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吾小秘【www.wxiaomi.cn】,您身边的文字小秘书!

《千米的认识》小学三年级教案反思

时间:

《千米的认识》小学三年级教案反思(8篇)

《千米的认识》小学三年级教案反思 篇1

《角的认识和度量》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角的认识和度量》是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第二部分《角》的第一课时,教材通过呈现生活中常见事物中不同的角,引导学生学习角的表示法和读写方法,并通过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引出认识量角器和角的度量单位,并学会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对生活中的角已经具有初步的感知,对这部分的学习具有一定的认知基础,但是对使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还很陌生,需要重点讲解和练习。

  三、教学目标

  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根据“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拟订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使学生学会角的表示方法,能正确读、记角。

(2)使学生认知角的计量单位------“度”,学会用量角器正确测量角的度数。

  2、能力目标:使学生能够熟练使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能用所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培养合作、探究意识。

  四、重点难点

  认识和使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

  五、教、学法分析

  新课标明确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了有效的达到教学目标,科学合理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节课计划利用教具的直观演示,学具的实际操作,引导学生采用小组学习的形式,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经历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从而实现知识的“再创造”。

  六、教学具准备:本课课件、三角板等

  七、课时安排:一课时

  八、基于上述设想,设计如下的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板书课题

  通过观察折扇、圆规、剪刀张开时的形状引出课题---角的认识和度量。(投影)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认识角

(1)观察投影,师生交流,得出结论:角是由一点画出的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

(2)介绍角的读法和写法

  首先,观察投影,小组交流;

  接下来,师生互动,指导学生正确的读、记角。并板书:记作∠1,读作角1;记作∠ABC或∠B读作角ABC或角B

  最后,出示几个不同的角,指导学生说一说他们的读记方法,巩固所学知识。

  2、比较角的大小

  指导学生用纸折出不同大小的角,比较他们的大小,得出结论,角的大小取决于角开口的大小,而与边的长短无关,进而引出认识量角器和如何测量角的大小。(投影)

  3、认识量角器

  首先,引导学生观察自己手中的量角器,交流自己的发现成果。

  接下来,结合投影,介绍量角器由中心点、零刻度线、外刻度线和内刻度线构成,并认识角的单位---度。

  4、指导学习量角器的用法

  首先,学生分组探索交流量角器的用法。

  接下来,各组选派代表汇报交流成果。

  最后,结合投影,总结量角器的用法。即

(1)角的顶点和量角器的中心点重合

(2)角的一条边和零刻度线重合

(3)另一条边在量角器上所对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

  注意:选择哪一圈的零刻度线,最后就应该读哪一圈的刻度。

  角的顶点在左边读内圈,角的顶点在右边读外圈。

*板书??两点对齐,两线重合,注意读法

(三)动手实践,巩固新知

  1、结合课后试一试???投影

(1)小组合作。试着测量各角的度数,并写下来,讨论:你是怎样测量的?

(2)引导学生观察各角的位置:说一说怎样放置量角器最便于测量角的度数?

  2、课堂比武?交流成果

  在黑板上出示几个角,每组选派代表来台上演示怎样测量角的度数。比一比,那组完成的又快又好。

(四)联系实际,巩固深化

  动手量一量我们手中的三角板、课本等,看一看他们的各角分别是多少度?

(五)总结评价、点拨重点

  1、引导学生回顾,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

  2、结合板书,再次强调测量角的方法。布置课下作业,完成练一练。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请批评指教。谢谢大家!

