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吾小秘【www.wxiaomi.cn】,您身边的文字小秘书!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时间: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锦集3篇】

  【导语】每当我们学完一本数学教材,为了对老师的辛勤教导表示感激,我们会整理一份教案,以此表达我们的学习心得和感情。下面是会员“chuixian”整理的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共3篇),供大家阅读。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1

  四年级下册数学公开课教案

  教者:李名树时间:2012年4月21日教学内容:三角形的特性(教科书第80、81页,练习十四第 l、2、3题。)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 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2、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 应用。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的能力。

  4、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教学难点:会在三角形内三条边上画高。

  教具、学具准备:师生分别准备木条(或硬纸条)钉成的三角形。教学过程:

  1、展示课本第80页情境图: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三角形,仔细观察一下你能在图上找到三角形吗?学生先说说哪里有三角形,再让学生在图上描出来。

  2、生活中哪些物体上也有三角形呢?让学生说一说。生:红领巾、标志牌……

  3、导入课题:其实三角形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运用,究竟它有什么特点?这节课我们将对它进行深入的研究。

  板书课题:三角形的特性

  二、操作感知,理解概念

  1、发现三角形的特征。

  请你画出一个自己喜爱的三角形。并同桌互相说一说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几个顶点?老师也画一个。

  出示学生画的三角形。

  让学生在自己画的三角形上尝试标出边、角、顶点。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标出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

  2、概括三角形的定义。

  引导:大家对三角形有了一定的了解,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 学生回答:

(1)有三条边的图形叫三角形或有三个角的图形叫三角形;

  师:谁来补充一下?

(2)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的图形叫三角形;

  师相机出示图形,学生发现不一定能组成三角形。

(3)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三角形。

  请学生对照上面的说法,议一议:下面的图形是不是三角形? 讨论:怎样说更准确? 阅读课本:课本是怎样概括三角形的定义的?你认为三角形的定义中哪些词最重要? 组织学生在讨论中理解“三条线段”“围成”。

  教师用准备好的三条线段的教具在黑板上摆放帮助理解关键词:三条线段、围成。学生发现:只有具备了这两个条件才能准确无误地围成三角形。

  3、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

  老师手上拿着平行四边形说:平行四边形有高,那么三角形有高吗?

  生:有。

  师:把准备好相应的三角形学具试着让学生指一指它们的高。

  老师在黑板上画一个三角形。(准备在黑板上示范作高)

(1)看书自学。

  师:什么是三角形的高?怎样正确的画出三角形的高呢?请打开书81页,看看书上是怎样说的,又是怎样画的,和你的想法一样吗?

  师:谁来说一说?

  生: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刚才的三角形中画出一条高,并标出它所对应的底。

(2)用字母表示三角形。

  为了表达方便,我们通常把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分别用字母A、B、C 表示,这个三角形可以称作三角形ABC,在三角形中标上字母ABC。

(3)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高。

  和同桌说一说刚才画的高是以哪条边为底画的?

  质疑:师:刚才我们画了三角形的一组底和高,想一想一个三角形只有一组底和高吗?为什么?新课标第一网

【设计意图:让学生动手指一指三角形的高,使学生在操作中初步感知三角形的高就是顶点到对边的距离,再让学生自学课本验证自己的想法,也加强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接着让学生自己画高并标出相应的底,有针对性指导使学生加深了对三角形高和底的认识并掌握了高的规范画法,同时也使学生了解了任何一条边都可以做三角形的底来画高,最后思考得出三角形有几组底和高。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学生认识并理解了三角形的高,较好的突破了本课的难点。】

  接下来以小组为单位发放课前教师准备的三角形,让学生按要求小组之间合作画高。展示学生作品,展示时学生互评互议,总结画高的好方法以及注意事项)。最后,让学生谈谈画高时的感想与收获。

  出示直角三角形(一条直角边作底),你能画出这条底边上的高吗?

