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吾小秘【www.wxiaomi.cn】,您身边的文字小秘书!

数学教学计划模板

时间:

【荐】精选数学教学计划模板(实用5篇)

【荐】精选数学教学计划模板(实用5篇)

精选数学教学计划模板1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62~64页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操作认识圆的周长,通过小组合作测量圆周长和直径,探索出圆周率、推导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观察、猜想、验证,分析、抽象、概括、动手操作的能力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摸一摸,动手操作,猜想验证等方法使学生亲历整个探寻知识的过程,从而掌握圆周长计算的由来和相关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在圆周率方面的伟大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民族自豪感,培养创新精神以及团结合作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总结出圆周长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四、教学准备:

  课件 圆规 三角板 圆形物体 绳子 直尺 表格

  本文导航 1、首页2、教学过程3、理解巩固4、板书设计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情境 揭示课题

  1、出示情景

  师:(课件出示祝尔康广场的圆形喷池)

  这是哪?昨天我在广场听到两位叔叔在商量事情;元旦快到了,他们想给喷泉的一周围上彩灯,其中一位叔叔问:那我该买多长的彩灯呢?你能帮帮他吗?要算出什么就可以了?(圆的周长)

  2、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圆的周长的相关知识。(板书课题:圆的周长)

  (设计意图:运用课件,展示出学生身边的图形及问题……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到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圆的周长

  (1)拿出你手中的圆,摸一摸,想一想:什么是圆的周长?指给大家看看。

  (2)谁能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圆的周长?(出示课件)齐读一遍。

  小结圆的周长:圆的周长是围成圆一周的曲线的长。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自己观察,动手,总结出圆周长的意义)

  2、探讨测量圆周长的方法

  (1)拿出准备的圆形物体,想一想怎样利用手中的工具测量圆的周长?

  (2)全班汇报交流:请方法不同的同学实物投影仪展示汇报,小结:绕线法、滚动法

  (3)这两种方法都是变----为-----,这是数学上常用的一种思想(板书:变曲为直)

  (设计意图:回顾旧知,介绍数学思想,为后面的学习做铺垫)

  2、探讨圆形喷池,虚圆的周长

  (1)这两种方法能解决所有的圆周长的问题吗?说说你的看法。

  (2)(黑板上画一个圆)那刚才的圆形喷池,黑板上的这个圆它的周长怎么测量?你有什么想法,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那我提议:我们来推导一个像长方形、正方形那样计算周长的公式,如何?

  (设计意图:学生感知 绕线法和滚动法有局限性,激发探究欲望)

  3、猜一猜

  圆的周长可能与什么有关?(直径或半径)

  验证一:课件出示几组直径变长,圆变大,初步感知:圆的周长与直径半径有关系

  4、探究圆周率

  (1)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有着怎样的关系呢?我们一起探究

  出示小组合作要求:小组长拿出准备的圆形物体及测量工具,合理分工,完成数据填写,小组交流发现,确定汇报人。

  圆的周长

  圆的直径

  圆的周长是直径的几倍

  (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2)、汇报交流(到投影处展示表格)

  a、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到投影处展示本小组研究的数据成果(找两、三组汇报)

  其他组概括地说一说测量的结果。

  b、通过数据你有什么发现?

  (3)老师也想来验证一下,可以吗?

  绳子绕圆的一周固定好,取下绳子问:绳子的长是什么?(圆的周长)这根绳子和圆的直径进行比较,剪下贴于黑板上,3段直径的长度还多一点。

  (4)小结发现:圆的周长总是它直径的三倍多一些,经过精密的测定,这是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它叫做 圆周率。用希腊字母“л”表示,齐读一遍(板书: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л)

  (5)课件出示:介绍л

  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3.14159……为了计算方便,我们为圆周率取值为3.14。(板π≈3.14)

  (6)介绍祖冲之,你有什么感受?你感到骄傲吗?你有什么想法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猜测、验证、概括,了解圆周率的意义,突破难点,介绍祖冲之,感受民族骄傲,激发探究、攻坚兴趣)

  5、总结圆周长计算公式。

  师:我们们知道圆周率了,再来求圆的周长你会求了吗?