(六)板书

  角??????????????????记作∠1????读作角1

  的??????????认识????记作∠ABC或∠B

  认??????????????????读作角ABC或角B

  识

  和???????????????????两点对齐??两线重合

  测??????????测量

  量???????????????????注意读法

《千米的认识》小学三年级教案反思 篇2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动物的卵》的教学反思

  本课是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新的生命”单元的第七课。《动物的卵》一课是“新的生命”单元的最后一个研究课题。学生在此之前学习、研究了植物的繁殖的一些知识,由植物的`繁衍联系到动物的繁殖,由植物的种子联系到动物的卵,在探究植物新生命孕育的同时,探究动物新生命的孕育便开始了。

  在本课的教学中采用了“自主观察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形式,这样有利于教师深入学生之中,与学生共同参与教学活动,教师与学生共同“亲历科学”。由于这部分知识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用鸡蛋作为研究对象有助于调动孩子的以往经验。所以在设计本课的教学时重点让学生利用他们最熟悉的鸡蛋来进行实物观察,充分展示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

  让学生能够真正的亲历一次“观察——探究——分析——讨论——总结”的科学探究过程。同时,能够让学生通过学习知识,养成严谨的科学研究态度。使学生知道即使是他们最熟悉的事物也有不为他们所知的秘密,养成主动观察、善于发现问题并且愿意解决问题的习惯。尤其,要培养学生能运用多种感官来观察研究,掌握一定的科学技能方法和爱护大自然小动物的健康心理。 本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经历一次对动物的卵进行观察和探究的过程。在观察的基础上能对研究的问题进行推测,并通过进一步的观察和查阅资料寻找证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乐于探究动植物繁殖的奥秘。

  科学概念:认识动物的一些繁殖活动及产卵动物卵的特点,感受自然界生命的生生不息,动植物的多样性及动、植物在繁殖上的相似性。

《千米的认识》小学三年级教案反思 篇3

  三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紧扣新课改的理念,密切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创设了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情境,达到了新课标中要求的备学生、备生活、备教材,在这堂课教学中,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创设情境,感悟知识

  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极大地诱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学生获得了强烈的情感体验。

  2、加强实践活动,重视学生学的过程

  教学中,我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动手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找一找、折一折、涂一涂、画一画、比一比、说一说的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体会分数的意义。

  3、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整堂课中,我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说出他们的发现,再自主探索。同时,我注意用激励的语言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4、教学重点突出,难点巧破

  建立分数表象的关键是1/2的认识。在教学中,我始终抓住平均分,通过折一折中的故意刁难,判断中的比较辨析。

《千米的认识》小学三年级教案反思 篇4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我们的食物》教学反思

  我感到本次教学出现的问题主要如下:

  首先将导入改为问答游戏:师问:Howareyou?生:fine,thanks。Andyou?师问:吃了吗?生:吃了。师问:哪位同学说一说你早餐吃的什么?学生进行回答。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导入新课——我们的食物。

  然后在我们的食物有哪些的的部分,让学生昨天的三餐在小组都记录在同一表格中时间过长严重的`影响了教学过长。在教学中尽量让学生少写,在这个环节中花费太多的时间不合适。可以让没有同学在课下提前准备好自己的记录,然后在课堂上首先用少量的时间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共享,然后课堂汇报,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汇报在课堂上适当的进行板书。为下步做个铺垫。

  在食物的分类的部分,特别强调分别的标准的确定。首先在确定一个标准,然后学生将在自己的三餐记录表中进行分类。注意分类的可以用各种不同的符号进行圈。一类的圈同样的符号。

  由于统计食物的阶段时间过长,没有进行食物的美食小导游的活动,这是个遗憾。

  在学生管理上,我严格要求了学生进行倾听,以便使学生养成听的习惯。对于上课乱说起哄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对于表现好的同学进行表演。这样为教学创造了一个好的学习环境。

《千米的认识》小学三年级教案反思 篇5

  9??父爱深深

  我的理解与设想:

  爱是永恒的话题。父母对子女的爱更是亘古不变。无论你在牙牙学语,还是长大成人,甚至人到中年,父母的爱永不落幕。即使有不同,那也只是爱的表达方式不同而已。在人们的内心中,对于母爱的歌颂很多,而父爱则相对歌颂的较少,其实父爱如山,父爱如酒,深沉而浓烈,需要慢慢品味。

