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吾小秘【www.wxiaomi.cn】,您身边的文字小秘书!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时间: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汇总7篇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篇1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对于以回忆叙述性方式来展开的影片,很多人会觉得沉闷,而我却一向喜欢,说不清为什么,就喜欢那样娓娓道来,缓缓展开的故事、画面,喜欢回忆者在经年之后,经过内心沉淀而做出的那些更加睿智、深刻而多少更具哲理性的评判总结及其自心底流淌出的叙述。

  我并不是个资深影迷,对电影艺术就应算是个不折不扣的门外汉,对某部电影的评判也仅仅只是遵从自己内心的感受。这天是我第一次观看《海上钢琴师》,却被影片深深地打动,可能是因为自己接触到的真正优秀的电影还是太少的缘故,毫不夸张地说,这是最能够沉重地与我内心深处发生撞击的一部影片,以至于近三个小时的`时间浑然不觉,似乎有很多很多感触,却又似乎思绪混乱飘乎,什么都抓不住,所有那霎那的感觉拥塞在喉头,哪一个也无法轻简单松轻快明朗地先走出来。

  在回家的路上,我忍不住问自己,如果是我,我会下船吗也许真在那样的时刻,我会恐惧,但至少此刻,我若是他(必须是我是他),我的回答也是"No"。1900,他本就不属于这片真正的陆地、真正的人世间。从出生、从他成长过程、从他的才华与梦想施展、实现方式,当然还有点滴折射出的他的个性与行为方式,注定了他是个无法生存于凡世间的、上帝误落人间的精灵。1900的出现本就是不同寻常的,从生命最初的成长,就是畏惧……他总是藏匿于船仓中,怕岸上有人来将他带走。这种躲避与内心的恐惧早己埋于心底。他的所有对人世对社会的认知,均来自船员,正如片中所说,“他们以自己认为正确的方式来教养他”。养父关于孤儿院的解释,让成年后的1900依然深信,所以他说小号手“就应被送进孤儿院”,按说这不合理,他不可能始终那样认识。我想,这是否也在暗示,1900与正常的社会人是完全不同的,对世界的认识是截然相反的。这一点似乎在与爵士乐钢琴家莫顿的决斗前、决斗中也略有体现。1900,似乎也尝试过与正常人接轨,他在船长室拨通那两个电话后曾说过一句话,原话记不清了,大意是他以为两个陌生人的通话就应是友好而美妙的,但事实正相反,这算不算1900第一次试图回归受挫呢与初恋的相逢,对爱的向往就应是让他

  处于回归正常社会的纠结时刻,整整七年的时光,他饱受纠结之苦,最后下定决心要下船去寻找所爱的人。在影片演到1900与船上所有人拥抱告别,坚决地准备走下virginian号时,我的眼中突然涌满泪水,其实因为观影前看到介绍,很清楚地明白1900不会走下船,对这突如其来的甚至能够说毫无来由的情感波动自己也感到一丝困惑,连我,一个观影人尚且如比,1900又如何与virginian号割裂况且,对于要突然应对那“没有尽头”的陆地,他完全不知所措。那是与他生存的内心世界,与他所沉浸的音乐与梦幻世界完全没有过交集的另一个世界

  88个琴键在他脑中手下掌控,每次航行旅客但是20xx人,船头到船尾的空间终究有限。而他下船要应对的却是从未碰触的没有尽头的世界,是他内心一向恐惧与逃避的陌生世界!

