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吾小秘【www.wxiaomi.cn】,您身边的文字小秘书!

物理科课堂教学评价心得体会

时间:

物理科课堂教学评价心得体会共4篇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评价

本文由吾小秘【www.wxiaomi.cn】会员分享,供您参阅。文内整理了4篇相关范文,平均每篇5030个字,阅读大概需要12分钟。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物理科课堂教学评价心得体会共4篇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评价,欢迎参阅。

物理科课堂教学评价心得体会共4篇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评价

物理科课堂教学评价心得体会共1

  物理课堂教学改革心得体会

  一、教学理念的更新

  1.学生是主体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在过去的教学中,我们把学生放在了被动学习的地位,教师不重视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一味的采取压制、强迫的手段,常常适得其反。近一年的改革,改变了我错误的认识,学生被放在了课堂的主体地位上,教学时能够首先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进行教学,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2.自主学习值得提倡

  学生的学习能力存在差别,但完全依靠教师的课堂教学教会学生不利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和能力的培养。所以,在教学中根据学情、知识的难度适当教会学生预习、学习、复习的方法,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指出,21世纪的文盲是不会学习的人。

  3.小组合作的优势

  传统的课堂是少数尖子生的课堂,学困生成为被遗忘的角落。小组合作,有利于让学生之间互相帮助,有利于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体验到学习与成功的快感,从而整体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因此,在教学中建立小组并发挥小组的作用不可忽视。

  4.教学目标是课堂的指向标

  课程标准要求落实三维目标,课堂教学要落实三维目标,都需要教师在教学前早将目标定位下来。一节课的任务完成与否,也需要对照目标。目标的展示,还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使学生学习的方向更明确。

  5.新课程教学的核心是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学生对知识的探究永无止境,而教师教学不能仅传授知识,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思考、创新,在学习生活中养成动脑、动手、探究的习惯。

  二、教学模式的创新

  在教学中总结了“三自”物理学习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三自”即自主预习、自主学习、自主探究, 对于物理课的改革,我没有囿于所谓的三段六步、五环节等说法,而是根据每节课的教学实际任务,制定不同的实际目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课堂设计上,以理念引领教学,体现学生的主体,培养学生的能力。

  三、教学手段的革新

  让学生真正做课堂的主人,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对实现目标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几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传统的学究式经验教学已不受学生欢迎,学生内心的情感调动、自我碰撞才是教学的最高境界。况且,学生的作题能力不是靠教师的讲而培养出来的。为此,我在教学中从课本内容,学生心理因素出发,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体味到做主人的幸福。

  四、教学内容的添新

  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大突破是改变了过去教材天下一统的格局,社会、生活、实践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都成为教学内容。死抱住练习不放,必然导致视野狭隘,物理教学资源缺失,物理素养营养不足。

  五、物理实践活动的出新

  活动是让学生在娱乐中学习,在学习时娱乐,它对于解决当前困扰学校的教师厌教、学生厌学这一问题有着独特的意义。我不喜欢板着脸孔教学生学习,愿意用自己的热情和阳光去感染每一个学生

  六、存在的问题

  1.讲授过多

  在上学期的学习中,我在教学中能够采用上述理念教学,并且采用了小组合作、竞争等多种手段吸引学生参与,学生积极性空前高涨。本学期由于复习任务较重,课堂教学改革不够深入,仍延续了传统模式,并且以讲授为主,剥夺了学生的权利。今后我将进一步研究探索复习课课堂教学改革策略,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2.改革不坚持

  由于对课改的认识还不够深入,所以在改革过程中有动摇思想,甚至产生怀疑,唯恐因为改革影响教学质量,甚至有时候出现反复。今后要坚定思想,大刀阔斧的深入进行,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推动改革的深入进行。

  3.教学与改革的关系处理不好

  教学需要遵循学科规律进行,改革需要遵循教育规律进行。我的实践感受是在改革中重视了教育规律而忽视了教学规律,出现改革与教学两层皮的问题。今后还需进一步探索,改进,加强。

物理科课堂教学评价心得体会共2

  课堂教学评价心得体会

  篇1:学习有效课堂教学的心得体会

  学习有效课堂教学的心得体会

  堰塘小学孙磊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取决于课堂教学目标制定的有效性,课堂教学目标制约着课堂的进程与发展。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新课程下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多元的,它不仅要关注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关注影响学生终身发展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我认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质即学生获得发展。因此,要把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有机地整合于教学之中,这正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真正内涵。

  如何整体落实三维目标,我认为,教师在备课前,应当认真阅读教材、教师用书,对所教授内容的三维目标、教材编写特点等要了然于胸,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课堂教学目标。所拟定的教学目标要具体、可操作,如果目标过高或过低,都容易使学生失去兴趣,而应当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即“跳一跳能摘到果子”。

  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那么备课“备”什么?教师备课的重要指导思想不是备教师怎样“教”,而是备学生怎样“学”。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状态,精心设计学生学习的过程。要充分预设学生对哪部分内容学习困难大,应该如何实施,对哪部分内容学生容易产生分歧或独特见解,如何应对等。