  学生试画,画后发现高是另一条直角边。

  出示另两条底边,学生在答题纸上画出对应的高。

  三、实验解疑,探索特性

  1、提出问题。出示教材第81页插图:同学们,在生活中三角形有着广泛的运用,仔细观察你能发现什么?生产、生活中为什么要把这些部分做成三角形的,它具有什么特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来做个实验吧。

  2、实验解疑。

  下面,请大家都来做一个实验。

  学生拿出预先做好的三角形、四边形学具,分小组实验:拉一拉学具,有什么发现? 实验结果: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请学生举出生活中应用三角形稳定性的例子。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两次拉动不同形状的框架,亲自体验到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不同特性,在操作和比较中加深了对三角形特性的认识,又通过说出三角形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和生活的联系。】

  四、巩固运用,提高认识

  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十四1、2、3题。

  五、总结评价,质疑问难

  六、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三角形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你还想了解和三角形有关的哪些知识?

  教学反思:

  让学生在“画三角形”的操作活动中进一步感知三角形的属性,抽象出概念。这样有利于学生借助直接经验,把抽象的概念和具体的图形联系起来。这里教师充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恰当把握教学要求。三角形是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在第一学段学生已初步认识过。此处重点是引导学生发现三角形的特征,概括出三角形的定义。为此,还出示了一组含正、反例的图形让学生辨析,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三角形概念。此处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通过边画边想、组织交流、引导概括三角形的特征,从而有效地落实了本节课重点的教学。)

《春雨的色彩》说课稿

  一、教材内容分析:

  春天里万物复苏,百花争艳、绿草如荫、一派迷人的景色。《春雨的色彩》意境优美,散文诗中绵绵的春雨,屋檐下叽叽喳喳的小鸟,万紫千红的大地,给人以美的陶冶和享受,与此同时启发幼儿通过简洁优美的语言以及相应的情景对话练习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机。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启发幼儿观察、发现自然界的变化,感知春的意韵,并尝试运用多种方法把春雨的色彩表现出来,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二、幼儿情况分析:

  中班下学期的幼儿探究、分析、观察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并且孩子们充满了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究欲,能主动地去探究周围和环境的变化,并且能根据变化运用自己的表达方式将感知到的变化加以表现。同时这个时期的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及审美能力有一定的发展,孩子们在平时的活动中也积累了许多有关绘画方面的经验在活动展示出来。

  三、活动目标:

  教育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教育活动起着主导作用,我根据中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下活动目标:

  1、情感态度目标:引导幼儿感受散文诗的意境美。

  2、能力目标:发展幼儿的审美能力和想象力。

  3、认知目标:帮助幼儿在理解散文的基础上感受春天的生机,知道春雨对万物生长的作用。

  四、活动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引导幼儿份角色朗诵小动物的对话,感受散文诗的优美,进而丰富词汇、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难点是:学习词语“淋、滴、洒、落”、学习春雨的对话、诗句“亲爱的小鸟们,你们说得都对,但都没说全面,我本身是无色的,但我能给春天的大地带来万紫千红”。

  五、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课前学会朗诵诗《春天》,并组织幼儿春游,根据天气情况实地观察春雨,让幼儿感受了解春天的有关知识经验。

  2、物质准备:小动物头饰、教学课件、幼儿绘画用纸笔

  六、教法: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解放儿童的双手,让他们去做去干”所以在本次活动中,我力求对幼儿充分放手,对大限度的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自己去探究、去发现、去感受,我主要采取了以下教学法:

  1、谈话法:在活动得导入环节我运用与幼儿进行有关春天主题的谈话,帮助幼儿积累整理自己积累的有关春天的知识经验。

  2、演示法:在活动中我通过多媒体课件向 幼儿展示春天的勃勃生机,《春雨的色彩》散文诗的情景,也是通过课件中轻柔的配乐诗朗诵体现出来的。现代教学辅助手段的运用进一步强化了他的作用,使幼儿对春天、春雨更加了解和熟悉。

  3、情景演示法:将幼儿置身于《春雨的色彩》散文情景中,通过角色表演,强化幼儿对春雨的色彩的感受。

  此外我还适时采用了交流讨论法、激励法、审美熏陶法和动静交替法加以整合,使幼儿从多方面获得探索过程的愉悦。

  七、学法:

