)PPT课件

(2)布娃娃一个

(3)《好宝宝》音乐CD(4)让儿童准备亲人照片

  3、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诱发主动探求,积极发言的欲望。

①孩子们,今天我要带大家开始新的探索之旅了,可以偷偷告诉你们呢,这次我们将认识好多好多新的朋友呢,嘘,而且这些朋友一直在你附近,大家每时每刻都离不开他们呢。那么首先呢,老师就通过这个小动画让你们发现今天老师要给你们介绍的第一个朋友啦,(通过和幼儿谈话,引出动画,要求仔细观察,畅所欲言)。

② 让儿童观察动画形象的特点,并在三两人的小组织中说一说娃娃正在干什么呢?让幼儿观察后说出积极分享自己的发现。

(2)借助动画道具,让儿童发现身体各个部分

①让儿童将在组内的发现整合,派出小代表进行发言组内发现。(教师提示:在讨论中教师要随机听小组儿童的发言,及时鼓励,及时引出更多思考或提示,课堂中实施)

②教师要与儿童积极互动,让儿童自主选取自认为最重要的肢体部分向大家展示为何选择的原因。

【教学片段1】

  教师:亲爱的小朋友,相信大家这么热情与开朗,已经和我们的娃娃相互认识了吧,那么老师希望我们的小组可以相互合作,去发现娃娃在干什么吧,下面大家要认真观察了哟,老师期待大家的发言,让老师也认识一下吧。

(儿童将抱着娃娃,并且播放动画,在组内进行轮流观看发言,气氛热烈)

  教师:好了,孩子们,现在是大家的发言时间了,刚刚老师听到了小朋友好多回答呢,有谁想向大家展示一下自己小组的发现吗?记得如果能够向老师说明一下它们的位置和你觉得最有用的器官呢。

  儿童:我们发现娃娃脸上有眼睛、鼻子、嘴巴、耳朵(让幼儿一边说一边指,加深幼儿对面部器官位置的印象,小班课程内容)嗯,我们认为有用的是嘴巴,因为嘴巴,可以吃饭、说话、唱歌……

  教师:嗯,你们都是爱学习的小宝贝啊,这是我们之前学到的对不对啊,那么老师想问,还有别的组有别的想法吗,有关我们的四肢,我们的小小手,我们的小腿腿?

  儿童:嗯,老师,用手可以拿物品,吃东西……(各个组有不同想法,鼓励畅所欲言)还有腿,我们的腿、可以跑步、去操场玩。(3)引发思考,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片段2】

  教师:宝贝们,那大家都觉得我们自己在逐渐长大,那,请大家跟着老师一起看看我们准备的照片,我们来发现他们和我们认识的现在的自己有什么不同吗?(拿出提前准备的照片)

  儿童:(大家会叽叽喳喳讨论,给幼儿时间思考)我们长高了,长大了!

  教师:其实老师觉得我们的面部器官那一个都不能缺少呢,刚刚大家也告诉了我,不同的器官肢体部分有着不同的作用呀,我们用鼻子闻气味,用嘴巴吃东西,用眼睛感受世界,用耳朵听音乐,用手拿东西,用脚/腿跑跑跳跳,感受世界,我们知道这些五官肢体都有自己的本领,所以我们是不是要更好的保护它们呢,保护耳朵(教育幼儿不能自己用硬东西抠耳朵,不能往耳朵里塞东西,不能对着耳朵大声说话)。保护鼻子(不要往鼻子里塞东西,不要用手抠鼻子,流鼻涕时要用干净的纸巾擦)。保护嘴巴(平时不要用舌头舔,很冷时带口罩)。保护眼睛(不用脏手擦眼睛,眼睛里有东西时用干净的纸巾去擦)。保护手指(勤洗手,远离尖锐物品)。保护腿脚(避免受伤,不剧烈运动)。(4)儿歌游戏活动,增强趣味性和记忆能力 结合主题要求,教师和幼儿一起进行儿歌练习巩固,加深对肢体的认识和了解。【教学片段1】

