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吾小秘【www.wxiaomi.cn】,您身边的文字小秘书!

直线与圆位置关系教学设计

时间:

直线与圆位置关系教学设计共6篇(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

本文由吾小秘【www.wxiaomi.cn】会员分享,供您参阅。文内整理了6篇相关范文,平均每篇2094个字,阅读大概需要5分钟。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直线与圆位置关系教学设计共6篇(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供大家赏析。

直线与圆位置关系教学设计共6篇(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

直线与圆位置关系教学设计共1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教学设计

  安岳县八庙乡初级中学 邓德权

  一、素质教育目标 ㈠知识教学点

  ⒈使学生理解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⒉初步掌握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数量关系定理及其运用。 ㈡能力训练点

  ⒈通过对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的直观演示,培养学生能从直观演示中归纳出几何性质的能力。⒉在节我们曾学习了“点和圆”的位置关系。

  ⑴点P在⊙O上 OP=r ⑵点P在⊙O内OP<r ⑶点P在⊙O外OP>r 初步培养学生能将这个点和圆的位置关系和点到圆心的距离的数量关系互相对应的理论迁移到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上来。

  ㈢德育渗透点

  在用运动的观点揭示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过程中向学生渗透,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变化着的,并且在变化的过程中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二、教学重点、难点和疑点

  —1—

  ⒈重点:使学生正确理解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特别是直线和圆相切的关系,是以后学习中经常用到的一种关系。

  ⒉难点: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与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和圆的关径大小关系的对应,它既可做为各种位置关系的判定,又可作为性质,学生不太容易理解。

  ⒊疑点:为什么能用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九圆的关径大小关系判断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为解决这一疑点,必须通过图形的演示,使学生理解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必转化成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和圆的关径的大小关系来实现的。

  三、教学过程 ㈠情境感知

  ⒈欣赏网页flash动画,《海上日出》 提问:动画给你形成了怎样的几何图形的印象?

  ⒉演示z+z超级画板制作《日出》的简易动画,给学生形成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印象,像这样平面上给定一条定直线和一个运动着的圆,它们之间虽然存在着若干种不同的位置关系,如果从数学角度,它的若干位置关系能分为几大类?请同学们打开练习本,画一画互相研究一下。

  ⒊活动:学生动手画,老师巡视。当所有学生都把三种位置关系画出来时,用幻灯机给同学们作演示,并引导由现象到本质的观察,最终老师指导学生从直线和圆的公共点的个数来完成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定义。

  —2—

  ⒋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定义。

  ①直线和圆有两个公共点时,叫做直线和圆相交,直线叫做圆的割线。

  ②直线和圆有唯一公共点时,叫做直线和圆相切,直线叫圆的切线,唯一的公共点叫做切点。

  ③直线和圆没有公共点时,叫做直线和圆相离。 ㈡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⒈利用z+z超级画板的变量动画,改变圆的半径的大小,使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发生改变,并请学生识别,巩固定义。

  ⒉提问:刚刚的变化,是什么引起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改变的?除从直线和圆的公共点的个数来判断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外,是否还有其它的判定方法呢?

  ⒊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怎样判定点和圆的位置关系?学生回答后,提出我们能否在这里套用?

  ⒋学生小组讨论后,汇总成果。引导学生从点和圆的位置关系去考察,特别是从点到圆心的距离与圆的半径的关系去考察。若该直线ι到圆心O的距离为d,⊙O半径为r,利用z+z的超级画板的变量动画展示,很容易得到所需的结果。

  ①直线ι和⊙O相交d<r ②直线ι和⊙O相切d=r ③直线ι和⊙O相离d>r —3—

  提问:反过来,上述命题成立吗? ㈢尝试练习

  ⒈练习一:已知圆的直径为12cm,如果直线和圆心的距离为 ⑴ ; ⑵ 6cm; ⑶ 8cm 那么直线和圆有几个公共点?为什么?

  ⒉练习二:已知⊙O的半径为4cm,直线ι上的点A满足OA=4cm,能否判断直线ι和⊙O相切?为什么?