  1、多种感官参与法:《新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能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本次活动中,幼儿通过观察发现自然界的变化,感知春天的意韵,并尝试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方法把春雨的色彩表现出来,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2、体验法:心理学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与体验过的活动,人的记忆效果就会明显提高。在活动中,让幼儿自己进行角色表演,说出小动物们之间的对话,一定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同伴之间合作表演的快乐,也将成为他们永远的回忆。

  八、教学过程

  活动流程我采用环环相扣来组织活动程序,活动流程为激发兴趣谈春天-----看春雨-------欣赏散文诗------情景表演-------经验总结-------审美延(绘画形式)

  1、激发兴趣谈春天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活动开始我利用谈话形式引导幼儿将自己已有的关于春天的经验进行整理,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2、看春雨

  观看课件《春雨的色彩》前半部分,到春雨姐姐欢迎的最热烈老师说:一天,一群小鸟在屋檐下躲雨,他们在争论一个有趣的话题,你们知道他们在争论什么问题吗?(幼儿回答)对他们在争论: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

  这样的设计自然合理,进而引出散文诗《春雨的色彩》

  3、欣赏散文诗

(1)完整欣赏后请幼儿把不懂得地方提出来,由幼儿提出来,教师引导讨论,帮助幼儿理解散文诗的内容。

(2)寻找句子、加深印象

  给幼儿提出要求,请幼儿找一找诗里描写春雨下到草地上、柳树上、桃树上、杏树上、有菜地里、蒲公英上各用那些词语,通过找,让幼儿学会“淋、滴、洒、落”并学会用小动物的话来朗诵、来回答,促进幼儿积极思维,锻炼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强调了重点,理解了难点。

  4、情景表演:分角色进行朗诵表演。

  5、经验总结:

  将本家活动内容的前半部分进行总结,给幼儿一个春天的完整印象。

  6、扩展延伸、升华主题

  引导幼儿运用手工工具,用绘画的方式将幼儿感受到的《春雨的色彩》散文诗的意境描绘出来,巩固和加深幼儿对春天及春雨的任认知。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2

  四年级数学下册四则运算教案

  四则运算 韩进忠 第一课时: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计算。

  2、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知道算式中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根据算式的意思来说明运算顺序。

  教学重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加减混合运算顺序。教学难点:根据算式的意思来说明运算顺序。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心目中认为什么样的景色是最美的?(鸟语花香、晴空万里、茫茫草原、雪景……)今天,老师带大家到冰城哈尔滨去看看。(课件出示)美吗?(美)欣赏图片

(二)情景延伸 复习旧知

  咱们一起到“冰雪天地”去看一看吧!

  1、说一说图中的人们在干什么?“冰雪天地”分成几个活动区?每个区有多少人?你是怎么知道的?

  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我们从图上可以知道:滑冰区有72人,滑水区有36人,冰雕区有180人。同学们仔细想一想,你们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并解决它吗?

  2、交流、反馈

  同学们真棒!根据三条信息就可提出这么多的问题,还能够解决问题。

(三)学习新知 算法探究

  同学们,咱们到滑冰场去看一看吧!(课件出示)下面请听滑冰场的负责人向大家介绍:小朋友们,欢迎你们来到滑冰区,今天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你们也进去看一看吧!

  同学们,你们知道现在滑冰场有多少人在滑冰吗?

  1、列式计算,并跟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2、反馈交流。

(1)、72-44=28(2)72-44+85=113 28+85=113 72-44表示什么?28+85又表示什么?

  说说哪一种方法好?为什么?(方法(2)可以少写一个中间数,因此更简便。)

  4、运用方法(2)列式。

  如果老师把题目改一改,滑冰区今天上午有78人,又进来50人,下午离开37人,现在有多少人呢?

  请学生自由列式计算,然后全班交流。78+50-37 说一说每一步的意思。

  5、小结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学习这两题以后我们来观察这两题的计算顺序,你能用一句话来概括吗?(有加有减,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四)巩固新知 总结评价

“冰雪天地”参观得差不多了,我们该回到学校去了。路比较远,咱们就乘公交车吧!

