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吾小秘【www.wxiaomi.cn】,您身边的文字小秘书!

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观后感心得体会

时间:

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观后感心得体会6篇 关于2022冬奥会的观后感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观后感心得体会6篇 关于2022冬奥会的观后感,欢迎参阅。

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观后感心得体会6篇 关于2022冬奥会的观后感

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观后感心得体会1

  北京冬奥会近尾声。人们希望时间可以放慢,在“中国红”与“冰雪白”的交融中多驻留一会。

  十多天来,全球共享“同一届冬奥”,一起体验冰雪赛道上的速度与激情、为人类挑战“更快、更高、更强”而欢呼,也源源不断感受到各种形式的“善意与理解”、为“更团结”的滋长而宽怀。

“更团结”在这届冬奥会上的呼声有多高,暗示着在现实世界里有多稀缺。

“更团结”在这届冬奥会上的气息有多浓烈,意味着照亮人类未来的力量有多坚韧。

  纵观北京冬奥会这个“超级现场”,一个个瞬间的定格、一条条“热搜”的发酵、一出出互动的接续,串联起以“更团结”“向未来”为内核的冬奥故事,刻画出以“我们”为主角的同心圆。

  竞技场上,超越输赢,北京冬奥会凝聚起参赛者,刻画出体育精神的同心圆。

  竞技体育,有赢有输。赢有赢得起的风采,输有输得起的姿态。输赢之外,还有更多“奥运的意义”。对手错失金牌痛哭,谷爱凌跪地安慰;打分有争议,苏翊鸣恳请终止对裁判的批评;徐梦桃摘金,美国选手第一时间上前拥抱祝贺;中日选手同台竞技,赛后合体“比心”。

  尊重对手、尊重规则,相互关爱、相互包容。这些竞争对抗之外的温暖片段,营造出北京冬奥会的清新画风,也表明“大写的人”才是奥林匹克赛场上真正的主角。

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观后感心得体会2

  北京冬奥会既是一个体育竞技的舞台,也是一扇亮丽的“中国窗口”。世界首条智能高铁京张高铁开通运营、冬奥会全部场馆实现城市绿色电网全覆盖、首次大规模采用更环保的二氧化碳制冷剂进行制冰……秉持“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北京冬奥会不仅实现了在东方大国普及冰雪运动的宏大愿景,也以“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为办奥模式树立了新标杆。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工作,不仅考验我们国家的综合实力,而且也承载着满足群众健康生活、建设体育强国的重要使命,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抓手;它的顺利筹办不仅助力“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美好愿景变成现实,也点燃了我们建设体育强国的万丈豪情;它不仅是国家现代化的“最美集锦”,也是展现我们民族自信的重要舞台。

  疫情之下,“更高、更快、更强、更团结”的新奥林匹克精神正超越国界,在全世界深入人心。办好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是我们对国际社会的庄严。北京冬奥会倒计时100天,我们要一鼓作气、善始善终,高标准、高质量完成绿色办奥、共享办奥、开放办奥、廉洁办奥各项任务,把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办成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奥运盛会,向全国人民、向国际社会交上一份满意答卷,为奥林匹克运动事业作出新贡献,在世界舞台唱响“中国好声音”。

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观后感心得体会3

  巍巍山河,悠悠历史,所见,处处物华天宝;所闻,个个人杰地灵,这就是——宣化,我们美丽的家乡。

  千百年的岁月峥嵘,多少次的风雨洗礼,这片土地仍是那样的满目葱茏,仍是那样的遍地金黄。春天鸟语花香,夏日天蓝水净,秋去硕果累累,冬至瑞雪皑皑。人啊,尽享美好社会带来的生活富足,古城啊,在创城路上又掀新的篇章。

  2022年的冬奥会是张垣大地宏图大展的时刻,也是古城宣化创新发展的契机,生活需要感恩的心去创造,城市需要热情的人去呵护,于是,一群有理想,有追求,有爱心,有激情的社会义工如旭日朝阳蓬勃向上,挺身而出。他们以自己的行动为家乡献出一份爱心,他们用自己的双手为古城描绘春秋华彩,放眼未来冬奥,建设生态城市,打造环保品牌,提高社会文明,一切一切啊,爱我绿色家园,助推冬奥辉煌。