  总结:

  圆的周长 = 直径 × 圆周率

  c=πd (板书)

  6、那么周长与半径之间又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总结: c=2πr

  (设计意图:经过探究,学生对于已知直径半径求周长的方法概括已是水到渠成,掌握了本课重点)

  7、回顾课前问题:叔叔知道喷泉的直径是5米,他需要多长的彩灯?

  学生尝试完成板演与黑板上。

  (设计意图:承前启后 知识应用)

  本文导航 1、首页2、教学过程3、理解巩固4、板书设计

  三、理解巩固

  现在我们进入智力闯关,挑战自我环节

  第一关

  (1)圆的直径越长,圆周率越大。( )

  (2)两个圆的周长相等,半径就相等( )

  (3)圆的周长是它直径的3.14 倍。( )

  (4)圆周率是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比值。( )

  (5)直径是1厘米的圆的周长是3.14 平方厘米。( )

  第二关

  椭圆: 求下面各圆的周长。

  文本框: d=4厘米

  第三关

  摩天轮的半径是5米,坐着它转动一周,大约转过多少米?(π取3.14)

  第四关

  如图所示,求这个图形一圈长多少米?(单位:米)

  (设计意图:阶梯式的练习,由易到难,虚圆计算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巩固新课内容,突破重难点)

  四、课堂总结

  恭喜你们顺利过关,这节课你学的快乐吗?那谈谈你的收获吧?

  圆的周长

  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л

  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

  c=πd c=2πr

  五、课后反思

  本节课我是想通过学生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通过个人独立探究与小组合作的模式,让学生经历猜测—验证---概括的过程,了解圆周率的意义,突破难点,掌握重点内容,总结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会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从课堂效果来看,学生兴趣浓厚,发言积极,达到了教学目标,并且在课堂上产生新的发现。但本节课我觉得自己有这几方面处理不到位之处:

  1、小组合作未落到实处,合作过程中很多小组还是自我探究为主,没有合作意识,导致小组合作探究环节时间过长。

  2、探究圆周率环节略显繁琐,引导略多。

  通过对六年级数学圆的周长教学计划的学习,是否已经掌握了本文知识点,更多教学参考资料尽在数学网!

精选数学教学计划模板2

  教学目标

  1、会证明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结合具体命题了解反证法

  2、能运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及反证法进行简单的计算与证明

  3、能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定理进行比较简单的综合推理与证明

  4、初步体会证明过程中的反证法的思想及其说理的过程

  教学重、难点

  重点: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的证明,反证法 难点:用反证法证明 学习过程:

  一、情境创设

  回忆我们曾探索得到的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条件,填写下表:

  条 件

  结 论

  四边形ABCD,对角线AC、

  BD相交于点O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二、探索活动

  问题一 你能证明我们曾探索得到的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是正确的吗? 证明: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分析:先根据命题画出图形,再写出已知、求证,最后用研究平行四边形常见的辅助线“连结对角线”证三角形全等,得到两组内错角相等,由平行线证出平行四边形。

  问题二 证明: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问题三 你认为“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这个结论正确吗?为什么?

  问题四 你认为“在四边形ABCD中,如果OA=OC,OB≠OD,那么四边形ABCD不是平行四边形”这个结论正确吗?为什么?

  分析:假设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那么OA=OC,OB=OD,这与条件OB≠OD矛盾,所以四边形ABCD不是平行四边形。

  假设条件成立,结论不成立,然后由这个“假设”出发推导出与条件矛盾的结果,从而证明结论一定成立,这种证明方法叫做反证法。

  三、例题教学

  例1 已知:如图,在□ABCD中,对角线AC、BD 相交于点O,AE⊥BD,CF⊥BD,垂足分别为E、F。

  求证:四边形AECF是平行四边形。

  分析:由垂直可证一组对边平行,再利用全等证这组对边相等;或由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知OA=OC,再证OE=OF即可;或由垂直证一组对边平行,再利用面积相等法证这组对边相等。