  评析:利用“z+z”超级画板演示图形,并指导学生发现。当OA不是圆心到直线的距离时,直线ι和⊙O相交;当OA是圆心到直线的距离时,直线ι是⊙O的切线。

  ⒊经过以上练习,谈谈你的学习体会。

  强调说明定理中是圆心到直线的距离,这是容易出错的地方,要注意!

  ㈣例题学习(P104)

  在Rt△ABC中,∠C=90°,AC=3cm,BC= 4cm,以C为圆心,r为半径的圆与AB有怎样的位置关系?为什么?

  ⑴ r=2cm ⑵ r= ⑶ r=3cm ⒈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

  ⒉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题中所给的Rt△在已知条件下各元素已为定值,以直角顶点C为圆心的圆,随半径的不断变化,将与斜边AB所在的直线产生各种不同的位置关系,帮助学生分析好,d是点C到AB所在直线的距离,也就是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高CD。如何求CD呢?

  —4—

  ⒊学生讨论,并完成解答过程,用幻灯机投影学生成果。

  ⒋用z+z超级画板的变量动点,验证结果,巩固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定义.⒌变式训练:若要使⊙C与AB边只有一个公共点,这时⊙C的半径r有什么要求?

  学生讨论,并用z+z超级画板的变量动画引导。

  (五)话说收获:

  为了培养学生阅读教材的习惯,请学生看教材—104,从中总结出本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有(抽学生回答):

  四、作业 P105练习2 P115习题A

  2、3

  —5—

直线与圆位置关系教学设计共2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理解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2)利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求圆心到直线的距离;

  (3)会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复习初中数学知识得出几何法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2)类比直线交点的求解方法来求直线与圆的交点坐标,从而总结得

  出代数法来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通过通过观察图形,理解并掌握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根据给定直线及圆的方程,判断直线与圆的位 置关系。

  2.教学难点: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及其判断方法的选取。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授课类型:新授课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以生活中的场景(日出)展现出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并提出新的问题 。

  师生互动: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日出的几个瞬间,导想出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引出本节的学习。

  设计意图:由生活中的实例出发,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

  1、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判断方法

  师:在初中偶们已经学习过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相关知识,我们一起来回忆下直线与圆有哪几种位置关系?

  生:相交,相切,相离。

  师:我们是如何判断他们的位置关系呢?

  生:根据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与半径的相对大小。

  师:恩,非常好!现在我们已经学习过直线,圆的方程了,那大家能否根据之前学过的方法来判断下直线与圆的位置关呢?

  例1.如图所示,已知直线L :3x+y-6=0和圆心为C的圆 x+y-2y-4=0,判断直线L与圆的位置关系,若相交,求出交点坐标。

  分析:依据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与半径长的关系,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几何法); 解:圆 x+y-2y-4=0可化为x+(y-1)=5,其圆心C(0,1)

  半径r=5 点C到直线L的距离:

  d=?0?1?69?1=

  5

  设计意图:由学生熟悉的知识入手,引出学生对直线与圆位置关系的一种判断方法:几何法。再由此提出如何才能求出交点坐标,设置探究,引发学生的思考讨论。

  思考:如何求直线L与圆C的交点坐标? 分析提示:回想前面我们学习的直线的交点坐标的求解方法,试想能都也用这种方法来求直线与圆的交点坐标呢?具体如何来求?

  (学生分组讨论,并动手求解,最终由教师结合学生小组结论,给出总结)

  联立直线L与圆C的方程可得

  ??3x?y?6?0(1)?x?y?2y?4?0(2)222

  消去y,得

  x-3x+2=0

  (*) 解得

  x1=2,

  x2=1 将x1=2代入(1)可得

  y1=0 将x2=1代入(1)可得

  y2=3

  所以直线L与圆C的交点坐标分别为 A(2,0)

  B(1,3)

  思考:方程(*)有两个不同的实数根,那么直线与圆就有两不同的交点,反映在位置上就是直线与圆是相交的位置关系,那么我们能不能通过判断方程的实数根的个数来确定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呢? (学生思考后回答)

