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吾小秘【www.wxiaomi.cn】,您身边的文字小秘书!

时间:

潘宝良先进事迹观后感共5篇

本文由吾小秘【www.wxiaomi.cn】会员分享,供您参阅。文内整理了5篇相关范文,平均每篇1597个字,阅读大概需要4分钟。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潘宝良先进事迹观后感共5篇,供大家参阅。

潘宝良先进事迹观后感共5篇

潘宝良先进事迹观后感共1

  潘作良同志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为党分忧、为民解难”的崇高精神和“奋力拼搏、苦干实干”的优良作风却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广为传诵;他那种“民之难即党之忧,干工作不能怕困难、怕矛盾。”的危机感和责任感,随着“双争”活动的不断深入,正在教育和鞭策着我们每一个人像他那样“零距离”为民,“全天候”工作、“全方位”敬业。

  学习潘作良同志的先

  进事迹,我们被他的工作激情所感染,被他的敬业精神所感动,被他的责任意识所折服,对他的追求卓越而赞佩。把他当作一面镜子对照检查自己的不足,把他当作一个尺子来衡量自身的差距,把他当作一盏明灯来照亮自己前进的方向。我们应该学习他为党分忧、为民解难的崇高精神,学习他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学习他艰苦奋斗、勤奋工作的优良作风,学习他严于律己、清正廉洁的优秀品质。他的先进事迹时刻在呼唤我们,勇于承担起“让党组织放心、让人民满意”的责任!

  潘作良的生命是短暂的,但他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能够从他的身上汲取向上的动力,用心做好自己的那份工作,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心系群众、造福百姓,这既是对生者的希翼,又是对逝的告慰。今天,我们不仅要带头学习潘作良同志的先进事迹,带头弘扬他的崇高精神,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使命意识,进一步提高思想意识,改进工作作风。我们要以潘作良同志为楷模,立足本职、爱岗敬业、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努力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创造一流的业绩。

潘宝良先进事迹观后感共2

  潘作良同志在22年的基层工作中,凭着对党的事业的无限忠诚、对人民的深厚感情、对工作的无比热爱,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党分忧、为民解难,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直至病倒在工作岗位上。潘作良同志是我们共产党员学习的榜样,是基层党员干部的楷模。在他身上充分展示了当代共产党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时代精神,充分反映了人民公仆为民

  解忧、无私奉献的良好形象,充分体现了新时期信访干部呕心沥血、扎实工作的优秀品质。

  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要学习潘作良同志牢记宗旨、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潘作良同志心里始终装着老百姓,时刻把人民利益放在心上,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视群众如父母、待百姓胜亲人,真正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利益作为第一追求、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真心实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努力化解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为老百姓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利益。

  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要学习潘作良同志殚精竭虑、埋头苦干的职业操守。坚持爱岗敬业、奋勇争先、无私奉献,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不断提高谋事干事的本领,努力创造造福群众的业绩,真正做到让组织放心、让群众满意,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道路上走向全面振兴作出应有的贡献。

  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要学习潘作良同志廉洁自律、淡泊名利的思想境界。潘作良同志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坚守做人做事的行为准则,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见好事让、见难事上,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甘于清贫、乐于奉献,不以权谋私、不贪图享受。学习潘作良同志,就是要始终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堂堂正正做人、干干净净做事,注重品行、择善而行,增强素质、提升能力,努力成为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好党员、好干部。

