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吾小秘【www.wxiaomi.cn】,您身边的文字小秘书!

《寡人之于国也》课堂实录及反思

时间:

《寡人之于国也》课堂实录及反思2篇(寡人之于国也 课堂实录)

本文由吾小秘【www.wxiaomi.cn】会员分享,供您参阅。文内整理了2篇相关范文,平均每篇3718个字,阅读大概需要9分钟。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寡人之于国也》课堂实录及反思2篇(寡人之于国也 课堂实录),供大家参阅。

《寡人之于国也》课堂实录及反思2篇(寡人之于国也 课堂实录)

《寡人之于国也》课堂实录及反思1

  一、导入

  师:大家都知道被称为“亚圣”的孟子是儒家的一位代表人物,凭你对他的了解,你认为孟子是一位伟大的家?(板书)

  生1:孟子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

  师:作为文学家,他留下了什么作品?作为思想家,他有哪些思想?

  生1:他写了《孟子》;在思想上他主张实施仁政爱民

  生2:《孟子》并不是他写的

  师:那么是谁?

  生2:孟子及其门人就像《论语》也不是孔子写的,而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言行的一本书

  师:很好,基础很扎实

  生3:孟子还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

  生4:孟子主张“性善论”,认为人的天性是善良的

  生5:我知道一个“孟母三迁”

  师:看来,同学们对孟子了解还挺多的嘛!今天我们来学习孟子的一篇代表作品《寡人之于国也》(板书),首先请两位同学来通读全文

  二、教学过程

  1.生6读第一、二、三段,生7读第四段两位同学都有点紧张,预习也不够充分,好几个字读错了

  师:两位同学都读得不错,只是两位同学扮演的孟子先生啊,可能有点紧张,口误了好几次呢!(生笑)只要不紧张,就很完美了有没有同学可以纠正一下这些口误呢?

  生8:第二段“弃甲曳兵而走”的“曳”应该念yè,而不是zhuài

  师:很好,你能翻译一下这句话吗?

  生8:兵器刀刃已经相接,抛弃盔甲拖着兵器逃跑

  师:不错希望接下去的同学纠正字音的同时,也能解释一下字义

  生9:第四段字音读错比较多“谷不可胜食也”的“胜”,应该念第一声,而不是第四声,是完、尽的意思“数罟不入洿池”的“数”,应该念cù,而不是shù,意思是细密的渔网不撒在池塘里“养生丧死无憾”的“丧”,应该念第一声,因为它的意思不是丧气,而是丧事“谨庠序之教”的“庠”,应该念xiáng,而不是念“痒”,是学校的意思

  生10:我总觉得“养生丧死无憾”的丧,不是丧事的意思,它应该是动词

  师:很好,那么你觉得它应该是什么意思呢?

  生10:不知道(垂下了头)

  师:你发现了问题,这就很棒至于是什么意思,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个拦路虎“丧死”和“养生”应该属于并列短语,“养生”是什么意思?

  生10:供养活着的人,“丧”的意思是“为……办丧事”,为动用法(很高兴)

  师:漂亮!所以疏通文言文字词时,有时要学会从临近的字词入手,联系上下文去理解,千万不要拘泥于单个字词

  生11:第四段还有念错的地方“申之以孝悌之义”的“悌”应该念tì,而不是“弟”,是敬爱兄长的意思“然而不王者”的“王”应该是第四声,称王、做王的意思,动词

  师:很好根据词性读准字音,不错

  师:下面我们一起齐读全文,念准字音,读准句读,同时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这篇文章记载了谁与谁之间的一次对话?这次对话主要是围绕什么问题展开?

  师生齐读课文

  生12:这篇文章记载了孟子与梁惠王的一次对话,这次对话主要围绕“民不加多”的话题展开

  师:“民不加多”什么意思?

  生12:百姓不增多啊,不,应该是百姓不更加增多,注释上说“加”应该是“更”的意思

  师:很好,能利用注释,这是一个好习惯;能及时纠正错误,这更是一个好习惯(生笑)

  师:同学们在这节课开始时,告诉了我孟子是一个伟大的文学家和思想家,那么在这篇课文里,你能不能发现,孟子还是一位伟大的什么“家”呢?给大家5—7分钟时间自由读全文,思考这个问题

  2.生自由读全文

  师:有同学可以说说自己的见解吗?

  生13:我觉得孟子是一位伟大的经济学家,他相当懂得可持续发展这个道理(师板书,生笑)

  师:可持续发展,这么先进!你从文章哪里看出来呢?

