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吾小秘【www.wxiaomi.cn】,您身边的文字小秘书!

小学先进事迹敬

时间:

小学先进事迹敬共3篇 小学优秀文明标兵主要事迹

本文由吾小秘【www.wxiaomi.cn】会员分享,供您参阅。文内整理了3篇相关范文,平均每篇3087个字,阅读大概需要7分钟。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小学先进事迹敬共3篇 小学优秀文明标兵主要事迹,欢迎参阅。

小学先进事迹敬共3篇 小学优秀文明标兵主要事迹

小学先进事迹敬共1

  杨仁敬教授先进事迹简介

  杨仁敬教授,1937年12月出生,福建晋江人。1958年,杨教授从厦门大学外文系本科毕业后留校任教。1963年他成功考取南京大学英美文学硕士,1966年毕业后到部队农场锻练,后又到南京缝纫机厂当工人。1973年至1978年,杨教授曾任江苏外贸局首席翻译。1978年底调回南大。1980年春他考取哈佛大学博士后。1986年5月初调回厦门大学任教。1987年2月,杨仁敬教授被厦门大学破格提升为教授。1993年8月,他考取富布莱特高级访问学者,赴哈佛及杜克大学访学。同年12月,杨教授带头为厦门大学成功申建英文博士点,并成为经国务院学位办批准的福建省唯一英文专业博士生导师。杨教授桃李遍天下,至今,他已招收和培养30名博士(1名结业)。毕业生中有13人已升为教授,其中4人成为博导。

  杨仁敬教授还是南京大学、南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海南师大、西华师大、上海大学、海南师大等多所高校的客座教授,曾应邀到哈佛大学、杜克大学、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语言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和四川外国语大学、延安大学、吉林大学和深圳大学等70多所高校作了200多场学术报告,受到热烈欢迎。同时,杨仁敬教授还兼任福建外文学会名誉会长、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原副会长、全国英国文学学会名誉会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美国海明威学会国际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国唯一代表),曾入选《中国作家大辞典》、《中国当代思想经典》、《共和国精英人物》和《剑桥名人录》等。美国传记学院曾授予杨教授金质奖章,以表彰他在美国文学研究领域取得的突出成就。

  杨教授在科研方面硕果累累、著作等身。从1990年至今,杨仁敬教授荣获中华社科基金和国家社科基金四次,教育部博士点科研基金一次,福建省社科基金一次。他至今已发表230多篇论文,专著和译作各十余部,荣获教育部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一次、福建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一次、二等奖三次、三等奖一次。他多次应邀担任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文科基金项目和国家留学基金委通讯评审专家,还被聘为著名刊物《外国文学研究》、《译林》、《外国语文》和《外国文艺》编委,3次参加在意大利、西班牙和美国召开的海明威国际会议并在大会上发言,深受好评。

  特别是2007年12月杨仁敬教授办了退休手续,按学校的有关规定,原先的岗位补贴全部取消了,但是老当益壮的杨教授仍然未曾离开他热爱的教育事业。这时他招收的30名博士生中只毕业了15人,还有15人怎么办?这时,许多在校的博士生都很焦急,他们9个兄弟院校的领导纷纷给杨老师打电话,希望他能继续下去。他二话没说,继续克服重重困难,将余留的15人都带到毕业,最后一位是今年5月10日顺利答辩的,而且成绩全部优秀。他的弟子们成为了各校院系教学、科研、行政的骨干,收到各校师生和领导的好评。已有张龙海、蔡春露、陈世丹、曾艳钰、甘文平等12人荣获国家社科基金入项,詹树魁、谷红丽、方卂、王祖友等19人荣获省、部级课题入项,在学术界十分活跃。张龙海、曾艳钰被评委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李美华、蔡春露、方凡、谷红丽等被评为省级跨世纪优秀人才;曾艳钰、张龙海、甘文平、李美华、方凡、谷红丽、林元富和肖飚分别被选为有关单位的书记或正副院长。陈世丹教授成了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助理、北京市高校优秀教师。不仅如此,杨老师还应邀到南京大学、南开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四川大学、浙江大学、闽南师大、中山大学和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所等评审美国文学和翻译学博士论文60 多篇(主持答辩30多篇),并应邀到南京大学等70多所省内外高校作了200多场学术报告,内容涉及美国后现代派小说探秘、海明威其人其作、文学翻译与文学流派等。同时,杨教授作为南京大学等六所大学的客座教授,为各校的学科建设及研究生培养献计献策,受到他们的热烈欢迎和一致好评。几年来杨教授仍一直坚持参加全国美国文学和英国文学的学术研讨会,有时大会发言,有时为青年学者的论文讲评。杨教授是国内外知名的海明威研究专家。2011年,海明威逝世50周年之际,杨教授在报刊上发表了10篇文章,还出版了专著《海明威:美国文学批评八十年》(外教社)。此外,他还参加了中国社科院外文所所长陈众议研究员主持的社科院重点项目分课题《海明威学术史研究》(今年1月,已由译林出版社出版),并编译了《海明威研究译文集》,近月内将问世;为北京大学申丹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新中国外国名作家六十年》撰写《新中国海明威评论六十年》,即将由《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发表。杨教授与同事刘文松教授等人合作的教育部项目《新历史主义与美国少数族裔小说》2013年12月与读者见面。2013年,杨教授还为复旦大学出版社撰写了《简明美国文学史》(60万字),不久将

