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吾小秘【www.wxiaomi.cn】,您身边的文字小秘书!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时间:

【推】《海上钢琴师》观后感(最新6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推】《海上钢琴师》观后感(最新6篇),以供参考。

【推】《海上钢琴师》观后感(最新6篇)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

  喜欢钢琴的儒雅与高贵,喜欢琴音或者精致或者激昂的感动你心底的每一寸角落。我从来不会自诩自己有多么高贵有多么艺术,但是但凡听了1900动情的曲调和行云流水般的演奏后,我都不会有丝毫的掩饰:我爱上了这种氛围,虽然不是那么疯狂,那么强烈,却如沁人心脾的芬芳一样挥之不去。在某天不经意的一个瞬间,突然想起。

  1900是一个人。或者可以这么说,他是一个在1900年出生,被而父母抛弃在船上但却拥有惊人音乐天赋的天才。好心的船员收养了他,教他读书,教他写字,教他任何他好奇的东西。童心未泯的他很快就对自己的“父亲”告诉自己的一切产生了怀疑,因为他可爱的黑人爸爸经常会告诉他与报纸上不符的知识。

  有一天小家伙闪烁着自己纯洁的双眸问了一个任何孤独的小孩迟早都会想知道的问题:“妈妈,是什么呢?”我的心头因为这句话而微微一颤,我看着画面,看着他父亲的眼神,我不知道他要怎样才能完美自己善意的谎言,怎样来保护1900小小的心灵,“知道吗,妈妈是马,是赛场上跑的最快的马!”

  听了爸爸的话,1900煞有介事似懂非懂的重复了一遍,然后开怀的笑了,笑声中满是天真的味道。我的心暖暖的宽慰了,我突然想起了英国诗人华兹华斯的一句话:儿童是人类的父亲,他将人的天真性灵举的太阳一般高。1900从一开始就生活在海上,那个虽然封闭却永远没有欺骗和虚伪的世界里,他永远都是天真的,没有一丝的瑕疵,一直到他生命结束的那一刻。

  从来没想过一脸痞子气,在昆汀的调教下不是演卧底就是强盗的TIMROTH竟然也会深情的落落大方,那绅士般的举止言谈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当长大成人的1900坐在钢琴前,用纤细的双手轻轻滑过琴键的时候;随着海潮的汹涌,随着钢琴的滑轮和悠扬的曲调在大厅里浮动起舞的时候;当他满面陶醉的在下等船舱里,为那些穷苦的人们带去自己的音乐的时候,我的心好像也在其中上下起伏,随着船舱里的调调。随着人们脸上的欣喜,随着外面海潮声。

  有的人说1900很幸福,他生活在他喜欢的'音乐中,伴他左右的是对他没有半点私心的朋友们,不用去担心纷繁与拥扰。可是,只是这样吗?每次停船靠岸时他独自向岸上远处眺望的眼神分明有掩不住的落寞,还有他偷偷的拨通陌生人的电话时那紧张和期待的语调:“你好,也许你不认识我,但,我们能聊聊吗?”尤其是当他听那个路过的流浪人告诉他自己的经历,他愈发的想去体验:站在岸上,听海的声音,到底是什么样奇妙的感觉呢?我不是1900,但我分明可以抓住他心里最细腻的孤独和向往——他渴望踏上陆地,那个他从没体验过的从没经历过的世界,这让他躁动不安,但又让他莫名的冲动,像我们在孩提时期待生日早日到来一样。

  可当那一天真正到来的时候,站在下舱梯中间的1900,面对面前陌生的城市。凝视了良久,最终却又回到了船上。我当时并不明白他到底在想着什么,但当结尾时,1900含着泪告诉老友“:在船上,我拥有钢琴,我可以在它的88个琴键上奏出我所喜欢的无限的音乐,在这里,一切都在我的掌控之中。可当我看着面前那个陌生的时候。我突然感到恐惧,那是一个无限的钢琴,没有限制,你行走其中,永远都不会知道你要去弹奏什么。在这样的世界,我要怎么去生活呢?”

