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吾小秘【www.wxiaomi.cn】,您身边的文字小秘书!

《咏华山》教学设计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 咏华山教学设计

时间:

《咏华山》教学设计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共9篇 咏华山教学设计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咏华山》教学设计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共9篇 咏华山教学设计,供大家品鉴。

《咏华山》教学设计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共9篇 咏华山教学设计

《咏华山》教学设计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共1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绿线内的12个只识不写。认识3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能诗文对照,体会古诗的意思,使学生感受到华山的壮丽雄伟。

  教学重点难点:第二段。

  教学具准备和辅助活动:投影、生字卡片。

  主要板书:

  22咏华山

  爬山艰难

  感叹

  红日近

  白云低 高

  作业安排和设计:

  课内:组词、抄写生字、看生字说偏旁结构、听写生字。

  课外:背诵课文。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1. 板书课题:22。咏华山(齐读)

  2. 学习生字“华”

  3. 释题。

  咏,就是用诗词来叙述。

  4. 指导看图。

(出示华山风景图)简单介绍华山的地理位置,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图意然后提问:通过看图,你们觉得华山有什么特点。

  5.华山到底怎么个高法?本课是谁咏华山?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听老师读课文。

  二. 范读课文

  1. 范读课文。

  2. 指导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

  三. 学习生字词

  1. 卡片出示生字,指名认读。

  2. 开火车读生字。

  3. 分析字形,指导书写,理解部分字意。

  4. 描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要求:

(1) 看准字的结构,放慢速度。

(2) 在练习本上练写生字

  5. 照样子,按笔顺描红。

  四. 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一. 复习检查

  1. 出示生字,认读。

  2. 指名按课文自然段读课文,读后正音。

  二. 讲读课文

  1. 学习第一段。

(1) 出示图一,指导看图,要求学生用“什么时间,谁去干什么”的句式说出图意。课文里是怎么写的呢?

(2) 指名读。

(3) 小结。齐读。

  2. 讲读第二、三段。

(1) 出示图二,小孩和先生来到了什么地方?他们是怎么来的?

  a. 指名读第二段的第一句话。

  b. 怕华山为什么如此艰难?

  c. 指导朗读。

(2) 下面两句是他们爬上华山后的感叹。提问:这两句都用了什么标点符号?从这两个感叹号可以想象出他们的惊讶程度。自由读、指名读、评议、齐读。

(3) 华山到底怎么个高法?

  a. 齐读四、五句。

  b. 指导看图理解第四句话、第五句话。

  c. 指导读第四句话、第五句话。

(4) 在山下看,白云高不可及,现在却在山腰间,如果你就是图上的孩子,你的心情会怎么样?释词“情不自禁”。

(5) 学习课文中的古诗。

  a. 指名读古诗。

  b. 师点拨:前面两句话已经点明了诗的意思,请同学们找出写与诗句意思相对应的句子。指导理解“更”、“齐”、“举”、“首”的意思。

  c. 指导朗读。

(6) 读了这首诗,你们觉得这首诗写得怎么样?好在哪?

  a. 学习第二段最后一句话。读句子,理解“称赞”的意思。

  b. 指导朗读。

(7) 这小孩子真不简单,他是谁?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自由读第三段。

  这个孩子是谁?我们班上有没有同学对他有所了解?

(8)随老师齐读课文。

  三. 小结

  不知大家有没想过寇准7岁的时候,为什么能脱口吟出这样的好诗?是(使学生明白学好语文、用好语文的重要性。向学生提出希望,勉励他们更加努力学习。)

  四. 作业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练写生字。

  第三课时

  一. 复习检查

  1. 听写生字。

  2. 看生字,说出偏旁、结构。

  二. 朗读训练

  1. 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2. 同桌互读。

  三. 指导背诵古诗

  1. 教师范读古诗。

  2. 指名读古诗,评议,说说诗句的意思

  3. 自由练习读,尝试背诵古诗。

  4. 指名背诵。

  四. 练习

  1. 口头扩词。

  顶( )( )( ) 齐( )( )( )

  2. 写笔顺。

  与 华

[咏华山(苏教版上册) 教案教学设计]

《咏华山》教学设计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共2

  设计理念:

  在学习《咏华山》这篇课文之前,很多孩子都没有去过华 山,那么应该如何让他们去感受华山的高与险呢?我针对这一情况,决定和孩子们一起来画一画课文中的这座华山。新课标提出要着培养孩子的想象与情感能力,那么在文包诗的教学形式中,既要落实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切入口。学生年龄越低,越是依赖语词以外的信息来理解语义。有表情的、抑扬顿挫的朗读就是以词句为核心,附上许多非语言信息,以便学生能借助这些非语言信息,正确地把握和理解语文内容。 “以读导学”即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方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使其逐步达到“听懂、读通、能说、会写”的要求。紧扣“以读导学”的课堂教学模式,本着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参与、合作学习、获得领悟、体验成功”的教学思想,我对本课的第二课时教学作了以下设计。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通过朗读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并能诗文对照,体会古诗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

  通过朗读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并能诗文对照,体会古诗的意思。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复习旧知 。[来源:Z_xx_]

(提前板书:咏华山)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生)《咏华山》。华山可是我国的一座名山呀!你们想去看看吗?这节课我们就跟着小寇准和先生一起去华山看看吧。

  看!这就是通往华山山顶的路。让我们来看看这木牌子上写着什么.(课件出示:认生字、说句子、赢门票)

  这些生字词你还认识吗?谁来读一读?你能选择其中的一个或两个词说一句与课文有关的句子。

  如果读得不好评价:能够坚持读完,这就是勇气,你再来读一遍。指一名同学读。齐读一遍。你字音读的准。很好。你的声音洪亮,胆量很大,一定你能顺利到达山顶。你对课文真熟悉,能清楚地记住其中的句子。你能用自己的话把课文中的语句说出,真不简单。评价:也不错,也能够正确地读出来,大家一起读。

  40张门票送给一(4)班所有的小朋友!给自己加加油!

