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吾小秘【www.wxiaomi.cn】,您身边的文字小秘书!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

时间: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8篇

  【前言】在有机化学实验报告中,我们将详细记录和总结我们进行的实验过程、实验结果以及对实验现象的解释和分析。下面是热心会员“maykc36142”分享的有机化学实验报告8篇,供大家阅读。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 篇1

  班级: 姓名:座号

【实验名称】钠、镁、铝单质的金属性强弱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钠、镁、铝单质的金属性强弱。 【实验仪器和试剂】

  金属钠、镁条、铝片、砂纸、滤纸、水、酚酞溶液、镊子、烧杯、试管、剪刀、酒精灯、火柴。

【实验过程】 1.实验步骤 对比实验1

(1)切取绿豆般大小的一块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在一只250mL烧杯中加入少量的水,在水中滴加两滴酚酞溶液,将金属钠投入烧杯中。

  现象: 。 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 。 (2)将已用砂纸打磨除去氧化膜的一小段镁条放入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再向水中滴加两滴酚酞溶液。

  现象: 。 然后加热试管,现象: 。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对比实验2

  在两支试管中,分别放入已用砂纸打磨除去氧化膜的一小段镁条和一小块铝片,再向试管中各加入2mol/L盐酸2mL。

  现象: 。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实验结论:

【问题讨论】

  1、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有哪些?

  2、元素金属性强弱与元素原子结构有什么关系?

  班级: 姓名:座号

【实验名称】探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有快慢之分;

  2、通过实验探究温度、催化剂、浓度对过氧化氢分解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仪器和试剂】

  4%的过氧化氢溶液、12%的过氧化氢溶液、/L氯化铁溶液、二氧化锰粉末、热水、滴管、烧杯、试管。 【实验过程】

【问题讨论】对比实验3中加入的FeCl3溶液有什么作用?

  班级: 姓名:座号

【实验名称】探究化学反应的限度 【实验目的】

  1、通过对FeCl3溶液与KI溶液的反应的探究,认识化学反应有一定的限度; 2.通过实验使学生树立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观念,并能作出合理的解释。 【实验仪器和试剂】

  试管、滴管、/L氯化铁溶液、/LKI溶液、CCl4、KSCN溶液。 【实验过程】 1.实验步骤

(1)取一支小试管,向其中加入5mL/LKI溶液,再滴加/L氯化铁溶液5~6滴。

  现象: 。 (2)向试管中继续加入适量CCl4,充分振荡后静置。

  现象: 。 (3)取试管中上层清液,放入另一支小试管中,再向其中滴加3~4滴KSCN溶液。 现象: 。 2.实验结论

。 【问题讨论】

  1、实验步骤(2)和实验步骤(3)即I2的检验与Fe的检验顺序可否交换?为什么?

  2、若本实验步骤(1)采用5mL/LKI溶液与5mL/L氯化铁溶液充分混合反应,推测反应后溶液中可能存在的微粒?为什么?

  3%2B

  班级: 姓名:座号

【实验名称】探究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 【实验目的】

  1、了解化学反应中往往有热量变化;

  2、知道化学反应中往往会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 【实验仪器和试剂】

  试管、剪刀、砂纸、塑料薄膜袋、2mol/L盐酸、氯化铵晶体、氢氧化钙固体、镁条。 【实验过程】 实验1

  步骤:向一支试管中放入用砂纸打磨光亮的镁条,再加入5mL2mol/L盐酸,用手触摸试管外壁。

  现象:。 有关反应化学方程式: 。 结论: 。 实验2

  步骤:向完好的塑料薄膜袋中加入约7g氢氧化钙固体,再加入氯化铵晶体,排除袋内的空气,扎紧袋口,再将固体混合均匀,使之充分反应。

  现象: 。 有关化学方程式: 。 结论: 。 【问题讨论】

  实验中反应物能量总和与生成物能量总和的相对大小有什么关系?

  班级: 姓名:座号

【实验名称】探究铜锌原电池 【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探究初步了解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2.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实验仪器和试剂】

  锌片、铜片、稀硫酸、导线、灵敏电流计、烧杯。 【实验过程】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 篇2

  分析化学实验报告格式

  1、实验题目 编组 同组者 日期 室温 湿度 气压 天气

  2、实验原理

  3、实验用品 试剂 仪器

  4、实验装置图

  5、操作步骤

  6、 注意事项

  7、数据记录与处理

  8、结果讨论

  9、实验感受(利弊分析)

实验题目:草酸中h2c2o4含量的测定

实验目的:

  学习naoh标准溶液的配制、标定及有关仪器的使用;

  学习碱式滴定管的使用,练习滴定操作。

实验原理:

  h2c2o4为有机弱酸,其ka1=5、9×10-2,ka2=6、4×10-5、常量组分分析时cka1>10-8,cka2>10-8,ka1/ka2<105,可在水溶液中一次性滴定其两步离解的h%2B:

  h2c2o4%2B2naoh===na2c2o4%2B2h2o

  计量点ph值8、4左右,可用酚酞为指示剂。

  naoh标准溶液采用间接配制法获得,以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定:

-cook

-cooh

%2Bnaoh===

-cook

-coona

%2Bh2o

  此反应计量点ph值9、1左右,同样可用酚酞为指示剂。

实验方法:

  一、naoh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用台式天平称取naoh1g于100ml烧杯中,加50ml蒸馏水,搅拌使其溶解。移入500ml试剂瓶中,再加200ml蒸馏水,摇匀。

  准确称取0、4~0、5g邻苯二甲酸氢钾三份,分别置于250ml锥形瓶中,加20~30ml蒸馏水溶解,再加1~2滴0、2%酚酞指示剂,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微红色,半分钟不褪色即为终点。