  出版。此外,1996年在台北出版的《海明威传》(增订版)不久也将由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2008年以来,杨教授在坚持指导15位博士生的同时,仍然刻苦钻研,著书立说,几乎每年出一本专著,如《美国文学简史》(2008)、《美国后现代派小说选读》(英文版,2009)、《海明威:美国文学批评八十年》(2011)、《新历史主义与美国少数族裔小说》(2013),今年将有3至4本专著问世,这是很不容易的,他已经77岁高龄了。

  几年来,杨仁敬教授为我国的英美文学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作出了突出贡献。他是国内乃至全球海明威研究领域重要的领军人物,为海明威研究注入了诸多举足轻重的研究成果。同时,他潜心治学、顽强拼搏和诲人不倦的精神使他成为当今青年学者们学习的榜样。激励他们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忘我奋斗。

小学先进事迹敬共2

  孝老敬亲先进事迹材料

   记龙王小学教职工任安玲

  尽孝是善心的体现、爱心的写照;

  尽孝是至高的道德、是做人的准则。

  任安玲,女,现年48岁,是巫溪县龙王小学一名极其普通的幼儿教师,在工作时间里,她和别人一样,忠实地履行一名教师的职责。除工作之外,她默默无闻地恪守着“君子入则孝”、“事父母能竭其力”的人生格言,在漫长的十八载岁月中,以拳拳之心、眷眷之情,无怨无悔地侍奉于父母双亲身旁,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照料。她以实际行动为家庭及其同事做出了表率,赢得了单位同事和社会各界人士的称赞,同时也塑造了一个“现代孝廉”的典范形象。

  一、父亲患病22载,孝女常怀孝顺之心

  1990年,我的父亲被检查出右侧脑梗塞,随后,病情不断加重,语言不清、行动不便、性格孤僻等症状越来越明显。父亲原本退休在家是家里的开心果,平日里性格爽朗,和蔼可亲,他在家时,家里总是欢声笑语。而突如其来的疾病改变了这一切,所有的家庭重担落在母亲和兄妹二人身上。俗话说:“病起如山倒,病去如抽丝”。那时的医疗条件,治疗脑梗塞尚无良方,只能靠吃吃当参,充充血管,来延缓脑梗塞病情的蔓延。母亲也年老体病,我和大哥访遍了我市当时比较知名的内科专家,请教了许多老中医,查阅了许多有关脑梗塞方面的资料,希望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方法,使父亲的病情得以好转。经过大夫的积极治疗和家人的精心护理,父亲的病情逐步好转,尤其是肢体活动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人们又可以在庭院内的树荫下看到我和父母一起散步的身影,有时他们还抱着年幼的小孙子和邻家孩子嬉戏。我和哥哥总算松了一口气,疲惫的脸上显出了久已不见的笑容。

  谁知好景不长,10年后,父亲的病情又严重起来。2000年8月份的一天深夜,父亲躺在床上休息,突然全身抽搐、口吐白沫、嘴歪眼斜,还拼命地咀嚼自己的舌头,弄得满口淌血。我见状,连忙用毛巾塞进父亲嘴里,以免他继续咀嚼舌头,造成更大的伤害。但是,又害怕引起窒息,只好抽出毛巾,用手指抠开父亲牙齿,让呼吸系统保持通畅。父亲不自主的咀嚼还在继续,我的手指很快就被咬破了,手指上的血和父亲的血混在一起,染红了枕巾。十指连心,痛彻心扉,可是再痛也抵不过对父亲的孝心爱意,我坚持着,支撑着,直到“120”救护车呼啸着赶来。

