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吾小秘【www.wxiaomi.cn】,您身边的文字小秘书!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

时间: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精品5篇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精品 篇1

  教学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禹治水的艰难以及所付出的努力,指导感情朗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直接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大禹治水》。

  2、师:大禹为什么要治水?这里的水指的是什么水?洪水是什么样子?你见过吗?(指名说)

  3、播放录相: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录相。(洪水肆虐的景象)

  二、学习课文

  学习第一节

  1、问:你从录相中看到了什么?(学生谈)

  2、我们来看看课文是怎么描写洪水的?

  自己读读第一节。

  3、指导朗读。你能读出洪水的可怕和凶猛吗?

  通过你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波涛滚滚的洪水正向我们冲来,太可怕了!我仿佛看到了老百姓拖儿带女地正在四处逃难,真是太可怜了!能把洪水读得再凶猛些吗?……

  4、通过朗读这一段你还知道了什么?

(很久很久以前)很久很久以前的事情,直到我们还知道,是因为什么?课文最后有一个成语,大家找一找。(代代相传)

  学习第四节

  1、师:从刚才同学们的朗读中,老师深深地感受到了洪水就像一

  头猛兽,摧毁了老百姓幸福的家园,老百姓已经无家可归了!那么洪水究竟有没有被制服呢?(制服了)老百姓终于能过上安定的日子了,这是多么令人兴奋啊,老百姓该有多么感激大禹啊!

  2、如果你是老百姓,你会怎样感激大禹?(指名说)

  过渡:大禹是怎样制服凶猛的洪水?继续往下把课文读完。(自读二、三小节)

  学习第二、三节

  1、问:那么禹是怎样制服洪水的?治水的过程怎样?(指名答)

  2、出示图1、2:禹在干什么?(察看水流和地形)(带领老百姓……)他是怎样察看的?他又是怎样疏通河道的?读读课文。(板画千山万水)

  3、先是,接着,最后。

  4、指导朗读。

  5、师:在禹之前,很多人包括他的父亲,都曾治过水,但是因为没有查看水流和地形,所以都没有成功。那么通过仔细察看,禹到底用了什么办法治水呢?(指名说)

  6、教师简笔画理清思路:要治水,最终就是要让洪水流入——(大海),而这中间隔着千山万水,所以他带领老百姓挖通了——,劈开了——,引导洪水——(板书)

  7、看图:挖河、劈山容易吗?从哪里看出?再去读一读,找一找。

  课文中的“九”你是怎样理解的?

(指导朗读)

  8、连起来练读第二节

  学习第三节

  1、师:在治水的过程中,有一件更加令人感人的故事,想听吗?

  课文中就给我们讲了一个“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

  2、教师示范朗读第三节。

  3、出示填空题:

  禹在外治水()年,曾经()次路过自己的家门,但他()次也没有进去看一看。禹的儿子()多岁了,还不知道父亲是个什么样子。(指名填;齐读。)

  4、禹的儿子多大了?怎么会不知道父亲是个什么样子呢?

  体会:十三年有多长啊?四千七百多天哪!大禹回过家吗?我想他应该有机会回家的,至少在三次路过自己家门的时候可以回去看一看哪,但他……如果是你,当你一天没见到爸爸,你可能不觉得怎么样,当你一个星期没见到爸爸,你可能也不会觉得怎么样,当你一个月、一年见不到爸爸,你会怎么想?禹的儿子十多年见不到父亲,他会怎么想?(伤心、责怪、觉得父亲了不起……)读出他的感受,行吗?

  是他不想回去吗?那是为了什么?难道他不关心自己的家人,不疼爱自己的孩子吗?(不是,他不顾自己的小家是因为他心中装的是大家,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安定幸福的日子呀!)

  5、指导朗读。读出对大禹的崇敬和感谢。

  6、洪水被制服了,那么治水是一件容易的事吗?(学生讨论)

⑴同学们想象一下,大禹在治水的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难,哪些危险呀?他又是怎么克服的呢?

⑵师:为了寻找治理洪水的最好办法,大禹付出了多少艰苦的劳动啊!

