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吾小秘【www.wxiaomi.cn】,您身边的文字小秘书!

关注有效教学打造高效课堂

时间:

关注有效教学打造高效课堂3篇 如何打造高效课堂教学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关注有效教学打造高效课堂3篇 如何打造高效课堂教学,以供借鉴。

关注有效教学打造高效课堂3篇 如何打造高效课堂教学

关注有效教学打造高效课堂1

  实施有效教学 打造高效课堂

——个人实施阶段性小结

  今年我任教六年级的数学,在本学期的教学中体会到了其中的艰辛和快乐,懂得了学好数学的重要性。它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它对儿童的发展是多么的重要。回想这学期以来的教学工作,数学教学工作小结如下:

  一、新课程标准走进教师的心,进入课堂

《课程标准》对数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估教育价值观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无疑我们每位数学教师身置其中去迎接这种挑战,是我们每位教师必须重新思考的问题。鲜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标,有效的学习对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及课程实施建议有更深的了解,本学期四年级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教育教学改革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二、课堂教学,师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

  每位数学教师都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前精心备课,撰写教案,实施以后趁记忆犹新,回顾、反思写下自己执教时的切身体会或疏漏,记下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或困惑,是教师最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教训的吸取,对今后改进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评是十分有用。课前准备不流于形式,变成一种实实在在的研究,教师的群体智慧得到充分发挥,课后的反思为以后的教学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与启示,突破原有学科教学的封闭状态,把学生置于一种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设计无论是问题的提出,还是已有数据处理、数学结论的获得等环节,都体现学生自主探索、研究。突出过程性,注重学习结果,更注重学习过程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这说明:设计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是探究性学习的新的空间、载体和途径。

  常思考,常研究,常总结,以科研促课改,以创新求发展,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好基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运用为重点,努力实现教学高质量,课堂高效率。

  三、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我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作为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

  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抓基础知识的掌握,抓课堂作业的堂堂清,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采用等级制,定性采用评语的形式,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那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使评价结果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

  总之,本人将继续本着“教到老,学到老”的精神,不断探讨提高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机制;继续保持与学生家长的紧密联系,共同配合,把我们一代教育好,培养好,争取个人成长与学生成长实现双丰收。但是也出现了教学上的许多不足,一部分学生由于农村“家庭教育”的空缺和儿童特殊的生理特点,学习上就有点困难,因而班级里就有了两个极端的现象。当然,今后我还会在教学中不断改进,以适应教育改革的新浪潮。

关注有效教学打造高效课堂2

  打造高效课堂 推进有效教学

  高效课堂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而言的。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全体学生主动而积极的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高效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是指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就其外延而言涵盖高效的课前准备、教学实施、教学评价。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超常收获,有超常提高,有超常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

  课堂教学的高效性虽然表现在不同层次上,但学生是否有进步、是否有发展是衡量教学高效性的唯一指标。凡是能够高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高效地实现预期教学目的的课堂教学都可称之为“高效课堂”。它既是一种理理念,也是一种教学策略,更是我们课堂教学的基本追求。

  一、高效课堂的特征

  1、三个关键词:①差异:要深入掌握学生之间的差异。学生基础的差异,预习效果的差异,学科的差异,学习内容的差异,教师素质的差异等。②分组:高效课堂分组是关键。没有分组,就没有合作,就没有探究。③展示:展示是重点。没有展示,问题就不能反馈,课堂就没有抓手,既不能解决问题,更不能生成问题。

  2、三个步骤:①预习:就是先学,没有先学,就体现不出主动。②展示:学生把预习的成果和问题在组内展示,再以组为单位在全班展示,通过展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没有展示,就没有高效。③反馈:把预习中自学、小组合作探究中解决不了的问题及时反馈上来,师生共同加以解决,不及时反馈,便体验不出高效。简言之,在高效课堂中,差异是基础,预习是重点,分组、展示是“双核”,反馈是中心,生成是目标。

  二、如何实现课堂的高效?