  父亲住进了医院,以后的两个多星期,他一直处于昏迷之中。通过脑部ct扫描显示,他的右脑血管大面积梗塞。如不及时救治,将会留下不可逆转的脑损伤,甚至可能发展成为植物人。当时,父亲全身插满了输管,吃饭、喝水、大小便,完全不能自主。我和哥哥轮流陪护,时刻守候在父母身边,与他们共度难关。两个星期里,我从未脱下过衣服睡觉,脸来不及洗,头发来不及梳,整个人憔悴得不成样子。可是,每次回家做饭,双手都洗得干干净净,米淘过多次,菜反复择洗才能下锅,生怕父亲吃得不卫生、不可口。也许我的真情感动了上天,病魔再一次退却了。两个星期后,父亲转危为安,恢复了神智。

  体力和肢体的恢复是漫长的,也是艰难的。经过两周卧床,父亲体内的大便已干结成块,依靠他自己怎么也拉不下来。我怕父亲由于排便用力造成脑血管壁破裂,便清洁双手,戴上薄塑料手套,用手指小心翼翼地将硬块的大便从父亲肝门内抠出。父亲通畅地排完一次大便,成为我和家人们最快意的事情。此后的两个多月里,我和哥哥轮流地架着父亲,在医院内科病房楼道里一步一挪地做着肢体恢复活动,开始20分钟一次,后来增加到40分钟。回到病房,我还要给父亲用开水烫脚,做腿部按摩,请理疗科大夫为父亲做理疗。天道酬勤,这话一点不假。三个月后,父亲用自己的双脚走出了医院的大门。虽然不像以前那么稳健,但和其他脑血栓病人相比,已经算是一个奇迹了。

  二、百善孝为先,家贫知孝子,国乱识忠臣

  我的家庭并不富裕。那时,哥哥已经结婚成家,家庭收入主要依靠父亲的退休工资。我当时在巫溪县塘坊乡梓树小学教民校,工资待遇每月元。父亲出院后,除单位报销一部分费用外,家里还要承担很大一部分医疗费。为了让父亲增强体力,需买一些营养品滋补身体,一个月下来,家里的收入所剩无几。为了照顾父亲,我把工资全部拿出来给父亲买药和营养品,几年时间没有添臵衣服和家具。就是到现在,家里还看着10年前家里买的17寸海信彩电,家具还是10年前的简易木质沙发和床铺。直到2004年搬家时,才添臵了一张餐桌和一台冰箱,那是为父亲吃饭方便、卫生才买的。除了这些,家里没有更多的摆设了。这些东西,摆在20平方的房间里,整个屋子显得很拥挤。可是,这里面有和谐的家庭,有慈祥的父母,有和自己一样孝敬父亲的哥哥,我觉得很充实,很幸福。

  从1996年到2008年,十几年光景又过去了。在这十几年间,父亲几乎每年都住进医院治疗一段时间,每次多则半年,少则一个月。住院期间,我在兼顾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全身心陪护在父亲身边,夜晚住在医院,白天做饭、送饭,风尘仆仆地奔波在医院和家庭之间。2008年4月份的那次住院是父亲犯病比较厉害的一次,一直到12月份出院,父亲也没有能恢复右侧肢体的功能,只有依靠别人支撑才能站立。为了更好地照料父亲,我毅然担当起照料父亲的责任,把父亲接到自己学校的寝室里,和父亲住在一起。每天,我和母亲帮父亲起床、穿衣、刷牙、吃饭、按摩、吸氧、烫脚、通便,每天重复这些细致、繁琐却又非常重要的护理步骤,这几乎成了我那些年来固定的生活模式。在母亲看来,我对父亲的孝敬最大程度地表现在我的细心上,父亲体温的高低、床垫的干湿、卧室的冷暖,我都时刻挂在心上,甚至是父亲的每一种表情、每一个反映、每一个生活细节,我都毫不放过。谁说“久病床前无孝子”? 我用自己的行动告诉人们:“久病床前”不但有孝子,而且久病床前的孝子对父母的情意,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弥久弥真,最终化作传承美德、敦化民风的人间佳话,流传在世间的每一个角落。

