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吾小秘【www.wxiaomi.cn】,您身边的文字小秘书!

年教师编招聘考试模拟试卷

时间:

年教师编招聘考试模拟试卷3篇(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卷及答案)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年教师编招聘考试模拟试卷3篇(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卷及答案),以供参考。

年教师编招聘考试模拟试卷3篇(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卷及答案)

年教师编招聘考试模拟试卷1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模拟试卷

  小学美术

(满分100分 时间120分钟)

  专业基础知识部分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空1分,共16分)

  1.广义的美术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书法等。

  2.人类最早的洞窟壁画是指法国的______和西班牙的______。3.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三杰”是指______、______和______。

  年1月清政府颁布了______,其中明确规定图画、手工为学校开设课程,我国从此开

  始了学校美术教育的历史。

  5.不能由其他颜色调和出的颜色叫______。

  6.中国新石器时代的绘画艺术,主要体现在______的装饰纹样上。7.美术课程具有______性质,是学校进行______的主要途径。8.突破“黄家富贵”宫廷花鸟画成规的画家是北宋中后期的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从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符合题意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前的字母序号填入括号内。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美术创作原则“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由()提出的。

  A.王洽 B.张璪 C.王维 D.张彦远

  2.下列不属于中国画中常用的用墨方法的是()。A.滴墨法 B.泼墨法 C.破墨法 D.积墨法

  3.中国现代画家中,以山水画著称于世,其作品有“黑、密、厚、重,然虚实有致”特点的是

()。

  A.齐白石 B.徐悲鸿 C.董希文 D.黄宾虹

  4.美术欣赏教学的一般过程包括感知、分析、理解和()。

  A.共鸣 B.想象 C.评价 D.欣赏

  5.兰斯主教堂、沙特尔主教堂以及巴黎圣母院都是()建筑。

  A.古典式建筑 B.哥特式建筑 C.阿拉伯建筑 D.拜占庭式建筑 6.雕塑《加莱义民》是谁的作品?()A.罗丹 B.吕德 C.摩尔 D.布朗库西

  7.色彩三要素指()。

  A.光源色、环境色、固有色 B.红、黄、兰 C.色相、明度、纯度D.原色、问色、复色 8.美术教学备课的主要内容是()。

  A.明确定义与把握原则 B.熟悉课标与了解学生 C.钻研教科书与确定教法 D.编写教案与设计板书

  9.构图的基本要素有形状、线条、明暗、色彩等。在作以线造型的素描构图练习中,运用的主要是形状和()两要素。A.线条 B.明暗 C.色彩 D.构成

  10.《韩熙载夜宴图》是五代画家()的作品。A.顾闳中 B.周文矩 C.吴道子 D.顾恺之

  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有2 个以上正确答案,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入括号内。本大题

  共5 小题,每小题2 分,共10 分)

  1.新课标中所指的基本的美术素养应当包括()。

  A.能初步解读身边的美术现象

  B.能在一定程度上运用美术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或观念

  C.能熟练运用各种表现形式自如地描绘对象

  D.有自己的审美趣味

  2.有一幅于1936 年创作的油画,画中人物的器官四分五裂,再组合成一个触目惊心的梦中幻象,揭示出战争的荒谬和残酷,其作品名称和作者分别是()。

  A.《格尔尼卡》 B.《内战的预言》

  C.毕加索 D.达利

  3.同类色的配合可使人感到协调柔和、含蓄雅致,但也易于产生过于单调平淡的感觉,因此在同类色的运用中要有意识地加强色彩之间的()对比。

  A.明度 B.冷暖 C.厚薄 D.纯度 4.下列作品中是意大利画家达·芬奇的作品的是()。

  A.《蒙娜丽莎》 B.《入睡的维纳斯》 C.《西斯廷圣母》 D.《最后的晚餐》 5.以下属于西方现代派美术的有()。

  A.枫丹白露画派 B.达达派 C.波普艺术 D.野兽派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环境色 2.美术创作 3.晕染 4.帛画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简述新古典主义美术的艺术特征。2.画面构图方法的三个要点是什么?

