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吾小秘【www.wxiaomi.cn】,您身边的文字小秘书!

第一课孔子与老子教案

时间:

第一课孔子与老子教案3篇(孔子与老子课件)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第一课孔子与老子教案3篇(孔子与老子课件),供大家参考。

第一课孔子与老子教案3篇(孔子与老子课件)

第一课孔子与老子教案1

  孔子与老子的区别

  孔子,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为“至圣”,相传曾修《诗》,《书》,订《礼》,《乐》,序《周易》,撰《春秋》,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将其言行和语录记录下来整理成《论语》。

  老子,又名老聃,李耳,春秋时期人,我国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著有《道德经》。

  孔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是“礼”与“仁”,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在教育上,他提倡“有教无类”,创办私学,光招学生,把教育的范围扩大到平民,著名的言论有“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在对人对物提高自我修养方面的名言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则其不善者而改之”。

  老子的思想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道”为客观自然规律,《老子》中包含大量朴素辩证法的观点,认为一切事物均有正反两面,并能由对立而转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他著名的言论有“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上善若水”,“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儒家的人生观,以成就道德人格和救世事业为价值取向,内以修身,外以济民,其人生态度是积极进取的,以天下为己任,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亦不与浊俗同流合污。道家的人生观,以超越世俗人际网的羁绊获得个人内心平静自在为价值取向,既反对心为形役,又不关心社会事业的奋斗成功,只要各自顺任自然之性而不相扰,成就一和谐宁静的社会。其人生态度消极保守。或院于山林,或陷于朗市,有明显出世倾向。

  孔子的思想注重人的积极性,老子的思想注重生命内在底蕴的积累培育,儒家强调有为,道家强调无为。儒家学说重在强调如何做人和如何处理人际关系,道家注重个人修养。

  孔子思想追求道德高尚,仁慈亲和,和而不同,因而有“儒风”“儒士”“儒臣”“儒将”,道家追求温文尔雅,内敛不露,朴实无华,虚怀若谷,从容沉淀。儒家认为天人是一体的,人类来源于自然,人类应当爱护自然环境。

  孔子思想主要用于待人,处世,而道家主要用于修身养性,孔子讲有为,讲爱人,讲入世,老子讲无为,无欲,出世。

  孔子与老子也有相似的地方,都认为人性本善,都是以道德为基础的治国思想,都有“民本”思想。但是,老子讲“失道而后得,失德而后仁”,其中的得可以理解为天道,孔子讲的“德”和“仁”可以理解为人道。孔子宣传“仁”的思想,君为轻民为贵,老子宣传宁静无为的思想。

  孔子与老子都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他们思想有共同点也有很大的不同,但都对我国文化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第一课孔子与老子教案2

【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高二历史必修III(岳麓版)第一章第一课。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文化中,处处呈现其永恒的价值与生命力,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老子创立的道家思想对中国哲学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本套教材将孔子、老子列为第一课,突出了孔子和老子在古代主流思想中的地位。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成就,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课程标准】

  一、知识目标:孔子和老子的主要思想及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上的地位;

  二、能力目标:通过概括孔子和老子思想的各个方面及其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分析和归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孔子、老子思想体系的评价,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通过对历史文化名人的学习,使学生增强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对祖国和全人类的人类思想文化遗产要自觉传承。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孔子和老子的思想主张;联系现实分析这些思想对中国的影响;

  教学难点:为什么孔子和老子后来都被神化

【教法与学法】

  高二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思想活跃,具有了一定的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初步的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但根据本课的特点,学生可能对单纯的思想史不感兴趣,所以教学中我采取“情景—探究—感悟”教学模式,这是一种感受性的学习方式。教师在教学中辅助多种手段,如语言文字、图片、图示、音像等传递输出,即教师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自己走进历史,并利用小组合作探究历史问题,建构自己已有的知识观点、看法、认识和态度、情感,最后得出结论,获取历史的启迪。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又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学习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置情景 提出问题 引导探究 创新感悟

  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一组图片。图片反映了什么状况?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使学生认识到孔子被后人神化尊为圣人,世界各地都有孔子学院

  孔子与老子

  孔子的学说 安排学生阅读课本上的材料,出示孔子故乡曲阜的照片 有一位热爱中国文化的外国友人要来山东曲埠的孔庙参观,假如派你去帮助他了解孔子,你将向他介绍有关孔子哪些事情呢? 学生阅读教材、思考,得出结论 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很容易想到要介绍孔子的生平、孔子的思想主张,这样既掌握了知识,又增强了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

  显示孔子的思想成就和文化贡献的内容表格(教师用通俗易懂的例子来讲解)安排学生填写表格有关内容 学生回忆和阅读教材,思考、归纳 学生能基本回答孔子的思想主张,大致理解“仁”“礼”的思想内涵,记忆孔子的一些名言

  学习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置情景 提出问题 引导探究 创新感悟

  孔子与老子

  孔子思想的影响(课件展示图片)孔子离开鲁国,带着一批学生周游列国,希望找个机会实行他的政治主张。孔子有这样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为什么他的主张却不被统治者采纳呢?

  学生阅读教材、分析思考 在老师的帮助下,能理解孔子思想的局限性;培养了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指导学生看书 阅读教材第5页“阅读与思考”,分析为什么孔子学说会成为中国传统文化 的正宗? 学生看书,找出相关内容;小组讨论,代表发言 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

  老子的思想及影响(课件播放视频资料)

  老子的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老子的”道”是指什么?

