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吾小秘【www.wxiaomi.cn】,您身边的文字小秘书!

长方形面积教学评语

时间:

长方形面积教学评语(最新15篇)

长方形面积教学评语(最新15篇)

长方形面积教学评语1

  全省小学数学新课程课堂教学大赛 题目:《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 学校:大荔县城关镇中心小学 姓名:张小萌 时间:二0一四年元月

《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P18—19第二单元《长方体的表面积》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的情景,探究长方体表面积的意义,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操作、观察活动中,探索并理解长方体的表面积及其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通过亲身参与探索实践活动,去获得积极的成功的情感体验,并从中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

【设计思路】:

  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在学生认识并掌握了长方体的特征的基础上教学的,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还可以加深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的理解,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应积极创设各种有利于开发学生创造思维的教育情境,引导学生发现为题,独立思考和相互启发。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应加强对学生活动的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敢于求知、求异的探索态度,善于求知、设疑、迁移的学习能力,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动手操作能力。其次,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用丰富多彩的的亲历活动来充实教学过程,让学生在生活中运用多种知识和技能创造性地学习和实践。

【教学重点】:在操作、观察活动中,探索并理解长方体的表面积及其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探索并理解长方体的表面积及其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长方体纸盒、课件、剪刀

【教学方法】:引导法、对比感知、创设情境、举例说明、【学法指导】:小组合作交流、自主探索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体纸盒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提出问题第一个问题 :什么是长方体的表面积?

  通过多媒体演示长方体展开图,来理解长方体的表面积。

(教师要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长方体的表面积的理解,时机成熟出示表面积的概念。)第一个问题 :长方体的表面积如何来计算?

(解决第二个问题,需要旧知识的运用,所以,先要对与长方体的表面积有关的知识进行巩固复习)

(1)复习巩固旧知,为新知识的探究做好铺垫。

  1、长方体有几个面?

  2、这几个面之间有什么关系?

  3、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4、这个长方体上、下两个面的长是()、宽是()。左、右两个面的长是()、宽是()。前、后两个面的长是()、宽是()。

(2)小组合作交流,共同探究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这部分是本节课的重点,教师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去思考交流,同时深入到小组讨论中,收集学生的问题资源,以便有针对性的处理。)

  各小组派代表汇报交流结果

  学生会出现以下两种结果:

  1、长方体的表面积(六个面的总面积)=(长×宽+长×高+高×宽)×2 2、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2 + 长×高×2 + 高×宽×2 学生汇报完之后,多媒体播放两种方法的分解图,并出示计算长方体表面积的两种方法,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感觉。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让同学谈谈自己的看法(让同学通过比较,选择最简便的计算方法)3 第三个问题:学习长方体的表面积有什么用?

(1)课件出示例1 例

  1、做一个微波炉的包装箱,(如右图),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的硬纸板?

  教师引导学生明白,计算包装箱需多少硬纸板与它的表面积有关。

  其次引导同学说一说你还见过生活中哪些物体需要包装箱,从而使学生明白计算物体的表面积在生活中的作用是很大的。

  学生独立完成个别学生板演

(教师要对学生的计算能力进行适当强调和关注)

  三、创设情境、应用问题

  师:同学们已经会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有一位阿姨想请大家帮忙,你们愿意帮她吗?

(多媒体出示练习题)宝宝要过生日了,礼物我已经买好了。打个包装就更漂亮了。可是,至少要买多大一张包装纸呢?(一般的巩固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纠正。我的房间长米,宽米,高3米。准备给房间的墙壁和房顶都贴上墙纸,(门与窗忽略不计)请大家帮我算算至少需要多大面积的墙纸?(计算五个面的练习)

  同桌进行交流讨论,这道题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该如何计算。班级汇报,并说明原因。只要求列示不计算

  教师进行小结:生活中还有好多现象需要我们要有敏锐的判断力来确定这个物体要计算几面的面积。

(通过几组与生活相关的习题,不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拓展应用、提升问题一个长方体高4分米,底面是一个正方形,边长3分米,你能用2种方法求它的表面积吗?(多媒体出示图)学生在计算前教师要进行实物展示

  2(如图)把这个长方体平均分成三个相等的小长方体,表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厘米?

(多媒体出示图)

  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确定多媒体动画演示的前后顺序。(这几道拓展题的设计,是为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五、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同桌两人说说)【教学反思】

  长方体表面积教学是在学生认识并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特征的 基础上教学的,也是学生学习几何知识由平面计算扩展到立体计算的 开始,是本单元的重要内容。

  一、勾起学生已有认知,创设新问题,激发学生兴趣, 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是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把枯燥无味的数学教学变为学生感兴趣知识,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那么在教学中必定要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学生对知识的探讨过程。在活动中,一方面要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利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猜测结果,除此之外教师进行适当引导。在《长方体的表面积》这一知识的教学中,我首先要求学生说出自己对长方体的认识,接着直接出示课题―――《长方体的表面积》,让学生对这一新知识说出自己想要了解的知识,问题由学生产生,自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让学生动手实践,解决问题

  第一个问题:什么是长方体的表面积?通过让学生动手摸长方体面的特点,眼睛看多媒体展开效果图理解什么是长方体的表面积。第二个问题:如何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 首先要求学生拿出自己制作好的长方体实物,共同回顾长方体面每个面的面积如何来计算,如何来给这六个面进行分类等问题,学生在巩固了这些知识后,然后把问题教给学生,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交流,并要求每个小组派一人汇报自己小组的讨论结果,从而归纳出:可分为三组:分别是上、前、左,每组有2个面,各自的长和宽分别是长方体的长和宽、长和高、宽和高,要求长方体的表面积就是把上面加前面再加左面的和乘以2,用长方体的长、宽、高表示就是:(长×宽+长×高+宽×高)×2,这时,要强化学生记住,长×高、长×宽、宽×高各是长方体的哪个面,有利于下面教学求长方体的四个面或五个面的面积。在学生掌握了长方体的表面积的公式以后,教师就举出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长方体实物,给出长方体的长、宽、高,引导学生运用公式进行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

  三、引导学生灵活利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在学生掌握了求六个面的长方体的表面积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怎样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碰到实物,首先,学生刚总结出计算的方法,出示例1,进行巩固练习;接着,学生有一定掌握之后,出示一道粉刷教室的习题,要求学生辨别应计算几个面的面积?稍加一定难度,教师指导学生观察教室,它们要粉刷的是哪几个面?要求这些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就是求几个面的面积,要求这几个面的面积与上面所学的求六个面的面积的公式有哪些变化?然后又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找出求长方体

  三、四、五个面的表面积的公式。随后,出示两道拓展型题,主要满足上等学生的需求。

  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我在教学中就注意到了这一点,做到引导让学生自主探讨、合作学习,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长方形面积教学评语2

《长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执教者: 潭江中心小学

  黄芝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探究并掌握发现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

  2、会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3、让学生动手实验操作、大胆猜想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思路:

  本节内容重在理解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算理,通过实际操作从思想上理解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教学重点:

  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并会应用公式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学生学会自行探索,概括出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教具准备:

  PPT课件,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若干个,长5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和长4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纸片.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拆礼物,拿到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和图①、图②。(揭示课题长方形的面积)2.复习面积的相关知识:

(1)什么是面积? 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2)有哪些常用的面积单位?

  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3)练习

  二、探索新知

(一)探究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1.长方形①的面积是多少?小组合作动手摆一摆。小组讨论,动手操作

(展示学生的方法)提问:你是如何数的?能列式吗?算式中每个数字代表的意义是什么?

  再摆上一个长方形①,面积又是多少呢?如何列式?

  2.长方形②的面积是多少?你能按上面的方法再试试吗?有什么问题? 小组合作摆一摆

(生:少了2个小正方形)追问:这种情况你能数出长方形②的面积吗?(生:能)再问:在不影响你计算长方形②面积的情况下,还能在去掉哪几个正方形?

  小组讨论,动手操作演示

  3.继续去掉小正方形,并在边上作标记,全部去掉然后观察,提问:这个时候还能求出正方形②的面积吗?