  由此引出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第二种判断方法:代数法 解法二:联立直线L与圆C的方程可得

  ?3x?y?6?0(1) ?22?x?y?2y?4?0(2)消去y,得

  x-3x+2=0 因为?=(-3)-4?1?2?1>0 所以直线L与圆C有两个不同的交点,故直线L与圆C相交。

  师:现在大家一起来总结下这两种方法的一般解题步骤。 板书:方法一

  几何法

  把直线方程化为一般式,利用圆的方程求出圆心和半径

  ↓

  利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求圆心到直线的距离

  ↓

  作判断: 当d>r时,直线与圆相离;当d=r时,直线与圆相切;当d

  方法二:代数法

  把直线方程与圆的方程联立成方程组

  ↓

  利用消元法,得到关于另一个元的一元二次方程

  ↓

  求出其Δ的值

  ↓

  比较Δ与0的大小:当Δ0时,直线与圆相交。

  2、巩固提高

  判断直线4x-3y=50与圆x+y=100的位置关系.如果相交,求出交点坐标。 (由两位同学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在黑板演算,最后师生一起校对运算过程次,并由此得出下列结论)

  小结:在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时,若需要求交点坐标,一般情况下用代数法运算较好,若只是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几何法可能更便于运算。

  222

  2(三)拓展应用

  师:现在我们一起运用已学到的知识来解决下本节的引言部分的问题。

  生:认真阅读课本第126页的引言部分问题

  分析:在第三章我们有学习遇到这类文字型题目的一般解决步骤: (1)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

  (2)用坐标表示出相关的量,然后进行代数运算; (3)将运算结果翻译成文字语言。

  解:以台风中心为原点,东西方向为x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其中,取10km为单位长度,这样,受台风影响的圆形区域所对应的圆O方程为 x+y=9,

  轮船航线所在直线L的方程为4x+7y-28=0 点O到直线L的距离

  d=

  220?0?2865=

  28≈ 65 圆O的半径长r=3,因为3.5>3,

  所以,这艘轮船不必改变航线,不会受到台风的影响.

  (四)归纳小结

  本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两种判断方法:

  ①代数法:通过直线方程与圆的方程所组成的方程组成的方程组,根据解的个数来研究,若有两组不同的实数解,即⊿>0,则相交;若有两组相同的实数解,即⊿=0,则相切;若无实数解,即⊿<0,则相离.

  ②几何法:由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与半径r的大小来判断:当dr时,直线与圆相离.

  (五)布置作业:课本132页 第1题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

  1、新的课标把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作为独立的章节, 说明新课标对这节内容要求有所提高。

  2、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为了防止计算量过大,一般采取几何的方法,但用方程思想解决几何问题是解析几何的精髓,是以后处理圆锥曲线问题的常用方法,掌握好方程的方法有利于培养数形结合的思想。

  3、直线与圆位置关系的相关问题如:弦长的求法、如何求圆的切线方程以后还要补充。

  4、用代数法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不必求出方程组的解,利用根的判别式即可。

直线与圆位置关系教学设计共3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1.知识结构

  2.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性质和判定.因为它是本单元的基础(如:“切线的判断和性质定理”是在它的基础上研究的),也是高中解析几何中研究“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基础.

  难点:在对性质和判定的研究中,既要有归纳概括能力,又要有转换思想和能力,所以是本节的难点;另外对“相切”要分清直线与圆有唯一公共点是指有一个并且只有一个公共点,与有一个公共点含义不同(这一点到直线和曲线相切时很重要),学生较难理解.

  3.教法建议

  本节内容需要一个课时.

  (1)教师通过电脑演示,组织学生自主观察、分析,并引导学生把“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研究的方法迁移过来,指导学生归纳、概括;

  (2)在教学中,以“形”归纳“数”, 以“数”判断“形”为主线,开展在教师组织下,以学生为主体,活动式教学.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掌握其判定方法和性质;

  2、通过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探究,向学生渗透分类、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3、使学生从运动的观点来观察直线和圆相交、相切、相离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判定方法和性质.

