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吾小秘【www.wxiaomi.cn】,您身边的文字小秘书!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反思

时间: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反思【合集9篇】

  【前言】在我们教学的最后阶段,反思是我们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总结经验教训,为下一步的教学探索提供指导。那么,如何进行一场有意义的最后一头战象教学反思呢?让我们一起探讨吧。本文是会员“suhui”收集的最后一头战象教学反思(共9篇),供大家赏析。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反思

《最后一头战象》的教学反思 篇1

  这篇文字优美而又悲壮感人的动物小说——《最后一头战象》是著名的动物小说家沈石溪的力作,记叙了在抗日战争中幸存的最后一头战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已至,便再次佩上象鞍,来到打洛江畔缅怀往事,凭吊战场,最后在埋葬着战友的百象冢旁边挖了一个坑,将自己庄严掩埋的故事。文章语言优美,描写生动,以充满深情的笔触歌颂了战象嘎羧善良、怀旧、英勇、忠诚的高尚情怀。文章感人至深,让人久久难忘。

  由于这篇课文篇幅较长,对于六年级的学生而言,边读边思的习惯已经养成。在进行本课的学习时,我主要结合单元训练目标“训练用较快速度阅读课文的能力;揣摩作者如何表达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情感的。”在课堂中,我首先限时读课文,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课文内容“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让学生在十五分钟内读完一遍课文。通过检查发现,学生的读书能力参差不齐,读得快的十分钟左右就读完了,而读得慢的在规定时间里根本就读不完。读完后,我们马上进行交流:课文到底讲了什么故事?通过这种快读思考的方式来梳理课文内容,训练学生的阅读速度,教给他们正确的读书方法。为了实现长文短教,我再次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说说嘎羧给你留下了怎么的印象?接着让学生默读课文找出课文中描写嘎羧怀旧、英勇、善良、忠诚的句子或段落,在集体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嘎羧的内心世界,体会作者抓住了嘎羧神态、动作描写来刻画怀旧、英勇、善良、忠诚的高尚品质。学生在深刻理解了嘎羧的高尚品质后。再进行朗读的指导,学生悟得深刻,读得自然也就十分精彩。

  课文学完了,最让我欣慰的是学生阅读感恩系列丛书的兴趣再一次被激发起来,课间同学们又开始互相借阅感恩系列丛书。如果每一节课都能让学生有所收获,那将是老师最大的收获。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反思 篇2

  从这节课是第一课时,在开篇的教学中首先引入了对课文的总体介绍,让学生从表达方法层次接触到一些常出现的名词。如:它是小说,是以时间为序,是以故事的形式出现。这样的开场,学生也许有些陌生,但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必须让他们接触到这些,并慢慢地迁移到以后的学习中。

  作为第一课时,学生有了初读课文,认识字词的基础,接着让六年级学生快速默读课文,以“嘎羧临死之前做了哪些事?”作为主线来以引导学生以“小标题”的形式理清文章的条理。这些能力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都是十分必要的。在这节课上,让学生以默读、批注的方式进行分析课文,感受战象的内心情感。由于问题有一定的深度,因此学生的发言不太积极,课堂比较安静。即使如此,我仍不怕课堂寂寞,因为它背后的是学生的思考。

一、批注所带来的思维之美妙

  课堂虽然不拒绝热闹,因为那是师生之间情感所碰撞出火花的绚烂;但它的另一面应该沉思默想,是学生思维与文本所摩擦的静态之美。因此,在理清文章层次之后,让学生以质疑的形式再次回到战象临死前所做的三件事上:为什么它要重披象鞍?为什么要再回打洛江边?为什么要长眠在战友们身边?……这一个个萦绕于心的问题带着学生再次走进课文,走进战象的内心世界。读文章后把自己的内心想法写出来,这样的批注是有效的学习方法。

二、想象说话重塑感人时刻

  交流自己读书所得,解决之前所提出的疑问之时就是学生们移情体验之时,学生们把自己当作战象,设身处地地想象战象要回象鞍的急切心情,想象它见到老朋友之时的激动及所引起的对战争岁月的回忆。通过想象说活,再一次把感情、激情点亮,把动物的忠诚,战士,英雄的气概诠释。本节课以“重披象鞍”“再回战场”这两个话题进行想象说话。