  二、h2c2o4含量测定

  准确称取0、5g左右草酸试样,置于小烧杯中,加20ml蒸馏水溶解,然后定量地转入10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用20ml移液管移取试样溶液于锥形瓶中,加酚酞指示剂1~2滴,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微红色,半分钟不褪色即为终点。平行做三次。

  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

  一、naoh标准溶液的标定

  实验编号123备注

  mkhc8h4o4/g始读数

  3、产物粗分:

  将接受器中的液体倒入分液漏斗中。静置分层后,将下层的粗制溴乙烷放入干燥的小锥形瓶中。将锥形瓶浸于冰水浴中冷却,逐滴往瓶中加入浓硫酸,同时振荡,直到溴乙烷变得澄清透明,而且瓶底有液层分出(约需4ml浓硫酸)。用干燥的分液漏斗仔细地分去下面的硫酸层,将溴乙烷层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入30ml蒸馏瓶中。

  接受器中液体为浑浊液。分离后的溴乙烷层为澄清液。

  4、溴乙烷的精制

  配蒸馏装置,加2-3粒沸石,用水浴加热,蒸馏溴乙烷。收集37-40℃的馏分。收集产品的接受器要用冰水浴冷却。无色液体,样品%2B瓶重=30、3g,其中,瓶重20、5g,样品重9、8g。

  5、计算产率。

  理论产量:0、126×109=13、7g

  产率:9、8/13、7=71、5%结果与讨论:

(1)溶液中的橙黄色可能为副产物中的溴引起。

(2)最后一步蒸馏溴乙烷时,温度偏高,致使溴乙烷逸失,产量因而偏低,以后实验应严格操作。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 篇3

(一)掌握cl2、br2、i2的氧化性及cl-、br-、i-还原性。

(二)掌握卤素的歧化反应

(三)掌握次氯酸盐、氯酸盐强氧化性

(四)了解氯化氢hcl气体的实验室制备方法

(五)了解卤素的鉴定及混合物分离方法

  讲解法,学生实验法,巡回指导法

  1、区别cl2、br2、i2的氧化性及cl-、br-、i-还原性。

  2、卤素的歧化反应

  3、次氯酸盐、氯酸盐强氧化性

  区别cl2、br2、i2的氧化性及cl-、br-、i-还原性;卤素的歧化反应;次氯酸盐、氯酸盐的强氧化性

  卤素系ⅶa族元素,包括氟、氯、溴、碘、砹,其价电子构型ns2np5,因此元素的氧化数通常是—1,但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形成氧化数为%2B1、%2B3、%2B5、%2B7的化合物。卤素单质在化学性质上表现为强氧化性,其氧化性顺序为:f2 %26gt; cl2 %26gt; br2 %26gt; i2。所以,br-能被cl2氧化为br2,在ccl4中呈棕黄色。i2能被cl2、br2氧化为i2,在ccl4中呈紫色。

  卤素单质溶于水,在水中存在下列平衡:

  x2 %2B h2o === hx %2B hxo

  这就是卤素单质的歧化反应。卤素的歧化反应易在碱性溶液中进行,且反应产物随着温度和碱液浓度的不同而变化。

  卤素的含氧酸有多种形式:hxo、hxo2、hxo3、hxo4。随着卤素氧化数的升高,

  其热稳定性增大,酸性增强,氧化性减弱。如氯酸盐在中性溶液中没有明显的强氧化性,但在酸性介质中表现出强氧化性,其次序为:bro3- %26gt; clo3- %26gt; io3-。次氯酸及其盐具有强氧化性。

  hcl的还原性较弱,制备cl2,必须使用氧化性强的kmno4、mno2来氧化cl-。若使用mno2,则需要加热才能使反应进行,且可控制反应的速度。

  试管及试管夹、量筒(1ml)、酒精灯、滴瓶(125ml)、试剂瓶(500ml)、烧杯(250ml)

  kbr、kcl、ki、ccl4、h2so4(浓)、naoh、naclo、mnso4、hcl(浓)、kclo3、agno3、溴水、品红、酒精、浓氨水、碘伏水、ph试纸、ki-淀粉试纸、醋酸铅试纸、蓝色石蕊试纸。

① 取几滴kbr溶液于试管中,再加入少量ccl4,滴加氯水,振荡,仔细观察ccl4层颜色的变化;

② 取几滴ki溶液于试管中,再加入少量ccl4,滴加氯水,振荡,仔细观察ccl4层颜色的变化;

③ 取几滴ki溶液于试管中,再加入少量ccl4,滴加溴水,振荡,仔细观察ccl4层颜色的变化;

  1、反应现象:

  2、反应方程式包括:

  3、卤素单质的氧化性顺序: 。

① 往干燥试管中加入绿豆粒大小的kcl晶体,再加入浓硫酸(浓硫酸不要沾到瓶口处),微热。观察试管中颜色变化,并用湿润的ph试纸检验试管放出的气体。

② 往干燥试管中加入绿豆粒大小的kbr晶体,再加入浓硫酸(浓硫酸不要

  沾到瓶口处),微热。观察试管中颜色变化,并用ki-淀粉试纸检验试管口。

③ 往干燥试管中加入绿豆粒大小的ki晶体,再加入浓硫酸(浓硫酸不要沾到瓶口处),微热。观察试管中颜色变化,并用醋酸铅试纸检验试管口。

  1、反应现象:

  2、反应方程式包括:

  3、卤素阴离子的还原性顺序: 。

① 溴的歧化反应取少量溴水和ccl4于是试管中,滴加2mol/lnaoh溶液使其呈强碱性,观察ccl4层颜色变化;再滴加3mol/lh2so4溶液使其呈强酸性,观察ccl4层颜色变化。写出反应方程式,并用电极电势加以说明。

  1、反应现象:

  2、反应方程式包括:

  3、说明

② 碘的歧化反应 取少量碘水和ccl4于是试管中,滴加2mol/lnaoh溶液使其呈强碱性,观察ccl4层颜色变化;再滴加3mol/lh2so4溶液使其呈强酸性,观察ccl4层颜色变化。写出反应方程式,并用电极电势加以说明。