  教学难点: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的研究及运用.

  教学设计:

  (一)基本概念

  1、观察:(组织学生,使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2、归纳:(引导学生完成) (1)直线与圆有两个公共点; (2)直线和圆有唯一公共点 (3)直线和圆没有公共点

  3、概念:(指导学生完成)

  由直线与圆的公共点的个数,得出以下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1)相交:直线与圆有两个公共点时,叫做直线和圆相交.

  这时直线叫做圆的割线.

  (2)相切:直线和圆有唯一公共点时,叫做直线和圆相切.

  这时直线叫做圆的切线,唯一的公共点叫做切点.

  (3)相离:直线和圆没有公共点时,叫做直线和圆相离.

  研究与理解:

  ①直线与圆有唯一公共点的含义是“有且仅有”, 这与直线与圆有一个公共点的含义不同.

  ②直线和圆除了上述三种位置关系外,有第四种关系吗? 即一条直线和圆的公共点能否多于两个?为什么?

  (二)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数量特征

  1、迁移: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1)点P在⊙O内 dr.

  2、归纳概括:如果⊙O的半径为r ,圆心O到直线l的距离为d,那么(1)直线l和⊙O相交 dr.

  (三)应用:在Rt△ABC中,∠C=90°,AC=3cm,BC=4cm,以C为圆心,r为半径的圆与AB有何种位置关系?为什么?

  (1)r=2cm; (2)r=; (3)r=3cm. 学生自主完成,老师指导学生规范解题过程. 解:(图形略)过C点作CD⊥AB于D,

  在Rt△ABC中,∠C=90°,AB= ,

  ∵ ,∴AB·CD=AC·BC, ∴

  (cm),

  (1)当r =2cm时 CD>r,∴圆C与AB相离; (2)当r=时,CD=r,∴圆C与AB相切; (3)当r=3cm时,CD<r,∴圆C与AB相交.

  练习P105,

  1、2.

  (四)小结:

  1、知识:(指导学生归纳)

  2、能力:观察、归纳、概括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知识应用能力.

  (五)作业:教材P115,1(1)、

  2、3.

  探究活动

  如图,正△ABC的边长为6

  厘米,⊙O的半径为r厘米,当圆心O

  从点A出发沿着线路AB一BC一CA运动回到点A时,⊙O随着点O的运动而移动.在⊙O移动过程中,从切点的个数来考虑,相切有几种不同的情况?写出不同情况下,r的取值范围及相应的切点个数. 略解:由正三角形的边长为6

  厘米,可得它一边上的高为9厘米.

  ①∴当⊙O的半径r=9厘米时,⊙O在移动中与△ABC的边共相切三次,即切点个数为3.

  ②当0<r<9时,⊙O在移动中与△ABC的边共相切六次,即

直线与圆位置关系教学设计共4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理解直线和圆相交、相切、相离的概念;初步掌握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性质和判定。通过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探索,向学生渗透类比、分类、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知识迁移的能力及灵活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过程,得出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 (2)关系表述三种位置关系。 教学难点:

  通过数量关系判断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教学过程与实施策略:

  一、复习过渡(引入新知)

  点与圆有哪几种位置关系?设⊙O的半径为r,点P到圆心的距离为d,如何用d与r之间的数量关系表示点P与⊙O的位置关系? 师生互动:在教师引导下回忆点和圆有三种位置关系:点在圆内、点在圆上、点在圆外。 点P在⊙O内 dd=r 点P在⊙O外d>r 通过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回忆,引出新知识,提出新问题。 教学思路:学生在下面先画出点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图—老师利用电子白板进行操作,演示一下点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图—而后将电子白板中的点换成直线,引出新知。

  二、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活动1:(1)我们同学都看过日出吧,如果我们把地平线看成一条直

  线,而把太阳抽象成一个运动着的圆,通过太阳缓缓升起的这样一个过程,你能想象直线和圆有几种位置关系么?

