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吾小秘【www.wxiaomi.cn】,您身边的文字小秘书!

小学数学《吨的认识》教案

时间:

小学数学《吨的认识》教案(汇总3篇)

小学数学《吨的认识》教案(汇总3篇)

小学数学《吨的认识》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观念,知道1吨是1000千克,并能进行质量单位的简单化聚。

  2,培养学生对物体质量估计的能力,能在实际生活中解决一些相应的问题。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初步建立1吨的观念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展示场景)水果贸易市场,一箱箱,一袋袋水果,一个苹果重200()

  一箱苹果重15()(分别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一辆装满苹果的大卡车)请学生估计这一车的苹果的重量

  (如:3吨)

  2,请学生说说对"吨"的认识(同时揭示课题:"吨的认识")

  (二),在实践体验中认识"吨"

  1,直观感知,初步认识"吨"

  (1)请同学们找出教室中有没有可以用"吨"作单位的物体

  (如:桌,椅,电视机,书本等用什么作单位比较合适)

  (2)那么哪些物体用吨作单位呢

  (请同学举例)

  (3)媒体展示:大象,汽车(轮船)的载重量,建筑工地的一大堆石料等,用"吨"作单位比较合适

  2,认识吨

  (1)请出4个同学站在一起,让学生说说他们的重量。

  A,4个三年级学生的重量大约是多少千克(约100千克)

  B,8个这样的同学大约重多少千克

  C,40个这样的同学大约重多少千克

  (2)为了简便计量1000千克规定为1吨

  联系班中40个同学,想象一吨的重量。

  (3)媒体展示:看一看,算一算

  A,一袋大米重100千克,几袋大米的重量是1吨

  B,100块砖的重量是200千克,多少块的重量约是1吨

  (4)想一想,填一填(小组合作)

  一箱苹果的重量是10千克,一副哑铃的重量是5千克,一袋面粉的重量是25千克,1头牛的重量是500千克,那么()个()的重量是1吨。

  (5)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哪些地方要用到"吨"作单位

  (6)填上合适的重量单位。

  A:卡车载重4()

  B:小明体重35()

  C:一块橡皮的重量是8()

  D:浙江举重运动员,在二十七届奥运会上以挺举207.5()的成绩再一次获得冠军,为国争光。(请学生联想他能挺起几个学生,几个占旭刚就可以挺起一吨)

  一座桥的载重量是10()(再请学生说说什么是"一座桥的载重量")

  (三):吨和千克的化聚。

  1,请同学试一试例3.

  (1)5吨=()千克(2)2450千克=()吨()千克

  填好后分别指明学生说说怎样想的

  2,试一试

  8000千克=()吨6吨20千克=()千克

  (四),课堂小结

  学过的重量单位有那些?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五),练习

  1,填空

  4000千克=()吨3吨=()千克

  2吨600千克=()千克

  4200千克=()吨()千克

  7吨38千克=()千克

  2,①一头大象重5000千克,合多少吨

  ②一辆卡车能装4吨500千克大米,合多少千克

  ③一个鸵鸟蛋重1500克,合多少千克多少克

小学数学《吨的认识》教案2

  一、学 科小学数学

  二、课例名称 吨的认识

  三、执教教师

  四、指导教师

  五、课 型 新授课

  六、年 级 三年级

  七、教材版本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八、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借助生活中的具体物体,感知和了解吨的含义,通过想象和推理初步建立某些物体1吨重的观念,培养用吨这个单位估计物体质量的能力。

  2、知道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吨与千克的简单换算。

  3、在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

  初步建立1吨的观念,能进行吨与千克的简单换算。

  学情分析:

  吨是一个比较重的单位,教学中不能像对待千克那样可以让学生直接体验,这就给1吨的观念的建立带来了困难。然而学生对于吨也不是完全空白的。首先学生已经建立了1千克的观念,为吨的教学准备了数学基础。其次,他们对于生活常见的物品的重量也有一定的体验,这就为吨的教学准备了经验基础。第三,吨在生活中的应用还是比较广泛的,学生对此不会毫无印象,这就为吨的教学准备了生活基础。所以,本课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调动学生对常见物品的重量的体验,引导学生通过想象与推理,由浅入深地建立1吨的观念。

  九、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估计教师的体重。

  学生自由估计。

  提问:你为什么而不用克作单位呢?

  2、引入吨。

  (1)感受几个大型动物的体重。 (幻灯片)

  学生读,想象其重量,同时感受这些重量用千克做单位比较麻烦。

  (2)出示几个大宗物品,让学生想象这些物品的重量。(幻灯片)

  让学生感受这些物品都很重。

  提问:计量这些物品的重量如果都用千克做单位,将给我们的使用带来很大的麻烦,怎么办?