【设计意图】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变让孩子读为“孩子要读”。选择词语说话,起到了检查第一课时学习情况,复习课文的作用。和传统的复习生字还是有所不同的。[来源:学科网ZXXK]

  二、品读课文,体验华山的高大。

  1、让我们沿着山路,走近文中的华山,请小朋友们自由读读第2自然段,读完以后,告诉老师:,华山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生:我觉得华山很高 生:我觉得华山真高呀!师:寇准和先生和你们有一样的感觉。他们好不容易爬上山顶(出示山顶观景图像及句子:啊!华山真高哇!)他们是多么的惊讶呀!读读句子,从什么地方能看出他们的惊讶? 生:从“啊”和“哇”能看出他 们的惊讶。 师: 对,两个表示惊叹的词。 生:还有两个叹号。 师:找的好。

  他们惊讶的是什么?(点击出示 真高)指名读。师评价:从你的朗读中听出来你一定好像看到了这么高的华山,一边读一边想画面,这是非常好的读书习惯。

  猜猜看,它到底有多高呢?想知道吗?华山有2200多米高,小朋友们看看我们这个四层的教学楼,很高吧!告诉大家,华山大概有200个这么高,也就是800层楼那么高。谁再来读一读。指名学生读。谁再读?指名读。(师评价:你让我看到了华山的高。好像我伸手就能摸到蓝天呢。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华山的高,读。听出来了,你们比刚才更激动了。再来读。了不起,你把感叹号表达的感情也读出来了。再读。这就是发自心底的赞叹,我们一起读。

)(板书:高)

【设计意图】让孩子从句子里自己发现“惊讶”,从语气词、标点符号这些小的地方引导孩子注意读书的细节,对孩子以后阅读、朗诵有比较积极的影响。

  具体的数字、形象的感知对一年级孩子特别的重要,特别是在感知前后的读,让孩子之间相互影响,更能提高孩子对华山高大的认识。

  2、听了小朋友的朗读,老师也忍不住想读一读课文了。请捧起书,听老师读课文第二小节中的片段,想一想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华山的高。(师范读课文。出示课文第二小节课件)

  生可能指出(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啊,华山真高哇!)则评价:找准了,谁再来说。如找一样,则评价:你们找的一样的,还有和他不一样 的吗?生可能找到(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为什么这一句能看出华山的高?你是怎么想的呢?生回答:太阳显得那么近。平时我们看太阳,觉得它怎么样?现在为什么觉得太阳近了?生:因为山高。您能读读吗?能再近些吗?生再读。更近了,好像就在我们头顶。再读。谁能让太阳更近些。你来读。太近了,好像一伸手就能摸到。来,一起读。则评价:是啊,平时,我们总是觉得太阳高高的挂在天上,可是站在山顶,我们却觉得太阳离我们那么近,华山的确是高啊!

  这一句还有哪里能看出山的高?现在你站在哪里?要想看见白云,你要怎么做?是一朵白云?两朵?十朵?多多白云,这白云真多啊!高高的天空上飘着的白云竟然只是在半山腰。这华山----真高啊!

  你来说,生可能说(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啊,华山真高哇,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师评价:找得不错,你又补充了一句。没有什么比山高的了,站在华山顶上,只有蓝天在头顶,近处的、更近的,远处的、更远的,这么多的山都在他们的脚下,这华山-----的确是高啊!指名一生反复读,比较。小朋友们,现在他读得好吧?我们给他鼓鼓掌,好吗?生鼓掌。这就是进步。

【设计意图】这里放手让孩子去找句子,然后让孩子说说自己的想法,自 己的认识。充分发挥了孩子的自主能力、自学能力,老师只是简单的引导、解说。主要的学习在于孩子自己。当孩子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让孩子反复的读,重点词语的把握是孩子在自己理解基础上掌握的。孩子读的也会比较入境。老师的评价也非常的重要。

  3、这么高的华山如果让你去爬,你会觉得怎样呢?生可能的回答(我会觉得其他山都在我脚下。我会觉得华山很高,很有力量。)你能轻松地爬上去吗?生答(不能)这句话中有个词告诉我们华山很难爬上去,是哪个词?

  出示课件: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生答:艰难。艰难是什么意思?谁能用自己的读让大家明白?你来读(第一遍)。评价语:20 00米能爬上去,很不容易,很艰难,谁再来读一读。指名读(第二遍读)。评价语:有进步,谁还想读?指名读(第三遍读)评价语:老师好像看到你爬山时非常艰难的样子。一起来读一遍,生齐读。

  4、小朋友们,再仔细读一读这几句话。(课件)

  师:孩子们,这景色怎么样?用一个字来说----美(板书---美)。指导读出山的美。

  师问:你在读的时候,好像看到了怎样的景色?生答:很美的景色。评价:你已经会边读边想画面了。再读一次,一起读。

【设计意图】本文的重难点是让孩子感悟华山的高,只字没有提华山的“美”

  当时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虽然只是一带而过,但是能让孩子有初步的感知,让孩子学会发现身边的美。对孩子以后的学习、生活有一定的意义。也能体现教师的教不仅仅是为了考试、为了教参。

  6、多高的山、多美的景色啊!华山是这么的高,具体写华山高 的这两句话写得多美,多好呀!我们把它们背下来,好吗?生:好 师:自己先练习背背。 生练习背。 师:谁试着背一背。 生背。师:这么短的时间你就能背得这么好,真了不起。还有谁会背?都会背了,一起来背好吗?生齐背。师:背得真棒,我们以后碰到像这样的好词好句就要把它背下来,好吗?[来源:学。科。网]

【设计意图】让孩子把美的句子记在脑子里,让孩子在好的前提引导下主动背诵,变被动为主动,而且随即指导孩子在学习中记住一些好词好句,有利于孩子语文素养的发展。

  四、学习诗歌。

  师:华山真高、真美啊!看到这么高、这么美的华山,小寇准的心里非常激动,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情不自禁的吟诵起来: 师配乐朗诵

  出示: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3、谁想吟诵?指名诵。评价:字字正确,句句连贯。你来诵诵看。生读。又正确,又熟练。我们一起来。男女分读。生齐读。

  这首诗吟诵了这么多遍,都明白了吗?生答:明白了。

“只有山在上,更无 山与齐”你想到了课文的那一句话?指名说。男女生分读诗和句子。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你又想到课文的那个句子。指名说。男女生分读诗和 句子。去掉文,让孩子想象画面,读出山的高大。