  (2)让学生想象行驶在不同路面上(在平坦的水泥路、在崎岖的山路、在泥泞的乡间路)的自行车轮胎和地面(把轮胎看成一个圆,地面看成直线),可能会出现几中情况?

  教学思路:利用电子白板展示活动1和2的内容与相应的动画图片。 师生互动:学生观察太阳从地平线升起的过程和自行车行驶在不同路面上的过程。 议一议:

  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可从直线与圆交点的个数考虑,1个交点,2个交点,没有交点……。

  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与生活密切相关,并能使学生更好的直观感受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

  三、实践活动,探究新知:

  活动2:请同学(1)在纸上画一条直线,把硬币的边缘看作圆,在纸上移动硬币。(2)在纸上画一个圆,把直尺看作直线,移动直尺。你能发现直线和圆的公共点个数的变化情况吗?公共点个数最少时有几个?最多时有几个?

  师生互动:教师演示直线和圆动态的变化过程,帮助学生用语言描述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明确概念。

  教学思路:操作电子白板,将直线慢慢向圆靠近,让学生从中体验出点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

  活动3:想一想:能否根据点和圆的位置关系即点到圆心的距离d和半径r作比较,类似地推导出如何用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和半径r之间的关系来确定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呢?

  师生互动:通过讨论、交流,学生归纳给出直线和圆位置关系的性质

  定理及判定方法。如果⊙O的半径为r,圆心O到直线L的距离为d,那么直线l与⊙O相交 dd=r 直线l与⊙O相离 d>r 教学思路:操作电子白板,将事先准备好的点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图播放出来,找学生上台来填写答案。

  活动4:判定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有几种方法?

  师生互动:通过讨论、交流,学生归纳给出直线和圆位置关系的方法有两种:(1)根据定义,由公共点个数来判断;

  (2)由圆心O到直线的距离d和半径r的关系来判断。

  四、巩固运用:

  (1)、圆的直径是13cm,如果直线和圆心的距离分别是: (1) cm (2) (3)8cm 那么直线和圆分别是什么位置关系?有几个公共点?

  教学思路: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在白板上书写答案。老师进行批注。 (2)、在Rt△ABC中,∠C=90°,AC=3cm,BC= 4cm,以C为圆心,r为半径的圆与AB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为什么?(1)r=2cm;(2)r=;( 3 ) r=3cm 师生互动: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小组交流。

  教学思路:操作电子白板,展示出练习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而后小组交流,探究。而后老师在电子白板进行操作与展示。

  五、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师生互动: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回顾反思,归纳整理。

  六、布置作业: 教科书:第101页习题第2题。

  七、板书设计: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1、相交、相切、相离的定义

  2、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性质和判定:

  如果⊙O的半径为r,圆心O到直线的距离为d,那么:

  直线l与⊙O相交 dd=r 直线l与⊙O相离 d>r

直线与圆位置关系教学设计共5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

  大虹桥乡阳城一中

  杨跟上

   一:教材: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九年级数学上册 二:学情分析

  初三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和探索能力,并能在探索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观点,能在倾听别人意见的过程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因此本节课设计了探究活动,给学生提供探索与交流的空间,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三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2)了解直线与圆的不同位置关系时的有关概念 (3)了解判断直线与圆相切的方法

  (4)能运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运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2)

  能综合运用以前的数学知识解决与本节有关的实际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和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的类比,学习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培养学生类比的思维方法。

  (2)培养学生的相互合作精神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2难点:理解相切的位置关系

  五:教学方法:

  启发探究

  六、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1、教学环境:学校多媒体教室。 2.教学资源

  (1).教师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硬币或其他类似圆的用具

  七: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自主学习策略: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帮助学生学会探索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关系。

  2、合作探究策略: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与相互交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下之下掌握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3、理论联系实际策略;通过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利用知识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流程:

  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由点和圆的位置关系设计了两个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回答问题,为下面做准备。

  1.请回答点和圆有那几种位置关系?