  1、高效课堂必须运用学案导学。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式,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学习为主体,以教师的指导、引导、督导和辅导为核心,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方式使教学过程由“教”变“导”,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主导”和“主体”作用和谐统一,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化。

  导学案的编写:

(1)、编写原则:①围绕课程目标。《导学案》要设计《课程学习目标》,让学生和老师首先明确课程目标,突出学习重点和难点,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有明确的目标。②要紧扣教材,按课时设计方案,做到一课时一学案,符合教学实际和特点。这种设计能有效控制学习总量,最大限度提高课堂效益。③学教合一,突出学生的主体性。④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⑤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⑥遵循多边互动原则。

(2)、结构:①课程学习目标(学习自主化)。②课堂预习交流(知识问题化)。③自主学习(不看不讲)A、知识体系图解(系统形象化)。B、课堂预习交流(知识问题化)。C、课堂预习导学(问题层次化)。④新知预习(不议不讲)A、重点难点探究(技能系统化)。B、课程目标导学(系统个性化)。C、课程达标监测(能力具体化)。⑤课程训练(不练不讲)。A、基础过关。B、能力提升。C、智能拓展。D、真题鉴赏。

(3)、导学案的基本环节:①目标设计;②问题设计;③情境设计;④教法与学法设计。

(4)、运用导学案的步骤:①课前预习知识。②课堂预习交流。③课程目标导学。④重点难点探究。⑤真题模拟训练。⑥课程达标检测。

  2、高效课堂必须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分组是高效课堂的关键,没有分组,就体现不出自主,没有分组,就无法合作探究,也无发法展示学习成果,实现高效。分组的方法:①按“组员异质”原则分组。根据学生成绩、性别、性格、品行、纪律、兴趣、爱好、特长等方面的差异,能相容互补。②按成绩优差分组,让组员之间结成“帮扶对子”。③组员人人有职务,个个是负责人(学科助理、学科长、小组长等)。④实行“捆绑式”管理,凡个人加分或扣分,小组、帮扶对子也相应加分或扣分。⑤开展小组竞赛,及时表扬、鼓励、批评和指导。⑥教师以小组为“抓手”组织学习、展开讨论、进行评价。⑦让学生先自学,后“对学”,再“群学”,然后“展示”。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

  3、高效课堂必须实施问题教学。

  问题教学是以问题为载体,贯穿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在设问和释问过程中萌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和欲望,进而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自主学习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设计时要把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问题是催化剂,问题是学习的载体,问题是创新的源泉,问题决定学生学习的路线、方向和目标,是决定学生效果的基础和前提。教师必须精心设计,学习中的问题。

①问题的设计要紧密结合与学习、生活紧密相关的生活环境,紧扣时代脉搏。②问题的设计要依据学生认知特点,形成知识链,实现问题设计的层次化。③重点、难点、易混点、易错点、考点、热点都要设计在问题当中,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并且当堂解决问题。

④教学目标要设计在问题当中,在解决问题中完成教学目标。

⑤问题设计要体现全体意识。难易要适当,繁简要适中,要照顾全班学生,要让学生从学案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⑥问题设计要体现自主学习意识。要激发学习兴趣,善于发现问题,学生追求课堂的情感价值,突出“学乐”和“乐学”,要让学生敢于把“句号”变成“问号”。没有预设的课堂是不负责任的课堂,而没有生成的课堂是不精彩的课堂。

  4、高效课堂必须让学生充分展示。

  展示是高效课堂的关键,是核心,没有学生充分的展示,就没有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不可能实现高效。

(1)、展示的课型:①预习发展课。②提升展示课。③巩固展示课。(2)、展示的过程:①出示课题、目标、要求、时间的预设。②分发学案,独立学习。③小组讨论,生成学习效果。④小组展示,教师点拨。⑤组间质疑,穿插巩固。⑥全班展示,落实目标。

(3)、展示课的要求:

①在充分自学、对学、群学的基础上进行展示。

②展示的内容要精心设计,要紧扣课标、教材和学生实际。

③自学、对学、群学中存在的问题,教材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要在全班面前展示。

④展示的动作要快,上一组进行完,下一组迅速到位,进入角色,不拖泥带水,不耽误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⑤各组上台展示的同学要争先恐后,或板书,或口述,或边讲边板书,或表演,形式多样,创意不断,而且都必须围绕文本知识加以落实,适当拓展。