《父爱深深》这篇课文讲的是迷恋音乐的“我”想组建自己的乐队,在缺钱买音箱的情况下,不得不请父亲资助,但是父亲说没钱并要和“我”一起自制音箱。虽然刚开始“我”对这件事不理解,但经过比赛“我”才逐渐感受到父亲的真挚的爱。在“我”成年之后,与父亲的交流沟通中,体会到父亲的一片苦心以及背后父亲真挚的爱。

  我的希望

  知识技能 1、 学会田字格中的10个生字,会认双横线中的10个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生词。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父亲对孩子的真挚的爱。

  4、初步学习感受间接描写和直接表达的表达方式。

  过程方法 1、通过抓词扣句,理解体会父亲对孩子的爱。

  2、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四人合作小组的形式合作学习。

  情感态度 能从文章中体会父亲对孩子真挚的爱,懂得父爱深深。

  学情分析

  学生视角 在生活中,我们可能很少能够去主动感受父母对我们的爱,或者习惯了父母的爱,对于父母的爱更认为是理所当然的,更不懂感恩。看似明白,实则不清。在学习这篇课文时,让学生在自学生词的基础上,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通过抓词扣句,体会父亲对孩子的一片真爱。

  突破点 重??点 通过抓词扣句,理解体会父亲对孩子的爱?。

  难??点 学习间接描写和直接表达的表达方式。

  德育点 体会父亲对孩子真挚的爱。

  信息资料 ppt

  教时安排 1课时

  互动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1、激趣:播放《爸爸去哪儿》视频,让学生谈谈感受。

  2师述:是呀,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非常关爱我们的父亲,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一篇课文,讲的也是一位父亲关爱自己的儿子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看看文章中的父亲是怎样爱自己的孩子的吧。

  3、 板书课题:父爱深深

  4、 请同学朗读课题。

  5、 强调“深深”。课题用了一个叠词“深深”,起强调作用。

  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感受。

  指名朗读课题。

  用流行的电视节目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生词请同学认读。

“选择??坦白??沮丧??彼此”

“崇拜??深渊??羞愧??清晰”

  2、注意“丧”字的书写。

  强调:左下角不要多写一撇。

  师范写一个。

  生自写两个。

  3、理解词语:

  微不足道:

  无言以对:

  4、学生质疑。

  认读生字新词,读准字音。

  书写“丧”。

  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质疑解难。

  字音

  字形

  词义

  让学生学会质疑。

  三、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想一想:课文讲什么?

  2、四人小组交流。

  3、指名交流。

  13岁时,“我”想建乐队,但却音箱,爸爸说没钱买,陪我做音箱,结果因音箱不好,没能获奖。

  长大后,“我”与爸爸聊天后得知爸爸陪我做音箱是想与我分享快乐时光。

  通过爸爸陪“我”做音箱这件事,“我”明白了(爸爸对我的爱)。

  师:在慨况文章主要内容时,可以按照事情发展顺序,运用段意串联法来概括。注意语言要简洁扼要。

  4、根据课文内容,学习给课文分段。

  根据课文内容,课文按照时间段可以分为两大部分:

  1-10段,13岁时,爸爸陪我做音箱部分,虽未获奖,但我已收货很多;

  11-13段,长大后,我也爸爸谈心,证实爸爸陪我做音箱是想与我分享美好时光,是爱我的行为。 自读课文,小组交流:课文里讲了什么。

  指名交流。

  学习分段。

  通过自读和交流,了解课文内容,掌握分段的方法。

  四、学习课文,感受父爱

“间接体会”部分

  1、默读课文1-10自然段,文中哪些词句可以看出爸爸把所以的爱给了“我”?勾画下来,作上批注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出示句子:

  从此,日复一日,爸爸所有的闲暇时光,都用在做音箱上。他和我一起挑选木材、喇叭、蒙在音箱上的布料,甚至微不足道的胶水。

(1)“日复一日”

  什么叫“日复一日”:复:又。一天又一天。形容日子久,时间长。

  师:今天在做音箱,明天还是在做音箱,后天做了,接着还要做,辛不辛苦?累不累啊?

