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吾小秘【www.wxiaomi.cn】,您身边的文字小秘书!

泰州市产业集群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时间:

泰州市产业集群发展情况调研报告3篇(泰州市产业集群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内容)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泰州市产业集群发展情况调研报告3篇(泰州市产业集群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内容),以供参考。

泰州市产业集群发展情况调研报告3篇(泰州市产业集群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内容)

泰州市产业集群发展情况调研报告1

  根据20xx年3月5日张副县长的工作安排,分析农业、林业、畜牧、发改、创新、经贸等部门提供的材料,对我县电力、糠酒业、矿产业、畜牧业、生物创新产业、旅游业六大产业集群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重点调研林业产业)。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xx县产业集群发展状况

  近几年来,xx县委、县政府全面实施产业富县战略举措,积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着力打造和培育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集群经济,全县已初步形成了电力、糠酒业、矿产业、畜牧业、生物创新产业、旅游业六大支柱产业集群,产业规模不断发展壮大。特别是12月28日南沙电站第一台机组发电,标志着xx县支柱产业培植又迈上新的台阶。xx县产值突破亿元的产业已达5个,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目前,产业集群覆盖面积达到xx平方公里,涉及全县14个乡镇。2007年,六大产业集群完成总产值xx元,占全县民营经济总产值的xx%;实现产品销售收入xx元,其中出口创汇(折合人民币)xx元;实现利税xx元,发放从业劳动者报筹xx元。

(一)电力产业 完成投资万元,南沙电站完成投资9300万元(xx部分);麻栗寨河二级电站完成投资720万元;农网三期改造工程完成投资3000万元;南沙至小新街35千伏线路建设完成投资700万元;电力设施修理改造完成投资584万元。(2006年数字)

(二)糖酒业 年产5万吨燃料酒精改扩建工程已建成投产。

(三)矿业产业 与红河钢铁厂进行合作,南砂矿业公司投资2000多万元,成功地对马街铁矿进行资源整合;按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将xx县黄金有限责任公司产权转让给云南华西矿产资源公司的工作已全面完成。

(四)畜牧业 2007年,生猪存栏xx万头,同比增长xx%;肥猪出栏xx万头,同比增长xx%;实现畜牧业产值xx亿元,同比增长xx%。实现肉类总产吨,实现畜牧业产值亿元,与前11年的1997年同比,肉类总产年均增长1492吨,年均增长率%,畜牧业产值年均增长2023万元,年均增长%。

(五)生物创新产业 xx县国土面积平方公里,林业用地万亩,占国土面积的%,其中:有林地万亩,灌木林地万亩,疏林地万亩,未成林造林地万亩,苗圃地万亩,宜林荒山万亩,森林覆盖率%。

  1.膏桐

  据调查,xx县适宜发展膏桐的土地资源总面积为60万亩,适宜区可种植的面积万亩,其中连片宜林荒山荒地和无立木林地面积万亩,集中分布在马街、南沙、嘎娘、上新城、小新街、逢春岭等6个乡镇红河干热河谷地区。2006年以来,引进英国阳光集团、中石油公司投资1500万元,在xx县投资开发生物柴油项目,已种植膏桐8万亩。“十一五”期间,规划种植膏桐15万亩,建设膏桐良种繁育基地1600亩。

  xx县的膏桐产业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帮助下,加强对外合作,扩大对外开放,严格项目管理。通过三年的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被国家财政部和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确定为林油一体化项目实施示范县,被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确立为全国少数民族地区绿色能源减贫项目三个示范县之一。

  2.橡胶

(1)橡胶种植面积和产出情况 xx县境内位于哀牢山余脉(南段)的西南侧,藤条江、乌拉河流域地区,因受西南季风气候的影响,呈现出暖温湿热地带,适宜种植橡胶,该区域主要涵盖xx县西南部的俄扎、黄草岭、黄茅岭、攀枝花及牛角寨、沙拉托等六个乡镇,适宜种植区的面积约为万亩,已种植万亩,但是产胶林地面积仅为960亩,实割株数为株。3-5年后,预计将有万亩橡胶进入盛产期,按每亩30株,每株年产胶量120公斤,每公斤10元计算,亩产值达万元。目前发展橡胶产业条件较为成熟的是俄扎、黄草岭、黄茅岭三个乡。