【设计意图】让孩子这样的联想,自己很容易就发现了诗的意思,而且提高了孩子的学习兴趣、表现欲望。降低了孩子的学习难度。对一年级孩子来说比较符合。

  4、你们完全读懂诗的意思了吗?老师有些不太明白,你们会帮我吗?举头是什么意思?生答:把头抬起来。那回首呢?生答:是低头的意思。这下我明白了,听我读。师范读。生可能鼓掌。我吟诵得好吗?好。我为什么能吟诵得这么好?生答,因为你知道华山很高很高,所以你才读得很好。是的,我在读的时候,心里想着一幅华山很高很高的画。你们能一边吟咏,一边想画面吗?生答:能。齐读。

  5、小朋友们,你们觉得这首诗怎么样?好 啊,你们真了不起,和寇准的老师有一样的看法。 你能用先生的话来夸夸这首诗吗?生:好诗,好诗。一起来:好诗,好诗!他读得时候翘起了大拇指。再指名读。他读的时候,摇头晃脑。两位同学读的时候自然而然的做出了动作,这就叫--生答:情不自禁。一起来夸夸他。会夸别人的孩子也是值得夸奖的,老师也想夸夸你们:“真棒,真棒!”

  6、这首诗好在哪里呢?好在写出了华山的高大,美丽。(指着板书)用诗来夸奖、赞美一样东西啊,这就叫咏,一起来读课题。齐读课题。

  五、学习生字。

  1、寇准这么小,就可以写出 这么好的诗,这和他平时认真学习语文是分不开的,小朋友,你们想不想和他比一比?这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两个新的生字。看看谁能做到下面三个要求。用眼看、用心记、认真写。出示课件:与。齐读字音。生自己看书写笔顺。指名学生说笔顺。评价:很会学习或者无师自通。如何记住这个字?生可能答:只要把“写”的秃宝盖头去掉。评价:利用熟字记,是个好办法。伸出小手,我们一起书空。“与”写时要注意什么?生答:一横要写在横中线上;第一笔不要写得太长。老师也想提醒大家,第二笔的竖折折钩的折要比第一笔宽些。师范写,并述。第一笔不要写得太长,第二笔比第一笔稍宽些。第三笔不要写在“与”的肚子里,稍微写得外面一点,这样就写好了。

  2、这个“齐”字,你准备怎么记呢?生答:我准备用部件法。上面是个文,下面是个撇和竖。评价:这个方法真科学。伸出来,我们一起写。一起书空。要写好这个字,又应该注意些什么?生答:我要提醒大家, 三四笔要写得舒展些。说得好!要像小鸟的翅膀一样舒展开。生说:下面两笔要注意位置。老师还想提醒大家,下面两笔第一笔是撇,不是竖。老师范写,说:注 意,撇和捺要像小鸟的翅膀一样舒展开。

  3、在书上描红这两个字。在诗配画之上写出生字。

【设计意图】学习生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主要环节。生字为本不能丢掉。但是怎养让枯燥的写字变得有趣味,有创新,这也是我 们应该考虑的。教生字的过程和以往一样,但是让孩子先描红,然后在诗配画的纸上书写,会让孩子特别的注意字的学法。会让孩子特别的想去写好这样的字。这样生字在孩子的笔下就会写的特别的认真。

  六、能力提高,综合运用。

  多高的山、多美的景色,多好的诗啊!小朋友们,想到这蓝天、这红日、这群山、这白云,你得脑海里有着怎样的一幅画面?想把它永远记在脑海里吗?用你灵巧的双手,选择你喜欢的方式,可以读、可以写写句子、也可以在白纸上画一画。(5分钟)

  选择读的孩子要在其他孩子写或者画的时候相机指导。指导完毕请孩子在习字册上写生字。

  选择画的孩子和写的孩子,老师建议孩子把古诗写在画或者所写句子的适当位置。变成诗配画或者文配诗。

  评价:

  读得好,读得好,我好像真的就在华山顶上,华山真高啊!真是一个小小的朗诵家。

  说得好,说得好,老师忍不住想夸夸你,真实一个爱动脑经、能说会道的孩子!

  画得棒,画得棒!老师情不自禁的想表扬你,真实一个心灵手巧,能说会画的孩子![来源:学科网]

【设计意图】给孩子充分选择自己学习的方式,这样容易让所有的孩子都参与到课堂中来。这样的课堂也更能体现出学生的主题地位。学生觉得被尊重,学习起来效果不言而喻。这时教师可以相机的指导。[来源:学科网]

  六、板书设计

  咏

  高

  华

  美

  山

[《咏华山》说课稿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

《咏华山》教学设计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共3

[教学目标]

  1. 学习课文里的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新词。写好“华、与、齐”三字。

  2. 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对四句诗熟读成诵。

  3.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想象华山的高险峻美。

  4. 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品味文中第二自然段,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课件、贴图

  课前谈话:

  1、聊一聊孩子已知的“山”

(师板演“山”)小朋友,你们喜欢山吗?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有许多的名山大川。你们都知道那些山呢?

  2、引入登山竞赛

  这结课就让我们一起来登山,分成四个小组,哪一组听讲专心,发言积极我们就登上一级,到下课时,我们比比看哪一组的小朋友先登上山顶,

  一、揭示课题,初步感知华山

  1、小朋友,你知道我们今天要登的这座山叫什么名字吗?

(1)(出示“华山”词语)“华”是个生字,谁能读准这个字?指名读。领读。(“华”是个多音字,在这儿读第四声。)齐读。

(2)你有好方法记住“华”字吗?指名说。(“花”去掉草字头,在下面加上“十”,就成了华。)

(3)伸出你的右手,跟着老师,一起来写写山的名字。(师边写边说笔顺)

  2、小朋友们听说过华山吗?

(呈现图片)师补充:华山在我国陕西省,是五大名山之一,也是其中最高的一座山。

  3、从古到今华山就吸引了无数游览者,也留下了无数名人的足迹和故事。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课文讲的就是一个小孩子和先生一起登华山、咏华山的故事。板书“咏”,谁来把课题完整地读一遍?指名读、齐读。

“咏华山”是什么意思呢?大家别着急,我们先来读一读课文。

  二、学习生字词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生边读边画,边画边读。教师巡视指导。

  3、现在我们要出发去华山了,在去华山的路上有不少困难呢!首先我们要闯第一关:字词关。

(1)课文中的生字宝宝你都认识了吗?指着书后面的绿线和田字格,同桌的小朋友互相读一读,读正确的表扬他一下,你真棒,读错的,你可以提醒他一下,也可以教教他。

(2)把生字放到词语和句子中你还能读吗?指名读,开开火车读

(3)去掉拼音,打乱顺序怎么样?

