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吾小秘【www.wxiaomi.cn】,您身边的文字小秘书!

特长生教育现状之我见论文

时间:

特长生教育现状之我见论文8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特长生教育现状之我见论文8篇,供大家品鉴。

特长生教育现状之我见论文8篇

特长生教育现状之我见论文1

  机械工程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论文

  一、前言

  在我国经济中,制造业是国家的支柱行业,占据国有经济的重要地位。随着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机械工程技术也迎来了新的发展形势。从目前机械工程技术的发展来看,在产品研发和生产制造中,机械工程技术正在缩小与国外发达国家的差距,在某些产品领域已经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绩,主要原因在于机械工程教育中引入了信息化的理念,不但提高了机械工程的教育效果,也促进了机械工程教育的发展,所以,我们应对机械工程教育信息化发展有全面正确的认识。

  二、机械工程技术的特点分析

  1、机械工程技术的先进性特点

(1)灵活(2)高效率(3)能源消耗低(4)无污染(5)产品性价比较高。

  2、综合考虑设计与工艺的特点

  在机械工程技术方面,设计与工艺紧密结合十分重要,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需要结合现场的工艺进行合理的设计,使设计一次性成功,这就是经常所说的并行工程。

  3、全面考虑工业应用的特点

  对于机械工程技术来说,最终的目的就是提高制造行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就要求在设计之前详细了解市场,针对工业应用情况进行设计、研发、生产、销售等等,使该技术能够达到理想中的效果,这样的机械工程技术才算是成功的。

  三、机械工程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

  考虑到机械工程的特点,在机械工程教育开展的过程中,引入信息化手段是十分必要的。从目前机械工程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来看,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机械工程教育信息化手段已经得到了充分的运用

  出于提高机械工程教育质量的目的,在机械工程教育开展过程中,及时的引入了教育信息化的手段,主要包括CAD教学、网络化教学等,通过教育信息化手段的运用,机械工程引进了国外技术的先进理念,形成了对国外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保证了机械工程能够持续快速的发展。从目前机械工程教育的开展来看,信息化手段的运用范围越来越广,已经成为了机械工程教育的主要手段之一,为机械工程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随着教育信息化手段的不断发展和提高,相信在未来机械工程教育信息化手段的应用范围更广,应用效果更加突出。

  2、机械工程教育信息化采用了网络化发展的模式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为机械工程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不但提升了机械工程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质量,还提高了机械工程教育的整体效果,改变了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为机械工程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参考。从目前机械工程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来看,网络化的发展模式为其带来了资源共享的便利,丰富了现有的教育内容,提高了教学实效性,为机械工程教育的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从这一角度来看,机械工程教育信息化发展成为了机械工程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了机械工程技术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保证了机械工程技术的发展质量。

  3、机械工程教育信息化改变了传统教育理念

  在传统教育理念中,机械工程的教育应尊重书本内容,应以现有技术为基础进行技术研发和技术教育,对先进技术的'引入缺乏必要的手段。考虑到机械工程传统教育理念的缺点,以及计算机信息化的高速发展,在机械工程教育中引入信息化手段已经成为了必然的选择,对机械工程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基于这一判断,机械工程教育信息化改变了传统的教育理念,开始朝着新技术引入和新技术应用的方向发展,极大的提高了机械工程教育的实效性,满足了机械工程发展的现实需要,提高了机械工程发展的整体质量,为机械工程发展提供了新的参考。

  4、机械工程教育信息化提高了教育效果和技术的先进性

  通过采用教育信息化手段,机械工程的教育效果得到了持续的提高,为机械工程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保证了机械工程技术的发展质量。同时,教育信息化手段的采用,保证了机械工程技术的先进性,使机械工程技术能够及时的引入并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和成熟的技术,为我国机械工程技术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从目前机械工程教育的实际发展来看,机械工程教育信息化提高了教育效果和技术的先进性,为机械工程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因此,从促进我国机械工程技术发展的角度出发,我们应对机械工程教育信息化手段有深入的了解。

  四、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我国机械工程技术的发展过程中,教育信息化手段起到了积极作用。教育信息化手段不但提高了机械工程教育的整体效果,还对机械工程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满足了机械工程技术发展的要求。因此,我们要对机械工程教育信息化手段有全面正确的认识,要认真分析机械工程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不断提高机械工程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质量。

特长生教育现状之我见论文2

  高三特长生如何有效复习地理教育论文

  本人执教的是高三特长生,他们因专业训练考试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地理基础薄弱,知识遗忘严重,复习备考难度可想而知。在复习时间很短的情况下,怎样使学生快速提升地理成绩,由低起点达到高考要求?我认为我们教师要因循艺术生特点,糅合文化课学生一轮、二轮复习的内容和思路,结合考纲和考试说明对教材内容大胆取舍,善于对学科知识重组和整合;指导学生答题思路,灵活调用驾驭或迁移应用有关知识、规律、原理;精心设计学案,遴选典型题目,课堂以章节小专题形式进行地理复习。能否最后在高考中获胜?如何开展科学、扎实、有效、细致的复习?结合我在特长生地理复习备考中的思路做法,下面谈一些教学实践的粗浅认识,相信对特长生群体或者一些“普通”文科班会有所裨益。

  一、专题复习,有效备考

  仔细分析历年的高考试题,我们不难发现近年来特别是、地理试题在向专题化方向发展,地理知识交叉纵横、相互渗透,呈现出复杂性、综合性的特点。特长生的有效做法是按计划搞课时小专题复习,每课时以专题学案形式将知识系统化,重点培养学生的学科内综合能力。

  复习中高三开设的专题有:光照图的判读专题(涉及地球知识、地方时计算、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时空变化等);物质循环专题(大气的热力作用、热力环流、风的形成、三圈环流、水循环、洋流、地质循环、内外力作用及其对应地貌等);天气和气候专题(常见的天气系统:气团、锋面、气旋、反气旋、锋面气旋;气候的特点、分布、成因;气候类型的'判读);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专题(整体性的体现,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事物的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地域差异规律);季节和时间专题(一些特殊地理事物对应的时间,如梅雨伏旱、农事安排等);人口问题专题(人口增长模式、人口迁移、环境人口容量);区位分析专题(农业、工业、城市、交通);国土整治与开发专题;选修专题(与必修有机整合设计材料,点拨复习思路供学生识记,因复习时间限制不展开详尽的复习);区域地理专题(地理的瓶颈在区域,遴选典型区域进行读图训练,做到“心中有图”)。