  师:爸爸这么累,但是还是日复一日,一天又一天的做音箱,真的是太爱他了,来读一读这句话。

(2)“所以的闲暇时光”

  什么叫“闲暇”:个人不受其它条件限制,完全根据自己的意愿利用或消磨的实际。

  师:换句话说:自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的时间。

  大家联系生活实际,爸爸闲暇时光可以做什么?

(休息,睡睡觉,看看电视……)

  师:爸爸本可以利用闲暇时光休息一下,放松放松,但是为了帮儿子做音箱,他把所以的闲暇时光都用上了,爸爸是多么的爱他呀!来读读这句话。

(3)“甚至微不足道”

  什么叫微不足道:微:微小。足:值得。到:说,谈起。意义价值微小得不值一提。

  师:连胶水这么微小的东西爸爸都有陪“我”一起挑选,多么细心,多么有爱的爸爸啊。

  来读读这句话。

  小结:爸爸日复一日,把所有的闲暇时光,都陪我做音箱,甚至微不足道的胶水,他都陪我一起挑选。但是虽然父亲花了很多时间陪伴“我”,“我”能理解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长大后,我在与爸爸的谈心中,其实爸爸道出了实情,你想知道他为什么这样做吗?

“直接表达”部分

  1、 默读课文11-13段,找一找,爸爸怎样看待与我一起做音箱这件事情?勾画出相关的语句。

  出示:

  我只是想和你一起分享一些时光。那些制作音箱的夜晚,我们懂得了许多东西,不单是电线什么的,更重要的是彼此的情感。

  师:从爸爸的话中,你读懂什么?

(爸爸是想多陪陪儿子,多与他一起玩耍……)

  师:是啊,爸爸的话直接告诉我们爸爸陪我做音箱,是因为他想多陪陪我,多与我交流,多培养感情。他多么的爱我的。

  来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一起来感受爸爸对“我”真挚的爱。

  五、表达方法的学习

  同学们,我们现在来梳理一下课文内容和表达方法。

  课文《父爱深深》主要从两个部分进行描写:

  第一部分,课文的1-10自然段,描写“我”13岁时,爸爸与我一起做音箱,以及参加比赛的情况。我们通过抓住关键的语句,理解体会到爸爸对我的爱。

(这部分对于爸爸对我的爱,是通过爸爸陪我做音箱的这件事情体会到的。不直接说,而是让读者去理解感悟,这种写作方法,我们叫它间接描写)

  第二部分,课文11-13自然段,描写长大后,我从与爸爸谈心中证实了我当年的想法,明白爸爸陪我做音箱是因为想多陪我,是爱我的表现。(这部分爸爸对我的爱,主要是通过爸爸的话知道的。这种直接说出来,让读者一目了然,这种写作方法,我们叫它直接描写)

  一个间接描写,一个直接表达,两种表达方式,让我们充分的感受到父爱深深。希望大家在平时的学习中注重积累,在自己的习作中运用这种表达方法。

  学生用各种方法汇报自学成果。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交流体会

  讨论回答。

  六、拓展

  读了这篇课文,同学们一定

  对父爱有了更深的认识,也能够体会到父母对自己的爱。

  指名交流:你的父亲是怎样爱你的?以怎样的表达方式?

  全班交流。

  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表达自己的情感。

  板书

  9 父?爱?深?深

  13岁?????爸爸陪我做音箱???????????????间接描写

  爱

  长大后????我与爸爸谈做音箱?????????????直接描写

  课后记:

[父爱深深 教案教学设计(鄂教版四年级上册)]

《千米的认识》小学三年级教案反思 篇6

  课题:小数的意义和读写

  教学内容:教科书P

  教学要求: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小数的含义,能认、读、写小数部分是一位的小数,知道小数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7分米=(--)米 3角=(--)元

  9厘米=(--)分米 1分=(--)角

  二、 新授

  1、 认识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

  出示情境图:芳芳和明明在量桌面的长和宽,看看他们量的结果是多少?

(长5分米,宽4分米)

  这是用分米做单位的,如果用米做单位,5分米是几分之几米?4分米呢?