  1、反应现象:

  2、反应方程式包括:

  3、说明

(1) 次氯酸钠的氧化性

  取四支管,均加入naclo溶液,其中1号试管中滴加4 ~ 5滴/l的ki溶液,2号试管中滴加4 ~ 5滴/lmnso4溶液,3号试管中滴加4 ~ 5滴浓盐酸,4号试管中滴加2滴品红溶液。

  观察各试管中发生的现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1、反应现象:

  2、反应方程式:

  3、说明

(2)kclo3的氧化性

① 取两支管,均加入少量kclo3晶体,其中1号试管中滴加4 ~ 5滴/lmnso4溶液,2号试管中滴加2滴品红溶液。搅拌,观察现象,比较次氯酸盐和氯酸盐氧化性的强弱。

  1、反应现象:

  2、反应方程式:

  3、次氯酸盐和氯酸盐氧化性的强弱: 。 ② 取一支试管,加入少量kclo3晶体,加水溶解,再加入/lki溶液和ccl4,观察现象;然后再加入少量3mol/l的h2so4溶液,观察ccl4层现象变化;继续加入kclo3晶体,观察现象变化。用电极电势说明ccl4层颜色变化的原因。 结 论:

  1、反应现象:

  2、反应方程式:

① hcl的制备取15 ~ 20g食盐,放入500ml圆底烧瓶中,按图1-1将仪器装配好(在通风橱中进行)。从分液漏斗中逐次注入30 ~ 40ml浓硫酸。微热,就有气体发生。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生成的氯化氢气体。

② hcl的水溶性 用手指堵住收集hcl气体的试管口,并将试管倒插入盛水的水槽中,轻轻地把堵住试管口的手指掀开一道小缝,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再用手指堵住试管口,将试管自水中取出,用蓝色石蕊试纸检验试管中的溶液的酸碱性,并用ph试纸测试hcl的ph。

③ hcl的鉴定 在上述盛有hcl的试管中,滴加几滴/lagno3溶液,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 白烟实验 把滴入几滴浓氨水的广口瓶与充有hcl气体的广口瓶口对口靠近,抽去瓶口的玻璃片,观察反应现象并加以解释。

  1、反应现象:

  2、反应方程式:

  3、说明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 篇4

:仪器分析

:李志红

:张xx宇

  2xx年5月12日

(1) 掌握研究显色反应的一般方法。

(2) 掌握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铁的原理和方法。 (3) 熟悉绘制吸收曲线的方法,正确选择测定波长。

(4) 学会制作标准曲线的方法。

(5) 通过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铁在未知式样中的含量,掌握721型,723型分光光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并了解此仪器的主要构造。

  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无机离子,通常要经过两个过程,一是显色过程,二是测量过程。 为了使测定结果有较高灵敏度和准确度,必须选择合适的显色条件和测量条件,这些条件主要包括入射波长,显色剂用量,有色溶液稳定性,溶液酸度干扰的排除。

(1)入射光波长:一般情况下,应选择被测物质的最大吸收波长的光为入射光。 显色剂用量:显色剂的合适用量可通过实验确定。

(2) 溶液酸度:选择适合的酸度,可以在不同ph缓冲溶液中加入等量的被测离子和显色剂,测其吸光度,作da-ph曲线,由曲线上选择合适的ph范围。

(3) 干扰。

  有色配合物的稳定性:有色配合物的颜色应当稳定足够的时间。 干扰的排除:当被测试液中有其他干扰组分共存时,必须争取一定的措施排除

  2%2B4邻二氮菲与fe 在溶液中形成稳定橙红色配合物。配合无的ε = ×10l· mol ·cm-1 。 配合物配合比为3:1,ph在2-9(一般维持在ph5-6)之间。在还原剂存在下,颜色可保持几个月不变。fe3%2B 与邻二氮菲作用形成淡蓝色配合物稳定性教差,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加入还原剂使fe 3%2B还原为fe2%2B 与显色剂邻二菲作用,在加入显色剂之前,用的还原剂是盐酸羟胺。此方法选择性高br3%2B 、ca2%2B 、hg 2%2B、zn2%2B 及ag%2B 等离子与邻二氮菲作用生成沉淀,干扰测定,相当于铁量40倍的sn2%2B、al3%2B、ca2%2B、mg2%2B 、zn2%2B 、sio32-,20倍的cr3%2B、mn2%2B、vpo3-45倍的co2%2B、ni2%2B、cu2%2B等离子不干扰测定。

  1、 仪器:721型723型分光光度计

  500ml容量瓶1个,50 ml 容量瓶7个,10 ml 移液管1支

  5ml移液管支,1 ml 移液管1支,滴定管1 支,玻璃棒1 支,烧杯2 个,吸尔球1个, 天平一台。

  2﹑试剂:

(1)铁标准溶液100ug·ml-1,准确称取铁盐nh4fe(so4)2·12h2o置于烧杯中,加入盐酸羟胺溶液,定量转依入500ml容量瓶中,加蒸馏水稀释至刻度充分摇匀。

(2)铁标准溶液10ug·ml-1.用移液管移取上述铁标准溶液10ml,置于100ml容量瓶中,并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充分摇匀。

(3)盐酸羟胺溶液100g·l(用时配制)

(4)邻二氮菲溶液 ·l-1 先用少量乙醇溶液,再加蒸馏水稀释至所需浓度。

(5)醋酸钠溶液·l-1μ-1

  1.准备工作

(1) 清洗容量瓶,移液官及需用的玻璃器皿。

(2) 配制铁标溶液和其他辅助试剂。

(3) 开机并试至工作状态,操作步骤见附录。

(4) 检查仪器波长的正确性和吸收他的配套性。

  2. 铁标溶液的配制

  准确称取铁盐nh4fe(so4)·12h2o置于烧杯中,加入10mlhcl加少量水。溶解入500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到容量瓶刻度。

