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吾小秘【www.wxiaomi.cn】,您身边的文字小秘书!

人教三年级数学下册单元教案

时间:

人教三年级数学下册单元教案9【3篇】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人教版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人教三年级数学下册单元教案9【3篇】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人教版,以供参考。

人教三年级数学下册单元教案9【3篇】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人教版

人教三年级数学下册单元教案91

  子长县马家砭镇中心小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教案稿

  时间:备课:高小玲执教:年级:三年级下册

  第一课时面积和面积单位

  学习过程及引导:

  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

  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 “面积和面积单位”,学习目标是【小黑板】

  学习目标:

  1.理解面积的意义。

  2.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初步形成这些单位实际大小的概念。

  指导自学:

  怎么才能达到这些目标呢?老师不讲,全靠大家自学。下面请大家按照自学

  二、指导看书。

  自学指导:

  认真地看70-74页。

  6分钟后,比一比谁能快速做对与例题类似的习题。

  三、学生自学

  1、学生看书、思考,教师巡视,(尤其注意调皮,确保每位同学都紧张地看

  书思考).2、学生练习。

  第1页审核领导:

  今天你以马小为荣明天马小以你为荣

人教三年级数学下册单元教案92

  第四单元 面积

  单元知识架构:

  学生在第上册已经认识了周长,并学习计算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本单元是这方面知识的递升。包括有:认识面积与面积单位,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以及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实例和画图的活动,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

  2、体会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等面积单位。

  3、结合具体的测量活动,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4、经历探索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发现过程。

  5、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

  1、体会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面积的单位。

  2、进行简单的面积换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学难点:

  1、经历探索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发现过程。

  2、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时划分:5课时

  面积…………………………………………1 认识面积单位………………………………1 面积单位的实际应用………………………1 探索面积公式………………………………1 铺地面………………………………………1

  第一课时 面积

  学情分析:

  学生在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的概念模糊容易和周长混淆。内容:第42页面积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实例和画图的活动,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

  2、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教学重点: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教学难点:结合具体实例和画图的活动,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 教法:讲授法,图形练习法,归纳法 学法:图形练习法,动手操作法 教具准备:图形

  学具准备:练习本、笔、书、尺。教学过程:

  1、感受面积,形成对面积的感性认识。

(1)利用学生现有的物品,让学生摸一摸物体的表面。如:书、桌子、硬币、手掌、课前准备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图形的面。(2)认识面有大小之分。

  活动:比一比老师的手掌与某学生的手掌谁大。比一比数学课本与数学练习本的大小。比一比长方形与正方形、三角形之间的大小。

(3)引出面积的概念。

  物体表面或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4)用数学语言说一说:我们可以说数学课本封面的面积比数学本封面的面积大……

  2、数学活动,比一比谁的面积大。

  P42,比较正方形的面积大还是长方形的面积大。准备用具:5角硬币、尺子、剪刀。让学生分组活动,讨论比较的办法。(1)用硬币摆一摆。正方形摆了9枚,长方形摆了10个。(2)把2个图形重合,再比较重合以外的部分。

(3)在两个图形上“打方格”,比一比哪个图形的方格多。

  3、进一步感受面积。

  画一画。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画3个面积是7个方格的图形。通过画图,让学生体验一个数学事实,就是:面积相同的图形形状是可以不同的。

  4、通过练习,渗透利用方格比较面积大小的便利。(P44练习1、2、3、4)做P44练一练。

  作业:摸摸生活中的实体,感受面积的大小 附板书

  面积

  比面积的大小

  面积的概念——物体表面或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认识面积单位

  学情分析:

  学生在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的概念模糊容易和周长混淆。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测量活动,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2、体会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等面积单位。教学重点:体会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等面积单位。教学难点:体会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等面积单位 教法:讲授法,动手操作法,公式练习法 学法:动手操作法,公式练习法 教具准备:小黑板,图形 学具准备:练习本、笔、书、尺。教学过程:

  1、利用上节课“比较面积”的活动,将学生画的“格子”图展示。(有的学生打的是2厘米×2厘米的方格,有的同学打的是1厘米×1厘米的方格)让学生再说说昨天比较的方法和理由。

  2、提出问题:我们可以通过方格的格子数目的大小比较出面积的大小。现在老师的信封里也有2张纸,一个上面有10个方格,一个上面有40个方格,哪张纸大呢?