  六、作品分析题(16分)试分析阎立本的《步辇图》。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部分

  七、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4分,共8分)

  1.简述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

  2.什么是课程?

  八、论述题(8分)

  专家教师与新手型教师课堂教学的主要区别表现在哪些方面?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专业基础知识部分

  一、填空题

  1.绘画 雕塑 建筑 工艺美术 设计[解析]美术又被称为造型艺术、视觉艺术、空间艺术和静态艺术,广义上的美术包括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美术、设计和书法等。

  2.拉斯科洞窟壁画 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解析]法国南部的拉斯哥洞窟壁画根据考古学家认定,可说是人类最早的绘画,约在公元2万年前所绘制。描绘的题材以野牛、马、鹿等动物为主,虽然画风十分原始粗糙,但是线条自然奔放、简练有力。19世纪70年代发现的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位于西班牙北部,是约在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至少1万年以前)的原始绘画艺术遗迹。石窟壁上画有野牛、驯鹿及猛犸等动物,形态生动,技法简练。拉斯哥洞窟壁画和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被公认为人类最早的洞窟壁画。

  3.达·芬奇 米开朗琪罗 拉斐尔[解析]15世纪后期至16世纪前半期,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达到鼎盛,出现了“美术三杰”:达·芬奇、米开朗琪罗和拉斐尔。

  4.《癸卯学制》[解析] 略

  5.原色[解析]原色是指不能通过其他颜色的混合调配而得出的“基本色”。6.彩陶[解析]中国新石器时代的绘画艺术,主要体现在彩陶的装饰纹样上。

  7.人文 美育[解析]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8.崔白[解析]两宋宫廷画院中花鸟画创作一直非常活跃。北宋前期,黄筌之子黄居寀在画院中是举足轻重的人物,他表现的宁静平和、细腻艳丽的“黄家富贵”,成为宫廷花鸟画的标准。汲取徐熙“徐家野逸”,突破这种成规的是北宋中后期的崔白,他能集“黄家富贵”与“徐

  熙野逸”不同画法于一炉。

  二、单项选择题

[解析]“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唐朝画家张璪提出的,阐述了在艺术创作中,大自然和创作者思想感情之间的关系。造化是指认识自然、研究自然,是创作的基础,艺术创作如果脱离了生活就会失去内在精神。心源是来自于心灵的感悟,心灵的震撼,并不是把自然生硬地搬过来,而是将人的主观感受、思想情感给予真情流露。

[解析]在中国画中常用蘸墨、破墨、积墨、泼墨等四种墨法。所以本题选A。[解析]“黑、密、厚、重,然虚实有致”是黄宾虹山水画作品的显著画风。

[解析]美术欣赏是运用感知、记忆、经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分析、判断,从而获得审美感受和美术知识的过程。所以,美术欣赏教学的一般过程包括感知、分

  析、理解和评价。

[解析]本题是对各种建筑风格的考查。考生应熟悉各种类型建筑的风格及其代表作品。兰斯主教堂、沙特尔主教堂,以及巴黎圣母院都属于哥特式建筑。

[解析]雕塑《加莱义民》是法国艺术家罗丹的作品。

[解析]略

[解析]教师上课前必须备课,备课最主要的是要熟悉教材,仔细钻研教材。教材熟悉之后才能根据教材选择合适的教法,把课上好,所以本题选C。

[解析]构图的基本要素有形状、线条、明暗、色彩等,但是在作以线造型的素描构图练习中,运用的主要还是形状和线条这两个要素。所以本题选A。

[解析]吴道子是盛唐画家,顾恺之是晋代画家,CD项比较容易排除;周文矩是五代南唐画家,其代表作是《宫中图》;《韩熙载夜宴图》是五代南唐顾闳中的作品。

  三、多项选择题

[解析] 本题是对新课标中关于基本美术素养的考查。基本的美术素养主要包括:能初步解读身边的美术现象;能在一定程度上运用美术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或观念;有自己的审美趣味。