  3 .绘制吸收曲线选择测量波长取两支50ml干净容量瓶,移取100μ g m l-1铁标准溶液容量瓶中,然后在两个容量瓶中各加入盐酸羟胺溶液,摇匀,放置2min后各加入邻二氮菲溶液,醋酸钠溶液,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线摇匀,用2cm吸收池,试剂空白为参比,在440——540nm间,每隔10nm测量一次吸光度,以波长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确定最大吸收波长

  4.工作曲线的绘制

  取50ml的容量瓶7个,各加入μɡ ml-1铁标准,,,,然后分别加入邻二氮菲溶液,醋酸钠溶液,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线摇匀,用2cm吸收池,以试剂空白为参比溶液,在选定波长下测定并记录各溶液光度,记当格式参考下表:

  5.铁含量的测定

  取1支洁净的50ml容量瓶,加人含铁未知试液,按步骤(6 )显色,测量吸光度并记录。

  k= b= - r*r= conc. =k *abs%2Bb c = ml-1

  6.结束工作

  测量完毕,关闭电源插头,取出吸收池, 清洗晾干后人盆保存。清理工作台,罩上一仪器防尘罩,填写仪器使用记录。清洗容量瓶和其他所用的玻璃仪器并放回原处。

(1) 在选择波长时,在440nm——450nm间每隔10nm 测量一次吸光度,最后得出的λmix=510nm,可能出在试剂未摇匀,提供的λmix=508nm,如果再缩减一点进程,试齐充分摇匀,静置时间充分,结果会更理想一些。

(2) 在测定溶液吸光度时,测出了两个9,实验结果不太理想,可能是在配制溶液过程中的原因:a、配制好的溶液静置的未达到15min;b、药剂方面的问题是否在期限内使用(未知)因从溶液显色的效果看,颜色有点淡,要求在试剂的使用期限内使用;c、移取试剂时操作的标准度是否符合要求,要求一个人移取试剂。(张丽辉)

  在配制试样时不是一双手自始至终,因而所观察到的结果因人而异,导致最终结果偏差较大,另外还有实验时的温度,也是造成结果偏差的原因。(崔凤琼)

  本次实验阶段由于多人操作,因而致使最终结果不精确。(普杰飞)

(1) 在操作中,我觉得应该一人操作这样才能减少误差。

(2) 在使用分光计时,使用同一标样,测同一溶液但就会得出不同的值。这可能有几个原因:a、温度,b、长时间使用机器,使得性能降低,所以商量得不同值。(李国跃) 在实验的进行当中,因为加试样的量都有精确的规定,但是在操作中由于是手动操作所以会有微小的误码率差量,但综合了所有误差量将成为一个大的误差,这将导致整个实验的结果会产生较大的误码率差。(赵宇)

  在配制溶液时,加入拭目以待试剂顺序不能颠倒,特别加显色剂时,以防产生反应后影响操作结果。(刘金旖)

(1) 溶液显色,是由于溶液对不同波长的光的选择的结果,为了使测定的结果有较好的灵敏度和准确度,必须选择合适的测量条件,如:入射波长,溶液酸度,度剂使用期限 。

(2) 吸收波长与溶液浓度无关,不同浓度的溶液吸收都很强烈,吸收程度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成正比关系,从而可以根据该部分波长的光的吸收的程度来测定溶液的浓度。

(3) 此次试验结果虽不太理想,但让我深有感触,从中找到自己的不足,并且懂得不少试验操作方面的知识。从无知到有知,从不熟练到熟练使用使自己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张丽辉)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 篇5

:仪器分析

:李志红

:张xx宇

  2xx年5月12日

(1) 掌握研究显色反应的一般方法。

(2) 掌握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铁的原理和方法。 (3) 熟悉绘制吸收曲线的方法,正确选择测定波长。

(4) 学会制作标准曲线的方法。

(5) 通过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铁在未知式样中的含量,掌握721型,723型分光光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并了解此仪器的主要构造。

  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无机离子,通常要经过两个过程,一是显色过程,二是测量过程。 为了使测定结果有较高灵敏度和准确度,必须选择合适的显色条件和测量条件,这些条件主要包括入射波长,显色剂用量,有色溶液稳定性,溶液酸度干扰的排除。

(1)入射光波长:一般情况下,应选择被测物质的最大吸收波长的光为入射光。 显色剂用量:显色剂的合适用量可通过实验确定。

(2) 溶液酸度:选择适合的酸度,可以在不同ph缓冲溶液中加入等量的被测离子和显色剂,测其吸光度,作da-ph曲线,由曲线上选择合适的ph范围。

(3) 干扰。

  有色配合物的稳定性:有色配合物的颜色应当稳定足够的时间。 干扰的排除:当被测试液中有其他干扰组分共存时,必须争取一定的措施排除

  2%2B4邻二氮菲与fe 在溶液中形成稳定橙红色配合物。配合无的ε = ×10l· mol ·cm-1 。 配合物配合比为3:1,ph在2-9(一般维持在ph5-6)之间。在还原剂存在下,颜色可保持几个月不变。fe3%2B 与邻二氮菲作用形成淡蓝色配合物稳定性教差,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加入还原剂使fe 3%2B还原为fe2%2B 与显色剂邻二菲作用,在加入显色剂之前,用的还原剂是盐酸羟胺。此方法选择性高br3%2B 、ca2%2B 、hg 2%2B、zn2%2B 及ag%2B 等离子与邻二氮菲作用生成沉淀,干扰测定,相当于铁量40倍的sn2%2B、al3%2B、ca2%2B、mg2%2B 、zn2%2B 、sio32-,20倍的cr3%2B、mn2%2B、vpo3-45倍的co2%2B、ni2%2B、cu2%2B等离子不干扰测定。