  其次,从教材内容入手:灵活使用教材。

  现行教材经过多次改革其知识内容系统、科学且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但是,教材只是教学的依据之一,同样的教材会因为学生具体情况不同而出现不同的教学效果,所以我们经常说要树立“用教材教”的新观念,而不是机械地“教教材”,可以对教材做出合理、适度的加工与改造,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变“死教”教材为“活用”教材,使课堂教学生动而有效。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之一。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首先应当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能根据学情和教学需要对教材进行改进和补充,使之更好地为教学、为学生服务。其次是教师要勇于创新,大胆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教材更加切合学生的实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学习了“酸碱盐”的内容后,组织学生开展“我看酸碱盐”的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同学们小组合作利用课余时间了解生活中的酸碱盐;并对了解到的生活中酸碱盐信息进行整理、对比、分析,能将部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例如厨房中的洗洁精、厕所中的洁厕净、生活中的醋等应用。这样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到研究之趣、实践之意,体会到成功之乐。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所学知识得以应用,化学应用意识有了明显的提高,这为学生未来走上社会大舞台、为学生这一生命主体的终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重视课中教学行为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行为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双边互动的过程。课改思想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学生的这些学习方式都是在教师组织、指导等“教”的行为下发生的。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重在提高教师“教”的行为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具体行为都应当精心地思考、精巧地设计。如何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呢?我认为:

  (1)教师要着力打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放下传统观念中“师道尊严”的架子,要“俯下身子”与学生交流。只有在和谐、平等、其乐融融的师生关系中,才有师生全身心的投入,教者神采飞扬,学者兴致高涨。这就需要教师树立以发展学生为本的观点,坚持教学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教师更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即自己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参与者。此外,教师还要时刻铭记学生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而不是知识的容器,他们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积极地建构知识。

  (2)教师要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联系学生的实际,从生活或具体情境中引入数学新知,让学生在有效的情境中产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教师要善于了解学生的学情,结合教学内容,努力创设各种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教师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学习新知的动机,积极投入到探索新知的活动中。

  (3)教师在课堂中要善于倾听。我们经常要求学生上课专心听讲,致力培养学生倾听的良好习惯。其实,我们教师更需要有一双善于倾听的耳朵。李政涛先生在《倾听着的教育——论教师对学生的倾听》一文中写道:“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倾听与应答的过程。??倾听受教育者的叙说是教师的道德责任。” 要提高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教师更应成为学生的忠实听众,在课堂中善于倾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讨论、交流问题时,要善于倾听、关注学生涌现出来的各种各类信息,对信息进行筛选和组合,不断引导和激发学生去发现,去思考,推进教学过程。有了教师的倾听,才有师生、生生间有效的互动,才有学生新知识的建构、能力的提高。

  第四,重视课后的教学反思

  叶澜教授曾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的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所谓课后反思,即教师在完成一堂课的教学后,对自身在课堂中的教育教学行为及其潜在的教育观念的重新认识。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后反思就显得更加重要和必要了。如何进行课后反思呢?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进行。

  一方面是反思教师的“教”。它包括(1)总结本课“亮点”、积累成功经验。一节课下来,教师回味课中的成功之处,并且对成功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经验,这样会使自身的教法越来越活,教师水平大大提高。(2)查找不足的病因,探索对应策略。不是每节课都一帆风顺,尽如人意,教师面对自己失败的课(即课堂教学效益低下的课),更应该及时查找失败原因,找准不足之处,并进行分析,找到应对的策略,记录下这些策略,对以后的教学帮助会更大。另一方面是反思学生的“学”。我们的教学始终是为学生服务的,教师在反思时,应当站在学生的角度,审视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的困惑与问题,或在某一个教学环节中的奇思妙想、创新见解,记录下这样的教学资源,有利于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进一步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总之,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尽心地教是认真地学的前提,认真主动地学才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课堂是教育教学改革最终归属与落脚的地方,新课程为我们打开了一个新天地,但要真正达到课堂教学的有效境界,却还有无数个“结”等待着我们去解。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方法和途径很多,但任何方法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教师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并持之以恒地贯穿于课堂内外。通过课堂实践的磨砺,真正走出课堂教学的种种误区,

  创造出“真实、开放、有效”的和谐课堂。通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落实使每个学生在每节课上有所得、有所获,为学生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注入后劲。 目前我们的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其原因是我们的教学效率存在问题,存有一些低效、无效的教学活动。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是否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

  2013年8月20日

  篇2:课堂教学评价心得体会

  篇1: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学习心得

  新课

  程课堂教学评价学习心得

  新课程课堂教学评

  价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教改理念,强调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更关注每一个

  学生个体的进步和多方面的发展潜能。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发展,关注学生、教师、学

  校和课程发展中的需要,突出评价的激励与调控的功能,激发其内在发展动力,促进其不断

  进步,实现自身价值。自从参加《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培训以来,我一直努力学习,不断

  提高自身业务,以更好地投身到教学实践中。

  一、关注教师对教

  学资源的开发和整合

  在传统教学中,教

  材是教师教学的唯一依据和资源,课堂上,教师只是依据教材传授知识。在新课程理念下,

  教师在选择和处理教学内容时,要多方面地开发和整合各种教学资源。除了教材,学生作为

  学习的主体更是一种资源。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些资源的开发、利用和

  整合。

  二、关注教师教学

  方式的变革

  新课程要求教师必

  须培养和增强新的课程意识,转变传统观念,在课堂教学中,要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打破积

  习已久的教学习惯,自主寻求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并促使学生

  由单向思维转化为多向发散性思维,实现对课程有意义、有价值的深度构建。

  三、关注学生学习

  方式的转变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

  式是新课程改革的焦点。传统的学习方式忽视了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其结果是,

  学生虽有很强的认知能力,却不能在真实情境中灵活运用知识。

  四、关注教师对学

  生的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是影响学生个性成长的重要因素。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所以这种评价一定是以对

  学生真诚的爱为基本出发点,以激励性为基本表达方式,以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发展为最终目