  一切疑问像烟云一样散失在他依然纯洁的眼神当中,当我们早已习惯了这样那样去生活,当我们把持着自己的方向拥有着自己的目标向远方的地平线风雨兼程的时候,我们可曾想过,如果失去了习惯,失去了方向抑或是坚强的信仰,那么面前的远方,是否也是灰暗如是,散发的恐惧是否也会让我们止步不前呢?这样一个超然物外的钢琴师始终没有迈出那跨越的一步,即使岸上有令他谱出无比华美乐曲令他砰然心动的女孩,即使踏上岸能使他听到向往已久的另一种海的声音,他最后还是选择了停留,即使这个决定的砝码,是他的生命。

  不能说这是一种愚昧,没有脱离生活的你我都无法去揣测1900那颗孤独的心。只是,在他娓娓诉说的琴声最后响起时,那双手在凭空轻轻滑动。只是,1900抬头看看天空时那异常平静的眼神,早就让旧船爆炸时的震耳欲聋,湮没的无影无踪。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2

  喜欢钢琴的儒雅与高贵,喜欢琴音或者精致或者激昂的感动你心底的每一寸角落。我从来不会自诩自我有多么高贵有多么艺术,可是但凡听了1900动情的曲调和行云流水般的演奏后,我都不会有丝毫的掩饰:我爱上了这种氛围,虽然不是那么疯狂,那么强烈,却如沁人心脾的芬芳一样挥之不去。在某天不经意的一个瞬间,突然想起。

  1900是一个人。或者能够这么说,他是一个在1900年出生,被而父母抛弃在船上但却拥有惊人音乐天赋的天才。好心的船员收养了他,教他读书,教他写字,教他任何他好奇的东西。童心未泯的他很快就对自我的“父亲”告诉自我的一切产生了怀疑,因为他可爱的黑人爸爸经常会告诉他与报纸上不符的知识。有一天小家伙闪烁着自我纯洁的双眸问了一个任何孤独的小孩迟早都会想明白的问题:“妈妈,是什么呢?”我的心头因为这句话而微微一颤,我看着画面,看着他父亲的眼神,我不明白他要怎样才能完美自我善意的谎言,怎样来保护1900小小的心灵,“明白吗,妈妈是马,是赛场上跑的最快的马!”听了爸爸的话,1900煞有介事似懂非懂的重复了一遍,然后开怀的笑了,笑声中满是天真的味道。我的心暖暖的宽慰了,我突然想起了英国诗人华兹华斯的一句话:儿童是人类的父亲,他将人的天真性灵举的太阳一般高。1900从一开始就生活在海上,那个虽然封闭却永远没有欺骗和虚伪的世界里,他永远都是天真的,没有一丝的瑕疵,一向到他生命结束的那一刻。

  从来没想过一脸痞子气,在昆汀的调教下不是演卧底就是强盗的TIMROTH竟然也会深情的落落大方,那绅士般的举止言谈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当长大成人的1900坐在钢琴前,用纤细的双手轻轻滑过琴键的时候;随着海潮的汹涌,随着钢琴的滑轮和悠扬的曲调在大厅里浮动起舞的时候;当他满面陶醉的在下等船舱里,为那些穷苦的人们带去自我的音乐的时候,我的心好像也在其中上下起伏,随着船舱里的调调。随着人们脸上的欣喜,随着外面海潮声。

  有的人说1900很幸福,他生活在他喜欢的音乐中,伴他左右的是对他没有半点私心的朋友们,不用去担心纷繁与拥扰。可是,只是这样吗?每次停船靠岸时他独自向岸上远处眺望的眼神分明有掩不住的落寞,还有他偷偷的拨通陌生人的电话时那紧张和期盼的语调:“你好,也许你不认识我,但,我们能聊聊吗?”尤其是当他听那个飘过的流浪人告诉他自我的经历,他愈发的想去体验:站在岸上,听海的声音,到底是什么样奇妙的感觉呢?我不是1900,但我分明能够抓住他心里最细腻的孤独和向往—-他渴望踏上陆地,那个他从没体验过的从没经历过的世界,这让他躁动不安,但又让他莫名的冲动,像我们在孩提时期盼生日早日到来一样。