  二、科学备考,务求有效

  在复习中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自己到底应该给学生什么东西,怎样指导复习才最有效?”所谓“有效”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获得了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效益高低的指标。为确保有效,以下常规环节很重要:

  1、周密计划。

  素质教育形势下我们地理课时每周仅有4节,要保证在有限的时间内按时合理完成复习任务,因此必须增强复习的计划性(具体到周计划、课时计划、自习的安排,对每节课复习什么、复习到什么程度做到心中有数)。复习中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基础性,课堂上让学生有自我反馈、整理、提高的时间,力求使复习适合学生及高考要求。平时在训练和讲评中要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引导学生时时处处找依据,做题的每一步、每一个选项、每一个要点的取舍都要有依据。 2、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是实现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减小教师备课压力的基本环节。我们一般把下周要复习的专题、学案编写、周末作业、自习练习等进行分工,先“自备”――可借鉴市大集体备课思路,再在每周四“集备”:集中讨论,提意见完善。备课中备考纲、备学生的环节很重要,我组教师均能依据学情,认真钻研考纲和近几年的高考试题,认真参与集体备课、听课评课、指导学法等活动,年轻教师的业务能力提升很快。

  3、答题指导。苏霍姆林斯基说:“要让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才是真理。”平时专题复习中我们要引导学生有一个积极的、正确的备考状态,训练培养他们答题时的如下能力:①会审题,能够仔细阅读试题,提取有效信息;②会确定思路,要构建一些答题的模式;③会表述,运用学科术语认真编制答案要点;④会调整心态,考场上要满怀信心,力争不丢分、少丢分;⑤会利用时间,书写认真、规范、快捷,珍惜每一分钟。

  三、激发兴趣,探究高效

  为使复习和教学更有效率,很长时间以来我就探究特长学生的兴趣教学问题,根据特长生基础弱但领悟能力强的特点,采取多种措施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如定期组织兴趣小组活动,以先学带动好学;人文地理找师生都熟稔的教学案例,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每日选做一典型题或科代表答“记者”问,培养开拓地理思维;上课后轮值学生进行地理叙事5分钟,注重知识的积累;相同试卷的部分题目间隔做两次等。

  教育学博士周南照先生结合在美留学的经历谈到:“在一些发达国家,孩子从小接受的就是以启发思路为主的学习。在中学阶段就普遍让学生作‘课题’,即给一个题目,让学生自己去查资料,自己进行研究,然后再写成文章。这样就打破了老师讲、学生记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让学生充分体验自己探索、自己发现的乐趣,从中锻炼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我体会到“多讲不如精讲”、“师析不如生辩”,参照周博士的说法我让学生课余自主确定小课题,如学生做过的“全球气温变暖将给地球带来了哪些影响”,确立专题搜集资料,指导其展开探究和总结,然后学生演讲交流自己的研究成果,分享收获心得。长期坚持该活动,我发现不仅培养了孩子们的探究精神,也使学生复习效率倍增!爱因斯坦说:“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那么学校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礼物来收受。”每每发现课堂上学生对探究的问题兴致盎然、两眼发亮放光,我们作为教师,自己的热情、激情也自然随之迸发出来,这可能就是所谓的师生互动、教学相长。

特长生教育现状之我见论文3

  农村小学教育现状探讨论文

  摘要:在现代社会,农村学校应该吸取现代文化先进要素、建设优良的学校文化,发扬乡村文化优良传统,达到传承与改造乡村文化的基本目的。

  关键词:农村学校;布局调整;乡村文化;乡村教育

  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在优化教育资源、提高教育效率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消极影响。这里我以我县乡镇小学为观察对象,谈谈存在的问题,供同行们一起商讨。

  一、亲子教育的严重缺失

  亲子教育,它是家长对孩子教育和影响的结果,它的操作者是家长,是孩子的父母,不是其他人。在农村,原来只是留守儿童亲子缺失,有相当一部分孩子还是得到父母的关爱。自实行“撤点并校”政策,就更加剧了亲子教育的恶化。每次到乡镇小学,每当看到较小的孩子排队打饭,端着饭菜混在一起的饭碗散落在食堂四周就餐时,我的心情总是难于平静。学前班开始就到离家几里甚至几十里之外的中心校寄宿就读,6、7岁的孩子,平心而论,这个年龄段的她们,饭烫了都会哭鼻子啊,他们正是该在父母怀里撒娇,享受天伦之乐的时光。处于幼年的孩子,最需要的.是家长的关心和爱护,不管周围的人对他们的照顾和关心多么好,都不是自己的父母,他们不能够从中体会到亲情的温暖,这是他们成长过程中最大的遗憾。孩子一周回来一两天,时间上和空间上,都与农村的家庭疏远,让本就薄弱的家庭教育雪上加霜。对这些孩子而言,爱和亲情成了日常生活中时常牵挂担忧远离的东西,导致家庭情感疏离。

  二、村小的衰落

  最直观的表现,首先是学校数量急剧减少。那些利用扶贫资金新修或扩建的农村小学,有的才使用,现如今杂草重生,有的成了仓库间、养鸡场,更多的是空置、废弃,就是原来学校大门上写的“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几个大字也模糊不清,变成灰白的空墙。尤其对于偏远山区的村落,乡村学校往往是村落中唯一带有文化韵味的标志性建筑,哪怕是一个小小的教学点,也是现代文明的重要代表,是当地村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村民来说,家中的读书郎,村中的小学堂,不仅能增加乡村生活的人文韵味,更寄托着他们对乡村美好未来的一种希望和向往。在乡村学校被撤并前,一个村子里有孩子与孩子之间的交往,有家长与家长之间的交流,还有学校教师与当地村民之间的互动,正是基于学校之上的这些活动,加深了人们之间的情感联系,进而构建了彼此熟悉的社会关系网络。傍晚的乡村,孩子们一起游戏玩耍,村民们互相串门,教师在茶余饭后与家长交流孩子的学习表现,村子里一派融洽和谐的气氛。而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后,学校被撤并了,许多孩子不得不选择住校上学,从此远离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乡间的自然野趣、民间的故事传说、丰富的节日活动和热闹的气氛、村民间的熟识与亲切感都逐渐成为历史的记忆,乡村社会文化对他们来说逐渐变得疏远与陌生,原本贫乏单调的农村生活越发没有生气、寂寞,更显得冷清。

