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吾小秘【www.wxiaomi.cn】,您身边的文字小秘书!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学设计

时间: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学设计(精品6篇) 南州六月荔枝丹课文教案

  【导语】以下是热心网友“jiannadangzhang”分享的《南州六月荔枝丹》教学设计(精品6篇),以供参考。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学设计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学设计 篇1

  一、导入部分(谜语导入)

  师:先请同学们猜一个谜语“脱了红袍子,是个白胖子。去了白胖子,是个黑圆子。”(打一水果)。

  学生:答案:荔枝。

  师:非常棒,谜底就是荔枝,看来同学们对荔枝的样貌还是比较熟悉的。虽然我们平时都有吃过荔枝,但是可能没有仔细观察了解过荔枝。那么今天,我们来学习贾祖璋的说明文《南州六月荔枝丹》,在从前认知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地认识荔枝。

  二、主体部分

  (一)解题

  师:首先,我们来看看这个题目“南州六月荔枝丹”。老师想请一位同学来说说,从这个题目里,你能发现哪些信息。

  生:产地南州,泛指我国南部地区;成熟的季节六月(阳历七月);鲜果的色彩丹,绚丽如丹。突出了荔枝的产地、成熟期、颜色(生态的主要特点之一)。

  师:XX同学回答的非常好。这个题目引用自明朝陈辉《荔枝》这首诗中的句子。原诗是“南州六月荔枝丹,万颗累累簇更团。绛雪艳浮红锦烂,玉壶光莹水晶寒。高名已许传新曲,芳味曾经荐大官。乌府日长霜暑静,几株斜覆石阑干。”作者不是以“荔枝”二字作为标题,而是以“南州六月荔枝丹”这样一句古诗为题,新颖,同时也很有概括力,激发丰富的联想;生动活泼富于形象感;增加了浓厚的文学气息。

  再来了解下本文的作者贾祖璋。贾祖璋(1901—1988),浙江海宁人,我国著名的生物科普作家。他撰写的科普读物主要有《鸟类研究》、《生物的韧性》、《生物学碎锦》等。他的科学小品,内容充实,构思精巧,语言简洁洗练,文笔清新朴实。

  小品文:就是随笔之类的小文章。科学小品:介绍科学知识的文艺性说明文。其特点是以通俗有趣的写法介绍科学知识,篇幅短小,形式灵活,语言生动,既有很强的科学性,又有一定的文学情趣。

  (二)开始正式的文本内容

  1、理清字词

  2、文本层次的梳理,以及说明顺序的说明

  先让学生自己阅读,分别概括各段的段落大意。教师再总结概括文本的层次、结构。

  (这篇课文主要分荔枝的形态特征和荔枝的相关知识两个部分。说明顺序为先主(荔枝的形态特点)后次(有关荔枝的其他知识及建议)。而介绍荔枝的形态特点时是按由表(外部形态)及里(内部构造)的顺序。在说明荔枝的外部形态时,则按壳面的构造——色泽——外形——大小及重量的观察顺序来写;而介绍内部构造时又是按壳——膜——果肉——果核从外到内的顺序。这样来写,条理清晰,内容全面,主次鲜明,既突出了荔枝的形态特征,又介绍了有关荔枝的其他知识。)

  2、重点赏析独特的语言魅力,以及说明方法的说明

  师:全篇阅读下来,同学们有没有觉得这篇课文,与其他的一些说明文不太一样。读起来比较具有艺术性,不是那般枯燥无聊。回想一下,之前学的《物种起源(绪论)》,是不是有意思多了。那么,接下去就让我们细细品味一下,这篇课文独具有特色的语言魅力吧!下面请同学们以四个人为一组,找出具体的例子说明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每个小组至少找出一处进行说明。

  (1)作引用(主要用了引资料):

  ①标题“南州六月荔枝丹”出自陈辉的诗《荔枝》。

  ②“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出自白居易的《荔枝图序》(第1段)。

  ③“飞焰欲横天”出自郭子章《荔枝四首》;“红云几万重”出自邓肃的《看荔枝》。

  ④“盈盈荷花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出自徐渤《咏荔枝膜》。

  ⑤“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白居易。

  ⑥“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杜牧《过华清宫三首(之一)》。

  ⑦“昼夜奔腾,有毒虫猛兽之害”蔡襄《荔枝纪兴》。

  ⑧“颠坑仆谷相枕藉”,“惊尘溅血流千载”苏轼《荔枝叹》。

  ⑨谚语“荔枝十花一子”

