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吾小秘【www.wxiaomi.cn】,您身边的文字小秘书!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时间: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精品5篇】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篇1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理清文章脉络,简要概括事件。

  2、 多角度分析曹操、杨修性格。

  3、 多角度探究杨修死因。

  4、 能用辩证的观点区分小说与史实中的曹操。

  5、 感受中国古典小说的丰富底蕴,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小说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1、 理清文章脉络,简要概括事件。

  2、 多角度分析曹操、杨修性格。

  3、 多角度探究杨修死因。

三、教学难点:

  多角度探究杨修死因。

四、教学方法:

  提问法、讨论法

五、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七、教学步骤:

(一)导入:

  有一本书它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它被称为“第一才子书”、“第一部奇书”,大家说说这本书是?提到《三国演义》,你能想起哪些耳熟能详的故事呢?今天呢,我们一起来研读出自其中的一个故事——《杨修之死》。

(二)资料助读:

  1、关于《三国演义》或者作者罗贯中,你了解些什么,可以告诉我们吗?

  2、本文的故事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谁能向大家说一说?

(三)初读课文,把握情节:

  1、说说杨修因犯何罪被杀?概述事情经过。

  2、若没有这一事件,杨修是不是不会被杀?从文中哪句话看出?

  文中写了几次“犯忌”之事?哪几部分写的?

(研读第4-9小节)根据表格概括事件。

  事件

  杨修的表现

  曹操的态度

(四)研读课文,探讨死因。

  请同学们依据曹操、杨修在上述事件及“鸡肋事件”中的各自表现,讨论一下,杨修之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教师总结:杨修之死的原因有三点:

  1、性格决定命运:杨修的性格决定了自身悲惨的命运。

  2、环境决定命运:杨修侍奉的主子——曹操,他的性格决定必杀杨修无疑。

  3、立场决定命运:杨修扶持曹植,而曹丕为世子,翦除异己,巩固政权。

(五)概括形象:

  从同学们论述的杨修死因中,其实我们已经窥知了曹操、杨修两人鲜明的个性,请一位同学概括一下他们各自的性格特点。

(六)课外研究:

  曹操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在小说《三国演义》中被塑造成了一个奸雄的形象,这与作者的政治倾向有关(“拥刘反曹”),历史上的曹操是不是这样呢?

(提供资料)

  鲁迅先生这样品析过曹操:

“我们讲到曹操,很容易就联想起《三国志演义》,更而想起戏台上那一位花面的奸臣,但这不是观察曹操的真正方法。”

“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

——鲁迅《而已集》

《百家讲坛》中的易中天教授也品析过曹操:

“其实曹操也未必多想杀人。他原本是非常热爱生命、热爱生活,也非常重感情的。”

“曹操虽然残忍,却并不暴虐;冷酷,却并非无情。”

——易中天《品三国》

  那就请同学们也来品析一下曹操——《我也品曹操》,请完成一个不少于400字的小练笔。

  要求:依据一定的情节或者细节,品析人物形象。

  提示:可以从小说《三国演义》的角度;也可以从历史角度;还可以将两者对比品析。

(七)课堂小结: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它扬起的尘土注释

  着繁华后的沧桑,落魄后的崛起。品书香一缕,读人生百味。希望大家能多读名著,用

  书来装扮自己,丰富自己的人生。

  八、板书

《杨修之死》

  罗贯中

  恃才放旷虚伪奸诈

  杨修卖弄聪明曹操残暴多疑

  轻率大意心胸狭窄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篇2

  《杨修之死》是一篇自读课文。整个教学设计由五个环节组成:

  1、由听《三国演义》主题歌,说曹操故事导入。

  2、整体感知课文,复述故事情节,可自选喜欢的情节,并为小故事命名。

  3、研读探究杨修死因。

  4、分析人物形象,并结合现实生活谈他们性格的利弊。

  5、拓展延伸:补写故事情节,突出人物性格。

  在教学中自我感觉良好的在以下几方面:

  1、教学导入创设了良好的氛围和情境,激发了学习兴趣。一上课,我就放了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歌,把学生带入三国的世界,曹操的世界,全身心地投入到课文的学习中去。事实证明,这个办法是很好的,学生的积极性很高。

  2、这篇文章,故事情节比较简单,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而且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老师就应该放手让他们自己去阅读、思考,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得到较好地锻炼,阅读能力才能提高。因此在教学中主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