  4、课文读得怎么样?谁有勇气来读给大家听听。指名读读课文

  三、学习第二节,理解诗意,指导朗读

  1、小朋友,刚才我们读了课文,现在让我们一起再来看看华山(出示华山图。)你觉得华山怎样?文章哪一小节讲了华山的高呢?——第2自然段

  2、大声读读第2自然段,找找文中哪些句子告诉我们华山真高的呢?用横线画出句子。

  3、根据学生的交流引导体会:(抓住句子中的词语交流)

  啊!华山真高哇!

(1)直接告诉了我们华山很高,你能读出它的高来吗?试试看

(2)华山有多高?师补充:两千多米这么高,相当于800层楼房那么高。

(3)我们就带着惊讶来读好这句话。齐读。

“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

(1)抓住“艰难”,你们爬过山或者爬过楼吗?什么感觉?

(2)那现在让我们来看(图示)想象一下,那会是怎样的感觉?

(3)是呀,这就是“艰难”,带着这种感觉来读这句话。

(4)又难又累,啊,终于爬上山顶了,让我们一起感叹“啊!华山真高哇!”

“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

(1)抓关联词说说句子的意思。

(2)教师画一画这“远远近的山”,这些山有高有低,有远有近,连绵在一起。要知道这些山本来也很高,可现在……(都在自己的脚下了),都在小孩和先生的脚下了,而他们站在华山顶上,就是说华山比这些山要高。

(4)看着图来读好这句话。师指着图引导读句

(5)是呀,不由得让我们感叹“啊!华山真高哇!”

“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1)指名贴一贴太阳,并说说为什么这样贴?指导读好这句话。

(2)贴一贴白云。理解“山腰间”小朋友的腰在哪儿?在身体的中部,“山腰间”就是在山的中部。

(3)师引导:抬起头来——太阳显得那么近,回过头来——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可见——啊!华山真高啊!

  4、小结,再次读好“啊!华山真高哇!”读懂句子的意思,读懂标点符号的意思

  5、书上有一幅插图,就画了刚才的景色。想看看吗?一起来看,

  师描述: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除了感受到华山的高,你还感觉到什么?美

  那我们就来美美地读一读吧!

  6、看着这么高的华山,欣赏着这么美的景色,此时,你最想做什么呢?

  师陈述“忍不住,控制不住自己。”就叫“情不自禁”。(出示词语读准音)

  7、寇准情不自禁地做了什么?(吟诵起一首诗来,他要想来赞美华山的高。)

(1)这首诗的题目就叫:咏华山。出示诗句。谁来学学小诗人吟诗。

  只有 / 天在上, 更无 / 山与齐。举头 / 红日近,回首 / 白云低。

(2)指名读。集体读。读出节奏。

(3)古诗写的是华山,共有两句话,标一标。

(4)我们刚才体会的课文里就有两句话写的是这两句诗的意思,你能找出来读一读吗?指名读。

(5)出示对应的句子,男女生轮读

(6)理解“齐”就是一样高,“举”就是抬起,举头就是抬头。诗中也有一个字表示“头”“首”就是头。

(7)回应课题,原来短短的诗句也是来赞美华山的,题目就叫咏华山,咏就是赞美华山的意思,这位小朋友真了不起,用诗的形式来赞美华山,我们更了不起。

(8)让我们一边想象画面,一边来吟诵这首诗。你们能用动作表示出诗的意思吗!全体起立,加上动作读。试着背诵这首诗。

  四、巩固生字,书写生字

  这首诗中有两个生字:与齐

  1、当当小老师教教大家。

  2、书写。

《咏华山》教学设计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共4

  一、说教材:

《咏华山》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第七单元中的一篇阅读课文,是苏教版小语教材采用的一种古诗教学的新课程——“文包诗”。课文叙述了寇准跟先生登华山时咏诗赞华山的事,描绘了华山的雄伟壮丽,也赞扬了寇准的聪明才华。

  全文共有4个自然段。文章妙在作者先点孩子随同先生登山,末点孩子姓名和年龄,重点放在登山吟诗上,以此表现少年寇准的才华出众。课文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无论写爬山还是写山顶景观,都紧扣一句话:“华山真高啊!”课文以讲故事的形式,在文中巧妙地引出古诗,并提供了与诗紧密相关的背景知识、创作本诗时的具体情境和作者情况。课文配有情境图,再现了华山壮丽的景色,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领悟课文和古诗,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本文篇幅较短,内容孩子之前也有过接触,所以想尝试用一课时上完,部分生字的书写留到写字课进行。

  二、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是一年级学生,孩子年龄小,本身的登上经验也很少,所以无法想象登上高山后的感受。再加上我班学生调皮的较多,上课注意力坚持不长久,易走神,所以教学时我采用了图片、画简笔画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认识,针对新大纲对一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以及教学的和难点:

  1、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1个字只识不写,认识两个偏旁。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3、通过朗读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并能诗文对照,体会古诗的含义。

  四、说教法、学法:

(一)创设情境

  用多媒体、情境图等手段再现华山的壮丽景色,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积极情绪和浓厚兴趣,从而使学生对华山有一个比较鲜明的感性认识。

(二)读中感悟

  语感的形成重要途径就是读,因此在本课中引导他们在读中自悟,自己悟出课文中蕴含的情感、道理,读为主,并以情导读,将语言文字还原成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通过重点句子的朗读,要求学生理解华山是十分高大的。这部分内容是教学的'重点,为此,在教学这几句话时,应充分发挥多谋体计算机的辅助教学功能,直观、形象,动态地展现画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借助具体的画面,更深层地理解语言文字。让静态的文字动态化,让抽象的知识具体化。通过简笔画的展示,有意突出“那么近、都在自己的脚下,山腰间”这些词语,让学生说说对这些词的理解。在理解重点词语的同时,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三)自主参与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语文课程标准》实施的一个新理念。在阅读华山风光的课文时,让学生通过读、找、议、悟,体现华山的高而美,理解诗句的意思。

(四)生字教学

  在教学生字时,应培养学生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我想让学生自己说说怎样记住这些字,它的笔顺应该怎样,凡是学生能说、能讲、能懂的,让学生自己去解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解决笔顺和部首时,利用动态演示,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五)板书设计