  从父亲患病到病故,整整22年。22年,8030多个日日夜夜,对任何人来说,都不能不算作人生中的一段漫长经历。对于我,这段岁月承载了我从22岁到44岁的青春时光。在踏上不惑之年的门槛之后,我回首过去,仰无愧于生育自己的父母双亲,俯不悔于自己为孝敬父母付出的22载光阴。抬望前路,我又觉得身上的担子依然很重,因为母亲还需要自己更多的关怀和照顾。圣人孔子说:“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为喜,一则为惧。”我的母亲已经是年逾八旬的老人了,光阴难留,岁月易老,怎能不倍加珍惜?殚精竭虑,安守孝道,尽己所能,回报亲恩,让母亲度过祥和的晚年——这,就是我最大的心愿。

  三、辛勤耕耘27载,常怀一颗进取之心

  在工作中,我也是积极进取、要求进步。2012年我担负幼儿班班主任及教学工作,那时的母亲已有80岁了,但是为了搞好教育教学工作,一切为了孩子,我只好请亲戚来照顾母亲,刻苦钻研,认真完成各项教育教学工作。“梅花香自苦寒来”,正是由于不断地学习和提高,我获得了同事和领导的认可。自1988年年参加工作以来,多次获得优秀教师称号,2013年、2014年在学校年度考核中获得优秀。

  平时,作为孩子们的班主任老师,我每天早上7点上班,在校门口迎接孩子们的到来,下午放学后,在校门口亲自将孩子们交予家长手中,有时需要加班备课到晚上10点。“常怀感恩”之心让我面对繁忙琐碎的工作,尽职尽责,仔细认真,对待孩子们更是极尽热忱。记得去年寒冬腊月,有个孩子不想吃中午饭,并亲自将孩子送到医院检查,然后把孩子抱回他家交予家长。

  为了既不应影响自己的工作,又能更好照顾80高年的母亲,2013年春节刚过,我和哥哥商量我们俩轮流照看母亲,有一天,我一大早收拾好家务,像往常一样7点准时到校门口迎接孩子们,而母亲在家不小心摔倒了,我赶忙抱回家紧紧抱着母亲一起痛哭起来,稳住情绪后,我还惦记着班上的孩子们,把母亲安顿好以后,请没有课的同事帮到照看,就回到了教室。

  我对待老人以孝为先、对待邻里以善为本、对待晚辈关怀备至、对待同事真诚热情,对待学生亲如儿女,我的行为深受单位、邻里和社会的好评,赢得了周围人的赞美,我的事迹也深深感动着身边的每一个人。一个忠厚善良的女人挑起生活的重担,面对生活的艰辛和工作的压力,我从不喊累、从不抱怨、从不气馁,我乐观的面对生活的挑战,从容的应对家庭的艰辛。我用心呵护着家庭和学生,并用爱滋养着他们,我凭一颗赤诚的爱心和无限的孝心,赢得了大家的赞誉和好评,也因为我的孝心和爱心,得到周围人的敬佩。

  2015年4月25日

小学先进事迹敬共3

  孝老敬亲先进事迹材料

   记龙王小学教职工任安玲

  尽孝是善心的体现、爱心的写照; 尽孝是至高的道德、是做人的准则。

  任安玲,女,现年48岁,是巫溪县龙王小学一名极其普通的幼儿教师,在工作时间里,她和别人一样,忠实地履行一名教师的职责。除工作之外,她默默无闻地恪守着“君子入则孝”、“事父母能竭其力”的人生格言,在漫长的十八载岁月中,以拳拳之心、眷眷之情,无怨无悔地侍奉于父母双亲身旁,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照料。她以实际行动为家庭及其同事做出了表率,赢得了单位同事和社会各界人士的称赞,同时也塑造了一个“现代孝廉”的典范形象。

  一、父亲患病22载,孝女常怀孝顺之心

  1990年,我的父亲被检查出右侧脑梗塞,随后,病情不断加重,语言不清、行动不便、性格孤僻等症状越来越明显。父亲原本退休在家是家里的开心果,平日里性格爽朗,和蔼可亲,他在家时,家里总是欢声笑语。而突如其来的疾病改变了这一切,所有的家庭重担落在母亲和兄妹二人身上。俗话说:“病起如山倒,病去如抽丝”。那时的医疗条件,治疗脑梗塞尚无良方,只能靠吃吃当参,充充血管,来延缓脑梗塞病情的蔓延。母亲也年老体病,我和大哥访遍了我市当时比较知名的内科专家,请教了许多老中医,查阅了许多有关脑梗塞方面的资料,希望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方法,使父亲的病情得以好转。