  ⑩“旋沉荔花蜂酿蜜,清香不减蔗浆寒”,屠本畯《荔枝

  三、教学反思:

  本次课堂教学,与我所准备的教案还是有较大出入的。但通过教学反思,我却发现有一种歪打正着的感觉。虽然在我的教学设想中,希望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用自己的心灵去体会,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思维去创新,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但在实际的教案编写过程中还是限于条条框框,限于固定模式。如引入、作者介绍、字词正音。其实现在看来,既然已经布置了学生预习,课堂上并没有非讲不可的理由。从此堂课,学生的自我见解和对说明文论述形式的熟悉程度,可见其是花了精力和时间去预习的。因此,通过观察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检查学生的预习,包括字词,这是一个值得一试的方法,也是我这堂课所得之一。

  的确,课堂教学是动态的生成的,预设的教学流程只能参考,不能死守,应该根据课堂情况机智处理。

  比较可惜的是,由于时间的问题,最后学生的一句结束语未能行成。作业布置时也未让学生写一句感想,这样会更直观。至少我可以明了学生对这堂课的感受。觉得很遗憾。但学生对缩写的认真完成至少让我感觉到了一点:学生的概括能力是可以的。以后这方面可以放手让学生练,也可以尝试让学生自我评价。但从丁铭铭的口头表达来看,是需要着重培养的。他属于班里语文中等水品。应该可以反应一部分同学的水平。以前曾经尝试过课前演讲,但后来因为学生的反应冷淡而中止。现在看来,这还是很有必要的。可以在两个班中进行调查,选择一种学生比较喜欢的口头训练方式。

  让每人准备一张白纸作备用的办法很好,有利于以写促思,细化、深化学生的阅读,我觉得以后在一些情感性比较强的课文中尤其可以尝试。这同时也可以带动学生的书面表达。这次教学实录中的相关补记其实也得益于学生的纸上记录。但也发觉有些学生在写的时候并不是很认真,草稿纸上如同画符。需要引导。

  让学生以情去理解说明文等使用类文章是不是容易背学生接受?很难说。抽空需要作个调查。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学设计 篇2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国南方有一种非常有名的水果被称作“果中珍品”,它就是荔枝。相信大家一定都品尝过。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贾祖璋的《南州六月荔枝丹》,看看荔枝是怎样的一种水果。

  二、关于荔枝的简介:

  荔枝属无患子科。古籍称荔支、离支、丽支,果实成熟时果皮色红艳可观,俗称丹荔。荔枝鲜果色、香、味、形均美,甜香可口,深受消费者的欢迎,荔枝全身都是宝,果实营养丰富,维生素种类多,且含量高,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水果。

  三、解题

  (一)假如要你写一篇介绍荔枝的说明文,你会给文章起个什么名呢?

  课文题目用的是明代陈辉《荔枝》诗中的句子,共7个字,却表达了哪几层意思?

  明确:南州——荔枝的产地,泛指我国南部地区。

  六月——荔枝的成熟期。六月是旧历,按公历算是七月。

  荔枝丹——荔枝的颜色。

  提问:文章用诗句作题目有什么好处?

  明确:好处——言简意赅、生动形象。(此题内涵丰富,突出了荔枝生态的主要特点产地、成熟期、颜色。充满诗情画意,而且引古诗为题,也与全篇广泛引证的风格统一起来。)突出了科学小品的文艺性风格。

  (二)明确文体知识

  1、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文艺性说明文)。

  2、科学小品:介绍科学知识的文艺性说明文。其特点是以通俗有趣的写法介绍科学知识,篇幅短小,形式灵活,语言生动,既有很强的科学性,又有一定的文学情趣。

  四、作者简介:

  贾祖璋是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科普作家。他创作、编写、翻译了二十九部生物学著作。现任中国科普创作协会副理事长。早在30年代,他就出版了《中国植物图鉴》等专著,1931年出版的《鸟类概论》,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现代鸟类学著作。他创作了大量的科普作品,《南州六月荔枝丹》《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都选自他的《生物学碎锦》。