  指出:计量比较重的或大宗货物由多重,通常用吨作单位,吨一般用t表示。(幻灯片)

  教师揭示课题:吨的认识。

  (二)亲身体验,感受并想象1吨的重量。

  1、体验25千克大米的重量。

  每组一袋25千克的大米,学生搬,感受其重量。并在小组、班级内交流自己的感受。

  计算:1袋大米25千克,4袋大米多少千克?40袋呢?

  教师指出:每袋大米25千克,40袋大米就是1000千克,也就是1吨。

  (板书:1吨=1000千克)

  提问:2吨是多少千克?5000千克是多少吨?10吨是多少千克?

  想象:如果让你搬1吨的大米,会是什么样的情况?

  指出:1吨对于我们个人来说是很重的。

  2、利用想象和推理,进一步感受1吨的重量。

  提问:全班学生的体重有没有1吨?

  学生猜测,然后师生共同计算。

  指出:同学们的平均体重是30千克,33个同学的体重接近1吨。

  3、利用常见的物品,想象1吨的重量。

  (1)出示图片,先在小组里说说图片的意思,再在班级内交流汇报。(幻灯片)

  提问:80袋水泥重多少吨?

  (2)出示下面的图片,自由选择其中的物品,想想需要这样的多少个物品的重量才够1吨。(幻灯片)

  学生在小组内自由说,再在班级内交流。

  (三)实际应用,深化认识。

  1、吨在生活中的应用。

  提问:在生活中的什么地方见到过用吨作单位?

  说说下面图中牌子上的几t各表示什么意思?(幻灯片)

  学生答毕,教师指出:此处的3t表示这条路限载3吨。

  学生答毕,教师指出:此处的8t指起重机规定的最大起重量为8吨。

  学生答毕,教师提问:你认为在安全范围内,这个电梯的载客人数应是多少?

  师生共同计算,得出答案。

  追问:如果是儿童,是否可以多一些呢?

  让学生感受:电梯载客的数量不仅要考虑重量,也要考虑空间。我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考虑问题要全面。

  2、选择合适的单位填在下面的括号里。(幻灯片)

  3、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出示下面的问题。(幻灯片)

  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汇报。

  4、数序日记。(幻灯片)

  今天是星期日。早上,我吃了两个100千克的包子,然后就和妈妈一起去市场买菜。

  市场上的物品可真多啊,看得我眼花缭乱。我和妈妈转了一大圈,一共买了1 克芹菜,2吨莴苣,3千克鸡蛋,每个200 克的苹果8个,1000千克肉。我和妈妈拎着这些东西,累得满头大汗。

  指名一优秀学生读。提问:这篇数学日记写得怎么样?

  学生改正用错了的单位。

  启发:虽然小明在数学日记中用错了一些单位,但是小明还是有些方面值得我们学习,你能说说我们应该向小明学习什么吗?

  (四)总结全课,拓展延伸。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能把你的收获写到今天的数学日记中吗?

  学生写完后,班级内交流。

  2、送给学生的话:(幻灯片:配乐呈现)

  生活中有丰富的数学,希望同学们能做一个观察者、思考者。

  数学中有无限的奥秘,希望同学们能做一个探索者、发现者。

  十、教学反思:

  吨在学生的头脑中是一个抽象的计量单位,如何让学生对吨又一个具体清晰的认识?本课做了两点突破。

  1、在生活的大背景中认识吨。

  生活是数学的源泉,生活中的数学是鲜活的,生动的。本课运用了大量的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创设了生动的生活背景,让学生在此背景中感受吨,认识吨,运用吨,不仅深刻地建立了1吨的观念,也深深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让学生在直接与间接的体验中想象吨。

  吨是一个用来计量重量的单位,必须以体验为基础方可清晰地把握。本课一方面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对常见物品重量的经验,另一方面,安排学生在课堂上对25千克的重量进行现场体验,以获取丰富的直接感受。在这些感受的支撑下,再借助想象与推理,学生理解1吨到底有多重也就比较轻松而深刻了。而且,因体验的存在,也使课堂显的生动而富有张力。

  应该说,在生活的背景中通过学生的体验让学生清晰地建立1吨的观念这一设计思路还是很成功的。

  吨的认识的教学是本节教材的一个难点。 吨是一个离学生的经验比较远的概念,既重又抽象,是很难把握的,如何让学生在头脑中牢固建立1吨的观念?本课的设计可谓独具匠心,充分挖掘了教材与生活的联系,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能力,以直接体验为杠杆,逐步抽象,深入而牢固地建立了1吨的观念。