  引导学生思考:只要知道长方形的长和宽就能求出长方形的面积,并得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读公式两遍,加深理解)

  4、出示图片,及时复习。

(二)探究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1.出示表格,求长方形的面积 2.仔细观察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发现;当长方形的长和宽相等时,它就是正方形,所以说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所以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板书)

  三、练习巩固

  1.分别求出文具盒、电视机、时钟的面积。2.判断对错。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新的收获?要想计算长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怎样计算长方形的面积?计算长方形面积应该注意什么问题?(长和宽的单位名称要先统一)

  五、作业布置。

  板书:

  长方形的面积

  长方形的面积

= 长×宽

  正方形的面积

= 边长×边长

长方形面积教学评语3

  长方形面积教学反思

(一)

  教师应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数学活动只是手段,不是最终目的,教师的作用是借助活动的载体引导学生去发现。案例2中,三次不同的摆:全部摆满 形成表象;摆出部分 形成想象;先想后摆 形成规律。在这三次不同的摆中,学生想到了许多长方形,因为是自己创造的,所以在感觉上格外亲切,活动中持续着高水平的操作动机。学生的思维逐步抽象与概括,他们在观察,比较,分析中,逐步悟出了规律,“心中悟出始知深”,对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也就水到渠成。这种知识的建构,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大量感性经验支撑的,学生获得的不仅是公式的推导,空间观念的拓展,还有发现的快乐与幸福。

  长方形面积教学反思

(二)

  就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来看,要很好地落实素质教育要求,不但要从观念和方法层面上进行改革,更要注重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作为教师首先应充分发扬教学民主,以民主合作化的教学,塑造富有主体性的人。在课堂上给学生创设自由、自主的学习活动空间,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主体精神和创新意识得到充分培养。其次,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不论是教师的启发、提问,还是学生的讨论和动手实践,这些都必须紧紧围绕学生的学习。这节课改变了传统的“传递——接受”式模式,尝试采用“问题——探究”型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注重学习方法,注重思维方法,注重探索方法,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同时也让学生知道这些知识是如何被发现的,结论是如何获得的,体现了“方法比知识更重要”这一新的教学价值观,令人耳目一新,颇受启发。

  通过自主探究,获得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后,我设计了一些应用性练习,引导学生将获得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学生将书本知识转化为能力。()整节课结束之际,我又创设了一个生活情境:玻璃打破了,配置大小相等的玻璃,它的长和宽是多少呢?这是一个颇具开放性的问题,学生的思维有效地得到发散。学生思维发散后,我话锋一转:玻璃的面积不仅要相等,而且形状也要相同,它的长和宽究竟是多少呢?这个实际生活问题得以解决,既丰富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同时又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长方形面积教学反思

(三)

  学习了长方形的周长与面积之后,我讲了一个故事狐狸和小熊各了一块面积同样大小的长方形菜地,小熊有事离开菜地了,狐狸把小熊的篱笆移动了一下,小熊回来后很生气,说:“怎么我的菜地变小了?”狐狸却说“你菜地篱笆(周长)一样长,你并没有吃亏啊。”说到这里,我问同学“这两块菜地的周长是一样长吗?”同学没动手一量,果然一样长,当时来了兴趣。我再问“为什么一样长?”这一下同学们开动脑筋,积极思维答出右图上端水平线段的和,等于下端边长,右侧竖直线段的和,等于左侧边长,所以菜地的周长没有变。

  从移篱笆的活动中同学们知道了长方形的周长相等不等于面积相等。我们一此例可以分析一下情境教学的构成要素。一是具体形象。二是数学问题。三是学习情境。它是学生在学习过程根据心理需要对待事物的态度。这三个要素是相互影响的。具体的形象是载体、是基础,是源于符合儿童谁知规律的直观材料;问题是方向,它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发展学生智能,它形成表象的直观材料的选择有统帅作用;情绪是动力,它依附于具体形象的愉悦性和问题的悬念之中,由之产生学习兴趣与快感,推动学生乐学。

长方形面积教学评语4

《长方《长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长方《长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农安县第二实验小学 邢亚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掌握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长形的面积。

  2.经历探究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并通过实际应用练习,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探究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长方形所含面积单位的个数等于长方形的长与宽的乘积。教学准备:课件、1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若干、长方形卡片、直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设疑引入

  师:请同学们 一起来看,这张卡片是什么形状的? 生:长方形。

  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周围有很多物体的形状是长方形的,我们一起来看。这是老师家房子的平面图,(出示)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些房间的地面是什么形状的?

  生:长方形。

  师:卧室的地面呢? 生:也是长方形的。

  师:房子要装饰一下才能住的舒服,我想给卧室铺上地板,需要知道卧室的什么?

  生:地面的面积。

  师:很好,必须知道地面的面积才能选择材料。师:求地面的面积,就是求谁的面积? 生:求长方形的面积。师:说的很准确。师:怎样才能知道这个长方形地面的面积呢?

  生1:我用面积单位去量。

  师:用面积单位去量,这种方法也许行。能想出方法来,说明你认真思考了。生2:我想用尺子量长和宽。长乘宽就是面积。

  师:长乘宽就能求出长方形地面的面积,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猜的。

  师:敢于猜测就是成功的开始。

  师:有的同学想出了用面积单位去量,还有的想出了用尺子去量,这些方法听起来都有一定的道理,需要我们共同的研究,今天我们就共同学习如何求长方形的面积。(板书课题:长方形的面积)

  二、操作感知,探究新知

(一)自主探究

  师:用卧室地面来研究长方形的面积,大家看好研究吗? 生:不方便。

  师:显然是不现实。那有没有更简捷的办法呢?(生思考片刻师提示)

  师:我们可不可以借助一个小长方形纸片去研究?通过研究小长方形纸片的面积,就能找到求长方形面积的好方法了。方法找到了,长方形地面的面积就解决了。

(生表示赞同)

  师: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学具,也许对你们的学习有所帮助。每个小组都有这样的一袋材料。先独立思考,你打算用什么方法研究,再在小组内交流,比赛一下,看哪一位同学思考的认真,最先有新的发现。开始吧!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二)展示交流

  师:老师发现每一个同学都有新的发现了,哪一位同学最先展示你的研究成果。(学生可能发现以下几种情况)

  1.用面积单位测量(1).全铺:

  师:你知道长方形纸片的面积是多少? 生1:12平方厘米

  师:你是怎样研究的?把你的方法说一说。生1:我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铺满,一共是12个,这张卡片的面积是12平方厘米。

  师:说的很完整,你怎么知道是12个? 生:这有4个,有3行,一共12个。

  师:大家看清楚了吗?沿长摆了几个?有这样的几行?一共是几个几?算式怎么表示?(板书:4×3=12)

  师:这里的4表示什么? 生:一行有4个。

  师:表示一行的个数。那3呢? 生:有3行。

  师:行数。一共有多少个面积单位? 生:12个。

  师:所以,它的面积就是?

  生:12平方厘米(板书“平方厘米”),师:他是用1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全部铺满,这种方法大家感觉如何? 生:可以

  师:看来你的研究方法得到了同学们的赞同。这是一种方法,谁还有不同的方法?

(2)半铺

  生2:我的这个长方形纸片的面积也是12平方厘米,我是这样摆得,这里摆4个,这里3个,三四十二。

  师:这是沿长摆几个,沿宽摆几个? 生:沿长摆4个,沿宽摆3个

  师:这样用长和宽来表述是不是更清楚了。师:大家听明白他的想法了吗?你们有问题要问吗? 生:才几个,看不出12个?

  师:他向你提出了疑问,你能给这位同学解释吗?

  生2:这里摆1个,后面就不用摆了,和上面的一行一样。这里的一个后面也能摆3个。

  师:他的解释你听明白了?其他同学还有问题吗? 师:他的意思是这一个说明这里可以摆一行,这还有一个就说明还能摆一行,沿宽摆了3个就说明可以摆这样的3行,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如果全部摆满以后一共是几个几啊?一共多少个?所以面积就是12平方厘米。师:谁能用自己的话完整地再说一说?(师引导:沿长…沿宽…说明能摆…一共多少个?所以…)这样表达多清楚呀。同桌之间先互相说说。

(3)对比

  师:同学们都用面积单位测量的方法得到了长方形纸片的面积,让我们一起来对比一下这两种方法,请看(展示课件)。

  师:观看了这两种方法,你想说些什么? 生:第二种铺法更简单了。师:其他同学的感受呢?