(2)橡胶生产经营和改革情况 2000年前橡胶产业在我县的发展种植主要以农户自发管理为主,由于管理不善,其种植面积比较零星,管理比较粗放,经营形式较单一,未形成一定的规模,严重制约了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十一五”期间,在推进橡胶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各级党委、政府十分重视橡胶产业化经营发展,把橡胶产业从零星、粗放、单一的经营管理模式中,改变为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集群发展,制定完善了税收,土地使用,市场准入,财政贴息贷款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夯实了基础设施,做了产业发展规划,通过合理、有效及市场准入的经营管理体制,极大地推动了企业、农户的积极性,同时,也扩大了一定的种植规模,充分体现出橡胶产业在xx县持续发展的战略意义。

(3)橡胶产业经济效益以及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根据调查,我县目前已发展种植橡胶产业的黄草岭、黄茅岭两个乡中,现可割胶的林地面积为960亩,实割胶株数为株,年产胶量为599吨,按每公斤当地收购价10元计算,其产值可达599万元。另在黄草岭乡堕碑村有个别农户,年割胶收入已达万元,仅该项收入,给当地贫困山区带来了很大的经济创收,使该地区的农户得到了实惠,从而在思想上对橡胶产业的发展也提高了一定的认识,同时也带动了该地区其它农户对橡胶产业种植的积极性。另外,在黄草岭乡由个体建成橡胶凝胶初加工工厂,总投资10万元,年生产凝胶10吨的加工规模,可有效地与种植农户建立了产品销售网点,这一企业+农户,产品和销售相互连接的形成及目前橡胶市场前景较好的前提下,绝大地推动了该地区农户对橡胶产业发展的积极性,从当前形势分析,群众转变思想观念,对橡胶产业发展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及认同,从而改变传统广种薄收的种植方式,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充分发挥山区优势迫在眉睫。

  3.杉木

  1990年,xx县加大以杉木为主的用材林发展力度,2000年后xx杉木产生了积极可观的生态和经济效益。目前,xx共有15万亩杉木。从2001年至2007年,xx每年生产木材2万立方以上,7年销售15万立方,按每立方300元计,销售收入达4500万元,极大地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加快了农民脱贫致富的步伐,同时也调动了农民植树造林的积极性,农民植伐合理,自觉主动。为扶持农民种植杉木,2007年底,xx已投资元从省种苗站、屏边县等地区采购杉木种子4吨,现已无偿分发到适宜种植杉木的乡镇农户手中进行自主培育。这批种子可育苗230亩,20xx年底可出圃1000万株苗造3万亩林。

  4.草果

(1)产业发展现状 xx县有适宜种植草果面积20万亩,其中退耕还林工程区适宜种植面积10万亩。xx县地形地貌复杂,立体气候明显,生态良好,发展草果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适合规模化发展。xx县草果栽培历史悠久,主要种植于东西观音山海拔1600-1900米的温凉性阔叶林下和退耕还林区桤木林下,截止2007年全县草果种植面积万亩,产量847吨,产值2202万元。

(2)产业发展规划 围绕“三围、四带、六培植”的县域经济发展战略,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林业发展思路,全县计划投资2800万元建设10万亩的草果种植基地,基地布局于大坪、逢春岭、黄草岭、马街等13个乡镇海拔1400—2200米之间的人工林区。草果种植4—5年后开始开花结果,10年后进入盛产期,盛产期长达50年。进入盛产期后每年亩产干草果100公斤,每公斤按30元计算,每亩年产值3000元,扣除经营成本300元,则每年每亩创收2700元。项目进入盛产期后每年总产量达1万吨,年产值万元。

(六)旅游业 2007年,接待国内外游客万人次,同比增长%;实现旅游收入.21万元,同比增长%。

  二、产业集群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总的来看,xx县目前的产业集群发展形势是好的,取得的成绩也是比较显著的,但仍然处于打基础、度难关、求发展的时期,加快产业集群发展的道路并不平坦,发展中的问题和矛盾仍然大量存在。主要表现在:

(一)产业链条短,精深加工产品少。在xx县铸造产业集群内,绝大多数产业生产的产品均为原始产品或粗加工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不高。特别是板材加工、橡胶加工和其它农产品加工产业存在初加工产品多、精深加工产品少的问题。