  经过大夫的积极治疗和家人的精心护理,父亲的病情逐步好转,尤其是肢体活动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人们又可以在庭院内的树荫下看到我和父母一起散步的身影,有时他们还抱着年幼的小孙子和邻家孩子嬉戏。我和哥哥总算松了一口气,疲惫的脸上显出了久已不见的笑容。

  谁知好景不长,10年后,父亲的病情又严重起来。2000年8月份的一天深夜,父亲躺在床上休息,突然全身抽搐、口吐白沫、嘴歪眼斜,还拼命地咀嚼自己的舌头,弄得满口淌血。我见状,连忙用毛巾塞进父亲嘴里,以免他继续咀嚼舌头,造成更大的伤害。但是,又害怕引起窒息,只好抽出毛巾,用手指抠开父亲牙齿,让呼吸系统保持通畅。父亲不自主的咀嚼还在继续,我的手指很快就被咬破了,手指上的血和父亲的血混在一起,染红了枕巾。十指连心,痛彻心扉,可是再痛也抵不过对父亲的孝心爱意,我坚持着,支撑着,直到“120”救护车呼啸着赶来。

  父亲住进了医院,以后的两个多星期,他一直处于昏迷之中。通过脑部ct扫描显示,他的右脑血管大面积梗塞。如不及时救治,将会留下不可逆转的脑损伤,甚至可能发展成为植物人。当时,父亲全身插满了输管,吃饭、喝水、大小便,完全不能自主。我和哥哥轮流陪护,时刻守候在父母身边,与他们共度难关。两个星期里,我从未脱下过衣服睡觉,脸来不及洗,头发来不及梳,整个人憔悴得不成样子。可是,每次回家做饭,双手都洗得干干净净,米淘过多次,菜反复择洗才能下锅,生怕父亲吃得不卫生、不可口。也许我的真情感动了上天,病魔再一次退却了。两个星期后,父亲转危为安,恢复了神

  智。

  体力和肢体的恢复是漫长的,也是艰难的。经过两周卧床,父亲体内的大便已干结成块,依靠他自己怎么也拉不下来。我怕父亲由于排便用力造成脑血管壁破裂,便清洁双手,戴上薄塑料手套,用手指小心翼翼地将硬块的大便从父亲肝门内抠出。父亲通畅地排完一次大便,成为我和家人们最快意的事情。此后的两个多月里,我和哥哥轮流地架着父亲,在医院内科病房楼道里一步一挪地做着肢体恢复活动,开始20分钟一次,后来增加到40分钟。回到病房,我还要给父亲用开水烫脚,做腿部按摩,请理疗科大夫为父亲做理疗。天道酬勤,这话一点不假。三个月后,父亲用自己的双脚走出了医院的大门。虽然不像以前那么稳健,但和其他脑血栓病人相比,已经算是一个奇迹了。

  二、百善孝为先,家贫知孝子,国乱识忠臣

  我的家庭并不富裕。那时,哥哥已经结婚成家,家庭收入主要依靠父亲的退休工资。我当时在巫溪县塘坊乡梓树小学教民校,工资待遇每月元。父亲出院后,除单位报销一部分费用外,家里还要承担很大一部分医疗费。为了让父亲增强体力,需买一些营养品滋补身体,一个月下来,家里的收入所剩无几。为了照顾父亲,我把工资全部拿出来给父亲买药和营养品,几年时间没有添臵衣服和家具。就是到现在,家里还看着10年前家里买的17寸海信彩电,家具还是10年前的简易木质沙发和床铺。直到2004年搬家时,才添臵了一张餐桌和一台冰箱,那是为父亲吃饭方便、卫生才买的。除了这些,家

  里没有更多的摆设了。这些东西,摆在20平方的房间里,整个屋子显得很拥挤。可是,这里面有和谐的家庭,有慈祥的父母,有和自己一样孝敬父亲的哥哥,我觉得很充实,很幸福。

