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吾小秘【www.wxiaomi.cn】,您身边的文字小秘书!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一课时教案范文

时间: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一课时教案范文(集锦5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一课时教案范文(集锦5篇),欢迎参阅。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一课时教案范文(集锦5篇)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一课时教案范文1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等词语。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课文中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与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4、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1、课文中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与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2、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学生观看地震场面的录像。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出示课文的第一段,生读:

  30万人,四分钟,多么触目惊心的数字,如此强烈的对比,你该怎么读出它。

  洛杉矶大地震已经过去了12年,但这幅画面却定格在了人们的心中:出示课文主题画。

  3、生质疑。

  二、初读课文

  在这对父子身上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反馈交流: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生命危险,抱着坚定的信念,不顾旁人的劝阻,经过38小时拼命地挖掘,终于在地震的废墟中救出了儿子和14个孩子的故事。

  三、学习生字新词

  1、指名学生读课文,正音:

  学生找出不理解的词语,相机指导释词的`方法。

  同桌互相生字新词,互相纠正。

  2、指导书写:

  矶:最后一笔像“飞”字的第一笔。

  砸:注意笔顺。

  颤:结构要紧凑谦让。

  四、再读课文

  默读。

  在你有话想说的地方做上批注。

  交流反馈。

  五、总结

  这是一个感人的真实故事,故事中处处流淌着真情,父亲使你发出的感慨又何止这些呢,随着下节课的深入,你一定会有更多的思考。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一课时教案范文2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想象父亲抢救儿子的画面。

  2、运用“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阅读方法,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父爱的伟大。

  3、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文中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4、使学生受到“爱别人以及做人应有责任感”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1、了解父亲不顾一切抢救儿子的经过,感受父爱的伟大。

  2、让学生明白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板书“地震”,让学生汇报所搜集的有关地震危害的资料。

  2、播放教师搜集的影片资料,学生谈感受,(地震对人们的危害是很大的)

  3、揭示课题:19xx年,当巨大地震地危害侵袭美国洛杉机时,曾有一对父子演绎了一段令人深受感动地故事。让我们来共同走进《地震中的父与子》(补全板书)

  二、自由读文感知内容

  1、小组合作、探究式的学习课文,自己读课文,自己设计问题,自己做出回答。

  (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自主布置学习任务,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能够从不同的方面理解文章主要内容,并且训练了学生的对语言的抽象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2、小组间交流学习收获。

  三、品读精华感悟亲情

  1、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式朗读,在读中感受“父亲的了不起”

  (“读懂”既包括读懂这句话所包含的思想感情,也包括读懂作者用来表达情感的语言形式,了解课文的语言特色。这个环节意在让学生领悟“父亲”的了不起,受到崇高亲情的感染和熏陶,同时让学生消化、吸纳课文的语言,掌握课文的语言形式。)

  2、学生尝试续写(师:那14个孩子的父亲就更加觉得这位父亲了不起了,我相信他们之间一定会谈论些什么?或者对这位父亲说些什么,是吗?下面就请你们续写这篇课文,把你们对这位父亲的敬佩之情融入其中。)

  (这个环节一方面学生对词语的综合运用能力,另一方面训练写作能力)

  3、学生汇报。

  四、感情升华:

  设计两个和结尾不同的可能发生的结局:

  A:挖出了孩子,但是孩子已经死了。

  B:父亲在挖孩子的过程中突然发生爆炸,父亲也和孩子“在一起”了。

  学生来讨论,父亲是否还“了不起”?(学生产生心灵上的震撼,被主人公执着的爱感染)

  五、实话实说:学生谈谈自己是怎样感受父爱的?

  (学生自省,达到良好教育效果)

  六、拓展延伸

  学生搜集其他赞颂亲情的文章。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一课时教案范文3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使学生受到“爱别人”以及做人应有责任感的教育。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父亲在极其危险的时刻想着遇难的孩子,这种无私的精神。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大家利用课余时间收集了有关地震危害的`资料,谁愿意把你收集到的信息告诉大家?

  2.师出示课件。

  3.出示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准字音,读通句子

  (2)理解新词

  (3)想一想,试一试: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试着用一句长句子讲清楚。

  2.检查

  3.文中的父亲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三.品读课文:

  1.各自读课文,把你认为父亲了不起的地方,用你们喜欢的学习方式体会体会

  2.汇报:

  (1)第二自然段的“冲”,体会作者为什么要用“冲”字读一读这句话引读该段

  (2)与其他父母比,这位父亲了不起之处?

  (3)父亲做出了惊人的举动,交流

  (4)投示12节,读,说说这位父亲的哪些举动感动了你们?

  (5)引读父子见面时的对话,分角色读

  (6)这段对话中最让你感动的是哪一句?投示儿子的话,体会齐读12~19自然段

  (7)齐读儿子让同学先出去的话

  3.总结。

  四.启发扩散:学习了这个感人的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板书设计:

  11.地震中的父与子

  我总会和你在一起

  --------- 爱

  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一课时教案范文4

  一、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读中感悟,联系实际。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父亲为救儿子不顾生死的父爱亲情以及孩子在危险情况下先人后己的美好品质。教育学生做个有责任感的人。

  二、教学重点。

  通过读文感悟,让学生感受到父子情深,学会爱人,增强做人的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

  在读中感悟,升华情感。学会爱人,增强做人的责任感。

  四、教具准备。

  课件、信封。

  五、教学过程。

  (一)观看视频,进入情境。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

  (三)品读课文,感悟父子之爱。

  (四)走出教材,品味人间真情。

  这是发生在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汶川的大地震。地震给我们留下了深痛的记忆。今天我要与同学们走近发生在美国洛杉矶的大地震,去看看那次地震中那对不平凡的父与子。(板书课题:地震中的父与子)

  1、自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2、这次地震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

  3、主要人物是谁?你更喜欢谁?