  可当那一天真正到来的时候,站在下舱梯中间的.1900,应对面前陌生的城市。凝视了良久,最终却又回到了船上。我当时并不明白他到底在想着什么,但当结尾时,1900含着泪告诉老友“:在船上,我拥有钢琴,我能够在它的88个琴键上奏出我所喜欢的无限的音乐,在那里,一切都在我的掌控之中。可当我看着面前那个陌生的时候。我突然感到恐惧,那是一个无限的钢琴,没有限制,你行走其中,永远都不会明白你要去弹奏什么。在这样的世界,我要怎样去生活呢?”一切疑问像烟云一样散失在他依然纯洁的眼神当中,当我们早已习惯了这样那样去生活,当我们把持着自我的方向拥有着自我的目标向远方的地平线风雨兼程的时候,我们可曾想过,如果失去了习惯,失去了方向抑或是坚强的信仰,那么面前的远方,是否也是灰暗如是,散发的恐惧是否也会让我们止步不前呢?这样一个超然物外的钢琴师始终没有迈出那跨越的一步,即使岸上有令他谱出无比华美乐曲令他砰然心动的女孩,即使踏上岸能使他听到向往已久的另一种海的声音,他最终还是选取了停留,即使这个决定的砝码,是他的生命。

  不能说这是一种愚昧,没有脱离生活的你我都无法去揣测1900那颗孤独的心。只是,在他娓娓诉说的琴声最终响起时,那双手在凭空轻轻滑动。只是,1900抬头看看天空时那异常平静的眼神,早就让旧船爆炸时的震耳欲聋,湮没的无影无踪。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3

  《海上钢琴师》是朱佩赛·多纳托雷导演《个人回忆三部曲》中的得意之作。影片所讲述的是一个天才钢琴家1900孤寂的一生。生于船,长于船,死于船。直到1900死去的那一刻,这个世界也没有为他留下任何的痕迹,没有国籍,没有出生登记,或许令人欣慰的只是那张粘合好的音乐碟。1900从未踏足陆地,相比于那些执着于未知之地,利益之地的维珍尼亚号上的乘客,真正所反映出的是1900所代表的纯洁心灵与这个社会的格格不入。

  如果说《海上钢琴师》是朱佩赛·多纳托雷导演对与这个时代,这个社会的认知。那么在影片中,美国便是这种充满利益与诱惑的混沌社会的具体反映。似乎所有的乘客从欧洲远到而来,直至为映入他们眼中的自由女神而惊呼,摘下礼帽,大肆的摇臂,只为迎接那充满可能性的美好未来。影片中的美国承载了大多人的梦想,诸如片中出现的小偷,1900说他总是会第一个发现美国,越是落魄的人越是充满期待。而1900背道而驰。

  而整部影片对于1900的刻画则大多深入内心,导演将观众带入了一个自我封闭的纯洁世界。似乎是对这种心灵的美好希冀,但最后1900的与船共沉,又使人觉得这似乎更像是导演对于这个时代之中纯洁与美好的消逝,所表现出的深深的无奈。正如1900的名字,他所处的时代是这个没落时期的开始。他将自己拘束在这艘船上,其实是对广阔世界的恐惧。正如他自己所说“使我害怕的,不是我所看到的,而是我所看不到的!”这样的几句台词,发人怜悯。

  这是一部荡气回肠的诗意旅程电影,整部影片充满了极端的浪漫主义色彩。故事的一开始,Max的回忆,便将整部影片的发展套路凌驾于现实之上。现实中绝不会有1900这样的人物,但1900又是人们心中良知共性的结合,是人们内心深处纯洁的写照。但这种产物却又与现实社会相抵触,这样两种极端的反差,构造了整部影片艺术基底。