  三、辍学率大幅度提升

  虽然国家对学生实行“两免一补”政策,但家长们为孩子置办的住宿设备,加上伙食费、来回的路费等仍是一笔不小的数目。河北省教育厅巡视员、中国教育学会农村教育分会理事长韩清林透露,小学辍学率退至十年前,辍学主体迁移至低年级。近四年来,全国小学辍学率大幅度回升,“从辍学生63.3万人,辍学率5.99‰,到辍学生已经达到88.3万人,辍学率8.8‰,这与、、的辍学水平大体相当。”尽管9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实施了十余年的“撤点并校”政策被叫停,但木已成舟,校点基本上没有回复。安全问题、心理烦躁日显突出伴随而来的是孩子容易出现精神危机。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儿童,其心智尚不完善,人格不够健全,缺乏基本的生活能力,过早的寄宿,会引起学生身体和心理的诸多不适,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亲情关系的疏远,常常引发感情脆弱、焦虑自闭、自信心缺失、攻击性强等心理问题,过早地寄宿,违反了儿童教育的基本规律。

  四、给教师增添了沉重的负担

  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的原意是通过整合教育资源,提高中心校的教学质量。但一些调整后的中心校教学质量没有明显提升,反而因班额增加,人数增多,教师工作量加重,住宿及后勤配套设施一时难以跟上,食堂炊事员、寝室宿管员、校医等后勤人员也没有及时调配,教师教学和安全监管压力过大等因素,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显著提高。以上这些情况是我们到乡镇中学培训、听课、调研的所见所闻。农村的基础教育现状如此,其结果必然导致农村与城市的差距越来越大,农村孩子与城市孩子的距离越来越远,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实在是令人担忧。那么,在乡村被改变时,乡村小学要如何改变,才能重新获得与乡村的联系,才能重与乡村建立新的“内在联系”中汲取营养,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撤校并点”一方面改变了人口的分布,另一方面,也成为推动改变了乡村变化的新的力量。但新的集中小学是不是能与其生存的环境重新发展出“内在联系”还不清楚,这也是值得探讨的。

  当上学路不再是村里的那条小路,当上学路不再连接日夜生活的乡村、家庭和同样为亲人邻居的老师同学时,新的上学路将把孩子们引向何方?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政策法规处处长高学贵曾提出:中国未来的农村到底会怎样?一方面大量的农民进城,后又有农民返乡,农民到底怎么样走,未来农村还有没有人,还要不要农村教育,农村教育未来是什么内容?论坛上,21世纪教育研究院重申教育的基本价值,强调坚持就近入学、公平优先、探索适合农村需要的教育、保障农村教育的各种投入。让我们一起来关注他们,共同探讨办学的模式,使农村小学教育做到办好每一所学校,真正不让一个孩子失学,身心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刘振天,朱振国.“教育先行”需统筹谋划[N].光明日报,-01-13.

特长生教育现状之我见论文4

  课堂教学之我见教育论文

  学习是师生共同活动的双边活动,教师的教是为了形成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效果如何取决于主体作用的发挥。所以特别需要我们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使教学过程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强调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参与性,使全体学生能在参与中得到发展,在发展中提高能力。那就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处理课堂教学,可以从以下入手。

  一、创设问题情境,营造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氛围

  我们看两个关于有理数加法的教学情景:

  情景(一)

  师:我们规定向东为正,向西为负,小明先向东走4米,再向西走3米,现在小明在原来位置的什么方向,相距几米呢?

  生:东边1米处!

  师:这说明(+4)+(-3)等于多少呢?

  生:等于+1。

  情景(二)

  师:小学时我们已经知道4+3=7,现在我们学了负数,有没有同学知道4+(-3)等于多少呢?请说说你的理由,可以和你的小组成员一起讨论一下!

  生1:我们组觉得它应该等于1,因为“+”可以省略,所以它就是4-3,所以等于1。

  生2:我们组觉得“-”有减少的意思,所以4+(-3)可以理解为在4的基础上减少3,因此它等于1。

  生3:我们组把“4”看作手里原有铅笔4支,把“-3”看作借出3支,手里还剩铅笔1支,所以4+(-3)=1。

……

  第一种方法是直接以感知教材为出发点,问题的指向性很强,具有明显的暗示,使“发现”变得轻而易举,缺乏探究性。第二种方式是将教材上的知识点改编成需要学生探究的问题,创设了很好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发现者,在合作讨论中进行尝试、猜测、体验、创新。

  二、提供操作机会,让学生动手实践

  实践操作活动本身具有的直观性和可能性,往往可以使人在“动”中恍然大悟,在“动”中产生联想,因此,在教学中不但要把实践操作活动作为学习知识、掌握知识的一种方法,也要挖掘表象隐含的智能因素,利用他发展知识,使学生的认知结构进一步优化。

  如教学“探索多边形外角和”一课多媒体显示一个人围绕一个五边形广场跑步来创设情境。让同学们以组为单位剪多边形的外角拼在一起,能得到什么结论?怎样得到的?并说明为什么。此问题提出后,同学们剪的剪、拼的拼、议的议,合作、交流的情绪高涨,纷纷展示各自的研究成果。

  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意愿,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主动要求回答问题,主动参与小组或班级讨论,主动参与观察,主动参与思维,主动参与操作,主动参与探索,主动参与课堂小结等,当学生在学习受到挫折后,教师应及时指导学生自我调节心理,养成不达目标不罢休的毅力。

特长生教育现状之我见论文5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之我见教育论文

  摘 要:中学化学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重点放在如何使学学生自觉并主动地解决其所面临的各种化学问题,不再是简单的模仿、重复,从而形成良好的化学素养,作为化学教学主战场之一的课堂教学,就必须围绕问题的解决来组织,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课堂设计;新课标;教学模式。

  一、新课程要求转变教育观念

  新课程要求我们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它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而且新的教学方法没有现成的模

  式可搬。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1、吃透课标,研究学生实际,倾听学生意见,多与学生接触、交流,了解他们喜欢十么?,讨厌十么?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

  2、多做实验。充分发挥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重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强烈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发扬教学民主,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

  4、发动学生,信任学生,不要企图所有问题都由自己讲清楚。要给学生机会,让他们阅读、思考、交流、提问。

  5、向年轻教师学习,学习他们的创新精神以及与学生融洽相处的本领。

  6、多阅读多学习,及时总结自己教学上的成败与得失,跟上步伐。.