  ⑴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强调了在阅读的时候要使学生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并在欣赏文学作品时要有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情节进行创造性复述,对文中人物形象做出自己的分析,就是让学生的内心阅读体验在学习过程中反映出来。

  ⑵ 本文是一篇艺术性很强的小说,学生对此有很浓厚的兴趣,最适于放开手,让学生合作探究,研读课文。本课中,对于杨修的死因,历史上有颇多争议。这实际上是给学生提供了最佳探究课题。合作探究的过程,也是学生主动性充分调动的过程,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感悟到语文课堂的乐趣,品尝成功的快乐。

  ⑶ 语文教学就不能仅停留在教材上,宜拓展延伸。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的启示。”这篇课文是名著中的名篇,给人以很多的启迪和感悟,这包括做人和作文上的。比如做人方面的。通过分析人物性格,学生从曹操、杨修身上发现了很多不足,那么给他们提提忠告也就不难了。在这一环节学生答案异彩纷呈。这是学生情感价值上的一大收获。

  但在教学中也不足与遗憾:

  1、复述课文的七个小故事时,个别学生的语言不够简练,重点不明确。我想这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特别注意,一定要在课堂中多加训练,努力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2、学生讨论时很热烈,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参与了,可大都数却不愿主动举手发言。这是在课堂上常遇到的问题,却一直没想出很好的办法解决。

  3、时间的把握还不够准确,虽整体安排时间还算合理,可如能再压缩时间,再多出两分钟便能更好地完成补写一题。也能使此处成为一个亮点。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篇3

  近日,我讲了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杨修之死》一课讲完之后,我又重新回顾了我这一课的教学过程,感慨颇多,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只是按照常规的方法对课文内容进行了讲解、分析了人物性格、处理了课后的练习。这种方法虽然让学生掌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但传统的教学方法致使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没有充分体现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主要从以下三方面来谈谈这一课的教学反思。

  第一,教学中知识能力的反思:

  我认为,在这一环节中我较好地完成了既定的教学目标,这一节课,在知识能力方面我有以下几个知识点:①讲解插叙的写作顺序及作用;②学习如何概括事件主要内容;③分析人物性格特征。

  在教学中,我通过课堂讲解,与学生互动、利用讲解、启发引导的方法,让学生掌握住了插叙的作用是对中心人物或事件的必要补充,概括事件主要内容的方法是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掌握了人物的描写方法展现了人物性格,我认为这是一节课在知识能力方面学生最大的收获。

  第二,教学中过程与方法的反思: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概括能力。

  首先找同学大声,有感情地分段朗读课文内容,其他同学为其正音、找错误,这一个环节锻炼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每读一段找同学来概括文段内容,这一个训练,我先告诉学生概括事件内容的方法:什么人做了什么事,例如第4自然段,就可概括为“杨修改建园门”,同学掌握了这个方法,就很容易概括出了其它段落的内容,效果良好。

  但在这一环节中,学生的阅读能力令人担忧,在朗读课文中,有多位同学在朗读中读错字,没有感情和出现反复的情况,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重点予以加强。

  第三,教学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反思:

  我觉得,在培养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课堂教学中体现得不好,真正的语文教学,应张扬学生的个性,追求学生对问题独特化的见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例如:对“曹操”这一人物的评价,历来都有不同的观点,如果我在课堂上安排让学生自由发言,来评价曹操,也可让学生自由发言讨论杨修之死的原因,我想一定会更好地帮助学生来理解辅导课文内容,并培养学生客观公正地评价历史人物,可惜的是我在课堂上却没有安排,以后我要在课堂教学中多安排一些活动,让学生获取最真实的阅读感受和体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总之,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要依据新课程标准的精神理念,把握语文教学的特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对象转化为主动学习的主人。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篇4

  这篇文章,故事情节比较简单,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也没有优美华丽的辞藻,这样的文章,中学生大都不喜欢学。要顺利地完成这节课,首要的任务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一上课,我就放了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歌,让学生齐诵曹操的诗,让学生讲曹操的故事,把学生带入三国的世界,曹操的世界,全身心地投入到课文的学习中去。事实证明,这个办法是很好的,学生的积极性很高。

