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吾小秘【www.wxiaomi.cn】,您身边的文字小秘书!

《太阳》语文教案

时间:
  • 相关推荐

《太阳》语文教案(通用10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太阳》语文教案(通用10篇),供大家参阅。

《太阳》语文教案(通用10篇)

《太阳》语文教案1

  【教学目标】

  1、熟读并理解课文内容;

  2、熟读本课应认识的生字;

  3、巩固学过的字、渗透性识字;

  4、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课前准备】

  学生画一幅《我最喜欢的太阳》的画;

  【老师准备】

  课文插图、生字卡片、《后羿射日》录像带、录音带。

  【教学过程】

  师:板书课题《太阳》。今天,我们学习课文《太阳》,齐读课题三遍。

  生:齐读《太阳》三遍。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太阳吗?

  生:喜欢!(齐声)

  师:你们把自己“心中最喜欢的太阳”带来了吗?

  生:带来了!(齐声)学生争先恐后举起了自己画的“心中最喜欢的太阳”。

  师:你们心中的太阳真美呀!你们先在小组中交流自己“心中最喜欢的太阳”,告诉小伙伴,你最喜欢什么样的太阳?

  生:四人一小组,每个人分别指着自己的画,用语言描述“最喜欢的太阳”

  师:(在巡视一周后)挑选了几幅有特色的学生作品,用实物投影形式,在全班进行展示,并请这几幅画的小作者在全班描述“最喜欢的太阳”。

  刘睿轩同学说:“我希望一年四季有不同的太阳。春天,太阳是绿绿的;夏天,太阳是火红火红的;秋天,太阳是金黄金黄的;冬天,太阳是银白色的。”……

  彭子懿同学们:“我最喜欢拿手机的太阳,如果天气太热了,我给他打个电话,他就在家休息;天气太凉了,我就打电话让他出来。”……

  傅培成同学说:“我最喜欢大海上的太阳。因为,大海上的太阳最美,最美。”……

  还有的同学说:“我喜欢太阳,因为太阳带给我们光明和温暖,是太阳把世界照得更加美丽。”

  ……

  师:给这几位同学奖励了小红花。并让学习小组长根据小组学习交流情况,给小组内学生奖励。

  (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书中插图老师也画了一幅)“心中最喜欢的太阳”,你们想知道老师喜欢什么样的'太阳吗?

  生:想!(齐声)

  师:配乐朗读课文《太阳》。

  你们知道老师喜欢什么样的太阳吗?

  生:说出了课文内容。

  师:(根据学生说的内容,分别在黑板上出示诗句)。指读课文《太阳》后,让学生自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

  生:自读、圈生字。

  师:同桌互读,解决不认识的字。

  生:按上述要求进行。

  师:会读课文的同学举手,(会读的很多,举手的同学很多),会读的同学请站起来一起朗读。不会读的同学指着课文跟读。

  生:按上述要求进行。

  师:请坐。小组内学习本课生字。

  生:四人小组有秩序学习。

  师:巡视学生学习情况后,“开火车”,出示生字卡片,抽查认字情况。

  生:生字学生掌握较好。

  师:齐读课文。(让学生看着黑板)

  这篇课文这么美,可惜太短了,我给这首诗加了一句,你们听行吗?“在画纸上,太阳是从同学们的笔尖跑出来的。”……

  生:(笑了),可以,可以!

  师:有谁愿意帮老师把这首诗再写下去?

  生:(纷纷举手,唯恐落后)

  有的说:“在沙漠里,太阳从沙子里钻出来的”。

  有的说:“在山里,太阳是从山坡上爬出来的。”

  还有同学说:“在书中我看到,太阳是一颗恒星。”

  师:同学们,不但会画太阳,而且还写了关于太阳的诗。回家你把自己续编的诗,请爸爸、妈妈写在你的资料本上。有关太阳的资料很多,你们找到了些什么?

  生:学生纷纷举手,交流自己的资料。包括谜语、歌曲、儿歌、科学知识、图片、故事等。

  师:给搜集到资料的同学们奖励“小星星”。

  同学们找到了这么多的资料,在活动课上,我们还要进行交流,希望同学继续搜集、整理、充实有关《太阳》的资料,下面是老师找到的一个小资料,请同学们观看。

  播放录像片《后羿射日》。

  生:学生饶有兴趣的观看,直到下课铃响了。

《太阳》语文教案2

  教学目标:

  1、会认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正确读写“红彤彤、晚霞、睡梦”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各国儿童的团结友爱,感受诗歌的快乐氛围。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难点:理解诗歌含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小黑板。

  教学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精彩展示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播放有关日出日落的图片,师谈话:同学们,看了这么多有关太阳的图片,你想说些什么?