  从1996年到2008年,十几年光景又过去了。在这十几年间,父亲几乎每年都住进医院治疗一段时间,每次多则半年,少则一个月。住院期间,我在兼顾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全身心陪护在父亲身边,夜晚住在医院,白天做饭、送饭,风尘仆仆地奔波在医院和家庭之间。2008年4月份的那次住院是父亲犯病比较厉害的一次,一直到12月份出院,父亲也没有能恢复右侧肢体的功能,只有依靠别人支撑才能站立。为了更好地照料父亲,我毅然担当起照料父亲的责任,把父亲接到自己学校的寝室里,和父亲住在一起。每天,我和母亲帮父亲起床、穿衣、刷牙、吃饭、按摩、吸氧、烫脚、通便,每天重复这些细致、繁琐却又非常重要的护理步骤,这几乎成了我那些年来固定的生活模式。在母亲看来,我对父亲的孝敬最大程度地表现在我的细心上,父亲体温的高低、床垫的干湿、卧室的冷暖,我都时刻挂在心上,甚至是父亲的每一种表情、每一个反映、每一个生活细节,我都毫不放过。谁说“久病床前无孝子”? 我用自己的行动告诉人们:“久病床前”不但有孝子,而且久病床前的孝子对父母的情意,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弥久弥真,最终化作传承美德、敦化民风的人间佳话,流传在世间的每一个角落。

  从父亲患病到病故,整整22年。22年,8030多个日日夜夜,对任何人来说,都不能不算作人生中的一段漫长经历。对于我,这段岁

  月承载了我从22岁到44岁的青春时光。在踏上不惑之年的门槛之后,我回首过去,仰无愧于生育自己的父母双亲,俯不悔于自己为孝敬父母付出的22载光阴。抬望前路,我又觉得身上的担子依然很重,因为母亲还需要自己更多的关怀和照顾。圣人孔子说:“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为喜,一则为惧。”我的母亲已经是年逾八旬的老人了,光阴难留,岁月易老,怎能不倍加珍惜?殚精竭虑,安守孝道,尽己所能,回报亲恩,让母亲度过祥和的晚年——这,就是我最大的心愿。

  三、辛勤耕耘27载,常怀一颗进取之心

  在工作中,我也是积极进取、要求进步。2012年我担负幼儿班班主任及教学工作,那时的母亲已有80岁了,但是为了搞好教育教学工作,一切为了孩子,我只好请亲戚来照顾母亲,刻苦钻研,认真完成各项教育教学工作。“梅花香自苦寒来”,正是由于不断地学习和提高,我获得了同事和领导的认可。自1988年年参加工作以来,多次获得优秀教师称号,2013年、2014年在学校年度考核中获得优秀。 平时,作为孩子们的班主任老师,我每天早上7点上班,在校门口迎接孩子们的到来,下午放学后,在校门口亲自将孩子们交予家长手中,有时需要加班备课到晚上10点。“常怀感恩”之心让我面对繁忙琐碎的工作,尽职尽责,仔细认真,对待孩子们更是极尽热忱。记得去年寒冬腊月,有个孩子不想吃中午饭,并亲自将孩子送到医院检查,然后把孩子抱回他家交予家长。

  为了既不应影响自己的工作,又能更好照顾80高年的母亲,2013

  年春节刚过,我和哥哥商量我们俩轮流照看母亲,有一天,我一大早收拾好家务,像往常一样7点准时到校门口迎接孩子们,而母亲在家不小心摔倒了,我赶忙抱回家紧紧抱着母亲一起痛哭起来,稳住情绪后,我还惦记着班上的孩子们,把母亲安顿好以后,请没有课的同事帮到照看,就回到了教室。

  我对待老人以孝为先、对待邻里以善为本、对待晚辈关怀备至、对待同事真诚热情,对待学生亲如儿女,我的行为深受单位、邻里和社会的好评,赢得了周围人的赞美,我的事迹也深深感动着身边的每一个人。一个忠厚善良的女人挑起生活的重担,面对生活的艰辛和工作的压力,我从不喊累、从不抱怨、从不气馁,我乐观的面对生活的挑战,从容的应对家庭的艰辛。我用心呵护着家庭和学生,并用爱滋养着他们,我凭一颗赤诚的爱心和无限的孝心,赢得了大家的赞誉和好评,也因为我的孝心和爱心,得到周围人的敬佩。

  2015年4月25日

小学先进事迹敬共3篇 小学优秀文明标兵主要事迹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