(二)自主创新能力弱,产业水平有待提高。xx县产业集群主要分布在乡村,小规模产业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由于产业缺乏资金和培育技术,新产品开发和自主创新能力较弱,产业发展后劲有待进一步加强。

  四、几点建议

(一)继续加大对产业集群支持、扶持力度,促其上规模、上水平。xx县六大产业集群的快速发展,有力地拉动了xx县县域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良好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目前,六大产业集群发展势头良好,应从政策、资金等方面继续加大支持、培育力度,促进产业集群上规模、上水平,努力打造特色明显、优势突出、并长期符合xx县情的产业。

(二)加强产区建设,提升产业集约化水平。应结合当地产业优势、产业建设规划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依托产业聚集区,规划建设特色明显、产业集中、具有较高水准的产业带(区),进一步提升产业集群的集约化程度和现代化水平。

(三)继续整合产业资源,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如许多产业生产生产落后,产品粗放,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不高。应参照外地产业集群资源整合的成功经验,采取多种形式,扩大产业规模,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业抗风险能力。并从产、供、销、技术培训、信用担保等各方面健全政策体系,为产业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社会化服务和政策扶持,促进产业集群快速、健康发展。

泰州市产业集群发展情况调研报告2

  关于莱州市主要产业集群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近几年来,莱州市以“工业强市”为指导,大力培育主导产业,形成了一批在我市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产业集群。为全面清晰地掌握我市产业集群发展现状,研究推进产业集群发展上规模、上水平的工作措施,莱州市工商局通过走访企业、召开开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和查阅相关政府部门资料等方式,对我市主要产业集群的发展情况及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主要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一五”期间,我市经济蓬勃发展,机电、石材、黄金、盐及盐化工等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了强大的规模优势、聚集优势和市场竞争优势,成为我市占主导的优势产业集群,其中机电产业集群和石材产业集群了进入了山东省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发展规划。2010年,这四个支柱产业集群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7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0%。共实现工业总产值万元、主营业务收入万元、利润万元、利税万元,分别占当年全市工业生产总值的%、总业务收入的%、总利润总额的%和总利税总额的%。

(一)机电产业集群 机电产业是莱州市的传统支柱产业,2010年,共实现工业总产值万元,实现利税万元。整个产业集群规模以上机电企业近200家,其中,刹车盘产量占全国40%,出口量占北美市场70%;农业机械液压提升器产量占全国80%,小型工程机械产量占全国70%。因其在规模、科技和成长等指标在全省领先,其产业集群2009年被评为“山东省产业集群产业规模竞争力十大典范经济区”。目前,我市机电产业企业已达500多家,主要分布在城港、虎头崖、沙河、三山岛等多个镇(街道),拥有1件驰名商标,12件著名商标,家守合重信企业,山东鲁达刹车片有限公司、莱州三力汽车配件有限公司、莱州华银试验仪器有限公司等众多企业是这个产业的龙头企业。

(二)石材产业集群

  莱州市石材资源丰富,据专家勘测,大理石、花岗石远景储量4亿立方米,居全国前列。莱州的石材开采与加工已有四百余年的历史,新中国第一家获得部优产品的石材企业银磊石材公司就诞生于莱州。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莱州市的石材产业已经形成矿山开采、加工、销售、运输和石材机械制造等相关行业相互配套、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1992年莱州市被国家建材局、国家计划委命名为“中国北方石材出口基地”,2003年莱州市被国家有关部门授予“中国石都”称号,与福建水头,广东云浮一起被称为中国三大石材基地。近年来,莱州石材产业发展迅速,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大型石材企业相继出现,截至2010年底,石材加工业中注册资本在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企业有85户,注册资本1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的企业有81户。这些石材企业的规模化发展促进我市的石材产业集群迈向更高的台阶。在莱州市区向南形成蔚为壮观的百里石材长廊;产品结构不断优化,一些新型建材装饰企业陆续涌现,目前已经出现华峰幕墙、新石峰幕墙等10多家建材企业;产业销售网络日趋庞大,莱州市已经培育了3000多人的庞大销售网络,在江北几乎每个地级市都有我们的业务销售人员;同时,良好的产业基础形成了十分广阔的石材机械及辅料需求市场,福建、广东等地区一些知名机械及养护企业纷纷在莱州设立销售点和办事处。目前,全市拥有与石材产业有关的企业近3000家,主要分布在夏邱、柞村等乡镇,其中26家石材企业是守合重信企业,拥有5件著名商标,年加工板材近6000万平米、雕刻品及异型20余万件,产品主要出口 26个国家和地区。2010年,石材产业共实现工业总产值万元,实现利税万元。