  影片的音乐绝对是一大特色,由埃尼奥·莫里康内大师所谱写的乐曲,再一次打动了观众。与影片基调的完美结合,使得整部影片在艺术表现力上得到了质的飞跃。与其他的电影音乐不同的是,片中的音乐不仅是艺术表现的辅助,更是故事情节的.直接参与者。几次的演奏,从与Max共度的顺风钢琴,到抛开乐队的个人演奏,再到与爵士乐鼻祖Jelly Roll Morton的飙琴大战,对于女孩的痴情弹奏,以至于最后炸船时内心模拟的悦耳声音。每一次弹琴都融入到剧情发展之中,成为一条主线,同时也成为了影片中最为精彩的部分。

  在镜头的使用上,影片出现了大量的对比蒙太奇镜头。比如在到达纽约码头时,乘客们的熙熙攘攘与大厅中1900孤寂身影的对比。一个热闹,一个安静,这样的反差发人深思。在飙琴的一段中,1900的疯狂的弹奏,观众沉迷其中,假发掉了也不知道,还有烟头掉在自己裤子上烧起来了也不知道,以至于最后的惊呼,形成了一静一动的效果。另外,影片通过镜头的快速变焦来表现主体的变化,省去了繁琐的独白,让观众通过直接的视觉效果更真切的体会当时的场景 ,也是影片的特色所在。

  在光线与色彩的使用上,导演在自然光的基础上加上了一些人工光线来渲染艺术效果,这同时也增添了影片的浪漫主义色彩,与整体风格和谐统一。片中大抵表现的是1900内心的忧郁,以至于影片从头到尾都是一股冷色调,显得凝重而哀伤。

  但就影片的细节上来说,个人认为在某些方面的处理上还存在缺陷。片中与爵士乐鼻祖Jelly Roll Morton飙琴的一段无疑是精彩的。1900胜利了,但他的胜利来自与他高超的技巧与手法。我认为,假使1900能通过键盘上弹奏的音符来引起众人内心的反思,来唤醒人们心中沉埋的单纯,便会使得这段戏在精彩的同时还能更贴近于影片主题。

  这是我对于1900的理解,一个没有根而终身漂流在海上的男人,独特的价值观与人生观使得他处在一个独立的世界里。他与这个社会只有一段很短的距离——一块甲板;他与这个社会有一段很长的距离——一个世界!

  他用音乐解读一生,音乐是他对人生的感悟。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4

  从你呱呱坠地的那一天起,每一天都在奔向死亡,剩下的几万天,该怎样度过?这个问题的答案,人各相异,因为先天后天的环境、条件,各不相同。

  这部电影的主人公,生于一艘游轮,也死于这艘邮轮。

  和其他的游轮一样,这艘游轮上也有成千名乘客,同样有着鲜明的阶级差异。但他们都有着共同的一个目的地——美国,每当第一声“America”在船的某个角落传来,全船上下,一遍沸腾。

  沸腾声后,人们纷纷下了船,登上了北美的一块自由的土地。船上只剩下下层添煤工,此时的他们终于可以来到船的上层(船上富人区)。添煤工丹尼尔伏地搜索这这块富人区,希望能捡到一点富人的`遗失物品。结果他一无所获,却意外发现了一个弃婴。

  善良的丹尼尔见着婴儿可爱,不忍心让他饿死,便不顾众人的目光,收养了这个孩子,并为他取了一个特别的名字——1900。这个孩子就这样在船上长大,不管是添煤工、厨房里的厨师或者帮手,还是船长,只要是船上的人都认识他,1900也在他们的关心和帮助下长大。

  在他成长的过程中,丹尼尔教他看报识字,让他长成一个绅士的模样。然而有一天,丹尼尔却因为一场事故,离开了这个世界,离开了1900。这给1900精神上带来巨大的打击,他在船上的人眼里消失了好多天,一直一个人呆在船底。