  二、采取探究式学习方法,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课堂教学探究式学习,学生积极获取知识,主动地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涉及到提出问题(或者发现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试验计划,进行实验,记录整理实验现象(或数据),结论和解释,反思与评价,交流与表达等环节。

  1、要精心选择适合探究的内容进行探究由于课时有限, 要精心选择探究强强的内容,组织学生进行探究。使学生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并获得乐趣。

  2、要循序渐进学生对丰富多彩的化学世界充满了好奇心。但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探究意识比较薄弱,探究性学习的方法和程序没有掌握。所以要循序渐进,启发诱导,并教给探究的一般途径和一般方法。

  3、要精心组织,充分准备由于受课时限制,经常性地进行探究性活动,不太现实。选定内容后,对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要认真把握,实验所需仪器、药品等都要充分准备好。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学生提出的想法,哪怕是偏僻的、怪异的,甚至是错误的,都要认真细致、耐心地给予解决,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设计好课堂教学方案

  要想上好一堂课,首先要对课堂教学有一个很好的设计。作为传授化学信息的化学教学过程,应该包括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及传输信息,并通过信息反馈对教学过程进行调控,在反复调控中使教学系统的工作状态达到最佳点。因此,化学教学系统的设计应主要围绕一个中心,即用化学知识信息,构建学习者的心理结构;抓住两条线,即教师教的活动和学生学的活动,重点在教学准备、原则、内容、方法及模式方面提出标准蓝图。

  教学设计的方法应以分析与综合为主,采用系统分析与综合、功能分析与综合、结构分析与综合的方法。具体设计中应从三个层次入手:

  1、化学教学的典型活动中进行教学目标的分析。如对于某一化学概念,应把他讲到理解水平,并以此为出发点确定教师与学生应该进行什么样的活动,然后,把活动的步骤程序化。

  2、从落实化学教学目标的过程进行任务分析。如让学生掌握加热操作技能,这是一项教学任务。怎样才能完成此项任务呢?这就必须分析一下加热操作使用什么仪器,每种仪器如何使用,加热的程序如何,这一切都属于仪器分析。

  3.从逐项落实教学任务中进行教材分析。一本好的教材可以成为教师实施的方案,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对教学大纲和教材认真分析基础上,分析出知识技能和能力培养的原则和方法。

  从以上三个入手,可设计六种教学方案:

  1、理论分析综合法。如设计培养目标时,可将目标进行分析综合,提出新的培养目标,结合实际需要,提出有创新意义的设计思想。

  2、素质归纳演绎法。教育对象的素质有多种提法,我们可遵照某一标准对素质进行分类,并对每一类素质提出要求。如把素质分为政治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健康素质及智能结构素质等四个方面,然后,确定具体要求和培养规格。 ? 3、系统分析综合法。系统分析法即是将一个系统分解为若干个子系统,即而研究各个系统的运行过程的方法。如认知目标、品德和能力目标的确立与落实,皆可采取此类方法。如设计教学方案或设计课时计划时,把知识系统、认知系统、、原则及方法都统一在教学逻辑系统之中。

  4、图解分析法。图解分析法就是将一个复杂的过程分布图解,进行逐步图解的方法。

  5、结构分析法。结构分析法即是指将一项完整的结构分析成若干个小步骤,然后逐步分析的方法。如一项技能分为感知、回忆、计划、完成四步,然后让学生分步掌握。

  6、功能分析法。功能分析法即是指将一项完整的功能分解为若干项小的环节,让学生逐步领会,然后再合成为一体的分析方法。

  四.“问――动――探――导”教学模式是把上学理论转化为课堂教学行为的具体实践。

  1、问――激活思维:科学始于问题,一个新问题的提出就意味着可能有一个新角度的出现,一个新看法的形成。正如陶行知所言:“发现千千万,起点是一问”,这“一问”要问得巧,问得学生跃跃欲试,欲言不能,欲罢不舍,这时候学生的精神高度集中,兴趣、思维立即被激活。要得此“巧问”就需要教师在熟悉化学课程内容,依据课程要求和学生的实际加以科学的处理和设计,为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做好准备。提问的方法通常有以下几种:⑴由旧知识的拓展引出新问题;⑵通过实验或图片等直观工具展现化学现象;⑶提出知识实际应用的相关问题;⑷通过日常观念与科学概念的'矛盾之处加以提问。

  2、动--多维互动: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正因为对学生而言,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过程,所以学生们在一连串问题的刺激下,思维活跃,情绪高涨,教学秩序有些混乱,对于这种现象,教师不仅不能制止还应协调好教学环境,营造和谐、民主、平等、合作的气氛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及积极性,对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索精神应给予充分肯定、支持。如采用以小组讨论为基础教学法:事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全班分成若干学习小组,保证每小组有不同层次的学生,并把同一学习小组学生的座位安排在一起,方便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交流。使学生形成自己与自己,自己与他人之间的互动。这种互动能够有效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激发高度的求异思维。

  3、探-探索求证:当学生经过准备提出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案,可先让学生之间相互评判,比较自己与他人方案的优缺点,并提出改进建议。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但能逐渐找到相对最佳方案,并且训练了他们表达交流能力及合作精神。使他们懂得在群体中如何倾听他人的意见并从中获取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如何表达自己的见解;如何对学习活动进行反思;当发现自己与他人的长处以及存在的不足时,如何提出改进的具体建议;即使对他人的方案有截然不同的看法,也需在尊重他人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探讨。

  4、导--归纳引导:研究证明: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每次练习后信息没有及时反馈,学生就无法使正确的理解、分析、推断得到强化或使错误的认识得到矫正。因此,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及时反馈、矫正就显得十分重要了。教师通过对学生活动的细心观察、了解,可先归纳出学生各种正确的答案,引导学生自评,哪个最合理;再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错误观点进行讲评,帮助学生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从而规范思维过程及语言表达的准确性;最后,教师可将课堂教学内容简要总结,突出重点,解决难点,使之条理分明,并可适当将内容延伸,引出新疑问,为下个知识点埋下伏笔。

  五、对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建议

  1、教师要精讲,每堂课教师讲课不超过20分钟。

  2、每堂课要有具体教学目标 ,一定要当堂检测,最好当堂反馈矫正。

  3、编制“学案”,给学生阅读、思考的时间,学生先做答,然后教师点评,学生要落实纠错,教师检查落实情况 。

  4、课堂教学中要做到一题多变、一题多解训练,练后要反思整理、分析错因,归类总结,二次训练;建立并用好错题记录本或疑难问题卡。

  5、针对不同的学生,课堂教学要进行分层指导。 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多关注、多辅导、多检查;对优秀的学生,要鼓励他们多学习、多拓展、多督促。