  5、高效课堂必须让学生及时反馈。

  高效课堂是信息快速输出、传递、吸纳的课堂。学生信息的来源广、容量大、新鲜度高,必须及时传递出去,反馈出来。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组组之间展开讨论、争论和辩论进行广泛的交流,形成一个多边的信息交流网络,在交流中分享成功的喜悦。把知识性信息与学生的生命体验、生活体验真正融汇起来,把纸质文本与学生的生命文本和生活文本融会贯通。只有课堂对学生发展的关怀,才是学生思维碰撞的课堂、信息丰富的课堂、知识汇聚的课堂、生命发展的课堂,才是鲜活的、富有朝气的课堂。

  6、高效课堂必须在“导”字上作文章。

  实现高效课堂的关键在教师。教师在高效课堂中是精心的组织者、机智的调控者、优秀的指导者、还要做热情的激励着、适时的点拨者、权威的评价者。

  教师是课堂的精心组织者。没有教师的组织,就不可能构建有序课堂,无序的课堂交流就成了漫谈,就偏离了目标,而偏离了目标就不能实现高效。组织教学要严密,课堂程序要流畅,“动”、“静”要一体,目标要一致,做到“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教师是课堂的机智调控者。高效课堂必须是开放的课堂、活动的课堂,虽然课堂显得很乱、很活,但必须做到乱而有序、活而有度。要做到形散神聚、聚在目标、聚在主线。教师要巧妙地挖掘课堂走向,既能放得开,又能收得拢,防止放任自流。

  教师是课堂的指导者,课堂上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是指导、引导、诱导。学生预习的指导、分组的指导、讨论的指导,展示、反聘的指导都需要老师精心设计、精心安排,有的放矢,讲究实效,这样才能指导得体,指导到位。在指导的过程中,还要满腔热情地激励学生,为成功者喝彩,为优秀者加油,为进步者鼓励,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快乐,从而保持强大的、持久的内驱力。

  教师是课堂积极参与者。课堂上教师不是旁观者,也不是倾听者,要积极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来,要沉得下心,稳得住神,用耳朵去听,用心去辩。学生学习出现偏颇时,教师要及时纠正;学生讨论受到阻碍时,教师要开渠引流;学生展示异彩纷呈时,教师要画龙点睛;学生争论不休、答案不清时,教师和学生一道去领会、去感悟、去发现,教师要拨开迷雾;在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教师自己也得到了提升。

  总之,构建高效课堂是当前推进有效教学、深化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和根本要求,只要我们投入其中,从自身做起,从每节课做起,从每一个环节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在教学实践中认真学习、积极探索、深入研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高效性就会指日可待。

  打造高效课堂 推进有效教学

  焦岱镇初级中学

  胡友妮

关注有效教学打造高效课堂3

  聚焦高效课堂,关注有效教学

  聚焦高效课堂,关注有效教学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国的许多地区在推进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十分重视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突出培养学生探究、合作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课堂上呈现出情境创设多样化、合作交流争鸣化、探究活动经常化、教学评价呵护化等令人欣喜的景象。可以说,课堂教学的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改观,课堂教学的质量有了较为明显的提高。但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课堂教学所面临的危机如师生互动频率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能力等基本素养却没有向预想的那样得到发展,课堂交流的时效性降低了。教学重形式,轻实质,有些看似热闹的课堂背后,学生学习的质量却令人担忧。久而久之,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受到压抑,学习的动力受到摧残。因此,如何实施有效、高效的课堂教学成为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有效教学、高效课堂的内涵

“有效教学”是新课改背景下催生的一种教学理念,其定义和说法很多,五花八门,各有千秋,但最基本的、核心的内容还是一致的,并没有太大的出入。我认为其内涵就是在正确的教育教学思想的指导下,通过教师的有效行为,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有效的发展的教学策略和过程;它的外延涵盖有效的课前准备(解读课标、背景分析、资源整合,有效预案等)、有效的教学实施(即有效的课堂教学)和有效的教学评价。

  凡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教学目的的教学活动都可称之为“有效课堂教学”。包括有效的教学目的,教师有效的教与学生有效的学。它既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教学策略,更是我们教学活动的基本追求!