三、课堂艺术的遗憾

  这节课教学的出发点是“让学生静心地读书,让批注成为学生阅读的方式,让学生在阅读中了解写作的基本知识”。但教师的预设滞后于真实的课堂。走进了课堂,老师的导学却让位于学生的主体地位。毕竟课堂是有生命的,它并不完全由老师来掌控,其中的生成才是真正填充课堂的精华。每次老师的一个个框架式的预设都是骨架,是学生们对文本的解读才让整堂课充满灵气。这节课也是如此,老师的表现没有完成能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想象中最精彩的情境没能呈现。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的11个生字,掌握课文出现的新词语,理解“威风凛凛、优哉游哉、衰老、炯炯有神、浴血搏杀”;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最后一头战象在死前的变化及它所做的事情。

  3、继续练习快速阅读课文,从课文中的一些具体描写中,体会村民对战象的友好、战象对村民的深厚感情和对逝去的战友的深切怀念,感受人与动物之间以及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深情厚谊。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掌握课文内容,体会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深厚情谊。

教学难点:

  从课文的相关语句体会人们与战象以及战象对战友之间的深厚感情。

教学准备:

  1、了解作者相关知识,写作背景,对战象有一定了解;

  2、学生预习课文,了解大象的相关资料,可以搜集其他关于大象及人与动物的故事。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能读通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交流对大象的了解

  1、孩子们还记得上学期我们学过的一篇关于大象的课文吗?(《与象共舞》)谁来说说大象都可以为人们做些什么呢?(生自由发言)

  2、是啊,大象可真是人们的好朋友,可以为人们做这么多事情,但是,你听说过大象还能帮助人们战斗吗?这样的大象叫战象(板书:战象),今天咱们一起认识一头经历过战斗洗礼的最后一头战象(补充完课题:最后一头战象)。

  3、齐读课题,简要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沈石溪被称为中国动物小说大王,这篇文章写的是他在1969年到云南插队时亲身经历的事情。

  4、再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文章都写了些什么吗?(如:为什么只有最后一头战象?最后一头战象怎么来的?最后一头战象怎么样了?写了最后一头战象的哪些事情?)孩子们刚才很会思考,提出了这些很有价值的问题,现在就自己去找答案吧。

[评:不仅引导学生弄清了“战象”的意思,还针对课题质疑,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速读课文,了解大意

  1、快速阅读全文,思考刚才的提问,可在书上进行勾画。

  2、学生阅读后解决简单的问题。

  3、指名说一说课文写了战象的那些事情。

  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成为:英雄垂老──重披战甲──重临旧地──自掘坟墓。

[评: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是本单元的一个重点,在教学时注意把握时间,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训练,因为是预习过,教师要教方法,不要逐字逐句地读,要快速把握段落的意思。]

  三、再读课文,理解字词,扫除障碍

  1、默读课文,边读边勾画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或者你喜欢的语句,也可以在旁边写出自己的体会。

  2、生提出自己不懂的字词或句子(如:浴血搏杀、泣不成声……嘎羧为什么不搬东西,整天优哉游哉的?)

  3、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

  4、自己阅读感悟后,小组再合作研读:交流感受特别深的地方,提出不懂的问题讨论解决,准备汇报自主合作。

  作业

  1、继续朗读课文。

  2、抄写文中的生字和词语。

  板书

  23、最后一头战象

  英雄垂老

  重披战甲

  重临旧地

  自掘坟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仔细品读,感悟战象的情感。

  教学流程:

  一、再读课文,说印象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大家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了问题,并一起解决了问题。学到这儿,嘎羧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预设:可能有“善良”“怀旧”“坚强”“忠诚”“英勇”等,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可以做简单的整理,以便明确下一步的研读目标)

[评:高段学生边读边思的习惯已养成,本课课文较长,教学易从整体入手,让学生谈谈对嘎羧的印象,直奔重点语句进行学习,避免逐字逐句的讲解。]

  二、研读语句,细感悟

  1、文中哪些语句的描写给你留下了这样的印象?请你快速读读课文,画出有关语句,读一读,品一品。

(学生自由研读,教师巡视,了解学习情况,参与学生的自主学习。)

  2、小组交流,汇报自己的学习情况。

  3、集体交流:

(1)从哪些语句感悟到嘎羧“怀旧”“善良”?

  生读相应句子汇报:

“第二天清晨,嘎羧突然十分亢奋,两只眼睛烧得通红,见到波农丁,呕呕地轻吼着,象蹄急促地踏着地面,鼻尖指向堆放杂物的阁楼。”

(从“呕呕地吼”“急促地踏”感受到战象看到象鞍时的急切心情。)

“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眼睛里泪光闪闪,象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从“呼呼吹去”“久久地”“摩挲”“泪光闪闪”,可以深刻地感受到嘎羧见到象鞍时内心涌动的对辉煌过去的深深留恋与回味!)