  贾祖璋的科普作品大多以绚丽多彩的生物为写作对象,把丰富的科学知识、历史知识和文学知识融为一体,有着当高的思想性、科学性和艺术性。

  五、检查预习、初步感知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学设计 篇3

  一、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先主后次,由表及里,从实到虚的说明顺序,并了解其作用。

  2、领会本文准确地运用语言和引用古代诗文加强说明效果。

  3、了解荔枝的生态及其生产情况,丰富科学知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本文的结构方式。

  2、难点: 本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三、教学时数:

  两课时

  四、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简介作者;熟悉课文;理清文章说明的重点和层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荔枝自古以来就被视为水果中的珍品,史传杨贵妃最爱吃鲜荔。诗人杜牧就曾作诗记之,“长安回望秀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jì)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首诗是他作的《过华清宫绝句》(3首)中的第一首。华清宫故址在现在陕西省临潼县的骊山上,唐玄宗李隆基和妃子杨玉环常来游乐。史载杨妃爱吃鲜荔枝,李隆基每年都令从南方飞马运送到长安,劳民伤财。这首诗的第一二句写诗人在长安回头望见骊山一片锦绣,想到骊山华清宫的盛时,在清晨千门陆续打开了。第三四句写杨贵妃在骊山上见一骑飞来,知道荔枝送到,满心欢喜,而无人知道如此奔忙的驿马原来是送荔枝来的(还以为有什么军国大事呢)。其中有吊古和讽刺的意味。一骑红尘,形容运送荔枝快马如飞,尘土飞扬。骑,指驿使和他骑的马。

  二、关于荔枝的简介:

  荔枝属无患子科。古籍称荔支、离支、丽支,果实成熟时果皮色红艳可观,俗称丹荔。唐朝朱应《扶南记》对荔枝一名解释为:“以其结实时,枝弱而蒂牢,不可摘取,必以刀劙(lí)其枝,故以为名。”荔枝鲜果色、香、味、形均美,甜香可口,深受消费者的欢迎,为“一果上市,百果让路”的珍果,已早被历代墨客所称颂。荔枝全身都是宝,果实营养丰富,维生素种类多,且含量高,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水果。我国民间常把荔枝作为滋补品,中医用荔枝治病历史悠久,明朝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就有记载。荔枝核含淀粉57%,是酿酒的原料。荔枝木纹理细密坚实,耐潮防腐,是修建房屋和制作各种家具的优良材料。荔枝根可提取单宁,是上等的防腐涂料。荔枝又是优良的蜜源植物,一棵30年以上的荔枝树,花期可泌蜜15-20公斤。荔枝蜜是蜜中上品,它含有人体所需的糖和20多种氨基酸,具有较高的医疗价值和保健滋补作用。荔枝除鲜食外,也是食品工业的重要原料和外贸出口最具竞争力的果品。荔枝干早已驰名,近十多年来,荔枝深加工为荔枝酒、荔枝罐头、荔枝汁等系列产品,已畅销国内外市场。荔枝对栽培条件要求不高,适应性很大,种后稍加管理,4-5年便可挂果,一般种后10年树株产可达50公斤,30年树株产在150公斤以上。它结果时间很长,长达几百年甚至千年。

  三、解题:

  “南州六月荔枝丹”是明朝陈辉《荔枝》诗中的句子。原诗是“南州六月荔枝丹,万颗累累簇更团。绛雪艳浮红锦烂,玉壶光莹水晶寒。高名已许传新曲,芳味曾经荐大官。乌府日长霜暑静,几株斜覆石阑干。”

  用古诗蕴藉含蓄,引人入胜。此题内涵丰富:产地南州,泛指我国南部地区;成熟的季节六月(阳历七月);鲜果的色彩丹,绚丽如丹。突出了荔枝的产地、成熟期、颜色(生态的主要特点之一)。充满诗情画意,而且引古诗为题,也与全篇广泛引证的风格统一起来。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先主后次,由表及里,从实到虚的说明顺序,并了解其作用。

  2、领会本文准确地运用语言和引用古代诗文加强说明效果。

  3、了解荔枝的生态及其生产情况,丰富科学知识。

  教学重难点

  1、本文的结构方式。

  2、本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荔枝自古以来就被视为水果中的珍品,史传杨贵妃最爱吃鲜荔。诗人杜牧就曾作诗记之,“长安回望秀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jì)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对荔枝的评价:

  1、“一果上市,百果让路”

  2、“饥食荔枝,饱食黄皮”

  3、果中皇后──荔枝

  4、荔枝的营养丰富,是一种高级滋补果品,有养血、消肿、开胃、益脾的药用价值。

  二、整体阅读

  1、荔枝是我们平时常见且喜食的水果,课文对它也介绍得最详尽,课文介绍了荔枝的哪些方面?