[解析]《内战的预言》是西班牙籍超现实主义画家达利的作品。达利和毕加索、马蒂斯一起被认为是20世纪最有代表性的三个画家。《格尔尼卡》是毕加索的作品。[解析]同类色的配合可使人感到协调柔和、含蓄雅致,但也易于产生过于单调平淡的感觉,因此在同类色的运用中要有意识地加强色彩之间的明度、纯度的对比。[解析] 本题是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美术作家及其作品的考查。《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是达·芬奇的作品;《入睡的纳维斯》是乔尔乔涅的作品;《西斯廷圣母》是拉

  斐尔的作品。

[解析]所谓西方现代派美术,是指西方国家从20世纪初发展起来的现代美术中某些流派,如野兽派,立体派,未来派,达达派,表现派,超现实主义,抽象主义,波普艺术等的统称。

  四、名词解释

  1.[参考答案] 环境色:光线、环境及物与物之间的相互影响所产生的色彩,称为环

  境色。

  2.[参考答案] 美术创作:是人的审美创造活动。它是一种复杂的审美认识活动和审美表现活动,同时也是一个从审美认识到审美表现、从艺术构思到艺术传达的过程。美术创作的最终成果是美术作品。所以,通俗地说,美术创作就是从酝酿、构图到制作完成美术作品的一系列活动及其过程。

  3.[参考答案] 晕染:也叫渲染或烘染,中国画技法的一种。将两只湿笔中的一只蘸颜色,将颜色涂染于要求范围的一部分,再用另一支清水笔沿颜色的边缘运行,同时带少许颜色,一直涂到要求的范围,使颜色产生深浅自然的过渡效果。

  4.[参考答案] 帛画:中国古代画种,因画在帛上而得名。帛是一种质地为白色的丝织品,在其上用笔墨和色彩描绘人物、走兽、飞鸟及神灵、异兽等形象的图画,约兴起于战国时期,至西汉发展到高峰。代表作有战国楚墓的《人物龙凤帛画》、长安马王堆汉墓帛画等。

  五、简答题

  1.[参考答案] 新古典主义美术的特征是:选择严峻的重大题材(古代历史和现实的重大事件),在艺术形式上,强调理性而非感性的表现;在构图上强调完整性;在造型上重视素描和轮廓,注重雕塑般的人物形象,而对色彩不够重视。法国新古典主义美术从维安、达维德到安格尔,取得了最优秀的成就,并达到高峰。

  2.[参考答案] 画面构图方法有三个要点:(1)画面主题图形的位置;(2)非主题图形的位置及其与主题图形的关系;(3)画面底形的位置及其与图形的关系。

  六、作品分析题

[参考答案] 《步辇图》为唐代画家阎立本所画。绢本设色。

(1)唐代中央政权与边远民族的友好交往促进了政治的稳定和经济的繁荣。(2)作品描绘的是贞观十五年唐太宗下嫁文成公主与吐蕃王松赞干布联姻事件。(3)构图均衡,人物主次分明,形象生动,线条匀细挺拔,富有弹性。设色浓重并适度晕

  染,效果单纯而明朗。

(4)作品具有历史价值,是现存有关西藏最早的一幅历史画。阎立本是开一代画风的划时

  代人物。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部分

  七、简答题

  1.[参考答案] 一名教师是否真正具备从事教师的职业条件,能否正确履行教师角色,根

  本在于教师的专业素养。

(1)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是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第二,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第三,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第四,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

(2)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教师职责是教书育人,因此,教师不仅要有所教学科的专业素养,还要有教育专业素养。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第二,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第三,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2.[参考答案] 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广义的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它包括学校所教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

  八、论述题

[参考答案](1)课堂规则的制订与执行。专家教师订定的课堂规则明确,并能坚持执行,而新手型教师的课堂规则较为含糊,不能坚持执行下去。

(2)吸引学生注意力。专家教师有一套完善的维持学生注意的方法,新手型教师则相对缺

  乏这些方法。

(3)教材的呈现。专家教师在教学时注重回顾先前知识,并能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