  1、 仪器:721型723型分光光度计

  500ml容量瓶1个,50 ml 容量瓶7个,10 ml 移液管1支

  5ml移液管支,1 ml 移液管1支,滴定管1 支,玻璃棒1 支,烧杯2 个,吸尔球1个, 天平一台。

  2﹑试剂:

(1)铁标准溶液100ug·ml-1,准确称取铁盐nh4fe(so4)2·12h2o置于烧杯中,加入盐酸羟胺溶液,定量转依入500ml容量瓶中,加蒸馏水稀释至刻度充分摇匀。

(2)铁标准溶液10ug·ml-1.用移液管移取上述铁标准溶液10ml,置于100ml容量瓶中,并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充分摇匀。

(3)盐酸羟胺溶液100g·l(用时配制)

(4)邻二氮菲溶液 ·l-1 先用少量乙醇溶液,再加蒸馏水稀释至所需浓度。

(5)醋酸钠溶液·l-1μ-1

  1.准备工作

(1) 清洗容量瓶,移液官及需用的玻璃器皿。

(2) 配制铁标溶液和其他辅助试剂。

(3) 开机并试至工作状态,操作步骤见附录。

(4) 检查仪器波长的正确性和吸收他的配套性。

  2. 铁标溶液的配制

  准确称取铁盐nh4fe(so4)·12h2o置于烧杯中,加入10mlhcl加少量水。溶解入500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到容量瓶刻度。

  3 .绘制吸收曲线选择测量波长取两支50ml干净容量瓶,移取100μ g m l-1铁标准溶液容量瓶中,然后在两个容量瓶中各加入盐酸羟胺溶液,摇匀,放置2min后各加入邻二氮菲溶液,醋酸钠溶液,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线摇匀,用2cm吸收池,试剂空白为参比,在440——540nm间,每隔10nm测量一次吸光度,以波长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确定最大吸收波长

  4.工作曲线的绘制

  取50ml的容量瓶7个,各加入μɡ ml-1铁标准,,然后分别加入邻二氮菲溶液,醋酸钠溶液,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线摇匀,用2cm吸收池,以试剂空白为参比溶液,在选定波长下测定并记录各溶液光度,记当格式参考下表:

  5.铁含量的测定

  取1支洁净的50ml容量瓶,加人含铁未知试液,按步骤(6 )显色,测量吸光度并记录。

  k= b= - r*r= conc. =k *abs%2Bb c = ml-1

  6.结束工作

  测量完毕,关闭电源插头,取出吸收池, 清洗晾干后人盆保存。清理工作台,罩上一仪器防尘罩,填写仪器使用记录。清洗容量瓶和其他所用的玻璃仪器并放回原处。

(1) 在选择波长时,在440nm——450nm间每隔10nm 测量一次吸光度,最后得出的λmix=510nm,可能出在试剂未摇匀,提供的λmix=508nm,如果再缩减一点进程,试齐充分摇匀,静置时间充分,结果会更理想一些。

(2) 在测定溶液吸光度时,测出了两个9,实验结果不太理想,可能是在配制溶液过程中的原因:a、配制好的溶液静置的未达到15min;b、药剂方面的问题是否在期限内使用(未知)因从溶液显色的效果看,颜色有点淡,要求在试剂的使用期限内使用;c、移取试剂时操作的标准度是否符合要求,要求一个人移取试剂。(张丽辉)

  在配制试样时不是一双手自始至终,因而所观察到的结果因人而异,导致最终结果偏差较大,另外还有实验时的温度,也是造成结果偏差的原因。(崔凤琼)

  本次实验阶段由于多人操作,因而致使最终结果不精确。(普杰飞)

(1) 在操作中,我觉得应该一人操作这样才能减少误差。

(2) 在使用分光计时,使用同一标样,测同一溶液但就会得出不同的值。这可能有几个原因:a、温度,b、长时间使用机器,使得性能降低,所以商量得不同值。(李国跃) 在实验的进行当中,因为加试样的量都有精确的规定,但是在操作中由于是手动操作所以会有微小的误码率差量,但综合了所有误差量将成为一个大的误差,这将导致整个实验的结果会产生较大的误码率差。(赵宇)

  在配制溶液时,加入拭目以待试剂顺序不能颠倒,特别加显色剂时,以防产生反应后影响操作结果。(刘金旖)

(1) 溶液显色,是由于溶液对不同波长的光的选择的结果,为了使测定的结果有较好的灵敏度和准确度,必须选择合适的测量条件,如:入射波长,溶液酸度,度剂使用期限 。

(2) 吸收波长与溶液浓度无关,不同浓度的溶液吸收都很强烈,吸收程度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成正比关系,从而可以根据该部分波长的光的吸收的程度来测定溶液的浓度。

(3) 此次试验结果虽不太理想,但让我深有感触,从中找到自己的不足,并且懂得不少试验操作方面的知识。从无知到有知,从不熟练到熟练使用使自己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张丽辉)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 篇6

  学习重结晶法提纯固态有机物的原理和方法;

  掌握抽滤操作方法;

  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某种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而使它们相互分离;

  一般过程:

  1、选择适宜的溶剂:

① 不与被提纯物起化学反应;

②温度高时,化合物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大,室温或低温时溶解度很小;而杂质的溶解度应该非常大或非常小;

③溶剂沸点较低,易挥发,易与被提纯物分离;

④价格便宜,毒性小,回收容易,操作安全;

  2、将粗产品溶于适宜的热溶剂中,制成饱和溶液:如溶质过多则会成过饱和溶液,会有结晶出现;如溶剂过多则会成不饱和溶液,会要蒸发掉一部分溶剂;

  3、趁热过滤除去不溶性杂质,如溶液颜色深,则应先用活性炭脱色,再进行过滤;

  4、冷却溶液或蒸发溶液,使之慢慢析出结晶,而杂质留在母液中或杂质析出,而提纯的化合物则留在溶液中;

