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吾小秘【www.wxiaomi.cn】,您身边的文字小秘书!

金色的鱼钩教案

时间:

金色的鱼钩教案(精选5篇)

金色的鱼钩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读记生字组成的词语。用联系上下文、词素分析法、近义词比较等方法理解词语:喜出望外、三长两短、奄奄一息、抽噎、支吾、收敛;衰弱、脆弱;支持、坚持;严肃、严厉、严峻、严密、严格。

  2.学习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分段,抓住事例及事例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品质。

  3.练习快速阅读,简要复述故事内容。

  学习提纲

  1.自学生字及生字组成的新词。

  2.读通读顺课文,理解词语。

  (1)联系上下文,词素分析法解词:

  喜出望外三长两短奄奄一息

  抽噎支吾收敛

  (2)近义词辨析:

  衰弱脆弱

  支持坚持

  严肃严厉

  严峻严格严密

  3.跳读课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 )的事;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把课文分成四段。

  4.勾画文中老班长的言行、神态,思考批注,老班长是一个( )的人。

  5.“在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是( ).

  6.给文章重新命题。

  一、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掌握作者写作思路。

  1.理解词语,注意交给方法,揭示规律。

  2.注意指导学生从词义范围大小、词语搭配进行近义词辨析。

  3.行文思路

  (1)交待故事背境,老班长外貌。

  (2)老班长钓鱼给我们吃,自己吃草根,咽鱼骨头。

  (3)老班长饿死在草地边上。

  (4)深化中心,抒发感情。

  二、指导学生归纳事例,抓住事例及老班长言行、神态深读深悟,体会人物品质。

  1.吃草根、咽鱼骨头。(语言、动作、神态)

  2.记住指导员的话。(语言)

  3.分工。(语言、神态)

  4.命令我喝鱼汤。(语言、神态)

  5.临死前不忘把食物留给“我们”吃。(语言)

  (忠于革命舍己为人)

  三、联系课文内容,体会最后一段话的含义,深化中心。

  鱼钩虽然长满了红锈,但它记录着老班长的英雄事迹,闪烁着老班长舍己为人、忠于革命的光辉思想。

  练习提纲

  1.选词填空(衰弱、脆弱、坚持、支持、严肃、严厉、严峻、严格、严密)

  (1)小梁身体(),性格()。

  (2)他的病很重,不休息会()不住的。

  (3)他表情(),()地批评道:“这次战斗的形势十分(),侦察班要()注视敌人的动向,每个战士都要作好一切战斗准备”。

  2.阅读迁移练习:同步阅读148页。

  (1)课文写了一件( )事,赞扬了老红军( )的品质。

  四、转换迁移,训练运用。

金色的鱼钩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1.认识本课4个生字。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3.引导学生学习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教学重点:

  练习快速阅读,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录音机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题目,导入新课。

  1.鱼钩,钓鱼用的钩子。课文所指的鱼钩是老班长的珍贵遗物。这是发生在红军过草地时的一个

  感人故事。请你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结: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一位老班长接受党的嘱托,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光

  荣牺牲的故事。

  二、默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地方,同学互相解疑,教师适时点拨。

  解词:支吾:用话搪塞,说话含混躲闪。

  安顿:安排妥当,使人或事物有着落。

  衰弱:体衰力弱,失去了旺盛的精力和体力。

  奄奄一息:形容气息非常微弱,只剩下一口气。

  三、快速默读课文,想想文章是按怎样的顺序来记叙的,可以分为几部分?

  1.快速默读,标在书上。

  2.小组讨论后小结。

  3.放录音。

  四、默读课文,划出文中使你感动的部分,然后有感情地读一读。

  1.指名读课文,读后说说自己的体会。

  2.围绕老班长的语言、动作、神态来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金色的鱼钩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训练运用圈划的读书方法,理解在人物刻划中关键词语的作用,体会从多种角度刻划人物的写作方法。

  2、学习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品质,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的精神。

  二、重点和难点:

  正确圈划、理解中心是重点。理解小病号的描写与中心的关系是难点。

  三、教时:

  一教时[第二教时]

  四、教学过程:

[一]回顾第一教时,总结:课文《金色的鱼钩》主要出现了两个人物:老班长、我。思考:课文中的人物描写与课文中心有什么关系?