⑶理解“英雄”:什么样的人称得上英雄?小结:英雄就是不怕困难、勇敢顽强,为人民谋幸福的那些人,(伟大),我想应该是付出的努力更多,为人民作出的贡献更大的那些人。让我们读好这个词:伟大英雄

  7、指导朗读。

  三、小结

  大禹真是一位了不起的伟大英雄啊,为了制服洪水,他克服了许多常人受不了的艰难困苦,做了许多常人做不到的事儿。

  四、布置作业

  给大家一个建议:读一读古代英雄故事,在班级举办英雄故事会,比比谁的故事最精彩。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精品 篇2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

  学习新课求学网网

  1、根据布置预习的内容逐一检查(读、画、查)。

  2、以《语文天地》中的名人名言导入新课。

  1、接受测查,有错则改。

  2、齐读,说感受。

  二、再读课文

  解决问题

  1、师作巡视指导。

  2、共同梳理,提醒学生作必要的补充。

  1、自读课文,准备回答同学预习时所提的问题(问)。

  2、根据课文内容,加上自己的想法,对同学的问题加以解答。

  三、集中学习

  听写词语

  1、从文中摘抄15—20个词写于黑板。

  2、选取10词。

  1、以闯关形式、指名读、开火车读,读错及时正音。

  2、听写后当堂改错(写)。

  四、作业设置

  1、为了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布置学生回家把本课故事内容向家长作简要的复述,可发挥自己的想象,增删改补。

  2、读课文给家长听。

(二选一)

  根据个人实际情况选择一项完成。

  第二课时

  一、细读课文

  分组交流

  1、指导学生带问题读课文2、3、4自然段。

  2、指导学生抓住“才、仅仅、就、却”等词语,展开想象。

  1、个人有针对性地读课文,找、画、想:大禹为何“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原因。

  2、小组交流,各抒己见。抓关键词来体会大禹为了治水不顾个人生活幸福的高尚情怀。

  二、引导想象

  升华主题求学网网

  引导学生默读课文,适当小结:

  1、大禹为什么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

  爱戴的英雄?

  2、老百姓怎样感谢大禹?怎样纪念大禹?

  3、你们从大禹的身上学到了什么?

  1、独立默读课文作答、同学之间互相补充。

  2、想象场面与小组同学交流、补充后再派代表汇报。

  3、自由反馈。

  三、作业设计

  拓展延伸

  为了继续延伸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神话故事、了解因公而忘私人物的兴趣,作如右设计。

  1、收集神话故事看后与同学交流。

  2、查找有关书籍了解如大禹一般公而忘私的人物,体会他们的高尚情怀。

  视情况而做可(二选一)。

  3、预习《炮手》。(必做)

  板书

  大禹治水

  开渠引水

  治水十年 吃尽苦头 受人敬仰、爱戴(无私奉献)

  三不入门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精品 篇3

  教材分析:

  这是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主要叙述了上古时代大禹率领民众治理洪水的故事。大禹的奉献精神代代相传,成为了后世颂扬的英雄。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大禹治水的故事,感受大禹的奉献精神。

  2、认会本文8个生字,写会7个生字。学习多音字“处”。

  3、理解“倒塌、堵塞、临死、叮嘱”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教学重点:

  通过文中词句感受大禹不辞辛劳、公而忘私、为民造福的奉献精神。

  教学难点:

  体会“才、仅仅”等副词的用法以及表达的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两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积累成语以及有关奉献的名言。

  能力目标:掌握“抓住重点词语想”的读书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通过探究大禹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的原因,感受大禹治水的奉献精神,树立时时处处为人们奉献的意识。

  教学重点:大禹为什么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

  教学难点:体会“才、仅仅”等副词的用法以及表达的感情。

  教学准备:学生查找大禹治水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认读词语。

  淹没堵塞开凿恢复草丘山冈四处逃荒

  冲毁叮嘱英雄处死欣欣向荣垒起堤坝

  2、出示课文主要内容。

(),洪水淹没了村庄和田野,人们只好(),()带领人们治好了洪水,大地又恢复了()的景象。

  二、抓重点句品读,探究人们敬仰爱戴大禹的原因。

  1、禹为什么会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

  请同学们默读2—4自然段,勾出描写禹治水的句子。

  2、全班交流:

  预设一:禹改变了父亲的做法,带领人们开凿了龙门,挖通了九条河,垒起了堤坝,把洪水引到东边的大海里。

  1、请同学们圈出描写大禹治水的动作词。

  2、自由读句子,体会一下禹治水的方法。

  3、指名说禹是怎样治水的?师随机引导。

  4、用文中的一个词概括禹治水的方法。

  5、和父亲的做法进行对比。

  6、禹吸取了父亲治水失败的经验,变堵为引,你觉得禹怎样?(智慧)