  1、(课件出示)咱们在“城南站“上车,公交车上原有乘客36人,下车12人,又上车15人,现在车上有多少人?(1)请学生快速地列出算式。

(2)完成后同桌说一说每一步算式的意思,运算顺序又是怎么样的?

  2、到校了,我们去图书室看会儿书,请听图书管理员阿姨为我们介绍:同学们,今天真是个好日子,借故事书的人特别多,图书室有故事书98本,今天借出了46本,返回25本,你知道现在图书室里有多少本故事书吗?

  3、小结:学习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自己哪里还掌握得不够好? 第二课时:乘除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具体的问题,列出算式,分析算式的意思,使学生明确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

  2、遇到乘除混合运算式题学生能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教学重点:掌握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要让学生来理解题目的数量关系,能够看算式中每一步的意思。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昨天咱们学习了加减混合运算,谁能说一说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回忆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在只有加减法的算式里,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咱们来看两题,结合具体的题目咱们再来分析一下运算顺序。

  2、说说运算顺序并计算。25+78-91 105-58+46

(二)展开新课

  看来同学们掌握得不错。大家用掌声表示对自己的鼓励。今天咱们再到“冰雪天地“去看一看,那里会不会有什么新情况。

  1、出示例2。

“冰雪天地“3天接待了987人,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2、请一位学生读题。

  3、照这样计算是什么意思?(意思是每天接待的人数,按3天接待987人计算。

  4、请同学们小组讨论解题方法,可以借助线段图来理解,列出算式,想一想每一步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5、组织交流:

  A、分步列式:987÷3=329 329×6=1974 综合列式:987÷3×6 =329×6 =1974 线段图: 3天接待987人

  一共接待几人?

  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线段图画在黑板上,特别是评价表示6天接待人数的线段的长短。987÷3表示一天接待多少人。

  329×6表示一天接待的人数乘天数6就能算出6天接待的人数。

  比较分步列式与综合列式哪个更简便?(综合列式比较简便,他可以少写一个中间数。)B、6÷3×987 6÷3表示6天里含有两个3,即2个987人。

  6、小结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在只有乘除法的计算式题里,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7、总结出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的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法或只有乘除法,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三)巩固深化

  1、口算。

  27÷3×7

  3×6÷9

  25÷5×8 45+8-23

  63÷7×8

  24-8+10 28÷4×7

  35+24-12

  48÷8÷9 开小火车的方式进行,每说一个,其他同学判断是对还是错,前面的同学说错了,后面的同学进行更正。要求越快越好,如果前面的同学慢了,后面同学可以快速进行抢答。

  2、一箱橙汁48元,芳芳要买三瓶,共需付多少元?

  请学生按照第二题的方法进行解答。可能有的同学会问这道题做不来的,缺少条件,引导学生看图找条件。

(四)小结提高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觉得自己哪方面进步了? 第三课时:积商之和(差)的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含有两级运算(没有括号)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计算。

  2、让学生从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感受“先乘除后加减”的道理。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理解运算顺序。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前两节课,老师向大家介绍了有关“冰雪天地”游乐场的一些情况。今天,老师带来了“冰雪天地”游乐场接待人数的统计表。大家来看看这张统计表,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出示下表:

  这是“冰雪天地”游乐场接待人数的统计表 日期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人数 312 306 369 提问:根据表中提供的数据,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可能会提一些一步计算的题,教师可提示他们提出一些两步计算的题)根据学生回答,出示:

  3天一共接待987人,照这样计算,一周预计接待多少人? 学生列式解答。并说说计算顺序。

  导入新课: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玲玲去“冰雪天地”游玩。大家说说到了“冰雪天地”游乐场门口,得先干什么呀?(买票)大家看,游乐场到了,牌子上都写得清清楚楚,你能看懂它的意思,会买票吗?

  课件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看图。提问: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3(1)学生分组讨论,在组内交流获取的信息,小组汇报。谁能用语言完整地叙述问题?

