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吾小秘【www.wxiaomi.cn】,您身边的文字小秘书!

初中历史教案

时间:

【精】初中历史教案(实用5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精】初中历史教案(实用5篇),供大家参阅。

【精】初中历史教案(实用5篇)

初中历史教案1

  一、教学目的:

  1.理解并掌握菱形的定义及两个判定方法;会用这些判定方法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

  2.在菱形的判定方法的探索与综合应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

  二、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菱形的两个判定方法.

  2.教学难点:判定方法的证明方法及运用.

  三、例题的意图分析

  本节课安排了两个例题,其中例1是教材P109的例3,例2是一道补充的题目,这两个题目都是菱形判定方法的直接的运用,主要目的是能让学生掌握菱形的判定方法,并会用这些判定方法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这些题目的推理都比较简单,学生掌握起来不会有什么困难,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完成.程度好一些的班级,可以选讲例3.

  四、课堂引入

  1.复习

  (1)菱形的'定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

  (2)菱形的性质1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性质2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并且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3)运用菱形的定义进行菱形的判定,应具备几个条件?(判定:2个条件)

  2.【问题】要判定一个四边形是菱形,除根据定义判定外,还有其它的判定方法吗?

  3.【探究】(教材P109的探究)用一长一短两根木条,在它们的中点处固定一个小钉,做成一个可转动的十字,四周围上一根橡皮筋,做成一个四边形.转动木条,这个四边形什么时候变成菱形?

  通过演示,容易得到:

  菱形判定方法1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注意此方法包括两个条件:(1)是一个平行四边形;(2)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

  通过教材P109下面菱形的作图,可以得到从一般四边形直接判定菱形的方法:

  菱形判定方法2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五、例习题分析

  例1(教材P109的例3)略

  例2(补充)已知:如图ABCD的对角线AC的垂直平分线与边AD、BC分别交于E、F.

  求证:四边形AFCE是菱形.

  证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E∥FC.

  ∴∠1=∠2.

  又∠AOE=∠COF,AO=CO,

  ∴△AOE≌△COF.

  ∴EO=FO.

  ∴四边形AFCE是平行四边形.

  又EF⊥AC,

  ∴AFCE是菱形(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例3(选讲)已知:如图,△ABC中,∠ACB=90°,BE平分∠ABC,CD⊥AB与D,EH⊥AB于H,CD交BE于F.

  求证:四边形CEHF为菱形.

  略证:易证CF∥EH,CE=EH,在Rt△BCE中,∠CBE+∠CEB=90°,在Rt△BDF中,∠DBF+∠DFB=90°,因为∠CBE=∠DBF,∠CFE=∠DFB,所以∠CEB=∠CFE,所以CE=CF.

  所以,CF=CE=EH,CF∥EH,所以四边形CEHF为菱形.

  六、随堂练习

  1.填空:

  (1)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

  (2)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________;

  (3)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________;

  (4)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对角线的四边形是菱形.

  2.画一个菱形,使它的两条对角线长分别为6cm、8cm.

  3.如图,O是矩形ABCD的对角线的交点,DE∥AC,CE∥BD,DE和CE相交于E,求证:四边形OCED是菱形。

  七、课后练习

  1.下列条件中,能判定四边形是菱形的是()

  (A)两条对角线相等(B)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

  (C)两条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D)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

  2.已知:如图,M是等腰三角形ABC底边BC上的中点,DM⊥AB,EF⊥AB,ME⊥AC,DG⊥AC.求证:四边形MEND是菱形.

  3.做一做:

  设计一个由菱形组成的花边图案.花边的长为15cm,宽为4cm,由有一条对角线在同一条直线上的四个菱形组成,前一个菱形对角线的交点,是后一个菱形的一个顶点.画出花边图形.

初中历史教案2

  一、说指导思想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参与是新课程实施的核心。因此本课设计力求体现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以教学目标的达成为主线,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为中心。

  二、说教材

  立定跳远是初中《体育与健康》教材第一册第二章第二节的主要教学内容,立定跳远具有简便易行的特点,有平地就能进行练习。另外,立定跳远在近两年的中考中是必考项目,所以在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三、说学生情况分析

  由于初三的学生的年龄特点,对于说教过多、技术要求较高的教学内容不易接受,也不感兴趣;相反,对于直观的、易于模仿的具有感性思维的体育游戏却比较喜欢,学习兴趣也较高,因此,通过体育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上好体育课的关键。