  本课板书突出一个高字,配以简笔画,理清课文脉络。

《咏华山》教学设计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共5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认识本课17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9个只识不写。认识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文与诗不同的节奏和韵味,背诵古诗。

  3. 能诗文对照,了解古诗的意思,使学生感受到华山的壮丽雄伟。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会写生字、背诵古诗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 板书课题:9、咏华山(齐读)

  2. 学习生字“华”

  3. 释题。

  咏,就是用诗词来叙述。

  4. 指导看图。

(出示华山风景图)简单介绍华山的地理位置,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图意然后提

  问:通过看图,你们觉得华山有什么特点。

  5.华山到底怎么个高法?本课是谁咏华山?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听老师读课

  文。

  二、范读课文

  1. 范读课文。

  2. 指导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

  3. 指导背诵古诗

(1) 教师范读古诗。

(2) 指名读古诗,评议,说说诗句的意思

(3) 自由练习读,尝试背诵古诗。

(4) 指名背诵。

  三、 学习生字词

  1. 卡片出示生字,指名认读。

  2. 开火车读生字。

  3. 分析字形,指导书写,理解部分字意。

  4. 描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要求:

(1) 看准字的结构,放慢速度。

(2) 在练习本上练写生字

  5. 照样子,按笔顺描红。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

  1.写生字(3个)

  2. 写笔顺。

  真 与 间

  3、读背古诗

  六、板书

  9、 咏华山

  寇准

  只有天在上 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 回首白云低

  9、《咏华山》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诗文对照,体会古诗的意思,使学生感受到华山的壮丽雄伟。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第二自然段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检查

  1. 出示生字,认读。

  2. 指名按课文自然段读课文,读后正音。

  二、讲读课文

  1. 学习第一段。

(1) 出示图一,指导看图,要求学生用“什么时间,谁去干什么”的句式说出图意。课文里是怎么写的呢?

(2) 指名读。

(3) 小结。齐读。

  2. 讲读第二、三段。

(1) 出示图二,小孩和先生来到了什么地方?他们是怎么来的?

  a. 指名读第二段的第一句话。

  b. 爬华山为什么如此艰难?

  c. 指导朗读。

(2) 下面两句是他们爬上华山后的感叹。提问:这两句都用了什么标点符

  号?从这两个感叹号可以想象出他们的惊讶程度。自由读、指名读、评议、齐读。

(3) 华山到底怎么个高法?

  a. 齐读四、五句。

  b. 指导看图理解第四句话、第五句话。

  c. 指导读第四句话、第五句话。

(4)在山下看,白云高不可及,现在却在山腰间,如果你就是图上的孩子,你

  的心情会怎么样?释词“情不自禁”。

(5) 学习课文中的古诗。

  a. 指名读古诗。

  b. 师点拨:前面两句话已经点明了诗的意思,请同学们找出写与诗句意思相对

  应的句子。指导理解“更”、“齐”、“举”、“首”的意思。

  c. 指导朗读。

(6) 读了这首诗,你们觉得这首诗写得怎么样?好在哪?

  a. 学习第二段最后一句话。读句子,理解“称赞”的意思。

  b. 指导朗读。

(7)这小孩子真不简单,他是谁?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自由读

  第三段。

  这个孩子是谁?我们班上有没有同学对他有所了解?

(8)随老师齐读课文。

  三、小结

  不知大家有没想过寇准7岁的时候,为什么能脱口吟出这样的好诗?是(使学生明白学好语文、用好语文的重要性。向学生提出希望,勉励他们更加努力学习。)

  四、 作业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练写生字。

  五、板书

  9、咏华山 寇准

  只有天在上 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 回首白云低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咏华山》教案]

《咏华山》教学设计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共6

《咏华山》第二自然段写孩子吟诗赞华山,成为全文的重点,让我们试作赏析,从三个方面具体悟解:

  山高峻峭雄奇,壮观非凡

  作者写孩子和先生登山情景,紧扣一个高字依次展开

  先以爬字暗示华山陡峭高峻。如果山路平缓,山势不高,尽管是一老一少,登山时也用不着那么艰难地爬呀。这就暗示我们,华山陡峭高峻,登上山顶谈何容易,非下大力气艰难爬行不可!

  次以惊叹渲染华山陡峭高峻。啊!华山真高哇!孩子和先生艰难地爬上山顶之后,忍不住发出了惊叹。透过两个感叹号,我们会与这一老一少一样,感同身受。如果华山不是实在高峻陡峭,出乎意料,他们能发出程度如此之深的惊叹吗?

  再以具体描写展现华山陡峭高峻。

  一用除了...都...的句式,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可见华山之高;

  二用太阳的近和山腰白云的低来衬托华山之高平时总觉得太阳距我们非常遥远,而登上华山山顶竟觉得近在咫尺,平时仰望白云总觉得高不可及,而登上华山山顶竞发现白云只在山腰问飘浮,华山的高峻自是不言而喻了。华山巍巍,耸入蓝天,实在壮观非凡!

  诗好贴合山势,准确传神 孩子和先生艰难地爬上山顶,亲身体验了华山的陡峭高峻,激起了感情的波澜。人们说,情动于中而发于外。面对如此峻峭雄奇、壮观非凡的华山,孩子情不自禁地吟诗作赞了,情不自禁这一成语十分切合此时、此境、此情,诗是山的写照,赞是情的喷发.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这两句是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的凝炼概括,齐是等到的意思,只有和更无强调了华山独出云表,傲视群山,有着无法比拟的高峻挺拔之势。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这两句是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的艺术再现,举头即抬头,回首即回头,孩子伫立山巅,抬头看天,回头望云,特定的动作传达了他内心赞叹之情。

  缘境构诗,诗与境谐。孩子的诗是即景即情之作,与先前的爬山描写投榫合缝,都突出了华山的高峻陡峭,气势不凡,显得贴合山势,准确传神,应该说是难能可贵了。

  意美赞颂华山,褒扬寇准

  这篇课文赞颂了华山的高峻雄奇,壮观非凡,也褒扬了少年寇准的才华出众,聪敏过人,给我们以深刻的启迪华山,如今已成为旅游胜地。华山雄伟壮丽,固然值得歌之、咏之、赞之、颂之,然而华山并非一枝独秀,像华山一样的名山胜迹,在我们祖国可以说是星罗棋布,举不胜举,这是我们的骄傲!由华山而及其他的山、其他的水,由此引发的钟爱之情不是更加广远深厚了吗?爱华山,爱祖国,一脉相通啊!

