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吾小秘【www.wxiaomi.cn】,您身边的文字小秘书!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与除法》教学设计

时间: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与除法》教学设计(最新3篇)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与除法》教学设计(最新3篇)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与除法》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的情景,巩固、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理解余数一定比除数小的道理;

  3、 初步养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

  在巩固、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理解余数一定小于除数。

  【教学过程】

  一、 情景感知,适时提问。

  1、用竖式计算

  (1)57÷9(2)40÷8(3)38÷7(4)24÷6

  (请学生独立完成,及时校对)

  [设计意图:及时巩固学生已学知识,为这节新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2、课件出示例1,进入情境:用15盆鲜花来装饰联欢会的会场,以每5盆为一组,可以摆几组呢?

  T:同学们,你们还记得这道题目吗?谁会列算式?(板书:15÷5=3(组))

  二、探究发现,试作体验。

  1、出示例题3:如果上一例中一共有16盆花,还是每5盆一组,最多可以分几组?多几盆呢?

  T:如果现在变成了16盆花,条件没变,你还会算吗?这道题该怎样列算式呢?谁会算?(板书:16÷5=3(组)??1(盆))

  2、改变条件,花盆的总数变成了17、18、19、20盆,请学生分别再来列算式算一算(写在自己的本子上)。

  T:如果是17、18、19、20盆,还是每5盆一组,那最多可以分几组?还剩几盆呢?你会算吗?怎么列算式?

  三 合作交流,试说分享。

  1、请学生以小组分工合作的形式,先列式算一算,再讨论观察余数与除数,说说你们发现了什么?

  T:前后4人为一小组,分工合作,每人做一题,并相互检查,看看有没有漏算,有没有算错,看哪一小组最先得出答案。(学生动手写一写)

  T:现在哪一小组愿意将你们的计算成果和我们大家分享一下呢?(学生汇报,并板书) 17÷5=3(组)??2(人)

  18÷5=3(组)??3(人)

  19÷5=3(组)??4(人)

  20÷5=4(组)

  T:看来同学们的计算能力越来越好了。那现在我们来看看黑板上这几条算式的除数和余数,谁能来说说你发现了什么?细心的孩子一定发现了。

  预设:除数比余数大;除数是5,余数可以是0、1、2、3、4、(真棒,你们观察得真仔细) T:可是,有人不服气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出示小精灵的话——不对不对,这只是个巧合,

  如果数大一点,结果肯定就不一样了。)你们觉得是巧合吗?好,那现在我们就去验证一下,让它输的心服口服,怎样?有信心吗?

  (增加花盆的总数,分别是21、22、23、24、25盆,让学生将课本上相应的算式补充完整。——开火车汇报答案。)

  21÷5=

  22÷5=

  23÷5=

  24÷5=

  25÷5=

  2、课件出示所有算式,再来看看除数和余数,说一说余数为什么不能是“5”。(提示:被除数逐渐变大,除数不变,那余数呢?除数是“5”,余数可能有几种情况呢?)

  3、归纳总结:(1)余数要小于除数;(2)知道除数是几,就能知道余数可能是几。

  4、改变除数,不改变被除数,让学生试着做一做。(加深余数和商之间的密切联系,尤其让学生明白,当知道除数时,便可以知道余数可能是几)

  16÷4=

  17÷4=

  18÷4=

  19÷4=

  四、知识梳理,适时拓展。

  1、判断题:第52页的做一做,让学生判断,进一步明确“余数要比除数小”,并列出正确的竖式。

  2、先做第一小题,并请学生说说自己判断的理由,引导学生理解: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3、解决问题:十月份有31天,十月份有几个星期?多几天?

  4、拓展延伸,完成填一填。

  5、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体验最深的是什么?