  5、过滤:分离出结晶和杂质;

  6、洗涤:除去附着在晶体表面的母液;

  7、干燥结晶:若产品不吸水,可以放在空气中使溶剂自然挥发;不容易挥发的溶剂,可根据产品的性质采用红外灯烘干或真空恒温干燥器干燥,特别是在制备标准样品和分析样品以及产品易吸水时,需将产品放入真空恒温干燥器中干燥;

  乙酰苯胺(含杂质):灰白色晶体,微溶于冷水,溶于热水;

  水:无色液体,常用于作为溶剂;

  活性炭:黑色粉末,有吸附作用,可用于脱色;

  含杂质的乙酰苯胺:;

  水:不定量;

  活性炭:;

  m乙酰苯胺=

  m表面皿=

  m表面皿%2B晶体=

△m=34.35-=

  w%=/*100≈%

  1、水不可太多,否则得率偏低;

  2、吸滤瓶要洗干净;

  3、活性炭吸附能力很强,不用加很多;

  4、洗涤过程搅拌不要太用力,否则滤纸会破;

  5、冷却要彻底,否则产品损失会很大;

  6、热过滤前,布氏漏斗、吸滤瓶要用热水先预热过;

  7、当采用有机物来作为溶剂时,不能用烧杯,而要采用锥形瓶,并且要拿到通风橱中进行试验;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2

  1.了解熔点的意义,掌握测定熔点的操作

  2.了解沸点的测定,掌握沸点测定的操作

  1.熔点:每一个晶体有机化合物都有一定的熔点,利用测定熔点,可以估计出有机化合物纯度。

  2.沸点:每一个晶体有机化合物都有一定的沸点,利用测定沸点,可以估计出有机化合物纯度。

  1.尿素(熔点℃左右) 苯甲酸(熔点℃左右) 未知固体

  2.无水乙醇 (沸点较低72℃左右) 环己醇(沸点较高160℃左右) 未知液体

  温度计 玻璃管 毛细管 thiele管等

  1.测定熔点步骤:

  1 装样 2 加热(开始快,低于15摄氏度是慢,1-2度每分钟,快到-熔点时摄氏度每分钟)3记录

  熔点测定现象:1.某温度开始萎缩,蹋落 2.之后有液滴出现 3.全熔

  2.沸点测定步骤:

  1 装样(左右) 2 加热(先快速加热,接近沸点时略慢,当有连续汽泡时停止加热,

  冷却) 3 记录(当最后一个气泡不冒出而缩进是为沸点)

  沸点测定现象:刚开始有气泡后来又连续气泡冒出,最后一个气泡不冒而缩进。

  熔点测定结果数据记录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

  沸点测定数据记录表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

  平行试验结果没有出现较大的偏差,实验结果比较准确,试验数据没有较大的偏差。但在测量环乙醇的时候由于温度过高导致橡皮筋脱落,造成试验几次失败,经过重做实验最终获得了较为准确的实验数据。测量未知固体熔点时由于前一个测的是苯甲酸,熔点较高,而未知固体熔点较低,需要冷却30摄氏度以下才可进行实验,由于疏忽温度未下降30℃就进行了测量,使第一次试验失败,之后我们重新做了该实验也获得了比较满意的实验结果。

  1 加热温度计不能用水冲。

  2第二次测量要等温度下降30摄氏度。

  3 b型管不要洗。

  4 不要烫到手

  4 沸点管 石蜡油回收。

  5 沸点测定是不要加热太快,防止液体蒸发完。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 篇7

(一)掌握cl2、br2、i2的氧化性及cl-、br-、i-还原性。

(二)掌握卤素的歧化反应

(三)掌握次氯酸盐、氯酸盐强氧化性

(四)了解氯化氢hcl气体的实验室制备方法

(五)了解卤素的鉴定及混合物分离方法

  讲解法,学生实验法,巡回指导法

  1、区别cl2、br2、i2的氧化性及cl-、br-、i-还原性。

  2、卤素的歧化反应

  3、次氯酸盐、氯酸盐强氧化性

  区别cl2、br2、i2的氧化性及cl-、br-、i-还原性;卤素的歧化反应;次氯酸盐、氯酸盐的强氧化性

  卤素系ⅶa族元素,包括氟、氯、溴、碘、砹,其价电子构型ns2np5,因此元素的氧化数通常是—1,但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形成氧化数为%2B1、%2B3、%2B5、%2B7的化合物。卤素单质在化学性质上表现为强氧化性,其氧化性顺序为:f2 %26gt; cl2 %26gt; br2 %26gt; i2。所以,br-能被cl2氧化为br2,在ccl4中呈棕黄色。i2能被cl2、br2氧化为i2,在ccl4中呈紫色。

  卤素单质溶于水,在水中存在下列平衡:

  x2 %2B h2o === hx %2B hxo

  这就是卤素单质的歧化反应。卤素的歧化反应易在碱性溶液中进行,且反应产物随着温度和碱液浓度的不同而变化。

  卤素的含氧酸有多种形式:hxo、hxo2、hxo3、hxo4。随着卤素氧化数的升高,

  其热稳定性增大,酸性增强,氧化性减弱。如氯酸盐在中性溶液中没有明显的强氧化性,但在酸性介质中表现出强氧化性,其次序为:bro3- %26gt; clo3- %26gt; io3-。次氯酸及其盐具有强氧化性。

  hcl的还原性较弱,制备cl2,必须使用氧化性强的kmno4、mno2来氧化cl-。若使用mno2,则需要加热才能使反应进行,且可控制反应的速度。

  试管及试管夹、量筒(1ml)、酒精灯、滴瓶(125ml)、试剂瓶(500ml)、烧杯(250ml)

  kbr、kcl、ki、ccl4、h2so4(浓)、naoh、naclo、mnso4、hcl(浓)、kclo3、agno3、溴水、品红、酒精、浓氨水、碘伏水、ph试纸、ki-淀粉试纸、醋酸铅试纸、蓝色石蕊试纸。