  有效教学是高效课堂的前提和条件,而高效的课堂是实施有效教学的最佳载体。它的基本特征——趣味性(即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主体性(即学生在学习过程的主体作用)、互动性(课堂教学中师生、生生的互动,也就是多向交流、群体交流)。

  二、课堂教学低效的几种主要表现

  课堂教学低效、甚至无效的根源很多,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在这里不可能阐述得那么全面和透彻,而且不同的学校、不同的教师、不同的学生的表现也会千差万别。

(一)备课环节

  精心的备课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保障。低效,无效的课堂教学出现的重要原因往往是因为教师没有进行认真,周全的教学设计。如:教学目标模糊;重难点把握不准;教学方法的选择不正确;缺乏对学生认知现状的分析,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展开教学的设计等等。

  新课程理念下对教师的备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以学论教,教为了促进学”。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更多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可能反应,并思考相应的对策。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就要摆脱以往那种“只见教材,不见学生”的方式,而应花时间去琢磨学生,琢磨活生生的课堂。教师的备课不只是埋头写教案,更应该走进学生中间,了解他们多什么知识学习有兴趣。把他们所关心的话题,作为备课上课的重点,这种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就是“以学论教”。

(二)、教学实施环节

  1、课堂提问“虚化”

“满堂灌”和“一言堂”在新课程背景下被人们大加挞伐之后,“满堂问”借助“启发式教学”、“互动教学”等名义堂而皇之地泛滥开来,导致课堂提问的“虚化”,主要表现在:一是问题数量过多、过密,挤占了学生的思考空间,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二是教师提问重“预设”轻“生成”弱化了学生主动探究的地位。教师习惯于向学生提出他们事先就知道答案的问题,然后让学生做出与标准答案一致的回答。这种封闭的提问方式和“满堂灌”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他妨碍了学生对问题的探究性理解,表面上看课堂存在交流,实质上教师控制着话语的霸权,学生被预设在教师的框架内二无法挣脱,他没作为探究主体的地位被弱化。

  2、课堂反馈“单向化”

  有效的课堂交流是在运行上遵循纵、哼、单向、立体的多种逻辑,因而他表现出多向的反馈方式:在教师与学生的课堂交流中,学生对教师行为所做出的反应、评价、质疑和建议;在学生与教师的课堂交流中,教师对学生行为所做出的反应、评价、质疑和建议;在学生与学生的课堂交流中学生相互间的反应、评价、质疑和建议。在当前课堂交流的反馈中,教师对学生行为的反馈成为主要甚至是唯一的方式,反馈走向“单向化”。

  3、教师作用“弱化”

  20世纪90年代以来,教师的活动由“传递”变为“支援”,开展了一儿童为中心的教学与课程改革。有的教师认为,以学生为中心,就要消解教师权利,放下权威,彻底改变教师站主导的课堂运行状况,重视学生们在课堂上的发表力和表现力。这种传统的非此即彼的“二元论”思维导致对教师和学生的课堂参与行为理解的片面性。这种片面性表现在行为上就是过分尊重学生自主,教师指导力度不够。如: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没有参与学生的活动,或参与的过少;教师为了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片面的追求少讲,甚至是不讲,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教学反思环节

  教学实践之后的教学反思是提高课堂效率重要环节。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能力、水平提升的核心因素。有效教学长远来说是建立在具有良好的教师专业素养上。而许多教师更是上完课以后书本一夹就完事,很少做到将课堂中的感受、得失及时记录下来,更缺乏对教学实践的系统反思。

(四)课程的理解方面

  在新的课程改革中,教师要把握住自己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指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定位,能够指导学生实践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是,在许多课堂上,我们也看到,许多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还只停留在表面,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更多的只是外在形式上的变化而已;在教学实施细节上,不少教师的教学行为还不能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有效的支持,课堂上经常会出现“自主学习没有自主,合作学习难以合作,探究学习无法探究”的教学现象。对新课程的理解不够透彻,缺乏深层次的理解和研究。

  三、课堂教学有效性探析

  关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所涉及的因素很多,也不可能说全说透,它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而且在研究实施的过程中,还不断发展变化,派生出一些新的理念和做法,它是一个不断发展、探究的过程。下面我仅从个方面对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的一些思想、教法、手段做一抛砖引玉的探析。

  1、轻松识字有效教学

  巧用“首因效应”——闪亮登场

“首因效应”是指最初接触到的信息所形成的印象对人们后续的行为活动和评价的影响,也称“第一印象效应”或“先入为主效应”。这一效应于识字教学而言,有利也有弊。教学中,教师应设法让生字闪亮登场,或者用课件强调易错部件,或者用故事、笑话、谜语激发兴趣,或者用儿歌、顺口溜帮助记忆,给学生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从而突破精确记忆字形的难点。