“它什么也没吃,只喝了一点水,绕着村子走了三圈。”

(从这里感受到战象也已经对村寨和村寨的人们产生了依依不舍之情,它也没有忘记村寨的人们对它的救助,对它的无微不至的关怀。)

“它站在江边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

(“久久凝望”看出它一定又看到了二十六年前惊天地、泣鬼神的一幕:威武雄壮的战象们驮着抗日健儿,冒着枪林弹雨,排山倒海般地冲向侵略者;日寇鬼哭狼嚎,丢盔弃甲;英勇的战象和抗日将士也纷纷中弹跌倒在江里。“亲了又亲”的礁石,也许是嘎羧曾经奋力杀敌的一处战场,也许是曾洒满战友鲜血的一处伤心之地;“震耳欲聋的吼叫”,也许是嘎羧在深情呼唤战友们的灵魂,也许在诉说它对战友的深深怀念,也许在告诉战友,它也将来陪伴它们……这样的悲壮,这样的深情,这仅仅是一头战象吗?这是一位让人满怀敬仰的英雄,这是一位让人饮泪歌颂的英雄!从这些都感受到战象对战斗过的地方的留恋,同时也是对救它的人们的感谢,也是对死去的战象的深深的怀念。)

(2)汇报能感受到嘎羧“英勇”的语句。

“象鞍上留着弹孔,似乎还有斑斑血迹──平添了一股英武豪迈的气概。二十六个春秋过去,象鞍已经破旧了,仍显出凝重华贵;嘎羧披挂上象鞍,平添了一股英武豪迈的气概。”

(从这里可以体会到当时战斗的惨烈,战象对战斗记忆犹新,披挂上象鞍有一种无比自豪的感情。通过对象鞍和嘎羧的简练描绘,深情地赞颂了嘎羧的英雄形象与气概)

  为什么战象见到战斗过的象鞍那么激动?为什么战象披挂上象鞍又显得那么英武豪迈?

(可联系前面的威风凛凛,逐渐衰老和现在进行对比理解,教师的诱导,使学生切身体会到战象对战斗对战友的无比怀念之情。)

“嘎羧要走的消息长了翅膀似的传遍全寨,男女老少都来给嘎羧送行。许多人泣不成声。村长在嘎羧脖子上系了一条洁白的纱巾,四条象腿上绑了四块黑布。”(从“泣不成声”“系纱巾”“绑黑布”可以感受到村寨的人们对战象已经有了难以割舍的情感,人们不能忘记战象在战斗中立下的赫赫战功,人们对战象的将要死去表达了极度的悲伤。顺势再巩固侧面描写)

(3)从哪些地方又感受到这头战象的“忠诚”?

  生汇报“战象走向百象冢,和并肩战斗的战友躺在了一起”部分。

  以下内容重点体会:

“嘎羧来到石碑前,选了一块平坦的草地,我们躲在远处,看着它的身体一寸一寸往下沉。”从这里你体会到什么?

“嘎羧卧在坑底,侧着脸,鼻子盘在腿弯,一只眼睛睁得老大,凝望着天空。”嘎羧凝望着天空会想些什么?

(4)课文里还有令你感动、令你深思的语段吗?请有感情地读一读吧。

[评:引导学生通过入情入境的朗读、想象,感受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通过对嘎羧行为、神态的具体描写,让学生感悟到具体、生动的描写是本文一个重要的表达特点。]

  三、拓展延伸,促升华

  1、此时你想用怎样的语言来赞颂嘎羧,赞颂这位可歌可泣的英雄呢?请写下你最深切的感受,写下你最诚挚的赞颂吧。(学生练笔,集体交流)

  2、这篇课文与我们刚刚学习过的《老人与海鸥》一课有那些相同的地方?