(板书)

  师:十分之五米还可以写成米,读作零点五。

  十分之四米还可以写成米,读作零点四。

(板书补充)

  完整的板书:

  5分米? 510?米??米?读作:零点五米

  4分米? 410?米??米??读作:零点四米

  书空:????

  齐读:零点五??、零点四

  2、 认识整数部分不是0的小数

  出示情境图:

  能不能像刚才那样,把几元几角写成以元做单位的数?

  1元2角,想一想,2角是多少元?那么1元2角是多少元?(板书)

  3元5角呢?(板书)

  完整的板书:

  1元2角????元???读作:一点二元

  3元5角????元???读作:三点五元

  书空,齐读。

  3、 认识整数、自然数、小数及小数各部分名称

  师:我们以前学过的表示物体个数的1、2、3是自然数,0也是自然数,他们都是整数。像、、、都是小数。小数中间的点叫做小数点,小数点的左边是整数部分,右边是小数部分。

  板书:

  0、1、2、3????????自然数??整数

  05、?04、12、?35???小数

  整小小

  数数数

  部点部

  分??分

  分别说一说、、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各是多少。

  三、 想想做做

“1”:仔细观察图意,说说题目的意思。

  照样子填写。

  说一说每组3个名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3”:独立练习。

“4”:先同桌互说,再全班交流。

“5”:为什么0右面第一个点上填?1右面第二个点上填?

  独立填写其他的小数。

  板书: 教学心得:

  课题:比较小数的大小

  教学内容:教科书P

  教学要求:1、使学生通过探索,掌握一位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从中进一步学习简单的数学推理。

  2、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良好习惯。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3角=(--)元=( )元

  9厘米=(--)分米=( )分米

  5元6角=( )元

  3米8分米=( )米

  0. 4元=(--)元=( )角

  0. 7米=(--)米=( )分米

  8.8厘米=( )毫米

  2.5元=( )角

  二、 新授

  1、 创设问题情境

  出示情境图:

  仔细观察,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雪糕、蛋筒、棒冰、冰激凌的价格)

  了解了这些信息,你有些什么问题?

(1)学生提问,师给与评价,并将问题引导到

“雪糕和棒冰,哪个贵一些?”上

  板书:0.8 0.5

  你会比较吗?说说你的想法

  a、0.8元是8角,0.5元是5角,8角大于5角,雪糕贵一些。

  b、0.8=810?,0.5=510?,810?>510?,雪糕贵一些。

  板书中填入大于号。

(2)你会比一比雪糕和蛋筒的价格吗?

  板书:0.8 1.2

  你是怎么比的?和同桌相互说一说。

  交流,(注意适当提高对学生表述的要求)。

(3)你还会比一比谁和谁的价格?

  前后四人一组,在小组里说一说,你是怎么比的。

(4)今天我们学习了怎样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板书课题),说说看,可以怎样来比较?

(可以分成两种情况来说:一是整数部分都是0,二是整数部分不是0,但不要刻意抽象出法则,机械记忆。)

  三、“想想做做”

“1”:先确定厘米数,再换成分米数,然后比较大小。

“2”:完成后让学生说说理由。

“3”:提醒学生看清要求,是表示涂色部分。

“4”:完成后引导学生思考:你有什么发现?

“5”:独立完成。

“6”:三个数量可以引导学生从大到小排列,并用大于号连接。

  板书: 教学心得:

  课题:练习???(小数)

  教学内容:教科书P

  教学要求:1、让学生通过练习更好的体会小数的含义,掌握一位小数的读写、大小比较及加减计算。

  2、通过了解小数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使学生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爱国情感。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小数含义

“1”:(1)先独立填写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2)写出每个小数的读法。

“2”:完成后让学生说说为什么用这个小数表示?加深学生对小数具体含义的理解。

  二、 复习小数的大小比较

“3”:这一题教师要指导比较策略:

  a、 可以先比较和,再比较和

  b、 可以先比较3个小数的整数部分,再比较和的小数部分。

  比完以后可以让学生按顺序排列,并用符号连接。

  教师指导前可以让学生先讨论该怎么解决。

“4”:先填数,并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在回答问题。

  三、 复习小数的加减计算

“5”:学生独立练习。

  选两题评讲:竖式的写法、整数部分的0不能漏写。

  四、 综合练习

“6”:独立练习。

“7”:第(1)题,一套衣服包括什么?