  直到一天晚上,一阵优美的钢琴声惊动了船上所有人,船长也来到钢琴前,发现消失已久的1900出现了,十分感动。自那以后,1900便加入了船上的乐队,为聚会上的人们演奏着,但他的演奏常常循规蹈矩到一半便开始放飞自我,难的是,人们不仅不厌恶他,反而跟着他。

  而钢琴也让1900结识了他最好的朋友,他一生的见证者,也是这个故事的讲述者,一位小号演奏者。这个人认识到了1900在钢琴方面的巨大天赋,曾多次鼓励他走下船去,让他的琴声被更多的人听到,坐收更多的名利。但1900始终不为所动。

  没有什么能让1900离开这个他记事以来就待着的地方,他仿佛像鱼一样只能与大海为生。除了爱情,让他有那么一次的动容。

  1900在无数的乘客中,结识了一位前往美国的农民,他是一个父亲,但他为生活艰苦的奔波着,即使孩子因病离他而去,它也忍受痛苦,顽强的活着,并不断寻找生活新的希望。是他告诉了1900,海的声音在陆地上和在海上是不一样的,他引发了1900对陆地的好奇心。

  而他的女儿,也让1900陷入爱情,创造了贯穿整个故事始终的那首曲子。第一次,1900有了下船的冲动。而在下船的楼梯上,他犹豫了,对于船下的世界,他充满了恐惧,那是一种未知带来的恐惧。他退却了,还是选择了呆在海上,演奏他的钢琴。

  随着1900精湛的琴艺被更多的人知道,爵士与乐的创始人也来向他发起挑战。前两次,让人们体会到了爵士乐创始人的厉害,第三次1900则震惊了当时在座的每一位。

  后来,1900的好友下船离开了,直到有一天他得知那艘游轮要被爆破,便想起了1900,并坚信1900不会离开那艘船,于是便想方设法的想找出1900。1900出现了,却拒绝了他下船的要求,并表达了自己想与船共命运的想法。最终,他也只能放弃,成全1900的愿望。

  整部影片,都在一种压抑的气氛下行进着,仿佛是一部苦难片。你会感叹1900的一生是多么的悲苦、可惜,也会为这样一位天才的陨落而惋惜。

  也许有人不理解1900为什么不离开游轮,觉得那是一种懦弱的表现,不敢面对未知,不敢去探索。其实不然,我觉得他是选择了自由,选择了自己,是一种更好的选择。如果明知自己无法适应那种环境,为什么还要去硬闯呢?生活有时候就是需要做减法,抛弃一些东西,你才能更好的生活。

  无论如何,追随内心才是最好的选择。不要让一点点非议动摇你的初心,你就是你自己,认定了就别再犹豫了,有时候不尝试也行,只要往那个既定方向冲就可以了。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5

  记得几年前,偶然加上上学时候“校草”学弟(同龄)的QQ号,长得白净,体育好,眼睛爱笑,总之是那个时期大多数女生都会喜欢的男生类型,已经毕业几年的他,越发成熟的气质,看得出来虽然毕业了,但依然会看书,有自己的想法和思考,QQ空间经常会分享电影影评,或者读书的片段,翻着翻着,就看到了《海上钢琴师》,已经记不太清他的影评了,但是,我却记住了这部电影。

  直到上周,我偶然看到我的好姐妹朋友圈发了一条感悟,推荐了几部电影,其中就有《海上钢琴师》,还有《活着》…,只有这部,我一直没看。(好姐妹暗恋了校草三年。)于是,当下马上搜索点了观看。

  软床,暗灯,一杯热水,一个卡通靠枕,洗过脸,也泡过了脚,一个面膜正敷在脸上,会员HDR模式,开始期待并做好了尽情享受这部电影中的准备。

  开头有几次想要关掉的冲动,因为实在是太平淡了,脑海里一直有个声音提醒我,这是一部经典影片,人生必看电影list推荐之一,终于“1990”到小男孩长大,可爱聪明的小孩虽然总是被船长训斥,但却也给这艘船的人们带来了很多欢乐,他从一出生,就在这艘船上,某一天,过人的天赋让无师自通的1900在钢琴前忘我的演奏着,动人的旋律打动了众人,从此,1900就展开了海上弹奏钢琴的旅程,也因此吸引了越来越多慕名而来的旅客。