  7、齐读这句话,一起来夸夸大禹。

  预设二:晚上,他常常睡在草丘山冈,天蒙蒙……只好拄着棍子走路。

  1、自由读句子,看看从句中体会到了什么?(很辛苦、很累)

  2、哪些词能体现大禹治水的艰辛?(自由发言)

  3、自由练读,读出大禹治水的艰辛。

  4、小组赛读。

  5、请大家想象一下,大禹还会遇到哪些困难呢?用一个成语来概括。

  6、积累成语。

(起早贪黑、早出晚归、披星戴月、翻山越岭、跋山涉水、风餐露宿、吃苦耐劳、顶风冒雨、坚持不懈、严寒酷暑、不辞劳苦……)

  预设三:为了治水,禹三十岁结婚,在家住了四天,告别了妻子。禹治水十年,曾经三次路过家门,顾不得进去看一看。

  1、自由读句子,比较,你发现少了哪些字?圈出来。

  2、自由读文中的.句子,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才——三十岁结婚迟吗?补充:十三四岁就结婚了。为了治水,耽误了自己的婚姻大事。

  仅仅,就——住的时间很短。十年大约是3650天,对比之下4天很短很短。

  却——只有三次路过家门,却一次都没有进去,他只顾得上干什么?

  过渡:这段话就是“三过家门而不入”这个成语的由来,你们想看看这个感人的故事吗?

  1、生看动画片。

  2、谈谈看完之后的感受。

  3、积累有关奉献的名言。

  三、小结。

  谁来用“因为大禹,所以成为了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

  四、作业设计。

  1、把这个故事讲给伙伴听。

  2、推荐阅读其他的神话故事:后羿射日、女娲补天、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等。

【板书设计】

  大禹治水

  世世代代?

  有智慧千辛万苦无私奉献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精品 篇4

《大禹治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毒、蛇”等15个生字,会写“洪、灾”等8个字,会写“洪水、经常”等17个词语。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初步体会大禹是我国古代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大禹为什么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感受大禹的奉献精神,培养学生的奉献意识。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练习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通过重点词句感受大禹的奉献精神。

  教学准备:课件、学生自主预习课文。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师:同学们,你们听过哪些神话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神话故事中的《大禹治水》,这位英雄他的名字叫“禹”,我们又称他为大禹。(板书:大禹。)

  2、教师继续引导:大禹是我国上古时代的一位英雄,他的伟大功绩主要是带领老百姓治理洪水。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板书课题:

  15、大禹治水)

  3、理解词语“治水”。

“治”是“治理”的意思,“水”指的是“洪水”,“治水”就是“治理洪水”的意思。这篇课文主要讲的就是大禹带领老百姓治理洪水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扫除阅读障碍

  1、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提出自读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生字画出来多读几遍把它记住。(2)标出课文的自然段。学生按照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扫除阅读障碍。

  2、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

  出示本课的15个生字,引导学生自由读一读。指生朗读生字,相机正音。

  3、出示本课的生字词语,引导学生读一读,相机正音。

  4、同桌互相交流: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5、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

  听录音范读课文,边听边思考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指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相机正音。

  6、教师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的主要内容。

  禹为什么要治理洪水?一开始是谁治理洪水的?他是用什么办法治理洪水的?成功了没有?禹采用什么办法去治理洪水的?成功了没有?

  7、引导学生在理清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之上再次自由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课文的大概内容。

  三、自主读文,捕捉信息

  1、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引导学生读一读,联系上下文理解“洪水泛滥”的意思。

  2、洪水泛滥会带来极其严重的后果,书上是怎么描述的呢?

  出示句子:大水淹没了田地,冲毁了房屋,毒蛇猛兽到处伤害百姓和牲畜,人们的生活痛苦极了。引导学生读一读这个句子,体会洪水泛滥给人们生活带来的痛苦。

  3、学生自由读第2、4自然段,分别找出鲧和禹治水的方法,同桌互相说一说。

  4、了解禹治水的时间之久及过程艰难,师相机介绍“三过家门而不入”故事。

  5、学生找出洪水被治理前后的句子读一读,对比一下人们过的生活。

  6、教师小结:洪水泛滥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很大的痛苦,所以我们要把洪水给治理好,这样人们才能安居乐业。下一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下面我们来看一看这节课要书写的两个生字“洪”、“灾”。

  四、指导书写

  1、出示本节课要书写的2个生字,引导学生读一读,看一看这两个生字在书写时需要注意些什么?