  的。

  篇2:课堂教学评价学习心得

  学习课堂教学评价

  心得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

  动的一个重要环节。随着新课程改革实验在全国范围内的大面积铺开,传统教学评价中的弊

  端也越来越明显地在改革中体现了出来,因此,建立一种新的适应新课程需要的教学评价体

  系,已经非常迫切、非常必要了。

  一、发展性

  发展性是新课程所

  需要的教学评价最重要的特征。所谓发展,指的是教学评价要改变统一的过分强调评价的甄

  别与选择的功能,而发挥其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

  传统的教学评价特

  别是考试评价强化选择和分等功能,造成一部分学生特别是学习困难的学生无法认识自己的

  潜能,从而丧失了自我发展的动力。因此,新课程所需要的教学评价应该承认学生在发展过

  程中存在的个性差异,承认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同发展水平,评价的作用是为了促进

  每个学生在已有水平上不断发展。

  和现在做全面分析,根据他们过去的基础和现实的表现,预测性地揭示每个学生未来发展的

  目标,使他们认识自己的优势,激励他们释放自己的发展潜能,通过发展缩小与未来目标的

  差距。

  二、多元化

  传统考试方法的教

  学评价的主体是教师,学生则是被评价者,是评价的客体,在评价中处于被动地位。而新课

  程需要的教学评价要求评价主体是多元的。评价提倡的是多元化主体,评价包括教师评价、

  学生自评和互评、学生与教师互动评价等等,提倡把学生小组的评价与对小组中每个学生的

  评价结合起来,把学校评价、社会评价和家长评价结合起来。教学评价不再是评价者对被评

  价者的单向刺激反应,而是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互动的过程,其中,评价活动的重点环节

  是学生自评。在新课程所需要的教学评价中,学生应该是主动的自我评价者——通过主动参

  与评价活动,随时对照教学目标,发现和认识自己的进步和不足。

  就评价内容而言,

  新课程需要的教学评价要求评价既要体现共性,更要关心学生的个性,既要关心结果,更要

  关心过程;评价注重 2

  的是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评价可以是多角度的,评价关注的是学生在学习

  过程中的表现,包括他们的使命感、责任感、自信心、进取心、意志、毅力、气质等方面的

  自我认识和自我发展。评价学生的学习不再仅仅依靠成绩测验,还包括了对和学生学习有关

  的态度、兴趣、行为等等的考查。

  三、多样化

  在教育评价的方法

  论上,一直存在着两种不同的体系:一种是实证评价体系,另一种是人文评价体系。与此对

  应,也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运作模式:一种为“指标——量化”模式,另一种为“观察——理

  解”模式。两种体系和模式各有其优势,也都存在着局限性。从我国评价发展的历史看,最

  初对学生的评价方法多注重整体概念和印象,缺乏对要素的细致分析;引入现代评价方法后,

  以评价指标的方式进行较为精确的测量,对观察数据或事实进行量化或“二次量化”处理,

  “指标+权重”的定量评价方式逐步成为中小学教育评价主要操作模式。然而,传统的教学

  评价往往把定量评价发展到不恰当的程度,或者机械地运用于一切评价场合。

  千变万化的评价对象,也不能完全依靠定量评价手段(如“指标+权重”方式),处理诸如创

  新个性或创新人格等非智力因素的价值判断问题。新课程所需要的教学评价则是需要汲取上

  述两种方法论体系的优点,使之相互配合,互相借鉴,分别应用于不同的评价指标和评价范

  畴。评价方法应该是:可以量化的部分,使用“指标+权重”方式进行;不能量化的部分,

  则应该采用描述性评价、实作评价、档案评价、课堂激励评价等多种方式,以动态的评价替

  代静态的一次性评价,视“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为同等重要,把期末终结性的测验

  成绩与日常激励性的描述评语结合在一起。

  四、全面性

  全面性是新课程所

  需要的教学评价的另一个重要特征。

  全面性强调教学评

  价的整体性与动态化,旨在把传统的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为一

  个整体运动过程。

  于教学活动的导向、反馈、诊断、激励等功能。评价的信息来源不再仅仅局限在课堂,而是

  拓展到了学生各种发展的培养空间(包括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等等)。

  综上所述,新课程

  所需要的教学评价和传统的教学评价相比,评价功能从甄别选拔转向了促进学生的发展;评

  价的主体从教师一元转向了师生多元;评价的内容从单一的评价学生学习成绩转向了评价学

  生各方面的素质;评价的方式方法从单纯地“打分”或“划分等级”转向了以定性评价统整

  量化评价的多种方式;评价的过程从静态地评价结果转向了动态地评价整个过程,从评价学

  生的“过去”和“现在”转向了评价学生的“将来”。

  2014年1月10日

  5

  篇3:《课堂教学技巧》心得体会

  读

  《课堂教学技巧》心得体会

  增城市荔城中学

  林树宏

  教师技能是教师最基本的职业技能。它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运用教与学的有关知识和经验,

  为促进学生的学习,实现目标而采取的教学行为方式。从整体教学活动系统看,教师技能是

  教师面临教学情景时直接表现出来的一系列具体教学行为。

  教学技能是表现在教学活动中的教学行为方式,是一种富有灵活性、开放性和创造性的高级

  技能,是教师专业素养的外化形式。“人们普遍认为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教师在课堂上采

  用优美的语言,和谐的动作,高尚的情操,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欲使课堂显示出强大的魅力,

  让学生和教师都沉浸在艺术的境界之中,就必须要求教师努力追求各个教学环节中的艺术,

  尤其是教师那循循善诱,独具一格的评价语言。”这是我学习的一本关于课堂教学艺术书籍中

  的一段话。

  因学而教——导入新课:导入新课程的技能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各种教学媒体和教学方