  如果你正心烦意乱,静下心来,跟着钢琴优美的旋律放松就好,就像那架没有固定腿脚的'钢琴,在暴风雨的海浪上,优雅的滑行

  电影的剧情是循序渐进,引人入胜的。

  和爵士之父的斗琴,还有一次次马克斯劝说他下船,我仿佛也身在船上,能听的懂他的琴声,能感觉到他的情绪,也很多次在心里想,为什么他就不愿意下船试试呢?也许最后他下船了?毕竟遇到了喜欢的姑娘,最后成为著名的钢琴家,是个美好的结局,直到他穿着马克斯的外套,站在舷梯上,这一帧就像一幅画一样,1900停住了,他在想什么,我无数次猜想,最终,他又回到了船上。

  “每个人都有不同选择的权利,即使你不赞同。”

  我想,1900此刻停顿在舷梯上,看到一望无际的高楼,这座从出生就没有看到过的一栋栋建筑搭建成的城市,心里多少带有一点恐惧的吧?

  就像《我们是真正的朋友》里阿雅在热气球上的恐高,萱一直安慰阿雅鼓励阿雅要勇敢,勇敢的站起来,大S这时候说“我们要尊重她的恐惧。”这句话真的很赞。“我知道恐惧对人来说是什么,所以我们要尊重彼此的恐惧。”

  直到影片的最后,马克斯问他,下船的时候你看到了什么为什么不下船呢?1900说:“陆上的人喜欢寻根问底,虚度了大好光阴,冬天忧虑夏天的姗姗来迟,夏天则担心冬天的将至,所以他们不停四处游走,追求一个遥不可及、四季如夏的地方?——我不羡慕”

  看到这句话,我好像一下子理解了1900,他不是恐惧,而是终于找到了自己。音乐是他的全部,而下船,面临的是没有尽头的世界,有太多可以选择的东西和欲望,便无法随心所欲的弹奏音乐。他只想要音乐,他只想做自己。

  船上慕名而来听他演奏的人一波又一波,总会出现第一个叫着看到“美国”的人然后大家蜂拥着相继下船,相比之下,此刻看着大家下船的1900似乎是孤独的,但我想他只是孤独过,最终,最终他的内心从孤独中得到了安定。

  当我听到他说:“我不下船了。”的时候,我跟麦克斯一样已经泪流满面,让人心疼又真得特别理解他,想让他得到最好的世界,又不得不尊重他的选择。

  有很多人说,1900是自闭症,我不尽然,电影之所以经典,离不开这样让人联想的剧情,人物设定,和结局,每个人站的角度不同,看到的电影就不同。

  虽然1900从未下过船,但船上的人来人往,他的心里更清楚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麦克斯说整个世界都会倾听他的音乐,但我想,只有孤独的人才需要被人倾听吧。1900拥有音乐,他并不孤独,反而拥有自我满足的安全感。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6

  海上钢琴师,关于一个到过全世界,却从来没有留下自己的足迹的凄美故事。海上钢琴师,是由著名导演朱塞佩·托纳托雷执导,蒂姆·罗斯、比尔·努恩、梅兰尼·蒂埃里主演的艺术剧情片,该片于1998年推出,至今都对艺术电影行业影响甚大,该影片中没有俊男美女,也没有科幻打斗,更没有枪战战争,只是讲述一各平凡人,弹奏着可以影响世界的钢琴曲,最后选择路过全世界的故事。这个故事我相信很多人都看过,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在远洋客轮上被遗弃的婴儿,被一个在远洋客轮上工作的船工收养,并取名为“1900”,意思是在1900年这个新世纪的第一年收养的他。