  学方法,新手型教师则不能。

(4)课堂练习。专家教师将练习看作检查学生学习的手段,新手型教师仅仅把它当做必经的步骤。在学生做练习时,专家教师最关心的是学生是否学会了刚才教的知识。而新手型教

  师把维持课堂纪律看做是最重要的事情。

(5)家庭作业的检查。专家教师具有一套检查学生家庭作业的规范化、自动化的常规程序,所花费时间短,效率高;而新手型教师花费的时间长,效率低。

(6)教学策略的运用。专家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策略,并能灵活应用。新手型教师或者缺

  乏或者不会运用教学策略。

年教师编招聘考试模拟试卷2

  全真模拟试卷

(三)教育学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启发式教学最早可见于()

  A.孔子

  B.柏拉图

  C.杜威

  D.卢梭

  2.学校教育产生于()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3.教育生物起源论和教育心理起源论之所以反科学,是因为它们的共同点都是否定了教育的()

  A.阶段性

  B.社会性

  C.永恒性

  D.继承性

  4.教师的表率作用主要体现在()

  A.言行一致

  B.衣着整治

  C.个人魅力

  D.举止端庄

  5.评定学生操行是班主任工作的()

  A.前提

  B.基础

  C.方法

  D.中心

  6.学校德育的主要途径是()

  A.课外活动

  B.各科教学

  C.政治课

  D.班主任工作

  7.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起动力作用的主要因素是()

  A.道德认识

  B.道德意志

  C.道德情感

  D.道德行为

  8.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主要是通过()

  A.直接感知事物

  B.间接经验

  C.学生的实践活动

  D.交往

  9.在青少年学生的各个年龄阶段中,少年期是指()

  A.

  10、11~11、12岁

  B.

  11、12~14、15岁

  C.

  13、14~15、16岁

  D.

  7、8~9、10岁

  10.我国封建社会官学的最显著特点是()

  A.封闭性

  B.垄断性

  C.等级性

  D.阶级性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9个小题,共18空,每空1分,共18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

  11.教育的发展,从历史上看分为三种社会形态:原始社会的教育、______教育和______教育。

  12.德育的实质,就是把一定社会的______转化为受教育者的______。

  13.学生是教育的客体,又是______和______的主体。

  14.教育目的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______标准,是对受教育者的一个______。

  15.教学是由______和______组成的一个双边活动。

  1b.在我国,组成课程的三个部分是课程计划、______和______。

  17.教师劳动手段具有______性和______性。

  18.思想品德教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是教育者所提出的______同受教育者已有的______之间的矛盾。

  19.班主任工作总结一般包括______和______。11.古代社会 现代社会

  12.品德规范 个体品德

  13.自我教育 发展

  14.质量规格 总要求

  15.教师 学生

  16.学科课程标准 教材

  17.主体 示范

  18.道德要求 品德基础

  19.全面总结 专题总结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20.班级授课制有什么意义?

  2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22.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是什么?

  23.家庭教育的特点是什么?

  四、论述题

  2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试论述这一德育规律。

  心理学部分

  五、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25.心理学独立的时间标志是下列哪一项()

  A.1789

  B.1689

  C.1879

  D.1897

  26.下列哪—项构成人类知识的最基本成分,并且是思维的基本形式()

  A.语词

  B.概念

  C.分析

  D.抽象

  27.在巴甫洛夫所讲的两种信号系统中,第二信号系统属于()

  A.人类与动物共同具有的

  B.动物独有的 C.人类特有的

  D.无条件反射

  28.下列哪种记忆类型,符合俗语所说的“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恨不休”()

  A.形象记忆

  B.逻辑记忆

  C.情绪记忆

  D.动作记忆

  29.“江山易改,秉性难移”,说的是气质具有()

  A.可塑性

  B.稳定性

  C.天赋性

  D.动力特性

  30.爱国主义情感居于下列哪项情感()