  3、引导学生从人与动物之间的情感和课文都有具体的描写两方面进行比较,再次体验动物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文章写真实写具体的方法。

[评:通过联系前面学过的课文,再次体会具体、细致的描写体现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情的表达方法。]

  四、推荐作品

  像这样写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情感故事的文章还有很多,孩子们下去可以再看看《第七条猎狗》、《再被狐狸骗一次》、《义犬复仇》

  作业

  1、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2、小练笔:嘎羧告别村寨的场面,驻立江滩回想往事的情景,都十分感人。选择一个场景,想象嘎羧内心的感受,并写下来。

  板书

  23、最后一头战象

  善良忠诚英勇坚强

[评与思:这是一篇很典型的长课文短教的范例,文章虽然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写的,但在教学时我们则采用直奔中心的方法,抓住重点段落进行研读。在这一重要环节的实施中,教师可采用多样化的形式,不一定只是谈感悟再朗读,可以读代讲,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 篇4

  一、教材分析:

《最后一头战象》是一篇悲壮、感人、发人深省的动物小说。课文以时间为序,扣住“英雄垂暮”“重披战甲”“凭吊战场”“庄严归去”四个感人的片断,用生动优美的语言记叙了嘎羧生命历程当中最后的辉煌和庄严,以充满深情的笔触歌颂了嘎羧的高尚情怀。 根据单元训练目标和课文篇幅较长的特点,引导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针对学生阅读中提出的问题,重点抓住描写嘎羧动作、神态的词语和有感情的朗读来品读课文中的重点段落,引导学生走进嘎羧的内心世界,体会嘎羧丰富的情感,并感悟嘎羧高尚的情怀。揣摩作者是怎样把动物的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目标:

  1、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日寇、埋葬、阵亡、喘息、香蕉、皮革、凝重、华贵、英武、气概、伤感、苍茫、石碑、焦躁不安、漫不经心、久别重逢、横遭不幸、震耳欲聋、浴血搏杀”等词语。

  2、学习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并能以小标题形式进行分段概括。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感悟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

  三、教学重难点:

  1、训练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

  2、通过品读课文中描写嘎羧动作、神态的语句,引导学生走进嘎羧的内心世界,体会嘎羧丰富的情感,并感悟嘎羧高尚的情怀。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看到过大象打仗的场面吗?(课件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生读)这些战象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这些战象非常勇猛,马面威风)同学们,就是这群英勇的战象,在一次保卫家园,打击日寇的战斗中,不幸全部中弹倒地,人们在埋葬他们尸体时救活了一头身负重伤的大象,它叫嘎羧,它就是(生齐读课题)——最后一头战象。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它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思考:嘎羧在临死前做了哪些事?(课件出示默读要求)

  2、课件出示生字词,生读。

  3、交流:嘎羧在临死前做了哪些事?

  生交流后,师小结: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知道了课文写了嘎羧在临死前披挂象鞍,告别村民、重回战场,最后庄严归去。同学们,我们在阅读篇幅比较长的文章时,可以像今天这样,采用抓主要事件的办法,很快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板书:抓事件)

(三)品读课文,读懂嘎羧的心,体会其美丽情感

  过渡:同学们,这是一篇动物小说,它的作者是谁?他是世界著名的动物小说大王,他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动物小时写的是动物,折射的却是人类的情感。(课件出示这句话)文中的嘎羧有着怎样的情感?课文又是怎样表现它的情感呢?接下来我们要深入学习课文,我们先来看“披挂象鞍”这部分。

  品读“披挂象鞍”部分

  1、课件出示出示要求,生浏览。(要求:快速浏览5—9自然段,找出最能表现嘎羧对象鞍深厚感情的句子,画下来,读一读,并把体会批注在旁边。)

  2、生交流句子,说体会。教师相机指导。

(1)课件出示句子:没想到……老朋友。

▲ 哪些词语最能体现嘎羧对象鞍的深厚感情?

▲ 生交流

▲ 师小结:从“呼呼、摩挲、泪光闪闪、久别重逢”等词可以体会出嘎羧此时的心很激动,那嘎羧为什么会这么激动呢?(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学生从后面的语句中交流:因为象鞍上面有……)

▲ 嘎羧看着象鞍上的弹洞和斑斑血迹,闻着上面的血液和硝烟的气味,会想到些什么?

▲ 生交流(它会想起当年我就是挂着他,打击日寇,保卫家园的;它回想起曾经浴血搏杀的战场。……)

▲ 师小结:是的,这头战象有着它辉煌的过去,有它出生入死的经历,所以,看到象鞍才会如此激动。同学们,你们看,我们刚才联系上下文(板书),边读边想(板书)就读懂了嘎羧的心,体会到了它美丽的情感,你们能读出嘎羧这激动的心情吗?试试吧。

▲ 指导朗读:生练读,指名读,教师范读(你读得非常激动, 杜老师也想读一读,请大家闭上眼睛,一边听我读一边想象嘎羧见到象鞍时的动作和神情。师读后全班齐读:睁开眼睛,拿起书,像杜老师这样,带着你们的体会,带着你们激动的心情一起读。)

(2)生交流其他句子。

  品读“告别村民”部分

  过渡:嘎羧披上象鞍,又恢复了往日的英姿,它要离开我们,离开村民了,那情景可感人了,快找找文中哪个自然段写了这一情景。

  1、生交流句子。指名读,说体会。(读了这段话,你能体会出什么?村民十分爱嘎羧,嘎羧也非常留念村民)

  2、哪些词句最能体现出“村民爱嘎羧,嘎羧留念村民”呢?