  让生自由谈对太阳的认识,师引入课题、齐读课题。

  三、检查预习:

  1、认读生字词。(利用小黑板出示,多种形式认读)

  师强调彤的'读音,陪与倍、部的区分(在红彤彤一词中要读成一声;再生说几个ABB式的词语。)

  2、送字入文,检查诗歌的朗读情况。

  四、初读诗歌,了解诗歌大意:

  1、教师范读诗歌,生认真倾听。

  2、生评价,并自由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小组同学进行比赛,看谁读得好。师巡视。

  4、全班比赛,每大组推荐一名进行朗读,评出最佳奖。

  5、由最佳奖带领同学们朗读诗歌。

  6、自由谈对诗歌的了解。(能说出一点即可)

  五、课后延伸:

《太阳》语文教案3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太阳的特点,太阳和人类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2、能根据课文内容填空,体会作者说明事物的多种方法。

  3、学会本课生字词,会用“如果……就……造句”。

  4、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了解太阳的特点,太阳和人类的密切关系。教学难点体会作者说明事物的多种方法。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准备训练用题板。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加强预习指导,做好预习工作

  (一)出示预习提纲:

  1、借助汉语拼音和字典,读生字生词,对不理解的词语运用联系上下文和查字典的方法进行初步理解。

  2、认真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从课文中可以看出太阳有哪些特点?

  (2)课文在说明太阳与地球,与人类关系时,哪些地方是概括地写?哪些地方是具体地写?哪些地方是从正面叙述?哪些地方是从反面来说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太阳和地球有哪些关系?

  (4)对本课的内容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

  (二)学生按预习提纲进行自学。

  (三)质疑。让学生提出自己疑难的问题。

  (目的是为了调动学生自学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质疑的时候,老师要加以引导,因为,学生在学习这类课文时,容易提出超出教材内容的一些问题。如“太阳为什么能发光、发热?”“太阳光为什么能够杀菌?”等。这些问题,既不是本课的教学任务,也不是小学生一下子所能接受的。因此,质疑时,要着重引导学生就课文内容来提问题。)

  二、读课文,理清结构层次,练习分段,归纳段意

  (一)按“一边读,一边想”的方法读懂每个自然段,概括出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二)提问:“课文哪几个自然段介绍了有关太阳的知识?哪几个自然段讲了太阳与地球的密切关系?

  同学们带着以上两个问题进一步阅读课文,给课文分段。

  (全文可分为两段:第一段1~3自然段;第二段4~8自然段。)

  根据每个自然段段意,归纳出两段段意。

  (第一段段意:太阳离我们很远,太阳很大,很热。第二段段意:太阳与地球和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

  (三)引导学生认清段落间的内在联系。

  (课文分两段,先讲太阳的特点,离我们很远,很大,很热。再讲太阳与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看起来这两段之间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实际上联系很密切。太阳和我们的关系为什么这样密切呢?这是由于太阳的特点决定的。第一段是原因,第二段是结果。因此,“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一句点出了它们之间的密切关系。)

  第二课时

  一、讲故事,激发兴趣

  (课前让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搜集《后羿射日》的故事,课上让学生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积极性。)

  二、认真读课文,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理解课文第一段的内容

  (一)紧接着以上同学们讲的传说提出问题:“传说中的后羿真的能把太阳射下来吗?”“为什么不能,从哪里可以看出来?”联系上下文内容理解“其实”一词。

  (通过以上训练,同学们很容易就明白了,“其实”一词就是“实际上”、“事实上”的意思。这时教师可围绕《后羿射日》的神话传说进行教育,所谓传说就是人民口头流传下来的关于人或物的记叙和评论,这种记叙和评论因为是口头流传下来的,所以不免有虚构和夸张的因素。这个神话传说是远古时代的人民不能正确解释自然现象,而幻想出来的.。现在科学进步了,我们对太阳已经有了许多了解,“后羿射日”是不可能的事。)

  (二)接下来提问:“谁能运用课文中介绍的内容说说为什么这是不可能的事?”

  (太阳离地球有一亿五千万公里远,日夜不停地步行要走三千五百年,坐飞机也要用二十几年。箭是射不到的,这是第一;太阳有一百三十万个地球那么大,后羿站在地球上怎么能有这样的力量把它射下来呢?这是第二;太阳表面温度有六千度,钢铁都会变成汽,这箭该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才能把太阳射下来呢?这是第三。)

  (三)认真读课文第一段,先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再回答问题。

  1、太阳离我们有( )……如果日夜不停地步行,差不多要走( );就是坐飞机也要飞( )。

  要是把填上的数字换成“很”、“很多”好不好,为什么?

  (第一个空填“一亿五千万公里远”,第二个空填“三千五百年”,第三个空填“二十几年”。在回答问题时,引导学生具体说一说把填上去的数字换成“很”“很多”不好,为什么不好。课文运用数字来说明太阳离我们远,使抽象的事物变得更具体了,通过这几个具体的数字,使同学们能够很形象地理解太阳离地球实在是太远了。而要换成“很”“很多”是很抽象的,读了之后只知道远,但到底有多远就不得而知了。)

  2、我们看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大得很,( )才抵得上一个太阳。

  这里把太阳和什么作比较?这样比有什么好处?