(三)黄金产业集群

  和石材产业一样,莱州市的黄金产业也是依托丰富的矿产资源而发展起来的,目前,我市已探明黄金储量360吨,居全国第一位。截止到2010年底,我市共有16家金矿开采企业,与黄金产业相关的其他企业28家,主要分布在金城、三山岛和朱桥等镇(街道),特别是近2年来,莱州新成立了

  家以黄金矿业投资为主的矿业公司。我市黄金产业集群虽然企业户数较少,但其产值很高,2010年,黄金产业共实现工业生产总值万元,具四大支柱产业之首,利税万元。

(四)盐及盐化工产业集群

  莱州盐及盐化工产业集群也是依托自然资源发展起来的产业。莱州市盐业资源丰富,其沿海地下卤水远景储量约10亿立方米,卤水可开采储量亿立方米,原盐年产量200万吨,可长期支撑盐化工业发展。依托丰富的卤水资源,近年来,我市大力发展盐及盐化工产业,盐田面积由原来的10万公亩发展到现在的60万公亩,像诚源盐化这样的大型制盐企业和盐化工企业有40多家,大部分分布在土山镇的银海化工园区,形成了盐、碱、溴、老卤上下游相连的多条产业链条。2010年,其产业实现工业生产总值万元,利税万元。

  除以上四个支柱产业集群,我市种业和海产品养殖产业集群、草制工艺品产业集群、临港物流业产业集群和新能源产业集群也发展迅猛。

  二、我市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近年来,我市的优势产业集群迅速扩张和提升,呈现出了规模化、集群化发展的良好态势,但与产业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为:

(一)对自然资源依赖性大,对生态环境有影响。莱州市的四大产业集群中依托自然资源发展起来的就有三个,受资源的约束比较大,同时在对资源的开采利用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影响,造成破坏。比较突出的是石材产业和塑料产业。同时,也对安全生产工作造成了比较大的压力。

(二)企业规模偏小,无序竞争。特别是在石材产业和装载机产业上表现的尤为突出。同行业企业间人才竞争激烈,相互拉人才、挖人才的现象经常发生,造成企业用人成本上升,人才队伍不稳,企业不能有序健康发展。企业与企业联合意识不强,有的为争夺市场,相互拆台,竞相压价,致使产品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加工同档次的石材每平米的利润只有几元钱;装载机产业在2004年时利润高于20%,多了现在只有5%左右。

(三)产品技术含量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除了在种业和种苗养殖产业外,我市主要产业集群中的企业的产品大多技术含量低,附加值少,同时,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不强,研发能力弱。象我市的装载机产业,其产品技术含量低,准入门槛低,造成了参与经营的企业鱼龙混杂,其生产的低劣产品损害了莱州整个行业的声誉。

(四)产业链不完整,上下游企业衔接不紧密。全市大部分产业集群的核心产业不完整、产业链条过短,供应链的各个环节衔接不紧密,产品生产配套能力不强,产业集中度较低,市场销售较为分散,主导产业和名牌产品较少,上下游和外围服务企业配套不紧密,整体市场竞争优势不突出。象黄金产业就主要是开采和冶炼,而象附加值更高的黄金首饰加工和黄金市场交易还发展的远远不够。

(五)产业集群内缺乏完善的中介服务机构。服务体系不健全,没有充分发挥各种行业协会、商会、中介机构等社会化服务组织对产业集群的服务作用。产业集群普遍缺少资产评估、项目咨询、人才培训、信息网络、产品检测、物流配送、物业管理等服务组织,现有的中介组织其服务水平、服务质量满足不了产业集群发展的需要,直接制约了产业集群的发展。特别是行业协会的作用和南方发达地区相比,还发挥的远远不够,还是过多的依靠政府的管理。

  三、对进一步促进莱州产业集群发展的建议

  产业集群的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需要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统筹规划,各部门通力合作,才能实现。