  让学生充分讨论,体会到统一面积单位的重要性。

  3、讨论如何测量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大小。什么样的测量结果才是有意义的。

  师:假如我们不规定方格的大小,那么想想,测量结果会有几种呢? 师:应该规定用多大的方格量比较好呢?

  4、介绍、认识1平方厘米。

  我们把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规定它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

  5、动手量一量。

  准备A4白纸,将书本外框画于其上。打边长是1厘米的方格,进行测量。作业:同步

  附板书:

  认识面积单位 平方厘米

  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面积单位的实际应用

  学情分析:

  学生在换算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面积的单位时容易出错。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测量活动,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2、体会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面积的单位。教学重点:体会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面积的单位。教学难点:体会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面积的单位 教法:直观教学法,图形练习法 学法:图形练习法,强记法

  教具准备:直尺,长方形、正方形图形。学具准备:练习本、笔、书、尺。教学过程:

  复习一下P44页第3题,说明图形面积的大小可以用“数格子”来表示。

  1、利用直尺,来打一打格子,测一测上节课中长方形和正方形图形的面积。让学生汇报。

  2、提出活动目标:让学生量一量课桌的面积。

  重点讨论:在量比较大的面积时,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来测量方便吗?用多大的正方形比较合适呢?

  3、在学生讨论得到共识后,提出用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来测量。让学生画出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体会它的大小。说一说,生活中看到的什么物体它们的面积也接近1平方分米。

  4、介绍1平方分米的读法、写法。

  5、以小组为单位,动手量一量课桌的面积。

  6、利用教室现成的1平方米的方砖,让学生认识1平方米的大小。

  为增强1平方米的大小是多少,安排下面的活动,在黑板上画出1平方米。估计教室门的面积。(可以利用米尺帮助估计)作业:同步 附板书:

  面积单位的实际应用

  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探索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

  学情分析:

  学生在计算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面积的单位时容易出错。不能根据题意灵活地选择正确单位。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发现过程。运用公顷、平方千米等面积单位进行简单的面积换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

  1、探索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发现过程。

  2、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

  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法:图形教学法,讲授法 学法:图形练习法,公式法

  教具准备:长方形、正方形的平面图形。学具准备:练习本、笔、书、尺。教学过程:

  1、估一估。

  在估计书中三个长方形的面积时,让学生说一说学则哪个面积单位估计比较合适。让学生对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大小有进一步的认识和感觉。

  2、摆一摆、填一填:

  让学生都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亲手摆一摆,数一数上面三个长方形分别要用几个小正方形才能摆满。把结果填入书中的表格;观察填好的表格,让学生找一找其中的规律。并鼓励学生用数学符号表示出来。从而得出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3、试一试

  用同样的方法,让学生建立正方形面积公式的过程。可以向学生指出正方形也是特殊的长方形,所以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同样适用于正方形。

  4、习题中要注意的问题:

  学生容易忘记书写单位,或单位与长度单位混淆。在作业中要注意强调面积与周长的区别。面积的计算公式与周长的计算公式的不同。

  5、介绍、认识1平方厘米。

  我们把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规定它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

  6、动手量一量。

  准备A4白纸,将书本外框画于其上。打边长是1厘米的方格,进行测量。作业:同步

  附板书

  探索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 铺地面

  学情分析:

  学生在运用公顷、平方千米等面积单位进行简单的面积换算时容易忘写面积单位。内容:第50页面积单位 教学目标:

  1、结合解决问题的具体情景,体会面积换算的必要性,以及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2、认识公顷、平方千米等面积单位。

  3、能进行简单的面积换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学重点:进行简单的面积换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运用公顷、平方千米等面积单位进行简单的面积换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法:图形教学法,讲授法,动手操作法 学法:图形练习法,动手操作法 教具准备:正方形、长方形的平面图形 学具准备:练习本、笔、书、尺。教学过程:

  1、出示问题:

  小明家卫生间有一块长5分米,宽5分米的地面损坏了,需要多少块面积是25平方厘米的方砖才能修补好?

  让学生先对“地面”的大小有个正确的认识。可以在黑板上先画一个25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在让学生在自己的纸上画一个25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然后讨论,怎么算出需要多少块砖。

  当学生逐个摆放后,提出,假如手上的小正方形有限,能不能用少量的小正方形预测出需要几块砖?