  板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

  17÷5=3(组)??2(人)

  18÷5=3(组)??3(人)

  19÷5=3(组)??4(人)

  20÷5=4(组)

  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与除法》教学设计2

  一、教学内容:

  分数与除法,教材第65、66页例1和例2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两个整数相除的商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2、使学生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三、重点难点:

  1、理解、归纳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用除法的意义理解分数的意义。

  四、教具准备:

  圆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

  把6块饼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几块?板书:6÷2=3(块)

  (二)导入

  (2)把1块饼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几块?板书:1÷2=0.5(块)

  (三)教学实施

  1、学习教材第65 页的例1 。

  (1)如果把1块饼平均分给3个同学,每人又该得到几块呢?1÷3=0、3(块)

  (2)1除以3除不尽,结果除了用循环小数,还可以用什么表示?

  (3)指名让学生把思路告诉大家。

  就是把1块饼看成单位“1”,把单位“1”平均分成三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可以用分数3(1)来表示,这一份就是3(1)块。

  老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 ÷ 3 =3(1)块)

  (4)如果取了其中的两份,就是拿了多少块?(3(2)块)怎样看出来的?

  2、观察上面三道算式结果得出:两数相除,结果不仅可以用整数、小数来表示,还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引出课题:分数与除法

  3、学习例2 。

  ( 1 )如果把3 块饼平均分给4个同学,每人分得多少块?(板书:3 ÷ 4)( 2 )3 ÷ 4 的计算结果用分数表示是多少?请同学们用圆片分一分。

  老师:根据题意,我们可以把什么看作单位“1 " ? (把3 块饼看作单位“1”。)把它平均分成4 份,每份是多少,你想怎样分?请同学到投影前演示分的过程。

  通过演示发现学生有两种分法。

  方法一:可以1个1个地分,先把1 块饼平均分成4 份,得到4 个4(1),3 个饼共得到12个4(1), 平均分给4 个学生。每个学生分得3个4(1),合在一起是4(3)块饼。

  方法二:可以把3 块饼叠在一起,再平均分成4 份,拿出其中的一份,拼在一起就得到4(3)块饼,所以每人分得4(3)块。

  讨论这两种分法哪种比较简单?(相比较而言,方法二比较简单。)

  ( 3 )加深理解。(课件演示)

  老师:4(3)块饼表示什么意思:

  ①把3块饼一块一块的分,每人每次分得4(1)块,分了3次,共分得了3个4(1)块,就是4(3)块。

  ②把3块饼叠在一块分,分了一次,每人分得3块4(1),就是4(3)块。

  现在不看单位名称,再来说说4(3)表示什么意思?( 表示把单位“1 “平均分成4 份,表示这样3 份的数;还可以表示把3 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

  ( 4 )巩固理解

  ① 如果把2块饼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应该分得多少块? 2÷3=3(2)(块)

  ②刚才大家都是拿学具亲自操作的,如果不借助学具,你能想像出5块饼平均分给8个人,每人分多少块吗?(生说数理)

  ③从刚才的研究分析,你能直接计算7÷9的结果吗?(9(7))

  4、归纳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 1 )观察讨论。

  请学生观察1÷3 = (块)3÷4 =4(3)(块)讨论除法和分数有怎样的关系?

  学生充分讨论后,老师引导学生归纳出:可以用分数表示整数除法的商,用除数作分母,被除数作分子,除号相当于分数中的分数线。(课件出示表格)

  用文字表示是:被除数÷除数=

  老师讲述:分数是一种数,除法是一种运算,所以确切地说,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的被除数,分数的分母相当于除法的除数。

  ( 2 )思考。

  在被除数÷除数=这个算式中,要注意什么问题?(除数不能是零,分数的分母也不能是零。)

  ( 3 )用字母表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老师:如果用字母a 、b 分别表示被除数和除数,那么除数与分数之间的关系怎样表示呢?

  老师依据学生的总结板书:a÷b = (b≠0)

  明确:两个整数相除,商可以用分数表示,反过来,分数能不能看作两个整数相除?(可以,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法,分母相当于除数。)

  5、巩固练习:

  (1)口答:

  ①7÷13=()(()) 8(5)=( )÷( ) ( )÷24=24(25) 9÷9=()(()) 0、5÷3=3(0、5) n÷m=()(())(m≠0)

  ②1米的8(3)等于3米的( )

  ③把2米的绳子平均分3段,每段占全长的 ( ),每段长( )米。

  (2)明辨是非

  ①一堆苹果分成10份,每份是这堆苹果的10(1) ( )

  ②1米的4(3)与3米的4(1)一样长。( )

  ③一根木料平均锯成3段,平均每锯一次的时间是所用的总时间的.3(1)。( )

  ④把45个作业本平均分给15个同学,每个同学分得45本的 15(1) 。()(3)动脑筋想一想

  ①把一个4平方米的圆形花坛分成大小相同的5块,每一块是多少平方米?

