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吾小秘【www.wxiaomi.cn】,您身边的文字小秘书!

小学一年级语文《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

时间:

小学一年级语文《独坐敬亭山》优秀教学设计【13篇】

  【前言】在小学一年级语文课上,教授《独坐敬亭山》这篇课文的优秀教学设计是如何展开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吧!下面是网友“bhuty69”整理的小学一年级语文《独坐敬亭山》优秀教学设计(共13篇),供大家赏析。

小学一年级语文《独坐敬亭山》优秀教学设计

《独坐敬亭山》的教学设计 篇1

  一、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正确读写课文中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默写《独坐敬亭山》。

  3.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诗句大意。

  二、教学重点:

  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

  三、选文目的:

  通过对诗句的诵读和欣赏,感受南方自然风光之美。体验诗人的思想感情,同时积累古诗名句,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增加文化积累。

  四、教学准备:

  李白的诗《望庐山瀑布》《静夜思》等。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李白是我们十分熟悉的诗人了,我们学过不少他写的故事,大家能背诵出几首吗?(学生背诵古诗)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手李白的诗《独坐敬亭山》。(板书课题,生书空、齐读)

  (二)知诗人,解诗题。

  1.知诗人。李白,唐代诗人,他写的诗又多又有名,所以人们又称它为“诗仙”,(介绍历史背景。)

  2.解诗题。“独”是指独自一个人。请同学们看注释了解敬亭山。

  师:李白一个人坐在敬亭山上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呢?请大家朗读全诗,体会李白的心情。

  3.检查生字,朗读全诗。

  课件出示生字生词,指名认读,领读。出示全诗,全班齐读,教师指导古诗停顿并范读。

  (三)悟诗意,觉诗境。

  师:请同学们读一读诗的前两句,说说你的理解。

  1.重点引导“众”与“孤”之中蕴含的多与少之意,“尽”与“闲”对比教学,结合历史背景,理解诗人当时的心情。

  2.小结前两句:仰望天空,只见几只鸟儿向远处飞去,直到看不见影子;一片白云也慢悠悠的越飘越远,四周一片寂静。

  3.师:请同学们读一读后两句,后两句诗中作者又看到了什么?

  4.读诗句,小组讨论诗句含义。

  5.小结后两句:我静静的凝视着山,觉得山也在看着我,好像在相互交流,彼此谁也看不够,此时,此刻,我的心里似乎只有敬亭山了。

  6.过度:作者为何心中什么也不想,只有那座不言不语的高山呢?古人写诗往往是为了表现自己的心情,(了解李白不同时期的诗和他当时的境遇,体会本诗抒发的情怀。)

  (四)朗诵全诗,熟读能诵。

《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 篇2

  (一)导入课题,揭题。

  1、今天,老师想向同学们请教一个问题:有谁知道李白是怎样的一个人吗?谁来告诉大家?你又是怎样了解的?

  2、揭题:是啊,李白一生写了很多诗,今天我们再学习他的一首诗:独坐敬亭山。

  3、解题:“独坐”是什么意思?题目是什么意思?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识字,引入意境。

  1、学习生字。播放

  课件

  :(字理识字)“亭字”的读音注意什么?亭是什么样的(顶尖,角飞翘下面有柱子。)怎样记“亭”字?(简笔画画亭的样子)“亭”字的一点象亭尖,口字象亭尖下面的部分,飞起的角象秃宝盖,所以写宽些,丁字象亭檐及柱子。请同学们在生字表下照着写一遍。

  1、听音朗读,初识古诗。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古诗。

  (1)把诗读通读顺。

  (2)个人读,小组读,齐读,同桌读。

  (三)再读,感悟诗意。

  1、同学们再读诗,看有哪些词不理解的,可以通过看注释或者查字典解决,也可以和同桌交流讨论,理解。

  2、集体交流词的意思。(“众鸟”许多鸟;“高飞尽”都高高的飞走了;“孤云”孤单的云;“独”独自;“闲”悠闲;“相看”互相看;“不厌”不满足;)

  3、小组讨论交流诗句的理解。

  4、全班交流对诗句的理解。

  5、这首诗描写了那些景物?(鸟飞尽,云飘走了,孤山。)给人什么样的感觉?(凄凉)诗人的心情怎样?(孤单寂寞)

  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寥廓的长空还有一片白云,却也不愿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在厌弃诗人。“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的境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在翻滚的厚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平静。因此,这两句是写“动”见“静”,以 “动”衬“静”。这种“静”,正烘托出诗人心灵的孤独和寂寞。

  鸟飞云去之后,静悄悄地只剩下诗人和敬亭山了。诗人凝视着秀丽的敬亭山,而敬亭山似乎也在一动不动地看着诗人。这使诗人很动情-世界上大概只有它还愿和我作伴吧?“相看两不厌”表达了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的深厚感情。“相”“两”二字同义重复,把诗人与敬亭山紧紧地联在一起,表现出强烈的感情。结句中“只有” 两字也是经过锤炼的,更突出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鸟飞云去又何足挂齿!表面看来,是写了诗人与敬亭山相对而视,脉脉含情。实际上,诗人愈是写山的“有情”,愈是表现出人的“无情”;而他那横遭冷遇,寂寞凄凉的处境,也就在这静谧的场面中透露出来了。

《独坐敬亭山》教案 篇3

  课题

  独坐敬亭山

  学习

  目标

  1、感情朗读古诗,理解古诗的意思。

  2、反复诵读古诗,于品词析句、想象意境中熟读成诵。

  3、感受本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法,体会诗人孤独却不悲观的情怀。

  知识链接

  李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渡过,曾被招至长安,供奉翰林。在京仅一年,就弃官而去,继续漂荡四方的流浪生活。《独坐敬亭山》作于天宝十二载(公元753年),当时距李白被罢官离开京城长安已整整十年。由于抱负得不到施展,长期过着飘泊不定的生活,李白饱尝了世态炎凉的滋味,深感孤独与寂寞。