(一)借当前莱州处于“一蓝一黄”经济区的东风,严格落实国家规划,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产业升级。发展机电和装备制造业,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发展洁净环保型化工业,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环保型电力产业,培育工业经济新增长点;拉长黄金产业链条,提高黄金产业附加值。

(二)进一步加大对石材产业和小型装载机产业的规范整顿力度。按照去年制定的规范意见,加大对着两个产业额整治规范力度,确保其健康发展,实现产业升级。

(三)完善基础平台,创造良好环境。产业园区和公共服务平台是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支撑。加强“一港五区”建设,提高园区的交通、电力、给排水、污染治理等基础设施水平,引导和鼓励产业集群向产业园区集中。搭建融资平台,加强与各类金融机构、创投机构的合作,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投资力度,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上市融资、直接融资。引导和推动产业集群依法组建行业协会(商会),发挥其在制定和执行行业标准、规范,维护企业合法权益,规范市场秩序,进行价格协调,开展职业培训,实行行业自律等方面的作用。

(四)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创建产品,企业和区域品牌,不断提升集群竞争力。品牌建设是工业产业集群取得成功的关键,要重点扶持一批技术含量与附加值高、有市场潜力的名牌产品企业,鼓励企业开展企业形象和品牌标识的策划活动。积极培育国家名牌产品,对评选为“中国名牌”和“中国驰名商标”的企业,给予奖励。鼓励名牌产品迅速扩大品牌经营规模,促进名牌企业多层次、多方位的联合协作,实现资源共享。

(五)着力培育龙头企业,增强龙头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龙头企业是推进中小企业集聚,培育和发展产业集群的关键。要以“四〃二Ο”工程所属企业为培育重点,积极引导扶持其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目前莱州上市的企业太少,单靠企业自身的原始积累发展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借助资本市场实现跨越式发展。

泰州市产业集群发展情况调研报告3

  晋江市产业集群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产业集群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源泉,在提高产业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加快农村地区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福建省晋江市积极培育、发展优势产业,大力推动有限资源向特定产业聚集,以“生产在一家一户,规模在千家万户”为特征的产业集群迅速发展,成为晋江市统筹城乡发展,实现“以工哺农、以城带乡”,促进城乡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为借鉴晋江发展的先进经验,促进温江产业集聚、集群发展,笔者赴晋江对该市产业集群发展进行了调研学习。

  一、晋江产业集群发展的特点

  晋江产业集群现状可以用“四小四大”来概括:即“小产品,大市场”。产品很小,如西裤、内衣、运动鞋、拉链、玩具文具、卫生巾、雨伞、薯片、糖果、外墙砖、琉璃瓦等,但产品市场很大,在市场上占有很大的份额,有10多项产品在全国同类产品市场占有率居第一。“小企业,大合作”。晋江企业基本是中小企业,但生产方式是社会化大协作,配套体系优,生产效率较高。“小概念,大前景”。晋江大力发展休闲服装、休闲运动鞋、休闲食品、休闲伞等特色产品,休闲概念小而专、有特色,休闲概念贴近消费心理,符合消费倾向,休闲特色产品前景广阔。“小集群,大作为”。晋江产业集群规模小,但具有较强资源整合力,产业集群度高,产业集群已经发展到与区域的产业竞争力,与工业园区发展,与农村的工业化、城市化互动发展的阶段。从晋江市产业集群发展的情况看,呈现出以下明显特征:

(一)产业集群度高。目前,晋江市具有产业集聚特征的产业集群有26个,聚集了6360家企业,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113家,企业集团55家,年产值超千万元的单体企业702家。聚集起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纺织服装、鞋业制造、建筑陶瓷、食品饮料、伞具、玩具等一批比较典型的产业集群,涌现出了一批知名品牌和龙头企业,仅晴雨伞一项就创造年产值20多亿元。同时,还拥有机械设备、精细化工、家居用品、纸制品、制药以及电子通讯器材等一批具有集群趋势的产业,并呈现出从以轻型加工为主向轻重并举、重化制造发展的态势。