  (这个空填“一百三十万个地球”。这里把太阳和地球作比较,一百三十万个地球才抵得上一个太阳,采用比较的方法和数字相结合的方法。地球是我们比较熟悉的事物,作者又与数字结合起来叙述,使同学们不难看出太阳是很大很大的。而且到底有多大,在读者的头脑中也是比较具体形象了。)

  3、太阳的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 ),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汽;中心温度估计是表面温度的( )。

  这里为什么用钢铁作比较?

  (本题第一个空填“六千度”,第二个空填“三千倍”。这里为什么用钢铁作比较呢?大家都知道,钢铁是比较坚硬的,到一千一百度才能熔化,钢铁碰到太阳,就要变成汽。这样比较和用数字说明,不但具体,通俗,而且有很强的说服力,给读者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四)读课文,进行小结。

  1、课文第一段讲了太阳的哪几个特点,运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

  (第一段讲了太阳的3个特点,即远、大、热。)

  2、作者运用什么方法将太阳离地球远,太阳大,太阳很热这三个特点说具体的?

  (作者采用一个事物与其他事物比较的方法,或用假想来介绍。运用数字具体说明,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3、根据板书,口述太阳的特点。

  (这一练习目的在于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也是对课文内容的复习巩固、理解。说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自由说,小组互相说,指名说。)

  三、理解课文第二段的内容

  (一)读课文第二段,看看这一段开头一句话在这段中起什么作用。(这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句,也是这一段的总起句,概括地说太阳和我们的关系怎样密切。)

  (二)进一步读第二段,看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具体地说明太阳和我们的关系密切。

  第4自然段,太阳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

  第5自然段,太阳和云、雨、雪的关系;

  第6自然段,太阳和风的关系;

  第7自然段,可以利用太阳光来预防和治疗疾病;

  第8自然段,太阳给地球送来光明和温暖。

  课文从五个方面讲述太阳和地球的关系,和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进而说明“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三)进行词语训练,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练习改变句式说话:

  1、运用“有了……才……”及“如果没有……就……”这两个句式,结合这段的内容练习说话。

  (运用这两个句式练习说话,从正反两个方面叙述太阳与动植物的关系。如:“有了太阳,地球上的庄稼和树木才能发芽,长叶,开花,结果。”“有了太阳,鸟、兽、虫、鱼才能生存,繁殖。”这是从正面介绍。“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就不会有植物,也不会有动物。”这是从反面介绍。在学习太阳和气候,太阳和疾病的关系时,还可以用这两个句式叙述。如:“有了太阳,人类才能利用它的杀菌能力预防治疗疾病。”“如果没有太阳,连人类也不会有,就更谈不上利用杀菌能力预防和治疗疾病了。”)

  通过以上训练学生改变句式练习说话,目的是培养学生多角度表达的能力及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继续利用以上两个句式,让学生自由练习说话。

  (启发学生发散思维,可以运用课外知识内容进行说话练习。)

  (四)在理解的基础上,练习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1、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一自然段的意思。

  3、练习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五)根据板书,口述太阳和人类的关系。

  第三课时

  一、朗读课文,自学本课生字词

  (一)自己读课文,将生字词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意思。

  (二)检查朗读课文。

  (三)指名分析生字的字形,解释字词义。

  二、重点指导、学习生字词

  读准字音:“蒸”zhēng是翘舌音。

  认清字形:“菌”的下部不要写成“因”,里面是“禾”,不是“大”或“天”。

  “疗”是病字旁,不是广字头。“炭”注意下半部分的写法。“亿”右半部分是一笔写成的。

  区别:殖、值、植

  三、读读写写

  一亿 估计 繁殖 蔬菜 煤炭

  蒸气杀菌治疗鸟兽虫鱼

  四、巩固练习

  (一)给下面的字组词:

  亿( )殖( )蔬( )

  估( )植( )疏( )

  菌( )疗( )兽( )

  蒸( )疾( )曾( )

  五、作业

  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太阳》语文教案4

  教学目标:

  1、认识“钞、炫、橱、菲、揪、怔、灼、襟”,会写“钞、票、炫、橱、菲、揪、瞬、嘉、颁”,能正确读写“钞票、炫耀、价格不菲、一瞬间、嘉奖、颁奖、诱惑、后悔、依然、橱窗、协商、淡然一笑、不解”等词语。

  2、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从中受到感染,树立诚实的美德,做到做错了事要勇于承认和改正。

  3.联系上下文体会句子中一些词语的意思,主动积累词语。

  教学重点:

  能联系上下文体会句子中一些词语的意思,主动积累词语。

  教学难点:

  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从中受到感染,树立诚实的美德,做到做错了事要勇于承认和改正。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钞、炫、橱、菲、揪、怔、灼、襟”,会写“钞、票、炫、橱、菲、揪、瞬、嘉、颁”,能正确读写“钞票、炫耀、价格不菲、一瞬间、嘉奖、颁奖、诱惑、后悔、依然、橱窗、协商、淡然一笑、不解”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1、认识“钞、炫、橱、菲、揪、怔、灼、襟”,会写“钞、票、炫、橱、菲、揪、瞬、嘉、颁”,能正确读写“钞票、炫耀、价格不菲、一瞬间、嘉奖、颁奖、诱惑、后悔、依然、橱窗、协商、淡然一笑、不解”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当你做错了事,犯了某种错误的时候,你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呢?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新课文,题目是《装在信封里的小太阳》,讲的是一个犯了错误的孩子,在别人的帮助下承认和改正错误的故事。

  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可以提出来,大家共同探讨。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检查预习,理解词义

  (1)炫耀什么意思?它的近义词是什么?(夸耀)

  (2)价格不菲什么意思?文中指什么价格昂贵?。

  (3)诱惑什么意思?文中说谁诱惑了谁?