  合作

  探究

  1、了解李白的生平事迹,背诵其诗歌,并说说诗人在作品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我们学过的有:《赠汪沦》、《望庐山瀑布》、《送孟浩然之广陵》、《静夜思》……

  2. 初读诗句,理解大意

  3.学习生字:亭与停 厌与庆

  4.试着背诵古诗《独坐敬亭山》

  课堂精讲

  一、初读诗句,理解大意

  1、师质疑:诗题中哪个字最让你有感触?(生可能谈“独”和“坐”)

  2、请学生以自己的体会诵读诗题。

  3、自主选用以上方法在小组内说说诗句的基本意思。

  4、全班交流诗的大意:天上几只鸟儿向远处飞去,直到看不见影子;天上的那片云也悠闲地飘向远方。此时此刻,只有敬亭山和我互相看着,怎么看也不觉得满足。

  二、品读诗句,入境悟情

  1、赏析写景的一、二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1)要求学生标出描写景物的词汇:———与———。(2)指名根据想象画出景物。

  (3)质疑:你们从“众鸟飞”、“孤云去”的自然景象中体会到什么?

  (4)李白为什么会由此生出孤独之感?角色体验朗读(自己就是李白)。

  2、品析后两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1)敬亭山和李白为何“相看两不厌”?(4)假如“知己”敬亭山会说话,李白可能会和它说些什么?(引导学生由李白抱负不得施展,有志难酬的无奈境况展开想象。)

  (2)当世界上的一切都远离李白的时候,他不是颓废痛苦地生活,而是乐观、坚定地和敬亭山悠闲地“相看”。

  三、赏读全诗,背诵全诗

  堂堂清

  1、选读李白的古诗。

  2、默写《独坐敬亭山》,尝试配上画面。

  《独坐敬亭山》教案教学设计4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教学目标

  1、借助注释,正确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2、咀嚼重点词语,感受诗人的感情变化。

  3、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和默写。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 篇4

  综合课

  1、认识“初”、“眉”等10个生字,会写“北”、“南”等5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和了解谚语的美。

  3、有主动积累谚语的愿望,能在积累谚语的同时增长知识。

  识字和积累谚语

  写字,尤其是“北“的字型。

  小组合作学习

  课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谚语,它不仅告诉我们很多知识,而且方便我们的生活。和它交上朋友是很有意思的。现在我们就来学几个。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小声的讲课文,把课文中的生字勾画出来,再把生字多读几遍,注意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互听。

  3、学生说说自己的记字方法,教师注意总结推广学生中好的识字方法。

  4、教师出示字卡,指名学生读、齐读、抢读。

  做找字游戏:将本课的识字卡摆在桌上,教师发字音,请小朋友赶快找出来。(也可以小组做这个游戏)最后,开火车读字。

  5、再读课文,要求认准课文中的生字,读通课文。

  三、写字教学

  1、请仔细观察田字格里的生字,看看该怎样写才好看。

  如,“北”字,谁来提醒小朋友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2、北的反义词是什么?(南)你会写吗?你觉得哪里最容易写错?(注意里面不是羊)

  3、学生描红、书写。

  4、学生写字,教师巡视,个别指导。总结、表扬写的好和进步大的孩子。

  四、自读课文

  五、布置课下收集谚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生字

  1、自读生字。

  2、教师指名、齐读。

  二、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整体感知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有什么特点?(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整体感知谚语的特点:这些谚语读起来押韵,像诗一样,很美)

  (2)自己读一读,感受感受。

  2、理解课文内容。

  (1)多媒体课件演示夜空月相变化的过程。

  课文中哪一句说的是这个情景?(师解释农历、娥眉、团圆)

  (2)第二句:结合观察课文插图,了解“北斗”,简介北斗星的指向。

  (3)读第三、四句,知道“蜻蜓低飞”、“大雁北飞”、“燕子南归”都与天气变化有联系。让学生通过读文,自悟上述现象各预示了哪些变化。

  (4)学生自读领会“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

  (5)朗读课文。

  三、积累

  1、记背本课谚语。

  2、交流收集到的其他谚语,并说说谚语的意思。

  板书设计:

  8、识字

  娥眉月 将有雨

  月团圆 天将暖

  辨西东 气转寒

  知南北 要穿棉

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 篇5

  学习目标:

  1、感情朗读古诗,理解古诗的意思。

  2、反复诵读古诗,于品词析句、想象意境中熟读成诵。

  3、感受本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法,体会诗人孤独却不悲观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情朗读古诗,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入境悟情。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以旧引新

  1、板书“李白”,请学生背诵其诗歌,并说说诗人在作品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估计有:《赠汪沦》、《望庐山瀑布》、《送孟浩然之广陵》、《静夜思》、《夜宿山寺》、《秋浦歌》……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李白的一首名诗:板题,生齐读诗题。

  3、请熟悉本诗的同学谈谈对敬亭山和诗歌的理解。

  4、师相机介绍诗人创作背景:《独坐敬亭山》作于天宝十二载(公元753年),当时距李白被罢官离开京城长安已整整十年。由于抱负得不到施展,长期过着飘泊不定的生活,李白饱尝了世态炎凉的滋味,深感孤独与寂寞。

  二、初读诗句,理解大意

  1、师质疑:诗题中哪个字最让你有感触?(生可能谈“独”和“坐”)

  2、请学生以自己的体会诵读诗题。

  3、各种形式朗读古诗,正音、评价。

  4、引导学生回忆理解诗句内容的方法(查字典、看注释、看插图、读资料等)。

  5、自主选用以上方法在小组内说说诗句的基本意思。

  6、全班交流诗的大意:天上几只鸟儿向远处飞去,直到看不见影子;天上的那片云也悠闲地飘向远方。此时此刻,只有敬亭山和我互相看着,怎么看也不觉得满足。

  三、品读诗句,入境悟情

  1、赏析写景的一、二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1)要求学生标出描写景物的词汇:众鸟、孤云。

  (2)指名根据想象画出景物。

  (3)质疑:你们从“众鸟飞”、“孤云去”的自然景象中体会到什么?

