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吾小秘【www.wxiaomi.cn】,您身边的文字小秘书!

三年级数学连除教案

时间:

三年级数学连除教案(精选5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三年级数学连除教案(精选5篇),以供借鉴。

三年级数学连除教案(精选5篇)

三年级数学连除教案1

  教材简析:这部分主要是巩固前面两段学习的内容,帮助学生逐步形成相关的计算技能。

  教学目的:

  1、通过一些对比练习,进一步理清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算理;继续加强估算教学,提高计算能力。

  2、在解决一些具体的实际问题中,注意渗透一些简单的数学思想(如p.4第4题)

  3、通过计算,渗透连除和除乘之间的关系,为后面的相关学习做准备。

  教学过程:

  1、先估计商是几百多还是几十多,再计算

  228÷3712÷6231÷5

  944÷8543÷2197÷4

  具体操作:先指名一道一道地说说自己的估算方法和估算结果。再指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自己做题,时间到后,在检查是否正确的前提下,比比谁做得更多。

  在讲评板演题的时候,注意发现并纠正学生的一些错误。

  指出: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有2种可能,或是三位数或是二位数。

  2、练习:800÷2÷2900÷3÷3600÷3÷2

  800÷4900÷9600÷6

  先请学生观察这组题目,你觉得上下两题有什么特点?你猜它们的`结果会有什么特点?

  猜得是否正确呢?请大家算一算。

  学生计算。

  交流:猜对了吗?谁能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一下这上下两题的规律?

  (这个语言要求不必太高,主要还是在于要摸清学生的知识水平,老师适当引导,使他们初步感知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除以这两个除数的积。)

  3、(p.4第4题)下面三个图形的周长都是396毫米,每个图形中各条边的长度都相等。说出各图形的名称,并分别求出它们的边长。

  读题后问:每个图形中各条边的长度都相等。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学生分别列式计算出每条边的长度。

  问:看来你算出的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让学生初步感知:同样长的周长,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份就越短。或者说:同样的数,除的除数大,商就小;除的除数小,商就大。)

  4、(p.5第5题)小明从家出发,经过邮局到少年宫,一共用了9分(图略)(1)小明平均每分走多少米?(2)如果照这样的速度直接从家到少年宫,只要7分。小明直接从家去少年宫的路程是多少米?

  要求学生对照图理解文字内容,并正确解答。

  5、布置作业:p.5第1题,p.4第5、6题

  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

  教材简析: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有两种情况:一是求出商的最高位以后,除到被除数的某一位不够商1的要商0,用0来占位;二是0除以一个不是零的数商是0,这就要涉及到被除数是0的除法。所以这部分内容分两段安排:第一段先以采蘑菇和采桃为素材,引导学生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然后仍结合养鸡场的情景,教学装运用刚学到的知识计算商中间有0的除法。第二段教学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另一种情况。

三年级数学连除教案2

  教学目标:

  1、能从实际生活问题中体会连乘解题的意义。

  2、掌握连乘递等式计算。

  教学重难点:

  连乘的意义及计算

  教学过程:

  一、概念理解:什么是包装?(媒体演示)

  板书:听盒箱

  二、学习主题图例1

  1、收集信息:从图中收集到哪些信息?

  板书:4听1盒

  2盒1箱两个条件

  2、提出问题:装了3箱奶粉,一共有几听?

  板书:?听?盒3箱

  3、分析过程:

  (1)先算什么?

  (2)再算什么?

  (3)说说你的理解:先算3箱里有几盒,在算有几听

  板书:3×2=6(盒)6×4=24(听)答:一共装了24听。

  4、练习:每层楼住3户人家,红星小区有2幢5层楼,一共居住了多少户人家?

  分析:

  (1)有哪几个量?板书:户层幢

  (2)先算什么?在算什么?

  生1:先算一幢有几户?再算2幢一共有几户?

  板书:3×5=15(户)

  15×2=30(户)说说你是怎样算的?生:2个15是30。

  生2:先算一共有几层?再算一共有几户?