潘宝良先进事迹观后感共3

  潘玉良画展观后感

  昨天,我和室友们去看了潘玉良的画展,回来后更想了解去了解这个传奇画家的一生,花了点时间把电影《画魂》看了。

  虽然在电影《画魂》中认识到潘玉良,但是对于一个艺术家的了解更应该是透过她的作品。潘玉良(1895—1977年),原名陈秀清,江苏扬州人,著名女画家、雕塑家。曾任巴黎中国艺术会会长,作品多次参加法、英、德、意、美、日及瑞士等国画展。潘玉良的艺术创作涉足白描、彩墨、雕塑、版画等诸多领域,以油画方面的成就最为突出。她的作品受西方印象派、野兽派等艺术流派的影响,同时融合了传统绘画的线描技法,“合中西于一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特色。对于一个画家而言,潘玉良的艺术功底相当深厚,在展出的多幅速写中就可以看出来,她对人体的形态的掌握非常有火候。而她在油画作品中也对人物的神态把握得相当到位,有些比较写实,有些比较夸张,有些甚至有那种野兽派的作画风格。在寻求画家的自我风格中也在慢慢的尝试,从线条的勾勒逐渐转化为运用色彩面的分割。在画面效果上,很注意整体的协调性,在背景上习惯于层次的处理,有些用远处的景色拉开层次,有些用远处的小细节给画面增加一种层次感,细腻而精致。“这是古典唯美的经典作品。”安徽博物院副院长黄秀英说,“不仅是技巧的表达,更是她情感的表达。这是潘玉良对自己的期许,她的出身一直被人诟病,但她却显得如此优雅和高贵。”

  情感浓郁的自画像、色彩明丽的风景画、线条细腻流畅的人体画??在浙江美术馆

  4、

  5、6号展厅,潘玉良来源于“彼岸”又融入“彼岸”的画作把中国的笔墨精神和西画的实体质感融合为一,又把她对中国艺术的诗韵才情和西画艺术的色彩领悟呈现无遗。潘玉良是中国在民国初年少有的接受了现代美术教育的女性之一,也是致力于中西艺术融合并取得突出成就、享有国际声誉的艺术家。“她是中国现代艺术的先行者之一,但她的意义却超越了艺术的单一层面。她的一生演绎了个人命运在特定社会语境下所发生的多重转变;交织中国进入现代,特别是新文化运动以来,教育、艺术、女性精神、社会言论、家庭伦理等领域内诸多观念的碰撞和变迁。”从巴黎街头景象、乡村风光,到大

  自然中悠游自在的动物都成为她绘画的素材。从她的风景画中,感受到她对大自然的热爱;在她的静物画里,领悟到她对塞尚形式主义的认识;并在她中后期创作的一批以中国民间妇女活动为题材的油画作品中,领略到她对野兽派色彩的感悟。中国传统绘画的线条融入色彩纷繁的西画中,使她的油画作品带有中国艺术的意境、韵律、诗情。对于一个女性而言,潘玉良的画作中,有很多母子同乐的图画。通过这些画不难感觉到潘玉良浓浓的母爱。她是爱孩子的,向往孩子的,但是由于她的特殊人生经历(13岁曾被卖到青楼),她为了避免孩子在出生时蒙上莫须有的东西,她拒绝生孩子。同时她为了表达对她逝去的丈夫(从青楼赎回她)的感谢,她也终身未再嫁他人。这些都说明了潘玉良的保守与正直,同时也体现在她的画作中,那种端庄和文雅。

  潘玉良是中国在民国初年少有的接受了现代美术教育的女性之一,也是致力于中西艺术融合并取得突出成就、享有国际声誉的艺术家。“她是中国现代艺术的先行者之一,但她的意义却超越了艺术的单一层面。她的一生演绎了个人命运在特定社会语境下所发生的多重转变;交织中国进入现代,特别是新文化运动以来,教育、艺术、女性精神、社会言论、家庭伦理等领域内诸多观念的碰撞和变迁。对于一个中国人而言,她对色彩的运用是相当丰富的,可能是出自于对中国文化深深的热爱,画作多出现红、黄、绿、蓝这几种中国艺术中常用的鲜明颜色。相当大胆的运用对比色,使整个画面非常绚丽,有些颜色还类似粉蓝、粉红、粉绿,使整个画面很和煦,充满了女性的温柔。即使是在对国外的生活人物的描绘中,也大胆用色,就算在主要的画面上不能用色,也会在细节中体现出来,绚丽的围巾,华丽的椅子,缤纷的洋伞??很美、很快乐。而在若干静物的作品中,潘玉良对花的喜好是很明显的,不过我更喜欢的是插花的瓶子和桌布,我仔细观察了一下,每个花瓶的图案和色彩都不会雷同,有动物的、有花卉的、有朴素的、有透亮的、有华丽的??让人眼花缭乱。而桌布也非常的美丽,配合着静物,有繁星一样的碎花、充满对比色的条纹、类似少数民族的图腾,有动物的百态(蝴蝶居多)??和整个画面相得益彰。另外,在人物的处理上,有些女性的衣服也别有心思,比如有一件衣服上,乍看是一些碎花,其实是一个蝴蝶衣,而且里面的蝴蝶全都长得不一样,可见画家的心思谨慎而细腻。艺术总是相通的,潘玉良