  寇准,北宋的一代名相,抗金的中坚人物,少年时代就才智出众,聪敏过人,吟出了歌赞华山的如此好诗,我们在钦佩之余,不是更要进行反思,从小就要刻苦学习,打好基础,将来为振兴中华作出更大贡献吗? 山美,诗美,意更美。

[《咏华山》第二自然段赏析(苏教版一年级下册)]

《咏华山》教学设计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共7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1个字只识不写,认识两个偏旁。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3、通过朗读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并能诗文对照,体会古诗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诗文对照,体会古诗的含义。

  教学准备:

  课件,字卡,田字格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去过紫金山吗?今天,老师想再带领大家来认识一座山,它的名字叫“华山”。(板书,齐读)这个“华”字是个多音字。(板书)

  2、你们去过华山吗?那我们就一起去看一看吧!(出示图片,简要介绍)华山在我国的陕西省,它又高又险,被称为“奇险天下第一山”,登华山的路只有一条,而且曲折难走。

  3、古时候,7岁的寇准登上了华山,还写了一首诗,题目就叫做“咏华山”。(板书,齐读)这首诗,大家都会读吗?试一试吧!(齐诵古诗)

  二、学习课文

(一)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词,指名读,分行带读

  3、再次自读课文,边读边想,你从文中知道了什么。

(二)分段学习

  1、你们觉得华山怎么样?(高、美丽等等)板书:高

  2、是呀!课件出示:华山真高。(指名读)

  3、华山的最高峰有2160.5米,而我们熟悉的紫金山只有448米,就是说,要5座紫金山加起来才能和华山相比。或者说,要600多层楼才有华山那么高。课件出示:华山真高哇!(再指名读)

  4、华山这么高,爬到山顶容易吗?你能不能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来读一读?(理解“艰难”)。(指名读词、句子)

  5、虽然难爬,但华山顶上却是别有一番景色,我们来看一看吧!教师配乐范读三、四两句,学生闭上眼睛想象。

  6、谁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相机板书:蓝天、山、太阳、白云)

  7、自由读这两句话,边读边想想蓝天、山、太阳、白云在哪儿?课件出示: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8、(指名读,指名说它们的位置)相机在黑板上画上简笔画:在头上、在脚下、那么近、山腰间。

  9、看到的小朋友来读读这句话。(可以做动作)

  10、你们读得真好!老师比原来更喜爱这这雄伟的华山啦!我想要赞美它一下!师朗读第一节。

  11、你们也能学着老师的样子来赞美华山吗?课件出示:啊!华山真高哇!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

  12、站在华山顶上,小寇准和我们一样感受到了华山的雄伟、高大,他的心情十分激动,已经--情不自禁了。(出示词卡,指名读)

  13、小寇准情不自禁地吟诵起这首诗。

  课件出示: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齐读

  14、你读懂了那一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其实课文里就藏着这首诗的意思,你能找出来吗?

  15、配乐朗诵诗歌,加上动作。

  16、寇准用短短几句诗就写出了华山的高和美,怪不得先生“连连点头称赞”。谁能学着先生的样子来夸夸他?

  17、7岁的寇准已经能写这样的好诗了,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吗?

  18、再次配乐朗诵诗歌。

  19、小朋友们,课文学到这儿,你们对华山最深的印象是什么?你们喜欢华山吗?(通读全文)

  三、学习生字

  1、小寇准的诗得到了先生的赞扬,小朋友们,你们想和他一样吗?那么,老师要看看今天哪个小朋友写字时最认真,姿势摆得最端正,老师也会对你连连点头称赞的。

  2、看与、齐、称三个字的笔顺。

  3、这三个字,你用什么好方法可以很好的记住它们?

  4、师范写,提醒学生注意关键笔画。

  5、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强调写字姿势。

《咏华山》教学设计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共8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7个生字,理解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读书展开想象,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并能诗文对照,初步体会古诗的意思。

  4、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朗读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并能诗文对照,体会古诗的意思。

  2、结合课文插图,并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领悟课文语言。让学生身临其境,将观察、想象、朗读有机结合,感受文字之美、意境之美。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初步感知

  1、谈话:小朋友,你们有谁家住在没有电梯的七楼以上?举起小手。你们爬过桂林市区内最高的叠彩山吗?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登一座山,这座山有110个七层楼或28座叠彩山那么高,它直冲云霄,有道是奇险天下第一山。它就是华山。(画图:华山)

  2、板书

  华是个多音字,在这里读第四声huà,跟我读华山华山。

  3、(播放课件初步感受华山的高、险、美)瞧,这就是华山,它在我国的陕西省,是著名的旅游胜地!从古到今,吸引了不少中外游客前去游览。

  4、古时候,有一个小孩儿和他的先生曾经到过华山,这个小孩儿叫寇准,跟我读寇准寇准(出示词卡带拼音),他做过宋代的宰相。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寇准小时候和他的先生登华山时发生的一个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过渡: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打开书137页,听老师读课文,课文中生字的字音听清楚了。

  2、教师配乐范读。

  3、字音听清了,快快圈下的生字读读,带生字的句子多读几遍(评价:后鼻音读得多准呀!平舌音能读准,了不起)称、禁

  4、让我们来开小火车读(只开一列)。(读到岁字时,师:岁字里有个我们新部首山字头跟我读山字头山字头)(称字里也有个新部首禾木旁禾木旁。

  5、学得这么好,老师要奖励大家,这里有两个大家常玩的游戏生字魔方、一字开花,大家想来吗?

(1)生字魔方:大家喊停我就停

(2)再来玩一字开花,自己先练一练(只要给一点时间即可),谁能当当小老师,带着大家一起读?

  间(1生组词)真棒!

  代(1生组词)不错。

  6、现在我们来写个称字。

  看老师写字,看不到的孩子可以站起来看,老师尽量蹲低些(称,左右结构,左边的禾木旁第五笔是点)。好,在课本里工工整整地描红吧!

  7、

  生字写好了,把书放平,生字暂时学到这。让我们走进课文,去领略华山的美景吧!请小朋友们大声地、认真地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你觉得华山怎么样?(提醒学生自由读)师下去询问。

  师:读了课文,你觉得华山怎样?