  师引导,学生回答,教师课件出示: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玲玲去“冰雪天地”游玩。成人票每张24元,儿童票半价。购门票需要花多少钱?

  提问:成人票每张多少元?半价是什么意思?儿童票每张多少元?要买几张成人票?几张儿童票?要解决什么问题?

  提问:要求购门票一共需要花多少钱,必须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求什么?(2)列式解答。

  生1:24+24=48(元)24÷2=12(元)48+12=60(元)生2:24+24+24÷2 生3:24×2+24÷2 师板书,提问:这三个算式,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第一个算式是分步列式,二、三两个算式是分步列式,后两个算式的意思其实一样,24+24和24×2都是在算两张大人票要多少钱?)

  24×2表示什么意思?24÷2表示什么意思? 让学生独立解答。

(3)明确综合算式的解答方法。24+24+24÷2 24×2+24÷2 =24+24+12 =48+12 =48+12 =60(元)=60(元)

  以上两种综合算式的解答方法进行呈现,虽然两种算式都是来求购门票需要多少钱?但写法却有所不同。

(4)引导学生进行比较。

  复习题的算式与例3的算式有什么不同?

  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积商之和(差)的混合运算)

  提问: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什么?

  生回答,师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2、提问:你还能提出其他问题吗?小组讨论并交流。学生可能提出:

(1)买1张成人票,3张儿童票,一共要付多少钱?(2)买3张成人票,付100元,应找回多少钱? 学生独立列综合算式解答,并说出计算顺序。

  3、比较:这些算式与例题算式有什么异同?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并小结,深化运算顺序。

  4、反馈练习:第7页“做一做”第1题。运算顺序一样的画“√”,不一样的画“×”。(1)2×9÷3(2)36-6×5(3)56÷7×5 2+9-3 36÷6×5 56+7×5

(三)巩固提高

  1、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203-134÷2 28+120×8 97-12×6+43 26×4-125÷5 先说一说各题的运算顺序,请四位同学到黑板上来板演,其它同学在自己草稿纸上完成。完成后进行校对,有错误的及时指出。

  2、解决问题。

(1)同学们植树,四年级140人,每人植树2棵;五年级120人,每人植树3棵。这两个年级一共植树多少棵?

(2)果园里有苹果树48棵,桃树的棵数是苹果树的2倍,梨树的棵数比苹果树和桃树的总数多12棵。果园里有梨树多少棵?

  3、课堂小结:自己评一评这节课有哪些收获?请你的同桌评一评你这节课学得棒不棒?

  第四课时:两个商(积)之和(差)的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总结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让学生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根据分析数量关系来总结出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教学难点:解决问题。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你了解了混合运算的哪些知识?(根据学生回答,适当板书)只有加减法 从左往右 只有乘除法 从左往右

  乘除法、加减法兼有 先乘除后加减

  2、说说运算顺序后,快速地计算出结果。51+16-18 67-29+15 5×15-12÷3 56÷8-2×3 请四位同学先说一说运算顺序,并快速地报出答案。

(二)新知学习

  近几天来“冰雪天地“的客流量很大,游客特别多,为了使”冰雪天地“保持良好的环境,服务部决定请一些保洁员协助管理卫生。上午冰雕区有游客180位,下午有270位。如果每30位游客需要一名保洁员。

  1、你理解这三条信息的意思吗?“每30位游客需要一名保洁员”这句话你怎么理解?(游客30人就要派一名保洁员,下午与上午的标准是一样的,都30位游客派一名保洁员。)教师还可以问:60位游客派几名保洁员?90位游客呢?有多少游客要派5名保洁员呢?

  2、你能根据这三条信息编一道应用题吗?可自己独立完成,也可以小组合作。

  3、交流,板书。

  4、你会解答吗?先来解决第一题。

  老师请大家仔细读题后想一想,列出算式并计算,说一说每一步的意思。如果有一种解答方法了,同桌间讨论,还有别的解题方法吗?

  5、反馈。

  6、你能把以上两种算式方法写成综合算式吗? A、180÷30+270÷30 B、(270+180)÷30为什么要加上括号?(因为是先算总游客数,如果不加括号,就先算除法,就变成上午要派的保洁员加下午的游客了,意思就说不通了。)

  7、总结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8、比较两种方法哪一种更简便?