  第(2)题,要引导学生拓宽思路,可以一人做一套衣服,也可以两人同时做上衣或裤子,也可以求差。

“8”:独立练习,交流发现。

“9”:先独立填写,再交流。

  教师可以通过有规律的板书或其他手段启发学生有序的、全面的思考。

“思考题”:在线段图上把剩下部分的2倍关系表示出来,再启发学生思考。

  五、“你知道吗?”

  1、??学生自学文字介绍。

  2、交流获得的信息。

  3、补充介绍课前搜集的信息。

  4、谈谈了解这些知识后的体会。

  板书: 教学心得:

《千米的认识》小学三年级教案反思 篇7

  鄂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谁吃谁》教案课件教学设计

  谁吃谁

  教学目标

  1、 通过讨论、分析,认识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食物链。

  2、知道不同的动物吃不同的食物,动物要维持生命就要消耗这些食物作为能量。

  3、意识到食物链、食物网反映了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之间的复杂的食物能量交换关系。

  4、通过分析和概括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综合的思维能力。

  5、意识到自然界中的`事物是相互联系的。

  6、了解保护动物的重要性,对学生进行保护青蛙的教育。

  教学准备

  1、课文插图中的动植物的图片或挂图。

  2、准备稻田里的动植物名称的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讲述故事:“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

(2)讨论:从这个故事中你知道螳螂、蝉、黄雀之间有什么食物关系? 谁吃谁?谁被谁吃?蝉吃什么呢?

(3)讲述: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动植物之间的食物关系。

  二、认识食物链。

(1)按照谁被谁吃的顺序,说一说:树、蝉、螳螂、黄雀之间的关系。

(2)指导学生用文字和箭头表示。

(3)出示草、廊、羊的图片,说一说:它们之间谁被谁吃?

(4)在书上记录它们的食物联系。

(5)提问:同学们根据食物关系用“→”将这些动植物连接在一起,这种动植物间的食物关系像什么?你能给起个形象的名字吗?

(6)讲解: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形成像链环一样的关系,称为食物链。

(7)学生练习写几条食物链,交流。

(8)小组研究:观察写的几条食物链,讨论:这几条食物链从什么开始的?为什么从绿色植物开始?这几条食物链到什么结束?

(9)讲解:在食物链中,植物能制造自己需要的营养物质,叫生产者。动物不能自己制造营养物质,它们直接或间接地利用生产者制造的营养物质,叫做消费者。

(10)指出上面食物链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

(11)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评价。

  三、研究稻田里的食物网。

(1)出示挂图(或投影教材插图),提问:稻田里有哪些动植物?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贴上卡片。

(2)小组讨论:找出稻田里的动植物的食物关系,写出食物链。

(3)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在黑板上画箭头表示,并且检查每条食物链画得是否完整,是否合理。

(4)找一找,这些食物链中,哪些生物能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哪些动物能吃不同的食物?这些食物链之间的关系怎样?

(5)讲解:小结:多种生物在取食关系上存在错综复杂的关系,多种食物链相互交错,相互联结,形成网状的结构,人们形象地称之为食物网。

  四、保护青蛙,维护生态平衡教育。

(1)讨论:以一条食物链(稻子→稻螟虫→青蛙→蛇)为例:如果食物链中有一种生物(比如:青蛙)死光了,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2)教师介绍青蛙在稻田里的作用。提问:由此,你想到了什么?人也是食物网中的重要部分,为了维护生态平衡我们人类应该做些什么呢?