  2.老子思想学说的核心是什么?(课件展示:表格填空)

  3.现实生活中哪些观念能找到老子思想的影子?

  结合影片和课本的内容,回答问题

  从哲学和政治两个方面把握老子的思想核心。

  老子的虚怀若谷、宽容谦逊的思想,恬淡素朴、助人为乐、反对争名夺利的思想,以柔克刚、以弱胜强的思想等,都能在现实生活找到影子

  小结 课件显示本节课的知识架构 学习了孔子和老子的思想,你更喜欢谁的思想呢? 学生积极发言 对孔子和老子的思想进行比较

【巩固练习】

  1、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D)

(1)“仁”(2)“礼”(3)“为政以德”(4)“有教无类”

  A、(1)(2)(3)(4)B、(2)(3)(4)C、(1)(3)(4)D、(1)(2)

  2、下列孔子的思想中最能体现以民为本的是(B)

  A、“仁”和“礼” B、“仁”和“德治”

  C、“克己复礼” D、“忠恕”之道

  3、下列对老子哲学中的“道”的理解不正确的是(C)

  A、万物的本原 B、抽象的概念

  C、具体的物质 D、不可名状的自然本体

  4、老子主张无为,希望社会退回到小国寡民的状态,这在当时主要反映了(B)

  A、新兴地主的要求 B、没落奴隶主贵族的要求

  C、手工业者的要求 D、富裕商人的要求

【本课特色】

  营造情景 激发兴趣

  优化导学 注重探究

第一课孔子与老子教案3

  第1课孔子与老子

  一、思想家孔子

  1、孔子的救世药方:

  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天下大乱,他以“仁、礼”思想积极救世,力图维护统治秩序。

  2、“仁”的思想:

①含义:“爱人”,即体贴别人、关心别人、尊重别人(核心思想)。

②方法:“恕”是低要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忠”是高要求,“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③要求:对统治阶级来讲,“爱人”就要“为政以德”,即反对苛政严刑,实行仁政,体贴民情,爱惜民力。对普通人来讲,要加强道德修养做君子。

  3、“礼”的思想:

①含义:周礼,是西周建立的以宗法制和分封制为核心的等级名

  分制度。从广义上可以理解为社会规则。

②实践方法:一是“正名”:按照周礼把已经混乱的社会秩序矫正过来,贵贱有序。二是“克己复礼”:每个人都要克制自己,恢复周礼。

③仁与礼的关系: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仁是道德修养,礼是社会规范;仁是内在自觉和自律,礼是外在约束和他律。两者结合的方法是遵循“中庸”之道。

  4、“中庸”的思想:

“中庸”是“执其两端而用乎中”,既不过分,也不走极端,不偏不倚,恰到好处。中庸既是为人处事的方法论,也是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

  5、天命思想:

  孔子重视现实人生,把探讨和解决实际问题放到首位,主张理性,反对迷信,对鬼神“敬而远之”,这奠定了中国知识分子非宗教、非迷信的文化传统。

  6、孔子思想不被统治者重视的原因:

①春秋战国时代,社会分裂割据,缺乏一个实行礼制的强有力的中央政权;②当时各诸侯国热衷于兼并战争和变法改革,致力耕战,孔子恢复周礼、仁政爱民的主张不符合他们的需要。

  二、教育家孔子

  1、教育思想:

①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等;②学习态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不耻下问、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等;③教学对象:有教无类;④教学方法:因材施教、举一反

  三、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等。

  2、孔子的教育地位:

①孔子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将毕生精力贡献给教育事业的教育家,被后世称为“第一位老师”、“万世师表”;②创办私学,有教无类,打破学在官府的垄断局面,扩大教育范围,使学术下移;③总结出一套很好的教学方法;④整理六经,保存了典籍,传播了文化。

  三、孔子的历史地位

  1、孔子思想在当时未受到重视,但经历改造,逐渐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在政治上占据统治地位,在传统文化上成为主流。孔子本人被推崇为圣人,受到后人景仰。

  2、儒家思想有利于调整人际关系,缓和阶级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对我国的政治、伦理、文化和民族性格产生深远影响;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品格,在世界文化史上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四、老子(课标未做要求,一般了解)

  1、“道”的思想:“道”是老子哲学思想的核心,既是自然的规律,又是世界的本原。在天命论盛行的春秋时期,这具有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2、辩证法思想:老子认为,世界是运动和变化的,事物都会向着它的对立面转化:比如有和无、难和易、长和短、高和下、前和后、生和死、贵和贱等等。

  3、政治思想:①“无为而治”、“无事取天下”、“治大国如烹小

  鲜”等,主张人们要尊重规律,顺其自然;②面对春秋乱世消极避世,知其不可为而不为,贯穿东方的大智慧。

  4、老子的历史地位:①老子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原的哲学家。②老子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对中国的哲学、论理学和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人格,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五、孔子与老子思想的主要区别

  1、孔子的思想是积极入世,甚至“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体现的是一种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执着精神;而老子是“知其不可为而不为”,是避世思想,是一种看破规律、尊重规律的超脱精神;

  2、孔子的思想主要研究社会人际关系,对“天道”避而不谈;而老子思想则研究“天道”,用“道”来解释宇宙的起源和演变;对现实社会则恰恰消极避之。

第一课孔子与老子教案3篇(孔子与老子课件)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