  四、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本次课的学习,使大部分同学初步掌握立定跳远的.技术动作。

  2、能力目标:发展学生小腿、脚掌、踝关节力量。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合作意识以及集体主义精神。

  五、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上下肢协调配合。

  难点:上下肢协调配合。

  六、说教法

  讲解示范法、指导纠错法

  七、说学法

  让学生通过观察、模仿来完成学、练的目标。

  八、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2、学习新知:

  立定跳远的动作要领:两脚左右开立,与肩同宽,两臂前后摆动,前摆时,两腿伸直,后摆时,屈膝降低重心,上体稍前倾,手尽量往后摆。两脚快速用力蹬地,同时两臂稍曲由后往前上方摆动,向前上方跳起腾空,并充分展体。收腹举腿,小腿往前伸,同时双臂用力往后摆动,并屈膝落地缓冲。

  3、立定跳远的辅助能力练习:

  单足跳:主要发展小腿、脚掌和踝关节力量的练习。

  4、小游戏:火车赛跑

  5、整理放松:

  6、本课小结:

初中历史教案3

  一、目标导引:

  1、理清文章的脉络,把握文章的内容。学习小说围绕看戏这件事,记叙详略有致,疏密相间的写法。

  2、理解本文景物描写优美,心理描写细腻,语言流畅自然的特点。

  3、了解本文词语使用的准确性,掌握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来刻画人物。

  4、认识农家小友高尚、淳朴的优秀品质,体会文中所表现的对劳动人民的真挚而深厚的感情。

  二、自主预习:

  1、童年对许多人来说,都是美好快乐的。在成人后回忆往事,对当时的人和事,更是充满一种浪漫的理想色彩,是一段永生难忘的体验。

  2、作者介绍及题解:

  3、正音:

  (归)省:xǐng行辈:háng惮:dàn絮叨:xùdāo怠(慢):dài撺掇:cuānduō凫(水):fú潺潺:chán(歌)吹:chūi蕴藻:yùnzǎo(家)眷:juàn漂渺:piāomiǎo纠葛:jiūgé

  4、补充注释。

  (1)、社戏:社、原指土地神或土地庙。在绍兴,“社”是相当于“村庄”的区域名称;社戏就是社里每年在一定的时间所演的戏。

  (2)、神棚:供神名牌位的凉棚,演社戏时,搭在戏台正对面,意思是请这些神看戏。

  三、诵读积累,整体感知:

  (一)、范读课文(或听磁带录音):

  1、画记自己难以读准、难以理解的字词。

  2、用圈点勾画法标出自己最欣赏的词、句、段。

  3、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学生自由诵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教师可适当提示: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根据线索划分课文部分。)本文的线索是到赵庄看戏。

  看戏前(1—4段)——看戏中(5—30段)——看戏后(3l一40段)

  四、合作探究,平桥“乐”事:

  1、“我”是在什么时令随母归省小住平桥村的?

  讨论明确:清明扫墓完毕之后的天数,可能多,也可能少,“我”随母归省小住平桥村,当在春末夏初的时令,所以能够看到“春赛”、社戏,吃到罗汉豆。

  2、平桥村是怎样一个村庄?“我”在平桥村得到了什么样的优待?表明了村民的什么特点?

  讨论明确:平桥村近海临河,“住户不满三十家,都种田,打鱼”,是一个劳动人民住居的环境优美的小村庄。“在小村里一家的客,几乎也就是公共的”,村民们因为“我”的到来,特地“许可”自己的孩子“减少工作”,“伴我来游戏”,热情好客,十分优待“我”这个小客人。而且他们不拘礼教,“我们”偶尔吵闹起来,打了辈份很高、应该称之为“太公”的小朋友,也没有人想到这是“犯上”,民风淳朴。

  3、“我”在平桥村有哪些乐事?

  讨论明确:“我们”每天大都掘蚯蚓,穿钓钩,“伏在河沿上去钓虾”,“不半天便可以钓到一大碗。这虾照例是归我吃的”。“照例”,表明钓得的虾总归“我”吃,已成定例,小朋友们也都热情好客,十分优待“我”这个小客人。“我们”还常一同去放牛。黄牛水牛都“敢于欺侮我,因此我也总不敢走近身,只好远远地跟着,站着”;小朋友们便不再原谅“我”会读诗经,“全都嘲笑起来了”。这嘲笑是善意的,实际是鼓励“我”大胆些,勇敢些。“我”怕牛,还因此而被嘲笑,却还跟着去放牛,哪怕去了也只是“远远地跟着,站着”,是多么愿意和这些小朋友在一起,在这放牛被嘲当中,更表现出彼此的.亲密。“我”跟着小朋友放牛,也自有一种很浓的乐趣。

  4、本篇题为“社戏”,重在叙写去看戏,写这些在平桥村的一般乐事又有什么样的作用?

