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吾小秘【www.wxiaomi.cn】,您身边的文字小秘书!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巩固测试题

时间: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巩固测试题【精选4篇】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巩固测试题 篇1

  一、学情分析

  经过一学年的学习,我们班的学生对数学已经有了必须的认识,全班同学的数学成绩相差也不是很大。但还是有7、8个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中比较吃力。绝大部分同学上课专心听讲,进取思考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下课能够按要求完成作业,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可是也有一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差,有的上课精力不集中,思想经常开小差,纪律性不强。教师布置的作业经常完不成,以致学习成绩较差,为了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科学世界观,针对本班的实际情景,所以,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我会更多关注后进生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上,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努力使不一样的学生得到不一样的发展。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资料包括下头一些资料:

  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一样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具体分析:

  在数的计算方面。计算教学是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特别是表内乘法是学习多位数乘法的基础。因为任何一个多位数乘法,在计算时都要分成若干个一位数和一位数相乘。所以,表内乘法同20以内的加、减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必须到达计算正确、迅速。同时,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时经常用到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所以,教材安排了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教学,使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齐。这不仅仅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本事。

  在量的计量方面,教材出现厘米和米的认识,让学生经过各种自主探索的学习活动,理解使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的必要性,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尺量物体的长度。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教材安排了初步认识线段与角、从不一样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等教学资料,使学生经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线段,角和直角,轴对称和镜应对称现象,能辨认从不一样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构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在统计知识方面,教材安排的是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数学广角”是新的教学资料,介绍了简单的组合思想和逻辑推理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本事,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材还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经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本事。

  三、教学目标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明白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明白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初步构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明白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确定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一样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应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7、经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本事,初步构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经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五、教学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习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本事和逻辑思维本事。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4、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本事和解答应用题的本事,还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资料的理解。

  6、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本事。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要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简便,觉得扎实。

  8、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六、教学进度

  时间资料

  第1、2周:长度单位

  第3周:两位数加两位数

  第4周:两位数减两位数

  第5周: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第6周:整理和复习、我长高了

  第7周:角的初步认识

  第8周:乘法的初步认识

  第9周:5的乘法口诀

  第10周:2、3、4的乘法口诀

  第11周:6的乘法口诀、整理和复习

  第12周:观察物体

  第13周:7的乘法口诀

  第14周:8的乘法口诀

  第15周:9的乘法口诀

  第16周:看一看、摆一摆

  第17周:统计

  第18周:数学广角

  第19周:总复习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巩固测试题 篇2

  一、看拼音,写词语。(10分)

  rónɡ yì bànɡ wǎn zhuō yǐ zhù fú zhānɡ yánɡ

  chénɡ kè wēn nuǎn jiǎo luò zā ɡēn bìnɡ chuánɡ

  二、在正确的读音后面打“√”。(2分)

  jì móu( ) chuō shén( ) cū zào ( ) bǎnɡdèn( )

  计谋 搓绳 粗糙 板凳

  jì muó( ) cuō shénɡ( ) cū cāo ( ) bǎndènɡ( )

  三、拼一拼,连一连。(5分)

  zhí 直 ténɡ 痛 zhòu 皱 zènɡ 郑 yù 欲

  zhé 折 tònɡ 疼 shòu 受 zhènɡ 赠 yì 易

  四、读一读,连成新字。(5分)

  户 山 弗 若 合

  灰 贝 羽 皿 心

  五、用“∕”画去搭配不当的字。(4分)

  布(料 科) (机 饥)饿 (情 晴)空 龙(舟 周)

  如(河 何) (食 实)品 (寄 奇) 信 (奉 奏)献

  六、我会组词。(4分)

  期( ) 份( ) 晴( ) 容( )

  旗( ) 粉( ) 清( ) 客( )

  七、照样子,给下面的字换偏旁变成新字,再组词。(5分)

  故( 姑 )( 姑 母 ) 浪( )( ) 作( )( )

  清( )( ) 抬( )( ) 沿( )( )

  八、连一连。(6分)

  采 风筝 服从 纷纷 健康的 地方 好好地 等

  放 日记 消除 命令 羡慕的 身体 轻轻地 拍

  写 木料 议论 疲劳 遥远的 眼光 苦苦地 学

  九、填上合适的字词。(12分)

  例:迫(不)(及)待 一( 只 )狐狸 假如——( 如果 ) 贫——( 富 )

  ( )中( )炭 一( )日记 天天——( ) 美——( )

  叫苦( )( ) 一( )礼物 称赞——( ) 困难——( )

  ( )人( )乐 一( )红枣 难过——( ) 饥寒——( )

  十、照样子,把句子补充完整。(10分)

  例: 问 了 问 神气 极了 一 个 比一 个 好 立刻 叫起来

  了 极了 一 比一 立刻

  例:你把绿铅笔借给我用一用行吗?

  吗?