[二]分段阅读,分析人物:

  1、默读课文第一大段,完成下列步骤

(1)这段文字从哪些内容作了圈划?

  在对学生个别提问的基础上,老师归纳:

  课文对老班长的外貌、心情、动作、神态作了圈划。

(2)就圈划内容提问,并体会其作用。

  朗读描写老班长外貌的句子,提问:人物外貌的描写对表达课文中心有什么作用?

  体会描写老班长心情的句子,提问:人物心情的.描写与课文中心有什么联系?

  圈划出描写老班长动作的词语,提问:圈划词语从哪些角度揭示了老班长的品质?

  在个别回答或小组讨论的基础上,老师小结:

  对老班长的外貌、心情、动作等描写,突出了老班长的有极强的责任心、舍己为人的精神。圈划词语也从不同角度揭示了老班长的这一品质。

  2.默读课文第二大段,注意从多种角度刻划人物的写法,对表达文章中心的作用。

(1)圈划出表现小病号“我”的心情的词语。

(2)就这些词语从不同角度提问。

(3)分析其表达的作用。

(4)小结:课文对小病号的描写,特别是写出了“我”在知道事情真相前后的心情变化,突出了“我”的感激之情。

  圈划词语突出了老班长品质的感人,写小病号是为了从侧面烘托出老班长的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和对革命事业无比忠诚的高尚品质。

  3.默读课文第三段,找出描写老班长竭尽全力全力不让病号挨饿的神情、语言的句子,体会其作用。

(1)圈划描写老班长神情、语言的句子。

(2)提问:这些词语对塑造人物形象有何意义?与课文中心有什么关系?

(3)小结:这些对老班长神情、语言的描写,将老班长的形象刻划得淋漓尽致,充分表达出他忠于革命忠于党舍己为人的崇高的品质。

  4.朗读课文最后一段,思考:

“这枚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与“闪烁着灿烂的金色光芒”是否矛盾?为什么?与课题有什么关系?(可分组进行讨论)

  5.总结:不矛盾。因为“长满了红锈的鱼钩”记录了老班长舍己为人最终献出生命的光辉事迹,这枚鱼钩虽普通却闪烁出老班长崇高品质的灿烂光芒,因此它“闪烁着灿烂的金色光芒”。课文以“金色的鱼钩”为题,揭示了文章中心,有其深刻的含义。

  6.讨论学习《金色的鱼钩》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发扬同学间团结友爱的精神。

  五、板书:

  老班长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

  老班长的思想品德

金色的鱼钩教案 篇4

目的要求:

  1、读准字音。

  2、学习第一,二段,知道红军过草地时的艰苦情况,学习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3、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重点:

  练习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难点:

  练习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语

  鱼钩是什么颜色的?可是,一篇文章的题目却是<<金色的鱼钩>>,这是怎么回事呢?(板书:金色的鱼钩)

  二、检查预习

  1、听课文录音,把自己读错的字标出来。之后,多读几遍。

  2、联系课文说说词语的意思(单击课前预习中的字词练习)

  3、说说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当时的环境。指名说,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4、你划下了哪些令你最感动的句子?

  三、分段

  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几件事?(一件是讲老班长煮鲜鱼野菜汤给三个病号吃,他自己没吃一点鱼;一件是讲快走出草地时老班长牺牲了。)

  2、快速默读课文,思考:全文可分几段?说说段意。(第一段,1——2自然段;第二段,3——22自然段;第三段。23——33自然段;第四段,34自然段。

  四、通过自学,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1、齐读第一段。说说关于老班长的描写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默读第二段,边读边注意体会人物当时的思想感情,看你从文中体会到什么?(学生发言,教师和其他同学补充或提出异议)

  可引导讨论:

(1)你觉得哪些词句可以看出老班长对我们非常负责?

(2)当小梁发现老班长不吃鱼汤却嚼草根,咽着鱼骨头时,老班长地神态有什么变化?划出有关词句。

(3)想象一下,老班长的神态变化反映了他当时怎样的内心活动?

(4)划出小梁神态变化的句子,想象一下,他当时心情怎样?