  2×5=10(层)

  10×3=30(户)

  (另外2×3×5的'方法没有学生提出来,理解上也有困难,教师可以不提)

  5、小结:刚才学习的几道题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生:都有3个数量,都要分两步计算,都用乘法计算

  6、学习“连乘”的表达:

  (1)介绍(2)尝试

  3×2=6(盒)3×5=15(户)

  6×4=24(听)15×2=30(户)

  7、计算

  (1)观察什么计算顺序?生: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2)填空:

  4×2×9 5×6×2

  =()×9(8是哪里来的?)=30×()(为什么填2?)

三年级数学连除教案3

  教材简析:

  这部分内容教学用连除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这是上学期学习的连乘计算的实际问题的逆解题,也可以用两中方法解决,即可以用连除的方法,也可以用先乘后除的方法。通过教学,帮助学生进一步积累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发展数学思考,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生活中一些问题可以用连除或是先乘再除的方法来解决。

  2、能通过题中的图或文字找到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从题中找全信息,找到合适的解答方法;说出每一步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教学重点:掌握用连除或是先乘再除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光盘或者挂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师发作业本,这件事天天做,大家熟悉吗?

  为了使计算的方便,我们假设现在我们每组都是正好有10个同学。

  (老师拿一叠本子,做要发的样子),这里应该有多少本?

  仔细听老师准备这么发:我先发给4个组长,再请4个组长发给每个同学。

  大家想一想,要求每人发到几本本子,你可以怎么列式?

  学生可能会说:40÷4=10(本),10÷10=1(本)

  4times;10=10(人),40÷40=1(人)

  先交流第一种解答方法:指名说说每一步算式的意思。指出:发本子有2次平均分的过程,先是老师把40本平均分成4份,再由组长把10本本子平均分给了10个学生,所以对应的我们就可以列出2个连续除的算式。我们也可以把它们合起来写,写成:40÷4÷10=1(本)

  学生读一读该算式,联想:我们前面学习过有关连除的计算,回忆一下,你可以想起这类算式还可以怎么变化?

  交流第二种解法:指名说说这乘表示的是什么意思?注意单位名称为什么是“人”而不是“本”?指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要正确确定单位名称,写错了,也就说明你对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还不能理解。

  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用连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当然有的时候这类题还可以用先乘再除的方法来解决。但不管你用什么方法算,你要清楚每一步算式所表示的意思,并正确写出单位名称。

  二、学习新知:

  1、出示书上的例题,请学生看题后说说看到的信息。

  交流的时候,要引导学生找信息的时候,要从文字信息和图片信息两个方面找。

  文字信息:224本书。图片:有2个书架,每个书架有4层。

  注意观察2个书架有什么特点,要让学生发现:两个书架非常的'相似,都有4层,每层放的书都差不多。

  指出:放得这么整齐,才能说成是“平均分”,才能问“平均每个书架上每层放多少本?”

  现在请你想一想,可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交流算法,注意要让学生说清楚每一步算式的意思。

  可能的方法:224÷2=112(本),112÷4=28(本)

  2times;4=8(本),224÷8=28(本)

  如果还有别的方法,可以请该学生说一说,但要注意一个度的问题:学生如果能清楚地说,那就可以认可;如果说得非常的勉强,大多数同学都不为接受,那没有必要刻意地去找出更多的方法。

  2、练习

  (1)(p.11第1题)让同学分别从题中找到文字信息和图片信息,然后再交流各自不同的解答方法。

  (2)(p.11第2题)方法基本同上,但要注意一点,学生可能读完题后,能感觉这是一道连除法解决的实际问题,加上题中出示信息的顺序,估计会有学生列式为:150÷3=50,50÷2=25(天)

  如果真有,要问学生第一个算式究竟表示什么意思?如果根本没学生能说个明白,那就要让学生选择更有把握的解法。

  三、思考题:

  商的十位可能是几?被除数的百位可能是几?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四、布置作业:

  p.12第3~7题

三年级数学连除教案4

  教学内容:教材第11——12页。

  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三位数连除应用题的结构,能够正确列式解题。

  学生自主探索三位数连除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出解题规律。

  教学重难点:理解这类应用题的结构,正确进行解题。

  教学具准备:小黑板、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算

  40÷560÷580÷5

  100÷545÷348÷4

  46÷2420÷7

  2、笔算

  654÷3498÷8555÷6

  768÷9368÷4490÷8

  二、新授

  1、揭示课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三位数的连除应用题,板书课题。三位数的连除应用题。

  2、出示例题

  有两个书架一共放了224本书,每个书架有4层,平均每个书架每层放多少本书?

  方法1、224÷2=112(本)

  112÷4=28(本)

  方法2、4×2=8(层)

  224÷8=28(本)

  ①教师指着方法1指名回答:你是如何想的,说出你的思考过程,

  224÷2=112(本)这道算式是什么意思,

  112÷4=28(本)又是什么意思?

  ②教师指着方法1指名回答:你是如何想的,说出你的思考过程,

  4×2=8(层)这道算式是什么意思,

  224÷8=28(本)又是什么意思?

  ③指名回答刚才这题的.思考过程。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的第1题

  全班校对。

  2、想想做做的第2、3题

  四、全课

  五、布置作业

  想想做做的第4——7题

三年级数学连除教案5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教科书第63页例1及“做一做”

  【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习了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的笔算乘法分两个层次编排。先出现不进位的,突出乘的顺序及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因为,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不仅可以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还为学习多位数四则混合运算打下基础。而且,为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因数是更多位数的乘法问题,奠定了基础。因此在计算体系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在弄清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和书写格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准确计算的能力。

  3、培养学生书写工整、认真计算的学习习惯及善于思考的。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

  掌握笔算方法并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解决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

  【教具准备】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教科书第63页例1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在弄清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和书写格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准确计算的能力。

  3、培养学生书写工整、认真计算的学习习惯及善于思考的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

  掌握笔算方法并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解决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启动数学列车——复习铺垫

  1、口算(指名说得数并说出怎样口算的)

  30×40=  80×30=  900×10=  60×70=

  21×20=  88×10=  13×30=  32×20=

  2、笔算:

  24×3=  38×2=

  『设计意图:兴趣是的老师。新课开始,我便以准备带同学们去一个神秘的地方,充分调起学生的胃口,然后再以邀请

  同学们乘坐数学列车的方式吸引孩子,让孩子在愉悦的'氛围中,轻松完成准备题。』

  二、进入儿童乐园——探究新知

  1、出示课本63页例1的情境图

  (1)学生观察:你收集到了哪些数学信息?提出了什么问题?

  (2)要算一共付多少钱,该怎么列式呢?(24×12)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2、揭示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

  3、分小组讨论,尝试计算

  4、全班交流,整理算法

  5、设疑:刚才我们求妈妈买12本书用288元,计算时一共用了3个竖式,那能不能把这3个竖式给合并起来写成一个竖式呢?

  6、生尝试用笔算方法计算

  7、师生共同分析24乘12的笔算方法

  说明:在把两个积加起来的时候,个位上是计算8加0,0只起占位作用,为了方便,这个0可以省略不写,边说边把0擦去。

  8、小结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乘法的笔算方法

  (1)相同数位要对齐;

  (2)用第二个因数各个数位上的数依次去乘第一个因数;用哪一位上的数去乘,积的末位就写在那一位的下面;

  (3)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设计意图: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为此,我创设了有趣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算理与计算方法,让孩子在不断的探究与交流过程中理解算理,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学生在操作探究过程中,也培养了合作意识,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张扬了自己的个性。』

  三、回顾反思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关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你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吗?

  『设计意图:课尾对本课知识及时进行回顾反思,可以加深学生对法则的理解、对法则的应用,更好的领会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

  四、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十五第1、2题

三年级数学连除教案(精选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