  要是在这个浮躁的现代社会,我想她更有可能成为一个时尚大师。

  潘玉良艺术上的自我完成应该得益于她温良的教养与敏感的气质。当然,在她早期的作品中可以看到马蒂斯的影子,德兰的影子,博纳尔的影子,甚至有俄罗斯现实主义的影子。(她到过前苏联。)但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之后,她的油画作品中却只留下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与粉彩瓷画的影子。最终,她没能成为一位大师,但是一位出色的画家。 潘玉良的画可能是属于小众的,她带给人更多的是一种情调,但是却不能磨灭她的艺术价值。“艺术乃人类之生命,现代之作家应求现代艺术来慰藉现代之人类”——这是蒋仁在潘玉良的某幅素描上留下的。也许这是对潘玉良作品的最好诠释。

潘宝良先进事迹观后感共4

  潘玉俊先进事迹

  二蜡厂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

  潘玉俊先进事迹

  潘玉俊是石蜡成型工段成型一班班长,参加工作21年,始终如一地热爱本职工作,在工作中尽职尽责,求真务实,积极进取,以身作则,在班组工作中,严抓敢管,组织班组生产有方,发挥出班长的带头作用。在生产过程中,他是个多面手,在冷冻、操作、包装线、叉车等岗位上游刃有余,只要有缺岗的,他就顶得上。一个班次两套成型机,他上下跑个不停,无论是成型机出现小故障,还是其他辅助设备出现一般故障,他都能及时排除故障,保证生产设备正常运行。

  潘玉俊是个虚心好学的人,在多年的实际工作中,他不断钻研,对整个石蜡成型工艺流程了如指掌,无论哪个环节出现问题,他都能凭着积累的技术技能解决故障,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人们常说“兵头将尾官不大,但责任重大”,班组是企业的细胞,员工的喜怒哀乐、工作热情、一举一动,最能直接反应在实际工作中,身为班长的他,率先重范,每项工作冲在前,以自身的行动调动班组员工的劳动积极性。当值石蜡成型量大增,生产大忙之际,这给身为班长的他带来了一定压力。他以一名员工的责任感,爱岗敬业,抓班组安全管理,增强班组成员的安全意识;抓班组质量管理,保证产品合格率;抓石蜡成型产量,精心组织安排,使班组生产有条不紊地进行;加强岗位巡检,成型机的运转。只要上岗,他便忙个不停。有时设备故障,需停机较长时间,他就带领班组人员人工码垛;干大箱时又搬蜡板,又开叉车,干完后接着叠纸箱,套袋子;设备运行不稳定时他亲自调整;交接班前,清扫设备和现场卫生总能看到他的身影;班组员工有想法时,他能做好思想工作;员工有困难时他帮助解决;出现的违章违纪行为他能抓敢管。在他的带领下,全班团结合作,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从今年1月份到10月份,他所在班组的石蜡成型包装量为吨,月平均产量吨,日平均147吨,名列五个班第一名,为公司创收做出了贡献。

  “打铁就要比铁硬”的自强精神是潘玉俊工作的座右铭。正是在这种精神的鞭策下,他以自身的大局意识和奉献精神得到了员工的信任和好评,称得上是一名尽职尽责、爱岗敬业的优秀员工。

  二蜡厂 2011年11月11日

潘宝良先进事迹观后感共5

  潘作良感人的先进事迹

  潘作良同志生平简介

  潘作良同志,1965年2月出生,1984年7月参加工作,1986年5月入党,大学文化,先后担任过辽中县老观坨乡司法助理、乡党委副书记,养士堡乡乡长,四方台镇镇长、镇党委书记,县人大专职常委。XX年5月9日18时,潘作良同志因带病连续工作,突发大面积脑出血昏迷在工作岗位上,经抢救无效,于5月10日10时30分病逝,年仅43岁。

  潘作良同志在22年的基层工作中,凭着对党的事业的无限忠诚、对人民的深厚感情、对工作的无比热爱,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党分忧、为民解难,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直至病倒在工作岗位上。在潘作良身上充分展示了当代共产党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时代精神,充分反映了人民公仆为民解忧、无私奉献的良好形象,充分体现了新时期信访干部呕心沥血、扎实工作的优秀品质。