  师:看来这种方法真的比全部摆满简单多了,只摆这几个,我们就能想象全部铺满以后有多少面积单位。

  师:同学们能够选择简便的方法解决问题,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老师为你们感到高兴。

  2.用尺子量

(1)测量(4厘米×3厘米)长方形纸片

  师:同学们已经会用面积单位测量的方法求长方形的面积,真是了不起!那么我们今后就拿着平方米、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到处去测量?

  生:(笑了)师:为什么笑了呢? 生:太不方便了吧!

  师:看来还要寻找更简单的办法。

  师:刚才我发现有的小组用尺子量,你们量出什么门道来了?来说给大家听听。

  生3:我量出长是4厘米,(师在纸片上注明厘米数:4厘米),宽3厘米(师在纸片上注明厘米数:3厘米),4×3就是12平方厘米。

  师:长乘宽就是长方形的面积?这个方法行不行? 生:行。

  师:还真自信,能说说你的理由吗?量出了长和宽到底能不能知道长方形的面积呢?先在小组里试着说一说,我们再交流。

  师:谁愿意说说你的想法?

  生:因为长是4厘米所以就是4个平方厘米 师:沿长摆了几个1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 生2:宽是3厘米所以就是3平方厘米

  师:能摆3个也就是能摆这样的3行。一共有多少个面积单位?所以面积是12平方厘米。

  师:大家明白了吗?

  师:我还有个问题,为什么长4厘米就能摆4个1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呢? 生3:1个是1厘米

  师:哪是1厘米啊?这个面积单位的边长是1厘米。生3:4个就是4厘米。

  师:我明白了,你们的意思是1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边长是1厘米,长1厘米能摆一个,长2厘米能摆两个,长4厘米呢?

  生:摆4个

  师:长6厘米能摆几个?看来,长几厘米就能摆几个这样的面积单位。宽3厘米呢?

  生:能摆3个。

  师:也就是能摆这样的3行。宽5厘米呢? 生:能摆这样的5行。

  师:有进步。我们就可以用计算的方法求出它的面积是多少?怎么列式?(生说师板书)

  师:真好!量出长和宽就能计算出长方形的面积。(2)利用多张卡片深化理解长方形的面积计算的方法。计算(6厘米×4厘米)卡片面积

  师:这种方法适合于每一张长方形纸片吗?(出示纸片2)师:请同学们一起来试一试?它的面积是多少? 生:24平方厘米。

  师:你是怎样知道的?把你的想法展示一下。

  生:我量出长6厘米,一行能摆6个一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宽4厘米,能摆4行。4个6是24,所以是24平方厘米。

  生:用长乘宽6×4=24(平方厘米),也能求出它的面积。3.归纳公式

  师:了不起孩子们!短短一节课的时间,我们有了这么多新的发现,更重要的是研究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师:一个长方形只要知道它的长和宽就能计算出它的面积。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就是?

  生: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师板书)

  师:(指算式)看到长几厘米,就知道能摆几个面积单位,宽几厘米,就知道能摆这样的几行。所以长的厘米数乘宽的厘米数等于所含的平方厘米数。师:通过刚才的研究,验证了开始这位同学的猜测是正确的,以后再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要敢于猜测、认真观察和思考、积极动手,我们就会发现很多数学知识。

  三、实践应用,内化提高 1.解决地面问题

  师:有了这个好办法,现在卧室的地面面积问题能解决了吗?怎么解决?(生解答)

  师:其它房间的地面问题你能解决吗?任选一个把算式写在练习本上。比一比看谁解答的即对又快!(生解答,并回报订正)

  2.先估计黑板的面积,在测量它的长和宽,并计算面积。

  3.篮球场的长是28米,宽是15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半场是多少平方米?

  四、回顾整理,内化提高

  师: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我学会了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生:我会解决生活中的长方形面积问题了。生:……

  师:这些都是大家在知识上的收获,那么回顾一下咱们的研究过程,同学们在解决卧室面积问题的时候遇到了困难,我们借助一个小长方形纸片,通过多种测量方法,从而发现了规律,推导出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且用这种方法能解决实际问题了。同学们表现的太出色了!

  师:其实利用这个方法,还可以求其他图形的面积,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继续交流。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共同学习到这里。

  计

长方形面积教学评语5

《长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执教:魏平

  一、教学内容分析

  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是学生认识了长方形特征、知道了面积单位、学会用面积单位直接量面积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学生第一次学习习近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学会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不仅是今后学习其它图形面积的重要基础,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空间观念。

  二、学生情况分析

  四年级在属小学中年级学段,学生开始对“有用”的数学更感兴趣,本课学习内容安排与呈现都能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人的智力是多元的,学生在发展上也是存在差异的,有的学生善于形象思维,有的善于逻辑推理,有的善于动手操作,分组活动、分工合作的学习方式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容易使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的体验。学生总爱把自己当成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所以本课以实验探究的形式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符合四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长方形面积与长和宽之间的密切关系,理解面积公式的由来,掌握面积的计算方法。通过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践,与人合作协调,及迁移、类推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在分组实验这一探究发现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和动脑,获得了认识。并经过启发、讨论和独立思考、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获得了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学生认识水平、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从中得到了培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实验、实际操作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并通过实际应用的练习,将课内外的知识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并掌握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教学难点:在操作中探究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五、课前准备:长6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纸板,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若干,实验记录表,实物投影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面积的知识,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生: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师:学习面积单位有什么用? 生:测量面积 出示长方形纸板

  师:要测量它的面积,你认为用哪个面积单位比较合适?如何测量它的面积呢? 学生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测量长方形的面积。

  师:用面积单位直接去量,可以看到这个长方形的面积,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如测量操场的面积,教室的面积;草地的面积;等等,也用面积单位一个一个去量,那可就麻烦了,所以我们要寻找一种更好、更简便的方法来计算面积。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的目的,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把握好教学的起点,抓住生活中的几个场景,引起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

(二)、自主探究

  师:请同学们大胆的猜测,长方形的面积和什么有关系?

(学情预设:根据学生对长方形的认识和理解,可能会出现这几种情况:和长有关、和宽有关,和长、宽都有关,和周长有关)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想,唤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探究知识的欲望,也培养了学生大胆探究,敢于猜想的精神)

(三)、实践探究,合作交流

  师:你们的猜测是否正确呢?现在就请同学们带上老师温馨的提示踏上探究之旅。出示导学提示:

  1、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搭建3个长方形,完成实验记录表。

  2、仔细观察记录表,你发现了什么?

  3、尝试用比较规范的数学语言表达实验过程及实验结论。(学情预设:学生在组长的组织下,合理分工,有序地开展实验)

(设计意图:创设条件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活动中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借助导学提示经过启发,独立思考,讨论,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丛冢提高认知水平,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展示成果,全班交流

  各小组派代表到台前展示实验记录,并发言

(学情预设:各小组介绍搭建的3个长方形的长、宽、面积各是多少,通过三次实验,发现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对表达流畅,思路清晰的小组给予表扬)

  如:我们组共搭建了3个长方形,第一个长方形的长是3厘米,宽为2厘米,面积是6平方厘米;第二个长方形的长是4厘米,宽是3厘米,面积是12平方厘米;第三个??通过三次实验,我们发现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

(五)、解决问题

  1、实践活动

  在我们这间教室里,有很多物体的表面是长方形的,请大家任选一个,先估计它的面积是多少,在量出它的长和宽,计算出它的面积,考考你的眼力,看看估计的和算出的面积是不是较接近。(学生操作活动,并利用长方形面积公式正确计算出它们的面积)

  2、前几天,老师新换了一个办公桌,它的长是14分米,宽是8分米,我想给这张办公桌配一块玻璃,需要买多大的玻璃板呢?