  (4)焦灼什么意思?(着急)

  (5)懊悔什么意思?近义词是什么?(后悔)

  3、指名分段读课文。

  4、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事情是怎样发生的.,经过怎样,结果如何?

  5、试着给分段。

  按事情发展顺序: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家境贫寒的库伯一时经不住诱惑,捡起了同学丢在课桌下的十美元钞票。

  第二部分(第3自然段)讲库伯走出教室后就后悔了。

  第三部分(第4—9自然段)讲丹尼斯的爸爸给库伯改正错误的机会,库伯用特别的方式承认了错误,将十美元钞票还给了丹尼斯。

  第四部分(第10—12自然段)讲多年以后,库伯也成了一名警察,由于他勇敢正直,工作努力,成绩突出,获得了总部的嘉奖。

  按时间顺序:

  第一部分(第1—9自然段)讲童年的库伯在教室里捡起了同学丢在课桌下的十美元钞票,是丹尼斯的爸爸给库伯改正错误的机会,库伯用特别的方式承认了错误,将十美元钞票还给了丹尼斯。

  第二部分(第10—12自然段)讲多年以后,库伯也成了一名警察,获得了总部的嘉奖,在颁奖会上库伯将小太阳还给了颁奖的丹尼斯的爸爸。

  三、练习朗读课文

  1、同桌互读

  2、小组分段读

  四、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受到感染,树立诚实的美德,做到做错了事要勇于承认和改正。

  2、联系上下文体会句子中一些词语的意思,主动积累词语。

  教学重点:联系上下文体会句子中一些词语的意思,主动积累词语。

  教学难点: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受到感染,树立诚实的美德,做到做错了事要勇于承认和改正。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深入阅读,感悟理解

  1、请同学们用简要的语言说一说,库伯犯了一个什么错误?

  2、读第2、3自然段,画出描写库伯心理活动的句子,想一想库伯是小偷吗?为什么?

  (1)库伯在什么情况下犯了错误?

  (2)丹尼斯的爸爸是如何给库伯改正错误的机会的?

  (3)有感情地读课文。

  3、库伯没来得及改正错误,事情被发现了,丹尼斯的爸爸来到学校,班上

  的同学们是怎样议论的,库伯是什么表现?

  4、如果此时你是库伯,你会怎么办?

  5、丹尼斯的爸爸向同学说了些什么。他采取了一个什么办法,结果怎样。此时丹尼斯的爸爸是如何给库伯改正错误的机会的?

  6、此时如果你是库伯,看到丹尼斯的爸爸这样的做法,你会怎么想?

  7、事情解决了,库伯把钱还了回去,通过这件事你认为库伯是个什么样的

  孩子?(诚实、知错就改)

  三、读后交流

  先进行小组交流,再组织全班交流,并完成下面的练习:

  读句子,给加点的部分换个词语。

  1、最后,库伯决定找个机会,神不知鬼不觉地把钞票还回去。

  2、警察父亲也只是淡然一笑。

  四、拓展活动

  演课本剧。

  五、巩固练习

  1.读生字卡片,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2.抄写要求会写的生字和词语。

  六、作业:

  积累文中的好词好句。

  正所谓教无定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得因材施教才可以。

《太阳》语文教案5

  教学目标:

  1、知道太阳灶的用处,初步培养学生爱科学的兴趣。

  2、学会本课14个生字,理解“面条、外婆、锅盖、荷包蛋、太阳灶”等词之意。

  3、进步学会使用问号和叹号。

  4、能正确地朗读课文。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学会“煮、婆、饿、揭、锅、忘”6个生字。

  2、学习课文1、2自然段,知道表示惊讶或其他感情强烈的句子一般使用感叹号,并指导朗读。

  教学过程:

  1、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同学们,我们家里烧饭做菜都用的是什么?可你们知道吗?不用煤气、煤炉、柴火也能烧饭做菜。不信,我们学了(23.太阳公公煮面条),就会知道了。

  (2)出示课题:23.太阳公公煮面条。齐读课题。

  (3)教学“煮”。

  ①指名拼读,分析字形。

  ②齐读。

  ③口头组词。

  ④指导书写。

  2、初读课文,口述目标。

  (1)听课文录音。想想课文中告诉我们是用什么来煮面条的?