  (4)李白为什么会由此生出孤独之感?角色体验朗读(自己就是李白)。

  (5)播放朗诵课件,聆听,欣赏。

  (6)配乐诵读,想象画面;读出诗韵,读出情感。

  2、品析后两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1)敬亭山和李白为何“相看两不厌”?

  (2)点拨:李白寄情于山水,山水在他眼中便有了情。他把敬亭山当知己。

  (3)找到了这样一位知心朋友,李白才会发自内心地感慨——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4)假如“知己”敬亭山会说话,李白可能会和它说些什么?(引导学生由李白抱负不得施展,有志难酬的无奈境况展开想象。)

  (5)当世界上的一切都远离李白的时候,他不是颓废痛苦地生活,而是乐观、坚定地和敬亭山悠闲地“相看”。

  (6)指导朗读。

  四、赏读全诗,背诵全诗

  1、配乐各种形式诵读全诗。

  2、自由组合练习诵读。

  3、指名背诵。

  五、布置作业

  1、选读李白的古诗。

  2、默写《独坐敬亭山》,尝试配上画面。

《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 篇6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四课的一首古诗。诗中写了许多鸟高高的飞走了,单独漂浮在在天空中的一片云彩,也悠闲的越飞越远。只有作者和敬亭山两个怎么看也不厌倦。选编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古代诗歌,增加传统文化的积累;二是激发对古诗的喜爱,并在背诵中陶冶爱美的情趣。

  二、学情分析

  根据四年级的学生的知识结构及课程标准对古诗教学的要求,应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多读,通过读去感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理解词的意思。把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并与同学交流、讨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合作能力。根据诗的描述进行想象,在脑海里浮现画面。在这些环节中,学生可能对古诗的意境感悟需要老师点拨,因为诗人写诗的心境生无法理解,这需要师适当介绍诗人当时的背景,朗读方面可能没真正把诗人的心情溶入情境中,可能交流时有的学困生被冷落,教师重要的是要生通过反复读,想象画面,体会意境,弄懂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孤独、寂寞、苦闷的心情。

  三、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诗中词语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诵读并背诵古诗。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理解感悟诗的过程中,能通过想象和朗读,了解古诗意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感悟古诗内容,意境,体会诗人感情。

  四、课前准备

  1、事先布置学生收集有关李白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

  3、古筝音乐

  五、教学流程

  (一)导入课题,揭题。

  1、图片引入,引出诗人所作《望庐山瀑布》,介绍诗人。

  2、揭题:诗人一生漫游过许许多多山山水水,足迹遍及祖国的大江南北,也留下了许多的山水诗篇。今天我们再学习他的一首诗:独坐敬亭山。

  3、解题:“独坐”是什么意思?题目是什么意思?介绍诗的背景。

  设计的意图:从课题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让学生的的思维调动起来,使他们积极投入学习中。

  (二)自读自悟,初步感知。

  1、配乐欣赏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古诗。

  (1)把诗读通读顺。

  (2)个人读,小组读,齐读,同桌读。

   3、全班齐读。

  设计意图:采用多种方式的读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三)合作学习,探究诗意。

  1、同学们再读诗,看有哪些词不理解的,可以通过看注释或者查字典解决,也可以和同桌交流讨论,理解。

  2、小组讨论交流诗句的理解。

  3、集体交流词的意思。(“众鸟”许多鸟;“高飞尽”都高高的飞走了;“孤云”孤单的云;“独”独自;“闲”悠闲;“相看”互相看;“不厌”不满足;)

  4、教师详讲古诗意思。

  (四)说诗意,模拟画面

  1、小组互相说说古诗的意思。

  2、小组代表口头表达诗意。

  (五)议诗情

  1、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景物?(鸟飞尽,云飘走了,孤山。)

  2、给人什么样的感觉?(凄凉)

  3、诗人的心情怎样?(孤单寂寞)

  课件介绍背景:李白少年时就博览群书,以才闻名天下,很有文采。他写这首诗时正被权贵迫害,长期流落他乡,饱尝了人间辛酸,世态的炎凉。

  4、如果你是李白,遇到这样的处境,你会怎么想?

  设计意图:设计让学生自读自悟,不理解的与同学交流,讨论,目的是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重视学生的合作参与,让每一位学生有效参与。适时补充李白不得志的材料、设计假如你是李白,你会怎么想?是寻找学生与文本的撞击点,引起学生共鸣。因为李白距离学生久远,他们无法理解诗人当时心情,引导他们进行说话,也加强了语言的训练,使语言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得到了升华。

  (六)配乐朗读,体会诗人的感情。

  (七)诵读

  1、试着读一读,用你的声音的快慢、轻重来塑造这些画面。

  2、闭上眼睛,静静聆听,想象画面,感受诗人的心情。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主要也是引起生与文本语言的撞击,重要是培养生的想象能力,给诗配画一环节也体现了“尊重个性,面向全体”的设计理念,让学生自己想象的的情景,使学生的想象能力得到提升。

  (八)诵读大比拼

  1、男女生比拼。

  2、小组比拼。

  3、背诵古诗。

  (九)课堂小练笔

《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感悟诗歌的意境,熟读成诵。

  2.认识13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学会两种笔画,掌握“坐”的字理演变过程,掌握“鸟”的笔顺。

  3.通过进一步学习字理识字、韵语识字、借助拼音识字等方法,培养想象力、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4.初步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激发对汉字的热爱。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字理演变图。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5分)

  同学们,在我国的唐朝有位称为诗仙的伟大诗人,他的名字叫李白。有一年秋天,大诗人李白游安徽省的敬亭山,看到敬亭山的景色非常美丽。成群的鸟儿在天上展翅高飞,天边的云朵悠闲的飘着。他觉得看也看不够,于是就写下了一首诗。诗的叫《独 坐敬亭山》

  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这首诗是怎样描写敬亭山的?请你闭上眼睛,听老师读古诗,一边听,一边想,你从这首诗中想到了什么样的画面?