  潘作良同志一生淡泊名利,甘于奉献,多次把自己应得的荣誉让给别人,却把群众的赞扬作为最高荣誉。根据潘作良同整理志的先进事迹和一贯表现,国家信访局追授他“全国优秀信访局长”荣誉称号;辽宁省委追授他“为党分忧、为民解难的优秀信访干部”荣誉称号;辽宁省政府追记他“一等功公务员”;省总工会追授他“辽宁五一劳动奖章”;沈阳市委追授他“沈阳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沈阳市人民政府追授他“沈阳市劳动模范”称号。

  ( 一 )老百姓的事就是天大的事

  老百姓的事就是天大的事

  ----记为党分忧、为民解难的“方便面”信访局长潘作良

  记者 代丽娟 郭威

  ( 一 )老百姓的事就是天大的事,不把群众的事情办好,就是不孝之子

  他是信访局长,但老百姓和同事们都叫他“方便面局长”、“澡堂局长”、“小笼包局长”。

  他在农村基层一干就是22年,走上信访局长的岗位仅607天,就解决了重大疑难信访案件107件,息访104件,平均一天接待上访群众6-7位,对待百姓他是“尽心尽力”,对待工作他是“拼命三郎”,他对党忠诚,对民负责,把一腔热血洒在了辽中大地上,最终,他带病长时间连续工作,倒在了信访岗位上,奉献出了年仅43岁的生命!

  他就是辽中县信访局局长潘作良!

  他常说:“老百姓的事就是天大的事,群众就是我们的父母,不把群众的事情办好,就是不孝之子。”

  XX年5月9日下午18时,工作了一天的潘作良局长送走了最后一位上访群众后,和同事们一起探讨还没结案的卷宗,突然头痛难忍,昏倒在办公桌上,脑部大面积出血,经医院抢救无效,于5月10日10时逝世。

  5月13日,得知亲民爱民的潘局长离开的消息,沈阳市辽中县殡仪馆,老百姓从四面八方匆匆赶来,来自社会各界XX多人,聚在一起,那天泪雨纷飞,大家都不约而同的来送别这位人民的好公仆!

  一个普通的信访局长,他的离去何以让如此多的百姓悲伤动容?是什么样的人格魅力让这一方百姓对他牵肠挂肚,又是什么样的精神品质令满城乡亲对他生死难别?!

  酷暑7月,记者来到了潘作良生活过并为之奉献出生命的辽中大地,采访了他的同事、亲属以及部分上访老百姓,走访了潘作良生前工作过的单位,生活过的地方,查阅了潘作良的工作日志,办过的案卷,全面了解和感受了这位把百姓的事看作比天还大的基层党员干部的感人事迹。

  辽中的百姓都说潘局长是为百姓们而累死的,记者看到了潘作良生命最后24小时工作记录:5月8日18时至19时,在县长办汇报信访情况;19时至23时30分,在县委参加信访稳定会,24时到家。5月9日一大早又开始上班,5时30分至7时(公文确有约提供整 理),在新建信访大厅检查维修情况;8时至9时,部署当天工作;9时至12时20

  分,参加县长办公会;13时至16时,接待上访群众;16时至17时在信访大厅检查;17时至18时,送走最后一位上访群众,与有关同志们研究信访积案,突然说自己头痛难忍,突发大面积脑出血,经抢救无效,于5月10日上午10时30分溘然长逝,终年43岁。

  300多名老知青们不会忘记潘局长,她们常说潘局长是我们的“好兄弟”---

  XX年,辽中县300多名“文革”期间下放的老知青要求落实社会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解决这类问题缺乏政策依据,有关部门一时没有找到妥善解决的办法。老知青们先后多次赴省进京集体上访,成为影响该县和谐发展的不稳定因素。潘作良同志任信访局长后,多次听取老知青们的诉求,到有关县市实地调研借鉴做法,弄清办理知青劳保、医保的每一个环节,多次请有关部门的主要领导到信访局协商。在研究期间,老知青又赴省进京上访。为了接回上访老知青,潘作良同志多次往返做工作,有一次他犯了腰病,坚持与老知青们一起坐长途汽车回县。经过潘作良同志的奔走、协调,XX年1月终于使300多名老知青得到了每月适当的生活补贴,老知青们对此十分满意。潘作良同志也与这些老知青建立起了深厚感情,被他们称为“兄弟局长”。老知青刘玉兰说:“民心是杆秤。领导干部只要真心实意为老百姓办事,老百姓就会永远记着他!”