  (2)口述本节课目标。(见(一)教学目标)

  3、再读课文,学习1、2自然段。

  (1)读课文1、2自然段,自学四个生字:“婆、饿、揭、锅、忘”。

  (2)字形难点:婆,上下结构,“女”的一横要写得长些,要注意摆好位置。

  锅,左右结构,右下是“内”,不是“内”,要注意区别。

  读音难点:“锅”是三拼音guo;,中间的介音“u”,不要漏掉。

  用换偏旁记:锅(窝-穴+ =锅)揭(喝-口+扌=揭)

  (3)检查自学情况。指名汇报你学会了哪个字(字形);口头扩词。

  (4)星期天,玲玲到外婆家去玩,这天天气怎么样?什么样的天气称得上晴朗?

  课文写玲玲到外婆家去玩,为什么要写天气暗朗?

  (5)外婆为什么让玲玲和邻居小朋友去玩,而不陪地,说明外婆怎么样?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忙着收麦子)

  (6)读第1自然段。

  (7)指名读第2自然段。

  为什么玲玲会认为外婆忘了做饭?(锅于里空空的,外婆要收麦子,很忙。)

  (8)出示句子“呀,外婆忘了做饭!”

  ①“!”这个标点符号叫感叹号。

  ②为什么这一句开头用一个“呀”字,最后还用感叹号?

  ③师:表示惊讶或感情强烈的句于用感叹号。

  ④指导读出惊讶的语气。

  自由读;指名读,评议;齐读。

  (9)用惊讶的语气读第2自然段。

  4、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抽读卡片。

  (2)教师重点指导书写“锅”。

  5、作业。

  (1)学生书写生字“煮、婆、饿、揭、锅、忘”。

  (2)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3—4自然段,知道太阳灶的样于、好处。

  2、理解“更”的用法,及“面条、外婆、锅盖、荷包蛋、太阳灶”等词语的意思,学会剩下的8个生字。

  教学过程:

  1、复习巩固。

  (1)比一比组词

  着( ) 波( ) 饿( ) 锅( )

  煮( ) 婆( ) 鹅( ) 窝( )

  (2)读课文1、2自然段。

  2、细读课文,学习3——9自然段。

  (1)自学8个生字。(字形难点:碗,不要写成“”。蛋:上面是“”。)

  (2)外婆真的忘了做饭了吗?从哪儿看出来的?“正在这时候”是指什么时候?“热气腾腾”是什么意思?

  (3)刚才玲玲明明见锅里是空的,怎么会烧出面条和荷包蛋呢?这让玲玲感到很奇怪。(同桌分角色渎4—7自然段,指名读,评议,男女对读。)

  (4)玲玲对外婆手里端着的鸡蛋面是从哪儿来的,感到很奇怪,现在外婆告诉她这面是太阳公公煮的,她就更奇怪了。

  ①比较句子:玲玲觉得很奇怪。

  玲玲觉得更奇怪了。

  a.两句话不同在哪里?

  b.“更”是什么意思?

  ②谁能用“更”说说话。

  (5)到底是谁煮的面条呢,玲玲来到后院,看到什么呢?指名读8、9两自然段。

  (6)出示太阳灶的投影片或挂图,用自己的话说说太阳灶的样子。

  (7)课文上是怎么写的呢?自由读课文。写太阳灶样子的句子用“—”,写太阳灶作用的句子用“~~~~~”划出。为什么太阳灶能烧饭、烧莱呢,用“( )”标出,分别读有关句子。

  出示填空

  a.太阳灶远看像( ),朝着( )倒放在空地上,( )放着一只小锅于。近看那伞面是( )小镜子拼成的。

  b.太阳灶能把( )聚集到锅底,用太阳灶烧饭做菜,( )。

  (8)连读8-9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说太阳灶的样子、┑恪⒆饔谩?/P>

  (可以看板书、投影片说)。

  3、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抽读生字卡片。

  (2)指导书写:碗、蛋。

  4、作业

  (1)抄写生字(端、碗、蛋、撑、柄、银、拼、灶)。

  (2)朗读课文。

  (3)完成《课堂作业》2、3、4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太阳灶的样子、作用。初步培养爱科学的兴趣。

  2、初步学会使用问号、叹号。

  3、正确地朗读全文。

  教学过程:

  1、复习巩固,听写字词

  (1)看拼音写词语。

  mian tiao、wai po、guo gai、he bao dan、tai yang zao

  ( ) ( ) ( ) ( ) ( )

  (2)听写生字。

  2、朗读课文,体会标点的用法。

  (1)自由朗读课文,找找哪几句话用“!”,哪几句话用“?”。

  (2)自己读读带“!”和“?”的句子,想想怎么读才对。

  (3)指名读,评议,齐读。

  (4)朗读全文。

  (5)完成课后第四题,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标点。

  3、出示太阳灶的投影片,用自己的话说说太阳灶的样子、用处。

  (1)四人小组说。

  (2)指名说,评议。

  (3)自由说。

  4、小结:人们学科学,用科学,利用太阳的光和热造出了太阳灶,为人们烧饭做莱。人们利用大自然为自己服务的事例还有很多,你还能举出另外的例子来吗?(如用潮汐、风力、水力发电‘利用太阳能发电;……)

  5、总结全文。

  (1)学了这篇课文,你增长了什么知识?