  6、加强化学用语、实验操作的规范性教学,要进行专项训练,重点落实,将化学用语实验操作的规范使用落实在整个教学中。

特长生教育现状之我见论文6

  08中文五班 33号 谢婉芝

  在现代社会,教育日益得到了国家的重视,然而它还是存在很多方面的不足。这次暑假的调查让我看到了我们县城小学教育里存在的一些问题。大城市小学教育质量之高,更让我觉得县城小学教育的质量急需提高。

  在我们县城里,现在越来越多的老师只是教书匠,他们只是把教书当做谋生的手段。有些有了一定教龄的教师平时备课就开始不认真起来。现在的教学,给每位老师都配有一套教参,于是有些教师就综合几本教参,东抄一段西抄一段,拼作一块,自己并不做太多的思考。若是能抄得完整有序,涵盖内容全面那也不错,可是现在的人越来越学会偷懒,他们抄的时候,东丢一段,西省一节,便少抄了许多东西,当然这也省了许多该交给学生的东西。有些教师甚至备课连教参都懒得去整合,直接拿以前的备课本讲课,逢着要检查时便借了同事的备课本“挑灯夜抄”。他们的备课只是为了应付检查。备课内容抄得少的,美其名曰:“备课简洁明了。”再说到教师改作业这块,许多教师就从班里挑几个成绩好的到办公室帮其批改作业。而作业本上是讲了再改,答案基本上是统一的,于是只要学生拿着红笔打钩就行,到时只需老师来写个日期。但这样教师根本就不会看到学生的作业情况。这于学生有何益处呢?题目讲了再改,答案基本统一,那么老师也就很难知道学生究竟是哪些地方不懂,学生也就很难提高了。老师对那些被叫来帮忙改作业的学生说是为了锻炼他们的能力,其实是为了减少自己的工作量。当然,这也不能绝对地说对学生没有半点好处。老师自己轻松了,便有很多闲暇去逛街打牌了。再举一例说说语文老师改作文吧,县教育局对老师们的要求是眉批尾批,但如果每本都那样做就会占用教师很大一部分时间,虽然那样批改作业是老师的职责。自此,一些老师要么偷懒,要么一本都不改,等到学校抽查时便将抽查的几本细细改了,应付上级――其实这也从另一方面体现出我国当前普遍存在的一个弊端:检查之前先吭声,这不明摆着要看假象吗?!当然,这是个社会问题,不是一两天一两个人就能改变得了的――要么就草草地看了,胡乱打个等级,然后作一些内容空洞的尾批,这样不负责任的行为只会是误人子弟! 在小学教育上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问题,首先是某些老师师德不高,不爱岗敬业,只把此职业当做捧稳饭碗的一个手段,从另一方面来说也有其社会根源。今天是市场经济时代,就从我们整个社会的精神面貌来说,对名利和物质享受的追求愈益狂热,而对学识的忽视非常严重。学识只是成了一些高官及有钱人装点门面以示其品位高雅的工具,整个社会对学识的不尊重以及对教师的不尊重导致一些教师的心态也相应发生了改变;再者,教师的`工资待遇及其他福利也并不高,这也使一些教师产生了付出与回报不均等的认识,从而认为认真地为教育事业献身不值;第三,许多家长根本不把读书当回事。很多家长自己没多少学识却当了老板腰缠万贯,于是他们便奉行“读书无用论”,在他们看来,有钱才是硬道理,只要让孩子学会经商就够了,至于成绩好于差,表现好于坏,他们都不在乎。既然家长都不在乎,老师又何必去为他们的孩子着急呢?于是又有一大批孩子被老师放弃了;第四,很多家长很势利,当某个老师教其孩子时便百般殷勤,一旦不交了,态度便立即冷了下来。若学生是个好的,老师便会照顾他一下,倘若是个成绩差的,反正以后也不会记住自己,反正也考不上重点中学,便认为也没有太大必要为其付出了;第五,现在的学生很多缺乏一颗感恩的心。当自己考上大学

  功成名就之后把老师尤其是小学老师忘在了一边,他们认为自己的成功全是凭自己的天资禀赋,与老师并无太大关系。在现代社会,若说只求付出不求回报那是不可能的,除非是个圣人。付出了却又得不到回报,这会造成很多教师心理失衡,便觉得认认真真呕心沥血地做和吊儿郎当都是得不到回报,何必去认真呢,还不如自己多玩一下;第六,有些地方小学升初中不用考试,全部可以去读,如此一来,更是没动力了。

  我们现在的教育往往是关注大城市而忽略小城镇,其实小处才更应该得到国家的重视。在一些小城镇,由于没有太大的生活压力,年轻的时候职称也评了,高级也有了,到中年的时候升官也无望了,工资也不能再涨了,于是此生不复有什么追求,只是顾自己的小家庭,便只要潦草完成任务以打发日子,领取薪水等待退休回家照顾孙儿。处在这种阶段的教师最容易进入教学的疲劳状态,也容易产生很多庸师。

  改革和振兴教育的任务不仅仅在于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同时也要我们的社会给予更多的重视与尊重,为教育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不要让利欲过早地侵蚀到了教育这番净土里。当然,还需要家长和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对其有一个积极的认识,这样我们的教育才有向上发展的良好态势。

特长生教育现状之我见论文7

  摘要:中职是职业教育中不可替代、不可缺的重要环节。目前国家正大力扶持中职教育,目的是让所有学生都能按照自己的特点去选择学校就读。就现实来说职业教育已经步入了良性发展轨道。只要大家共同努力,职业教育大有可为,前途无量!

  关键词:中职教育;看法;对策

  有人认为中职教育是没有前途的,原因有:

(1)从教育基本功能上看,培养人活动、偏重培养一技之长的中职教育,忽视了人的思想道德培养,一味强调与社会接轨,仅是将人当成一种工具来培养,制约了人的发展。

(2)在我国,它的实际作用是为九年义务教育失败者提供一个无可奈何的去处。多办一所职业学校,就少办一所监狱,但教师不是狱警,也做不了这个活,自然也达不到教育的目的。

  持这种观点的人是不是职业学校的教师?依我看,他如果当过中职教师就知道,中职学生不像有些人想得那么悲观,其中不乏优秀者。他们有的成为创业之星,有的成为行业领军人物。说中职忽略人的思想道德培养,就更加不符合实际。中职教师每天都在做思想工作。他们付出,如果照你这么说,又算什么呢?