  2.如果设圆的半径是r,某点到圆心的距离为d,那么在不同的位置关系下,d和r有什么样的数量关系?

  二:合作交流,探求新知

  第一步,学生对直线与圆的公共点个数变化情况的探索。

  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和探索,然后相互交流,并画出图形,得出直线与圆的公共点个数的变化情况。

  第二步,师生共同归纳出直线与圆相交、相切等有关概念。

  第三步,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教学,我设计了三个问题:

  1. 设圆O的半径为r, 圆心O到直线的距离为d,那么直线与圆在不同的位置关系下,d与r有什么样的数量关系?请你分别画出图形,认真观察和分析图形,类比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看看d和r什么数量关系。

  2.

  反过来,由d与r的数量关系,你能得到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吗?

  3.类比点和圆的位置关系,你能总结出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吗? 通过引导学生由图形联想到数量关系,又由数量关系联系到图形,分两步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图形与数量之间的互推关系,培养学生类比的思维方法,并且为以后学习充要条件做准备。 三:应用新知

  我设计了两个问题,使学生学会通过计算圆心到直线的距离,来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四:巩固提高:

  我设计了一个问题,让学生通过运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并且通过学生的相互交流,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 五:小结升华

  通过让学生小结,培养学生善于总结和善与反思的习惯,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六:布置作业

  在本节的教学中,我设计了两个练习、一个作业加以巩固,使学生能更好的掌握本节内容

直线与圆位置关系教学设计共6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及反思

  商州区沙河子

  一、教学目标

  ㈠知识与能力

  ⒈使学生理解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⒉初步掌握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数量关系定理及其运用。 ㈡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的直观演示,培养学生能从直观演示中归纳出几何性质的能力。

  ⑴点P在⊙O上OP=r ⑵点P在⊙O内OP<r ⑶点P在⊙O外OP>r ㈢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用运动的观点揭示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过程中向学生渗透,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变化着的,并且在变化的过程中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二、教学重点、难点 ⒈重点:使学生正确理解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特别是直线和圆相切的关系,是以后学习中经常用到的一种关系。

  ⒉难点: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与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和圆的关径大小关系的对应,它既可做为各种位置关系的判定,又可作为性质,学生不太容易理解。

  三、教学过程

  1.演示:在黑板上画一个圆,用细长直铁丝,用相对运动的观点先后从圆外逐渐向圆靠近,给学生形成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印象;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太阳落山的照片,让学生观察地平线与太阳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

  像这样平面上给定一个圆和一条运动着的直线或给定一条定直线和一个运动着的圆,它们之间虽然存在着若干种不同的位置关系,如果从数学角度,它的若干位置关系能分为几大类?请同学们打开练习本,画一画互相研究一下。

  3.活动:学生动手画,老师巡视。当所有学生都把三种位置关系画出来时,用幻灯机给同学们作演示,并引导由现象到本质的观察,最终老师指导学生从直线和圆的公共点的个数来完成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定义。

  ⒋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定义。

  ①直线和圆有两个公共点时,叫做直线和圆相交,直线叫做圆的割线。 ②直线和圆有唯一公共点时,叫做直线和圆相切,直线叫圆的切线,唯一的公共点叫做切点。

  ③直线和圆没有公共点时,叫做直线和圆相离。 5.提问:除从直线和圆的公共点的个数来判断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外,是否还有其它的判定方法呢?

  6.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怎样判定点和圆的位置关系?学生回答后,提出我们能否在这里套用?

  7.学生小组讨论后,汇总成果。引导学生从点和圆的位置关系去考察,特别是从点到圆心的距离与圆的半径的关系去考察。若该直线ι到圆心O的距离为d,⊙O半径为r,利用z+z的超级画板的变量动画展示,很容易得到所需的结果。

  ①直线ι和⊙O相交d<r ②直线ι和⊙O相切d=r ③直线ι和⊙O相离d>r

  提问:反过来,上述命题成立吗? 8.例题学习(P104)

  在Rt△ABC中,∠C=90°,AC=3cm,BC= 4cm,以C为圆心,r为半径的圆与AB有怎样的位置关系?为什么?