  巧用“禁果效应”——欲擒故纵

  理由不充分的禁止反而激发人们更强烈的探究欲望的现象,被称为“禁果效应”。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禁果效应”的积极作用,将一些易错难记的生字包装成“禁果”,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好胜心理和自主识字的愿望,达到“不教而教”的理想效果。

  巧用“共生效应”——集思广益

  当一株植物单独生长时,显得矮小、单调,甚至会枯萎、死亡:而当它与众多同类植物一起生长时,则根深叶茂、生机盎然。人们把自然界中这种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现象,称为“共生效应”。学生各自学习时,学习效果往往不理想。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营造和谐的对话场,通过师生、生生的充分对话,形成“思维风暴”,进而凝聚集体智慧,破解个人久攻不克的难题。

  巧用“木桶效应”——携手共进

“木桶效应”也叫“短板效应”,指的是一个沿口不齐的木桶,其盛水量的多少,取决于该木桶周围最短的那块木板,而不是最长的木板。巧用“木桶效应”,可以增进学习小组内部的合作,增强全组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的自主识字意识。

  巧用“门槛效应”——以退为进

“门槛效应”——一个人一旦接受了较低层次的要求,适当引导,往往会逐步接受更高层次的要求;相反,低层次的要求被拒绝,此后的要求可能相继被拒绝。这一效应告诉我们: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应适当放低要求,使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然后在学生可接受的范围内渐次提高要求。

  借鉴“磁化效应”——及时梳理

  凡铁均有磁性,只因内部分子结构凌乱,正负两极互相抵消,故显示不出磁性。.用磁石引导后,铁分子就会变得井然有序,从而产生磁性。此现象即“磁化效应”。对小学生而言,汉字就像“普通的铁块”。要让他们在小学阶段“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仅靠“浓厚的兴趣”远远不够。这就需要教师设法将汉字“磁化”——及时、经常地引导、启发和鼓励学生找出生字的规律性。

  2、提高朗读教学的有效性

  仔细观察阅读课堂上的朗读,教师不难发现:有些读目的不明确,“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有些读“行色匆匆”,草草收场;有些读缺乏方法指导,学生乱读一通……凡此种种,究其原因,在于教师对朗读训练的安排与指导缺乏研究、思考。

⑴读有目的,明确恰当

  一个有经验的教师,在指导朗读之前,首先要准确把握《语文课程标准》对朗读的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阶段的朗读要求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于三个学段的朗读要求,则以两三个字加以区分,低年级要求“学习用”,中年级要求“用”,高年级要求“能用”,细微的差别,显示了对不同年级的朗读的不同要求。这些要求都是“能力目标”,描述的是学生的学习行为结果状态,并非教学内容。对于这些目标的理解,我们不能简单地停留在抽象语义的认识上,必须根据教材和学段的特点使其内涵和外延具体化,弄清本学段的朗读训练该指导什么,侧重点在哪,使朗读训练目标指向具体的教学内容。

⑵、读有层次,形式适宜

  读的层次体现了读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从初读到熟读到读出感情,不同的层次有不同的要求。初读课文时重在读正确,做到不错、不漏、不添、不读破句,知道课文讲了些什么,这是基础性的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三者是相辅相成、互相关联、基础、是“保底工程”,学生只有在读正确的基础上,才能达成读流利的朗读目标;只有奠定了读正确、读流利的基础,有感情朗读才能得以实现。

⑶、读有方法。有效指导

  教师不能只想着指导学生把一篇课文朗读好,还应教给学生朗读方法。

  3、关注细节

  实施有效教学

  细节决定成败。解决教学实践层面的一些细节问题,努力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有效支持,是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㈠关注提问的有效性

  课堂上,教师的提问是学生思考、学习的导向,提问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思考、学习的质量。教师的课堂提问要能有效支持学生的思考、学习,就必须注意:

①、提问的内容要紧扣教学目标。即提问的内容作为实现教学目标的一个载体,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能够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