(二)产业配套体系优。形成了以少数龙头企业为主导,以产业链为基础,大量中小企业协作配套的分工协作体系,产业结构模式更加科学合理。产业集群的形成,促使企业的市场功能重新定位,部分规模企业为了专注市场和技术开发,逐步把一些生产工序实行外包,将一些质量和资信较好的生产型、经销型中小企业纳入旗下,把生产中各种可分割的功能不断从企业内部剥离出去,派生出一批专门为生产性企业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服务型企业,大部分企业做到足不出户就能完成从生产到销售的全部流程。同时,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吸引了大量商贸企业进驻晋江原辅材料市场,提高了生产服务社会化程度,一些如包装、印刷、运输、中介等服务企业逐步兴起,集群内形成成品生产、中间品生产(含外包户)和服务企业三个层次的分工协作体系。比如,在鞋业集群周围五公里内就可以找到加工生产鞋子所需的鞋机、鞋样、化工橡胶、五金配件、大底等所有原辅材料。企业分工协作不仅发挥了规模经济效应,提高了整体产业生产率,而且降低了区域产业运行成本,形成了高效率的企业组织网络。

(三)市场占有率高。产业集群提升了企业知名度和区域产业竞争优势,为企业产品走向国内外市场创造了条件。晋江纺织服装业现有企业3300多家,年产值亿元,与5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购销关系,是国内纺织服装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主要集散地。制鞋业有企业2300多家,年产鞋7亿多双,约占全国运动鞋、旅游鞋总产量的40%,世界运动鞋、旅游鞋的20%。在国际市场开拓方面,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长期经贸和技术合作关系,制鞋业、纺织服装业、玩具业、制伞业、建陶业等产品已远销欧美、东南亚、中东、南非等地市场,在美国洛杉矶有晋江商品直销中心、安踏公司在台湾金门开设有专卖店等,出口创汇达12亿美元。

(四)品牌成效显著。坚持贴近产业需求和企业需要,引导民营企业走做强、做大、做久的路子,“调”出一批具有资源整合力的产业集群、一批具有龙头带动力的规模企业和一批具有市场影响力的著名品牌。目前,全市累计拥有中国驰名商标46枚、中国名牌产品24项、国家级品牌63个、中国出口名牌产品2件,国家免检产品45项,福建省著名商标、省名牌产品210项,有5个品牌入选亚洲500强,7个品牌入选中国500个最具价值品牌,现有“中国鞋都”、“中国拉链之都”、“中国伞都”、“世界茄克之都”、“中国纺织产业基地”等13项“国字号”区域品牌,品牌数量居全国县(市)前列,成为民族工业品牌最集中的地区之一。

(五)自主创新氛围浓。晋江决策层高度重视自主创新,制定了完善的产业集群、品牌发展规划,出台推进产业集群发展、总部经济发展政策措施。全市共组建国家级、省级技术中心、企业技术开发机构70多家,培育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31家,成立各类质量检测机构7家。恒安、浔兴、安踏、玛莱特等企业成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起草单位。同时,产业集群的发展聚集了大量优秀的人才,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县级博士后流动工作站,设立专家活动中心、留学人员创业园,引进中高级人才3870多名,50多家企业与86家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及人才智力机构建立合作交流协议,为企业的技术创新和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晋江的经济发展能够保持长久的竞争活力。

  二、从晋江产业集群的发展路径看政府作用

  晋江市委、市政府对该市产业集群发展的政策举措,不仅体现为放宽准入领域、完善基础设施以及为企业提供个性服务、解决具体困难等种种努力,而且集中体现在自觉转变执政观念和政府职能、努力创造和优化产业环境。主要有以下启示:

(一)实施资源整合,培育发展产业集群。晋江先后制定了《产业集群发展规划纲要》、《关于进一步推进区域产业集群发展的决定》以及各产业专项规划,加快城市工业组团和产业集中区建设,把产业发展与城市规划建设联系起来考虑和布局,引导企业在空间地理上相对集聚、在关联配套上互为环境、在资源利用上实现集约,通过资本纽带形成新的更强大的集群。同时,出台了扶持核心企业、强化环境支撑、加快人才培养、完善产业配套、鼓励技术创新、提升品牌质量、倡导文化创新等政策措施,营造“双环境”:即营造自然生态环境和产业生态环境,达到了“资源利用高效,产业环境良好,配套服务完善,龙头带动有力,品牌价值提升,内外市场扩大,企业文化创新”的目标。