  3、思考题:

  这是一块打碎的玻璃,你能求出它原来的面积是多少吗?说说你的想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巩固新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数学的价值,既丰富了叙述的生活经验,同时又提高另外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拓展延伸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物体的表面并不是长方形的,如正方形的面积怎样求呢?它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的呢?再如三角形,我们怎样可以知道它的面积呢?如果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在课后研究)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大胆探究,培养探究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七、教学反思

  1、方法比知识更重要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在数学新教学价值观中要求:"方法比知识更重要",本节课教师改变了传统的“传递——接受”式模式,尝试采用"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贯穿“实验-发现-验证”思路,整节课教学过程注重了学习方法,思维方法,探索方法的获取,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同时也让学生知道这些知识是如何被发现的,结论是如何获得的,体现了“方法比知识更重要”这一新的教学价值观,这也就是贯彻新课程标准的充分体现。“实验--发现--验证”的学习方法的指导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来说非常重要。

  2、学会与人分工合作

  本节课通过小组合作,运用不同的实验材料和方法,共同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开放了获取新知的整个教学过程。小组合作学习是指根据学生能力、性格等因素将学生异质分组,以学生学习小组为教学组织手段,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开展合作学习,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学习的动力和能力,并达成团体目标。由于小组成员各有其职,且职责分明,因此学生都主动投入;学生的全面互动,也可以弥补教师一个人不能面向每个学生进行教学的不足。小组合作学习又是以个体学习为基础的,让不同个性、不同学力的学生都能自主地、自发地参加学习和交流,真正提高了每个学生的学习效率,真正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3、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

  通过自主探究,获得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后,教者设计了一些应用性练习,如计算学校操场的面积等,引导学生将获得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学生将书本知识转化为能力。?这个实际生活问题得以解决,既丰富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同时又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探究、发现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和动脑,获得了感性认识。并经过启发、讨论和独立思考,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获得了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学生认识水平、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得到了培养

《长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

  执教:魏平

  教学目标 :

  1.知识与技能:认识长方形面,使学生初步理解由面组成体的意义;使学生在认识长方形面、掌握长方形特征的基础上,通过操作进一步理解周长的意义,会求长方形的周长。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实践能力。

  2.过程与方法: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提出问题,通过学生观察、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主动他就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能初步应用长方形的计算公式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长方形周长的意义,会求长方形的周长。教学难点 :长方形周长的推导过程。教具准备:钉子板 活动记录单

  学具准备:带有长方形的盒子,钉子板学具,米尺 教学过程 :

  一、联系生活,引入新课

  上节课,老师给大家留了个作业,让同学们观察周围的物体,看哪些物体上有长方形,并量出他的长与宽,你们搜集到了吗?(搜集到了)

  都搜集到什么?

  学生汇报自己收集到的长方形并说出它的长和宽。还有很多,是吗?(是)

  好了,同学们,看得出来,你们都是细心观察的好孩子。同学们搜集到了这么多的长方形,看来,长方形在生活中到处可见,数学啊就在我们身边,对吗?

  这么多的长方形,它们的大小一样吗?举起你手中的物体,师选出两个大小不一样的带有长方形的盒子,让学生到前面来。

  这两个长方形哪个大?哪个小?

  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指的是什么呢?谁能上前面来指给大家看看? 那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呢?

  它们的周长一样长吗?谁能看出这两个长方形,哪个周长长一些?你是怎么知道的? 可见长方形的周长是由它的长和宽决定的,长方形的周长和它的长、宽有什么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的周长。

  师板书课题:长方形的周长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大家手中都有一个钉子板学具,你能在上面围出任意的一个长方形,并求出它的周长吗? 好,听好活动要求:每人先任意围出一个长方形,然后由组长领着,选出你们最喜欢的几个长方形填到报告单中,并求出每个长方形的周长,重点要想想:你是怎么知道它的周长的?活动中要注意分工合作。

  听明白了吗?那我们开始吧!老师巡视指导 学生活动汇报操作情况

  老师看到了,同学们在活动中合作的非常好,哪个小组愿意第一个来汇报?想来几人来几人。

  其他小组也来汇报。

  老师在每个小组的汇报单中画出他们用的不同方法:哪中方法是最简单的?(长与宽的和乘2是最简单的)

  你们同意吗?所以我们常用长与宽的和乘2来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师板书: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怎么求长方形的周长?在小组里说一说,再汇报说。那么,如果知道了长和宽,我们能求出长方形的周长吗?

  三、巩固新知,应用实践

  1、基础练习题:看图算出长方形的周长

  2、实践题:在我们的身边也有长方形,比如:我们数学书的封面,还有什么?学生举例

  你最想知道哪个长方形的周长,一会你就去找一找,然后量一量算一算吧。学生汇报自己的实际测量情况。

  在实际测量中,我们难免会出现误差,因此在测量中我们要力求准确,减少误差。3发散拓展题:请同学们看老师在钉子板上围图形,你也能围出支援的图形吗?试一试,并切除这个图形的周长。

  四、全课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长方形面积教学评语6

《长方形的面积》教案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53?55页。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探索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初步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2.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

  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能力。3.情感态度。

  在学习过程中感受身边的数学,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准备

  名片一张、多媒体课件一套。边长是1cm的小方片若干,学生尺。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新课。

  提问:你知道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吗?(学生提到的逐一让他用手势表示单位面积的大小)

  如果表示操场的面积用什么面积单位比较合适?如果要表示这张名片的面积呢?(教师出示一张长方形名片)

  请学生来估计一下名片的面积。

  你想知道名片到底有多大吗?要求名片的实际面积就是求什么?(长方形面积)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因为学生已对面积单位有了一定的认识,且能具体感受到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等大致有多大,这样导入能让他们进一步巩固己学的知识,同时也会产生对新知识的渴望。这些都为下面的新知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自主探究,理解算理。

  师:同学们能利用你们手里的小正方形,摆出一个面积为6平方厘米的图形吗? 生:(很快摆出)。

  师:同学们能摆出一个面积为6平方厘米的长方形吗? 生:能。(两种摆放方法:一字排开或者双行。)师:有什么办法能验证摆出图形的面积就是6平方厘米呢? 生1:我们用的是6个面积为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师:能用算式表示下吗? 生1:1×6=6(平方厘米)生2:2×3=6(平方厘米)

  师:大家想一下,怎么摆出面积为20平方厘米的长方形呢? 生1:20个小正方形排成一排。

  生2:每行10个,摆成2行。生3:每行4个,摆成5行。生4:每行5个,摆成4行。

  师:大家摆放的都是正确的。下面大家能根据老师出示的图形,看看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有多大?(每个小方格代表1平方厘米)

  生5:我查了一共是24个,就是24平方厘米。生6:每订有6个,共有4行,4×6=24(平方厘米)。生7:每行有4个,一共有6行,4×6=24(平方厘米)。师:一个长为4厘米、宽为6厘米的长方形面积怎样计算呢?

  生:4×6=24(平方厘米)。

  师:总结:长方形面积=长×宽。那么正方形面积怎么计算同学们尝试一下计算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每个小方格的面积为1平方厘米)

  生:6× 6=36(平方厘米)。师总结: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尝试运用。

  师:我们学会了用多种方法测量长方形的面积,也知道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下面我们来口答几个图形的面积。(多媒体逐一出示下列几个图形,口答下列图形的面积是多少)

  生2:正方形有四条边,6乘4等于24平方分米。师:现在有两种意见,你同意谁的意见?为什么? 生3:我同意第二位同学的意见。

  生4:我认为第二位同学这样算出来的是周长,所以是不对的。师:大家再看一下,这样算是周长,而我们要求面积。

  师:刚才第一位同学说这个图形是正方形,正方形的面积也可以用两条边相乘来计算吗?

  生:因为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长方形用“长×宽”计算面积,现在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所以可以改为用“边长×边长”计算面积。师:这位同学的解释你们明白吗?(板书: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师:同学们真厉害,归纳出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这样以后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就方便了。

  设计意图:对于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我没有把它作为例题来教学,而是把它放在练习中。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从长方形的面积计算迁移到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通过正方形的特点,推导出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了学生的推理能力和空间观念。

  三、总结延伸,归纳整理。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你能谈谈你的学习体会和感受吗?