  生13:“数罟不入洿池”“斧斤以时入山林”,细密的渔网不要撒进池塘,不然小鱼儿都捕光了,还怎么繁殖?斧头要按照一定时节进入山林砍伐树木,不然一下子全砍光了,子孙怎么办,怎么可持续发展?如果能做到可持续发展,百姓才有可能安居乐业,王道才有可能开始啊!

  师:大家为我们这位孟子的知音鼓鼓掌!说的太好了!(生鼓掌)古人规定,鱼不到一尺不能卖,砍伐树木要根据一定的时节入山,讲的就是这位同学说的可持续发展啊!有谁可以把这段话读一读么?

  生14读

  师:大家觉得他读得如何?

  生15:挺好

  生16:我觉得在语势方面还要加强,因为这段话是一个排比语段,应该要念出那种铺陈的气势

  师:那么你来念一念?

  生16个读

  生集体鼓掌

  师:我觉得还有一点美中不足的地方,就是如果我能听到大家一起把这个语段的铺陈气势念出来,那才好呢男生念措施,女生念效果,最后两句齐读一起来试一下

  生:老师,那我们要准备一下

  师:没问题!准备一下,马上开始

  男女生轮流读,齐读

  师:为自己鼓掌!(生鼓掌,群情激昂)只要能理解文本,只要能理解文本的现代意义,只要能体会文言文的语势魅力,我们就能很好地诵读文本,即使它是古文!

  师:还有同学可以说说,你认为孟子是一位伟大的什么“家”吗?

  生17:我认为孟子还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重视学校教育,反复陈述孝敬和尊敬兄长的礼仪,这都是教育的措施,最后达到“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这种境界,尊老爱幼也正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师:不错,孟子还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板书)这位同学做得很好的一点的,在回答之后,马上找出文本的依据,非常好

  生18:我觉得孟子是一位伟大的动植物学家从“五亩之宅,树之以桑……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可以看出来种桑树,蚕吃桑叶,吐丝,然后五十岁的人可以穿丝绸的衣服;家畜不要错过繁衍的时节,七十岁的人就可以吃肉,按照时节去种植,数口之家就可以不挨饿

  生19:我倒觉得这个语段并不能说明孟子对动物和植物有多了解,动植物学家应该是了解动物和植物的构造和生理特点的,孟子能吗?我认为这个语段应该表现出孟子是一位伟大的社会学家只有有了一定的物质基础,社会才有可能稳定,才有可能实现王道刚才这个语段就统统是物质基础,孟子深深地知道物质基础对社会稳定的重要性,他自己也说了:“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师:动植物学家,社会学家,同学们更倾向于哪个?

  生(异口同声,包括回答是动植物学家的同学):社会学家

  师:我也倾向于社会学家(板书)但是我认为觉得孟子是动植物学家的同学也很棒,他能提出自己的观点,同时在别人反驳自己观点时能认真的听,并毫不掩饰自己的赞美,刚才他可是用很钦佩的口气说赞同是社会学家的呢!很好,这是一个现代人应该有的素质!(生笑)

  师:这个语段引起了大家的争鸣,有争鸣才会有火花看看我们的朗读能不能给这火花增加一些更绚烂的色彩呢?女生念措施,男生念效果,最后的一句我们一起念,也要注意排比语势,准备一下,马上进行!

  男女生轮流读,齐读

  师:读书,其实真的是一件很享受的事情啊!真希望以后能多听到大家大声读书的声音

  师:还有同学可以说说自己的看法吗?

  生沉默

  师:在刚才我们说了这篇文章是一场孟子与梁惠王的对话,一个是君,一个是臣,想想我们以前学过的《烛之武退秦师》《廉颇蔺相如列传》是不是都有类似的场景?

(很快地)生20:我觉得孟子还是一位伟大的辩论家,或者说心理学家在回答梁惠王的问话时,他并没有马上说该如何治理国家,而是先用了一个比喻,而且选择了梁惠王喜欢的作战作比喻,充分了解梁惠王的心理,也使梁惠王更易于接受他的见解

  生21:还让梁惠王自己说出了民不加多的原因

  师:一位伟大的辩论家或心理学家(板书)这个孟子啊,真是太厉害了你们也很厉害,我只是一提示,你们马上就知道了如果你是孟子,你会用怎样的语气去说这句话?

  生22:狡黠

  生23:一本正经

  师:念一念?

  生23读

  师:这样的孟子似乎与我们印象中的有点不一样,好像与我们的距离有点拉近了,好像更有人情味了,不错,我喜欢大家一起再念念这段话,好吗?