  教师:好了,孩子们,现在我要带着大家学习一个新的儿歌了,请大家跟着老师学习“﹡﹡﹡我问你,你的﹡﹡在哪里,﹡﹡﹡告诉你,我的﹡﹡在这里”(教师提问的五官肢体可以随便调换,教师和幼儿反复进行儿歌训练,增强熟练度)【教学片段2】

  教师;孩子们,下面老师要带你们做一个有趣的游戏,大家是不是最喜欢和我一起做游戏呢,下面我们要玩的游戏就是“什么不见了”,老师要考考大家了,大家有没有做好准备,有信心可以解决这些难题吗?(依次出示儿童提前准备的的照片,让幼儿观察他们的身体都缺了什么?让幼儿给他们找一找并给贴上,让幼儿依次给他们贴上:眼睛、鼻子、嘴巴、耳朵、手指、腿、脚。)

(4)课外延伸,明确儿童器官肢体保护意识

  活动中通过各种活动和道具引出主题,激发幼儿的兴趣,引发了儿童积极思考。孩子们的注意力很快的被老师的系列问题吸引过来了。引导幼儿去制造器官肢体“最重要”性的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环节,发展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在这时候孩子们的表现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现。感受了各种器官肢体的重要性,让儿童回到家,告诉父母肢体的重要性,明确肢体保护意识。

  三、主题活动反思

  本次主题活动——“我们的身体”,对于中班的幼儿来说,对自己的的身体,对自己与别人产生许多的好奇和兴趣。在这个主题背景中,让幼儿进一步的了解人体每一部分的用处和每一部分之间的联系,也让幼儿知道自己与别人不同。认识自己,是中班幼儿在集体中能够独立学习生活的心理基础。活动从认识自己的身体着手,到认识自己的能力,为幼儿确立了“我已经长大了”的概念,树立了“我能行”的信心,产生了我还会长大的期待。对于身体上的常用部位,孩子们大都知道它们的名称。

  让孩子在与同伴结伴寻找的过程中利用他们的互动使其产生一定的影响,在互动的过程中,幼儿的积极性不但进一步激发,而且对交往能力也有一定的促进。结果表明:孩子对自己的身体产生了较高的兴趣,对自己的身体有了新的认识。在活动开展期间,幼儿由于经验不足、动作发展不够等原因,磕磕碰碰是常有的事情。因此在活动设计时,我们还结合思维课程的内容,利用个别幼儿的亲身经历照片对比变化来开展活动。让他们在与同伴结伴讨论、交流中获得一些经验,通过活动,孩子们也从中了解到了一些自我保护的经验。并且让儿童在了解身体奥秘的过程中,孩子们还会发现父母养育自己要付出很多心血,也更能引发幼儿关爱自己的家人,使之从小就具有一颗感恩的心。

我们身体上尺教学设计3

  数学 二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厘米和米 第4课时

  教案

《我们身体上的“尺”》教案

  主备人: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巩固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认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估测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逐步形成一定的技能技巧。

  3、情感目标: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通过测量身体各部分的长度,了解它们之间的奇妙关系。教学难点:通过对多组数据的整理分析,感受人体的数学。教学过程:

  一、认识各种各样的尺。

  1、请学生介绍一下课前准备的尺。 2、着重介绍学生尺、米尺和卷尺。二、认识自己身上的尺。

  1、提问:如果要量一量一拃多长,你觉得用什么尺量?一步呢?一庹呢?

  2、学生分组合作测量,再汇报测量结果。

  3、介绍:根据所测量的一拃、一庹、一步、一脚的长度,我们可以利用它们来老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 三、用学生尺量。

  1、用学生尺量一量一张长方形纸。

(1)学生量一量,并填在书上。在量时先找到什么?(0刻度)

  苏教版

数学 二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厘米和米 第4课时

  教案

(2)反馈测量的数据

(3)组织讨论:通过测量你发现了什么?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

  2、这张长方形纸任意折一次,再打开,用学生尺量一量折痕大约有多少厘米?学生量好,汇报各自测量的结果。

  学生四人一组讨论、交流:怎样折?折痕最长?大约多少厘米?你用什么尺量的?

  3、想一想,这么一张长方形纸,如果用米尺或卷尺来量方便吗?为什么?