  他的回到是必然的。1900所拥有的音乐天才自不必说,这样的才华,就应说在下船后,也必须能够让他衣食无忧。然而,他的精神世界必然是惶恐的,而他的音乐源泉也必然枯竭。名利,也许根本就没在他头脑中出现过,无所谓放下;感情,在他的精神世界中,还占不到最多份额,不足以支撑他的世界,生命,只是他精神世界的存放处。随游轮消失,我想,这就应是1900最正确最好最幸福的选取与结局!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篇2

  一部在豆瓣上评分很高的电影,既然这么多人都推荐,那肯定是佳作,看完,也确实如此。一个在1900年出生在弗吉尼亚号游轮上的弃婴,不,应该说是发现。找到他的锅炉工人丹尼给他起了一个1900的.名字,从此他以这个名字生活在船上,虽然没有户籍也不知道自己属于哪个国家,但并妨碍别人了解他的大名。钢琴是他的生命,正如他说的那样,88个有限的琴弦能演奏出无限的曲子,给人带来无限的欢乐。与小号手的相遇使得他不为人知的故事得以流传下来,虽然最终他选择与弗吉尼亚号同沉,但他还是给后人留下了自己存在的印记---那张音乐母盘。

  电影明显年代有些久远了,在很多画面中都能看出破绽,例如人们看见自由女神像的时候,这不能怪当年的摄影师,只要体现出主题就是好的。至于影片有时穿插些看上去很不懂的镜头,例如小号手说一幅画落地的时候,确实让我觉得奇怪。撇开这些由于技术还是编剧上的问题,这部片子确实值得力荐。如很多电影一样,主题玩玩在最后才表现出来,最终达到一个升华中心的效果。这部电影主题的展现就是在废弃的船舱中小号手与的对话。

  在准备下船但是走到船舷一半时却掉头返回,这是电影在前面给观众留下的一个悬念,现在他才真正告诉我们。害怕的不是看见的东西,而是看不见的东西,他把城市比喻成琴弦,他觉得这个琴弦太巨大,除非上帝,他这种凡人是无法弹奏的,一想到无限的镜头他就觉的恐惧。

  由于他是一个公认天才,最后他选择死亡而不是进入尘世也就不足为怪了。天才,正如人们常说的,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虽然没有上过岸,但他通过与乘客交流还是接触到了世界,这种不完全接触但又有些接触的情况正好使他在保持心灵独立的同时又不至于那么孤僻。我想每个人看这部电影都能有自己的感受,有人看到的是天才的一生,有人看到的是天才为什么会选择脱离尘世,有人看的是无限和有限这种辩证关系。

  无限,可以是欲望,有限,可以是时间,用有限的去实现无限,正如用88个琴弦去演奏变化的乐曲,而不是用无限去实现无限,不知道知足常乐能不能硬生生的嵌在这种思想里面。最后说一句,先把自己手头的事情做好,想着一堆事情,那只是空想而已,太多的选择是可怕的,当我们把有限的生命浪费在毫无意义的选择中时,那真是太悲哀了。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篇3

  我知道那是一个我们世界之外的“世界”,闯不进也走不出,他是在云端的舞者,有着对自己理想的执着追求,所以他不是孤独的,他的内心比我们任何人都强大。同时,他也是矛盾的,他无法脱离于这个社会而独立存在,所以他选择了逃避,选择了湮灭于漫天的火光之中而得到永生的自由。

  而我们,众多的人不都处在这样的矛盾和孤独中吗?但我们为什么不会像1900一样选择永生?因为,因为我们一直生活在这个“外面的世界”,清楚地看见它的混乱,却因为某一瞬间体验到的那些温情,那些无以伦比的美好,而心甘情愿地忍受着它所给予的伤害。我们勤恳、踏实,我们从坚硬和纯白开始,学会圆滑,学会世故,最后就是现在这般丢掉了个性,只能在无数的经典中得到共鸣,借助艺术寻找同感。

  进而敬畏,理解!

  目送他一步一步,轻轻踏上云端……

  好的电影里总是会有好的音乐作为背景,收藏了片中的几支曲子,《playing love》是1900留下的唯一首曲子,那个时候、那个女孩,还有1900那一刻的陶醉,与一个叫“爱情”的词语有关。差一点,1900为了这个女孩踏上陆地,可惜的是最后踏上陆地的还是只有那张刻有《playing love》的碟片。

  还有片尾1900那段经典的台词,共享:

  偌大的城市,绵延无尽。

  并非是我眼见的让我停住了脚步,

  而是我所看不见的。你能明白吗?