  式,吸引学生注意,唤起学习动机,明确学习方向和建立知识联系的一类教学行为方式。这

  一意图性行动广泛地运用于上课之始,或运用于开设新学科,进入新单元和新段落的教学过

  程。

  讲授:讲授是教师以语言为载体,向学生传输知识的信息、表达思想感情、启迪学生心智、

  指导学生学习和调控课堂活动的一类教学行为,讲授必须运用语言,但这只是讲授的一个条

  件,关键是讲的内容在多大程度上能与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发生相互作用。言语讲授是教

  师最常用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美国教学研究专家弗兰德斯曾在大量课堂观察研究的基础上

  提出了“三分之二律”即课堂时间的三分之二用于讲话,讲话时间的三分之二是教师讲话,

  教师讲话时间的三分之二是向学生讲话而不是与学生对话。通过对我国中小学高成效教师的

  课堂观察后,专家也发现类似结果,讲述平均占课堂时间的65%左右。

  课堂提问:课堂教学离不开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而这种交流互动是主要、最常用的行为方式

  就是师生之间的问答。从教学的实践看,课堂中的问答大致表现为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

  师激凝致问,师生共同解答,还有就是学生自发地提问。提问技能是教师提出问题或诱导学

  生质疑发问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促进学生参与学习、理解和应用知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

  况的一类教学行为方式。

  独到的板书艺术:板书技能是教师在黑板上书写文字符号、绘图或列表,以辅助知识信息传

  输,揭示学习材料之间的关系和联系的一类教学行为。课堂教学是一个信息不断传递的过程,

  这种信息传递主要是靠教材上的书面语言和图表,师生之间的口头语言和体态语言,以及教

  师使用的板书去实现的。

  书中还讲述了在课堂教学中丰富多样的评价方式。如:学生读课文后,我们不妨这样说:“你

  读得很正确,若是声音能再洪亮点,效果会比现在好很多。”“你读得真好听,老师要感谢你

  的爸爸妈妈给了你一副好嗓子,不过要是加上表情就更加能传情达意了,不信,试一试。”“你

  朗读时的感情和表情感染了我们,给我们带来了快乐,真是一种享受啊!”“你读得很流利,

  速度放慢一些情感就能更好的表达。” “你读得很认真,如果能在课下用这样的态度多练习

  几遍,相信你会读得非常流利。

  由此,我联想到平时自己的教学。同样是在练习的训练中,自己对学生的评价语言就太显单

  调,“好”、“不错”等简单、随意的话语经常出现,现在想来,这样的方式对于学生学习积极

  性的调动的确产生了极大的阻碍。那么是自己不会使用这些丰富的评价语言吗?我想,是坚

  持给学生鼓励、随时关注学生学习状态的意识不强造成了平时课堂中语言的单调。在一节课

  中,每个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是有限的,他们很珍惜,但更在乎老师对他们问题回答的打分。

  可老师在一堂课中面临着无数这样的“打分”,容易在意识上产生疲劳,于是,这种简单、随

  意的评价语言就产生了。因此在教学中关注学生学习的状态很重要,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

  对学生那难得表现的机会进行有效的评价,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让课堂更活跃,氛

  围更轻松。书中还讲到评价的语言要生动巧妙,富有幽默。有时学生会重复前几个同学的回

  答,聪明的老师也不会指责学生,而是幽默地笑笑说:“哦!你认为这很重要,再强调一下,

  对吗?”这些充满爱心、智慧的话会化解学生在课堂中的尴尬,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的心灵。

  在课堂教学中,面

  对一个个有丰富情感和个性的学生,教师的个性化、灵活化、多样化的评价语言,便是激发

  学生个体潜能发挥的重要因素。在新课堂中,我们的评价语言应该充满激励,充满人文关怀。

  篇4:高效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学习体会

  高效

  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学习体会

  本周五,我校举行

  了高效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学习专题会,通过学习,我对高效课堂的认识更加深刻。

  高效课堂,顾名思

  义,就是能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益发展。高效课堂对教师备

  课的要求更高 ,教师只有精心备课,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上达到高效。

  教师为主导,学生

  为主体,把课堂真正的还给了学生。老师真正轻松了吗?不是的。预习中,教师要对学生提

  出要求,帮助学生明确目标任务、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式方法,学生带着问题,在教师指导

  下的自学才能更高效;展示中,教师要充分选题,做到典型题、重点题不遗漏;达标测试中,

  教师要对本节课的内容充分吃透,把握好重点难点,才能对学生进行选题测试。

  篇5:课堂教学评价心得体会苏

  课堂

  教学评价心得体会

  苏翠姣

  听了专家的《课堂

  教学评价诊断》专题讲座,听后受益很大。

  新课程的基本价值

  取向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意味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必须走出目标单一、过程僵

  化、方式机械的“生产模式”,让每一位学生的个性获得充分发展。

  原先的听课体系过

  分强调了知识技能的确定性,把知识技能视为普遍的、不变的、供人掌握的内容,导致了听

  课评课的知识技能取向。

  新的学生观更加关

  注学生的潜力,关注学生潜能的开发,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

  教材、教室、学校

  并不是知识的唯一源泉,大自然、人类社会、丰富多彩的世界都是很好的教科书。

  1、教师怎样听课:

  首先,教师听课前要有一定的准备工作。

  其次,听课中要认

  真观察和记录。教师要一边听,一边观察思考。既要看教,又要看学,两者兼顾。看“教”

  ——主要是看教者对教材的钻研,重点的处理,难点的突破,教法学法的设计,教学基本功

  的展示。看“学”——主要是看学生的课堂表现,看学习参与的情绪,学习的习惯。

  此外,听课后要思

  考和整理。在分析总结他人的课时,要注意比较、研究,取长补短。

  2、教师怎样评课:

  (1)由教者自评。

  一般自评的内容有教材、教法、学法、程序。教材,主要介绍教学的要点、难点、编者的意

  图以及本课在单元中的地位,谈自己的认识和处理与设计的差距。教法,主要介绍课堂教学

  篇3:有效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构建有效课堂学习心得体会

  单甲乡中心完小 陈新华 这段时间我通过学习《有效教学》,深有感触。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过程,应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兴趣盎然的学习氛围。教与学必须有一个和谐课堂步骤,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步骤来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达到有效教学,创设情境,形成问题,使学生愿学。情境的创设关键在于情,以情激境,以最好的境、最浓的情导入新课,形成问题。提出的问题要击中思维的燃点,这样不但能对全体学生的认知系统迅速唤醒,从而提高单位时间里的学习效率。学生因情境的巧妙刺激,学习热情激发起来,萌芽学习兴趣,认知系统开始运转。

  我觉得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切实作到有效两个字应该至少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认真研究教材。吃透教材是教师进行有效课堂教学的立足点。除了教学的重点,难点的把握,教师还应该考虑到教材的重组与延伸

  2、仔细推敲教学方法。随着网络的的普及,教师可以利用的资源是越来越多了,教师交流教学方法的渠道也是越来越广,我们可以发现相同的教学内容往往有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班级学生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3、有针对性的设计课堂练习。学生吸收知识第一印象往往十分重 1

  要,而教师在课堂上设计的听说读写各式练习情况往往往直接影响着学生课后练习的正确率。

  4、制造宽松融洽的课堂氛围,良好的心态更加有利于学生投入的学习,提高学习的效率。

  具体还应从一下几个方面开始抓:

  1、不要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有的学生是由于自尊心受到了伤害,比如遭到讽刺,挖苦;受到不应有的干涉,与家长、同学、教师发生矛盾,尤其是当和教师发生矛盾时,他就更不可能把精力专注与学习。

  2、对学生的期望值不要太高

  有的学生是因为教师、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太高,孩子因为没有达到预期目标而产生了负罪感和内疚感,因此也就产生了厌学的情绪,这样也就不能去听教师所教的课程了。

  3、真正的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

  有的学生是因为我们教师没有适应人本教育,没有改正自己的教育观念和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同时自己不能做到以身作则,对学生的爱心不够,不能真正的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与学生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4、教师要幽默

  2

  有的课堂过于死板,气氛过于沉闷,激发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他更不会去学了。学生很喜欢幽默的教师

  5、教师要讲究对学生评价的方法

  评价很重要,无论是课堂评价还是学生的自评、互评都要准确。课堂上要多鼓励,及时鼓励,肯定评价要多于否定评价;学生之间的评价要把握好,不要使学生的自评、互评变成自我夸耀、自我贬低,或互相进行攻击、互相挑刺,评价要中肯,要切合实际。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专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6、教师做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和鼓励者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题

  这段时间我通过学习《有效教学》,深有感触。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过程,应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兴趣盎然的学习氛围。教与学必须有一个和谐课堂步骤,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步骤来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达到有效教学,创设情境,形成问题,使学生愿学。情境的创设关键在于情,以情激境,以最好的境、最浓的情导入新课,形成问题。提出的问题要击中思维的燃点,这样不但能对全体学生的认知系统迅速唤醒,从而提高单位时间里的学习效率。学生因情境的巧妙刺激,学习热情激发起来,萌芽学习兴趣,认知系统开始运转。

  我觉得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切实作到有效两个字应该至少要 3

  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认真研究教材。吃透教材是教师进行有效课堂教学的立足点。除了教学的重点,难点的把握,教师还应该考虑到教材的重组与延伸

  2、仔细推敲教学方法。随着网络的的普及,教师可以利用的资源是越来越多了,教师交流教学方法的渠道也是越来越广,我们可以发现相同的教学内容往往有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班级学生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3、有针对性的设计课堂练习。学生吸收知识第一印象往往十分重要,而教师在课堂上设计的听说读写各式练习情况往往往直接影响着学生课后练习的正确率。

  4、制造宽松融洽的课堂氛围,良好的心态更加有利于学生投入的学习,提高学习的效率。

  具体还应从一下几个方面开始抓:

  1、不要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有的学生是由于自尊心受到了伤害,比如遭到讽刺,挖苦;受到不应有的干涉,与家长、同学、教师发生矛盾,尤其是当和教师发生矛盾时,他就更不可能把精力专注与学习。

  2、对学生的期望值不要太高

  有的学生是因为教师、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太高,孩子因为没有达到 4

  预期目标而产生了负罪感和内疚感,因此也就产生了厌学的情绪,这样也就不能去听教师所教的课程了。

  3、真正的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

  有的学生是因为我们教师没有适应人本教育,没有改正自己的教育观念和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同时自己不能做到以身作则,对学生的爱心不够,不能真正的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与学生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4、教师要幽默

  有的课堂过于死板,气氛过于沉闷,激发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他更不会去学了。学生很喜欢幽默的教师

  5、教师要讲究对学生评价的方法

  评价很重要,无论是课堂评价还是学生的自评、互评都要准确。课堂上要多鼓励,及时鼓励,肯定评价要多于否定评价;学生之间的评价要把握好,不要使学生的自评、互评变成自我夸耀、自我贬低,或互相进行攻击、互相挑刺,评价要中肯,要切合实际。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专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6、教师做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和鼓励者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题,教师只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和鼓励者。教学中要尽可能地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准备好充 5

物理科课堂教学评价心得体会共3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我从事初中物理教学多年来,由于我勤奋好学,执着努力,成绩突出,深受师生的好评。现在就我从事教学多年来的物理教学实践随便谈一些心得体会,和大家一起交流不同意见。