  (2)我们从小要学好文化,要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长大利用大

  自然来为人类服务,为建设祖国出力。

  6、作业。

  (1)完成作业本5、6题。

  (2)朗读全文

《太阳》语文教案6

  一、课前问候:

  师:同学们好!生:(学生的声音很小,参差不齐)

  师:该怎么称呼,怎么问候?生:

  师:听说你们都很聪明,喜欢帮助别人,帮张老师一个忙。一日,我去郊游,一虫子飞进老师的耳朵,怎么办?

  生:往里捅(这个办法哪儿不好?讨论)

  生:引出来(怎么引起来)

  师:用灯往里照,不伤害小虫,让老师感动。

  二、出示课题:

  《番茄太阳》

  1、这个课题什么意思?

  2、老师写的课题与书上写的有什么不同?

  (从细节着眼,帮助学生理解课题)

  三、检查预习

  1、围绕明明、阿姨展开故事,你再读课文时带着什么心情?

  (1)感动。教师注意听学生的回答,里面一个关联词用得好因为所以接下来用这样的句式因为所以说一说。

  (此处既是句式的训练,又训练学生读出文章的多种感受)

  (2)心酸。

  (3)可怜。

  (4)师:你有什么高兴的吗?(教师帮助学生拓展)

  (5)同情。

  (6)心痛。

  2、真不简单,读了几遍课文就有这么多的感受。今天,我们学习这篇课文,看一看我们有没有新的感受体验。

  四、新授:

  1、老师来自河南洛阳,花中之王牡丹的故乡。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幅牡丹图,牡丹,是中国的国花,老师想把它送给书中的人物,你觉得我会送给谁?为什么?

  (提领而顿,百毛皆顺)

  老师没主意,你们帮帮我,先不忙,打开课文,我们来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读书,然后说送给谁。在文中找出根据,等会说得有理有据。老师送你们八个字:以理服人,以情动人!

  2、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1)应该送给阿姨

  学生发言,教师评价:你体会到她心情的变化了!

  1)文中有一段写到她看到明明后,她什么心情?读

  2)再读这一段

  3)明明见过自己的样子吗?现在明明就在你面前,你告诉她长得什么样子?学生读

  4)对于一个五岁,双目失明的孩子,你应该怎么告诉她?再来

  (指导学生读出真实的感受,走进文本)

  (2)应该送给白衣天使。

  (3)应该送给爸爸。

  1)文章几处写爸爸的?

  2)出现了两次,都有一个相同的地方,就是在做一个相同的一件事情,什么事情?

  3)爸爸仅仅是在叫女儿认识事物吗?除了认识物体还有什么?比如明明坐在饭桌前,碗,怎么教孩子?比如拿起筷子,爸爸会怎么说?比如看到桌子,爸爸又会怎么说?明明认识事物都要靠别的器官来认识,她一次就认识了吗?

  4)我想说一句话,爸爸是明明的的(眼睛)

  5)你觉得这位父亲怎样?

  6)读文章的第三自然段,自读。

  7)有一个词语必须注意到,才能把这节读好。

  来回耐心

  8)读爸爸的话。学语文重要的方法是读书。把心放进去,爸爸怎么和一个五岁的小女孩说话。

  (指导学生朗读)你爱你的女儿吗?再来读一读。

  谁能做这个父亲,对着一个盲童,我们说的.时候要怎样?柔、慢

  当我们读课文时,是不是都要响亮?不是。

  (4)应给送给捐献角膜的人

  (5)应该送给明明

  1)在书上找根据

  2)读。明明献腿的部分

  3)把你的感动读出来。同学们,把心放进去才能读好。

  4)当他俯在你耳边说话时,当他说把自己的双腿给阿姨时,你会怎么想?

  一个从未见过光明的孩子,在自己有了一点儿健全的机会时,又要把双腿送给别人,这是一般的爱心吗?

  教师范读:老师读明明的话,你们读旁白,体会。

  (6)应该送给妈妈

  如果你概括妈妈每次出现的表现,用一个字概括一下

  笑

  什么样的笑

  老师在读这篇文章时,想到,五年前,爸爸妈妈肯定有一个约定,你知道什么吗?

  爸爸妈妈要的是一个不仅眼睛健全,心灵更要健全的孩子。

  五、总结

  全文用一个字总结爱

  只要心中有的人,才能体会到别人的爱。希望你们向明明那样,做一个番茄太阳!

《太阳》语文教案7

  [教学目的]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传说、寸草不生、差不多、摄氏、钢铁、庄稼、生存、繁殖、蔬菜、比较、杀菌、预防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太阳的有关知识,初步认识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激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4、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体会说明事物的一些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太阳的特点,体会课文怎样运用举例和数字等方法来说明太阳特点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都听过《后羿射日》的神话故事吗?太阳能不能用箭射下来?为什么?