  A.美感

  B.道德感

  C.理智感

  D.责任感

  31.下列选项哪项不是心理咨询的原则()

  A.理解

  B.保密

  C.自然适度

  D.促进成长

  32.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感知的事物进行加工处理,并用言语把它揭示出来的特性称做()

  A.知觉的选择性

  B.知觉的整体性

  C.知觉的恒常性

  D.知觉的理解性

  33.人们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在实践活动中通过练习而形成的能够顺利完成某种活动任务的稳固的动作系统是()

  A.知识

  B.能力

  C.智力

  D.技能

  34.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

  A.注意

  B.观察

  C.感觉

  D.知觉

  六、填空题(本大题共9个小题,共18空,每空1分,共18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

  35.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______反映,能揭示事物______和内部规律的理性认识过程。

  36.灵感是指______劳动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功能达到高潮的心理状态,是由疑难而转化为______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

  37.联想的规律主要有对比律、______、______、因果律。

  38.原始情绪可分为快乐、悲哀、______和______等四类。

  39.性格的情绪特征表现在情绪活动的强度、______、______三个方面。

  40.青少年性意识的发展大致经历了______、______、追求与爱恋三个阶段。

  41.平时人们所说的“一心二用”即指注意品质的______特性,这种特性是有条件的,同时进行的两种活动中,必须有一种是______。

  42.兴趣的品质主要包括______;兴趣的广博性;兴趣的稳定性和______。

  43.练习初期,技能成绩提高较快,经过一个阶段以后,成绩就上升得______。这就是说,技能发展的速度是______。

  35.间接的概括的 本质特征

  36.创造性 顿悟

  37.接近律 相似律

  38.愤怒 恐惧

  39.稳定性 主导心境

  40.疏离与排斥 关注与接近

  41.分配 熟练的或非常熟练的 42.兴趣的倾向性 效能性

  43.缓慢了 逐渐下降的七、简答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全真模拟试卷

(三)参考答案

  教育学部分

  一、选择题

  1.A 2.B 3.B 4.A 5.C 6.B 7.C 8.B 9.B 10.C

  二、填空题

  11.古代社会 现代社会

  12.品德规范 个体品德

  13.自我教育 发展

  14.质量规格 总要求

  15.教师 学生

  16.学科课程标准 教材

  17.主体 示范

  18.道德要求 品德基础

  19.全面总结 专题总结

  三、简答题班级授课制有什么意义?

  20.班级授课制是将学生按年龄和程度编成班级,使每一个班级有固定的学生和课程,由教师按照固定的教学时间表对全班学生进行上课的教学组织形式。其意义在于:

(1)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教学效率。一个教师可以在同一时间内面对几十个学生施教,使学生获得统一的系统的知识,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培养人才。

(2)班级授课制有利于学生社会化,又能促进学生互相启发,相互帮助,发挥集体教育作用。

(3)有利于严格管理教学,使教学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提高教学质量。

  21. 2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教育的性质是由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的,有什么样的政治经济制度,就有什么性质的教育。具体来说,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三个方面: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教育人。在一定社会中,培养具有什么样政治立场的人,集中反映在教育目的上。统治阶级为了维持自己的社会统治和地位,根据政治经济制度的需要,制定教育目的。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在阶级社会里,统治者为了使教

  育按自己的意志施行,千方百计地把教育的领导权掌握在自己手中,从而在政治上颁布教育政策和规定办学方向;在经济上通过拨款等方式来控制学校;在思想方面,审定教科书,创办各种书刊杂志,以确保思想上的领导权。

(3)在阶级社会里,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是不平等的,反映在受教育权上,是否能接受教育也是不平等的。这种不平等受教育权一般由国家法律明文规定,或由受教育者的经济条件及其他方面的条件所决定。

  22.22.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是什么?