  拿钢琴来说。

  键盘有始亦有终。

  你确切地知道88个键就在那儿,错不了。

  它们并不是无限的,而你,才是无限的。你能在键盘上表现的音乐是无限的。

  我喜欢这样,我能轻松应付。

  而你现在让我走过跳板,走到城市里,

  等着我的是一个没有尽头的键盘。

  我又怎能在这样的键盘上弹奏呢?

  那是上帝的键盘啊!

  你看到那数不清的街道吗?

  如何只选择其中一条去走?

  一个共渡一生的女人,一幢属于自己的屋子,一种生与死的方式~~~~

  你甚至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是尽头。

  一想到这个,难道不会害怕、会崩溃吗?

  我在这艘船上出生。

  世事千变万化,然这艘船每次只载20xx人。

  这里有着希望,但仅在船头和船尾之间。

  你可以在有限的钢琴上奏出你的欢欣快乐。

  我习惯了这样的生活。

  陆地?

  陆地对我来说是一艘太大的船,

  太漂亮的`女人,太长的旅程,太浓烈的香水,无从着手的音乐。

  我永远无法走下这艘船,

  这样的话,我宁可舍弃我的生命。

  毕竟,我从来没有为任何人存在过,不是么?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篇4

  1900的出生,似乎已注定他孤单悲凄的命运,海上钢琴师观后感:一个囿于自己世界的天才钢琴师。成长的环境,让这名没有身份、无师便能自通的天才钢琴师与孤独相伴。88个键盘是他唯一的快乐,也是他的全部,是他演驿生命存在的形式。

  因为他的出生和成长环境,他情不自禁地囿于自己的钢琴音乐世界里,拒绝陆地常人的生活。他短暂的一生永远没能有勇气走出弗吉尼亚号,因为来自内心对未来无法掌控的恐惧,让他选择现状。最终,他安心了现状,为每次旅行的20xx人次带去快乐,消除他们旅途的乏味与不安,他认为这样的生活是有意义的,他也以此籍慰自己的生活和人生。他认同并坚定他选择的生活方式,连他唯一的朋友通过尽力也没能改变他。

  怜悯他的身世,同情他的处境。有三次为他落泪第一次是他的暗恋,那样青涩又那样的真诚,观后感《海上钢琴师观后感:一个囿于自己世界的天才钢琴师》。看着他在爱面前表现出的懦弱,为他同情。他心爱的姑娘甚至没有感知到他的爱怜!只差那么一小步,他丧失了成功追求人生美好恋爱的机会。只因他不能走出弗吉尼亚号,他永远地失去了他的恋人,成为孤苦的人儿,那段爱情成为一生的怀念和伤痛。第二次为他落泪,是感动的泪水,是因为他决定要走出这个禁固他的大船,开始有了追求自己心中梦想的勇气。当他与每位看着他长大的弗吉尼亚成员分手时,泪水夺眶而出。他站在舷梯中央,未来就会从他的脚下将要开始延伸,然而他却步了。再次为他的懦弱伤感。第三次流泪,是他选择与弗吉尼亚号同归于尽。他临死前的表白,让人心碎,没人疼没人关爱,又那样有才情。那伸在半空中空弹钢琴的双手,让人呜咽。可怜的人儿,选择了让人意想到又意想不到的悲惨结局。

  宿命,其实是性格所至,是成长环境在心底无形留下的轨迹,让他情不自禁的只能选择自己理想的生活方式。为1900哀伤!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篇5

  xx月15日,经典电影《海上钢琴师》4K修复版登陆全国院线。此前的xx月12日,《海上钢琴师》超前鉴赏会在惠州壹洲国际影城举行,获得好评如潮,不少观众被影片感动,在结束时留下了眼泪。“每个人都能从电影中看到不同的东西。”有观众在观影后表示。