  太阳离我们有多远,有多大,有多热?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太阳》。

  二、学习生字:

  1、自读课文,把生字新词画出来,并练习读正确。

  注意氏读shì,不读sì;

  2、出示含有生字的词语,指名让学生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读。

  3、特别注意一些生字的字形:

  氏不要写成氐字,抵字的右边是氐不是氏;

  疗字下面不要写成子;

  庄字不要写成压,也不要多一点。

  4、指导书写

  三、学习课文

  1、请同学们自由读第1~3自然段,看看课文是怎样把太阳的特点写清楚、写明白的。

  a.远:

  太阳离我们有(一亿五千万公里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

  课文通过数字来进行具体说明,这些数字要精确、有科学依据。

  b.大:

  读课文中的相关句子,体会太阳大的特点。

  c.热:

  用笔画一画,作者是怎样说明这一特点的?

  引导说出列数字和用假设事例来说明的'方法

  动手算出太阳的中心温度?

  一千八百万度。

  小结:

  太阳的特点说明的方法

  远一亿五千万公里

  走:三千五百年

  飞机:二十几年

  大一百三十万个地球

  热表面温度:六千摄氏度

  中心温度:是表面温度的三千倍

  2、距离我们那样遥远的太阳,和我们人类有着怎样的密切关系呢?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的第4~8自然段,画出你认为最重要的一句话。

  归纳:与人类的关系:

  动植物的生长

  人类生活

  自然气候

  人类健康

  3、太阳的特点和人类的关系有什么联系?

  引导同学们把课文第一与第二部分的内容联系起来进行思考。(认识到正因为太有大热的特点,又离地球很远,才造就了我们地球这一美丽可爱的世界,才给我们人类及动植物提供了生存、繁衍的最适宜的环境,而且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4、联系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说说对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的理解。

  5、《太阳》是一篇常识性课文,主要介绍了太阳的有关知识和它与人类的关系。课文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举例子等多种说明的方法,让我们形象、直观地了解了太阳。老师相信,只要大家主动地学习,今后肯定能掌握更多有关太阳的知识,将来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让太阳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太阳》语文教案8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感悟作者要表达的心愿。

  3、在读文中体会作者想象之美,领会愿望之美。

  教学重点: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在朗读、练读中初步感知课文情感和语言之美。

  教学难点:

  理解孩子的愿望。

  教学方法:

  读中感悟、以读促理解。

  教学用具:

  字词卡片、图片、图画纸、具有四季特色的图片、水彩笔。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简笔画导入新课

  1、简笔画:四个圆圈。猜猜老师画的是什么?

  2、在简笔画上方板书课题。你产生了什么问题或想法?

  二、范读或自读课文

  1、想知道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吗?想自己读课文还想听老师读课文?

  2、提出听或读的要求:想一想,你在课文里知道了什么?小朋友画的太阳是什么样的?

  3、谁上来画一画?

  4、画四个太阳送给谁呢?随回答板书:春、夏、秋、冬,与图相对应。

  5、你喜欢这篇课文吗?为什么?

  三、认识生字词语

  想美美地读好课文吗?那么,我们先学会生字词语吧。我们看,那个小组学得又快又好。

  1、指导分小组学习:读准字音,标出生字词语。认识生字和词语。

  2、检查。

  ⑴、出示字卡。

  ⑵、将生字卡片贴在黑板上:分大组词语擂台赛。

  ⑶、汇报小组中发现的独特巧妙的识字方法。老师适当点拨。提示:我们刚学了字谜,谁能选择其中的字编个谜语大家猜?

  四、读通课文,了解大意

  1、指导小组练读,互相评评议议。

  2、检查读课文:哪些小组的小朋友愿意读给全班同学听?请站起来读。

  3、课件展示或在投影仪上出示春夏秋冬图片,在一年四季中,你的感受是怎样的?

  4、出示孩子的画。孩子为什么要这样画?他有什么想法呢?

  小结:因为孩子想让世界更美丽、更舒服,这是他美好的愿望。

  五、写字

  1、引导学生观察生字,从中发现了什么。

  2、说说写字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可以编一编口诀。

  提示大口框的写法:先里头,后封口。

  3、在田字格里示范“园、为、光”的写法。

  4、检查,个别指导。

  六、教学效果测评

  1、轻声读音节,想想拼出的词语是什么,再写一写。

  2、自由练读课文,轻声读题,读完一道题后,想一想横线上该填什么,再连起来读一读。

  七、拓展学习

  向爸爸妈妈了解太阳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与导入新课

  板书:四个太阳

  1、上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向父母了解了哪些关于太阳的知识?