长方形面积教学评语7

  篇1:优质课教案《长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及反思 新蔡县化庄乡三里桥小学 屈文

  一、教学内容分析

  长方形的面积是冀教版三年级下册中的一课。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是学生认识了长方形特征、知道了面积单位、学会用面积单位直接测量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第一次学习习近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学会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不仅是今后学习其它图形面积的重要基础,而且还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二、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在属小学中年级学段,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年龄特征出发,本课学习内容安排与呈现都能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人的智力是多元的,学生在发展上也是存在个别差异的,有的学生善于形象思维,有的善于逻辑推理,有的善于动手操作,分组活动、分工合作的学习方式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容易使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的体验。做到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学生总爱把自己当成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所以本课以实验探究的形式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符合三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长方形面积与长和宽之间的密切关系,经历长方形面积的推导过程。掌握面积的计算方法。通过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践,合作交流、及知识迁移、类推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在分组实验这一探究发现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和动脑,获得了认识。并经过启发、讨论和独立思考、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获得了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学生认识水平、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从中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实验、实际操作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并通过实际应用的练习,将课内外的知识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形的面积公式,运用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在操作中探究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五、课前准备:长4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纸板,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12个,实验记录表,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学生: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师:学习面积单位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用?

  学生:测量面积

  演示长方形纸板

  师:要测量它的面积,你认为用哪个面积单位比较合适?如何测量它的面积呢?

  学生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测量长方形的面积。

  思维碰撞:用面积单位直接去量,可以看到这个长方形的面积,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如测量操场的面积,教室的面积;草地的面积;等等,也用面积单位一个一个去量,那可就麻烦了,所以我们要寻找一种更好、更简便的方法来计算面积。

  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的目的,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起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

(二)、自主探索。师:请同学们大胆的猜测,长方形的面积和什么有关系?

(学情预设:根据学生对长方形的认识和理解,可能会出现这几种情况:和长有关、和宽有关,和长、宽都有关,和周长有关、、、、、)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想,唤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探究知识的欲望,也培养了学生大胆探究,敢于猜想的精神)(三)、实践探究,合作交流

  师:你们的猜测是否正确呢?现在就请同学们带上老师温馨的提示踏上探究之旅。

  出示导学提示:

  1、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搭建3个长方形,完成实验记录表。

  2、仔细观察记录表,你发现了什么?

  3、尝试用比较规范的数学语言表达实验过程及实验结论。

(四)分小组汇报,交流结果 长方形的面积 = 长 x 宽

(五)谈一谈本节课的收获? 篇2:长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长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 7

  7、78页的内容。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卡片面积问题,促使学生经历“问题研究→发现规律→形成方法”的研究过程。体验不断改进测量方法的意义和作用:在直接测量的方法基础上逐渐改进测量方法,发现间接测量方法,总结求长方形面积的一般方法。2.在探索求长方形面积的一般方法过程中,理解这种方法的原理,并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基本的思考程序和基本的计算能力进行相应的训练。3.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及迁移类推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和讨论研究等学习方式逐渐自觉地改进测量方法,形成新的测量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长方形所含面积单位的个数等于长方形的长与宽的乘积。

  教学准备:

  课件、1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若干、长方形卡片、直尺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我们刚刚学习了面积和面积单位,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一、复习导入

  概括起来我们知道了两件事:什么是面积和面积单位;知道用面积单位铺满的方法可以知道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面积。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有关面积的知识(板书课题:长方形的面积)。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一)提供材料,启发研究

  这张方形卡片的面积是多少?

(1)估一估。考考你的眼力,估一估这张长方形卡片的面积大约是多少?

(2)怎样才能准确知道卡片的面积到底有多大?

(3)就用你们刚才想到的方法看能不能求出它的面积?

(二)展示、交流方法 1.交流。

(1)它的面积是多少?

(2)谁估计得比较接近?

(3)你用的什么测量方法? 2.展示交流“全铺”情况。

(1)沿长摆了几个?有这样的几行?一共是几个几?

(2)算式怎么表示?(板书:4×3=12)这里的4表示什么? 3呢?一共有多少个面积单位?

(3)用1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全部铺满,这是一种方法,谁和他的方法一样?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操作,用1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来测量卡片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测量面积,通过铺满、数面积单位的个数,使学生建立和深化面积意识:把所有的面积单位都数上,才是卡片的面积。] 3.展示交流“半铺”情况:沿长一行,沿宽一列。(1)探究方法:这是沿长摆几个,沿宽摆几个?

(2)能想象出铺满是多少个面积单位吗?(3)课件演示:沿长??沿宽??一共是多少个??(4)这种方法不用全摆满,通过想就知道全部铺满以后有多少面积单位了。[设计意图:通过测量卡片的面积,使学生初步体验到全铺麻烦,到铺一部分,只摆一行一列,利用想象也能算出面积单位的总数,在操作中对直接经验进行修改。] 4.运用半铺方法测量长方形面积。

(1)用这个方法,比比谁能很快地求出这个长方形卡片的面积。

(2)面积是多少?(课件展示:沿长??沿宽??一共是多少个??)

[设计意图:通过测量卡片的面积,促学生深入思考,再次丰富学生间接测量经验,优化方法的同时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5.探究更简便的方法——间接测量方法。

(1)“半铺”的方法比较简单,但它是不是适用于任何一个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呢?

(2)那我们今后就揣着平方厘米、平方分米,扛着平方米的面积单位到处去测量面积吧。比如足球场场地面积??,想说些什么?

(3)讨论:我们不妨把这张卡片就当作??,大家开动脑筋,小组研究能不能找到简便的方法?

(4)探究交流:为什么长20厘米就能摆20个1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呢?

(5)为什么宽是4厘米,就能摆这样地行呢?怎么列式?

(6)量出长和宽还真的能知道长方形的面积呢!

[设计意图:通过探究测量较大面积卡片的方法,引起学生自觉改进旧方法的意识,发现长方形长、宽与面积单位边长个数的关系,突破由面积单位到长度单位的转化这一理解难点。] 6.利用多张卡片深化理解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1)计算长方形卡片面积。

  它的面积是多少啊?怎么想的?(课件)看到长9厘米,就说明能摆??,宽6厘米,说明??,一共多少个面积单位?所以??。怎样列式?

(2)计算长方形卡片面积。

  比比谁能很快地算出这张卡片的面积,面积是多少?怎么列式?(板书算式。)

  大家共同研究,有了这么了不起的发现!

[设计意图:培养想象能力,内化操作活动,展现思维状态,推进学生思维发展,深化理解面积计算方法。]

(三)归纳公式(1)研究到现在,你知道量出长和宽后怎样求出长方形的面积吗?

(2)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板书)。

(3)(指算式)看到长几厘米,就知道能摆几个面积单位,宽几厘米,就知道能摆这样的几行。所以长的厘米数乘宽的厘米数等于所含的平方厘米数。

  三、在解决实际问题中验证公式

  1.这种发现对所有的长方形的面积都适用吗?

  2.交流反馈:选取教室里表面是长方形的物体,先估计它的面积,再量出它的长和宽,计算出面积,看看估的和算的是不是较接近。3.练习: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提供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巩固新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数学的价值。]

  四、总结研究过程,渗透数学研究的方法

  回顾一下咱们的研究过程:同学们经历了“解决长方形卡片面积问题—直接测量到不断改进测量方法—发现规律:间接测量方法—形成方法:总结求长方形面积的一般方法”的研究过程。今天我们研究出了求长方形的好方法,能解决许多的实际问题,其实利用这个方法,还可以求其他图形的面积,今后我们会继续学习。篇3:长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使学生理解和掌握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2、能力目标:

①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应用数学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②掌握“猜测——实验——发现——验证”的学习方法。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精神、合作交流意识,体验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养成学以致用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和掌握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模式:采用“猜测——实验——发现——验证”这一教学结构进行教学。

  指导思想:

  首先,力求构建新的教学模式,注重学法指导,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其次,教学过程活动化,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促进学生主动的发展。再次,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思路:

  本课采用“猜测——实验——发现——验证”的这一教学模式进行教学。首先,鼓励学生对“长方形面积与什么有关?”进行大胆猜测,唤起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知识的欲望。接着,小组展开讨论,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讨论、运用知识迁移进行积极探究。然后,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发现“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最后,学生对发现进行质疑,用科学的态度进行验证。通过各小组验证交流,证实发现正确,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的信心。

  活动设计:

  1、小组合作、动手操作、观察讨论、交流汇报,共同推导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

  2、同桌合作,在“量一量、算一算“的环节中互相监督,实际操作中巩固所学。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面积的有关知识。(板书:面积)①什么是面积?