精选数学教学计划模板3

  一、 教学内容本册的教学内容有:

  ① 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② 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③ 分米、厘米、毫米和克的认识④ 直线和线段⑤ 万以内的加法本册的教学重点是:7-9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倍数关系的三类应用题,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万以内的加法。本册的'教学难点是:7-9的乘法口诀和倍数关系的三类应用题。

  二、班级情况分析:

  201班的孩子在经过一年半的学习生活后,已养成了很好的学习习惯。基本上能做到认真听讲,及时上交作业,检查和订正作业的习惯也逐渐养成。个别后进生也能在老师的帮助下完成学习任务。有几个孩子对奥数有着浓厚的兴趣。204班的孩子生源比较复杂,相对调皮了许多。大多数学生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认真听讲,及时完成作业。但数学方面冒尖的孩子很少。后进生比较多,但经过一年半的努力,已有长足进步。

  三、教学目标

  1、进一步了解乘除法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掌握全部乘法口诀,能熟练地计算表内乘除法。掌握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2、认识计数单位百、千和万,了解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学会比较数的大小,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能比较熟练地读、写万以内的数。3、掌握加法的笔算法则和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进行万以内的加法笔算和百以内的加法口算。掌握用调换加数位置验算加法的方法,初步具有验算的习惯。4、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厘米、毫米和质量单位克,掌握相邻单位间的进率,学会简单的化聚。直观认识直线和线段,会量线段的长度,会画指定长度的线段。5、通过教学,使学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和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心理品质。

  四、教学特色

  1、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儿歌形式教学乘法口诀,从编儿歌再编口诀,降低口诀的难度。2、在课堂中适当穿插一些数学日记,通过寻找其中的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3、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师的指导下,争取做到自己能学懂的知识,让他们自己学,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4、在具体教学时,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充分利用思考题,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激发学生动脑筋钻研问题的兴趣,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开发智力上有促进作用。

  五、课时安排

  周次 教学内容 备注1 7的乘法口诀——练习二 收心2 倍的认识——8的乘法口诀 3 练习四——两类应用题比较 4 练习六——练习八 5 求一倍数应用题——三类应用题比较(44页) 6 练习九——练习十 小结7 有余数的除法——练习十二 8 乘除两步计算式题——复习(二) 9 复习(三)——练习十四(一) 小结10 练习十四(二)——认识算盘 11 分米、厘米、毫米的认识——克的认识 12 直线、线段的认识——万以内的加法 小结13 五一劳动节 休息14 练习十六——隔位进位竖式计算 15 练习十七——练习十八 16 连续进位竖式计算——复习 小结17 复习第一单元 18 复习第二单元 19 复习三、四单元 20 复习第五单元 21 总复习、期末测试

精选数学教学计划模板4

  一、教材说明

  1、内容结构和地位作用

  本单元的内容主要包括小数的认识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两部分,结构如下:

  小数的认识是学生对数的认识的一次重要拓展,它与整数相比,在意义、书写形式、计数单位、计算法则等方面有某些相同的地方,但也有一定的差异。这部分内容的教与学,是在学生认识了亿以内的数,会计算亿以内数的加减法,初步认识了分数,会计算分数的加减法,并且学习了常用计量单位的基础上进行的。这里是学习小数的初步认识,教材中出现的这些小数的小数部分都只有1—2位,小数的计算也页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例子(付款、身高)。两个部分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是:小数的认识为小数加减法的学习作准备,而在小数加减法的学习中,学生对小数的认识更加深刻,为今后系统地学习小数打下初步基础。

  2、教材编排特点

  ①充分利用现实生活题材,加强小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②借助“元、角、分、米、分米、厘米”等计量单位作形象支撑,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经历多样化的认识过程,突出对小数的初步认识。

  ③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探究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④进行数学文化的渗透,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他们学习小数的积极性。

  3、教学目标

  ①结合购物的具体情境(如付款单),认识小数,体会小数的特征,会读、写简单的小数,与同伴交流,感受小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②知道以元和米作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能用小数表示商品的价格和物体的长度。