  讨论明确:写这些小住平桥村的一般乐事,既多方面地表现出那段生活的乐趣,使作品内容丰富,具有生活实感;更由于这里写了钓虾、放牛这两件乐事,第二部分开头的“至于我在那里的第一盼望的,却在到赵庄去看戏”,就与之构成递进兼有转折的关系。钓虾、放牛已是乐趣甚浓,“第一盼望”的“看戏”自更乐趣无穷。这样,就为写最大乐事――看戏作了铺垫,吸引读者读下去。

  (这一部分写“我”随母亲归省在平桥村的生活,意在突出人物活动的环境,同时简写一些“趣事”,为下文详写“看戏”中的趣事作铺垫。)

  五、导拨提炼:

  总结存储:这样一个偏僻的小村庄,却是“我”的“乐土”。那是因为:

  (1)“我”可以免读“秩秩斯干幽幽南山”一类难懂的书,可以自由欢乐地生活。

  (2)这里有许多年龄相仿的小朋友陪着“我”玩,彼此平等,没有封建礼教的约束。

  (3)每天可以钓虾,放牛,生活丰富多彩,并充满了友爱和情趣。

  六、检测反馈:

  (1)朗读课文第一部分,在体味中说说自己的童年趣事。

  (2)预习第二部分,初步体会夏夜航船去看戏途中的景物描写和表现作用。

初中历史教案4

  教学目标:

  1、品味作者平淡简捷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学习通过几个生活片断表现人物的方法。

  3、学习劳动人民的优良品质,并以平等和人道主义的精神关注他们的疾苦。

  教学重点:

  学习通过几个生活片断表现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劳动人民的优良品质,以平等和人道主义的精神关注他们的疾苦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谈话导入,话题:在生活中,你关注得最多的是什么人?

  生:明星、家人、自己。

  师:明星是因为有着耀眼的光环我们关注他们;伟人作出了非凡的成就我们关注他们;因为血浓于水我们关注家人……而我们在生活中接触得最多的却是那些没有亲情关系不起眼的普通人他们虽然没有耀眼的光环,没有作出非凡的成就,却有着金子般的心。

  (意在营造亲切平和的教学气氛,发现生活中的问题。)

  二、设问导读。

  (一)、画说老王:

  师:今天老师要给你们介绍一个十分不起眼的普通人,请看画像。他叫老王,(板题)从画像上看,你觉得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有何依据?

  生:从他满脸的皱纹看,他是一个历尽沧桑的老人。

  生:从他破旧的衣着看,他是一个贫穷的老人。

  生:从他的表情看,他是一个善良的老人。

  (意在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能力,对他人关注的习惯。)

  (二)、问询老王:

  师:这样一个老人就站在你的跟前,你关心他什么?把你的关切向他表达出来。

  生:老王,你是做什么的?

  老王,你生活得怎么样?

  老王,你为人怎样?为什么作家会如此关注你?

  (意在唤起学生对他人的关心和同情,为后面学生阅读课文蓄势,让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读书。)

  (三)、走近老王:

  1、师:老王是一个普通人,写老王的作家可不是一个普通人。简介杨絳。杨絳——钱钟书——《围城》。

  2、师:面对陌生的老王,你们有那么多的揣测,和那么多的关切,现在你们循着杨绛的笔墨,去走近老王,解开心中的谜团。

  3、生:读课文。

  三、点拨导思

  (一)、评说老王:

  师:刚才看了老王,现在又读了老王,老王是不是你心目中的那个老王?你对他的关切作者告诉你没有?老王在你的'心目中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用“老王是一个______的人,表现在_______。”的形式表达出来。

  生:老王是一个社会地位卑微的人。表现在他住在荒僻的小胡同、破破落落的大院、塌败的小屋里。

  生:老王是一个善良老实的人。表现在送冰时,愿意给我们家带送,车费减半。他送的冰比他的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等。

  生:他有一颗金子般的心。表现在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

  (意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完成对文章内容的个性化理解。)

  (二)、品味老王:

  师:文章中最能打动你的是哪个片断?在这个片断中打动你的又是哪些细节?