  明确:课文介绍详尽到有关荔枝果实的各个方面:外壳的形态,外壳的颜色,荔枝的果形,荔枝果实的大小及重量,壳内的果膜,果肉(假种皮),荔枝的贮藏,荔枝的果核(种子)等,有花才能有果,因而课文还连带介绍了荔枝的花。

  课文还介绍了荔枝的产地分布,古代讲荔枝的专著(书谱),荔枝的生长习性和生长的北限、(地区限制)以及提出“应该大力发展荔枝的生产”“逐步满足广大人民的生活需要”的建议

  2、与前面介绍荔枝的果实相比较,哪一部分是本文的主体,为什么?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的:

  1.掌握课文先主后次、由表及里的说明顺序;

  2.以引用为重点,学习用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

  3.从课文引用的材料中,在思想认识上受到一定的启发教育

  4.领会本文准确地运用语言和引用古代诗文加强说明效果。

  5.了解荔枝的生态及其生产情况,丰富科学知识。

  教学重点:

  本文的结构方式。

  教学难点:

  本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释题导入:

  “南州六月荔枝丹”是明朝陈辉《荔枝》诗中的句子。用古诗命题蕴藉含蓄,引人入胜。此题内涵丰富:产地南州,泛指我国南部地区;成熟的季节六月(公历七月);鲜果的色彩丹,绚丽如丹。突出了荔枝生态的主要特点产地、成熟期、颜色。充满诗情画意,而且引古诗为题,也与全篇广泛引证的风格统一起来。

  本文属于科学小品,属于说明文。所谓小品就是随笔之类的小文章,科学小品则是介绍科学常识的文艺性说明文,既有很强的科学性,又有一定的文学情趣。

  二、作者简介:

  贾祖璋是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科普作家。他创作、编写、翻译了二十九部生物学著作。现任中国科普创作协会副理事长。贾祖章先生虽已八旬有余,但他人老心不老,现在终日伏案著述,陆续写出了许多优秀科普作品。《南州六月荔枝丹》《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都选自他的《生物学碎锦》。

  三、通读课文,注意字词:

  字词正音:

  缯zēnɡ:古代丝织品的通称

  瓤ránɡ:瓤子醴lǐ:甜酒囊nánɡ:口袋

  酪l%26agra一ve;o:用-乳-汁制成的半凝固状食品

  勃bó:烟起貌莆pú:福建莆田县

  词语补释:

  龟裂jūnli%26egra一ve;:呈现许多裂纹。(龟甲ɡuījiá)

  幅员:领土面积。地广狭为幅,周围为员,员即圆。

  劳民伤财:既使人民劳苦,又耗费钱财。(使动用法)现多指滥用人力物力。

  不了了之:把问题放在一边,就算了事。了:完成。了(第二个):了结、结束。

  逼真:⑴极象真的;⑵真切。

  绚丽:灿烂美丽。

  渣滓:⑴物品提出精华后剩下的东西;⑵比喻品质恶劣对社会起破坏作用的人。

  兼程:一天走两天的路。

  造化:⑴自然界的创造者,也指自然。⑵福气、运气。

  四、指导自读:

  1、结合注释阅读全文,标出读不准音的、不懂意思的、难写的字词,查词典解决,做到能读、会写、懂意思;

  2、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细读课文,弄清课文写了什么、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有什么特色,对文章有进一步的理解;

  3、写出课文的结构提纲;

  4、划出课文中引用的部分,思考它们的表达作用;

  5、提出疑问。

  五、编写全文提纲,弄清顺序,理解脉络:

   通过这个结构提纲,使学生明确:《南州六月荔枝丹》介绍荔枝这种水果的生态特点,因此从生理特性写起,写到它的生活习性,并且以生理特性为主,生活习性为次,这是文章总的说明顺序。写荔枝的生理特性,主要是写果实的特点,这一部分的说明顺序是由表到里,即从外部形态写到内部结构,一层一层,从外壳一直写到内核,条理非常清楚。