  4、再读课文,画出你感动的句子,说说你感动的原因。

  5、有感情的朗读句子,在读中感悟。“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品读时间一点一点流逝,父亲的仍不放弃。师:“没人再来阻挡他。”说明有人阻挡过他。都谁阻挡他了?

  生:好心人“太晚了,他们已经死了。”

  师:听到这话父亲的反应是什么?

  生: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来帮助我?”

  师:你感受到了什么?还有谁阻挡这位父亲?

  生:救火队长。“太危险了,随时可能发生起火爆炸,请你离开。”

  师:父亲的反应?

  生:“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师:从父亲的话你感受到了什么?

  师:还有谁?

  生:警察走过来“你很难过,难以控制自己,可这样不但不利于你自己,对他人也有危险,马上回家去吧。”

  师:父亲此时的反应是?

  生齐读:“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师:你感受到了什么?

  师:让我们带着深情再读11自然段。

  生齐读。

  师:此时的父亲是什么样的?

  生:“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浑身上下破烂不堪,到处是血迹。”

  师:你读到这里有什么感悟?

  6、是什么信念让儿子如此坚强的在废墟中活下来?“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7、“不!爸爸。先让别的同学出去吧!”儿子在危险的时刻还想到是别人,感受阿曼达对别人的责任感。你觉得这对父子怎么样?你更喜欢谁?

  8、带着对这对父子的敬佩之情,拿起书让我们齐读课外。

  9、近年来我国发生了两次比较大的地震。在2008年5月12日发生了7.8级的汶川地震,2010年的4月14日青海玉树又发生了7.1级大地震。地震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让人不堪回首,但在地震发生之时也涌现出那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让我们随着这段视频去感受地震之中在每个人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不同之爱。

  (1)短信妈妈。父爱如山,母爱似海。这位伟大的母亲用自己柔弱的身躯为孩子撑起一片生的.希望。让我们共同记住这位伟大的母亲。

  (2)教师舍身救生。老师每天陪伴在我们的身边像妈妈,教给我们知识,跟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在这危难时刻他们舍生忘死保护着我们。

  (3)地震诗歌赏读。

  (4)给地震灾区孩子的信。

  10、防震知识。你知道哪些防震知识,说一说。

  11、观看课件。

  观看视频让学生从身边感受地震的无情,为文中的有情埋下伏笔。放手学生去读,抓住关键字句。在读中感悟,感受父子情深。可以以此句为突破口来展开学习。走出课本,从生活中去感受人与人之间超越亲情、血缘的爱。感受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和爱。爱的升华。由母爱到师爱再到国家对人民群众的永不放弃。层层深入的递进。感受社会主义的和谐。板书设计地震中的父与子挖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一课时教案范文5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新词,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想象父亲抢救儿子的画面。

  2.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父亲在救助儿子的过程中的心理有哪些变化,从而体会作者是怎样写出父爱的伟大的。

  3.体会文中最后一句话的含义,并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和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

  教学重、难点

  1.了解父亲不顾一切抢救儿子的经过,感受父爱的伟大。

  2.让学生明白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讲生活中的一则实例,让学生谈感受。

  曾有这样一则报道:有一位母亲买菜回家,突然看见自己三岁的儿子正从自家五楼的阳台上摔下来。这位母亲一下子从很远的地方跑过去,居然接住了小孩。后来,消防队员做了一个实验,让这位母亲从同一地点、同一时间跑过去,这位母亲却接不住一个沙包。这是为什么呢?

  2.揭示课题。

  了不起的母亲瞬间爆发了超常的爱的力量,避免了惨祸的发生,拯救了孩子。当地震灾害突然降临时,父爱又会爆发出怎样的力量呢?1994年,当巨大的地震的危害侵袭美国洛杉机时,有一对父子演绎了一段令人深受感动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十八课──《地震中地父与子》。板书课题并让学生齐读课题。

  二、自由读课文,初步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自由读课文,借助字典,结合课文中的句子认识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2)明确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用圈点批注的方法画出使你深受感动的句子,在小组内交流。

  (4)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注明自己不懂的'问题。

  2.学生自由读文,交流学习收获及不懂的问题,同时引导学生重点理解坚定颤抖等词语。

  三、学生默读课文,提出问题

  1.小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师生提炼出有价值的问题:

  (1)父亲在救助儿子的过程中心理有哪些变化?

  (2)课文结尾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试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体会体会。

  (3)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父亲的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进行描写来表达父爱的?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亲的心理变化

  1.学生细细品读课文,找出能体现父亲救助儿子心理变化的句子。

  2.教师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能体现父亲心理变化的重点句子,并体会父亲当时的心理。

  (1)冲向废墟(第3自然段),抓住眼前一片漆黑大喊大哭,体会父亲的悲痛和绝望。

  (2)寻找儿子(第5──10段),抓住父亲与其他父母的对比和父亲与救火队长、警察的对话,体会父亲的悲伤和坚定。

  (3)发现儿子(第12──19段),抓住父亲与儿子的对话,体会父亲的欣喜。

  (4)父子相见(第22──24段),抓住颤抖了不起紧紧拥抱,体会父亲的幸福和自豪。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一课时教案范文(集锦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