  2、全班交流怎样才能把这两个字写得漂亮。

  3、教师示范书写“洪、灾”两个字,边写边强调书写要领。

  4、学生练习描红和仿写。教师巡视,提醒学生注意书写姿势。

  5、展示学生的书法作品,相机评价。

  五、课后作业

  1、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体会大禹心系百姓、无私奉献的精神。

  2、把本节课教写的2个生字每个加上拼音抄写在作业本上并组词。

  板书:

  15、大禹治水

  一心为民

  疏导 三过家门而不入 大公无私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精品 篇5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

  教学目标:理解课文,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教学难点:体会大禹的英雄形象。教学准备:投影片。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

  2、按要求说出本课生字。

  翘舌音的字;前鼻音的字;后鼻音的字;边音的字。

  3、说说"治、洪、姓"的结构和偏旁。

  二、继续细读课文。 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说说这一段共有几句话?哪一句是写大禹想的?哪几句是写大禹做的?

  2、指名读第二、三句,说说大禹是先干什么,后干什么。 先了解情况,后治理洪水。

  哪些词语告诉我们大禹治水的艰辛?(走遍、吃近)

"走遍""吃尽"说明了什么?(说明大禹了解情况走的路多,范围很广,什么苦都吃到了)"千山万水""千辛万苦""九条大河""九座大山"这几个数字都不是表示数字,而是表示很多。要带领老百姓开山挖河,完成引水入海的浩大工程,课文中,说大禹吃尽"千辛万苦"。小朋友们想一想:他可能会吃哪些苦呢?

  学生自由想象,充分体会大禹的英雄形象。

  3、指导朗读。

"决心、走遍、仔细、吃尽、带领、挖通、劈开"要重读。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这一自然段一共有几句话?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

  2、自由读课文,找出本自然段中表示数量的词。(13年三次一次十多岁)

  这些表示数量的词强调了什么?突出表现了什么?

  3、指导朗读。

  上述数量词要重读。自由练读,集体齐读。学习第四自然段

  1、齐读,想:为什么说大禹是一位伟大英雄呢? 引导学生联系第二、三自然段讨论。

  2、老百姓会怎样感谢大禹?启发想象。

  3、齐读,体会"代代相传"的意思。

  三、练习背诵课文。

  1、引导背诵。

  2、自由练背。

  3、指名背诵。

  4、齐背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教学生字词,课堂练习。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词语。

  2、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投影片。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给多音字组词。 没 倒

  2、扩词。 治 久 理 伟

  二、教学部分字形,指导书写。

  1、教学生字字形。

  引导自学下列生字:理形 指导下列几个字的笔顺:伟雄 提醒学生注意:久的写法。

  2、指导书写。

  3、学生练习描红。

  三、课堂练习。

  1、读一读,再抄写。 洪水冲倒治理很久很久 地形引导父亲伟大英雄

  2、按要求填空。

  洪:有()画,第七画是()。父:有()画,第五画是()。理:有()画,第六画是()。姓:有()画,第四画是()。

  四、作业。

  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板书

  15 大禹治水

  治水前 淹没 冲倒 无家可归

  治水中 吃尽 走遍 挖通 劈开 引洪入海

  十三年 三过家门不入 伟大英雄

  治水后 百姓安定 代代相传

《大禹治水》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大禹治水》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个民间传说故事:古时候,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个民间传说故事:古时候洪水泛滥成灾,百姓过着悲惨的生活,大禹用疏导的办法治理洪水,他治水13年终于制服了洪水让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在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通过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感受到他“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从大禹“走遍千山万水,吃尽了千辛万苦”“挖开九条大河,劈开九座大山”的描写中体会到大禹的顽强意志。

  在教学第一自然段中,让学生观看洪水泛滥的情景,让他们直接感受当时的状况。并在动画情境的渲染下提问:在这滔滔的洪水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让学生在想象中,再现故事发生时的生活场景,同时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继续播放洪水泛滥的情景,让学生说说看了以后的心情如何。这主要是为朗读作好情感的铺垫,再让学生通过读来释放自己的感情。第一自然段的教学将画面与音乐良种刺激融为一体,更好地激发了学生对语言的多角度思考,多方位想象,并且通过读来表现起内心的感受,自然而然明白大禹治水的原因。