  引导学生把问题特殊化:先解决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地面,需要几块25平方厘米的正方形。也就是让学生可以用手上的纸张来完成解决这道题目。

  2、填一填:

  结合上面的探究活动,将P50的填一填完成。使学生知道1平方分米与1平方厘米的换算关系。

  3、探究1平方米=?平方分米

  利用教室现成的素材-----低砖,先让学生测量一下地砖的大小。然后探究1平方米的地砖上可以摆几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4、1公顷、1平方千米。

  利用周边的环境,如足球场,广场对1公顷、1平方千米有所感受。

  作业:同步 附板书:

  铺地面

  1平方米=()平方分米 1公顷=()平方千米。

  教学反思:

人教三年级数学下册单元教案93

  第九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第九单元(数学广角)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集合思想的渗透;等量代换思想的渗透。集合思想是数学中最基本的思想,甚至可以说,集合理论是数学的基础。从学生一开始学习数学,其实就已经在运用集合的思想方法了。在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学习的“分类”,实际上就是集合思想的启蒙。等量代换是指一个量用与它相等的量去代替,它是数学中一种基本的思想方法,也是代数思想方法的基础。三上“测量”单元中的“生活中的数学”一课中介绍的“曹冲称象”等都等量代换的思想在生活中的原型。在编排上有以下特点:

  1、借助熟悉的题材,问题引入,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2、注重直观。例题和练习中都是利用直观图帮助学生理解,并解决问题。单元教学要求:

  1、使学生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

  单元教学重点:

  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

  单元教学难点:

  1、用集合圈(韦恩图〉表示事物(元素〉。

  2、充分利用学具,主题图等教学辅助手段,用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单元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数学广角108一10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

  教学重点: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

  教学准备:小动物图片、“嘉年华”游乐园代币

  教学过程:

  一、借助熟悉题材,渗透集合思想

  1、巧妙设疑,直观感悟

(1)谈话:老师知道同学们有很多的兴趣爱好,有的喜欢音乐,有的喜欢美术,有的两样都喜欢,老师想进一步了解你们,请允许我对其中的一个小组进行调查,好吗?

(2)(指定小组)分别在“音乐”和“美术”下面签上名字,两者都喜欢,两边都签。

(3)全班一起统计喜欢音乐和喜欢美术的人数。

(4)(故作惊讶):咦,这个小组没有这么多人呀?问题出在哪儿呢?

(5)四人小组讨论发现:统计过程中有学生既喜欢音乐又喜欢美术,是重复的,在计算总人数时只能计算一次。

  2、图示方法,加深理解

(1)出示:先是两个小组的集合圈,再把两个圈进行合并。

(2)让学生说一说图中不同位置所表示的不同意义。

(3)让学生列式求出喜欢音乐和喜欢美术的共有多少人。

(4)全班交流,说说想法。

(5)师根据课堂实际情况适当小结。

  3、运用集合思想解决问题

(1)情境出示课本P110第2题。

(2)学生独立思考并解决。

(3)同桌交流,重点说说想法。

(4)反馈。(昨天和今天进货的重复部份用重点号显示)

  二、在解决问题中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

  1、(出示“嘉年华”游乐园代币)谈话:

  在“嘉年华”游乐园,一个代币5元,玩一次“摩天大旋转”要12个代币,玩一次“摩天大旋转”要多少钱?

  使学生明白:5元能买一个代币,一个代币需要5元,两者是等量的,可以互相代换。

  2、情境出示P109“做一做”:

  一只猪的质量和两只羊的质量相等,一头牛的质量和4只猪的质量相等,问两头牛的质量相当于几只羊的质量?

  3、四人小组讨论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若有困难,可通过摆学具,比较容易找出相互之间的等量关系。)

  4、师根据课堂实际情况适当小结。

  三、灵活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

  1、谈话:

  小动物在讨论在陆地上生活还是在水里生活好。一共来了10种动物,有6种动物可以在陆地上生活的,有6种动物可以在水里生活。这里面有几种动物既可以在陆地上生活也可以在水里生活?

(适当给学生介绍“两栖动物”的常识,扩展学生知识面。)

  2、(情境出示)谈话:

  小动物们要来个交换大行动,它们规定:6根胡萝卜换2个大萝卜,9个大萝卜换3棵大白菜。6棵大白菜换多少根胡萝卜?

  3、谈话:动物们交换得正热闹,几个图形也来了,它们分别是“○、△、□”。你能求出○、△、□所代表的数吗?