  3、生交流,师相机指导。

  4、感情朗读,读出嘎羧和村民之间的依恋之情。

  品读“重回战场”部分

  过渡: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深入学习了嘎羧披挂象鞍和告别村民这两部分,知道了嘎羧披上曾经和自己出生入死的象鞍,告别了村民。嘎羧虽然老了,但它没忘记自己是头战象,毅然回到了曾经作战的战场,课文哪个自然段写了嘎羧重回战场?

  1、生找重回战场部分。

  2、生读:这几句话主要写了嘎羧的哪些方面?(动作、神态)

  3、作者想通过嘎羧的动作和神态来表现嘎羧什么样的`情感呢?谁来读第一句。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反思 篇5

  小学高年级的课文(特别是写人记事类课文)一般都比较长,而课时又有限,如何做到“长文短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限时快速阅读课文”和“精选教学内容”是两条最有效、最基本的实施策略。比如,《最后一头战象》是一篇悲壮感人、发人深省的动物小说,作者以时间为序,扣住“英雄垂暮”“披挂象鞍”“重回战场”“庄严归去”四个感人的片断,用生动优美的语言记叙了嘎羧生命历程当中最后的辉煌与庄严,以充满深情的笔触歌颂了嘎羧的高尚情怀。教者根据单元训练目标和课文篇幅较长的特点,指导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采用抓主要事件的办法迅速理清文章线索,使学生很快把握住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为“品细节、悟感情、习方法”奠定了良好基础,可以说是事半功倍。

  1、围绕主线,品味细节,体会思想感情

  一般来说课文的特点不同,教学设计的主线(思路)就不相同,一篇课文可以设计多条教学主线。比如,《最后一头战象》的`教学主线可以有这样几条:一是基于课文内容较难理解,便以理解课文内容为主线,教学实施时先将课文分为四个部分,然后逐段提问引导,让学生学懂课文;二是基于课文情感性较强,便以体验情感为主线,教学实施时可以引导学生有侧重地朗读,感受主人公的情感变化;三是基于本组教材的训练重点,以“品味细节,体会感情”作为教学主线,也就是在让学生整体感悟的基础上,引导他们抓住描写嘎羧神态、动作的细节,去领悟主人公的高尚情怀。在本课例中,教师以第三种主线实施教学,既抓住了课文“细节描写逼真、细腻、感人”的基本特点,又比较符合“课程标准”对第三学段阅读教学的目标要求,它的最大优势是既能使学生“得意”(把握主旨,体会情感),又能使他们“得言”(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学习作者是怎样通过细节描写把人物写具体的)。这样教,就是“一石二鸟,言意兼得”。

  2、习得方法,学会学习,增强发展后劲

  按“课程标准”的要求,习得方法,既包括作者的表达方法,如遣词造句的方法及常用句式,构段、谋篇的方法,叙述、说明描写的方法等;也包括学生学习的方法,如读书的方法、理解词句的方法和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等。但方法的掌握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反复历练,需要从课文情境中领悟。在本课例中,教师并没有教给学生多少新的方法,而是让学生经历了一个由“悟”方法到“用”方法的过程,即先从一个例句入手,悟出一些基本学习方法(学生在第一、二学段可能接触过,但并未达到熟练掌握运用的程度),然后放手让学生找其他的句子去练、去运用。这样教学,能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教的示范性、主导性和学的主体性、积极性,都能得到较充分地体现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反思 篇6

  我前段时间执教《最后一头战象》,教完后感受颇深。现从以下几方面谈谈。

  1、要善思:

  苏霍姆林斯基提出:教师应该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结合平时的学习,谈一点浅薄的看法。这节课的设计,每天都在冥思苦想,求变求新,删繁就简,领异标新,语文功夫是慢活,是要耐得住寂寞,来不及半点急躁和武断。在备课时,同事们也出主意。是啊,我深深的知道,当你想要追求更高的境界时,怎能不“为伊消得人憔悴。”

  2、要有己:

  宁可不完美,也要敢于展现自己真实的一面,鲜明的风格,语文教师的魅力来源于个人的独特风格。要敢于亮出自己的剑,包括自己的学生,说实话。上课之前,我没有和学生铺垫过,只在徐老师第一课讲过之后,对学生进行了一些复习。我想:假的真不了,即便一时过关,终将对自己的成长,学生的成长造成极其不利的.影响。所以,想要真发展,真得有胆量。一次真实的洗礼,胜过千次万次的虚荣。

  3、要关注:

  关注文本,关注过程,关注学生。学生的发展是最核心的,无论什么设计,一定要符合学生,如果你教的学生没有能力和素养的提高,那么可以肯定的是:你的教学水平是徘徊不前的。设计一节课要把它当成设计学生的人生一样,在这个过程中,你的成长,学生的成长将无限精彩!

语文《最后一头战象》教学反思 篇7

  《最后一头战象》是一篇悲壮、感人、发人深省的动物小说。课文记叙了曾经在抗日战争中幸存下来的最后一头大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已至,便再次佩上象鞍,来到打洛江畔缅怀往事,凭吊战场,最后在埋葬着战友们的“百象冢”旁刨开一个坑,庄严地把自己掩埋的故事。

  文章语言优美,描写生动,以充满深情的笔触歌颂了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读完全文,令人回味,促人深省,动物尚且有此高尚情怀,我们人类是否应该从中感悟些什么,学习些什么?作为教者,我是带着深深的感动与震撼来揣摩体会故事内容的,相信每一个孩子也会有同样的感动。

  本节课教学环节设计总体意图是:以抓住“重披战甲”时嘎羧的心情为主要线索,先引导学生找描写嘎羧动作和神态的相关句子,再品句中关键词语,进而揣摩嘎羧丰富的内心世界,然后通过感情朗读表达这种心情。教学遵循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原则,由句而词,由词而意,由意而情,层层推进;合作研读“凭吊战场”,重点理解14自然段,抓关键词语让学生展开合理想象,形象感知嘎羧对战友那份深沉的爱,然后通过师生合作配乐朗读,升华情感;接着抓住“挖”字,让学生谈体会,有感情地朗读“自掘坟墓”部分,让嘎羧的内涵在学生心里有所提升,最后再通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受到嘎羧的忠诚与善良。

  抓住重点语句重点研读,避免逐段讲解的繁琐,以实现长文短教的目的。整堂课下来,感觉教学任务基本完成。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尤其是在进行师生合作配乐朗读这一教学环节时,我看到很多孩子眼睛里都泪光闪闪。下课之后,一个女孩子悄悄告诉我:“老师,如果你的音乐再放下去,我的眼泪都要控制不住了。”我想,这是整节课中最成功的地方吧。能够让学生入情入境的去感受战象嘎羧的高尚情怀,这也是我所期盼的。

  当然,从实际教学来看还有很多不理想的地方。如在理解“重批战甲”这部分内容之后,过渡到“凭吊战场”时,我的设计有些牵强、生硬;在学习最后一部分“自掘坟墓”内容时,虽然抓住了“挖”字来理解,但没有彻底放开地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谈体会,略嫌仓促。

  总之,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我更深切地体会到:

  1、要善思:苏霍姆林斯基提出:教师应该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

  2、要关注:关注文本,关注过程,关注学生。学生的发展是最核心的,无论什么设计,一定要符合学生。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反思 篇8

  《最后一头战象》这是一篇悲壮、感人、发人深省的动物小说。课文记叙了曾经在抗日战争中幸存下来的最后一头大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已至,便再次佩上象鞍,来到打洛江畔缅怀往事,凭吊战场,最后在埋葬着战友们的“百象冢”旁刨开一个坑,庄严地把自己掩埋的故事。

  文章语言优美,描写生动,以充满深情的笔触歌颂了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读完全文,令人回味,促人深省,动物尚且有此高尚情怀,我们人类是否应该从中感悟些什么,学习些什么?这篇长文应该如何教,提高效率呢?