②、问题的难易程度要适中。平时的教学,不少教师提的问题只局限于呈现课文内容的简单问答,过于细碎浅显,缺乏思维坡度;有些教师的问题难度又过大,不切合学生实际,造成“曲高和寡”的局面,不利于多数学生的学习。把握问题的难易程度要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对不同学段的具体要求和学生学习能力的实际情况确定。

③、问题的提出要具体明确。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快速准确地进行阅读和思考。提问要具体明确,一般要把阅读内容、阅读方法、思考方向等要点表述清楚

④.问题要具有开放性的特点。教师的提问,尤其是主要问题要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效地展开思考。

㈡、关注个体自学的内化程度

  个体自学的内化是指个体凭借自身的学习能力进行的认知建构,在皮亚杰的认知学习理论中,主要指同化过程。教学中,教师要关注个体自学的内化程度,注意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提高个体自学的有效性。

①.关注信息搜集的内化程度。

  教师在了解学生课前搜集的有关资料时,经常会看到许多学生只是把所查阅到的资料一股脑儿地照本宣科。由于资料内容繁杂,多数学生听完之后感到茫然。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必须关注学生对搜集到的信息的内化程度,通过必要的指导和适当的回应,提醒学生在课前预习时对资料内容加以理解、内化,引导他们联系课文内容对资料进行适当的处理;发言时,要求学生尽量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话语表达。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②.给学生留足静心读书的时间。

  问题出示不久,就急于组织学生回答交流;多数学生刚开始进入思考问题的状态,就被教师的问话打断,这是当前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细节问题。这样一来,课堂往往只是几个尖子生在唱主角,问题的讨论也往往停留在浅层面上。

③.引导学生提出“真问题”。

  在课堂上的“质疑问难”这一环节,有些学生为了表现自我,经常会提出一些“假问题”。这些问题有的是明知故问,有的不着边际,都不是学生认真读书、思考之后提出的“真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不但浪费了许多宝贵的课堂时间,而且对学生的发展也没有好处。

㈢、关注小组合作学习的可操作性

  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低效甚至无效是比较常见的问题。请看一位教师执教《翠鸟》第二课时的一个教学细节:

  师:初读课文后,同学们对翠鸟有了初步的了解。我们知道,翠鸟外形很美,动作敏捷。接下来,请同学们抓住“外形”和“动作”这两个方面.采用你们喜欢的方式进行小组学习。

(生分小组自由朗读一分钟左右。)

  师:刚才大家学得认真、投入。现在请小组代表汇报一下你们的学习体会。

  生:我们小组学习了第1自然段,知道翠鸟有一双灵活的眼睛,嘴巴又长又尖。羽毛是鲜艳的。(师出示翠鸟的黑白轮廓图,请几位学生上台用彩色粉笔涂上各种颜色。)

  师:加上颜色,是不是美一点了?

  生:美一点啦!

  师:你们喜欢吗?

  生:喜欢!

  师:请你们用赞美的语气读一读第1自然段。

(学生读,没有读出感情。)

  从上面的教学细节我们可以看出,教师组织的这一次合作学习没有什么实质意义。主要问题有:合作学习目标不明。“抓住‘外形’和‘动作”’仅仅提示了学习的范周,至于小组要围绕什么问题展开讨论,教师没有提示,学生感到茫然。

  小组成员分工不清。“采用你们喜欢的方式进行小组学习”,这种表述过于笼统,没有对小组成员进行明确的学习分工。这种表述表面上是尊重学生的选择,实际上会让学生的合作学习无所适从;教学形式是小组合作学习,实际上是学生“各自为政”,仅仅各自朗读课文而已。“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小组学习”,要使这里的学习真正有意义,学生必须熟练掌握多种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但从课堂表现可以看出,学生并不具备这样的能力。

  合作学习时间仓促。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仅一分钟左右,教师就组织全班交流,这样的过程实在过于匆忙。教师的“刚才大家学得认真、投入”和学生的“我们小组学习了第1自然段”都是不符合实际的。

  合作学习目标不明确,合作学习分工不清楚,加上合作学习时间过于短暂,学生的合作学习活动自然难以操作,真正意义的合作学习自然无法产生。

㈣、关注班际互动的信息关联和处理

  如果个体自学的主要认知心理机制是同化过程,那么班际互动的主要认知心理机制则是顺应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既要关注个体自学的内化程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又要关注学生学习的 “最近发展区”,抓住学生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和难点,通过组织有