  从初中物理新教材改革来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形式有多种多样,怎样把教学的侧重点由教师的教转到学生的学上来,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爱上物理,学好物理,我从教学实际中体会到,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上好第一节物理课,使学生爱上物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求知的动力,是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源泉。对于刚上初中的学生,都是怀着好奇心来听物理课的。怎样把这种好奇转变成兴趣,把这种兴趣转变成学习物理动力,并使之自觉、持久,这是我们初中物理老师普遍关注的问题。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的体会是:

  (一)、认真上好第一节物理课,打开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大门。

  人们常说,万事开头难,学习物理也是一样,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物理第一节引言课好像老师给学生的见面礼,是学生学习物理的第一步。其印象如何,是能否引起他们对这一学科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的关键。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第一认识是重要的。为了引起学生对学习物理的兴趣,第一堂课,我认为应这样设计:

  1、设置悬念。紧密联系学生的知识实际和生活实际,根据教学目的的要求,提出:熟透的果实和枯萎的树叶为什么总要落回地面?用鸡蛋打石头,挨打的是石头,为什么打破的是鸡蛋?杯子里有一枚硬币,但到水后为什么会看到两枚,猴子为什么会在井中捞月亮。这些生活自然现象,都是学生熟悉的,在课堂上,作为一个个问题提出来,能大大激发起学生的强烈兴趣,使他们急于了解为什么。

  2、展示有趣的物理实验。捕捉学生的兴趣情感,再把这种情感推至理性的认识。反过来,又进一步增强对物理学习的兴趣,于是我在上课时设计了下面的教学实验:把一个盛满水,里面放着小金鱼的试管颈部放在洒精灯上加热,使水沸腾,在试管下部的小金鱼却安然无恙;又另取一盛水烧瓶在洒精灯上加热,使水沸腾,然后用塞塞住瓶口翻转过来用泠水淋下,学生惊讶地发现,这时瓶内的水又再次沸腾起来了。还演示了感应静电起电现象、滚摆等实验。三棱镜分解白光、纸盒烧开水、被纸片封闭在倒转的玻璃杯中的水不会流出来等操作简单、现象明显的实验,引起学生的疑问,激起他们求知的欲望。把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后,接着引入讲什么是自然现象、物理现象、物理学、物理学家等??,把知识有机地串在一起阐明。这样使学生感到物理这么有趣啊,他们一定会下决心好好学习。

  3、在物理教学中适当地运用史料。在讲授研究物理的根本方法——观察和实验时,生动讲述物理学家的有趣故事,是增强学生对物理学习兴趣的方法之一。绘声绘色地描述伽利略仔细观察教堂里晃动的吊灯而发现了摆的等时性,再讲多彩的物质世界时引入牛郎和织女七夕相会的故事,阿基米德在浴池里发现浮力鉴别皇冠的真假等有趣的故事。使学生在情感描述中如同进入童话世界。最后让学生动手到教室外观察自然光通过透镜后会聚成焦点和通过三菱镜后形成的七色彩虹光带。学生经过亲自动手实验,使他们领略到五光十色的世界存在着很多的自然现象和物理现象,指出细心观察和认真实验是学好物理的方法之一。就这样,使学生在高昂的兴趣中不知不觉地上完了第一节课,使学生在下课之余还在回味着物理的兴趣,只想等待着下一节物理课的到来,这样下去学生能学不好物理吗?

  (二)、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除了上好第一节物理课,使学生真正爱上物理只凭一节课是远远不够的。学习物理毕竟不是学生看一场电影。看完了就结束了,学习是一个长期任务,凭一时的兴趣还不行,应让学生长时间的爱上物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从以下几方面努力。1、利用教材的特点,培养学习物理学兴趣。人教版(九义)教材写得生动有趣,图文并茂,联系实际,文字流畅,可读性强。且教材还设计了〖科学世界〗与〖想想议议〗等栏目。学生阅读起来感到新鲜、有趣。所以我利用教材这些特点去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同时利用教材所给的材料,适时穿插物理学史,科学家的生平,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学习科学家实是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克服困难、百折不回的意志品质。让学生明白在科学的道路上只有不畏艰辛、奋力拼搏、持之以恒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顶点。

  2、重视新课引入,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每一节新课的开始,我都作一番精心设计,就会把学生的心紧紧抓住。使他们处于欲罢不能的境地,后面的教学进程就容易驾驭,这对调动学习物理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十分重要的。新课引入方法多种多样,如其中有: ①实验引入法。在《惯性》一节中,我从演示小车运动受阻,木块向前倒下的实验入手。不过,我把小车在平面上运动改为沿斜面(倾角不能太大)向上运动,演示前先问学生:小车突然停止时,放置在小车上的木块会向哪边倒?学生几乎齐声回答:向下。实验结果却相反——向上。这时学生满怀兴趣,迫切要求解释这个意外的实验。抓住时机,引导他们带着浓厚的学习兴趣进入新课的学习中去。②从生活实例引入新课。初中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对于发生在他们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往往会产生直接的兴趣。因此,从生活实例中引入新课,更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在引入密度一节时,运用生活实例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用大小、光亮程度都一样的两只汤匙,让学生区分哪一只是铝匙?哪一只是不锈钢匙?再找一团棉花和一块适中的铁块,让学生判断那个质量大?用这些存在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引起同学们的思考兴趣,同时唤起他们探究的欲望。

