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吾小秘【www.wxiaomi.cn】,您身边的文字小秘书!

关于走进老区看新貌观后感

时间:

关于走进老区看新貌观后感3篇(走进革命老区观后感)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关于走进老区看新貌观后感3篇(走进革命老区观后感),欢迎参阅。

关于走进老区看新貌观后感3篇(走进革命老区观后感)

关于走进老区看新貌观后感1

  4月24日上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新闻频道推出特别节目《走进老区看新貌·湖南篇》,以《红色热土谱壮歌 三湘大地闯新路》为题,生动展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革命老区,在脱贫攻坚、全面小康、乡村振兴和加快区域发展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

  报道引发我省老区基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热议,大家表示,在革命战争年代,英雄的三湘儿女在党的领导下,进行了艰苦卓绝而又气壮山河的革命斗争;新时代,老区人民要延续红色血脉,传承革命精神,努力拼搏,奋勇前行,推动革命老区取得更大发展,为建设高质量发展的新湖南贡献更多力量。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矮寨镇排兄村,晨曦微露,翻耕灌溉后的稻田如一面面镜子,云朵倒映在水面,满是诗情画意。丰收的白云贡米、金秋梨鼓起了村民的“钱袋子”。这是央视《走进老区看新貌》中展现的革命老区湘西的一个镜头。

  从央视上看到村里的报道,排兄村党支部书记杨卫忠激动地说,排兄村紧靠5A级矮寨·十八洞·德夯大峡谷景区,地理优势明显。近年来,村里通过精准引入市场主体,大力发展乡村游,村民收入稳步提升,日子越过越舒坦。

“央视的报道,让我们很自豪,因为贫困,我们曾远走他乡打工。如今,30亩炎陵黄桃林,不仅结束了我们漂泊的日子,还让我们的生活变成小康。”炎陵县下村乡坳头村村民肖贵平自豪地说,好日子来之不易,要懂得珍惜。

“在央视的报道中,醴陵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乡村变美,产业兴旺,令人感到十分骄傲和自豪。”醴陵市枫林镇宣传专干蔡思源说,近年来,枫林镇隆兴坳村以红色文化为核心,将耿飚故居打造为党性教育培训基地、红色旅游研学基地,并利用村民闲置房源,建设民宿集群。“隆兴坳村未来发展潜力更大。”

“早知道要上电视,就得好好打扮一番。”在央视报道中看到自己,刘菊绒激动之余,流露出“后悔”的神情。她说,现在不比以前,农民的日子越过越好,“我要和城里的女人一样过得光彩亮丽。”俏皮话刚落,便引来一阵笑声。

  刘菊绒是桑植县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桑瑞家园的搬迁户。__年来,作为安置点粽叶扶贫车间的首批工人,她不仅实现了“楼上住新家、楼下把活干”的梦想,每年还能拿到四五万元的工资。

“以前的村道是泥巴路,坑洼不平,如今,村道全部硬化,路边种上树木、花草,到处都是风景。”常德市鼎城区草坪镇枫林口村党总支书记刘慧介绍,作为文甲起义策源地,近年来,该村发挥红色资源优势,提升文旅、农旅融合质量,老区旧貌换新颜,村容村貌。

关于走进老区看新貌观后感2

  湖南是一方红色热土,大批共产党人在这片热土上谱写了感天动地的英雄壮歌。如今,新时代的湖南发扬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奋力在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

  湖南湘西属于湘鄂渝黔革命老区,十八洞村地处湘西的大山深处。眼下,村里的油菜、桃花进入盛花期,村民正忙着给养殖的蜜蜂分箱。

  湖南湘西花垣县十八洞村村民 龙先兰:通过养蜂一年也有几十万元的收入,以前真的不敢想。

  从昔日的贫困苗乡如今发展成为小康村寨,十八洞村的发展也正是湖南革命老区的生动写照。

  十年来,湖南累计争取、安排中央及省预算内资金67.5亿元,支持老区近2000个项目发展,从基础设施到民生改善,老区面貌焕然一新。贫困户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出列。所有县市区30分钟内上高速,建制村百分之百通客车。去年底刚开通的张吉怀高铁结束了湘西不通高铁的历史。

  湖南麻阳市民 付文华:我因为在家乡做冰糖橙产业,可以在家门口就坐火车(高铁)到达全国各地了。

  聚焦高质量发展,湖南的革命老区努力向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的目标发力。在湘赣边革命老区的浏阳市,一座35平方公里的现代工业新城拔地而起,形成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智能装备制造为主导的产业格局,聚集了1700多家企业,__年实现总产值1280亿元,同比增长12.5%。

  湖南浏阳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 管委会主任 喻辉:智能制造龙头企业集聚效应明显,推动着产业链不断向中高端发展。我们将进一步推动智能技术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现代制造产业的深度应用和转化,激活发展动能。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去年,湖南革命老区GDP达11138亿元,是__年的2倍多,占全省比重24%。

关于走进老区看新貌观后感3

  新探索让老区焕发新活力。这几天,三明市将乐县高唐镇常口村林业站的工作人员正和村干部一起,利用无人机航拍和罗盘仪测绘,给山林“摸家底”,测算碳汇量。

  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将乐县是中央苏区东面的重要门户。近年来,这里扎实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这是一张碳票,__年,全国第一张林业碳票就颁发给了将乐县的常口村。

  碳票,是将一片森林的固碳释氧功能作为资产交易的“凭证”,换取生态收益。常口村的人结婚,碳票都成了新娘的嫁妆。守护绿水青山的接力棒通过这种特殊的方式传给了下一代。

关于走进老区看新貌观后感3篇(走进革命老区观后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