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吾小秘【www.wxiaomi.cn】,您身边的文字小秘书!

描写风景的古诗

时间:

描写风景的古诗(锦集5篇)

描写风景的古诗 篇1

《山园小梅》 宋·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

  绝句 僧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 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 吹面不寒杨柳风。

  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馀钟磬音。

  山亭夏日

【唐】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早冬

【唐】白居易

  十月江南天气好,可怜冬景似春华。

  霜轻未杀萋萋草,日暖初干漠漠沙。

  老柘叶黄如嫩树,寒樱枝白是狂花。

  此时却羡闲人醉,五马无由入酒家。

《咏柳》【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桃花溪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描写风景的古诗 篇2

《雨后登惠山顶》

  雨歇翠微深,山光媚新霁。

  拄策凌清晨,松杉吐仍翳。

  扪萝已数盘,缘磴方屡憩。

  平芜鸟去没,远浦树如荠。

  绝顶惊银涛,始觉具区大。

  两沤浮日月,三州萦衣带。

  淼漭极无垠,遥天与波逝。

  群峰散凫鸭,泛泛烟波际。

  平生怀壮观,兴惬兹游最。

  下方隐招提,钟声破苍霭。

【鉴赏】

  雨后登惠山望太湖,见闻感受是那样的丰富,诗人文思如泉涌,不甘受格律束缚,而选用五言古诗的形式,写下这首清新淡雅的诗篇。

  从诗的脉络看,开头的四韵八句,写的是诗题中“雨后登惠山”这几个字,即登山过程中的所见,着重写出雨后惠山的清新秀丽。骤雨初歇,惠山的.绿意更深了,在刚放晴的天色下显得特别妩媚动人。诗人是清晨拄着拐杖登山的,沿路只见山上的青松翠杉半隐半现的,仍被雨后的山岚云气遮蔽着。诗人手攀藤萝,缘着石磴,已经走了好几盘山路,也歇过了好几次。一边攀登,一边观赏,乐趣无穷。俯视山下,只见万里平芜(原野)上鸟儿飞着飞着就隐没在晨曦中了;往远处看,那水边的树木小得就跟荠菜似的。这些景观,不登山是看不到的;这些乐趣,不登山也是体会不到的。诗人不加虚饰,不事雕琢,只用“赋”的手法铺叙出来,间或作些比喻(“树如荠”),显得真实可信,自然明白。而且八句写来,从天气到时间、路程、神态、见闻,无一句不扣住登山这一特定情节写,使人读着只觉得步步深入,步步攀高,不觉随诗人产生一种登临的特殊感受。

  从“绝顶惊银涛”起的四韵八句,是本诗的主体部分,写的是登上惠山顶的所见所感。杜甫《望岳》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邵长蘅登临惠山绝顶,所览的不是众山小,而是太湖之大。“惊银涛”三个字一改前八句静谧明媚的神韵,使人顿觉豁然开朗,进入另一番境界。面对雨后太湖万顷银涛,真有点惊心动魄之感,不能不觉得太湖大,承认太湖大,赞叹太湖大(具区,太湖古名)。太湖到底有多大?诗人大概是望日登山的,因而太阳月亮同时并见,它们就象浮在太湖水面上的两个小水泡(沤,水泡沫),周围的苏州、常州和湖州(吴兴)就象萦绕在太湖边上的一条衣带。这是从侧面烘托太湖之大。对于太湖本身,诗人用“淼漭极无垠”两句,状写它的无边无际,水天相接。然后再写它的远景:远处的群峰,象零散地浮游着的几只鸭子,飘飘荡荡地点缀在烟笼雾罩的太湖那一头,可见雨后太湖是多么的广袤无边。太湖这种磅礴气势,不登惠山顶,是无法看到的;如果不是在雨后,则所看到的太湖也未必显得如此淼漭。反过来说,看不到太湖的浩荡烟波,也无从验证登上惠山顶的价值。

  这八句诗,仍以“赋”为主要表现手段,但它们又更多地兼用了“比”(两沤浮日月,三州萦衣带,群峰散凫鸭),还用了夸张等修辞技巧,把登上惠山顶所见的太湖万千气象描摹出来。作者在当时以古文著称,这首诗也融入了古文的某些笔调和章法,但由于诗人有意识地仿学晚唐文采,摈除宋诗空洞说理的弊病,注意以形象入诗,因而诗意与文法弥合得浑然一体,显得自然而流畅,有哲理而无冬烘气。

  篇末四句,主要抒发凌惠山绝顶所感。诗人一生坎坷,终身不得志,因而寄意烟霞,纵情山水,而这一次游览最感称心如意。

描写风景的古诗 篇3

  早发白帝城

  唐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山行

  唐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惠崇春江晚景

  宋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篓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江南春

  唐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四时田园杂兴

  宋 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唯有蜻蜓蛱蝶飞。

  望天门山

  唐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题西林壁

  宋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暮江吟

  唐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终南望余雪

  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望洞庭

  唐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课外描写景色的古诗:

  绝句

  唐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泊船瓜洲

  宋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描写风景的古诗 篇4

  陶渊明 〔魏晋〕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误落 一作:误入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这首诗最突出的是写景———描写园田风光运用白描手法远近景相交,有声有色;其次,诗中多处运用对偶句,如:“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还有对比手法的运用,将“尘网”“樊笼”与“园田居”对比,从而突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自然的`热爱;再有语言明白清新,几如白话,质朴无华。这首诗呈现出一个完整的意境,诗的语言完全为呈现这意境服务,不求表面的好看,于是诗便显得自然。总之,这是经过艺术追求、艺术努力而达到的自然。

描写风景的古诗 篇5

  1、《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2、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苏轼《水龙吟》

  3、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玩溪沙》

  4、《阙题》

  唐·刘眘虚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闻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5、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欧阳修《浪淘沙》

  6、《殿前欢·隔帘听》

  元·贯云石

  隔帘听,几番风送卖花声。

  夜来微雨天阶净。

  小院闲庭,轻寒翠袖生。

  穿芳径,十二阑干凭。

  杏花疏影,杨柳新晴。

  7、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吕本中《采桑子》

  8、《虞美人·春愁》

  宋·陈亮

  东风荡飏轻云缕,时送萧萧雨。

  水边台榭燕新归,一口香泥湿带落花飞。

  海棠糁径铺香绣,依旧成春瘦。

  黄昏庭院柳啼鸦,记得那人和月折梨花。

  9、十年生死俩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苏轼《江城子》

  10、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苏轼《蝶恋花》

  11、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丑奴儿》

  12、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携手佳人,和谁折残红。—苏轼《江城子》

  13、《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唐·刘长卿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

  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14、《寓意》

  宋·晏殊

  油壁香车不再逢,峡云无迹任西东。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几日寂寥伤酒后,一番萧索禁烟中。

  鱼书欲寄何由达,水远山长处处同。

  15、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苏轼《水调歌头》

  16、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17、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虞美人》

  18、狂风日暮起,漂泊落谁家?红颜胜人多薄命,莫怨春风当自皆。—欧阳修《再和明妃曲》

  19、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辛弃疾《丑奴儿》

  20、《踏莎行·秋入云山》

  宋代:张抡

  秋入云山,物情潇洒。百般景物堪图画。

  丹枫万叶碧云边,黄花千点幽岩下。

  已喜佳辰,更怜清夜。一轮明月林梢挂。

  松醪常与野人期,忘形共说清闲话。

  21、月桥边,青柳朱门。断钟残角,又送黄昏。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张先《行香子》

  22、《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

  宋·秦观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

  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宝帘闲挂小银钩。

描写风景的古诗(锦集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