① 取几滴kbr溶液于试管中,再加入少量ccl4,滴加氯水,振荡,仔细观察ccl4层颜色的变化;

② 取几滴ki溶液于试管中,再加入少量ccl4,滴加氯水,振荡,仔细观察ccl4层颜色的变化;

③ 取几滴ki溶液于试管中,再加入少量ccl4,滴加溴水,振荡,仔细观察ccl4层颜色的变化;

  1、反应现象:

  2、反应方程式包括:

  3、卤素单质的氧化性顺序: 。

① 往干燥试管中加入绿豆粒大小的kcl晶体,再加入浓硫酸(浓硫酸不要沾到瓶口处),微热。观察试管中颜色变化,并用湿润的ph试纸检验试管放出的气体。

② 往干燥试管中加入绿豆粒大小的kbr晶体,再加入浓硫酸(浓硫酸不要

  沾到瓶口处),微热。观察试管中颜色变化,并用ki-淀粉试纸检验试管口。

③ 往干燥试管中加入绿豆粒大小的ki晶体,再加入浓硫酸(浓硫酸不要沾到瓶口处),微热。观察试管中颜色变化,并用醋酸铅试纸检验试管口。

  1、反应现象:

  2、反应方程式包括:

  3、卤素阴离子的还原性顺序: 。

① 溴的歧化反应取少量溴水和ccl4于是试管中,滴加2mol/lnaoh溶液使其呈强碱性,观察ccl4层颜色变化;再滴加3mol/lh2so4溶液使其呈强酸性,观察ccl4层颜色变化。写出反应方程式,并用电极电势加以说明。

  1、反应现象:

  2、反应方程式包括:

  3、说明

② 碘的歧化反应 取少量碘水和ccl4于是试管中,滴加2mol/lnaoh溶液使其呈强碱性,观察ccl4层颜色变化;再滴加3mol/lh2so4溶液使其呈强酸性,观察ccl4层颜色变化。写出反应方程式,并用电极电势加以说明。

  1、反应现象:

  2、反应方程式包括:

  3、说明

(1) 次氯酸钠的氧化性

  取四支管,均加入naclo溶液,其中1号试管中滴加4 ~ 5滴/l的ki溶液,2号试管中滴加4 ~ 5滴/lmnso4溶液,3号试管中滴加4 ~ 5滴浓盐酸,4号试管中滴加2滴品红溶液。

  观察各试管中发生的现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1、反应现象:

  2、反应方程式:

  3、说明

(2)kclo3的氧化性

① 取两支管,均加入少量kclo3晶体,其中1号试管中滴加4 ~ 5滴/lmnso4溶液,2号试管中滴加2滴品红溶液。搅拌,观察现象,比较次氯酸盐和氯酸盐氧化性的强弱。

  1、反应现象:

  2、反应方程式:

  3、次氯酸盐和氯酸盐氧化性的强弱: 。 ② 取一支试管,加入少量kclo3晶体,加水溶解,再加入/lki溶液和ccl4,观察现象;然后再加入少量3mol/l的h2so4溶液,观察ccl4层现象变化;继续加入kclo3晶体,观察现象变化。用电极电势说明ccl4层颜色变化的原因。 结 论:

  1、反应现象:

  2、反应方程式:

① hcl的制备取15 ~ 20g食盐,放入500ml圆底烧瓶中,按图1-1将仪器装配好(在通风橱中进行)。从分液漏斗中逐次注入30 ~ 40ml浓硫酸。微热,就有气体发生。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生成的氯化氢气体。

② hcl的水溶性 用手指堵住收集hcl气体的试管口,并将试管倒插入盛水的水槽中,轻轻地把堵住试管口的手指掀开一道小缝,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再用手指堵住试管口,将试管自水中取出,用蓝色石蕊试纸检验试管中的溶液的酸碱性,并用ph试纸测试hcl的ph。

③ hcl的鉴定 在上述盛有hcl的试管中,滴加几滴/lagno3溶液,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 白烟实验 把滴入几滴浓氨水的广口瓶与充有hcl气体的广口瓶口对口靠近,抽去瓶口的玻璃片,观察反应现象并加以解释。

  1、反应现象:

  2、反应方程式:

  3、说明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 篇8

  一、 实验目的:

  (1) 掌握研究显色反应的一般方法。

  (2) 掌握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铁的原理和方法。

  (3) 熟悉绘制吸收曲线的方法,正确选择测定波长。

  (4) 学会制作标准曲线的方法。

  (5) 通过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铁在未知式样中的含量,掌握721型,723型分光光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并了解此仪器的主要构造。

  二、 原理:

  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无机离子,通常要经过两个过程,一是显色过程,二是测量过程。 为了使测定结果有较高灵敏度和准确度,必须选择合适的显色条件和测量条件,这些条件主要包括入射波长,显色剂用量,有色溶液稳定性,溶液酸度干扰的排除。

  (1)入射光波长:一般情况下,应选择被测物质的最大吸收波长的光为入射光。 显色剂用量:显色剂的合适用量可通过实验确定。

  (2) 溶液酸度:选择适合的酸度,可以在不同PH缓冲溶液中加入等量的被测离子和显色剂,测其吸光度,作DA-PH曲线,由曲线上选择合适的PH范围。

  (3) 干扰。

  有色配合物的稳定性:有色配合物的颜色应当稳定足够的时间。 干扰的排除:当被测试液中有其他干扰组分共存时,必须争取一定的措施排除

  2%2B4邻二氮菲与Fe 在溶液中形成稳定橙红色配合物。配合无的ε = ×10L· mol ·cm-1 。 配合物配合比为3:1,PH在2-9(一般维持在PH5-6)之间。在还原剂存在下,颜色可保持几个月不变。Fe3%2B 与邻二氮菲作用形成淡蓝色配合物稳定性教差,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加入还原剂使Fe 3%2B还原为Fe2%2B 与显色剂邻二菲作用,在加入显色剂之前,用的还原剂是盐酸羟胺。此方法选择性高Br3%2B 、Ca2%2B 、Hg 2%2B、Zn2%2B 及Ag%2B 等离子与邻二氮菲作用生成沉淀,干扰测定,相当于铁量40倍的Sn2%2B、Al3%2B、Ca2%2B、Mg2%2B 、Zn2%2B 、Sio32-,20倍的Cr3%2B、Mn2%2B、VPO3-45倍的Co2%2B、Ni2%2B、Cu2%2B等离子不干扰测定。