  生:最让我感动的是:老王临死还要送鸡蛋香油还人情这一情节。

  师:有此同感的同学请举手。既然大家都认为这一段感动人,那么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一片断。

  1、精读。

  师: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默读、小声读、放声读。可圈点,可旁批。

  生:读课文。

  2、小组交流体会。

  师:请同学们把自己的独到体会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生:我觉得,课文中说老王“镶嵌”在门框里,“镶嵌”一词用得好。写出了老王消瘦与不灵活,

  生:“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中“攥”字也用得好。写出了老王拿钱时激动的心情。

  ②教师相机引导:

  课文中老王的话语不多,却十分有表现力。你能就这些只言片语推测一下老王当时的心理和表情吗?

  老五劝说“我”收下香油和鸡蛋的情节作者没有描述,请你设想一下,老王当时是怎么说服“我”收下的?

  (意在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和创新能力。)

  3、质疑,合作探究。

  师:就这一情节,你有没有疑问?提出来请大家帮你。

  生:文章中,当“我”要给老王钱,他不要,可后来还是收了钱。为什么?

  “我”拿钱给老王是为了帮助他,而作者为什么说“我却拿钱侮辱他”?

  (以生――生、生――师合作的形式相互质疑,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分角色朗读。

初中历史教案5

  一、教学目标:

  1、理解二元一次方程及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

  2、学会求出某二元一次方程的几个解和检验某对数值是否为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3、学会把二元一次方程中的一个未知数用另一个未知数的一次式来表示;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渗透类比的思想方法,并渗透德育教育。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二元一次方程的意义及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

  难点:把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变形成用关于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的形式,其实质是解一个含有字母系数的方程。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通过与一元一次方程的比较,加强学生的类比的思想方法;通过“合作学习”,使学生认识数学是根据实际的需要而产生发展的观点。

  四、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新闻链接:x70岁以上老人可领取生活补助。

  得到方程:80a+150b=902880、

  2、新课教学:

  引导学生观察方程80a+150b=902880与一元一次方程有异同?

  得出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所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次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做一做:

  (1)根据题意列出方程:

  ①小明去看望奶奶,买了5kg苹果和3kg梨共花去23元,分别求苹果和梨的单价、设苹果的单价x元/kg,梨的单价y元/kg;

  ②在高速公路上,一辆轿车行驶2时的路程比一辆卡车行驶3时的路程还多20千米,如果设轿车的速度是a千米/小时,卡车的速度是b千米/小时,可得方程:

  (2)课本P80练习2、判定哪些式子是二元一次方程方程。

  合作学习:

  活动背景爱心满人间——记求是中学“学雷锋、关爱老人”志愿者活动。

  问题:参加活动的36名志愿者,分为劳动组和文艺组,其中劳动组每组3人,文艺组每组6人、团支书拟安排8个劳动组,2个文艺组,单从人数上考虑,此方案是否可行?为什么?把x=8,y=2代入二元一次方程3x+6y=36,看看左右两边有没有相等?由学生检验得出代入方程后,能使方程两边相等、得出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使二元一次方程两边的值相等的`一对未知数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的一个解。

  并提出注意二元一次方程解的书写方法。

  3、合作学习:

  给定方程x+2y=8,男同学给出y(x取绝对值小于10的整数)的值,女同学马上给出对应的x的值;接下来男女同学互换、(比一比哪位同学反应快)请算的最快最准确的同学讲他的计算方法、提问:给出x的值,计算y的值时,y的系数为多少时,计算y最为简便?

  出示例题:已知二元一次方程x+2y=8。

  (1)用关于y的代数式表示x;

  (2)用关于x的代数式表示y;

  (3)求当x=2,0,—3时,对应的y的值,并写出方程x+2y=8的三个解。

  (当用含x的一次式来表示y后,再请同学做游戏,让同学体会一下计算的速度是否要快)

  4、课堂练习:

  (1)已知:5xm—2yn=4是二元一次方程,则m+n=;

  (2)二元一次方程2x—y=3中,方程可变形为y=当x=2时,y=;

  5、你能解决吗?

  小红到邮局给远在农村的爷爷寄挂号信,需要邮资3元8角、小红有票额为6角和8角的邮票若干张,问各需要多少张这两种面额的邮票?说说你的方案。

  6、课堂小结:

  (1)二元一次方程的意义及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注意书写格式);

  (2)二元一次方程解的不定性和相关性;

  (3)会把二元一次方程化为用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的形式。

  7、布置作业:

【精】初中历史教案(实用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