  五、 课外拓展。

  收集青蛙的资料,编写一条保护青蛙的公益广告词。

《千米的认识》小学三年级教案反思 篇8

  教学内容:垂线的认识(教材78-79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平面上两条直线相交成四个角,有一个交点;了解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含义,认识垂线和点到直线的距离。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观察、测量、画图等教学活动中,经历认识垂线的垂线的过程。经历两条直线相交关系的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在探索中培养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独立思考能力、探究能力、和同学之间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知道平面上两条直线相交确定一个点;了解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垂直关系,认识垂线和点到直线的距离。

  教学难点:点到直线的距离,垂线段最短。

  教学准备:课件;每人两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有一天小明想从家到一条马路上,他家到马路有很多条路可走,同学们请看(出示课件),你认为走哪条路最近?

  生:第二条路。

  师:那么你们知道为什么第2条路最近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板书:认识垂线)

  二、引导探究,自主建构

(一)认识相交

  1.学生动手摆放小棒。

  师:请同学们拿出手中的两根小棒,在桌面上任意摆放,会出现那些情况?(学生动手摆放)大家可以相互观察一下,你和同桌摆放的一样吗?

  2把小棒看成是可以无限延伸的直线,学生自己画出自己摆放的图形。

  师:如果把这两根小棒看成是两条直线,根据直线的特点,你能把你摆放的图形画在你的本上吗?哪位同学愿意把你画的图形展示给大家?(学生到前面展示)

  学生所画的图形有以下几种

  预设:学生画的可能会有一下情况:

  根据直线无限延长的性质这些图形会是什么样?

  3.出示课件(相交的图形)

  师:大家画的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点?

  生:都相较于一点 。

  师:这个点就叫“交点”。

  师:两条直线相交成几个角?有几个交点?

  生:4个角,1一个交点。

(二)认识垂线。

  1.师:如果把相交成的4个角分别标上∠1、∠2、∠3、∠4,观察两条直线相交的角,你想到了什么问题,能提出来吗?

  预设问题:a.∠1和∠2相等吗?

  b、∠1+∠2等于多少度?

  c?∠1是多少度?

  2.学生用量角器测量相交的特殊情况(垂直)时角的度数.

  师:∠1到底是多少度,只凭我们的眼睛是看不出来的,我们应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3引出垂线。

  师: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叫做互相垂直。(板书

  师:对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

  预设: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互相垂直。

  师: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板书)

  强调:我们可以说直线a是直线b的垂线,直线b是直线a的垂线。

  4在生活中找垂直的现象。

  师:在生活中也有很多垂直的现象,你能找出那些?

  生

(三)认识点到直线的距离。

  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找到了许多垂直现象,好,大家看大屏幕,老师也给大家准备了一个。

  1. 师:大家观察从直线外一点A到直线到直线画了几条线段?观察这几条线段能提出什么问题?

  预设:a哪条线段最长?

  b线段AC是直线的直线吗?

……

  2得出结论: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垂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师:我们怎样来解决这些问题呢?现在大家就行动起来,解决不了的同学可以同桌解决。(学生拿尺子测量几条线段的长度)

  师:通过测量我们已经知道了AC这条线段最短。大家仔细观察线段AC是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同时板书: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垂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那么,现在大家知道为什么小明走第二条路最近吗?

  3.出示课件(小明过马路)那么,现在大家知道为什么小明走第二条路最近吗?

  生:

  三、强化训练,拓展应用

  师:我们能够运用本节课所掌握的知识解决了这个问题,你们还想解决更多的问题吗?敢接受挑战吗?

(一)、填空。

  1.两条直线相交成(?)角时,这两条直线叫做(?)?。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

  2.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垂直线段的长度叫做(?)。

(二)、判断。

  1.相交的两条直线一定不互相垂直。(??)

  2.过直线外一点做已知直线的垂线段,只能做一条。(?)

  3.两条直线相交成4个角。(?)

  4.两条直线相交,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垂足。(?)

(三)试试你的眼力:下面各组线,哪一组互相垂直,哪一组互相平行?(见课件)

(四)、找出下图中互相垂直的线,你能找出多少组?(见课件)

  四、自主反思,深化体验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是怎样学的?学的怎样?学完这节课你还有什么不懂得问题吗?

《千米的认识》小学三年级教案反思(8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