  生:我觉得华山很高。除了感到高,还觉得怎么样?(如果回答不出就过了)

  8、(读书完毕)书读完了,你们觉得华山怎样?

  三、细读课文,借文悟诗

  1、理解华山的高和险。

  师:是啊,你们看(出示课文插图),华山真高啊!百丈云梯几乎直上直下,要登上这样的山容易吗?(生答:不容易)是啊,我们平时登7楼或爬叠彩山就感到很累,要登这样陡峭的山就更累了。不仅如此,你们看(出示课件)这是华山第一险千石幢,它是一道长约几十米,宽不过一米的狭长石脊,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想象一下,要走过这里,会怎样?(很危险,一不小心就可能掉下去&&)<见面时了解&

  师:是的,华山不仅高,而且非常险,要登上山顶真是太难太难了。所以课文说,孩子们,读(课件出示句子):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学生齐读。

  a:点红句子中的词:艰难,读好这个词。还不够难,再慢些再难些!

  b:用这个感觉读好这句话!

  登上山顶不容易呀,请你读

  登上山顶真是太难了,请你读

  登上山顶真是太艰难了,大家读

  2、理解华山的高和美。

(1)师:是啊!小寇准和先生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后,他们的感觉就和你们的一样(出示多媒体),啊!华山真高哇!齐读

  师:你能读出华山的高吗?指名读

  你能读出他们看到华山这么高时的惊讶和感叹吗?指名读

  你能读出他们看到华山这么高时的激动与兴奋吗?指名读

  闭上眼睛,让我们一起满怀深情地读(学生齐读)啊!华山真高哇!

(2)华山到底有多高?读一读课文,找到描写华山高的句子用波浪线画下来。[

(3)学生找句子。(随学生回答课件出示)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4)一起来看看大家找到的句子。孩子们,自己读一读这两个句子,边读边想:你们都看到了什么?

(5)提问以上问题:读好了,你们都看到了什么?

(给一生全部说完,教师提示:除了&&还有呢?)

①预设

  师:一起来看看课文是怎样写蓝天、远远近近的山的。谁能读第一句?生读

  师:听了你的读,老师似乎看到那远远近近的山都在华山的脚下,华山真高啊!还有谁能读?生读(请好生)

  师:我听出来了,你就站在山顶上,群山就在你自己的脚下,华山多高啊!你多神气啊!全班像他那样读。(好生)

  师:这就是远远近近的山群山,看看群山贴在哪?生贴

  师:告诉大家,你为什么把山都贴在这?生答

  师:说得这么好,再把这个句子读读吧!全班读。

②预设2:我看到了太阳、白云(也可能就读课文中的句子)

  师:课文又是怎样写太阳、白云的,谁来读第二句?生读

  师:读得多好呀!谁愿意再来读一读?读出朵朵白云飘在山腰间的美丽。请你读!

  师:读得多美呀!能把你们的理解贴到图上去吗?生贴太阳、白云

  如果学生贴对:师指导山腰:这是山脚,这是山顶,山腰就在(这就是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如果学生贴错:孩子你看,这是山脚,这是山顶,山的中间就是山腰(用手指示),那白云就贴在?

  师:多聪明的孩子,把这个句子美美地读读吧!

  师:对呀,原来遥不可及的太阳只要稍一抬头就能看到,而白云却只配做华山的腰带,华山真高哇!

(6)师:华山不仅高、还很美呢!来,跟着文中的师徒俩去欣赏华山的美景吧!

(播放背景音乐,走过门)孩子们,在头脑中想象华山那美丽的画面。引读: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轻轻地、美美地读下去(课件出示句子:啊!华山真高哇!&&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音乐过一下,老师陶醉状:华山真美啊!)

  3、朗读诗句,理解情不自禁吟诵。

  师:华山这么高这么美,小孩儿情不自禁地吟诵起来:(贴古诗)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师:像你们这样忍不住和老师一起读,这就叫做情不自禁。出示词情不自禁,读词,注意这个字音。

  师:像这样有节奏的诵读诗文,就叫吟诵。出示词吟诵,读词。

  师:让我们把这首诗再吟诵一遍。

  4、诗文对照,初步体会古诗的意思。

  师:这首诗共四行,两句话,诗的意思是什么呢?聪明的小朋友,请读一读古诗,再读一读我们刚才学习的句子,好好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秘密?(慢)再和同组的伙伴讨论讨论,看能不能自己把它读懂。(出示多媒体,古诗与文字)

  生:读读议议,师巡堂了解情况。

  师:谁来说,你发现了什么秘密?生:诗的意思就在课文里。

  师:你真会读书。(指古诗)谁读懂了第一句?(诗的第一句是说----------请2人对照句子解释诗意,相互补充。)

  诗的第二句是什么意思?(诗的第二句是说----------请2人对照句子解释诗意,相互补充。)

  师:真聪明,能联系课文中的句子读懂诗句的意思。那老师问问你,举头是什么意思呢?

  生:举头就是抬头的意思

  师:是呀,诗人李白在《静夜思》里写到: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举头,就是抬头的意思。那回首呢?

  生可能不能准确回答

  师:(用动作表示)孩子们,你们现在可是站在华山顶上了,要看到飘在山腰间的白云,需要怎样?

  生:回头望下看

  师:对,回首就是回头的意思。

  师:来,我们一起诗文对照着读。我读文,你们读诗?

  5、师:寇准用短短几句诗就把华山的高、华山的美写出来了,怪不得先生会&&连连点头称赞。,什么叫称赞?(只要说到点,教师引过来:夸奖、表扬都是称赞的意思)你得到过别人的称赞吗?因为什么事得到称赞?(见学生了解)

  师:是啊,做得好就会得到别人的称赞。你们很聪明,不用老师教就能读懂诗句的意思。这是老师对你们的称赞。寇准写这首诗的时候有多大?(七岁)可能和你们一样大或者比你们还小,你们能用一句话称赞他吗?(真聪明、真能干、写得多好啊!真佩服你!)

  6、师:如果让你用一句话来称赞华山、赞美华山,你会说什么?

  生:啊!华山真高哇!华山真美哇!&&

  师:我听出了你由衷的赞美。你们情不自禁地赞美华山、赞扬华山、赞叹华山,就是咏华山[

  板书:“咏”是二类字,字音要读准,让我们用赞美的语气读课题。

  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华山真高呀!赞美他!