  说明:根据所要测量的物体的大小,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四、想办法量。

  1、学校的篮球场很大,如果要测量出它的长,你觉得用哪种尺量比较好?为什么?

  2、如果给你一根3米长的绳子,你会用绳子量篮球场的长度吗?

  小组讨论:具体的方案。按方案到球场去测量。想一想如何能在球架下面量出球架的高?

  运用所学的知识,认识的测量工具,还可以量出球场上哪些线段的长度?

  五、全课总结。 课后反思:

  苏教版

我们身体上尺教学设计4

  我们身体上的“尺”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数学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68~69页。

【课标分析】新《课标》要求“确立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建立学生自主合作、发现以及探索学习机制,实现学习方法的多样化,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发挥,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根据这一要求,在设计这节课时,我把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小组合作、生生互动作为学生学习的方式,让学生通过摆学具、独立思考、讨论交流、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活动中,获得数学知识,做学习的主人,有效地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发展学生的智力。

【教材分析】本课是一节综合与实践活动课,是在学生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建立了厘米和米的表象、能够用厘米和米为单位测量和估测物体长度的基础上学习的。教材编排了比较丰富的活动内容,引导学生认识“身体尺”,量出“身体尺”的长度,学会选择合适的“身体尺”测量周围的物体长度,培养学生初步的估测意识和估测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联系。

【学情分析】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会遇到测量或比较物体长度的问题,特别是对测量精确度要求不高时,常常会把身体的某一个部位当作尺来测量和估计。因此本节课,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学会用“身体尺”测量的方法,初步体会用“身体尺”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感受“身体尺”的实际应用价值。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厘米和米的认识,巩固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积累测量和估计的活动经验,提高对测量活动的兴趣。由于长度单位比较抽象,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几乎没有生活经 验,所以这一内容的学习学生有相当大的难度。【教学目标】

  1.经历测量、比较、交流等活动的过程,认识自己的身体“尺”,能灵活选用合适的“身体尺”测量出常见物体的长度,巩固对“米”和“厘米”的认识。

  2.在活动中积累数学活动的初步经验,发展学生观察、比较、操作等能力,培养主动思考、与他人合作的意识与习惯。

  3.在活动中感受“身体尺”测量的优势和不足,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自己“身体尺”的长度,并会用它们测量物体的长度。难点:能够灵活选择“身体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初步感知身体上的“计量单位” 1.我们学习了哪些计量长度的单位?(学生答:米、厘米)

  2.出示图片(4米长的黑板),你知道这块黑板有多长么?为什么?(学生说出黑板的长度,并说说自己的理由。)

  得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就是看看它有几个这样的计量单位。

  3.最近,***遇到烦心事。学校来了一批客人,让***当导游,当走到篮球场的时候,客人问“这个篮球场大约有多长啊?”***没有任何准备,手里什么测量工具都没有,怎么办?你能帮助他解决这个难题吗?

  4.揭示课题

【设计说明: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产生联想,较快的进入学习状态,勾起“是不是可以用身体上的尺来解决问题”,这样是学生有了学习动机,产生活动兴趣。】

  二、活动一:认识“身体尺” 1.复习一拃。

(1)你还记得怎样测量一拃的吗?需要用到哪两个指头?还记得你的一拃是多少厘米吗?(2)提醒学生随时把数据记录下来。2.复习一庹。

(1)怎样测量一庹?一般用什么工具测量?从哪里测量到哪里?如果米尺不够怎么办?

(2)注意收集3——4人的一拃、一庹的数据,观察、比较、分析,大家的一拃、一庹的长度怎么样?体会每个孩子的身体“尺”是不同的,是自己独有的、特殊的“尺。”

  3.认识一步。

(1)从哪里到哪里是一步?