②常见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2、出示长方形纸片(5分米×3分米)

  师:要测量这个长方形纸片的面积,你认为用哪一个面积单位比较合适?

  师:用1平方分米的单位面积去量,可以得到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板书:长方形)

  3、出示投影情境。

  师:在实际生活中,如果测量篮球场的面积,游泳池的面积,长着稻子的稻田面积,用这种方法方便吗?

  师:这种方法的确太麻烦了,所以我们要寻找一种更简便的方法来计算面积。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完成板书课题: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二、自主探究,寻求方法。

(一)大胆猜测。

  师:请同学们猜一猜“长方形的面积与什么有关?”(出示“猜测”)

(二)实验发现

  1、实验探究。

  师:长方形的面积究竟跟什么有关呢?我们来做个小小的实验。(出示:“实验”)师:请同学们分小组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测量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并观察讨论这三个问题。(投影)

①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②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③这个长方形面积所含的平方分米数和它的什么有关?有什么关系?

  2、交流汇报。

①学生上台演示摆法。

②小组派代表汇报问题。<板书:5×3=15(平方分米)>

  3、发现方法。

  师:通过这个实验,你们有没有发现用更简便的方法来计算长方形的面积?(生答)

  师:你真了不起,通过实验发现了一个计算长方形面积的方法,我们就把这个发现命名为“××的发现”。(出示“发现”和“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4、学生质疑。

  师:对这个发现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三)积极验证。

  1、师:这个发现是否准确无误呢?是否对所有长方形的面积都 呢?我们还要对这个发现进行验证。(出示“验证”)

  2、布置验证要求:请同学们数出12个1平方分米的小正方形,用它们一个长方形,可以怎样拼?分组摆一摆,每小组由一位同学记录填表。

  长方形

  长(分米)宽(分米)面积(平方分米)

  3、交流验证结果。

①师:谁能代表小组汇报一下?

②学生汇报。教师出示相应拼法,集体根据表格数据验证“发现”。

  4、师:通过验证,大家认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这个计算方法正确吗?

  5、师:在各小组的共同努力下,我们证实了这个发现是正确的,掌声祝贺!

  三、整理归纳,提示学法:

  1、师: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2、师:刚才我们是怎样获得这个计算方法的?

  3、师:“猜测——实验——发现——验证”这种学习方法对我们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希望同学们学习新知识时,能经常想起这种方法,用好这种方法!

  四、巩固应用,发展提高。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指读),现在让我们应用这个方法计算长方形的面积。(出示“方法”和“应用”)

  1、应用公式,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⑴练习二十六第1题。⑵课本p98中间的“做一做”。

  2、应用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⑴回到导入题,出示游泳池画面。

  师:现在让大家计算它的面积,还用面积单位一个一个去量吗?

  师:计算长方形的面积通常需要知道哪两个条件?

  师:如果它的长和宽100米,宽50米,面积是多少?

⑵“量一量,算一算”。

  师:长方形是一种很常见、很实用的图形,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如:国旗、黑板等等,你们想知道它们的面积吗?

  师:让我们来测量计算它们的面积吧!大家需要什么工具,可以上台来选。要求:同桌合作,测量计算身边的长方形面积,一个测量,另一个负责监督记录,然后汇报交流。(师板书)

⑶小结: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已经能够初步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了,教师真为大家感到高兴。⑷“配玻璃”。

  师:同学们,前两天,教师遇到一件麻烦事,想请大家帮帮忙,你们愿意吗?并出示图形——

  师:谢谢大家帮老师解决了问题!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希望大家能细致观察发现,善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五、布置作业。

  1、练习二十六第2——5题。

  2、图中小方格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板书设计:

  教后随笔:“长方形面积的计算”一课的教学,我尝试以“猜测——实验——发现——验证”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亲历知识的过程。

  师:我办公桌上的一块玻璃面积是24平方分米,不小心打破了,我想配一块面积相等的玻璃,你能帮我算一算,它的长和宽是多少吗?(生答的情况可能有这么几种:8×3 6×4 或24×1 12×2等)

  师:同学们真行,一下子想出了这么多种办法,可是我要配的玻璃不光面积相等,形状也要相同,那该怎么办呢?(生思考并作回答)

  师:如果宽是3分米,长是多少?如果宽是4分米呢?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说课设计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教科书第97—98页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例1。在此之前,学生掌握了面积的含义和面积单位,对面积单位有了一个较深的感性认识,学会了运用面积单位直接度量面积。学好这一部分内容,对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公式推导及面积的计算方法的探究有着重要影响。在学习和研究这一内容后,让学生初步理解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运用计算公式正确地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归纳概括能力;在小组合作,师生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交流发现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为了突破重点,长方形面积公式的得出采用让学生人人动手拼摆,列表观察,分析推导的方法进行。在学生掌握了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大胆猜想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诱发其内在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创造性的思维。

  2、学习目标:

⑴、认知目标:

①、理解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并能应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进行计算。

②、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③、渗透“实验——猜想——验证”的数学学习方法,为今后学习其它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⑵、情感目标:

①、让学生动手实验操作、大胆猜想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②、通过比较正方形和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异同,渗透事物间相互联系的辨证唯物主义观念。

  3、学习重点: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交流发现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掌握面积计算公式。

  4、学习难点: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二、说教法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就是要让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强调“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探索、解决数学问题,发现数学规律,获得数学经验;而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全面参与和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对学生进行积极的评价、关注他们的学习方法、学习水平和情感态度,促使学生向着预定的目标发展的作用。因此,我运用了“摆一摆——猜一猜——验一验——用一用”的教学法,让学生知道身边的数学问题随处可见,能把自己的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当中的事情,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三、说学法学生分小组活动:用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观察拼成后图形的长是多少,宽是多少,面积是多少,并作好记录。小组汇报拼摆结果,观察统计的数据,小组讨论:通过摆一摆,你们有什么发现?猜一猜:长方形的面积是怎样计算的。小组合作进行操作,验证猜想,讨论小结出长方形面计算的公式,在此基础上通过典型和有意义的材料,把一个长7分米、宽5分米的长方形,渐变成长5分米、宽5分米的长方形(边长5分米的正方形),让学生大胆猜想、自主探究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学生在活动中拼摆、观察、猜测、验证总结。这样,即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又体现了学生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通过小组的拼摆——猜测——验证,让学生经历从 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到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再创造,培养了学生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教学设计

  1、沟通知识,建立联系(摆一摆)

①学生估计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面积大约有多大?

②学生把准备好的学具(面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卡片)拿出来摆各种长、宽数据不等的长方形,想一想:自己摆出来的图形面积是多少?

  2、自主探索,领悟方法(猜 一猜)

①教师准备几种不同的长方形,每组选择一种进行探究。一种:一个长3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二种:一个长4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三种:一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 ②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研究,想办法求出各自图形的面积。学生先讨论、交流想法,再在练习本上求长方形的面积

③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汇报交流,说出自己的方法。(可能出现的情况:用1平方厘米来测量或只测量长和宽再相乘??)

④师生交流,提炼方法: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什么有关系呢?(教师相机指导)通过拼、量,学生发现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宽有关系,并得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3、利用迁移,探究知识(验一验)

①引导学生猜想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教师把一个长7分米、宽5分米的长方形,渐变成边长5分米的正方形的过程;让学生去猜想、发现其面积的计算方法。②学生交流、验证计算公式的产生过程是否正确?