  自古华山一条路,华山真险呀,赞美他!

  寄言嘉遁客,此处是仙乡。华山真美呀!赞美他!!!

  四、小结下课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随着课文登上了华山,一天的游览就要结束了,课文那么美,让我们再读课文,把华山的高,华山的美牢牢记在脑海里吧!

(放背景音乐)25.咏华山

  师:(点击课件)我们的祖国山河秀丽,除了华山,还有很多的名山值得一去,走,跟老师一起去中国著名的五岳看看吧!

  师:看了这么多的名山,读了好听的诗句,只要你们认真学语文,多读书,多积累,一定会学到更多的知识,长大后也定能比寇准更棒!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

  二、背诵课文

  三、指导写字

  四、迁移练习

  1、想象一下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的景象,然后画下来。

  2、搜集23首写山的古诗,并记住其中的两首。

[《咏华山》教学实录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

《咏华山》教学设计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共9

  教学要求: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华山的高与雄伟壮丽。

  2、学习文中的古诗,图文结合读懂诗意,练习背诵。

  3、随课文理解生字词语。

  教学准备:

  1、自制课件。

  2、文中小人图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1、小朋友,你们平时都爬过哪些山?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

  2、

  激趣:华山是座怎样的山?(板书?)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登上山顶看一看。

  二、细读品悟:

  1、请小朋友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华山是座怎样的山?

  交流讨论。(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高)

  2、小朋友真会读书,现在老师来读读,请你们边听边想,课文中哪些句子让你觉得华山很高?

  3、交流:

  a:啊!华山真高哇!

(1)

  教师板画山(故意画低一点):画这样高行不行?(故意画低一点)画这样高呢?(板画高山)画这样高行了吧!

(2)

  哇!真没想到华山这样高!真是让人大吃一惊!课文中连用了两个什么标点?(在原句中标出)怎样读才能把这个意思读出来呢?指名读,齐读。

  b: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

(1)

  华山周围有许多山,哪些小朋友愿意上来帮老师在华山周围画些山?(请4-5名学生上台画)

(2)

  小朋友画得真好!(边画边说)请看,这么多的山,有的离华山远,有的离华山近,这就是课文中说的远远近近的山。(在原句中加点)

(3)

  师边画蓝天边述:站在华山顶上,只有蓝天比华山高,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脚下,这是怎么回事呀?华山真是太高了!怎样读才能让人感受到华山的高?(自由练读,指名读,评价,齐读。)

(4)小朋友读得真好,听你们这样读,让人不由得想说:引&&啊!华山&&

  c: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1)

  我们继续来画画(师画太阳,故意画远),老师把太阳画在这,对吗?为什么?(在原句中那么近加点)平时我们看太阳,总觉得离我们很远很远,现在为什么显得那么近?谁能把这个词读好?

(2)读词:山腰间。山腰间是哪?谁上来在山腰间添上白云?(指名上台画)

(3)平时白云都飘在哪?现在怎么只飘到了山腰间?(华山高)

(4)

  指导朗读:华山太高了!太阳看起来离我们那么近,白云只飘到山腰间。这句话该怎样读,才能让人感受到华山的高?(指名读,齐读)

(5)引读:啊!华山&&

  4、

  请小朋友把这三句话连起来读一读,想想你除了感受到华山的高,还感受到什么?(华山景色美)

  5、这么美的景色,只有站在华山顶上才能看见。让我们把这三句话连起来读一读,一起感受一下华山的高,华山的美。

  6、

  小朋友读得真好!你能看着黑板上的画来介绍介绍华山吗?小朋友先准备一下,呆会我们来比一比,谁介绍的华山高,谁介绍的华山美。(指名上台介绍)

  7、你们介绍得真好。华山的美景吸引了许多游人。看,一个小孩和他的先生也爬上了华山,他们是怎样爬上山顶的?

  板画山路:小朋友看,这就是华山的山路。爬这样的山,容易吗?怎么不容易?(华山高、险)

(出示词语:艰难)这么难就是艰难。谁能把这个词读好?(指名读,齐读)

(指图)他们就是沿着这样的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的。(出示句子)谁能读好这句话?

  8、他们爬上山顶,看到了刚才小朋友介绍的美景。让我们看图一起说一说。(师引:啊!华山除了蓝天太阳)

  9、

  如果你也跟他们爬上了华山,看到了这样的景色,你想说些什么或者想做些什么?(请生自由说)小朋友都忍不住了,这就叫情不自禁(读一读)这个小孩也忍不住了,他情不自禁地吟诵起来(出示全诗)师配乐边做动作边吟诵。

(1)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色,请小朋友自己读读,想一想。

(2)

  告诉小朋友一个小秘密,这首诗描绘的景色就藏在我们刚才学过的几句话中,请小朋友读读前面的句子,找一找。

(3)哪位小朋友找到了?指名说。

(4)小朋友真聪明,这首诗把爬上山顶看到的美景写了下来。我们做个游戏,老师读诗句,你们读相应的句子。

(5)同桌互做游戏。

(6)男女生互相考考对方。

(7)小朋友已经弄懂了诗的意思,可小孩的先生对诗中的几个字不明白,你愿意帮助他吗?齐回首

(8)谁愿意再把这首诗吟诵给先生听?请小朋友自己试一试。看图试背。指名上台背。

(9)集体配乐吟诵:我们都站在华山顶上,看到华山的美景,小孩情不自禁吟诵起来&&

  10、听了大家的吟诵,这位先生也情不自禁地称赞起来。(映示句子)请你读读想想,这位先生会怎样说?请生演演。

  11、

  这首诗写得太好了!把爬上华山山顶看到的奇妙景色写了下来,也写出华山的高,小孩用这首诗来赞美华山的高,赞美华山的美,就叫做咏华山,也是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的题目(板书:咏)

  12、这个小孩是谁?那一年他几岁?

  13、读到这,你又想说什么?

  三、赏读全文:

  华山高,华山美,让我们拿起书本,一起来赞一赞华山的高,华山的美。(齐读课文)

  四、结语:

  今天回家,小朋友也来画画华山,画完后,看图试着背背第二自然段。

[一年级下册语文《咏华山》教学设计]

《咏华山》教学设计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共9篇 咏华山教学设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