  该片从开始的取名到养父的去世,都标志着一位普通的远洋客轮船工艰苦养活一个孩子,直到船工因为意外去世,都只是在讲述一个平凡的小男孩的成长,除了中途,讲述了小男孩曾经远远的看了一眼钢琴。

  之后养父死后,小男孩本来是可以选择下船,去过当年那个时代的孤儿院的生活的,但是他没有,他选择了不让人找到,之后在一个深夜出现在船上的舞厅之中,无师自通的弹奏着一首没有人教过他的安魂曲。当时因为深夜弹奏钢琴,而把船上所有人都吓醒了,船长也来到了舞厅,来到了1900的面前,听着他弹奏着安魂曲,然后来了一句“1900,你这样是不符合规矩的”,当时,小男孩的回应我到现在都还会笑出声“去他的规矩!”。其实,现在小编想想,如果他当时选择了下船,结局会是怎么样呢?

  之后,从这一次接触了钢琴之后,1900的钢琴天赋正式启发,直到长大成人之后,舞厅的钢琴一直都还是他的专属钢琴,在舞厅之中,弹奏着给所有人听得钢琴曲。说道这里,小编不得不提一句,1900的另一台,放在经济舱的立式钢琴,而在这里,小编说下自己的理解,电影中说,这台立式钢琴,是用来弹奏属于自己的钢琴曲的,属于自己的钢琴曲?是在说,弹奏自己心情的钢琴吗?相信这点不得而知,也只有1900自己才清楚了。

  故事中,斗琴的那一幕,相信是很多人都感觉激动的一幕,明明这一幕没有战争炮灰,没有激烈打斗,但是还是会让人心情激动,不说挑战1900的那个钢琴师弹奏的舞曲,就说最后,1900弹奏的那首,双手就像是变成了两双手的弹奏速度,尤其是最后,弹奏完之后,拿一根没有点火的烟,触碰琴弦之后,点燃那根烟那一幕,不知道有多少人能够想象出,当时的弹奏速度有多快。

  故事之中还有一幕,那一幕是,1900在立式钢琴的摆放位置的窗口,看到了一个自己心仪的女孩,而且因为这个,1900是有下过决定,说要下船的`,且已经准备好,踏出了下船的步伐,但是之后,1900在下船甲板上往外看,我们透过荧幕,看到的是一个属于工业化的城市浓烟,他看到了什么?我们不得而知,故事的最后会说,但是,我们仍然不知道,他看到的是什么。最后,他收回了脚步,重新回到船上。

  故事的最后,战争爆发,远洋客轮也被征用为医疗船,而1900也从此失去踪影,直到麦克斯在船被炸毁之前找到了他,相信也没人知道1900自从战争爆发之后的十几年都还在船上。找到1900的麦克斯,倾听着1900关于当年不下船的原因,我相信,荧幕前的你也跟我一样,在揪心。我们的世界很大,但是我们很多人都没有去过别的国家,1900的世界很小,每一次轮回都只有20xx人,但是他去过很多的国家,却也没有留下任何足迹。我们的世界很小,小到我们只为了生活奔波。1900的世界很大,却也不会超出船头船尾。我们在为了生存歌颂自己的人生。1900看到了世界的广阔,发现了这不是他会弹奏的曲子,他弹奏不出来,所以,选择了回到船上的这个世界。

  之后,麦克斯抱着黯然的心情,离开了船,船也被开到远离海岸的位置,等待引爆,而1900,也在用双手,就像从前那样,虚空弹奏着他的钢琴曲,直到,船被引爆。故事到这里,也已经到结尾,最后的最后,麦克斯接受了典当老板回赠给自己的,原先已经被自己卖出去的小号,重新踏上了属于人生的旅途。

  海上钢琴师真的是一个很好的故事,一个值得令人深思的故事,在小编心里,始终记得那一句:世界很大,却从来不会超出船头船尾。

【推】《海上钢琴师》观后感(最新6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