③小组交流长方形与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联系。学生在交流、讨论中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就是两条相邻边长的积;只是求长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长和宽的长度,而求正方形的面积只需要一条边长的长度。

  4、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用一用)

①请你帮老师配玻璃:老师办公桌上的一块玻璃面积是24平方分米,不小心被打碎了,我想配一块和桌面大小相等的玻璃,你们帮忙算一算它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

②学校有一块边长16米的正方形园地,中间有一个边长4米的正方形花坛,周围是草坪。请你算一算草坪的面积。在本节课中,我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基础,让学生操作,观察讨论,猜想验证;在活动探究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充分创设情境、提供帮助、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教学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只要我们积极组织活动,变被动的教为让学生主动的学,那么教与学就能碰撞出创造的火花,我们的学生就会萌发创新意识,就会富有创新意识,就会富有创新能力。

长方形面积教学评语8

《长方形的面积》教学反思

  本节课着眼于学生发展的角度,从学生已有的生活和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发生和形成过程。学生学得愉快、主动,并且还表现出余兴未尽的积极状态。现简单反思如下:

(一)教学过程中所体现的主要理念

  1、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学习数学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越高。本课从离学生最近的真实生活情境切入,让学生自己在情境中提出问题,并产生要解决这一问题的迫切愿望,从而使学生进入主动探究问题的的积极状态。当结论得出后,又返回生活,引导学生自主解决一些与此有关的生活实际问题。从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力量。

  2、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现代教育观要求学生不仅是要学到什么,更重要的是学会怎样学习。这就是要把“已有结论的数学”当作“未有结论的数学”来教,时时为学生提供再创造的机会。本课中不仅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而且在提出问题后,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想、实验、证明、交流活动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发展的过程。

  3、让学生感悟“猜测”的思维方式在数学学习中的运用。

  猜测是人的思维在探索事物规律、本质时的一种策略。本课中两次在探索的关键处都让学生凭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直觉进行猜测,再通过实验验证得出结论。这样做,不仅为问题的探究提供了明确的方向,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一种探索知识的有效方式。

  4、在两次实验的过程中获得探索成功的喜悦。

  当学生第一次实验产生一些初步的想法时,教师相机引导其进行更深入的探索,进行第二次实验,在两次实验后再综合意见,得出结论。这样做,不仅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结论的严密性,而且从中也让学生获得探索成功的喜悦感受。

(二)实践与理念间的冲突

  有教师提出:本节课非常重视了学生的体验和“再创造”的过程,因此对于传统教学中的一些“经典”练习相对减少许多,那么从知识形成的“牢固”性方面似乎值得“怀疑”。对此,我也心存疑惑,我们的课堂该如何看待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与练习之间的关系,愿各方专家或同仁能给我指点迷津

长方形面积教学评语9

  长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冀教版三年级下册71——72页 教学目标:

  1.在自主操作、描述、讨论的活动中,经历探索长方形面积公式的过程。

  2.理解长方形面积公式,会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3.在拼长方形和用语言描述图形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教学重、难点:

  掌握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会运用公式求长方形的面积。推导并概括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教学准备:

  每人12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表格1个。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刚刚学习了有关面积的知识,谁能将自己学到的知识说给大家听听呢?

  生:学习了三个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分别演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正方形。

  师:指着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问:你怎么知道它就是1平方厘米?

  生: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就是1平方厘米。(另外两个同桌也相互说一说)

  2.师:这是老师办公桌上的玻璃台板,大家看一下这是一个什么形状的台板?你会测量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吗?你选择哪个面积单位去测量?怎样测量?

  3.谈话导入。

  同学们,用面积单位直接去量,可以知道这个长方形的面积。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如果要测量教室地面的面积、篮球场的面积、游泳池的面积等等,这么大的面积也用面积单位一个个去量,行得通吗?这种办法比较麻烦,有没有其它简便的方法来求长方形的面积呢?学生商量得出:这么大的面积如果用面积单位来测量太麻烦,所以,我们要寻找一种更好、更简便的方法来计算面积,那就是要学会计算长方形的面积。师板书: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二、实践操作探索

  师:那么怎样来计算长方形的面积呢?先让我们来做个拼拼摆摆的游戏。

  1.引导学生先用12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

  2.学生交流并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把它们的长、宽和面积都填入表中。

  3.引导学生观察统计的数据,组织学生小组讨论:通过面积单位的摆一摆,你们有什么发现?猜一猜:长方形的面积和什么有关?

  4.总结归纳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根据学生交流,师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三、试一试

  1.出示课本第72页的例2。

  2.学生自己试算。

  3.全班交流。

  四、练一练

  1.第一题:计算下面长方形的面积。此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交流。

  2.第二题:计算练习本的面积。此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

  3.第三题:计算课桌面的面积。此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

  五、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你还有什么疑惑?

长方形面积教学评语10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

  长方形的面积

  解放村小学 三一班 邱素婷

  教材分析

  指导思想本节课的教学本着以学生自主发展为宗旨, 以合作探究为主线, 充分利用多媒体的音像效果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最大限度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在教学中注意创设宽松和谐的氛围,并充分给予学生思维时间和创新空间, 展开 “操作—发现—验证—总结”的探究学习活动, 进一步提高学生观察、分析、操作、概括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探索中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经历长方形 面积公式的形成过程,并能正确地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2)通过 “操作——发现——验证——总结” 的学习模式,培养学生自 主的学习能力。教学重点

  经历探索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 掌握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长方 形所含面积单位的个数等于长方形的长与宽的乘积。教学方法

  实践操作、讨论交流、小组合作 教学准备

  课件、1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若干、长方形卡片、直尺 德育渗透

  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故事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有一天,乌龟又遇到了兔子,并向兔子提出挑战,这次进行粉刷墙面的比赛,看谁能赢。

  1.课件出示:兔子粉刷一个长方形的墙面,乌龟粉刷一个正方形的墙面,它们同时开始,同时完工。

  2.学生会出现争议,教师引导:怎样才能比较出谁赢了?(要想比较出谁赢了,就要知道它们粉刷墙面的面积到底哪个大些)3.揭示课题。在实际生活中,有些物体的面积用单位面积去量既不方便,又不符合实际,这就需要我们找到一种计算面积的方法,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

(板书课题:长方形的面积)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一)提供材料,启发研究 这张长方形卡片的面积是多少?(1)估一估。考考你的眼力,估一估这张长方形卡片的面积大约是多少?(2)怎样才能准确知道卡片的面积到底有多大?(3)就用你们刚才想到的方法看能不能求出它的面积?(二)展示、交流方法 1.交流。

(1)它的面积是多少?(2)谁估计得比较接近?(3)你用的什么测量方法? 2.展示交流“全铺”情况。

(1)沿长摆了几个?有这样的几行?一共是几个几?(2)算式怎么表示?(板书:4×3=12)这里的 4 表示什么? 3 呢? 一共有多少个面积单位?(3)用 1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全部铺满,这是一种方法,谁和他的方法一样? 3.展示交流“半铺”情况:沿长一行,沿宽一列。

(1)探究方法:这是沿长摆几个,沿宽摆几个? 铺满是多少个面积单位吗?(3)课件演示:沿长()沿宽()一共是多少个??

(4)这种方法不用全摆满,通过想就知道全部铺满以后有多少面积单位了。

  4.运用半铺方法测量长方形面积。

(1)用这个方法,比比谁能很快地求出这个长方形卡片的面积。(2)面积是多少?(课件展示:沿长一行沿宽一列一共是多少个? 5.探究更简便的方法——间接测量方法。

(1)“半铺”的方法比较简单,但它是不是适用于任何一个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呢?(2)那我们今后就揣着平方厘米、平方分米,扛着平方米的面积单位到处去测量面积吧。比如足球场场地面积??,想说些什么?(3)讨论:我们不妨把这张卡片就当作一个长方形,大家开动脑筋,小组 研究能不能找到简便的方法?(4)探究交流:为什么长 20 厘米就能摆 20 个 1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呢?(5)为什么宽是 4 厘米,就能摆这样地行呢?怎么列式?(6)量出长和宽还真的能知道长方形的面积呢!6.利用多张卡片深化理解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1)计算长方形卡片面积。它的面积是多少啊?怎么想的?(课件)看到长 9 厘米,就说明能 摆??,宽 6 厘米,说明??,一共多少个面积单位?怎 样列式?(2)计算长方形卡片面积。比比谁能很快地算出这张卡片的面积,面积是多少?怎么列式?(板 书算式。)大家共同研究,有了这么了不起的发现!(三)归纳公式