  新课标指出:“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课文第二自然段用简练的几句话叙述了大禹治水的经过,教学中,我先出示一组词语:走遍 挖通 察看 引导 劈开,让学生按顺序排列一下,从而揭示大禹治水的全过程。并紧扣“千辛万苦”、“千山万水”、“走遍”、“察看”等重点词语引领学生细细品读从而理解和体会大禹治水的艰辛和他的吃苦精神。

  课文第三自然段中未对“三过家门而不入”这个故事做具体的描述,对这个自然段的理解,为了避免个别太过现实的孩子说出“他不爱妻子和孩子”而误导其他孩子。我先出示了三过家门而不过的有关资料,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大禹的奉献精神。

  第四自然段主要采用深入情境,情中悟理。首先让学生放声朗读,说说心情如何,为什么。学生可能会说:老百姓过上了幸福生活,不再流浪等等。并分组与第一自然段作对比朗读,这样安排,与第一自然段的情景形成鲜明对照,加深学生对大禹的崇敬之情。然后出示大禹像,引读最后一句话:从此,大禹的名字代代相传。师述:让我们记住这位伟大的英雄——(学生接:大禹),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无私奉献的伟大英雄——(学生接:大禹)。课堂气氛调动起来了,学生对大禹的崇敬之情达到高潮。有意识地把思想教育融于语言文字之中,含而不入,隐而不晦,使学生受到崇高的人格熏陶和感染。最后提问:如果你是老百姓,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小朋友可能会说:“大禹,你辛苦了。大禹,你真伟大!”言语的发源来之于具体而深刻的情境,在一片喜庆祥和的氛围中,在情动于中而形于外的境界里,进一步挖掘了教材的思想性。

《大禹治水》说课稿(苏教版)【说教材】

《大禹治水》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15课,文章主要写了大禹治水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大禹的无私奉献,舍小家为大家的崇高品质。

  全文共四个自然段,第一段写:洪水的危害。第二段写:大禹怎样治水的。第三段写: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第四段写:大禹制服了洪水,成了代代相传的英雄。【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要求,针对二年级学生特点,第一课时的学习目标如下: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力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读、会写本课的10个生字,认识两个多音字,认识1个偏旁。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第一课时特点,我确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下: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初步感受大禹无私奉献的精神。 【说学情】

  古代传说是学生感兴趣的,但其中的英雄形象很难在学生心中树立,这是时代的局限。为此,我力求在第一课时就让“大禹”的伟大形象在学生心中确立,怎么办呢?利用多媒体,要学生从一开始就牢记“大禹”的名字,并用书上的插图作为幻灯片的背景,让大禹的形象深入学生的内心。【说教学方法】

  在教学本课时,试图使用如下的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竞赛法等等。总之,想让学生在轻松、竞争的氛围中学习新知,陶冶情操。【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禹的图片)这是谁?告诉你们,他是我国古代一位英雄的名字,(板书“大禹”)通过预习,你知道他做过什么?(板书“治水”)

  2、齐读课题,你想了解什么?可以同桌交流。(相机板书:为什么?怎样?结果?)意图:用图像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自然结题。学会质疑是教会学生的学习方法,力争做到:学生想了解的正是老师要教授的。

  二、初读课文 (一)自读课文

  要求:认真拼读生字,把课文多读几遍,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意图:学生有疑问后会迫不及待地想找到答案,这时,让他们自己读书,满足了这种需要,同时,自渎课文也是在训练学生的自学能力。(二)消灭“拦路虎”

  1、看书上的字,一齐拼读。

  2、出示生字卡片,小老师领读。

  3、一口喊出这个字。(齐读、开火车读)意图:学习生字可以灵活机动,有学生齐读,有指名读,有开火车读还有小老师领读,形式丰富,学生感兴趣,学起来不枯燥,自然效果佳。

  三、读书比拼

  1、师生大擂台(分别读一句。)

  2、下面,老师来做裁判,我们来一场男生女生大比拼,看看我们班的女生读书棒,还是男生读的强。

  意图:采用竞赛的形式,让学生在比试较量中做到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

  四、解决问题 现在,黑板上的问题你弄明白了吗?课文中就有答案,找一找,并用“——”画出相关的句子。意图:学生的质疑不是形式,此环节要学生在文中找答案,既读了书,又学会了整理答案的能力。

  六、做操写字

  看着这些字你想提醒别人注意什么?(相机写出这几个字)意图:学生并不喜欢写字,在动笔前让学生动起来,做做写字操,活动了手指也调动了学生写字的积极性。在描红写字时提醒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最后,展示学生的作业,鼓励其他学生继续写好字。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精品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