  效的班际互动,引导和帮助学生建构新的认知结构。班际互动要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教师必须关注班际互动中的信息关联和处理。在教学中,必须注意以下几个细节:

①.关注信息传递是否清晰到位。课堂上,有些教师提出学习要求时,要么音量太小,要么语速过快,很多学生还不清楚要做什么,教师就匆匆组织发言,师生互动自然无法展开。有时,个别学生发言声音太小,教师就走过去和他(她)说 “悄悄话”,其他学生则眼巴巴地 “干等”。班际互动要有效地展开,必须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师生之间的信息传递要清晰到位。

②、关注发言内容的关联度。在班际互动时,经常有学生没有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只顾自我表达,致使全班学生的话语信息关联度低,未能形成一个有效的“学习共同体”。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必须及时提醒学生围绕中心议题,通过穿针引线式的提醒和点拨,引导学生相互启发,相互补充。

③.及时梳理班际互动中的繁杂信息。根据要求深入读书、独立思考之后,多数学生都能依据自身的学习体会发言,但发言内容往往比较杂乱。面对繁杂的信息,教师必须用心倾听,仔细分辨,然后抓住重点,引导学生及时梳理,帮助学生理清学习思路,促进其认知结构的形成和发展。

  总之,教学无小事。我们只有关注并处理好教学中的细节问题,努力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有效支持,才能把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落到实处。

  4、巧妙利用生成,进行有效教学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也是师生间、生生间交流、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许多学习信息不断涌现。教师要有效地筛选、整合、利用课堂上生成的各种动态资源,有的放矢地熔多维目标于一炉,让课堂充满生气与活力。

①.利用学生的疑问引发思维碰撞

  阅读是读者对文本的叩问、充实、延伸和完善。学生在阅读中产生的认知与已有的知识基础形成的冲突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利用的教学资源。一教师教学《咏梅》一课时。有学生提出疑问:“‘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这里的‘她’,应该换成宝盖头的‘它’吧?”教师肯定了学生的质疑精神,接着引导全班学生一起解决这个问题。

②.利用学生的答问实施价值引导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发展方向并不总是朝教师的预设目标行进。教师可以凭借自己的教育智慧把课堂中的非预设生成变成丰富的教学资源,使课堂活而不乱。

③.利用学生学习的盲点丰厚文本内涵

  当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文本语言所蕴涵的深刻意义时,教师既不能奉送“真理”,也不能听之任之,而应将学生学习的盲点视为教育资源,运用教育智慧和教学机智实施自己的教育行为。

  5、数学课堂探究的有效性

  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使课堂教学焕发出勃勃生机。

①、创设情境,激发探究需求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认为: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能够使学生对知识本身产生兴趣,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变“要我探究”为“我要探究”。

②、研究教材。突出探究重点

  教师需要深入钻研教材,反复琢磨学生的基础,创造性地处理教材,突出探究的重点。如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游戏公平》安排了抛硬币、转转盘、掷骰子三个活动。抛硬币、转转盘学生都经历过,如果再安排过多的时间教学这两个活动就浪费了时间,掷骰子活动有挑战性,对突破本课教学的重点有利,因此要把探究的重点放在掷骰子活动上.③、把准目标。明确探究要求

  教师应根据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确立探究目标。如果探究要求过高或过低,就会使探究低效甚至无效。如

④、有效引导。调控探究进程

  教师的引导、组织、调控是实施探究学习不可或缺的条件。因此,必须充分发挥好教师的作用,有效引导,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能进行更为有效的探究学习。

  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教学是否有效的唯一指标。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适时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学习能力。

  打造高效的课堂,实现有效教学使我们教育工作者毕生的追求,我们每天都在做,每天都在思考,每天都在想着这个目标努力。它波及的面广,可以说渗透在教育教学的每一个层面。它可以是课前的、课后的、课中的;可以是书本上的,也可以是书外的,还可以是生活上的;它所应用的方法和策略更是数不胜数,没有尽头和止境,只要用心去研究,用心去做,更为高效的课堂和有效的教学将丰富多彩的呈现在学生面前。

关注有效教学打造高效课堂3篇 如何打造高效课堂教学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