  ③经历比较商品单价高低的过程,学会比较简单小数的大小。

  ④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究简单小数加、减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⑤渗透数学文化,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他们学习小数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

  ①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认识小数,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

  ②理解用元和米作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并能用小数表示商品的价格和物体的长度。

  ③在购物的情境中学会比较小数的大小,探究简单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①在具体境中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

  ②理解用元和米作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并能用小数表示商品的价格和物体的长度。

  二、教学建议

  1.调动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已有知识,促进知识经验的迁移。

  小学生的很多生活经验,以及他们前面所学的整数及其加减法的有关知识,都能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发挥积极的迁移作用。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激活学生的相关生活经验和相关知识基础促进学习的正迁移,使学生在学会的同时,形成会学的能力。

  2.把握好小数初步认识的学习要求。

  作为小数的初步认识,其教学要求应当注意把握三点。一是本单元不要求离开现实背景和具体的量,抽象地讨论小数。二是小数的认、读、写,限于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三是简单的小数加减法也上限2位小数,并且结合具体的量进行计算。

  3.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倡计算方法多样化。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是一个比较简单的内容,适合学生自行探究,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潜能要有充分的估计。教学时,应尽可能地放手让学生提出问题,尝试计算,验证答案,并引导他们自己总结计算要点。从而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4、学习前摸清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对小数的了解程度,把握好知识的起点。

  5.收集小数的相关知识,进行数学文化的渗透。

  三、探讨的问题

  1、是否教学什么是一位小数、两位小数?

  2、是否需要沟通十进分数与小数之间的关系?

  3、是否归纳出十分之一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4、整数与小数的加、减计算如何处理好些?

  5、教材中的主题图中的商品价格如“5.98元,0.85元”,但现在超市中单件商品的价格有分的少见,如何在尊重教材的同时又能更好地处理好教材?

  四、课时安排

  感受课:5课时

  认识课:5课时

  熟悉课:2课时

  知识整理课:1课时

  评研课:2课时

精选数学教学计划模板5

  一、学生基本情况:

  通过一学年的教和学,我觉得整个班级优生不突出,而后进生就简单的基础知识还不能有效的掌握,成绩较差,在几何中,教材没有安排三角形全等知识,我在教学中进行了补充,相对正规教学来说,学生仍然缺少大量的推理题训练,推理的思考方法与写法上均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对几何有畏难情绪,相关知识学得不很透彻。学生的逻辑推理、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需要得到加强,以提升学生的整体成绩;在学习态度上,绝大部分学生上课能全神贯注,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去,少数几个学生对数学处于一种放弃的心态,课堂作业,大部分学生能认真完成,少数学生需要教师督促,课堂家庭作业,学生完成的质量要打折扣;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还不理想,预习的习惯,进行总结的习惯,自习课专心致至学习的习惯,主动纠正(考试、作业后)错误的习惯,比较多的学生不具有,需要教师的督促才能做。本期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习惯。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学内容,共计五章,知识的前后联系,教材的德育因素,重、难点分析如下:

  第十一章 平移与旋转

  本章是在轴对称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学习,是图形的一种变换。本章的重点是弄清平移、旋转、中心对称图形的意义,决定因素和特征,会按要求作图,体会全等变换的思想,教学中让学生反复体会平移、旋转、中心对称图形的运动,让学生在头脑中“画”出运动的情形,认识变换的本质和它们的内在联系,在变换中探索新的位置关系与数量关系,感受数学的和谐与美,提高审美情趣。

  第十二章 平行四边形

  本章的学习是运用中心对称、轴对称的知识去探索平行四边形、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梯形的判定、性质、图形中数量、位置关系。在本章中,平行四边形的概念、特征、性质,是后续内容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概念、特征、性质的基础,它们涉及四边形的各元素,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共同具有的,因此平行四边形的相关知识的学习成为本章教学的重点。难点是弄清各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之间,以及它们与平行四边形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和它们的应用。本章的学习要承担起培养和提升学生逻辑思维、逻辑推理能力。