(1)首先依据教学任务。这指的是每一节课的具体任务。每一节课的教学任务不尽相同,由此需要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2)依据教学内容。就是说,要依据所讲学科的性质和教材的特点来选择教学方法。

(3)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学生有自身的学习的认识特点和知识水平,因此,选择教学方法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此外,学校的设备条件和教师的自身教学风格,也影响教学方法的选择。

  23.23.家庭教育的特点是什么?

  与学校教育不同,家庭教育有着自身的特点,其特点是:

(1)教育内容的生活化。家庭教育不是有计划有组织进行的,而是主要在日常生活中自然地进行的,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2)教育方式的情感化。父母与子女间的特有亲情,使得家庭教育往往比其他教育方式更有力量;情感不管是自觉还是不自觉的运用,不但使子女易于接受,还能受到独有的熏陶和感染。

(3)教育方法的多样化。家庭教育以家庭为单位进行,没有固定的模式,比较自由,家长可以根据自己子女的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进行教育。

  四、论述题

  24.德育过程之所以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这是因为:

(1)德育过程的长期性是由人类认识规律决定的。—方面,德育内容和方法等总不会停留在一个水平上,总会不断地有所发现和有所创造,整体水平在逐步提高;在另一方面,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身心发展水平的提高,就个人来说,学校和社会对学生思想品德的要求也要逐渐提高。

(2)青少年由于处于成长时期,思想不成熟,缺乏生活经验,或表现为思想进步缓慢,或表现为思想品德忽高忽低,甚至出现偶然的倒退,都属于正常现象,这说明了德育过程的反复性和渐进性。

(3)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是一个点滴积累,由量变到质变的变化过程,需要长期反复的教育培养,才能逐步提高。

(4)在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知、情、意、行四因素经常出现不平衡,往往需要经过反复斗争,要求教育者长期抓,既要反复抓还要抓反复。

(5)意识形态领域里无产阶级思想同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正确思想同错误思想、先进思想和落后思想之间斗争的长期性、反复性,也决定了德育过程的长期性和反复性。

  心理学部分

  五、选择题

  25.C 26.B 27.C 28.C 29.B 30.B 31.C 32.D 33.D

  34.A

  六、填空题

  七、简答题44.良好识记所依赖的条件有哪些?

  44.(1)识记的目的任务愈明确,识记效果愈好。

(2)识记材料的性质与数量不同,识记的效果也不同。

(3)不同分析器对识记的效果的影响是不同的。

(4)主观心理条件,诸如知识经验、意识倾向、情绪、意志等因素也影响着识记效果。

(5)识记活动的性质,如技能学习与抽象知识的学习,由于活动性质不同,识记的效果也不同。

  45. 45.简述青少年思维发展的特点。

(1)抽象逻辑思维日益占有主导的地位,思维中的具体形象成分仍起重要作用。

(2)思维活动的组织性、灵活性与敏捷性、创造性、独立性和批判性有了显著发展。

(3)思维品质还未完全成熟,还容易产生片面性与表面性。

  46. 46.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联系十分紧密。

  首先、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都强调工作过程中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

  其次,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遵循的理论、方法、原则是一致的。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还是有区别的:

(1)心理咨询的对象主要是有心理困惑的正常人;心理治疗的对象是有心理疾病的人。

(2)心理咨询遵循的是发展与教育模式;心理治疗遵循的是医疗模式。

(3)心理咨询重在预防和促进心理健康;心理治疗重在补救和矫正。

  47.47.有效练习的条件是什么? A.明确练习的目的、要求;

  B.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和知识;

  C.适当安排练习次数和时间;

  D.利用信息反馈原理。

  八、论述题

  八、论述题(本题满分13分)

  48.怎样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48.(1)良好的记忆力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培养学生记忆的敏捷性、持久性、准备性、准确性。

(2)加强记忆目的性及自觉性的培养。记忆的目的性及任务,可以增强记忆效果。要培养学生养成善于主动、自觉地提出学习和记忆的任务,要有长远记忆目标和意图。

(3)指导学生正确运用识记方法。要指导学生多用意义识记,少用机械识记,引导学生动用多种感官参加记忆,加强大脑皮层多方面联系;多用生动的形象和表象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内容。用形象记忆法加强对抽象内容的识记。