  第10段说明荔枝的花,在分段处理上有一些分歧,如课文的练习,把它归入内部结构,这显然是不恰当的。因而有的就把主体部分分为“果、花、产地、习性”四大段,这种分法可以参考。

  (列提纲也是一种很好的思维训练,要充分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敢于质疑和发表不同意见。)

  第二课时

  一、阅读第一段,提出问题:

  背诵(或抄录)。《荔枝图序》全文

  荔枝生巴峡间,树形一团一团一如帷盖,叶如桂,冬青;华如桔,春荣;实如丹,夏熟;朵如葡萄,核如批把,壳如红缮,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大略如彼,其实过之。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元和十五年夏,南宾守乐天,命工吏图而书之,盖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

  提问:白居易写荔枝,从树形、树叶到花、壳、实、味等等,写得比较全面,而课文的第1段为什么只引用了其中“壳如红缯,膜如紫绢,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四句?

  引文是为写作目的和说明内容服务的,引用哪些文句,必须有所选择。第1段里所引4句的内容,实际上就是这篇文章所要说明的重点。这一段把自己幼时对荔枝干的认识同白居易对荔枝的描写进行对比,通过比较提出问题,为下面进行具体说明开了路。这篇说明文的开头同《景泰蓝的制作》不一样,不是用平实、简洁的语言而是写得比较生动,这就是科学小品(文艺性说明文)的特点。

  二、研读课文:

  1、本文在介绍荔枝时是从那几个方面介绍的?那部分是作者介绍的重点?

  果实(重点)

  2、作者在介绍果实的时候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外部形态 -- 内部结构

  好处:符合人们观察认识事物的规律,便于读者理解。

  3、作者对荔枝外部特征的介绍是从那几方面介绍的?

  4、看书第二段,作者是用哪个词来描写荔枝外壳的? “粗糙”。

  5、那么,什么叫做“粗糙”?

  不光滑,不精细。

  6、用“粗糙”这个词来描述荔枝是否准确?

  准确(不准确)

  7、想一想比如草莓、核桃、卢柑、猕猴桃等果实的表面能否用“粗糙”这个词来形容?

  可以。

  8、大家说,只用“粗糙”这一个词能否把荔枝的外壳说清楚?换句话说你头脑中出现了荔枝的模样了吗?

  没有。

  9、这只是初看荔枝时对荔枝外壳总的认识。你们看看为了把荔枝和其它果实区别开来,作者抓住荔枝的那些特征来介绍的?采用了什么方法?

  特征--龟裂片、片峰。

  方法--下定义、打比方

  10、这样介绍有什么好处?

  准确、形象、简明。

  11、荔枝的外壳已经说清楚了,作者为什么又在最后补充了一句话?

  更准确、更令人信服、不片面、不绝对。

  12、由此可见要说清楚一个事物至少要具备几个条件?

  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有一定的说明方法。准确简明的语言

  13、为什么一定强调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

  特征:是一个事物区别于其它事物的最主要、最本质的方面。只有把握了事物的特征,才有准确性可言。特征往往是呈多方面的,从不同角度看特征不止一个这就要根据写作目的、读者对象选好角度确定重点,进行重点说明,以便是读者对被说明事物有个深入、细致、全面的了解。

  14、从这个结构示意图可以看出,作者是从不同方面来写荔枝的外部特征的,这里有没有不是荔枝的外部特征的地方?重量。

  15、既然不是外部特征,可为什么又在这里出现了呢?

  因为同种事物重的个头肯定也大,写重量是为了说荔枝的大小,因此也是必用到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16、在写荔枝颜色的时候有这样一句话:“成熟的荔枝,大多数是深红色或紫色。”这句话说的是否准确?为什么?

  准确。有了限制词:成熟、大多数、或,使荔枝的颜色具有普遍性。使说明语言准确的方法之一是-----加限定词,使其具有普遍性。

  17、根据上面所讲的阅读第四段文字,在介绍荔枝形状时哪些词语不能少?为什么?

  “或”、“通常”、“有的”、“显隐随品种而不同”。修饰限定作用.