  第十三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

  在日常生活中,除了相等的数量关系外,更有大量的不等关系,这部分知识是在学习认识相等的数量关系(等式、方程、方程组)的基础上来认识的不等关系(包括不等式、不等式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所举实例贴近生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本章的重点是不等式的性质、解集、不等式的解法、不等式组的解集、不等式组解法及其应用,其难点是不等式的应用。

  第十四章 整式的乘法

  这些内容是在研究了有理数的运算,整式的加减等知识上的继续学习。本章的重点是幂的运算性质、乘法公式、因式分解,这些内容是进一步研究分式、方程、函数、代数式的化简,求值及其他数学内容的基础,因此无论花多大的代价,得把本章学好。这一章学好了,将为学生的今后学习铺平道路,也将为学生今后的学习赢得大量的时间。本章的难点是乘法公式和因式分解方法的灵活应用及他们的逆应用。

  第十五章 频率与机会

  本章的知识是在“5.3可能还是确定”,“10.4机会的均等与不等”的知识的传承与深化,都是介绍“概率”的初步知识。重点是理解随机事件的频率值可以对机会进行客观估计,通过学生的动手实验,记录数据,进行数据整理。难点是实验前对机会的估计,对大量实验数据的记录、整理、分析和总结,实验方案的合理确定和设计,使学生认识到偶然中的必然,无序中的规律。

  三、本学期教学任务:

  通过本期的学习,要使学生认识平移、旋转、和中心对称的决定因素和本质,并用它来解决相关问题,设计图案。掌握平行四边形、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梯形的概念、判定和性质,体会化归的数学思想,培养逻辑思维与逻辑推理能力,掌握幂的运算性质,乘法公式和因式分解的基础知识及相关方法,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性质、解法、解集的概念及其它相关概念,体会并理解随机事件的频率值,可以对机会进行客观估计,体会偶然中的必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提高学科教育质量的主要措施:

  1、认真做好教学六认真工作。把教学六认真作为提高成绩的主要方法,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测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学习。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如是说。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数学课外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4、指导成立“课外兴趣小组”的民间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开展对奥数题的研究,课外调查,操作实践,带动班级学生学习数学,同时发展这一部分学生的特长。

  5、开展分层教学,布置作业设置A、B、C三类分层布置分别适合于差、中、好三类学生,课堂上的提问照顾好好、中、差三类学生,使他们都等到发展。

  6、进行个别辅导,优生提升能力,扎实打牢基础知识,对差生,一些关键知识,辅导差生过关,为差生以后的发展铺平道路。

  五、全期教学进度安排:

  章节 课时教学起止时间

  第十一章 平移与旋转13第一周二~第四周三

  11.1平移3第一周二~第二周四

  11.2旋转3第二周五~第三周二

  11.3中心对称4第三周三~第四周一

  复习小结与检测3第四周一~第四周三

  第十二章 平行四边形19第四周四~第九周一

  12.1平行四边形5第四周四~第五周三

  12.2几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6第五周四~第七周四

  12.3梯形4第七周五~第八周三

  复习小结与检测4第八周三~第九周一

  第十三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15第九周二~第十二周一

  13.1认识不等式2第九周三~第九周四

  13.2解一元一次不等式4第九周五~第十周三

  13.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6第十周四~第十一周四

  复习小结与检测3第十一周五~第十二周二

  第十四章 整式的乘除20第十二周三~第十六周一

  14.1幂的运算4第十二周三~第十三周一

  14.2整式的乘法3第十三周二~第十三周四

  14.3乘法公式5第十三周五~第十四周四

  14.4因式分解5第十四周五~第十五周四

  复习小结与检测3第十五周五~第十六周一

  第十五章 频率与机会11第十六周二~第十八周二

  15.1在实验中寻找规律3第十六周二~第十六周四

  15.2用频率估计机会的大小3第十六周五~第十七周二

  15.3模拟实验3第十七周三~第十七周五

  复习小结与检测2第十八周一~第十八周二

  期末总复习第十八三~期末结束

【荐】精选数学教学计划模板(实用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