  《海上钢琴师》1998年上映后立即风靡全球

  《海上钢琴师》是意大利著名导演朱塞佩·托纳托雷在1998年推出的一部文艺巨作,上映后立即风靡全球,斩获美国金球奖等全球各类大奖22项,中国权威影评网站豆瓣给出了分的高分,影片中悠扬动人的钢琴曲以及动人心弦的海上传奇故事打动着每一位观众的心。虽然过去了20xx年,《海上钢琴师》仍然显示出了其跨越时代的生命力,这部电影充满了浪漫拉丁色彩,没有激烈精彩的枪战打斗的`场面,也没有俊男靓女,只讲述了一段平凡人的传奇,却意外成功地打造了美国式的平民英雄1900,获得了众多口碑与赞誉。

  《海上钢琴师》讲述了一个被抛弃在“弗吉尼亚号”头等舱钢琴上的弃婴1900在蒸汽船上成长为一名以海为家的天才钢琴师,并最终殉船于海底的故事。在看似虚构的一个艺术家的悲剧中充满了人的生存隐喻,留给我们的是对人生命和存在的无尽的思考。

  4K技术修复还原了影片原始色调

  据了解,这部经过4K技术修复后的《海上钢琴师》版本,采用先进数字技术,分辨率大幅度提升,将多年磨损的影像和声音恢复到了当年被捕捉时的样子,每一个微小的细节都被完美呈现,光影层次变化细腻美好。同时,此次修复还原了影片原始色调,将色彩饱和度调试至最适宜银幕观看的程度,完美保留了数字电影所没有的胶片质感。画质与电影感并重,让走进影院的观众拥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流淌的钢琴旋律、在与海共舞的酣畅淋漓中体会影片散发的最极致的浪漫。

  观众称“这是一张迟到了20xx年的船票”

  《海上钢琴师》在1998年全球公映时,曾和国内大银幕缘悭一面。这次4K修复版登陆国内院线,有影迷称“这是一张迟到了20xx年的船票。”

  据介绍,《海上钢琴师》于11月9日、10日举办了全国超前点映,上座率场均第一,领跑整个11月档期中其他新作,使得电影获得淘票票电影41万观众的“想看”期待指数,淘票票点映开分更是高达分,不负经典传奇口碑。《海上钢琴师》还在全国50城举办了媒体业务看片会,观众们也毫不吝啬溢美之词,在社交网络第一时间分享观后感:“这部经典的作品从小到大已经不知道看了多少次了,每次看完都会被深深地感动。一艘船,代表了一个天生的音乐精灵的全部世界。”

  超前鉴赏会上,有影迷感叹,曾经一度不能理解男主角1900始终不下船的抉择,而如今随着阅历的增长,终于看懂了电影所蕴含的哲理:“十几年前在宿舍看的时候,怎么也理解不了他为何不肯下船。现在再看,忽然明白坚守比突破可能更需要勇气。”更有人表示被1900的勇敢彻底戳中了泪点:“我们没有你的勇气,我们只能依旧在人海中沉浮,抓紧或者松手,相逢或者失去。”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篇6

  《海上钢琴师》这部电影的.主角叫雷蒙,他被一个煤工收养,煤工死了后,他开始弹钢琴。经常在船上为乘客弹钢琴,乘客们都被他的琴声所陶醉。

  后来他成了客船上的钢琴师,并结识了一位朋友叫小号手。两个人十分要好,小号手很崇拜他的才华,也为他一直不下船而感到不解。可他虽然没有下过船,却已经名扬四海。但是他为什么不下船呢?他告诉朋友:“我可以在有限的钢琴中创造出无限的旋律,但我无法在无限的城市中,无尽的街道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空间。”

  有一天,他的朋友要走了,这艘客船也即将被摧毁。可他还是不愿意下船,只是最后说了一句话:“陆地上的人喜欢寻根究底,虚度光阴,冬天时忧虑夏天的迟来,夏天时担心冬天将至,所以到处追求一个遥不可及四季如夏的地方——我并不羡慕。”