  #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力图体现想象能力的培养,同时培养学生一边听,一边想的良好习惯。

  二、熟读古诗,认读生字(34分)

  1.指导朗读。

  (1)教师领读。我们尝试读这一首诗吧。

  (2)学生借助拼音读古诗。

  2.学习生字

  (1)学习要求认识的字。

  拼读7个要求认识的字,其中“坐”是平舌音,“只”是翘舌音,是整体认读音节。

  了解生字在本课中的意思。

  (2)学习既要认识又要会写的字。

  学习这几个字要强调“虫”是翘舌音,“鱼”是整体认读音节。这几个字书上提供了字理演变图。

  回文学“鸟”字

  请同学们在这首诗里找到天空飞翔的小鸟的诗句,读一读。

  “鸟‘字是象形字,甲骨文象一只鸟形,头向左而立,还有嘴和一双爪子,现在这个字已经简化,要注意他的笔顺。

  在学习“牛、羊”两字时,可以用谜语引入。

  三、作业。(1分)

  1.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2.收集关于“马、牛、羊、鸟、虫、鱼”的成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7分)

  1.背诵《独坐敬亭山》。

  2.交流收集到的成语。

  3.复习生字。

  二、指导书写(13分)

  马:注意第二笔的写法,注意新笔画横折折勾的写法。

  鸟:注意字的结构,上窄下宽,注意小鸟“眼睛”的“点”。

  虫:第五笔是提,不要写成横。

  三、完成书后活动与练习题“连一连,涂一涂”。(19分)

  1.先观察,看看每个图形上的字都读做什么。

  2.用笔连一连,把连成的词语读给大家听,发现其中的规律。(同样的图形正好组成一组词语。)

  【设计意图】:通过此题的练习,达到积累词语的目的。

  3.用 彩色笔涂一涂。

  四、作业(1分)

  书写本课生字,背诵古诗。

  板书

  马 牛 羊 鸟 鱼 虫

小学语文《江南》优秀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1、认识笔画竖弯,会写“西”。

  2、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结合插图,了解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感受江南的美丽。

  教学过程:

  一、想象情境,读懂诗句

  1、出示课文插图,引入:

  面对展现在我们眼前的一湖的莲叶,你想说些什么?用“我看到()的荷叶”说话。

  引导学生说说荷叶的颜色、形状,体会这么多又大又绿的荷叶你挨着我、我挨着你的情景。

  老师总结:眼前我们看到的就是一幅“莲叶何田田”的美景。

  2、教师启发学生想象:

  这茂盛的荷叶,散发着迷人清香的荷花会把谁吸引来?

  采莲姑娘撑着小船来采莲,她们的心情怎样?

  让我们怀着快乐的心情读一读这句。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读懂诗句的基础上规范表达。在表达的过程中想象画面,感受情趣。

  3、教师:除了采莲姑娘,还有谁也很开心?(河里的小鱼)。

  你从哪句诗中读懂的?(鱼戏莲叶中,意思是鱼儿在做游戏。)

  (1)教师启发学生想象:小鱼在做什么游戏,它们是怎么嬉戏玩耍的。

  提供句式引导学生开展说话练习:

  鱼儿在荷叶间玩()的游戏,一会儿游到(),一会

  儿游到(),一会儿游到(),一会儿游到()。

  (2)在读懂诗句的基础上,读出诗句恰当的停顿。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展开想象,以提供句式的方式,引导学生规范表达,并理解诗句“莲叶何田田”的意思。

  4、聚焦方位词:东、西、南、北。

  (1)标注东南西北方位坐标,建立直观感受。

  (2)发现诗句中的两组相对的词:“东—西”“南—北”。

  (3)参照方位坐标指示,引导学生配上鱼儿游的动作,边做动作边朗读诗句。

  5、分小组合作表演,背诵诗句。

  二、拓展阅读,积累知识

  1、江南的美可不只这迷人的荷塘,我们继续去观赏吧。(教师出示图片或课件。)

  2、教师:看到这些景色,你想说什么?指名说。

  3、小结:千百年来江南的美景吸引了无数的文人墨客,他们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白居易写的《池上》。

  【设计意图】课外拓展,通过教师出示图片,也可请去过江南的学生展示照片,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江南,感受江南的美丽风光。

  三、指导书写“西”

  1、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生字,一边写一边指导学生认识新笔画竖弯,强调书写注意点,学生跟着书空。

  2、指导学生按笔顺提示描红。

  3、学生练习描红,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写字姿势。

  4、反馈评价:展示优秀书写;出示问题范例,纠正;学生继续练写。

《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 篇9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感悟诗歌的意境,熟读成诵。

  2、认识13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学会两种笔画,掌握“坐”的字理演变过程,掌握“鸟”的笔顺。

  3、通过进一步学习字理识字、韵语识字、借助拼音识字等方法,培养想象力、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4、初步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激发对汉字的热爱。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字理演变图。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5分)

  同学们,在我国的唐朝有位称为诗仙的伟大诗人,他的名字叫李白。有一年秋天,大诗人李白游安徽省的敬亭山,看到敬亭山的景色非常美丽。成群的鸟儿在天上展翅高飞,天边的云朵悠闲的飘着。他觉得看也看不够,于是就写下了一首诗。诗的叫《独 坐敬亭山》