(二)打造品牌之都,鼓励企业采标创牌。过去,晋江借助侨乡的地利和灵通的信息,很多企业为国外的企业搞贴牌生产,仿照港台和海外产品生产。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原先的贴牌生产已远远不能满足企业自身发展的需求,为此,晋江市先后实施了“质量立市”、“品牌立市”和打造“品牌之都”的战略,调整充实各类优惠政策,鼓励企业采纳国际标准、培育自有品牌,提升整个晋江区域品牌的内涵和层次,推动当地优秀的民族工业品牌在国际市场上叫响,塑造出“品牌之都”的雏形。2002年至今已经发放名牌、质量奖励金7400多万元,鼓励企业创名牌、品牌。晋江企业每年广告投入高达7亿多元。

(三)瞄准“百年老店”,大力推进文化创新。晋江工业起步于家庭作坊,绝大多数都是家族企业。针对民营企业生命周期短暂的现实,晋江市积极引导企业“做强、做大”,通过建立企业家、职业经理人和技术工人培训机制、支持企业开展战略创新、大力倡导企业文化建设等措施,大力营造“爱拼才会赢,学习才会赢,创新才会赢”的社会舆论,引导民营企业进一步夯实打造“百年老店”的文化基础,增强民营企业的文化凝聚力和持久生命力。晋江的许多企业从依靠权威、依靠聪明到依靠制度、依靠诚信再到仰赖企业家素质和企业文化,有力的增强了企业的生命力,涌现出七匹狼、安踏等一批文化导向型企业,在企业文化构建与创新中发挥着重要的先行和示范作用。

(四)强化公共服务,构建集群支持系统。晋江市一向坚持企业是经济的主体,政府是服务的主体,不断强化公共服务,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晋江作为全国四个创建公共行政体制改革试点单位之一,在全面启动创建公共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方面进行了较为成功的尝试,全面实施了以转变政府职能、重组组织结构、再造工作流程、更新管理方式为重点的行政体制改革,走出“审批经济”的怪圈,实现了从重事前审批向重事后监管的转变,目前,审批事项的当场办结率达80%,规定时限办结率100%。同时,通过政企互动,政府与企业在各自定位上互动协作,联手构建起产业集群发展的研发创新体系、质量检测体系、人才培训体系、产品展示体系、信息共享集群发展服务体系、标准对接体系、基础设施保障体系、政策支撑体系等八大公共支撑体系,最大限度满足了产业需求和企业需要。

  通过对晋江产业集群发展历程的分析不难看出,晋江走的是一条从大办企业到形成产业再到发展产业集群,以发展产业集群来提升工业化、带动城市化的路子。晋江经验表明:一个地方能不能吸引投资、营造商机,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优惠政策都很重要,但最重要的是产业环境。没有民营企业内发力量的充分激活,产业集群就失去了发展的基础;没有产业集群所形成的资源、要素集聚力,民营经济质量的提升也失去了重要的依托。

  三、对我区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建议

  晋江独具一格的产业集群发展模式,虽然不能照搬复制,但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选择的角度看“晋江模式”的示范效应,其令人瞩目的发展源自于一种创造财富和奇迹的战略创新意识、自下而上的创业精神和基于市场的产业环境。研究“晋江模式”,对加快温江产业集群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目前我区产业集群发展中还存在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

  1、缺少规划指导和政策支持。从政策层面看,还没有对产业集群发展制定专门规划,由于缺乏有效的政策引导和规划支持,政府推动的要素集聚功效有限,企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较为困难,区域内食品饮料、医药产业中的大多数企业还没有形成集群特有的创新功能,加之企业自主设计和品牌相当不足,产业升级能力和发展后劲明显匮乏,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较为滞缓,对区域经济的辐射力和推动力有限。

  2、龙头企业带动能力较弱。区域内企业创新能力弱,产业集群缺乏龙头企业带动。目前,科技园区由于高素质人才缺乏、产业配套不完善、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等原因,多数企业创新能力明显不足,难以产生具备核心竞争力和引导产业发展方向的龙头企业,无法带动产业集群在技术创新、市场开发等方面向更高层次提升,基本还停留在产业集中度低、竞争力不强的初期发展阶段;多数花木企业仍处于简单的“扎堆”基础聚集雏形阶段,花木产业集聚区内的单个花木企业由于经济实力和技术水平不足,企业规模偏小、协作配套和抗风险能力弱,经营方式粗放,缺乏资金和创业服务体系支撑,其效益较低。