  我看了后,为他的顽固不化感到可惜,但也敬佩对音乐的这份执着。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篇7

  从那个婴儿开始,世界上多了一位没有国籍,没有知识,没有见识的“三无”孩子。没有人了解过他,可能爱她的“爸爸”老Danny也没有,但从第一滴音乐流泻出的却是无限的美好,从一个孩子的眼睛看世界,从这个孩子的眼中看这条船,没有风浪,或常有风浪都是那一般怡人,从命名“1900”的那一天是否就是给了这孩子天赋的一刹那呢?我们什么都不知道,只能听一些他抚出的音乐才能了解。

  每一滴音乐的味道·1900与麦士

  可以说,这孩子没有什么朋友,从小到大,从来到去,最好的朋友就是这个朝夕相伴的船和这位永远无法分开的朋友麦士,一个好朋友,一生的友谊,没人了解过1900,但麦士可以,麦士“喜欢”这个和蔼的孩子。其实,友谊来的总是让我们不知所措,这一切,美而幽,有着一股心的味道。麦士最能体会他的音乐,麦士也是他最愿意为其奉献出它音乐的味道的人,一对朋友,小号与钢琴一样,一样和谐的搭配,因为有了这个世界的音乐,才有了这世界上的这一段真挚的友谊。

  每一滴音乐的味道·1900与钢琴大师

  没有比自己更伟大的人了,自己可能很卑微,但人生是不允许这种卑微的。比赛,在1900眼中对“它”总是很陌生,让爵士乐的始祖对自己进行次次的“侮辱”,可能在最终他才能展现出它的才华:一只手,两只手的天才到三只手,四只手的怪才,我们渐渐承让了这个孩子的能力,这个不会为人和感情束缚的能力,我们的语言中有对万物的挚爱,而他能把这种感情弹奏出来,一曲又一曲,激烈而强劲的音乐,每一滴音乐都伴着每一滴汗水滑过。这就是音乐的真谛:学无止境,乐无极限,要胜利只有更棒,1900就做到了:每一滴音乐的味道,就是他从小到大的味道,一个伟大的力量,一个好似曲名的“1900”

  每一滴音乐的味道·1900与女孩

“人生的幸事就是有了你,见了你。才知道心带来的感情,每一滴音乐都是为你而来,为你而去,没有你怎会有这‘柔情似水’。我1900,是无法表达爱的孩子,船是我的家,也会是我的监狱,禁锢着自由……把包含对你的爱带入一点一滴的的音乐,我唯一的礼物,可能你不会喜欢,但这的确是我的心情,一张刻录着我音乐的模版,我的心的模版,希望带来快乐。我知道,我~爱~你,为了你,我向往陆地;为了你,我向往未来。但我没有胆量,总还是迷失了,我想在愚蠢一次,做你的海上钢琴师,但我知道,爱你是个错误……”1900就又远离了即将看到的美景!“船儿,就让你禁锢我吧!船儿……”

  每一滴音乐的味道·1900与死亡

  麦士与1900的对白是最后的诀别。乐观的孩子知道,生在哪里就要葬在哪里,这就是1900的海葬,没有一个观众却有儿时的乐感,我明白了为什么说“尽头”是下一个“开头”!音乐的曲调会飘扬,1900葬在了这里。最后一曲,爆破的声音,为他最后一次鼓掌,可能对船的依恋,可能对海的依赖,可能对音乐的痴迷让他走不了啦,让他留在这,每一滴音乐的味道,最终的终章,死亡……

  每一滴音乐的味道·麦士与他的故事

  从乐器店出来,百感交集的麦士缓缓前进~~理解的话语“好故事值过旧喇叭”,每一滴音乐的味道都是真情实感没有丝毫偏差,麦士与“康牌”静静的思念……1900在哪?

  后记:没有人能把一生过的这么完美,友谊,对抗,爱情,死亡,流传,我知道的,他弹奏的,一个那样的孩子——海上钢琴师。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汇总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