  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这首诗是怎样描写敬亭山的?请你闭上眼睛,听老师读古诗,一边听,一边想,你从这首诗中想到了什么样的画面?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力图体现想象能力的培养,同时培养学生一边听,一边想的良好习惯。

二、熟读古诗,认读生字(34分)

  1、指导朗读。

(1)教师领读。我们尝试读这一首诗吧。

(2)学生借助拼音读古诗。

  2、学习生字

(1)学习要求认识的字。

  拼读7个要求认识的字,其中“坐”是平舌音,“只”是翘舌音,是整体认读音节。

  了解生字在本课中的意思。

(2)学习既要认识又要会写的字。

  学习这几个字要强调“虫”是翘舌音,“鱼”是整体认读音节。这几个字书上提供了字理演变图。

  回文学“鸟”字

  请同学们在这首诗里找到天空飞翔的小鸟的诗句,读一读。

“鸟‘字是象形字,甲骨文象一只鸟形,头向左而立,还有嘴和一双爪子,现在这个字已经简化,要注意他的笔顺。

  在学习“牛、羊”两字时,可以用谜语引入。

三、作业。(1分)

  1、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2、收集关于“马、牛、羊、鸟、虫、鱼”的成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7分)

  1、背诵《独坐敬亭山》。

  2、交流收集到的成语。

  3、复习生字。

二、指导书写(13分)

  马:注意第二笔的写法,注意新笔画横折折勾的写法。

  鸟:注意字的结构,上窄下宽,注意小鸟“眼睛”的“点”。

  虫:第五笔是提,不要写成横。

三、完成书后活动与练习题“连一连,涂一涂”。(19分)

  1、先观察,看看每个图形上的字都读做什么。

  2、用笔连一连,把连成的词语读给大家听,发现其中的规律。(同样的图形正好组成一组词语。)

【设计意图】:通过此题的练习,达到积累词语的目的。

  3、用 彩色笔涂一涂。

四、作业(1分)

  书写本课生字,背诵古诗。

板书

  马 牛 羊 鸟 鱼 虫

⑴ 感悟:

  既然找到了自己的朋友,而且是那么知心的朋友,李白还孤独吗?这时候他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板书:不独)

⑵ 品析:

  那《独坐敬亭山》中的“独”是不是作者用词不当啊?引导学生理解“独”是表面的独,而作者的内心并不孤独。以“不独”写“独”又是作者独具匠心之处。(板书:表面、内心)

⑶ 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带着高兴的心情读。

  三、表情朗读,升华诗意

  1、古诗是激qing和想像的艺术。只有用你的激qing与想像去品读,“诗的感觉”才会喷涌而出。《独坐敬亭山》看似写景,其实也在抒发作者的感情,就让我们也带上作者的感情来读一读这首诗吧。(板书:悟诗情)

  2、背诵全诗。

  3、默写全诗。

  四、回顾总结,受之以渔

  以前,我们通过老师的讲解,同学们的讨论,或者是画诗、表演来学习古诗,今天,我们又是怎样学诗的呢?学生自己总结:晓诗题──知诗人──明诗意──悟诗情,还有画一画的方法。

  同学们,我们生长在一个诗的国度里,诗是祖先留给我们宝贵遗产,更是我们的骄傲。希望同学们在今天品味诗句的审美体验之后,能更加热爱我们的传统文化,读诗,学诗,爱诗,成为一个个有激qing,有修养的小诗人。最后,请让我把下面这首诗献给同学们,作为今天的结束:

  风雅颂是诗,古乐府是诗;

  三闾大夫的狂放是诗,诗仙太白的神游是诗;

  大江东去是诗,把酒临风也是诗;

  诗,可以静静的坐下倾听;也可以在微雨街头温柔吟唱……

  爱诗,其实是在爱着,我们的生活。

《独坐敬亭山》优秀教案设计 篇10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唐代时我国诗歌创作最繁荣、最辉煌的时代,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杰出诗人,你知道唐代有哪些著名诗人?(生交流) 唐代诗人灿若星空,其中有一位诗人才华横溢,纵情山水,把酒吟诗,诗酒名闻天下,被人们称为“诗仙”,你知道他是谁吗?(生答李白)

  二、板书课题,揭题

  1 、今天我们学习李白的一首千古名作(板书:独坐敬亭山)

  2、生读题 中学语文在线-免费资源站

  3、理解题意:“独”是什么意思?有哪位同学到过敬亭山游玩,知道敬亭山在哪吗?

  4、敬亭山自古就是文人雅士聚聚之地,李白为什么会独坐敬亭山呢?

  三、读诗,读出诗歌的节奏与韵律

  1、 默读古诗,有没有不认识的字? 生自由读诗两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 听说我们班的同学古诗读得特别好,指名读,(评价 很有诗人风范)齐读

  3、 诗歌朗读形式多样,想不想尝试合作读。(要求 读出诗歌的节奏)

  4、分组合作读,每小组一句 男女生叠读(叠读前三 后二) 师生叠读

  5、读诗的最高境界是读出诗的韵味, 古代的读书人读诗摇头晃脑,抑扬顿挫

  四、范读诗歌,想象画面

  1、闭上眼睛,用心倾听朗诵想象画面

  2、同学们,告诉老师,你仿佛看见了什么?(鸟飞 云飘 伫立的大山 孤独的诗人)你的脑海中是不是浮现这样的画面?

  3、置身于这样的境界,你有何感受?(景美 寂静 孤独)

  五、作业:

  背诵古诗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诗歌一二句,感受诗人的孤独。(板书 鸟飞 云去 孤独)

  理解“尽”,说“众鸟高飞尽”诗意;理解“孤”“闲”,说“孤云独去闲”诗意

  二、 教师介绍创作背景

  鸟飞云去本是常见的自然现象,在诗人的眼中,为何会如此的孤独寂寞呢?(生交流,师小结: 被贬离京城,十年漂泊,远离故土与亲人,世态炎凉,好友遗忘,看见鸟飞,云去,有感而发,触物伤怀,难怪这样的孤单寂寞!)