  其实学生学习成绩不好,没有在义务教育中成为“成功者”,这里面的原因很多。但是,我比较赞成德国职业教育研究者的说法。人的思维分理性思维和形象思维,传统教育“成功者”,大多是理性思维(左脑发达)的人,大约占人类20%左右。而大多数人为形象思维即右脑发达的人,所以,传统的教育体系筛选后,留下来这部分学生,我们不能放弃,他们也有继续学习的权利。

  在我看来,既然国家要把中等职业教育纳入国民教育范畴,就是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在义务教育结束阶段把学生分流,即普高和中职,让所有学生尽其所能去谋求将来在社会上立足的本事。不是所有学生都适合上普高,那么上不去怎么办?直接就业不是明智之举,只有先有了一技之长,才会顺利找到工作,找到自己的出路,同时也弥补了技术人才严重匮乏的缺口,因此,依我看,中职教育前景是光明的,大有希望的!

  改变中职教育的现状我个人觉得:

(1)要政府不仅口头重视,更要落实行动。出台实质性政策,限制企业使用没有技术廉价劳动力;鼓励学生到中职学校上学,提高中职毕业生待遇。这几年国家已出台了很多好的政策,如,减免学费,鼓励中职生到大学深造等。

(2)中职学校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实习设备建设,改变现今传统教育观念,实施“做、学、教”一体化教学模式,真正提高学生实际技能,只有这样,中职教育才有出路!

  而且,目前国家已经意识到高校扩招所带来的弊端了,即造成了大批失业者。而且也不见得高校一扩招就会使大多数学生放弃中职而选择普高。目前学生中确实有一批人根本就不想学习,更不愿意学习。对于这样的学生,年龄偏小,推向社会,社会不认可,普高又不愿意念,也跟不上,怎么办?只能选择中职学校去学一技之长,比起念了三年高中,毕业后仍旧找不到工作,考不上大学的学生,他们要容易就业得多。家长也考虑到这一点,考大学毕竟不是唯一的出路。面对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如,今年国家有699万毕业生,就业压力非常大。家长们选择则理智得多!

  中职是职业教育中不可替代、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目前国家正大力扶持中职教育,目的是让所有的学生都能按照自己的特点去选择学校就读。就现实来说,职业教育已经步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

  尽管我国职业教育大多仍以学校教育为主,学校与社会、生产企业之间有一定的鸿沟。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学历、轻技能的现象,学校在专业设置、招生地域和培养方式等方面都由政府统筹,专业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材等都由教育行政部门决定。尽管中等职业教育招生难,办学条件差,教学质量不高,缺乏对学生的吸引力。原因可能是不少家长未能对中等职业学校持正确认识。不少家长,甚至社会上都认为只有考不上普高的人才念中职,这是误区。因此中职教育任重而道远。

  虽然,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存在即是合理。

  社会是多元的。每个人、每类学校存在都有它的价值和社会意义。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相信经过改革和提高,中职会前途美好。大家共同努力,让我们学习、生活和工作得更有意义!

  希望我们中职教育教师能够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到教学工作中,让没能考上普通高中和大学的学生看到希望,给他们鼓足劲儿,希望状元出自你我之手!

特长生教育现状之我见论文8

  山东省中学体育特长生现状初探论文

  摘 要:通过调查研究,文章对山东省中学体育特长生的生源结构、学习及训练现状进行了初步的探究阐述,提出了合理化建议,旨在为中学体育特长生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山东 体育特长生 现状

  引言:山东省是我国的体育大省,也是全国知名综合类大学高水平运动员及优秀运动员招生主要生源地之一,更为全国各大体育院校、大学体育院系输送了大量的优秀学生。近年来,随着各大院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招生专业的多样化,山东各地中学体育特长生无论从质量还是数量上都有大幅度的提高和增加,体育高考在山东省普通高考中占据了不容忽视的地位。

  目前,各地中学体育特长生的结构组成比较复杂,各地各中学在学生文化课学习及训练的安排上也存在不同点,各类学生的高考方向也存在较大差异。

  一、中学体育特长生的生源结构

  目前,中学体育特长生的构成主要包括三个部分:

  1.中考体育特长生

  中考体育特长生是指从初中或初中以前开始体育业余训练,中考时以体育特长生的身份参加中考,被普通高中以某种特定的条件录取的学生,这一部分学生大约占到中学体育特长生的20%。

  2.业余体校学生

  县市级业余体校是目前我国运动训练三级体制的基层,起到了发现及培养体育人才的作用。县市级业余体校的部分学生到了一定的年龄阶段,由于一定的主客观原因,从业余体校转到普通高中学习,从而成为中学体育特长生的又一个组成部分,大约占到10%的比例。

  3.文转体育的学生

  文转体育的学生是指原来普通高中的学生因为喜好体育或其他原因而开始从事业余体育锻炼,并以体育特长生的身份参加高考的学生。这一部分学生组成了目前普通高校体育系招生生源的生力军,大约要占到中学体育特长生总人数的70%。目前,山东省文转体育的学生主要以理科转体育为主,根据各地各中学的实际情况,开始业余训练的时间稍有差别,但多数集中在高二,我们称这部分学生为理转体的学生。

  在高考招生政策影响下,理转体的学生因为其文化成绩较高,成为目前各大体育院校及高等院校体育系科招生的主要生源。

  二、招生与选材

  1.中考体育生与业余体校学生的招生与选材

  目前,各县市各高中在中考体育特长生招生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招生政策。根据学生的成绩及学校的招生需要,相应的招生政策将考生大体分成三大类,其形式类似于2002年以前山东省高校体育系招生中按考生专业及文化成绩划分A、B、C三类的政策。

  2.理转体特长生的选材

  理转体特长生的选材,主要有两种方式:

(1)根据学生选择专项进行培养。如此发展体育特长生,类似于全面撒网,发展的面比较宽,发展的规模比较大。

(2)根据专项选择学生进行培养。即根据发展专项所需要的身体条件和素质等诸多因素来选择学生进行培养,如此发展,类似于千里挑一,发展的面比较窄。

  目前,大多数中学及体育教师在选材时大都二者结合,在根据专项选学生的同时也根据学生选专项。比如,选择篮球运动员对身高要求较高,但田径运动员就可以稍微降低对身高的要求,一个达不到篮球专项素质要求的学生可以发展其进行其他有潜力、可发展项目的锻炼。同时在进行业余训练的过程中也可以通过对学生的了解和分析,挖掘和发现学生更具潜力的项目和优势,从而改变专项,以谋求更好的发展。比如前山东男篮主力队员巩晓彬。