  生齐读第二段

  三、总结

  师:我们这个单元的话题是“我有一个梦想”,《寡人之于国也》是孟子的一个梦想,它代表孟子的理想国,里面包含着孟子的教育理想,环境理想,社会理想,等等,时至今日,你觉得这个理想国离我们是慢慢近了,还是愈发遥远了?课后请以“我有一个梦想”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小短文,也要注意运用排比句式哦!

  下课!

  四、教学反思

  1.孔子曰:“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但是,问题的设置应该层层深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本课设计的第一个问题是立足于学生已有基础:孟子是一个伟大的什么“家”,减轻学生的畏难情绪,随着学生研读课文的深入,追问这一问题这样一来,问题的设置既有延续性,也因学生研读课文的深入程度而具有了梯度性

  2.作为教师,我们必须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是学生发展的场所离开了学生的参与,或是没有学生的真正参与,就谈不上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完成教学任务也就成为一句空话教师的工作不是“教给”学生什么,而是努力构造学生的知识结构,并用这种方法来刺激学生的欲望这一点对于文言文教学尤其重要本课教学设计本有这样一个环节:学生再次自由读课文,思考:孟子的哪些措施具有现实意义?在实际上课过程中,这个环节已经融合在“你认为孔子还是一位伟大的什么‘家’”的问题中了,而这一融合就是学生自主独立完成的

  3.探究时,不仅要在时间上等待,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去读书,去思考,还要在评价上等待,等待学生的“百家争鸣”对学生的发言要暂缓评价而评价时,则应当在自己的“心理预期”上等待,找出每位学生的闪光点再做适当评价当学生说出孟子是一个伟大的动植物学家时,教师没有马上制止或纠正,而是进行冷处理,很快的另一个学生指出了错误这样,学生在互相探讨、争论的互动过程中,激活了思维

  高中语文《寡人之于国也》原文、教案及反思

《寡人之于国也》语文教学设计

  中国龙的课堂反思

  基于教学反思实录实习生教学反思研究

《卖油翁》教师听课记录及反思摘选

《寡人之于国也》课堂实录及反思2

  学习目标

  1、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

  2、了解《孟子》

  3、学习《孟子》善用比喻说理和气势充沛的特点

  4、理解文中词语的含义,掌握有关句式的特点

  5、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多义词义项的归纳和孟子仁政思想的理解。

  教学难点:课文中“以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的理解。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串讲法,朗读法

  课堂实录过程:

  教师: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学大教师,我们经常“孔孟”并称,初中时,我们学习过《〈孟子〉二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都是劝说君王施仁政。我们今天学习的《寡人之于国也》也体现了孟子的这一主张,并且文中还阐述了他“仁政”的具体内容。

  教师展示课件:孟子生平及孟子思想简介

  教师:现在听课文朗读。第一遍学生听,要求认真听,同时认真看课文,注意一些字词的读音和写法。 第二遍,学生跟着录音轻读。

  教师播放录音两遍。

  学生各自朗读课文。

  教师出示投影内容,检查学生掌握字词的情况。

  投影内容:

  根据汉语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字注音,是通假字的注明。

(1)弃甲曳()兵 (2)涂()有饿piǎo ()

(3)鸡豚()狗彘()之畜() (4)数()罟()不入wū ()池

(5)无()失其时 (6)谨庠()序之教

(7)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8)申之以孝tì()之义

  答案:(1)yè(2)涂tú通假字,同“途” 莩 (3)tún zhì xù (4)cù gǔ洿(5)无wú通假字,同“毋”(6) xiáng(7)颁 bān通假字,同“斑”(8)悌

  学生各自朗读课文。了解文意。

  教师:这次对话是围绕什么问题展开讨论的?

  学生:“民不加多。”

  教师:在提出“民不如多”疑问前,梁惠王先是自诩曰(学生回答)“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为什么说是“尽心焉耳矣”?具体做法是什么?

  学生:“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教师:通过和邻国相比,梁惠王感觉如何?

  学生:“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教师:于是乎,梁惠王才有了怎样的疑问?

  学生:(学生合上课文回答)“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教师读本段,学生朗读并背诵。

  教师针对背景点拨提示:战国时代,各诸侯国的统治者,为外争城夺地,相互攻伐;对内残酷剥削,劳役繁重,破坏生产力,造成了兵员缺乏、劳力不足,这是个十分突出的问题。争夺人力,成为各诸侯国统治者的当务之急。那梁惠王当然会提出“民不加多”的疑问了。

  教师:孟子对梁惠王这个疑问是如何分析的?