  例:气球上画着一张可爱的小脸。

  可爱的 。

  例:科利亚望着窗外高兴地笑了。

  高兴地 。

  例:我要给树上的小鸟画许多好吃的谷粒。

  我要给 。

  十一、我会填。(7分)

  1.填标点。(3分)

  (1)我是汉族小姑娘( )

  (2)我多想有一台电脑呀( )

  (3)王华今天怎么没来上课( )

  2.填空。(4分)

  钅: 犭: 扌:

  我发现带有“ ”的字跟 有关。

  十二、我会填古诗句、谚语。(5分)

  1.儿 不 ,

  问 从 。

  2. 独放 ,

  齐放 。

  3. 不怕风,线多搓绳 。

  十三、给下面的句子排排队。(5分)

  ( )过了几天,绿色的小芽从土里钻出来了。

  ( )秋天,向日葵成熟了,看着一个个金黄色的小花盆,我们高兴地笑了。

  ( )小苗一天天地长高了,绿油油的,真可爱。

  ( )春天,我和几个同学在教室门前的空地上,种上了向日葵。

  ( )每天放学后,我和几个同学给向日葵浇水、上肥、锄草、捉害虫。

  十四、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9分)

  一天下午,突然下起雨来。一辆公共汽车靠站了,从车上下来一位老奶奶。她没(戴 带 代)雨伞,心里真着急,用手帕遮着头上,准备向前走。这时,小玲刚好打伞从这里路过,小玲想:老奶奶年(记 纪、几)大了,(背 被 备)雨淋了会生病的,就连忙走上前,说:“老奶奶,慢点走,我和你一起打伞。”老奶奶笑着说:“谢谢你!好孩子!”汽车上的的乘客看见了,都高兴地夸(讲 奖)说:“多好的孩子啊!”

  1.请用“√”在括号里选出正确的字。(2分)

  2.读了短文,能加一个最恰当的题目吗? ( )(3分)

  ①在车上 ②下车以后 ③雨中

  3.你能用自己的话夸一夸小玲吗?(4分)

  十五、你在二年级一定经历过不少快乐的事,请你把感到最快乐的一件事写成一篇日记。(11分)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巩固测试题 篇3

  一、谁算得都对。

  32÷8=  64÷8=  27÷3=  63÷9+32=

  28+32=  3×6=  30÷6=  (69-24)÷5=

  72÷9=   56÷8=   54÷9=  9×4÷6=

  4×5=  24÷6=   73-45=  8×7-18=

  56÷7=  16÷2=  77+23=  40÷8+35=

  二、填空。

  1、20÷5读作()

  2、24÷6=(),表示把24平均分成()份,每份是(),也表示24里面有()个()。

  3、8的2倍是(),8是2的( )倍。

  4、直角比()角大,直角比()角小。

  5、读出和写出下列各数。

  805读作:( )  五百一十写作:()

  200读作:()  一千零八写作:()

  三、在 里填上“+”、“-”、“÷”、或ⅹ”。

  3 8=24   3 8=4   66 6=0

  36 9=4   71 19=90  5 6=30

  36 6=30   20 5=4  18 10=28

  四、画出一个直角、一个锐角和一个钝角。

  五、解决问题。

  1、我今年9岁,爸爸今年是36岁,爸爸的'年龄是我的几倍?

  2、面包师傅做了87个面包,小红、小明、小兰各买了9个,还有多少个?

  3、有男同学16人,女同学8人去划船,每条船坐6人,需要租多少条船?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巩固测试题 篇4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3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整理和复习,弄清楚本单元都学习了哪些知识,更牢固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2.培养学生简单的整理、归纳的能力,体验与同伴相互交流学习乐趣。

  教具、学具准备:

  学生每人一张反馈练习题。

  教学过程

  一、小组交流,整理知识

  师:昨天老师布置同学们回家对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减法进行整理和复习,现在给大家一段时间,把整理的结果在小组内互相交流一下,小组长作好记录。

  学生互相交流,教师巡视,掌握学生整理的情况。

  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教师针对小组的汇报板书各部分内容,同时对学生予以肯定。

  师:同学们都整理得非常全面,有的小组补充的也非常好。接下来,我们就先针对笔算加减法和用数学来进行复习。

  二、巩固练习,发散思维

  1.尝试编题,抽象法则

  师:谁能分别编一道进位加、不进位加、退位减和不退位减的算式?

  学生针对每种类型分别编题,教师板书。

  让学生把编出的题目进行计算。

  师:笔算加法时应注意什么?减法呢?

  它们共同的地方是什么?不同的又是什么?

  指名答,教师把要点写在黑板上。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正确。那我们在计算的时候,哪位同学还有特别提醒同

  学们注意的地方?

  学生自由发表想法。

  2.反馈测试,灵活掌握

  师:接下来我们就做一组题目。老师发个你的练习题第一题,做对一题,就

  可以从最上面圈一面小红旗(笔算加法、减法个4题)

  学生计算,教师巡视,然后集体订正。

  反馈:得到8面小红旗的请举手。

  第二题:啄木鸟诊所(4道有错误的竖式)

  比一比谁的小医生当得好又快。集体订正,分别说说错在哪。

  3.应用拓展,解决问题

  (1)母鸡有45只,小鸡比母鸡多47只,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根据条件提出问题,并独立列式计算。

  (2)爸爸今年41岁,儿子今年13岁,爸爸比儿子大多少岁?

  让学生列式计算:41-13=28(岁)

  紧接着出示“10年后”这一条件,让学生思考10年后爸爸比儿子大多少岁?

  学生或许会出现两种答案:一种是大38岁,一种是大28岁。

  放手小组之间互相讨论,解决矛盾。

  达成共识:10年后,爸爸仍比儿子大28岁,因为爸爸长10岁,儿子也长10岁。

  三、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说一说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请大家对自己或自己小组的表现做一个简单的评价。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巩固测试题【精选4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