  3.选材时注意的问题

  大多数的体育教师在选材时除了遵循科学选材的各项依据外,还考虑了以下几个因素:

(1)学生的爱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体育教师在发展体育特长生的时候都很好地注意到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在积极促进学生培养和发展兴趣的同时努力向专业方向发展,使其由兴趣转变成特长。

(2)学生家长的态度。中学生处在一个发育发展的关键期,家庭与学校是学生价值观、人生观、社会观形成最重要的两个航标。体育教师在发展体育特长生时必须考虑家长的态度及家长对学生未来的设计与规划,虽然家长对学生未来的设计与规划以及对事物的认识可能与体育教师及学生的理想存在一定的偏差,但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并积极认真地对待和分析家长的态度,努力去做好思想工作,尽最大可能地得到家长的支持。

(3)教师自身的素质与能力。教师自身的素质与教学能力是体育特长生成长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选材时教师要全面考虑自身的素质和能力是否能够胜任对学生进行专业培养。

(4)学校的环境与条件。教师在发展体育特长生时,应当考虑学校及当地政府所能给予体育发展的环境氛围,如经济支持、政策支持、学校的场地器械等等一些必需的条件,以及学校竞技体育运动的基础和大众体育工作的氛围。

  三、学习现状

  1.学习现状及原因探析

  目前,中学体育特长生的学习现状不容乐观,文化课学习成绩普遍较低。

  我省的普通体育高考本科控制线一般为理科一本控制线的70%―80%(高水平运动员、优秀运动员及单独招生本科控制线另行划定),但是能达到体育本科控制线的体育考生只占到总考生的30%左右,另外近70%的考生则不能达到本科控制线,从而导致了体育特长生的升学率偏低。产生如此现状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学生的基础偏差。学生的基础差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①中考招生时学生的基础较差。各县市各学校在招生时根据学生的体育成绩制定的一系列录取政策,导致录取的学生学习成绩偏低,对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积极性较差。如,在有的学校对体育成绩达到或超过二级运动员标准的学生给予文化课成绩免试或降低要求的政策,使一部分学生在初中阶段就忽视了文化课的学习,投入多数精力在训练上。这样的政策不仅仅作用在一个年级的学生身上,其对于较长一段时间内的体育特长生的发展都会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从而导致从初中到高中再到大学,体育特长生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②部分学生因为学习成绩较差,在高中的某一时期开始体育业余训练,成为理转体学生。这一部分学生往往不是因为喜欢体育而选择体育,而是因为要谋求一条高考的出路,认为这是一条捷径。从思想上轻视甚至放弃了对文化课的学习,不能很好地处理学习与训练的关系,导致学习成绩一降再降,这从另一方面导致了体育特长生学习成绩较低。

(2)学生自身思想认识不足。多数体育特长生学习成绩差的主要原因在于其自身对于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中考或高考对文化课成绩的要求较低,从思想上淡化了认识,降低了要求,导致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学习的效率较低,成绩较差。

(3)教练对训练计划的安排不合理。目前,多数中学体育特长生的训练每天安排两次,即早操、下午课外活动时间各一次。教练在安排训练计划时不能很好地照顾到学生体力与精力的分配,忽视了训练对学生学习效率的影响,这是导致学生学习成绩下滑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一个人的精力与体力是有限的,过大的运动量,尤其是早训的运动量过大,会较大地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精力,从而导致学生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行为懒散、课上打瞌睡、学习积极性不高等现象的出现,致使学习效率较低。

(4)文化课教师的授课计划与授课方式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文化课教师的授课计划与体育教练的训练计划是否能够协调配合是影响学生学习的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教师与教练在制定教学与训练计划时应高度重视学生的现状,从学生实际出发,仔细研究学生体力与精力等生理因素,切实制定有效的教学和训练计划,尽可能地做到相互协调和促进。

  在授课方式上,部分教师仍然采用“填鸭式”及其他一些比较落后的教学模式,是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另一个方面的原因。对于体育特长生来说,面对学习和训练的双重压力,时间紧任务重,老师不能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对知识进行理解、消化、吸收,必然导致课上讲的知识不能很好地消化,作业无法高质量地完成,学习的效果较差。

(5)学校的管理与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影响。

  目前,对体育特长生的管理与教学模式基本上分成了两种方式:①集中式,即体育特长生单独编班、单独管理、单独教学;②混编式或分散式,即将体育特长生分散,编进普通文化班,与文化班的学生进行统一管理、统一教学。在一定意义上讲,混编式对于体育生的学习影响较大,任课教师很难与教练将教学计划做到协调,因为不管是在教学计划、教学管理还是教学方式上说,任课教师只能照顾到占班级人数绝大部分的理科普通学生,而忽略或者说轻视了对体育生的教学,体育生在时间与精力上又比普通学生要差,从而影响到体育生的学习。

(6)教师对体育生的重视程度不够影响到学生的学习。采用混编式的教学与管理模式,使部分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对体育特长生的重视不够,甚至对学生不管不问,任其发展,更甚至对学生有偏见。处在成长期的每个学生都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惰性,会出现一定的问题,如果教师对问题学生采用放任自流的态度,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将会产生抵触情绪,甚至厌学,导致学习成绩下滑,甚至放弃学业。

  2.几点建议

(1)在体育特长生发展呈一定规模的情况下,建议学校采用集中式、独立编班的教学管理模式。

(2)高度重视体育特长生文化素质的培养。首先要使学生提高认识,思想到位,教师要给以合理的引导,使学生克服学习无关紧要的麻痹思想,要让学生意识到参加业余训练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提高自身素质。其次,教师要高度重视对学生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的养成教育,加强激励教育的实施,鼓励学生要敢于面对学习上的困难,使学生好学、乐学、善学,同时在学习方法上给予指导,使学生会学。再次,教师要引导学生确立目标,树立崇高的理想,并要求学生时刻牢记为目标而奋斗。

(3)教师与教练要做到密切配合,训练计划和教学计划做到协调一致,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生理、心理等因素对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的影响,并做好调解,以期达到“学习训练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目的。 (4)在学校师资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议体育特长生单独配备文化课教师。在教学要求上要充分考虑体育高考招生政策及学生基础的影响,可适当降低难度,强调抓好基础、适当拔高。