  18、明白了抓住事物的特征说明事物和说明语言的准确运用,现在我们来实践一下。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手里的卢柑,尽量用准确的语言介绍卢柑的“外部形态”。(学生活动)

  19、为了使说明事物更准确起见,还可以借助一些资料。下面是百科全书上一段关于柑果的介绍。

  柑果:又称橙果。浆果的一种类型。外果皮坚韧革质,中果皮疏松髓质,有纤维束布其间,干燥果皮内的“桔格”就是这些纤维束。内果皮膜质分为若干室,室内充满含汁的长形丝状细胞,是原来子房内的表皮一毛一发育而成的。这是果实的食用分,如柑、橙、桔、柚等的果实。

  20、这段文字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介绍的?

  外--内(外果皮----中果皮----内果皮)

  21、本文在介绍荔枝的内部构造时是怎样介绍的?按什么顺序介绍的?

  22、荔枝的内部构造是按从外到内的顺序写,这部分介绍在结构上有没有不妥当的地方?“贮藏”不应放在这个结构里。那么它应放在哪合适?有关资料。

  荔枝花————10

  有关内容

  栽培史、产地——11

  古代荔枝谱 ——12

  习性、生长北限—13

  23、有关内容有这麽多,是不是随便放一个位置就行?应把它放在哪?

  不行。放在“栽培史、产地”处。

  24、可见,写好一篇说明文除了前面说的三个条件外,还应该注意说明的顺序和查阅有关资料。

  三、小结:

  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

  要查阅有关资料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学设计 篇6

  练习测试

  一、选出加黑字注音正确的一组。

  a.醴酪(lào) 贮藏(zhù) 紫绡(xiāo) 萌蘖(miè)

  b.红缯(céng) 祠堂(cí) 莹白(yíng) 宠幸(chǒng)

  c.龟裂(guī) 渣滓(zǐ) 耀眼(yào) 绚丽(xuàn)

  d.壳面(ké) 记载(zǎi) 绛囊(xiáng) 混和(hùn)  答( )

  二、为下列形近字注音、组词。

  1.粤 音( ) 组词( )

  奥 音( ) 组词( )

  2.褐 音( ) 组词( )

  竭 音( ) 组词( )

  3.囊 音( ) 组词( )

  襄 音( ) 组词( )

  4.御 音( ) 组词( )

  卸 音( ) 组词( )

  三、从每组词中选出一个与其它词结构不同的词。

  1. a.滑润 b.粗糙 c.疏密 d.布局 ( )

  2. a.红缯 b.浆液 c.选择 d.渣滓 ( )

  3. a.植树 b.烘干 c.提高 d.说明 ( )

  4. a.夏至 b.洁白 c.性急 d.心细 ( )

  四、选出对加黑字解释正确的一组。

  a.紫绡 (生丝织的绸子)

  红缯 (古代丝织品的统称)

  兼程 (既走水路又走陆路)

  萌蘖 (生芽,发芽)

  b.醴酪(甜酒)

  日啖三百颗(品尝)

  一骑红尘(跑得飞快的马)

  阙下(宫门前两边供瞭望的楼)

  c.密移造化出闽山 (自然,天然)

  果树志 (文字记录)

  绛囊 (深红色)

  蒂部 (瓜、果与茎、枝相连的把儿)

  d.飞焰欲横天 (横布于天边)

  宠幸 (幸运)

  山顶千门次第开 (第二次)

  浑圆 (全,满)

  五、判断下列句子中红字部分属于哪种短语类型,把相应的字母填入括号。

  a.名词短语 b.动词短语

  c.形容词短语 d.主谓短语

  e.介宾短语 f.固定短语

  1.南州六月荔枝丹( )

  2.有的纯甜( )

  3.《中国果树栽培学》则说大的重六十克( )

  4.明代徐有一首《咏荔枝膜》诗( )

  5.顶端叫果顶,浑圆或尖圆( )

  6.无法说明白,只好不了了之( )

  7.荔枝肉像冰雪那样洁白( )

  8.荔枝壳却是粗糙的( )

  9.现在海南岛有无核荔枝,核就更加退化了( )

  10.说它“莹白如冰雪”,完全正确( )

  六、选出各组中解释词义错误的一项。

  1.不了了之

  a.用不了结的办法去了结事情。

  b.对该解决的事情不过问,拖延敷衍过去就算完了。

  c.该办的事没有办,该解决的事没解决,放在一边不去管,就算完事了。

  d.该办的事还没办,该解决的事还没解决,特指对工作拖延敷衍的现象。

  答( )