(5)写老班长的一忧一喜,为什么忧,为什么喜?这说明了什么?

金色的鱼钩教案 篇5

【教材说明】

《金色的鱼钩》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叙述了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接受党组织交给的任务,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的故事,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因此,在教学中,我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进行分析、想象、朗读,让学生在入情入境的朗读中感受老班长的高尚品质,让学生受到爱党爱人民的教育,从而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课文内容,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技能目标:练习快速阅读,知道红军过草地时的艰苦情况,学习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激发学生热爱党和人民的思想感情,从而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学习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教学难点】从课文的重点语句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课前准备】了解有关红军长征的故事。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流程】

  一、导课激趣

1、师:同学们喜欢钓鱼吗?哪位同学能把鱼钩画出来?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题目就叫《金色的鱼钩》,板题。

2、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3、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了,谁能回答刚才同学们提的问题?

4、指名回答,师板画鱼钩。

  二、品重点语句,悟文章真情

1、这样的鱼钩容易钓到鱼吗?课文中哪个自然段写了鱼难钓?

  指导朗读15自然段(语速要慢,读出老班长沉重的语气。)

2、老班长自己喝不喝鱼汤?从哪些句子看出?

  指导朗读第八自然段,重点指导“硬咽”,表情要皱起眉头,做艰难吞咽的动作。

3、当“我”看到老班长吃草根和鱼骨头时,心里有什么感受呢?

  重点朗读“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体会“我”的难受心情。

  设计意图:张田若先生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我在理解课文这一重点环节时,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进行朗读训练,让学生把课文内容和感情通过自己的声音再现出来。

4、老班长为什么一点都不吃呢?这样他能熬得住吗?

5、课件出示介绍草地的图片资料。

6、出示指导员说的话:

“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无论多么艰苦,也要把他们带出草地去。”

  体会句子的含义,“无论多么艰苦”指他们在草地上可能会遇到什么困难?

  设计意图:让学生先观看草地的图片及文字资料,让学生对草地有了一定的了解,再让学生展开想象,说说他们在过草地时可能会遇到什么困难,这一环节能填补课文空白,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7、当“我”知道老班长只吃鱼骨头时,还忍心喝下这鱼汤吗?

  指导朗读:“我端起搪瓷碗,觉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三、总结全文,领会中心

1、老班长看到我们不喝鱼汤,表情有什么变化?对我们说了什么?

2、听了他的话,我们只好“大口大口地咽下了”鱼汤。

(体会“咽”的含义)这时他的表情又有什么变化?他在想什么?

  师:老班长没喝鱼汤,却露出了笑意,我喝下了鱼汤,心里反而像塞了铅块似的,沉重极了,这是因为我担心──老班长他有一天会倒下……

  师:令人担心的事终于发生了,老班长他倒下了,倒在了一个水塘边,他这是因为──饿才昏倒的。

2、要救老班长,只有赶快弄点吃的来,当我们把鱼汤端给老班长时,他却拒绝了。

  指导朗读老班长牺牲前的话。

  师:老班长在牺牲前想的还是三个病号,他用自己全部的心血完成了党交给他的任务,现在你还觉得这是个普通的鱼钩吗?

(引读)在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3、放着光芒的仅仅是这个鱼钩吗?你看着这个鱼钩好像看见了谁?想起了他的什么事?鱼钩上闪烁着老班长什么品质?

  板书:

  舍己为人

4、三个小战士面对着老班长的遗体会说些什么?

5、齐读最后一段话。

  设计意图:老班长的牺牲更体现了他的伟大,此时引导学生说出三个病号想对老班长说的话,也正是学生想说的话,让学生的情感在这一刻也达到了高潮。

  师: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纪念,为了让同学们对长征有个初步的了解,老师带了些图片给同学们看。(看课件)

  师:学了这篇课文,你放学后最想做什么?

  生:想去找些关于长征的故事来读一读。

  生:想把这个故事讲给弟弟听。

  四、作业

  课件出示:回家后,把《金色的鱼钩》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或弟弟妹妹听。

  设计意图:复述《金色的鱼钩》,既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巩固了本课所学。

金色的鱼钩教案(精选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