《杨修之死》是初四上学期的课文,初四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老师就应该放手让他们自己去阅读、思考,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得到较好地锻炼,阅读能力才能提高。这就如同教小孩子走路。你用手扶者他走,可能比他自己走要快的多,稳的多。但由于有依赖,长此以往,他便不会努力去走,肌肉不发达,便学不会走路。到十八岁不撒手,他可能还走不稳。尝试着在适当的时候松开手,松开手,让他自己走,他可能会跌交、磕破头,但只有经过这样艰苦的练习,他才能学会走路,并且,他会越来越发现:独立行走,其乐融融。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也告诉我们,不存在客观的纯粹的知识供学生去接受,知识只能由学习者自我进行,建构而不是由教师传授。教师的作用主要是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情境,为学生参与任务提供良好的条件,教师不再是拥有知识的权威,学生也不再是被灌输的容器,而是师生相互作用中的主体。

  那么,教师就不能永远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让学生在独立的学习中不断进步,不断壮大。

  只有在这样的阅读中,学生才会成为学习的主人。这节课,同学们都表现的非常积极。细心钻研,认真探讨,急剧争辩,思维十分活跃,态度极为认真严肃,充分表现了主人公的责任感。

  再者,同样的知识内容,由老师讲出和学生说出,效果会大不一样。老师讲让学生听,他们心理上会有一种压迫感,久而久之,产生厌倦心理。而由学生自己说出,他们会产生一种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其学习的兴趣,产生不断学习的动力。这节课结束后,我听到,有许多同学还在为某个有分歧的问题而讨论,争辩。

  本节课所设计的十个问题大都被学生分析到了。学生没想到的最后三个题目也激发了学生的极大兴趣。所以,虽是学生独立阅读,老师也不能只是袖手旁观,也要积极参与,与学生相互交流,互相启迪。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篇5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三国演义》与罗贯中。

  2、掌握本文的生字的正确读音和一些文言字词的意思。

  3、理解小说是如何刻画人物形象的,以及杨修的死因和启示。

  4、明确历史人物与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区别。

教学重点是目标2、3;难点是目标3、4。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曲与图片 (5分钟)

导语的设计是为了复习中国四大古典小说,从而引出本课。课前音乐的欣赏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渲染气氛。同时让学生了解《三国演义》的开篇词和历史人物。

  二、教学步骤:分8块内容,分别是:

(一)说一说《三国演义》与作者罗贯中(2分钟)

(二)做一做注音与解释。(3分钟)

这些是检查预习情况的。从检查来看,字的读音掌握不够,词语的意思掌握较好。以开火车的形式检查,面较广。

(三)讲一讲课文写了杨修犯曹操之忌的哪几件事?在这些事中,杨修表现如何,曹操态度怎样?(4分钟)

这个环节重在检查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训练找关键句和概括能力。为后文的研讨曹操、杨修的思想性格做理论准备。

(四)议一议(10分钟) 1.杨修因犯何罪被杀?

  2.若没有这一事件,杨修是不是就不会被曹操所杀?

  3.杨修死后,曹操进兵,兵败,曹操受伤回营做了什么?为什么?

(五)论一论 (3分钟

  关于杨修死因,有人推之于曹操,有人归之于杨修,有人说另有他 因。你持何种观点?说说理由。

以上二个环节重在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发表自己的见解,更好的进行个性解读文本。

(六)析一析(3分钟)曹操、杨修的形象

  曹操:虚伪奸诈 残忍多疑 嫉贤妒能 老谋深算

  杨修:才思敏捷 恃才放旷 卖弄聪明 轻率大意

这个环节训练学生概括能力以及分析小说的人物刻画的方法,明确人物思想性格。

(七)谈一谈(3分钟)杨修才华横溢,因其才受曹操赏识,也因其才被曹操杀害。我们青少年从杨修之死中应该明白些什么?

联系实际,从小说中我们得到了什么启示,指导我们今后的做人原则。

(八)练一练(10分钟)

  1、以《从杨修之死所想到的》为题,写一段话,谈谈你的认识。200字左右。

  2、(选做)历史上的曹操和《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形象并不相同,结合你

  的所学,以《我眼中的曹操》为题,写一段话。200字左右。

该环节是学以致用,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利用课外或第二节课完成。

三、结束。(2分钟)

  在电视剧《三国演义》片尾曲声中小结本课。

呼应开头,放松心情,达到愉快教学的目的。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课中插入一个视频,是为了学生能感知影视作品的人物形象,从而更好的理解文学作品的人物形象。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还有一点,“七步诗”的插入,是个临时发挥,也恰到好处。

当然,本课也存在着不足,我竭诚地希望大家能够指出,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能做得更好,谢谢大家。

  何田初中 余能宝

-11-

  1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精品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