  9、解决第二个问题。

  上午冰雕区有游客180位,下午有270位。如果每30位游客需要一名保洁员。下午要比上午多请几名保洁员?

  列出算式,并说一说运算顺序,以及每一步的意思。

  同学们真是帮了冰雕区叔叔阿姨的一个大忙,他们能根据同学们的意见尽快地来安排保洁员了。下面,我们再来解决一些问题。

(三)巩固练习

  1、妈妈用一百元钱先给玲玲买了一件冬衣,又买了一副手套,还剩多少钱?

  2、王老师要批改48篇作文,已经批改了12篇。如果每小时批改9篇,还要必小时才能批改完?

  3、水果店运来苹果、香蕉各8箱,苹果每箱25千克,香蕉每箱18千克。一共运来水果多少千克?

(四)总结全课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你能用简短的几句话来概括今天学习的知识吗?(含有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先算括号里的。)

  第五课时:含有小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结合具体四则混合运算式题,总结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2、通过探讨为什么参与运算的数、排列顺序及运算符号都相同,而计算结果却不一样,使学生再一次认识小括号的作用,进一步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教学重点:总结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计算意识。教学过程:

(一)单刀直入 教学新知

  前几天,咱们都到“冰雪天地”去寻找数学问题,今天咱们就不去了,请看老师这儿有两题,你会计算吗?

  1、出示:

(1)42+6×(12-4)(2)42+6×12-4

  2、比较这两题的异同点。(数字、运算符号都一样,第一题有小括号,第二题没有小括号。)

  3、你能用和、差、积、商来表述运算过程吗?(第一题:先求差,然后求积,最后求和。第二题:先求积、然后求和,最后求差。

  4、会解答吗?请两位同学到黑板上板演,其余同学做在草稿纸上。

  4、反馈交流,指出不足。42+6×(12-4)=42+6-8 =42+48 =90 以采访的形式向板演的同学发问:在计算之前,你先干什么?(先确定运算顺序)你是根据什么来确定运算顺序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然后再乘除,最后加减)42+6×12-4 =42+72-4 =114-4 =110 教师提问:你是怎么确定运算顺序的?

  5、计算这两题后,你想说些什么?(数字、运算符号一样,就因为一个有小括号,一个没有小括号,运算顺序不一样,导致运算结果也不一样。)

  6、总结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1)明确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2)回忆混合运算的学习,小组合作总结出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3)、交流,形成板书。

(二)及时练习加深理解

  1、先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1)请学生用和、差、积、商说说运算顺序。(2)计算,写出计算过程。(3)交流,改错。

  2、学校食堂买来大米850千克,运了三车,还剩100千克,平均每车运多少千克。(1)请两位同学来读题,其他同学来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2)分析数量关系,列式解答,说说算式每一步的意思,再说说运算顺序,看看算式意思是否跟运算顺序相符合。

  3、下面四张扑克牌上的点数,经过怎样的运算才能得到24呢?你能想出几种方法?(1)先进行小组合作,看看哪个小组列出的算式最多。(2)交流,列出各种方法。(6+4-2)×3 6×4÷(3-2)6

  4、旅行社推出“××风景区一日游”的两种出游价格方案。

(1)分析两种方案的意思。(第一种方案是按人数买,成人和儿童的票价不一样;第二种方案按团体计价,五人以上就一口价每人100元。)

(2)共同解决第(1)小题,分别让学生按两种方案分别购票,看看哪种方案购票便宜一些?

(3)独立解答第(2)小题。(与第(1)小题是同样道理)

(三)课堂小结 结束新课

  上完了这一节课,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第六课时:有关0的运算 教学目标:

  1、把分散学习的有关0的运算这部分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和整理概括知识的能力。

  2、借助故事引起学生对0的有关知识的回忆,使学习变得主动、积极。本课的难点是说明0不能作除数及0为什么不能作除数的道理。教学准备:

  课件(零国王勇战食数兽的故事)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个故事,故事的题目是——零国王勇战食数兽。请同学们认真地听,仔细地思考,想一想,零国王为什么会战胜食数兽?你对0有什么看法?