  学生:他充分利用梁惠王想争夺人力的心理来宣传“仁政”思想。

  教师:孟子是怎样说明梁惠王移民移粟的措施与“邻国并无本质区别的?

  学生:孟子不直接回答“民不加多”的问题,而是用梁惠王熟悉的事例设喻。

  教师:对“五十步笑百步”喻义如何理解?

  学生:孟子通过设喻——设圈套,回答了“民不加多”的原因。与邻国相比,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本质上都是相同的。说明梁惠王比别的国王好不了多少。

  教师范读本段,学生朗读、背诵。

  教师:他的“仁政”思想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包括几个方面?

  学生:两方面:一是“王道之始”的道理,一是“王道之成”的道理。

  教师:怎样才能做到“王道之始”?

  学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食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教师:当采取了这些合理发展生产的措施后,产生的效果是什么? 要求同学们从文中找出并画出排比句,各自朗读,合书回答。

  学生:孟子用了四组排比句:“五亩之宅......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其中前三组排比是孟子养民的主张,后一组是教民的主张。这样,作者在这四组排比里,把自己的主张层层铺叙,渲染得有声有色,为梁惠王展现了一幅美好的前景。顺理成章地得出“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的结论,即“王道之成”了。

  教师:有了合理的措施,还需要有合理的态度。孟子是怎样批评当时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的?

  学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斯天下之民至焉。” 这一段是从反面证明使民加多应有的态度。

  教师:这一段用什么方法进行说理?

  学生: 对比

  教师总结本文写作特点:

  1.结构严谨 :民不加多的疑问;民不加多的原因;民加多的措施

  2.善用比喻(学生可背诵局部何比喻有关的部分)

  3.气势充沛(学生背诵排比句式)

  学生齐读课文。

  教师展示课件:分类归纳总结本文文言知识

  1.词类活用

  找出下列加点词和例句用法相同的一项。

  例: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1)树之以桑 (2)可以衣帛 (3)然而不王者

(4)王无罪岁 (5)既来之,则安之

  2.句式

  找出下面句式,翻译成现代汉语,并掌握其用法。

(1)或……或……(2)直……耳,是……也(3)是何异于……(4)未之有也

  3.(1)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有人逃跑了一百步然后停下来,有人逃跑了五十步然后停下来。

(2)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只不过没有跑上一百步罢了,那也是逃跑啊。

(3)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这种说法和拿刀子刺人,把人杀死后,说“杀死人的不是我,是兵器”有什么不同?

(4)未之有也 不曾有的事情。(宾语前置句)

  三、一词多义(结合完成练习二)

  1.数

  愿得补黑衣之数 《触龙说赵太后》 数目、数量

  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寡人之于国也》 几、若干

  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六国论》 命运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陈涉世家》 shuò 屡次

  数罟不入洿池 《寡人之于国也》 cù 密、细密

  蒙冲斗舰乃以千数 《赤壁之战》 shǔ计算

  2.直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爱莲说》 与“曲”相对,不弯曲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寡人之于国也》 仅、只

  系向牛头充炭直 《卖炭翁》 价值

  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 《〈指南录〉后序》 径直、直接

  3.发

  百发百中 成语 发射

  发闾左谪戌渔阳九百人 《陈涉世家》 征发、派遣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寡人之于国也》 打开

  野花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醉翁亭记》 花开

  主人忘归客不发 《琵琶行》 出发

  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以猝发 《五人墓碑记》 发出

  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 《五人墓碑记》 发出、抒发

  4.兵

  非我也,兵也 《寡人之于国也》 兵器

  穷兵黩武 成语 战争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触龙说赵太后》 军队

  草木皆兵 成语 士兵

  5.胜

  驴不胜怒,蹄之 《黔之驴》 承受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寡人之于国也》 尽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 胜利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忆江南》 超过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岳阳楼记》 优美的

  学生整理笔记。

  教师布置作业:

1、预习下一课。

2、写一篇短文,谈谈你对孟子仁政思想的理解。

  附板书设计:

  寡人之于国也

  惠王疑问: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设喻 :以五十步笑百步,何如(设圈套)

  揭示原因:本质一样——无望民之多于邻国

  孟子主张: 行王道——措施、态度、结果 (对比)

  民不加多的疑问——民不加多的原因——民加多的措施

  寡人之于国也

《寡人之于国也》课堂实录及反思2篇(寡人之于国也 课堂实录)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