  三、学习诗歌三四句,感受诗人的不独。

  相看是什么意思?(相互看;你看我我看你)谁和谁相看?(李白与敬亭山)会怎样看?(含情脉脉 四目相对 默默对视)(板书:相看)

  同学们,诗人是第一次登上敬亭山吗?{不是}你们知道诗人这是第几次登上敬亭山吗?第七次啊![]诗人这么多次登上敬亭山,难道仅仅是为了欣赏敬亭山的美丽风景吗?(不是)在诗人眼中,在诗人心里,敬亭山难道仅仅是一座山吗?你说!(不是)仅仅是一座山吗?你说!(不是)在诗人眼中,在诗人心里,敬亭山哪里是一座山啊,他分明就是诗人的一位朋友,一位永远不会离开他,永远不会抛弃他,永远与他相依相伴的朋友啊!一位孤单时可以做伴,寂寞时可以倾诉的朋友啊! 有了这样的朋友,诗人还好孤独吗?(不会)还会寂寞吗?(不会)难怪诗人会写下这样的诗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李白一生不畏权贵,命运坎坷,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心中自有说不出的孤独 寂寞与忧伤,只有流连山水、登高望远之时,才是他最快乐的时候。同学们,当李白登上敬亭山时,他的心情怎样?(喜悦 高兴 激动)是啊,李白是与敬亭山心有灵犀、两两相悦啊!(板书:相悦)

  四、教师小结:

(结合板书)漂泊他乡,无人相伴是,李白与敬亭山相看、相知、相悦,从大山中感受到生命的美好,从大山中汲取人生的力量,排解内心的忧伤,写下了千古传颂的《独坐敬亭山》(生有感情的读诗) 实际上,诗人愈是写山的“有情”,愈是表现出人的“无情”;而他那横遭冷遇,寂寞凄凉的处境,也就在这静谧的场面中透露出来了。“静”是全诗的血脉。这首平淡恬静的诗之所以如此动人,就在于诗人的思想感情与自然景物的高度融合而创造出来的“寂静”的境界,无怪乎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要夸这首诗是“传‘独坐’之神”了。

  五、自由读诵,背诵

《独坐敬亭山》教学反思

  第一篇:

  古诗是主观性最强的艺术,它使一切生活的影子浸泡在情绪的流波里,是诗人自己独特的情感宣泄。因此,学习古诗不能脱离作者与时代去凭空解读作品本身。每讲一首古诗,总是让学生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包括时代特征,风俗等。或是让学生上网查找相关资料,或是上课时老师对作品、作者进行简单的介绍,这对学生理解古诗的含义,感悟诗情有很大的帮助。

  教学《独坐敬亭山》这首诗 时,因学生学习条件有限无法让学生查找有关这首诗的资料。因此,上课时,我只能直接介绍此诗的时代背景,包括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同时也告诉了学生。说完之后,我就觉得不对劲,不应该先让学生知道作者的情感,可一言既出,无法更改,只好按计划进行。学习古诗,首先让学生对古诗有一个整体的印象和感觉,获得初步感受,才能更好地为理解古诗的意思打下好基础。然后,通读古诗,要求学生流利地朗读全诗,做到不漏字,不读错字。通读古诗之后,学生对古诗有了大致的了解,接着让学生借助注释或字典理解古诗的意思。由于这首诗的诗意比较容易理解,所以大部分学生都能说出诗的大意。按照学习古诗的方法,最后一个环节是让学生感悟诗情,也就是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可刚上课时,已告诉学生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孤独寂寞的情感,怎样让学生感悟诗情呢?一时慌了神,想不出好的方法,最后,我直接说:“这首诗既然表达作者孤独之情,那么从诗中的哪些词可以看出来呢?”学生再读诗,找。学生很快发现题目中的“独”,诗句中“孤,相看,只有”这些词中都能体现出作者孤寂的心情。这样学习也能让学生有比较深的感悟。

  课下与老师交流时,一位教过这首诗的老师把的方法告诉了我,她是把这首诗的时代背景放在感悟诗情中介绍,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我觉得她这样的安排可谓妙些,更有效些。与他人相比,自己在安排资料时有些操之过急。虽然自己的方法笨拙,但也受到了成效,不免对自己的教学有些庆幸。对于古诗的教学,我们可以用不同的形式,方法进行,只要有效都可以去试试。

  第二篇:

《独坐敬亭山》一诗是李白于天宝十二年秋游安徽时所作。当年,诗人被迫离开长安已整整十年,长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饱尝了世态炎凉,孤寂之感倍生。诗人通过对敬亭山景象的描写,抒发了因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寂寞之情。也正因如此,把握这首诗的感情基调,体会诗中的思想内涵,是本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上课伊始,我在黑板上画了一幅李白坐在敬亭山上、与山相对而望的的画,带领学生从图画入手,结合咀嚼语言,使学生很快进入到诗歌的意境当中。但由于我的点拨不够到位、深入,学生品味诗歌意境略显得不够深,造成后面学生体会李白的孤独之感时味不浓;再到后面体会“相看两不厌”这句诗的意蕴时,由于我引领学生体会过深,学生很难接受。