  我们用汗水浇灌每一棵树苗,我们用兄妹之情拉起一双双残疾的手;我们以行动照顾每一位老人,我们以爱国之情唱起一只只红色的歌。这个社会摈弃庸庸碌碌,这个社会彰显轰轰烈烈,幸福之桥爱心建造,生命之路真情激荡。

  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我们都有一个家乡,名字叫宣化。我们将祖国的复兴为己任,我们把故乡的美好当自责。奉献爱心,共享和谐,滋养我们生命的地方,处处景色宜人,四野绿茵芬芳。

  啊!冬奥环保志愿者,啊!一群甘于奉献的人。歌声飞扬,唱出社会主义的美好未来;舞步翩翩,秀出大好河山的日月星光。

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观后感心得体会4

“能够成为冬残奥会火炬手,我感到万分激动。”3月2日上午,陕西西安的残疾人企业家王磊刚刚参加了在张家口市举行的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张家口赛区)火种采集仪式,并作为火炬手完成了桥东“创坝”园区第十棒火炬的接力。

“接过沉甸甸的火炬,我顿时觉得自己充满了力量,脚下的步伐也不由地轻快了很多。”自幼因患小儿麻痹后遗症导致下肢残疾的王磊,平时走路都有些费劲,但是在火炬传递的当天,他毅然拒绝了组委会提供的轮椅护跑服务。

“今天我不光为了自己,更是代表家乡的残疾人兄弟姐妹完成这个神圣且光荣的任务。所以,我一定要站着、独立完成它。”王磊希望可以让更多人看到并相信,残疾并不可怕,只要我们努力了,一样可以成为万众瞩目的人。

“当我接过火炬的时候……”

“您好,请问您是王磊吗?”

  2022年11月初,一通北京打来的电话顿时让王磊心潮澎湃起来。电话那头通知他,被选为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火炬手候选人之一。对于即将到来的3月之约,王磊充满了期待。王磊说:“记得上一次到北京,是2019年第六次全国自强模范表彰大会。当时在人民大会堂,还受到了_。”

  为了以最佳状态参与火炬接力,王磊开启了运动加节食的减肥模式。

“我的腿不能剧烈运动,我就做一些上肢锻炼和力所能及的运动。这对于常年不运动的我来说,挑战还是挺大的。”然而效果显而易见,短短几个月的时间,王磊就减掉了20多斤,感觉身体轻松了不少,精神状态也不一样了!

  2022年1月25日,王磊收到了北京奥组委确认成为正式北京冬残奥会火炬手的消息,传递地点在张家口市。

  虽然不能在北京参与火炬传递,但是于他而言能够参与已经是至高的荣誉。

  在王磊看来,冬残奥火炬一定是温暖的,那燃烧着的火焰传递的是8500万残疾人对冰雪运动的殷殷期待和美好祝福。

  终于,王磊等来了3月2日,火炬传递的日子。

  为了提前做好准备,王磊清晨天不亮就起来了,他早早地穿好火炬手服装,在镜子前反复地检查和调整自己的状态。上午9点,当王磊从第九棒火炬手手中接过火炬的时候,他感觉到有一股暖流瞬间从手心传到了心头,“那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催人振奋,让我永生难忘!”

  自强创业 扶残助残

  自幼因患小儿麻痹后遗症导致下肢残疾的王磊,从小就有股子不服输的劲儿。

  18岁高中毕业后,他自学医学知识开始创业。经过十多年的艰苦打拼,如今的王磊早已事业有成。衣食无忧后的王磊并没有养尊处优,多年来他一直积极投身公益事业,希望尽其所能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通过扶贫济困把爱心传递下去。

  据不完全统计,王磊已先后累计为残疾人公益事业捐款捐物近40万元。

  自己的创业经历和帮助残疾人的过程,都让王磊深感残疾人的不易和艰辛,他深知残疾人不止是需要物质上的帮助,最需要的是社会的尊重、平等、一视同仁。

  2017年,王磊创办了西安鸿鹰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和西安鸿鹰影视动漫培训学校。如今,在陕西省残联、西安市残联和雁塔区残联的大力支持下,西安鸿鹰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被确定为“西安市残疾人就业培训基地”“陕西省残疾人创业就业培训孵化基地”,为残疾人提供了一个学习和就业的平台。