  伤残老人马仁权逢人就夸“潘局长比我的亲兄弟还亲呢”---

  辽中县粮食系统有36名因公致残的职工,多年来一直为解决伤残金而上访。潘作良同志上任后,用一个月时间逐户了解情况,研究分析政策,提出了依据不同情况分别予以一定经济补偿和困难补助的处理意见,这些伤残职工十分满意,称赞潘作良是务实爱民的好干部。当看到71岁的伤残职工马仁权失去右腿、上肢因拄拐而肿胀,潘作良同志就立刻协调县残联,为马仁权解决了代步车,还为他安装了假肢。马仁权老人逢人就夸:“潘局长比我亲兄弟还想得周到,他真是共产党培养的好干部!”

  上访群众白桂荣说“有事随时给潘局长打电话,他从来都不会不耐烦”---

  白桂荣的丈夫被人打伤致残,没多久就去世了,后来唯一的儿子又因意外事故被摘了脾脏,家里生活十分困难。为丈夫为儿子,白桂荣多次上访。潘作良同志了解情况后,一方面积极协调解决问题,一方面帮她解决生活困难,有空就到白桂荣家里去看看,自己掏钱帮白桂荣种上了地,为她争取救济款、办理低保,还帮助她建起了三间瓦房。从此,白桂荣家有了一个“当官”的亲戚。得知潘作良去世后,白桂荣失声痛哭。上访群众傅玉兰说:“潘局长特别热情,有事给他打电话,他随时都会接听,就像亲兄弟一样安慰我们,

  帮助我们,从没有不耐烦的时候。”对上访群众的热情、关心和帮助,换来的是群众的信任。有的上访群众讲,“只要潘局长知道了我们的情况,我们就放心了,也没必要再去上访了”。

  ……

  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采访过程中,辽中的群众争着给我们讲述潘局长的事情,我发现有一个共同点是,大家都说不相信潘局长已经走了,她们说潘局长还那么年轻,昨天他还在接待上访群众呢,怎么就走了呢,想起潘局长的好,很多人几次泣不成声,在场的很多记者也被感染了,都拿出纸巾擦拭泪水,稳定情绪,继续采访……

  ( 二 )为党分忧、为民解难的“作良精神”

  为党分忧、为民解难的“作良精神”是人们心中永恒的航标、灯塔、力量!

  潘作良始终堂堂正正为人、干干净净做事。他当了十几年的基层领导干部,从不利用职权为亲属、子女办事,从不利用工作之便为自己谋取私利。他常说的一句话是:“为自家人找工作、办事,我没这能力。”但是只要是老百姓的事,他从不推辞,但是自己家里的亲人,7个兄弟姐妹都是农民,至今仍艰苦的生活着,他的妻子有技术职称,还在燃气公司做收费员,每天都要上下爬楼梯,进门入户抄表收费,工作非常辛苦,但他从来没想过活动一下,让妻子坐办公()室。他全家在一套68平方米的老楼房里一住就是20多年,墙面从来没有粉刷过,女儿小时候在墙上写的字现在还清晰可见,地面的磁砖有的已裂缝破损,家居用品陈旧简陋。女儿在大连上学,他每月只给500元钱,一直没给她买手机。一些上访群众的问题解决后,总想感谢潘局长,有请吃饭的,有送东西的,都被他婉言谢绝。

  潘作良对自己要求十分严格,对同事和困难群众却是有情有义、关心备至。他对下级政治上关心,业务上指导,在他任局长一年多时间里,经他培养推荐,有7名同志提升了职务,人们称赞他把信访队伍带活了。局里一名老同志退休,他自己掏钱请吃饭,还送上鲜花。同事的父母或爱人过生日,只要他知道,都送上生日蛋糕。对一些生活困难、身体有病的上访群众,潘作良把他们视为自己的亲人,总是热心帮助,经常从自己微薄的工资中拿钱为他们买饭吃、买车票、买生活日用品。潘作良更是个孝子,只要有时间就回[1] [2] [3] 下一页

潘宝良先进事迹观后感共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