  二、朗读课文

  1、你最喜欢哪段课文?你为什么喜欢这段?把你喜欢的词语圈出来。

  2、指导第一段。出示第一段,读这段时的心情怎样?哪些词语要强调出来?哪些地方可以停一停?画出停顿符号。

  3、把你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4、谁认为自己能把这个自然段读得最好,谁就站起来读。

  5、老师把孩子的画带来了。分别出示四幅画。说说在图上看到了什么,用上你喜欢的词语,还可以有自己的创造。

  三、互相帮助,背诵课文

  1、既然我们喜欢这篇课文,那我们能把课文背下来吗?谁能行?指导四人小组合作背课文。

  教小朋友把你背的这段背下来。

  2、领背课文前三段。按课文顺序,老师背第一句,学生背下文。

  3、谁发现了,老师背的句子有什么特点?

  领背第四段。这一段又是怎样开头的?

  四、画太阳:展开想象,表达愿望

  1、多美的图画!多美的课文!多美的愿望!你们除了喜欢课文中的太阳,还喜欢什么样的太阳呢?它代表了你的什么愿望?

  2、你想画出心中的太阳吗?它是什么颜色的?是什么样子的?它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它能给你或别人或者童话中的人物带来什么?

  五、办画展,说太阳

  组织交流

  1、找你喜欢的同学互相说说。

  2、说完以后,把你画的太阳贴到黑板上去。我们马上可以办画展了。

  3、数一数,黑板上共有多少太阳?将“四个太阳”中的“四”换成数出来的数字。

  4、现在,小朋友看到这么多的太阳,想说什么?

  总结:愿孩子们有美好的愿望,有善良的.心,更有丰富大胆的想象,这样,我们的世界就更美好了。

  5、可以给我们的画展取个名字吗?

  板书:美好的世界(或学生取的名字)

  6、谁来当解说员,把自己的画说给全班同学听?

  六、教学效果测评

  1、先口头说一说,会写的字可以写下来。

  随学生回答板书部分词语。

  2、朗读和背诵课文,同桌互相检查。

  七、拓展学习

  轻声读一读,不会读的字问问老师或同学。说一说,作者为什么想种太阳呢?你喜欢作者奇特的想象吗?

  喜欢的话就多读几遍。

  八、作业

  回家给家长讲一讲今天学的故事,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板书设计

  18、四个太阳

  春 夏 秋 冬

  (学生涂色)

  (学生的画)

《太阳》语文教案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了解一些有关太阳的知识,太阳和人类的密切关系,知道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

  2、学习课文运用数字和比较的方法来说明事物的写法。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学会用“虽然……但是……”,“如果……就……也……”造句。

  4、朗读课文,默写最后一小段。

  知识点梳理

  说明方法、背诵、关联词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二、检查预习,理清脉络。

  三、导学

  (一)学习课文第一段,把握太阳的特点。

  1、指名分节读1-3节,说说太阳有哪些特点。

  2、交流

  3、自由朗读,找出有关描写的语句体会文章如何把太阳的这些特点写具体、写生动的,同桌讨论。

  4、交流,读句。远:传说引入,数据,比较,假设,反问。

  大:比较,数据,比喻热:数据

  5、小结:第一段运用了传说、数据、假设和比较的'方法,分三个小节具体形地、把太阳“远、大、热”的特点阐述得清清楚楚,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6、齐读第一段,概括段意。

  (二)学习课文第二段,搞清太阳与地球的关系。

  1、指名一位同学读第4节第1句与第8节,其余4节由4小组分别读。边读边思考:为什么这么读?

  2、第二段的第一句话是第二段的总起句,在全文中又起到了过渡作用,指名读句,请你把这句话中两个分句之间的关系弄清楚。

  3、请你用“抓过渡句”的方法概括第二段的段意。

  4、默读分述部分,思考:课文从哪几方面写了太阳与人类的关系?结合插图回答。

  5、分小组自学:要求:

  ⑴熟读课文,体会太阳与地球的关系。

  ⑵看图说说“有了(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会怎样?”小组分派角色,担任讲解员。

  6、大组交流。

  四、总结朗读全文

  1、太阳是我们人类取之不尽,用之无穷的五大能源,希望同学们从小学好科学知识,长大能更充分地 利用好太阳,为人类造福。

  2、朗读全文。

  五、完成交流课后习题

  六、布置作业

  抄词,家默,读文

  课后反思

  课中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大胆质疑,培养主动质疑的兴趣能力,鼓励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大胆探索,激发学生课外研究探索的兴趣热情。

《太阳》语文教案10

  教学目标:

  1、能借助字典认识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懂得时间是宝贵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交流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

  2、出示课题

  课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

  1、交流预习情况。

  2、自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

  三、再读理解课文

  1、默读课文思考:外婆一共谈过几次话分别在什么情况下谈的?为什么要这么谈?

  2、小组合作学习

  3、全班交流

  (1)理解:心里不只是焦躁,还带着几分悲戚。

  领会当时急切、悲怆的情怀。

  (2)结尾句:“我知道……”

  ①说说你是怎么样理解的?

  ②理解课题含义

  四、说话训练

  说一个自己(或者别人)“留住太阳”的故事。

  五、课外拓展

  阅读主题是“留住今天的太阳“的其他读物。

《太阳》语文教案(通用10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