  一步是指前脚尖到后脚尖的长,测量时要向平时走路一样迈开步子,幅度不能故意加大或减小。(2)视频演示怎样测量一步。

(3)学生实际测量,记录结果,提醒学生注意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4.认识一脚。

(1)你知道一脚是指从哪里到哪里之间的距离吗?(2)怎样测量一脚呢?(视频演示)(3)学生模仿测量,记录测量结果。

  说明:在一个时间段内,一个人的一拃、一步、一庹、一脚(穿鞋后)的长度往往是比较固定的。一拃、一步、一庹、一脚的长都是我们身体上的“尺”。

【设计说明:测量之前,明确基本操作方法,及时注意调整和引导,这样便于学生测量操作,提高操作活动的效率。】

  5.初步运用

(1)提问:根据小朋友的测量,你们身体上的“尺”谁的长度超过1米?(一庹)其余都没有超过1米。那你知道1米大约有几柞,大约走几步,大约有几脚长吗?

(2)说明:其实,要知道1米厘米有几个这些身体 “尺”,可以对着米尺,再用这些“身体尺”量一量。你会这样做吗?

(3)视频演示测量方法以及每个孩子的测量流程。(先做什么,在做什么。)

  测量活动:现在两人一小组,按这样的方法合作完成。每个小朋友测量时,一定要记住:你1米大约有几拃,1米大约有几步,1米大约有几脚。(边测量,边记录。)

  集体交流测量结果,体会数据不同,“身体尺”不同。

  小结:通过大家努力,虽然每个人得到的结果不完全相同,但根据绝大多数小朋友的结果来分析,知道了像我们二年级小朋友,1米大约有7柞长,1米大约走2步,1米大约有5个脚长。

【设计说明:这样安排可以让学生初步掌握运用“身体尺”进行测量的方法和注意点,为后面的活动提供服务,还可以使学生知道“身体尺”1米的“标准”长度,帮助学生在运用“身体尺”时有效估计测量结果。】

  三、活动二:用“身体尺”量 1.合理选择 引导:认识了四种“身体尺”,还知道1米大约可以用几拃、几步、几脚来量,我们就可以选用“身体尺”来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那么测量物体要选用哪种“身体尺”呢?比如:量课桌的长,你准备选择哪种“身体尺”?量黑板的长、教室的长呢?先自己想一想,再同桌说一说,并说出你的理由。

  学生独立思考,同桌交流。

  组织交流,明确:课桌比较短,可以用拃来量;黑板比较长,高度也合适,可以用庹来量;教室的长,可以用步来量,也可以用脚来量。

  小结:在实际测量中,被测量的物体不同,选用的“身体尺”有时也会不同,我们要根据被测量物体的特点(长、短、高、矮),灵活选择恰当的“身体尺”来测量。

【设计说明:这里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交流,可以使学生体会不同的“身体尺”适合不同的测量对象,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的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际测量

  要求:下面,我们就在教室或校园里选择一些物体,用“身体尺”量出它们的长度。现在先请每个小组讨论一下,你们准备选择测量什么物体的长?选用哪种“身体尺”? 小组讨论后交流,教师帮助适当调整。

  让学生按小组合作测量,要求先分工明确再活动。学生分小组活动,测量、记录结果。

  3.交流汇报,感受身体“尺”的优势和不足。

  交流:请小组长汇报一下,你们小组测量了什么,用的哪种“身体尺”,测量的结果是多少,能不能得出大约多少米或多少厘米。

(1)观察测量的数据,都有所不同,我们测量的结果准确吗?要想测量准确的结果还需要用到什么?(2)测量结果不准确,咱们这节课为什么还要用身体“尺”?

【设计说明:在对同一物体长度进行测量时,感受“身体尺”的不同,测量结果不够准确,从而帮助学生体会到“身体尺”的不足之处。】

  四、回顾反思 1.回顾反思

(1)我们这节课认识了哪些新朋友?(2)应用这些身体尺测量了哪些物体?

  现在知道在没有尺或不需要测量得很准确的时候,可以用什么测量物体的长度了吗?你对自己身体上的“尺”有哪些了解?

  2.活动小结

  在测量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自己身体上的一些“尺”,知道了用这些“尺”怎样量出大约1米的长度。在没有测量工具,或者对测量结果的要求不是很高的时候,我们可以用“身体尺”来测量物体的大概长度,很方便。但是,要得到准确的测量结果,还得借助于尺,这需要我们自己灵活选择。

  3.与身体尺相关的其他知识片段。

我们身体上尺教学设计(汇编4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