  三、 仪器与试剂:

  1、 仪器:721型723型分光光度计

  500ml容量瓶1个,50 ml 容量瓶7个,10 ml 移液管1支

  5ml移液管支,1 ml 移液管1支,滴定管1 支,玻璃棒1 支,烧杯2 个,吸尔球1个, 天平一台。

  2﹑试剂:

  (1)铁标准溶液100ug·ml-1,准确称取铁盐NH4Fe(SO4)2·12H2O置于烧杯中,加入盐酸羟胺溶液,定量转依入500ml容量瓶中,加蒸馏水稀释至刻度充分摇匀。

  (2)铁标准溶液10ug·ml-1.用移液管移取上述铁标准溶液10ml,置于100ml容量瓶中,并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充分摇匀。

  (3)盐酸羟胺溶液100g·L(用时配制)

  (4)邻二氮菲溶液 ·L-1 先用少量乙醇溶液,再加蒸馏水稀释至所需浓度。

  (5)醋酸钠溶液·L-1μ-1

  四、实验内容与操作步骤:

  1.准备工作

  (1) 清洗容量瓶,移液官及需用的玻璃器皿。

  (2) 配制铁标溶液和其他辅助试剂。

  (3) 开机并试至工作状态,操作步骤见附录。

  (4) 检查仪器波长的正确性和吸收他的配套性。

  2. 铁标溶液的配制

  准确称取铁盐NH4Fe(SO4)·12H2O置于烧杯中,加入10mlHCL加少量水。溶解入500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到容量瓶刻度。

  3 .绘制吸收曲线选择测量波长取两支50ml干净容量瓶,移取100μ g m l-1铁标准溶液容量瓶中,然后在两个容量瓶中各加入盐酸羟胺溶液,摇匀,放置2min后各加入邻二氮菲溶液,醋酸钠溶液,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线摇匀,用2cm吸收池,试剂空白为参比,在440——540nm间,每隔10nm测量一次吸光度,以波长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确定最大吸收波长

  4.工作曲线的绘制

  取50ml的容量瓶7个,各加入μɡ ml-1铁标准,,然后分别加入邻二氮菲溶液,醋酸钠溶液,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线摇匀,用2cm吸收池,以试剂空白为参比溶液,在选定波长下测定并记录各溶液光度,记当格式参考下表:

  5.铁含量的`测定

  取1支洁净的50ml容量瓶,加人含铁未知试液,按步骤(6 )显色,测量吸光度并记录.

  K= B= - R*R= CONC. =K *ABS%2BB C = ml-1

  6.结束工作

  测量完毕,关闭电源插头,取出吸收池, 清洗晾干后人盆保存.清理工作台,罩上一仪器防尘罩,填写仪器使用记录.清洗容量瓶和其他所用的玻璃仪器并放回原处.

  五、讨论:

  (1) 在选择波长时,在440nm——450nm间每隔10nm 测量一次吸光度,最后得出的λmix=510nm,可能出在试剂未摇匀,提供的λmix=508nm,如果再缩减一点进程,试齐充分摇匀,静置时间充分,结果会更理想一些。

  (2) 在测定溶液吸光度时,测出了两个9,实验结果不太理想,可能是在配制溶液过程中的原因:

  a、配制好的溶液静置的未达到15min;

  b、药剂方面的问题是否在期限内使用(未知)因从溶液显色的效果看,颜色有点淡,要求在试剂的使用期限内使用;

  c、移取试剂时操作的标准度是否符合要求,要求一个人移取试剂。(张丽辉)

  在配制试样时不是一双手自始至终,因而所观察到的结果因人而异,导致最终结果偏差较大,另外还有实验时的温度,也是造成结果偏差的原因。(崔凤琼)

  本次实验阶段由于多人操作,因而致使最终结果不精确。(普杰飞)

  (1) 在操作中,我觉得应该一人操作这样才能减少误差。

  (2) 在使用分光计时,使用同一标样,测同一溶液但就会得出不同的值。这可能有几个原因:

  a、温度

  b、长时间使用机器,使得性能降低,所以商量得不同值。(李国跃) 在实验的进行当中,因为加试样的量都有精确的规定,但是在操作中由于是手动操作所以会有微小的误码率差量,但综合了所有误差量将成为一个大的误差,这将导致整个实验的结果会产生较大的误码率差。(赵宇)

  在配制溶液时,加入拭目以待试剂顺序不能颠倒,特别加显色剂时,以防产生反应后影响操作结果。(刘金旖)

  六、结论:

  (1) 溶液显色,是由于溶液对不同波长的光的选择的结果,为了使测定的结果有较好的灵敏度和准确度,必须选择合适的测量条件,如:入射波长,溶液酸度,度剂使用期限 。

  (2) 吸收波长与溶液浓度无关,不同浓度的溶液吸收都很强烈,吸收程度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成正比关系,从而可以根据该部分波长的光的吸收的程度来测定溶液的浓度。

  (3) 此次试验结果虽不太理想,但让我深有感触,从中找到自己的不足,并且懂得不少试验操作方面的知识。从无知到有知,从不熟练到熟练使用使自己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张丽辉)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8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