(5)文化课教师应不断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更新思想,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积极探索在学习和训练的双重压力下,如何使学生在课堂上学到更多的知识、如何获取更高的效率。

  四、训练现状

  1.训练管理模式

  各地各中学受到师资、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在训练管理模式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主要有以下几种管理模式:

(1)教学训练一体化。部分中学的体育教师师资相对薄弱,在承担训练任务的同时还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加之环境、基础等因素的影响,产生了一种“责任到人”的训练管理模式。即:在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指导下,某一体育教师负责某一年级的体育课教学的同时承担本年级所有体育特长生的训练。这种模式存在较大弊端,如:训练计划的安排过粗,学生过多,专项过杂,教练很难做到因人而异地教学,训练系统性较差等。随着各地各中学教育投入的不断加大,此种模式将逐渐被淘汰。

(2)教学训练相对分离式。部分中学的师资相对较好,体育工作的环境和基础比较优越,在体育特长生的训练管理上产生了教学训练相对分离的模式。

  在承担教学任务的同时还承担体育特长生的训练任务,但在训练上没有年级限制。多数的学校采用了这种模式,即打破体育特长生的年级限制,按学生的专项对学生进行分组,体育教师根据自己的素质、能力及专长来选择承担训练任务的对象及组别。笔者将此种模式称为“大分离式”。目前,绝大多数中学采用此种训练管理模式。此种模式下,将同一专项的学生集合在一起,体现出一定的优势,较“教学训练一体化”有极大的提高。其最大的弊端在于忽视了学生的年龄、心理、训练年限及训练阶段的影响,对个体缺乏一定的系统性。

  与“大分离式”相对应的,笔者称其为“小分离式”或“细分离式”,此模式主要体现在部分师资相对较强的重点学校。教师在承担教学任务的同时承担本年级体育特长生的训练任务,将本年级的学生按专项进行分组,体育教师根据自己的素质、能力及专长来选择承担训练任务的对象及组别。此种模式在“大分离”的基础上强调学生的年龄、心理、训练年限及训练阶段对个体系统性的影响,使训练更加系统到位,效果更好。

(3)教学训练完全分离式。个别学校采用教学训练完全分离的训练管理模式,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在这种模式下,教练不承担学校的体育教学任务,投入全部工作精力用于研究每一位学生,全面分析影响学生训练的生理、心理、训练的量与强度的计划与实施等诸多因素,合理地安排训练、比赛与恢复期,制定完善的年度训练计划、阶段训练计划及周、日训练计划,有效地进行检测与评估并反作用于训练,以取得更好的成绩。

(4)其它训练模式。部分体育特长生在一定时期内到高校运动队和专业运动队进行专业训练,也是目前中学体育特长生训练的一种模式。此类学生大多是运动成绩优秀或有较大潜力的.“准高水平运动员”。

  此类训练模式的出现有两种方式:一是学生自发到高校或专业运动队接受训练;二是高校与中学结成“联合共建单位”,帮助中学搞好训练,提高中学的训练水平。此类模式可以很好地利用高校先进的师资、设备以及技术等资源,弥补了中学各方面资源相对落后的不足。

  2.训练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各地各中学体育教师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结合体育高考的有关政策,充分考虑学生的健康发展,合理划分准备期、比赛期和恢复期,制定了行之有效的年度、阶段和周、日训练计划,并在训练的过程中不断充实、完善,总结出一套适合学生发展的训练模式。受到条件的限制,在训练计划的制定上,多数教师除正确分析学生、合理分解目标外,主要依靠自己的经验和借鉴一些著名运动员成功的训练案例来安排训练计划、确定训练任务。

  在训练计划和训练任务的确定中,训练的时间和频度、训练的量和强度以及完成这个量和强度所采用的方式方法是三个最为关键的组成。

  3.训练频度与时间安排

  根据学生类型的差异,在训练频度和时间的安排上有所不同。

(1)每天进行一到两次训练。这一部分学生主要以理转体的学生为主,其高考方向与训练目标是普通高校体育系。近几年体育系招生专业成绩要求较低,学生的训练量与强度也较低,以每天一次或两次为主,训练时间一般安排在早操和下午的课外活动时间,以业余为主。

(2)每天进行两次以上训练。主要集中了一部分专业成绩较为突出、达到国家二级运动员及以上级标准的学生。这一部分学生以参加高水平运动员、优秀运动员招生及高校单独招生为主,是高校运动队组成的主要来源之一。训练的量和强度也较大,在训练时间的安排上类似于专业运动队。

  4.训练的量与强度的安排及方法的多样性

  根据学生类型的差异以及全年训练不同时期、阶段的要求,教练都能做到合理地安排量与强度的关系。在某一特定的时期或阶段内,多数教练主要以周或月为一个周期来安排训练的量和强度,目的性较强。

  在完成计划的过程中,多数教练采用了多样化的训练方法,刺激学生的积极性,降低适应性,提高训练的效果,突破瓶颈,达到了较好的运动成绩。

  5.关于运动损伤

  运动损伤是各地各中学普遍存在的现象,特长生专项不同,训练的量与强度有所区别,运动损伤的出现机率也有所区别。体育教师训练计划的安排合理性、科学性增强,在训练过程中提高了对准备活动与放松练习的重视程度,更加强调循序渐进的过程和更多地运用力学原理对技术动作进行分析讲解,使学生建立了正确的技术定型,场地、器械、设备的改善等诸多有利因素使运动损伤的几率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上有所降低,但仍然需要引起广大体育教师和体育特长生的高度重视。

  五、结论

  中学体育特长生的学习成绩相对较低,主要原因有:学生的基础差,思想重视不够,学校的教学管理不够完善,文化课教师授课方式不适应体育特长生的要求,教学计划及与训练计划安排不协调等。建议:采用集中式、独立编班的教学管理模式;高度重视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实施激励教育,引导其树立远大理想;教师与教练要密切配合,做到和谐统一;在师资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体育特长生班要单独配备文化课教师;教师要不断创新,提高课堂效率。

  在训练上,存在不同的管理模式,如教学训练一体化、教学训练相对分离化、教学训练完全分离化以及其他模式,各种模式受到一定条件的限制也有各自的优缺点。在训练计划的安排上,各地各中学都能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项目合理科学的安排各训练阶段的计划。运动损伤依然要引起高度重视。

特长生教育现状之我见论文8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