  2.因地制宜

  a.根据地理位置的不同制定适当的措施。

  b.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当的措施。

  c.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规定适宜的办法。

  d.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规定适宜的办法。

  答( )

  七、选择对下列复句层次划分正确的项。

  1.①教师也没有见过鲜荔枝,②无法说明白,③只好不了了之。

  a.①|②||③ b.①||②|③

  因果 顺承 因果 因果

  答( )

  2.①假如是现在 ②老师纵然没有见过鲜荔枝 ③也可以找出科学的资料 ④给有点钻牛角尖的小学生解释明白吧。

  a.①||②|③||④

  并列 假设 顺承

  b.①|②||③||④

  假设 假设 顺承

  答( )

  八、选择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项。

  a.唐代杜牧诗云,“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就是对这件事的嘲讽。

  b.明代徐有一首《咏荔枝膜》诗,描写吃荔枝时把壳和膜扔在地上,好似“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是夸张的说法。

  c.生在树头,从远处当然看不清它壳面的构造,只有红色映入眼帘,因此把它比做“绛囊”、“红星”、“珊瑚珠”,都很逼真。

  d.徽宗写诗吹嘘说:“密移造化出闽山,禁御新栽荔枝丹”。实际上不过当年成熟一次而已。

  答( )

  九、读下面这段文字,回答问题。

①这样多的书刊,如果没有一种科学的方法掌握它,要找到一部自己需要的书,岂不是大海捞针吗?②为了查找方便,就需要编制图书目录。③一般图书馆或资料室都备有各种卡片箱,里面盛着目录卡片(分类卡片、书名卡片、著者卡片),供人查找。④不过,这只是图书目录的一种形式,人们称它为“卡片式目录”。⑤另外还有编成书本形式的,人们称它为“书本式目录”或“簿式目录”。⑥这种书目便于流传、翻阅和保存,所以应用的范围广泛。

  1.这个句群各句之间的关系是( )。

  2.这段文字出现了一些专用术语,找出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图书目录 ②目录卡片 ③分类卡片 ④书名卡片 ⑤著者卡片 ⑥卡片式目录 ⑦书本目录 ⑧簿式目录

  3.这段文字主要说明( )。

  a.图书目录的分类情况。

  b.编制图书目录的重要性。

  c.比较几种图书目录的优劣。

  d.如何分类编制各种图书目录。

  十、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一位旅居异邦多年的老北京,来信特别提到小白梨,似有深沉的怀念之情。

  小白梨,又称京白梨,秋天与著名的鸭梨同时上市。论外表,与鸭梨(孩子们爱说大鸭梨)一样美得可爱,金黄色,有素雅之美,不过圆一些。及至一口咬下去就出现差异:那汁液更多;梨肉给人的感觉也不是松脆,软而香,更近于“速溶”意境。售价公道之至,一毛多钱一斤罢。

  品尝了几天,发觉有些小白梨并不如想象之小,据说是嫁接的原故。嫁接,在北京俗称串种。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园艺学家也许会讲出一番道理。可是在吃梨的我们来说,总觉有些异样的感觉,不是品质,而是视觉感受。

  让小白梨和大鸭梨体型相近,有分庭抗礼之势,我不以为是一种美。有差别,有个性,有特征,才有美。人人都是西施,哪里还有西施?

  我也爱吃山东莱阳梨。若与鸭梨并列,莱阳梨被人讥为“其貌不扬”,甚至嘲笑它丑陋,均可接受,但是,稍一品尝,那清新而丰富的汁液,还是会赢得人们好评。以貌取人,常有失误;以貌取梨,何独不然?

  从小白梨,拉拉杂杂说了些题外的话,但我想写信人大概不以为忤。他那深沉的怀念之情,我是懂得的。

  1.第二自然段从哪几个角度介绍小白梨?

  2.“串种”后的小白梨失去了什么特点?

  3.第六自然段写了莱阳梨什么特点?

  4.写“莱阳梨”与谈“小白梨”有什么关系?

  5.在文中划出表现作者美学理想的句子。

  6.最后一段作者说“我想写信人大概不以为忤”是什么意思?

  参考答案

  一、a

  二、è 两粤(指广东、广西两省) ào深奥

è褐色 jié竭力

áng囊括 xiāng襄助

ù防御 xiè卸任

  三、

  四、c

  五、

  六、

  七、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学设计(精品6篇) 南州六月荔枝丹课文教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