  这节课让自己满意的是让学生作画,让学生自画自悟,去体会“去”和“尽”的意味;通过联系生活感受为何“两不厌”。

  课后,老教师的点评,一下子让我对这一课的教学又有了新的认识。许老师为我指出这样一条道,那就是要从这首诗找出一个诗眼来。抓住“独”这个诗眼,先从题目感受“独”,再从前两句深入体会李白的孤独。而后两句要带领学生去细细品味李白的不孤独,在一般的教学中,学生能停留在“因为和山成为知己,所以李白不孤独”的理解层次上,但怎么往深里挖掘,感受李白的不孤独,这就要引导学生在语文知识当中做文章了。让学生理解“厌”意思上的古今差异,并让学生用现代语言来解释,由此把“不厌”讲深、讲透;再通过我们现如今在不断地吟诵着李白流传千古的诗文,一代又一代的人都认识了李白,李白有何孤独。这样层层深入,对“从独到不独”的理解一下子就上升了一个新的境界。

  这次公开课的备课、上课、到课后反思,让我收获颇多,尤其是老教师的点评,使我受益匪浅。点评使我对教学有了更深的认识,那就是无论怎样教,首先要做到不断地用知识充实自己的头脑,更新自己的头脑,丰厚自己的文化底蕴;其次教学要不断地联系生活,教会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让我们能真正做到智慧地教语文,而学生能智慧地学语文吧!

小学一年级语文《画》优秀教学设计 篇11

  画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注释:

  色:颜色,也有景色之意。

  春去:春天过去。

  惊:吃惊,害怕。这里主要是受惊飞起的意思。

  译文:

  在远处可以看见山有青翠的颜色,在近处却听不到流水的声音。

  春天过去了,但花儿还是常开不败,人走近了,枝头上的鸟儿却没感到害怕。

  创作背景:

  此诗为诗人赞画之作。关于这首诗的作者,有多种说法。一说是唐代王维所作,但在王维的作品,或在《全唐诗》都没有此诗;一说是原为南宋僧人川禅师为注释佛教经典《金刚经》所作的偈颂诗的一部分;一说为宋代佚名诗人所作,如上海市一年级小学语文等教材中编入此诗时,作者一栏里即是“宋%26middot;佚名”。

小学一年级语文优秀教案 篇12

  教学步骤

  第1课时

  一、

  教师活动

  1.导入新课:小朋友,大家好!从今天开始,你们就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首先让我们来互相认识一下,好吗?(教师首先作,然后让每个学生站起来作)

  2.对于每位学生的介绍,教师都应该认真听取,争取尽快熟悉每一位学生,同时应该根据学生时的具体情况作出积极地回应,让每一位学生都认为自己受到了教师的重视。对于显得紧张的学生,应该采取恰当的方式来鼓励他们,帮助他们消除紧张的情绪。

  二、汉语拼音的作用

  教师活动

  1.提问:大家在幼儿园都学习过什么知识呢?

  2.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进一步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认识,可以适当地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一些歌舞表演。

  3.在学生表演完之后,可以借机提问:你们能写出你们唱的儿歌的歌词吗?

  4.设问:那你们是怎么知道这些歌词读音的呢?

  5.继续设问:老师又是怎么知道它们的读音的呢?有谁知道吗?

  6.告诉学生每个汉字都有一个对应的拼音,通过这些拼音,我们可以知道所有汉字的读音。你们想学习汉语拼音吗?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要正式来学习汉语拼音了。

  三、a的读音

  教师活动

  1.引入:同学们,从现在开始,我们就要正式进入汉语拼音的学习了,有哪位同学能说出几个汉语拼音的拼音字母来吗?

  2.对能够说出一些拼音字母的同学一定要给予表扬,同时用幻灯片或挂图的形式出示教科书第四的情境图,然后提问:同学们观察一下,看看左上角的小男孩像什么?

  3.对于学生的回答,只要是合理的,都应该给予肯定,同时提示学生,小男孩的头像就像a的半圆,而他手上拿着的话筒就像a的小辫子。

  4.在学生认识了a的字型后,教师可以开始讲解a的发音。

  5.领读后,可以让全班齐读三遍,帮助学生进一步记住a的读音。

  6.齐读后,还可以让学生分组读,每组读三遍,看哪一组读的最好。

  7.在学生分组读的过程中,应该仔细听,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发音。

  教学步骤

  第2课时 一、认识声调符号

  教师活动

  1.再次出示教科书第四页的示意图,指导学生观察右上角四个a上面的小符号,让学生试着说一说那是什么东西?

  2.对于回答出声调的学生,应该及时给予表扬,同时教学四个声调的高低升降变化。并首先示范,然后领读三遍。

  3.让学生借助手势来学习声调,让他们自由地读两分钟。

  4.学生自由练习后,让全班齐读带声调的a,每个读三遍。同时加上手势。

  5.在学生齐读的过程中,仔细观察,发现问题并认真地给予纠正,尤其要特别讲解二声和三声的区别。

  6.在学生基本掌握四声的升降变化后,让学生再次齐读、分组读。

  二、正确书写

  教师活动

  1.出示四线格的挂图或幻灯片,告诉学生汉语拼音的四线格分上中下三格。

  2.学生认识了四线格之后,开始讲解a的写法:a占四线格的中格,由两笔组成,笔顺是先写左半圆,再写竖右弯,半圆的起笔点和落笔点要对齐,竖要写直,弯要写短,做到浑圆饱满。

  3.在学生练习的时候,应该在全班巡视,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对于一些书写有困难的学生,教师不防手把手地教他们握笔、发力的方法。

  4.出示教科书第五页“跟我学”的示意图,让学生看看图片中小男孩的坐姿。

  5.告诉学生在读书和写字的时候要做到“眼离书本一尺远”,因为这样有利于保护自己的视力。

  6.在学生知道正确的坐姿后,再次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写五遍a。

  三、学习儿歌

  教师活动

  1.出示教科书第四页儿歌的示意图,让学生说一说图片中画了些什么。

  2.肯定学生的回答,同时范读一遍课本上的儿歌,让学生找一找在这首儿歌中有哪些音节含有本课学习的拼音字母a。

  3.领读儿歌三遍。

  4.让学生自由地读三分钟。

  5.在学生自由阅读的过程中,全班巡视,并发现学生的问题,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在学生完成自由阅读后,让全班学生齐读一遍。

  教学步骤

  1课时

  一、o的发音 二、教师活动

  1.出示教科书第六页的示意图,让学生说一说图片的左上角画了些什么。

  2.设问激趣:你们听过公鸡打鸣吗?