  由于这篇课文篇幅较长,我采用了长文短教的方法。首先,让学生快速默读课文,要有一定速度,快速读文,通过抓主要事件的方法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然后引导学生品读文章的细节描写,体会嘎羧的情感,感悟作者具体细致的表达方法。因为文章篇幅较长,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我没有做到面面俱到,我确定以文章当中的细节描写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精选出比较典型的句段让学生品读感悟,习得方法,加以运用。

  品细节,如何品?需要方法的引导。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没有直接告诉学生品细节的方法,而是让学生在学习“重披象鞍”这部分时,在学习过程中感悟,体会学习的方法。首先,让学生找出最能体现嘎羧与象鞍有深厚情感的句子,画画,读读,体会嘎羧此时的心情。接着圈出文中的重点词语,品读,谈自己的体会感悟,从中总结出“抓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展开想象”,是品细节,悟情感的学习方法。接着让学生运用这种方法,学习重回战场这部分,让学生经历了一个学习方法到运用方法的过程,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教师的`示范性,与学生的主体性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我想学生学会了这种方法,对他们以后的长文学习是很有帮助的。

  本次课还有一个新的突破就是电子白板的运用,虽然是第一次使用,但是它的辅助教学的功能性,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能更好的为教学服务。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直接在文字上进行圈画,批注,点评使教学课件更具直观性,操作性,灵活性能够更好地突破教学重难点,大大方便了老师。但是,这还有个熟练的过程,否则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会因操作不熟练,打乱了教学思路,反而影响了教学,成了负担。我在第一次试讲时就出现了类似情况,大大影响了我的教学情绪,打乱了教学思路。第二次,熟练后,效果就好多了。

  总之,这次的教学,两个大胆的尝试,都让我受益匪浅,相信,日后的教学当中只要用心,就会有更多的收获,相信“有志者事竟成”。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 篇9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继续快速阅读课文,品读课文“重披战甲”、“凭吊战场”、“庄严归去”后三个精彩片段。

  2、体会重点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感受课文饱含深情的语言,体会战象嘎羧的高尚情怀。

  3、感受作者具体、细致的表达方法,学习品细节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的相关语句,走进战象内心世界,感受嘎羧生命里最后的辉煌与庄严,感受战象嘎羧高大英勇的英雄形象,感受嘎羧对战友的忠诚和博大的胸怀。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诗文导入

  1、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首为一位特殊的英雄而作的小诗,大家齐读。英雄暮年近黄泉 ,重披战甲 忆当年 ,凭吊故地念战友 ,庄严归去共长眠。

  2、读着诗中这一幕幕感人的壮举,一个响亮的名字涌上心头,这位特殊的英雄就是——嘎羧,它就是------最后一头战象(齐读课题)

  3、上节课我们领略了最后一头战象嘎羧的风采,嘎羧得到人们的救护,起死回生,二十多年过去,嘎羧已成为垂暮英雄。在它生命的最后时刻,给我们留下了哪三个感人的片段?(相机板书)

  二、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一)指导品读“重披战甲”

  1、这是一篇动物小说,它的作者沈石溪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课件出示)动物小说写的是动物,折射的却是人类的情感。那么,文中的嘎羧又有着怎样的情感,课文又是怎么表现它的情感的呢?接下来,我们要深入学习课文。首先,我们来看“重披战甲”这部分课文。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课文的5-9自然段,找出最能表现嘎羧对象鞍深厚感情的句子,用波浪形画下来,读一读,并写写体会。(学生默读、批画、写体会)

  2、你是从哪句话体会到嘎羧对象鞍的深深情感的?先读句子,再说体会。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句子:

  (1)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suō)着,眼睛里泪光闪闪,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引导学生抓住“摩挲”“泪光闪闪”“久别重逢”等词语体会嘎羧内心的情感。

  (2)二十六个春秋过去,象鞍已经破旧了,仍显出凝重华贵;嘎羧披挂上象鞍,平添了一股英武豪迈的气概。

  引导学生感受嘎羧“英武豪迈”的形象,理解嘎羧临死之前披挂象鞍的原因。

  师:象鞍破旧,却仍然凝重华贵;噶羧年迈,却仍然英勇豪迈!二十六个春秋,弹指一挥间,而今,战火不再,血腥不再,但积满灰尘的象鞍上却记载着凝重的历史,记载着噶羧的英勇;纷乱不再,年轻不再,但垂暮的.英雄,博大的胸怀仍在,勃勃的雄心仍在!让我们再深情地读这两句话。

  5、小结:二十六年过去了,嘎羧就快死了,但它没有忘记自己是一头英勇的战象,它没有忘记自己辉煌的过去。作者就是通过这些动作、神态的描写,来表现嘎羧的内心情感。而我们只要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边读边想象,就读懂了嘎羧的心,这就是品细节的读书方法(板书)。

  (二)合作研读“凭吊战场”

  嘎羧披上象鞍,依依不舍地告别了村民,来到打落江畔,伫立江滩,回想起许多的往事。接下来请同学们用这种品细节的方法,自己试着学习“凭吊战场”这部分的描写。

  1、小组合作学习

  出示自学要求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第14自然段,找出描写嘎羧动作和神态的语句,用“——”画出来。

  (2)展开想象,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a、嘎羧“久久凝望”,可能会看到什么?

  b、嘎羧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它会想些什么?

  c、嘎羧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想说什么?