  故事开头:一天数字王国突然闯进来一个三只脚的怪兽,吓和数字公民纷纷逃走。怪兽张开血盆大口,一口吞下数24,接着它又吞吃了44。数5吓得脚软,奇怪的是,怪兽看也没看它一眼。(1)听故事。

(2)说说零国王为什么会战胜食数兽?你对0有什么看法?(零国王抓住了食数兽的弱点。看来大家别小看这个0,它虽然表示什么都没有,但是它的作用是不能小看的。)

(二)知识梳理

  同学们真会听故事,还能听故事来进行分析。今天咱们也来学习有关0的知识。

  1、想一想,你知道哪些有关0的运算?运算时应该注意些什么?(1)小组合作进行讨论,大家在组内畅所欲言,派一人记录。(2)全班交流,教师板书。加法: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

  举例说明:6+0=6 23+0=23 0+91=91 减法: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一个数减去0还是这个数。举例说明:5-5=0 60-60=0 8-0=8 0的运算

  乘法:一个数和0相乘,得0。举例说明:3×0=0 0×9=0 除法:0除以一个非零的数,还得0;0不能作除数。举例说明:0÷5=0 5÷0就无意义(3)请几个同学来总结有关0的运算。

  2、如果0作除数结果会怎样?

  引导学生进行分析:A、5÷0表示一个非零的数除以0,从除法的意义上说是什么意思,商是多少,引导学生说出积是5,一个因数是0,求另一个因数,要想0和几相乘得5呢?因为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所以5÷0不可能得到商。B、0÷0,从除法意义上说是什么意思,商是多少,引导学生说出积是0,一个因数是0,求另一个因数,要想0和几相乘得0,然后问:能找到这样的数吗?能,因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这时指出0÷0得不到一个确定的商,所以不研究,最后得出0不能作除数的结论。

(三)数学游戏

  归纳、整理了0的知识以后,咱们来轻松轻松,做一个数学游戏。出示:(1)看清游戏要求,(2)分组进行游戏,看看哪个小组找到又快又多,并记录下来。

(四)巩固提高

  1、口算。

  79+0 6×0 9-0 0-11 0+35 0÷71 6-6 4×0 0×53 54+0 54-0 0×900 以小火车的方式进行,前面的同学说不下去了,后面的同学可以进行抢答

  3、破译密码。

  先计算出圆圈和方框中的数来组成密码。注意计算过程的推导。

(五)总结全课

  今天你的最大收获是什么?

四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篇3

  一、班情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62名,女生24人,男生38人,大多数学生来自农村,家庭教育和家庭辅导跟不上。成绩参差不齐,本班学生的班底可以,学习主动性不强,理解能力也较差。班级中学生成绩分布水平,中优等的生占1/2,不及格学生和盘桓在60分左右的学生也有不少。由于学生的理解能力差、计算力较弱,本学期我的教学重点的抓基础,练口算,重理解。以求每个学生在原先的成绩上有长远的提高。

  二、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三、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认识自然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读、写亿以内和亿以上的数,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人”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步发展数感。

  2.会笔算三位数乘除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3.会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和几百几十乘一位数,数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

  4.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知道它们的区别;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能按指定度数画角。

  5.认识垂线、平行线、会用直尺、三角板画垂线和平行线;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6.结合生活情境和探索活动学习图形的有关知识,发展空间观念。

  7.了解不现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学生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初步了解运筹的思想,形成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定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以及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

  五、教学措施:

  1、以《标准》为依据,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丰富的知识。

  2、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

  3、教学内容的展开尽量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

  4、注意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在探索交流中注重拓宽思路、挖掘多种方法。

  5、数与计算的教学要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同时熟练掌握基本算法,努力提高计算能力,培养学生认真计算仔细检查的习惯。

  6、重视估算能力的培养。

  7、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8、对个别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一定要及时进行辅导。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锦集3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