  3.让学生试着学公鸡打鸣。

  4.放公鸡打鸣时的录音,让学生再次感受公鸡打鸣时的声音。

  5.告诉学生o的发音与公鸡打鸣时的声音是相近的,同时给学生示范o的准确发音。

  6.领读o的读音三遍。

  7.领读后,让全班齐读三遍,帮助学生进一步记住o的读音。

  8.齐读后,让学生分组读,每组读三遍,看哪一组读得最好。

  9.在学生分组读的过程中,应该仔细听,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纠正。

  三、练习o的四声

  教师活动

  1.前面我们学习了a的四声,那么你们根据a的四声能读出o的四声来吗?

  2.示范o的四声的发音,领读三遍。

  3.让学生自由练习o的四声的读音,边读边打手势。

  4.在学生自由练习的过程中,进行全班巡视,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尽量当场给予解决。同时在学生练习结束后可以利用游戏的方式学生进一步记住o的四声:教师在讲台上不发声,只用手势比画出o的四声,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手势读出带声调的o的读音。

  四、正确书写o

  教师活动

  1.让学生翻到教科书第七页,仔细观察o在四线格中的位置。然后让学生在语文练习本上试着写下o。

  2.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巡视并发现学生的问题,然后告诉学生o的正确写法:从上方起笔,一笔写成,要写得浑圆饱满。然后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写五遍。

  3.在学生书写的过程中进行巡视,纠正学生不正确的握笔姿势和坐姿。

  五、学习儿歌

  教师活动

  1.出示教科书第六页的示意图,让学生说一说图片中画了些什么内容。

  2.让学生阅读课本中的儿歌,看哪一位小朋友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出红色的单韵母o。

  3.对最先找出的同学给予表扬,然后范读一遍儿歌。

  4.领读三遍儿歌,在读的过程中可以加上节拍,让儿歌显得更加活泼一些。

  5.在学生跟读三遍之后,可以试着让学生齐读。

  6.在学生齐读的过程中,因注意发现问题,然后就这些问题重点给学生讲解。再次让学生齐读。

  e

  教学步骤

  一、e的读音

  教师活动

  1.出示教科书第八页的示意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左上角的鹅,让学生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2.示范e发音时的嘴型(嘴巴不动,声音拖长)。并让学生照着教师的嘴型练习发音。

  3.观察学生的发音,发现他们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给予纠正。

  4.领读三遍。

  5.指导学生在发音时想想鹅的倒影,在记住e的发音的同时记住它的字形。

  6.在学生基本记住e的发音和字形之后,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e的四声。

  7.领读带声调的e三遍。

  8.把前面学习过的a、o和e结合起来练习,在它们上面加上声调,随机抽取几个让学生辩读。

  二、正确书写

  教师活动

  1.让学生翻到教科书第九页,认真观察e在四线格中的位置。

  2.细心地范写,边写边讲解书写e的要领:在中格一半处起笔横写,向上折画圆,对准折笔处留一小口停笔。

  3.指导学生在语文练习本上书写e,共写五遍,同时全班巡视,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

  4.对于学生在的问题应该及时给予纠正,同时可以请两位同学到黑板上来书写。

  5.对两位同学的书出评议,重点解说书写过程中的难点。

  6.再次让学生在语文练习本上抄写五遍e,看谁写得好:同时巡视全班,重点观察学生的拿笔、写字姿势。

  三、学习古诗

  教师活动

  1.再次出示教科书第八页的示意图,鼓励学生试着背诵课本中的那首诗。

  2.让学生来背一背古诗《鹅》。

  3.不防让学生来当一回小教师,让对这首诗比较熟悉的学生来领读。

  4.对学生的表现表示赞扬,对其中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纠正,并亲自领读两遍。

  5.让学生翻到教科书第九页,看看图片中的鹅,让他们用蜡笔添上一些颜色。

  6.组织学生展示他们的成果,比一比谁的鹅更漂亮。

《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 篇13

  站在三尺讲台上,在新学期的第一课教自己的学生学习这首诗并领悟个中的玄机与美妙,这倒是我乐此不疲的。其实说实话,有时我觉得我上课并不像是在向学生传 授知识,学生接受知识,而是我将他们引领到语文这个大舞台上,让他们看着我在里面翩翩起舞近而使他们按捺不住自己内心深处对舞台中央的欢愉最终小心翼翼或 大大方方地开始他们的探求。

  昨晚看北京海淀区“国家特级教师”腾飞老师的一个段子,他曾经说,现在教学工作的不易在于如何把学生带入你所创设的教学环境中去并且让他积极发挥出他学 习的主观能动性。他还列举了几个教学方法的实例,并解释教学效果的程度。听后,受益匪浅。对于我们这些刚刚参加工作不久的教学工作者来说,到处求取真经是 多么的重要。

  在讲这首诗时,我给学生们渲染了诗人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及诗人当时的心境。当众鸟高高飞尽,哪怕是最后一片云也悠闲自在的独自离去,这个时候,天地之间虽 广袤无垠,却只有诗人及敬亭山在深情地相互对望。虽然当时的诗人在孤独地忍受着众叛亲离,但他的心中还是那样乐观——世人皆醉我独醒,去日之去不可留,我 自仰天大笑出门去。

  让学生抓住诗人的心境,也就抓住了全诗的诗眼。了解了诗文的环境,也就理解了诗人的心声。

小学一年级语文《独坐敬亭山》优秀教学设计【13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