(1)△+□=240 △=□+□+□△=?□=?

(2)○+□=91△+□=63△+○=46

△=?□=?○=?

  四、小结。

  1、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2、小调查: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今天所学知识来解决。

  五、课外作业:

  板书设计:

  集合思想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数学广角

(二)109-111及练习二十四第3、4、5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操作、验证等活动,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

  2、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合作学习的习惯。

  教学重点:利用天平或跷跷板的原理,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为以后学习简单的代数知识做准备。

  教学难点: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或数学问题。教具、学具准备:卡片学具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师:看,今天水果园里正在进行“体重”大比拼呢?我们先来看看西瓜姐姐多重?(4千克)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说明:当天平平衡时,左右两边的物体一样重,所以西瓜姐姐重4千克。师:接下来进场的是苹果妹妹,我们假设每个苹果同样重。看!天平又平衡了,这又说明什么?(引导学生说出:4个苹果重1千克。)

  师:看到这样的情景,你想提什么数学问题?

  让学生自由提出问题,师生共同解答。

  二、教学新知。

(一)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合作探究解决方案。

  师:这个问题提得真棒,几个苹果与1个西瓜同样重呢?(10个、12个、15个、16个??)

  师:小朋友不要急着猜,好好动动脑筋。或者在小组内摆摆学具,通过合作解决这个问题。

(留给学生充足的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及操作学具的时间,老师巡视,给予学生适当的启发与指导。)

  小组汇报:这时大部分的学生喊出:16个。

  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怎么想的?

  生1:因为:一个西瓜4千克(等于4个砝码),1千克(1个砝码)等于4个苹果,我们用替换的方法,把一个1千克(1个砝码)换成4个苹果。西瓜重4千克(4个砝码),总共要换4次,因此是16个。

(师依学生的回答,一边摆学具,利用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

  生2:我们组认为:如果第二个图中天平的右边变成原来的4倍,左边也要变成原来的4倍,就是16个苹果,天平才能保持平衡。

  生3:一个西瓜和4千克砝码同样重,而4个苹果和1千克砝码同样重,所以4千克砝码就有4个4,4×4=16(个)。

  生4:??

(二)进一步体会等量代换方法。

  师:小朋友说得都对,(展示:1个西瓜等于16个苹果。)这时又来了波萝哥哥,1个波萝的“体重”等于2个苹果。一个西瓜与几个波萝一样重呢?为什么呢? 让学生独立思考,同桌交流,汇报结果。

  生1:32个。

(可能有些学生会出现这样的错误,老师要及时给予分析引导,再通过生生评析,帮助其改正。)

  生2:8个。因为,2个苹果可以换1个波萝,1个西瓜等于16个苹果,就可以换8个的波萝。

  生3: 2个苹果换一个波萝,16个苹果里面有8个2,16÷2=8(个),所以1个西瓜和8个波萝一样重。

  生4:把2个苹果变成原来的8倍就是16个,等于1个西瓜的重量。把1个波萝也变成原来的8倍就是8个,这样天平也平衡,所以是8个。

  师:(略小结。)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完成p109“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巡视,个别辅导。

  讲评时,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思考的,最后师生共同梳理解题思路:要求2头牛和多少头羊同样重,首先要知道2头牛和多少头猪同样重,再利用猪和羊的关系进行替换(计算),最后求出结果。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二十四第3题。

  引导学生读题、分析关系,并尝试抽象地推导(计算)一下。如果学生抽象地想象有困难,可以让学生先用学具摆一摆。

  2、完成练习二十四第4题。

  提示:直接比较1只鸡和1只鸭谁重一些比较困难,可以转化为2只鸡和2只鸭,或4只鸡和4只鸭的比较。

  3、完成练习二十四第5题。

  第1小题,把第一个等式中的△用□+□+□替代,就变成了□+□+□+□=240,所以□=60,而△=□+□+□,所以等于180。

  第2小题,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交流讨论,寻找方法。

  建议:直接用等量代换的方法来解决比较困难,可以先把三个等式的左边相加,右边相加,可得到2×(○+△+□)=200,所以○+△+□=100,然后再利用等量代换,依次求出○、△、□的值。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的表现非常棒,相信大家一定会越学越好。

  五、课外作业:

  板书设计:

  等量代换的思想

  教学反思:

人教三年级数学下册单元教案9【3篇】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人教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