  3、做好各种实验,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要全面提高物理的学习质量,做好物理实验是关键一环,通过实验又能促进学习兴趣提高。新编九义教材,几乎每节都有配套的演示实验。此外,还有学生分组实验及小实验、小制作等。利用实验是物理课得天独厚的条件,引导学生观察、感知、思考、探索。通过学生动手、动脑的学习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根据实验室设备条件,增加一些简单的、十分有趣的演示实验,还创造条件把一些演示实验安排为学生的边学边实验,这样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浮力》一节,安排两人一组实验(配弹簧秤、盛水大烧杯、金属块各一),让学生把金属块挂在弹簧秤观察示数,然后用手稍向上用力托金属块,观察这时的示数变化。再把挂在弹簧秤下的金属慢慢浸入水中,再观察示数的变化。启发学生分析各次观察到的记录结果,理解浮力概念及方向,并力大小的方法之一——重量差法:f浮=g空-g液(g空——物体在空气中的称重。g液——物体浸在液体中的称重)。为了克服学生对浸没在液体里的物体,深度越深,受到浮力越大的错误认识。在课堂实验归纳后,提出如下疑问:把一个正方体浸没在水中,当正方体上表面跟水面的距离增加5米时,则正方体受到浮力有没有变化?问题一提出,堂上气氛马上活跃起来了,有的学生马上计算,有的认真思索,有的不加思考回答“变大”,针对这一模糊认识,让学生用上述有关《浮力》一节的实验器材动手实验。引导他们认真观察、分析,得出“浮力不变”结果。通过动手实验,使学生体会到,单凭日常生活经验下结论是不科学的,许多物理规律、公式、概念都是通过科学实验加以推理归纳出来的。这样通过课堂实验,既帮助学生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活跃了学生思维。从中发展和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对于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途径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上述的做法,克服了往日的照本宣科枯燥无味的注入式教学方法。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了物理教学的质量。

  二、识记知识要记牢,强化训练不放松。

  初中物理并不难,涉及到的都是力、热、声、光、电的基础知识。知识都来源于生活,但知识较多较碎、少记了有关基础知识、就可能使以后学习的缺陷、因此,要求学生对识记的知识一定要掌握好、掌握全、强化对基础知识的训练。对有些识记知识学生还不太熟悉、这就更应该在理解的基础上记牢。如现行物理教科书中采用国际单位制,初学者对“米/秒”、“千克/米”、“牛顿”、“帕斯卡”等单位感到陌生抽象;学生习惯于单位的单一性,开始学习p=pgh和功率的单位焦耳/秒这些知识时,对概念的多因性很难适应。又如,“电功”、“电功率”、“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定律”,都需要具有初步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这对于刚入物理门槛的初中生的确感到困难。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设法使学生的思维方法跟上,并侧重对差生的基本功进行强化训练,从而减轻差生学习物理的困难。

  在强化训练中,要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学习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新课前,教师应要求学生按每一条的预习提纲先预习新课内容,上课首先检查预习情况,课后应要求学生把上过的课文复习一遍,对课文中的概念、原理、公式做到透彻理解的前提下记熟,然后通过作业多练习,练习了作业又加深了对物理基础知识的理解。要求学生做作业时应该注意力集中,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养成自我检查的良好习惯。同时在基础知识教学中要好中差一起抓,否则很容易出现两极分化,所以教师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在掌握新知识的同时去弥补原有的知识缺陷,从一开始,就查漏补缺,对差生紧盯狠抓不放,不让一个人掉队。在强化训练中还要引导学生多阅读。物理定义、定律一般是客观平白的描述,如果稍不注意,就会影响对概念的理解,因此,教师在阅读课文时必须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从而提高阅读效果,增强对课文的理解。例如:压力的定义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这里“垂直”一词就是关键词。又如在讲光的折射时,让一束光通过玻璃槽盖子上的狭缝,斜射到水面上,这里的“斜”字就是非常重要的词。在指导阅读时,首先要让学生把关键性的词自己找出来,把学生的阅读感觉从模糊的总体转变到精确的定位上来。在这些关键处放慢阅读速度,从字面意义理解物理实质。此外,教师还应要求学生尽可能结合自身的实际感受去阅读,这对培养学生形成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方式很重要。对一些抽象概念,在教学前,先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有一些感性知识的积累,如在学习惯性之前,先布置一些观察思考题:①观察用脸盆泼水的动作过程和发生的现象;②坐公共汽车,突然开车和突然刹车时各有什么感觉等等。这样学生在阅读惯性概念时就觉得容易接受,从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三、坚持活学活用,注重学用结合。

  不少学生对物理这门学科感兴趣,觉得很好玩,但要他们用所学的知识去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他们便会感到不知所措,这是因为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缘故。因此,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学用结合的能力,把物理学活学透。每当向学生传授新的物理知识时,都应联系它在实际生产或生活中的某些应用,同时要求学生细心观察周围的世界,找出与所学知识相关的事例。如讲到“杠杆的平衡条件”时,以杆秤为例,让学生分析出“小小秤铊压千斤”的道理,并可进一步提出这样一个常见的问题:有的不法商贩"扣秤"通常采用哪些手段?