  为此,有关经济部门应当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强对区域产业集群发展的研究,善于根据本部门的特点和产业集群的发展规律,完善产业集群发展的公共服务支撑体系,引导优化产业集群结构,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下大力气推进产业集群发展。

  1、研究制定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政策。把促进产业集群发展作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期战略,制定完善产业集群发展的科学规划,明确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思路、目标、步骤和政策措施。一是优化产业布局,丰富空间集中度。加强对产业集群发展的科学规划与分类指导,按照“优二兴三、一三互动”的产业发展要求,加快以科技园为载体的新型工业聚集区、以新城区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聚集区、以生态园为依托的现代农业聚集区建设,打造金马河、江安河沿线两条生态休闲产业带,形成组团式发展的“三区两带”产业布局体系。二是实施扶强扶大,丰富产业集中度。大力营造区域特色明显的产业集群环境,把政策取向定位在“推进资源整合、实施扶大扶强、引导带动中小、实现互利协作”之上,从税收、资金、土地等方面研究出台鼓励产业集群发展的政策,进一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把缓解企业发展用地紧张与盘活闲置土地、提高单位土地投入产出率结合起来,用集约利用的办法解决土地资源不足问题,抑制恶性竞争、鼓励互利竞合、降低资源成本、提高增殖效益,着力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用能难”、“用地难”等发展瓶颈问题,使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集聚,努力培育一批“小巨人”型企业。三是密切分工协作,丰富产业关联度。实施科学积极的投资鼓励政策,扶强扶专扶大龙头企业,大力扶持包括研发、培训、信息、物流、市场等在内的第三产业,通过群体规模效益和共生效应,降低基础设施、环境污染和技术进步的成本,促进生产手段和技术水平升级,实现向集约型增长方式的转变,全力推动民营经济和产业集群的发展与提升。

  2、实施品牌带动战略。构筑品牌平台、细化产业链的分工是温江企业品牌发展的关键。中小企业必须在质量、技术、管理、服务等方面苦练内功,主动为同行业的品牌龙头企业配套,建立分工明确、利益共享、诚信稳定的土产配套协作联合体,形成上下游一体化的产品品牌集群,为企业创立名牌、发展名牌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鼓励企业加强品牌建设,用名牌产品提升产品附加值,带动产业集群走品牌效益型发展道路,鼓励龙头企业积极培育名牌产品,鼓励集群内企业积极培育区域产品综合品牌,产业内企业要为龙头企业配套,为龙头企业品牌做大做久打好基础,降低企业品牌塑造成本。

  3、发挥园区产业集群的龙头效应。科技园是产业集群发展的引擎,是推进自主创新体制和机制创新的先行区。健全完善企业退出机制,强化“招商选资”理念,大力引进“一高三强”(科技含量高、产业关联度强、投资密度强、市场需求强)项目,重点培育产值过亿元的骨干企业,加快区域工业提速提质。推动产业发展由规模小而分散向特色产业和主导产业集群发展转变,全力扶持和培育特色产业中的龙头企业,从纵向与横向拓展产业链,使之做大做强,成为集群的核心主体,重点建设孕育自主创新力量的特色产业化基地,形成规模化、特色化、国际化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着力推进技术创新驱动的发展模式,鼓励科技园建立产业集群风险投资公司、研发中心、检测中心等服务机构,推动企业技术创新。更加注重优化创业环境、培育内生动力的发展模式转变,形成规范高效、竞争有序、服务优良的园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4、完善产业集群发展的服务支撑体系。进一步规范政府部门引导培育产业集群的行政行为,对发展产业集群进行引导和服务,为区域产业集群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采取“政府和行业协会联合牵头、政府和企业共同投资”的办法,组建服务于产业集群的技术研发创新机构,实行“资源共享、公司运作、有偿服务”,加大对最具优势的特色主导产业的投入力度和重点培育,尽快把企业群体做大,把产业链做长,完善产业体系;努力营造良好的产业生态环境,塑造区域品牌形象,通过环境的营造吸引更多的资金、设备、技术、管理和资源要素向温江集中,促进企业联合协作,实现资源共享,打造一批有产业特色的区域,拓展产业空间和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衍生新的产业集群,不断增强区域经济实力、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泰州市产业集群发展情况调研报告3篇(泰州市产业集群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内容)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