  ⑴ r=2cm ⑵ r= ⑶ r=3cm A、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

  B、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题中所给的Rt△在已知条件下各元素已为定值,以直角顶点C为圆心的圆,随半径的不断变化,将与斜边AB所在的直线产生各种不同的位置关系,帮助学生分析好,d是点C到AB所在直线的距离,也就是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高CD。如何求CD呢?

  四、巩固练习

  ⒈练习一:已知圆的直径为12cm,如果直线和圆心的距离为 ⑴ ; ⑵ 6cm; ⑶ 8cm 那么直线和圆有几个公共点?为什么?

  ⒉练习二:已知⊙O的半径为4cm,直线ι上的点A满足OA=4cm,能否判断直线ι和⊙O相切?为什么?

  3、已知⊙O的半径为5cm, 圆心O与直线AB的距离为d, 根据条件填写d的范围:

  1)若AB和⊙O相离, 则 ; 2)若AB和⊙O相切, 则 ; 3)若AB和⊙O相交,则

  五、小结:谈谈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六、作业:

  七、教学反思:在《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这节课中,我首先由直观演示,再由生活中的情景——日落引入,让学生发现地平线和太阳位置关系的变化,从而引出课题: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然后由学生平移直尺,自主探索发现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给出定义,联系实际,由学生发现日常生活中存在的直线和圆相交、相切、相离的现象,紧接着引导学生探索三种位置关系下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与圆半径的大小关系,由“做一做”进行应用,最后去解决实际问题。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成功之处有以下几点:

  1.由日落的三张照片(太阳与地平线相离、相切、相交)引入,学生比较感兴趣,充分感受生活中反映直线与圆位置关系的现象,体验到数学来源于实践。对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发生好奇,这是学生最容易接受的学习数学的好方法。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的基本特点之一就是密切关注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生活中“找”数学,“想”数学,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生活之中处处有数学。

  2.在探索直线和圆位置关系所对应的数量关系时,我先引导学生回顾点和圆的位置关系所对应的数量关系,启发学生运用类比的思想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很轻松的就能够得出结论,从而突破本节课的难点,使学生充分理解位置关系与数量关系的相互转化,这种等价关系是研究切线的理论基础,从而为下节课探索切线的性质打好基础。

  3.新课标下的数学强调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为此,在做一做之后我安排了一道实际问题:“经过两村庄的笔直公路会不会穿越一个

  圆形的森林公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于此题要学生回到生活中去运用数学,学生的积极性高涨,都急着讨论解决方案,是乏味的数学学习变得有滋有味,使学生体会到学数学的重要性,体验“生活中处处用数学”。

  同时,我也感觉到本节课的设计有不妥之处,主要有以下三点:

  1.学生观察得到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后,是由我讲解的三个概念:相交、相切、相离。学生被动的接受,对概念的理解不是很深刻,可以改为让学生下定义,师生共同讨论的形式给学生以思维想象的空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实现自主探究。

  2.虽然我在设计本节课时是体现让学生自主操作探究的原则,但在让学生探索直线和圆三种位置关系所对应的数量关系时,没有给予学生足够的探索、交流的时间,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此处应充分发挥小组的特点,让学生相互启发讨论,形成思维互补,集思广益,从而使概念更清楚,结论更准确。

  3.对“做一做”的处理不够,这一环节是对探究的成绩与效果的探索与检验,重在帮助学生掌握方法,我在讲解“做一做”时,没有充分展示解题思路,没有及时进行方法上的总结,致使部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思路不明确。教师要根据情况,简要归纳、概括应掌握的方法,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巩固和扩大知识,吸收、内化知识。

  总之,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要让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来,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施展自己的才华,使学生在参与和体验的过程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养成勇于探索、敢于实践的个性品质。与此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的学习创造探究的环境,营造探究的氛围,促进探究的开展,把握探究的深度,评价探究的效果。

直线与圆位置关系教学设计共6篇(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