  利用了什么原理?接着引导学生列出“杠杆平衡条件”表达式,画出杆秤杠杆示意图。通过这个例子,学生对“杠杆平衡的条件”会有更深的理解,从而运用自如。学习了《家庭电路和家庭用电》这章内容后,教师可安排指导学生在家中观察电路,利用家用电笔辨别火线和零线,学习灯头线接法,了解保险丝的作用并会选用。此外,还可安排学生根据家用电器的数值、算出家中各种电器每天或每月的耗电量。

   与此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工厂、建筑工地、码头等地去观察,看看哪些地方用到了所学物理知识。如学习“浮力”后,可去码头看看船舶上标着的“吃水线”,搞清轮船的排水量是怎么回事。学习了“简单机械”后,到建筑工地去看看大吊车,看看它哪部分是杠杆,哪部分是轮轴,哪部分是滑轮组,然后进一步观察这些部分是如何协调运用的。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教师要提醒学生处处留心,把所学知识和实际运用联系起来,才能真正学好物理。

  总的来说,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传授知识、激发兴趣和提高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我们教师如何精心设计教学安排,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主体----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关键,使他们爱学、乐学、会学。作为我们教师,在整个物理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把自己的教法和指导学生的学法有机统一起来,实现教学的优化,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上是我多年来教学中的一些体会,我的观点和看法可能存在不足,请大家谅解。

物理科课堂教学评价心得体会共4

  初中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在科学教学时,只有让丰富的科学事实作用于学生的各种器官,才能为学生思维提供感官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如果学生只是死记硬背现成的结论,不进行实验和探究,就无法学到自然科学研究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无法体会到探索自然科学的乐趣,也无法真正地掌握自然科学的知识。所谓有效教学是指为了实现预期教学目标,以心理学和社会学为理论基础,在师生互动中通过教师的常规教学行为影响学生,以促进学生获得满意的学习成果、学会学习的过程。也就是说学生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对所学的学业喜欢、感兴趣、懂了、会了并有所收获。 一、课堂教学目标必须有效 美国教育学家布卢姆认为,“有效的教学始于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教学目标限定了教学内容,影响着教学策略的选择,因此正确的科学的教学目标和任务的制定也是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前提。教学目标以学生的学习目标为依据,它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

  1.新课程标准是教学目标设计的根本依据 众所周知,教学目标过于笼统是教学长期存在的一个问题。不少教师确证教学目标往往是凭经验或照抄参考书。而新课程制定的三维目标上具有明确的“学什么”、“做什么”的意义,体现“学为主体”的理念。例如,《神奇的激素中》的三维目标就根据课程标准、重难点的选择、以及学生的学情和特点确定为:

  知识与技能:①了解植物生长素发现的历史,体验科学发现的过程。②了解激素是如何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的。③能说出人体的主要内分泌腺及其功能。④知道于激素分泌不正常引起的各种疾病。

  过程与方法:①通过交流探讨、读图分析等活动,发展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②通过一系列的交流活动,发展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一系列挑战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不断的成功中养成对知识“乐学、乐用”的积极心态。 2.教材的重、难点是制定教学目标的重要依据

  教学的重难点的确定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时间分布、注意力分布等。无论是传统课程的教学,还是新课程的教学,总是要用教材教的。教材教什么?我们凭借教材教学科知识、教学科学习的方法,凭借教材让学生在学科学习实践过程中形成、提高学科学习能力,凭借教材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自然学科在教材内容与教学目标的对应上比较明显。教学的重难点是什么,学生要掌握什么,要训练什么,要达到什么程度,都可以根据教材内容来确定教学的目标。

  3.面向全体学生、立足学生发展是教学目标设计的出发点 初中科学是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的组成部分,它的对象是全体学生。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中必须兼顾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学生,照顾学生间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学习科学的潜能都能得到全面发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重创设学习科学的情境,激发好奇心与求知欲,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 二、课堂教学情境创设必须有效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在可能的范围内,一切事物应尽量地放在感官的跟前,一切看得见的东西应尽量地放在视官的跟前,一切听得见的东西应尽量地放到听官的跟前。假如有一个东西能够同时在几个感官上面留下印象,它便应当用几个感官去接触。”在初中阶段,学生的逻辑思维还需要具体直观的感性经验支持。 1.利用现代技术创设有效教学情境 在科学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很多抽象的概念,而按照学生现有的逻辑思维很难理解这类的概念,又不能通过生活经验、生产实践或者实验等方式加以解释。例如,在学习《质量守恒定律》时,可用动画模拟“在点燃条件下氢分子、氯分子加速运动分解为原子,两种原子重新自由组合构成了氯化氢分子。”这种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画面时间短暂,却把分子分解为原子,原子重新构成新的分子的过程表现得淋漓尽致,根据需要还可以反复回放,同学们在轻松的氛围中解决了疑难问题。 对于一些危险的化学实验的讲解,只是口头的描述难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但实际操作也有相当大的危险性,怎么办呢?例如,浓硫酸稀释的正确操作是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缓慢注入水中,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切不可将水注入浓硫酸中,否则会发生危险。但如何危险,学生不能亲自体会。这时,向学生展示将水注入浓硫酸的实验录像,学生就会对此有较深的印象,错误操作出现的机会就会大大减小。总之,在化学教学中能巧妙运用现代媒体创设教学情景,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是不言而喻的。 2.情境设置遵循由浅入深,层层递进

  问题情境的设置要具有合理的程序和阶梯性,即问题的设计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递进,慢慢的把学生的思维逐步引向新的高度。每个问题的设置对于学生来说都与自己已有的知识、心理发展水平相当,感觉凭自己的能力可以解决的。 例如,《欧姆定律》一节教学时,可以设计以下几个问题情境:(1)导体中电流i跟导体端的电压u,跟导体的电阻r之间有没有关系?(2)怎样来讨论i跟u、r之间的关系?(3)在i—r关系时,怎样来保持电压u不变,改变电阻r?在研究i——u的关系,怎样来保持电阻r不变,改变电压u?(4)根据上面的分析怎样来设计电路?(5)各电路有什么优缺点?选择最简单的电路进行实验,从实验中得出什么结论?经过提问、讨论,再由教师总结,欧姆定律自然得出。

物理科课堂教学评价心得体会共4篇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评价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