  目前,已累计培训533名残疾人,且90%已顺利就业,成为众多残疾人学员心中的“好人王校长”。

  近些年,王磊带领着团队在陕西省首创了残健共融的“融合式”动漫制作小组,近100多名残疾人共同参与完成了国内首部以残疾人为主创的动漫电影《花千谷之花魂之路》。该片成功入围2019年北京国际电影节,真正意义上做到了让残疾人回归社会,融入社会,同时也实现了他让残疾人高端就业的梦想。

“为配合开展‘2022残疾人就业宣传年’活动,我们积极主动与陕西省残联沟通,依托社会力量建设陕西残疾人直播基地,希望通过直播带货、政策宣传等形式,有效助推活动开展,帮助残疾人实现就业增收。”在王磊看来,真正的平等是忘记自己的缺陷,用奋斗拼搏为自己赢得尊严。

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观后感心得体会5

“能够参加冬残奥会火炬接力,分享‘健康、欢乐、活力’,传播残奥精神,我觉得特别光荣和自豪。”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火炬手杨小平说,“在这次火炬传递的过程当中,我能够深刻地感受北京作为‘双奥之城’的魅力。今后,我要更加努力工作,为残疾人事业奉献力量。”

  2日下午,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火炬接力火种汇集暨火炬传递起跑仪式在北京天坛公园举行,杨小平在此担任天坛公园圜丘第8号火炬手。

  为期3天的北京冬残奥会火炬接力于3月2日至4日在北京、延庆、张家口三个赛区进行,分为火种采集、火种汇集和火炬接力三个部分,共有500余名火炬手参与。

  北京冬残奥会火炬手是来自各行各业取得杰出成绩或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代表,他们大部分是扎根生产和工作一线的“不平凡的普通人”,其中残疾人占火炬手总数的21%。冬残奥会火炬手中不仅包括优秀残疾人运动员、教练员以及其他行业的优秀残疾人代表,还有大量热心助残事业、弘扬残奥精神、为实现北京冬残奥会愿景贡献力量的各界人士。

  杨小平是厦门市体育局高级教练,也是福建省残疾人田径队教练。2005年以来,杨小平带出的队员参加了4届残奥会,他两次被福建省政府记一等功,曾获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省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2022年,杨小平作为中国残奥代表团田径队教练出征东京残奥会,带领5名残疾人运动员为中国代表团夺得4金2银1铜,并打破一项世界纪录。

  每逢残奥会等重大赛事,杨小平总是深感自己责任重大,丝毫不敢松懈。在厦门,即使训练场地离自家不过1公里,他还是每天都和运动员吃住在一起,把队员的冷暖挂在心头。

  擎着神圣的火炬,杨小平说,希望能把自己的这份自豪和喜悦传递给福建残疾人群体、传遍八闽大地,让更多人感受到北京冬残奥会带来的温暖。

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观后感心得体会6

  北京冬奥会全球收视率创历届新高,印证了体育可以超越政治、团结人类;本届冬奥会即将迎来终章,“中国范儿”为西方世界主导的冬奥会增添了东方印记,彰显多元文化的兼容共存;各国小雪花汇成人类大雪花的开幕场景成为冬奥经典镜头,不仅在于创意,更在于契合人类心灵深处“爱与理解”“彼此依靠”的需求。

  北京冬奥会如同磁场,将不同背景的人汇聚在一起,重温“同一个世界”的常识,也激励“你我他”打破认知壁垒、升级认知带宽,为当下人类社会的割裂提供修复之力。

  竞技场上的“暖”、中外之间的“缘”、多元文化的“融”,是北京冬奥会口号“一起向未来”的具象呈现,也是新版奥林匹克格言中“更团结”的中国式诠释,共同奏响人类团结、韧性和合作的主基调。

  期待冰墩墩手掌上的“小爱心”、运动员之间的花式“比心”继续传递下去,将善意传遍世界;期待“Thank you,Beijing”带来的触动,转化为不同族群、不同国家“手拉手、肩并肩”的根基;期待北京冬奥会的外溢效应持续放大、回响不断,如同雪花火炬台上,微光成炬、生生不息。

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观后感心得体会6篇 关于2022冬奥会的观后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