(4)正确地组织学生、指导学生的复习与练习。

①要及时复习与经常复习相结合。

②合理地分配复习的时间和内容。分散复习优于集中复习。机械性材料宜分散复习,思考性材料宜集中复习。

③反复阅读与尝试回忆相结合。使复习更有目的性与积极性。

④复习方法要多样化。动用多种感官参加,把动手操作与口头提问、书面回答相结合。

⑤指导学生练习、实验、活动操作,以利于记忆。

⑥采用“记忆术”提高复习效果。如“PA4R”法。其步骤如下,预习、提问、阅读、思考、复述、复习。

(5)培养学生自我检查的能力与习惯,注意正确对待再认与回忆。如自我测验、自我复述、自我回忆、自问自答,独立作业等都是自我检查的有效方法。其中自我测验与自我复述效果好。

(6)合理使用大脑。科学用脑要劳逸结合,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注意脑的营养,积极参加运动,防止脑损伤等。

年教师编招聘考试模拟试卷3

  教师之路,从山香起步!

  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卷

(三)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其代码填在括号内。错选、多选和未选均不得分。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教育区别于其他的活动的根本特征是()

  A.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活动 B.有专职教师 C.有专门场所 D.特定对象 2.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一定有教育。这说明教育具有()A.历史性B.阶级性C.永恒性D.继承性 3.校园文化的核心是()

  A.校园物质文化 B.校园精神文化 C.校园组织文化 D.校园制度文化 4.提出四段教学法,即教学按明了、联合、系统、方法四步进行的是()A.夸美纽斯 B.洛克 C.杜威 D.赫尔巴特

  5.在教育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对整个教育活动起主导作用的是()A.教育内容 B.教育方法 C.教育目的 D.教学组织形式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设》中提出,教师工作应被视为一种()

  A.半专业 B.专门职业 C.非专门职业 D.准专业 7.中小学“双基”教育是()

  A.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B.基本理论、基本技能 C.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8.最早的教学过程思想即学、思、行统一的观点,其提出者是()A.孔子 B.昆体良 C.杜威 D.夸美纽斯

  9.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是()A.共青团 B.教导处 C.总务处 D.班级

  10.与其他职业道德相比,师德具有的特殊价值是()A.经济价值 B.激励性价值 C.规范性价值 D.伦理道德价值 11.以下对需要的表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A.需要是对有机体内部不平衡状态的反映,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需求B.需要不一定具有对象

  教师之路,从山香起步!

  C.人的需要是不断发展的,人的需要永远不会停留在一个水平上 D.需要是推动有机体活动的动力和源泉

  12.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是()A.性格 B.气质 C.能力 D.兴趣 13.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A.教育过程 B.教学过程 C.学习过程 D.评价过程 14.“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是指人格具有()A.独特性 B.稳定性 C.整体性 D.功能性

  15.尽管发展的速度可以有个别差异,会加速或延缓,但发展是不可逆的,也是不可逾越的。这是指学生心理发展的()

  A.连续性与阶段性 B.定向性与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差异性

  16.小明是一个天才儿童,那么他的智商至少应该是() 17.下列哪种属于学习现象()A.望梅止渴 B.吃酸的东西会流唾液 C.儿童模仿电影中的人物 C.蜘蛛织网

  18.小时候被大狗咬过,长大后看见小狗也害怕。这属于()A.刺激泛化 B.刺激分化 C.刺激恐惧 D.刺激评价 19.激发、维持和指引个体学习活动的心理动因或内部动力称为()A.学习需要 B.学习期待 C.学习动机 D.学习态度 20.心理过程包括()

  A.认知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B.知觉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C.感觉过程、知觉过程、意志过程 D.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二、多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列出的选择中至少有两个是正确的,请将其代码 2

  教师之路,从山香起步!