  一、在生活中认知。

  在这堂课中,教师主动寻找数学知识与生活情境有机联系的切入点,灵活地展开教学,使枯燥的数学问题生活化,同时丰富了学生理解概念的基础经验。

  首先,从生活的需要揭示吨的引入。这节课先认识比较重的、大宗的物品入手,让学生感受到:计量比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重量,需要一个更大的单位。这样自然地引出了吨,使学生意识到吨的产生是来源于生活的需要,生活与数学有密切的联系。

  其次,基于生活经验建立吨 的观念。课堂上,教师安排了大量的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物品,通过这些物品的重量,借助想象和推理,让学生感受1吨是个很重的单位,进而逐步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建立1吨的观念。

  第三,在生活中应用深化了 吨的认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生活是数学最广泛的应用空间。这节课以生活为背景,安排了三组应用,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一步步地深化了学生对吨的认识。

  二、在体验中感悟。

  体验也是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吨的认识重在体验。本课先让学生亲自抱25千克的大米,获得直接体验,在此基础上推想40袋这样的大米的重量,从而帮助学生建立1吨的观念。

  其一,因体验而生动。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25千克的安排恰倒好处。力气小一点的学生,抱不动25千克的重量,或只能抱起一点点;力气大一点的,虽能抱起来,却要比较吃力。不同的学生感觉大不相同,体验丰富而生动,充满了个性化,这就使课堂变得富有活力和生机,充满张力。

  其二,因体验而深刻。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学生在抱大米的体验中不仅获得了直接的感性经验,而且获得了另外一种学习方式体验性学习,这就使本课的教学超越了这节课的界限,为学生终身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

  三、在文化中升华。

  任何教学都要承担传承文化的重任,数学课也不例外。本课教学中,教师充分挖掘课堂教学的文化内涵,让学生在文化的浸润中学习知识,提高思想,升华感情。首先利用精选的教学内容,精致的教学语言以及恰当的幽默点缀,使课堂时刻弥漫着浓郁的文化气息。课堂上学生精神放松,思维活跃,不仅增长了知识,也可以感受到数学的生动与有趣。其次,课的结束时教师送给学生的话,让这一课更是余韵悠长,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无穷奥秘;也使学生感受到了教师的`期望,体会到了教师的苦心,对教师的情感得到了升华,使数学课堂教学成为学生的一次愉快的旅行。

小学数学《吨的认识》教案3

  设计说明

  吨这个质量单位比较抽象,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很少接触,不易直接感受,因此在本节课,教师通过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组织算一算、估一估等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感受和体验质量单位吨。

  1.创设情境,丰富学生对吨的感性认识。

  三年级的学生,生活经验很少,接触这些质量单位的机会更少。针对这种情况,光靠教师的讲解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创设学生喜欢的情境,充分利用PPT课件,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主动接受信息,丰富学生对吨的感性认识。

  2.结合已有知识经验,让学生利用各种推理方法来解决问题。

  在学生认识了吨,掌握了吨与千克的关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独立完成例8,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利用各种推理方法来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猜一猜同学或老师的体重。

  2.讲故事。

  张伯伯的农场今年获得了大丰收,收获了好多的大米,张伯伯要把这些大米装在袋子里,准备运到城里出售,他会选择什么样的车呢?

  设计意图:通过猜测游戏和故事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师生交流,探究新知

  1.认识吨。

  (1)出示课件,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张伯伯要运送大米,选择集装箱和火车运送,你知道它们分别能装多少吨货物吗?(学生看车厢上的数,说出它们的载质量)

  (2)1吨到底有多重呢?还是让这些大米告诉我们答案吧!

  课件出示:一袋大米重100千克,10袋大米重多少千克?

  学生通过计算得出:10袋大米重1000千克。

  (3)揭示课题:这10袋大米的质量就是1吨,吨是比千克还大的质量单位。(板书:1吨=1000千克)

  2.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1)在班级里找到一名体重约25千克的同学,问:10名这样体重的同学大约共重多少千克?

  40名这样体重的同学呢?(指出:40名这样体重的同学大约共重1吨。然后让班级的40名同学到前面站成密集队形,体会1吨的视觉效果)

  (2)让学生完成课堂活动卡,丰富对吨的感性认识。

  (3)联系生活实际,找一找质量是1吨的物体。

  (4)说一说日常生活中什么情况下用吨作单位。

  (计量鲸、大象的体重,计量煤炭、建筑用的沙石的质量等)

小学数学《吨的认识》教案(汇总3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