  (3)除了这句,你还想读哪句?读出你的体会。

  2、学生交流汇报

  3、齐读这一段

  4、教师补白描绘,激情引读

  你们的朗读深深打动了老师,我也想象了当时那动人的情景。现在,请同学们和老师合作读这一段,你们读课文,老师读补充部分 。

  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它一定又看到了威武雄壮的战象驮着抗日战士,冒着枪林弹雨,排山倒海般地冲向侵略者,看到了日寇鬼哭狼嚎,丢盔弃甲;抗日将士和英勇的战象也纷纷中弹跌倒在江里。)。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这礁石,也许是噶羧曾经奋力杀敌的一处战场,也许是曾洒满战友鲜血的一处伤心之地。)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口欧──口欧──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也许嘎羧是在它对战友的深深怀念,也许是在告诉战友,它也将来陪伴它们。)

  师:是的,二十六年前那场战斗,让它失去了所有的同伴成了------最后一头战象;它无时无刻不在思念它的战友,它又能向谁述说呢?因为它是------最后一头战象。

  (三)诵读“庄严归去”

  嘎羧离开了战场,带着对战友的深深怀念之情,跋山涉水来到百象冢,在战友们长眠的地方,它耗尽自己生命的全部力量,为自己挖掘了一个墓坑。清大家默读20—23自然段,哪个细节深深感动了你?画下来,多读读,说说体会。

  1、学生交流读书感受,重点品读:

  (1)品“挖”

  这部分内容中出现最多的是哪个字?(挖)出现了几次怎样的挖?

  嘎羧坚持不懈地挖着,一直到生命的最后,他心中到底在想什么?你从这些“挖”中体会到了什么?

  师小结:我们想说的太多太多。文中反复出现了一个关键词“挖”,从嘎羧的“一直挖”、“继续挖”、到“埋头挖”,通过一个“挖”字写出了嘎羧没有到祖宗留下的象冢,而是自掘坟墓,庄严地把自己掩埋。这些描写更加体现了这位垂暮的战象对战友的忠诚和重情重义。它没有忘记,他是一头战象,就是死,也要和战友们死在一起!

  (2)交流第22自然段,画出噶羧死后形象的语句。

  (3)品嘎羧死后形象的句子。抓住“凝望”一词,引导学生体会它内心的想法,并进行写话训练。

  嘎羧想说:我们不能忘记历史啊!不能忘记英勇献身的革命先辈呀!或人类不要再有战争,那该多好哇!所有的生灵都在期盼世界和平!

  我想对嘎羧说:噶羧,请你放心地走吧,我们将永远记住你们这些抗日英雄的,人类再也不会有战争了!

  2、最后一头战象怀着深深的爱,从容地走向了死亡,走向了自己生命的归宿。可以说,它是一个英雄,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将是。在它的生命轨迹中,它忘不了与人们依依惜别的深情,而战场上一幕幕更让它难以忘怀, 终于,它如愿以偿地和战友们长眠在一起。

  三、小结,拓展

  1、教师小结

  此时此刻,嘎羧在你眼里还仅仅只是一头战象吗?它在你眼中是怎样的形象?请你用一个词概括。

  2、师生齐读:是的,它是一头善良、忠诚、英勇、怀旧的战象。它是一位重情重义的英雄,让我们永远铭记着嘎羧,永远铭记这——最后一头战象。

  四、作业超市

  1、小练笔:嘎羧告别村赛的场面,驻立江滩回想往事的情景,都十分感人。选择其中的一个场景,想象嘎羧内心的感受,并写下来。

  2、可以把这个感人的故事讲给家长听。

  3、推荐课外阅读:如果说,最后一头战象呈现给我们的是深沉的爱和对于生命价值的深深思考的话,那么,沈石溪的其他作品又将给予我们怎样的震撼呢?有条件的同学课外可以仔细读一读,可以将你的点滴感受记录下来。

  课外阅读《斑羚飞渡》、《再给狐狸骗一次》、《雪豹悲歌》《狼王梦》等

  板书:

  23 最后一头战象

  品细节

  重披战甲 怀旧

  动作 善良

  凭吊战场 英勇

  神态 忠诚

  庄严归去 重情重义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反思【合集9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