  填在括号内。错选、多选和未选均不得分。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学文献,以下观点哪些出自《学记》()A.有教无类 B.教学相长 C.长善救失

  D.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E.博之以文,约之以礼 2.教学过程作为认识过程的特殊性表现为()A.间接性和简捷性B.交往性和实践性 C.教育性与发展性D.引导性和指导性 3.直观主要有三种方式,即()

  A.实物直观B.模象直观C.言语直观D.动作直观 4.德育的新形式有()

  A.社区教育B.心理健康教育活动C.思想品德课 D.德育基地E.业余党校

  5.下列选项中属于课外教育的特点的是()A.自愿性B.生活性C.灵活性D.实践性E.合作性 6.良好的思维品质所具有的特点是()A.敏捷性 B.灵活性 C.独创性 D.深刻性 E.批判性 7.少年期表现出的总体性的阶段特征是()A.身体状态的剧变 B.内心世界的发展 C.自我意识的觉醒 D.独立精神的加强 E.身心两方面逐步走向成熟

  8.在学习策略中,属于组织策略的技术有()A.组块技术 B.选择要点 C.列提纲 D.划重点 E.画图表

  9.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的一种反映,它包括()A.道德感 B.美感 C.理智感 D.成就感

  10.“怒发冲冠”“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以上词语所描写的心理活动有(A.认识过程 B.情感过程 C.意志过程 D.个性过程)

  教师之路,从山香起步!

  三、填空(在下列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的答案。填错、不填均不得分。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

  1.我国教育史上,最早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研究教育问题的是__________。2.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途径和方法是__________。

  3.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反映了教师的劳动特点具有__________。

  4.课程标准在目标的陈述上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__________三个方面。

  5.从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来说,__________是上好课的前提,上课是教学的中心环节。

  6..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学习需要和________。

  7.________用“小鸡啄米实验”证明了关系转换的学习迁移理论。

  8.在信息编码过程中,利用储存在长时记忆系统中的知识经验对进入到短时记忆系统中的信息加以组织,使之成为人所熟悉的、有意义的、较大单位的过程,称为________。

  9.心智技能形成的三个阶段是:原型定向、原型操作、________。10.布鲁纳认为学习包括知识的获得、转化和________。

  四、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的正误,并在题后打“√”或“×”。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是教育问题的发展。()2.教育目的和内容最终取决于社会政治制度。()

  3.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侧重点的教育。()

  4.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由国家统一制定课程标准。()5.班级授课制的雏形是京师大学堂。()6.注意本身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7.比内—西蒙量表是最著名的智力测量量表。()

  8.首因效应指的是人们在对他人总体印象的形成过程中,后来获得的信息比最初 4

  教师之路,从山香起步!

  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

  9.“一切以我为中心”的思想特征出现在形式运算阶段。()

  10.“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并完全信任学生,相信他们能够充分发展自己的潜力。”这反映的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的思想。()

  五、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1.讲授法

  2.德育过程

  3.教育研究

  4.元认知

  教师之路,从山香起步!

  5.定势

  六、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1.简述教育对文化的作用。

  2.简述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3.作为教师,怎样贯彻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德育原则?

  教师之路,从山香起步!

  4.评判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

  5.如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结合相关理论,试述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2.结合实际,谈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复习。

  教师之路,从山香起步!

  八、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0分)

  读者者薛女士反映,转学还不到一学期的10岁儿子小雷(化名)跟过去比好像换了个人。以往由于喜欢做小动作,小雷没少挨老师的骂,结果看到老师就害怕,不得不转学。到新学校后不久,小雷在上课时又忍不住做起了不动作,被老师发现了。新老师什么也没说,只是微笑着轻轻拍了一下他的背,便继续上课了。以后,每次新老师走过小雷身边,如果小雷没做小动作,老师就会对他微笑并点头表示赞许。很快,小雷改掉了坏习惯,还爱上了学习,自信心大增。

  问题:请从该案例分析,对待有问题的学生新老师的教育机智。请从小学生的生理及心理发展特点来分析。

年教师编招聘考试模拟试卷3篇(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卷及答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