  (用分数表示)

  ②小明用45分钟走了3千米,平均每分钟走了多少千米?每千米需要多少时间?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与除法》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列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的解答方法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答问题能力,以及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找准单位1,找出等量关系、

  教学难点

  能正确的分析数量关系并列方程解答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一)确定单位1

  1、铅笔的支数是钢笔的 倍、

  2、杨树的棵数是柳树的 、

  3、白兔只数的 是黑兔、

  4、红花朵数的 相当于黄花、

  (二)小营村全村有耕地75公顷,其中棉田占 、小营村的棉田有多少公顷?

  1、找出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

  2、分析题意并列式解答、

  二、讲授新课

  (一)将复习题改成例1

  例1、小营村有棉田45公顷,占全村耕地面积的 ,全村的耕地面积是多少公顷?

  1、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2、抓住哪句话来分析?

  3、引导学生用线段图来表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4、比较复习题与例1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5、教师提问:

  (1)棉田面积占全村耕地面积的 ,谁是单位1?

  (2)如果要求全村耕地面积的 是多少,应该怎样列式?(全村耕地面积 )、

  (3)全村耕地面积的 就是谁的面积?(就是棉田的面积)

  解:设全村耕地面积是 公顷、

  答:全村耕地面积是75公顷、

  6、教师提问:应怎样进行检验?你还能用别的方法来解答吗?

  (1)把 代入原方程,左边 ,右边是45,左边=右边,所以 是原方程的解、)

  (公顷)

  (根据棉田面积和 是已知的,全村耕地面积是未知的,根据分数除法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应该用除法计算、)

  (二)练习

  果园里有桃树560棵,占果树总数的 、果园里一共有果树多少棵?

  1、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2、画图并分析数量关系

  3、列式解答

  解1:设一共有果树 棵、

  答:一共有果树640棵、

  解1: (棵)

  (三)教学例2

  例2、一条裤子75元,是一件上衣价格的 、一件上衣多少钱?

  1、教师提问

  (1)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有什么?

  (2)有几个量相比较,应把哪个数量作为单位1?

  2、引导学生说出线段图应怎样画?上衣价格的

  3、分析:上衣价格的 就是谁的价钱?(是裤子的价钱)谁能找出数量间相等的关系?(上衣的单价 =裤子的单价)

  4、让学生独立用列方程的方法解答,并加强个别辅导、

  解:设一件上衣 元、

  答:一件上衣 元、

  5、怎样直接用算术方法求出上衣的单价?

  (元)

  6、比较一下算术解法和方程解法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

  相同点:都要根据数量间相等的关系式来列式、

  不同点:算术解法是按照分数除法的意义直接列出除法算式;而方程解法则要先设未知数,再按照等量关系式列出方程、

  三、巩固练习

  (一)一个修路队修一条路,第一天修了全长 ,正好是160米,这条路全长是多少米?

  提问:谁是单位1?数量间相等的关系式是什么?怎样列式?

  (米)

  (二)幼儿园买来 千克水果糖,是买来的牛奶糖的 ,买来牛奶糖多少千克?

  (三)新风小学去年植树320棵,相当于今年植树棵数的 、今年、去年共植树多少棵?

  1、课件演示:

  2、列式解答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列方程解答的方法、这类题有什么特点?解题时分几步?

  五、课后作业

  (一)一桶水,用去它的 ,正好是15千克、这桶水重多少千克?

  (二)王新买了一本书和一枝钢笔、书的价格是4元,正好是钢笔价格的 、钢笔价格是多少元?

  (三)一种小汽车的最快速度是每小时行140千米,相当于一种超音速飞机速度的 、这种超音速飞机每小时飞行多少千米?

  六、板书设计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与除法》教学设计(最新3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