(1)研究到现在,你知道量出长和宽后怎样求出长方形的面积吗?(2)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板书)。

(3)(指算式)看到长几厘 米,就知道能摆几个面积单位,宽几厘米,就知道能摆这样的几行。

  所以长的厘米数乘宽的厘米数等于所含的平方厘米数。

  三、在解决 实际问题中验证公式 1.这种发现对所有的长方形的面积都适用吗? 2.交流反馈:选取教室里表面是长方形的物体,先估计它的面积,再量出它的长和宽,计算出面积,看看估的和算的是不是较接近。

  3.练习: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四、布置作业 课本

  五、课堂小结。

  1、生谈收获

  2、师强调

  今天这节课,我们用摆面积单位(方格)的方法得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宽,又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出正方形的面积等于边长×边长,并能应用得出的面积公式解决许多实际问题。希望同学们牢记这两个公式,解决更多的问题。

长方形面积教学评语11

《长方形的面积》教学反思

《长方形的面积》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特征、知道了面积单位、学会用面积单位直接量面积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学生第一次学习习近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学会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不仅是今后学习其它图形面积的重要基础,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空间观念。

  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了几个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猜想一:长方形的面积与什么有关?设疑二:是不是所有的长方形面积都可以用“长×宽”的方法来计算?问题三:长方形的面积为什么会等于“长×宽”?问题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给学生实验、观察、猜测、验证等活动留下了探究的空间,提供了探究的“路标”。

  在探究过程中,我为学生创设舞台,学生交流了多种解决长方形面积的方法,并引导学生发现解决长方形面积的最好方法,但是我没有到此结束,而是又提出了新的问题——长×宽是否对于所有的长方形都适用?自然而然引出验证,用什么办法来验证呢?让学生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摆出任意的长方形来验证,看一看它们的面积是不是也可以用长乘宽来计算?用自制的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了几个不同的长方形,还有的画了一个长为10厘米,宽为1厘米的长方形,甚至有一个学生拿起数学书进行了测量??在学生的汇报交流中,我把数据填在表格中,最后一致得出所有的长方形的面积都可以用长乘宽来计算。

  总之在这节课中,以小组合作为基础,让学生操作,观察讨论,在活动研究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充分创设情境、提供帮助、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和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

长方形面积教学评语12

  长方形的面积 教学内容

  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目标: 1.推导和掌握长方形的面积公式。2.会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3.通过观察、探究等活动,感受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在生活中的运用。教学重点: 推导并掌握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教学难点: 会应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提问: 1.什么是面积?

  2.面积单位有哪些? 二探索新知: 1.出示一个长方形

  提问:你能用什么方法计算下面长方形的面积吗? 引导: 先用数方格的方法数出面积。

  2.把长方形的长加长,宽不变,或者长不变,宽加长 试想:长方形的面积与长方形的长与宽有关。

  验证: 学生课下用12张小正方形拼成长方形看看能拼成几种长方形?

  课上教师提问有几种拼法?出示长方形图片让学生完成表格。

  学生拼图并且回答表格问题 引导得出结论: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三巩固运用

  试一试: 黑板的长是6米,宽是3米,黑板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学生自主练习,教师找学生回答。

  练一练:出示长方形图片,让学生自主练习,巩固本节课内容。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长方形面积教学评语13

  长方形面积计算

  教学目标:

  1.经历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并掌握这两个面积计算公式,能运用公式进行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并能用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学习活动中发展观察能力、操作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培养符号感。3.进一步激发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欲望,进一步培养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教学重点: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学难点:运用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出示两组长方形,第一组等宽不等长,第二组等长不等宽。2.问:每组中两个长方形哪个面积比较大,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3.谈话:通过我们对两组长方形的观察,发现长相等的两个长方形,宽比较大的面积比较大;宽相等的两个长方形,长比较大的面积比较大,这说明了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有关系。那么有什么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同时也研究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二、交流共享

  谈话: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好的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卡片,四人小组合作摆出3个不同的长方形。然后一起看一看摆成的每个长方形的长是多少厘米,宽是多少厘米,用了多少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多少,再分别填写在表格里。

  学生小组合作摆长方形,互相交流,各自填表。

  展示部分小组填写的表格。

  问:每个长方形中正方形卡片的个数你们是数出来的,还是算出来的,说给大家听听。表中长方形的面积的平方厘米数与所用卡片的个数有什么关系?

  三、例题教学。

  1、出示左图,谈话:要求你们量出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再量出它的面积,想一想,量长和宽用什么工具?量面积用什么量?怎样量?

  学生动手测量左图。谈话:你测量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面积是多少?在小组内交流。

  2、出示右图,谈话:这幅图你打算怎样测量它的面积?每人各自在书上测量,如果面积单位不够用,自己想办法解决,如果无法解决可与同学商量。

  问:这个长方形的长、宽各是多少厘米?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你是怎样量面积的?(可以沿着长摆一行,共5个面积单位;沿着宽摆一列,共用4个面积单位,说明每行5个面积单位,可以摆4行,一共20个面积单位,面积是20平方厘米。

  3、归纳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谈话:通过刚才的一系列操作活动,你们是不是发现了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的关系。怎样计算长方形的面积?在小组内讨论。

  指名回答,根据回答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讲述:这就是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为了更简明,我们还可以用字母表示这个公式,S=a×b。在这个公式里,S表示什么?a表示什么?b呢?

  问:计算长方形的面积需要知道哪两个条件?你能运用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解释一下刚上课时我们讨论的两组?形为什么宽相等、长越大面积越大,长相等、宽越大面积越大吗?

  小结:要从一个长方形上剪下最大的正方形,那么这个正方形的边长与长方形的宽相等。

  4、完成教材第69页“想想做做”第10题。

  教师先组织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并在小组中讨论:要求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必须先求出什么?使学生明白要计算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必须先求出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板书设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长方形的面积=一行摆几个 × 摆几行

  长方形面积= 长 × 宽

  S=a×b 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引导学生对面积的推导,一步步引导学生一行个数,行数与长方形的长和宽有关,采取知识的迁移和转化,推导出长方形的面积。

长方形面积教学评语14

  长方形的面积的计算

  一、教学内容分析

  长方形的面积是冀教版三年级下册中的一课。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是学生认识了长方形特征、知道了面积单位、学会用面积单位直接测量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第一次学习习近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学会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不仅是今后学习其它图形面积的重要基础,而且还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二、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属于小学中年级学段,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年龄特征出发,本课学习内容安排与呈现都能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人的智力是多元的,学生在发展上也是存在个别差异的,有的学生善于形象思维,有的善于逻辑推理,有的善于动手操作,分组活动、分工合作的学习方式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容易使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的体验。做到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学生总爱把自己当成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所以本课以实验探究的形式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符合三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三、教学目标

  1.在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等活动中,经历探索长方形面积公式的过程。

  2.理解并掌握长方形面积公式,会用公式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3.在拼长方形和用语言描述图形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四、教学重、难点:

  掌握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会运用公式求长方形的面积。

  推导并概括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教学准备:

  每组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12个。每组两个不同的长方形。

  五、教学过程:

(一)师生互动和学生做大西瓜小西瓜的游戏。设计意图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二)故事导入

  从前有两只争强好胜的小兔子,它们干什么事都要分出胜负。最近呀它们又为了一件事吵起来了,它们呀在粉刷一面墙,各自刷出了一个长方形,而且呢都说自己刷的长方形大,为此呢大吵了一架。下面同学来看看它们各自刷的长方形。课件出示图片。同学们想一想能帮它们分出胜负吗?

  学生讨论想出办法,交流。(用小正方形摆一摆看看谁的正方形多谁的就大)

  师:如果没有小正方形我们能知道哪个大哪个小吗?,在实际生活中,如果要测量教室地面的面积、操场的面积、游泳池的面积等等,这么大的面积也用小正方形一个个去量,是行不通的。这种办法比较麻烦,所以,我们要寻找一种更好、更简便的方法来计算面积,那就是要学会计算长方形的面积。师板书:长方形面积的计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1.师:同学们,什么是面积?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生: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学习了三个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课件出示内容

  师:指着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问:你怎么知道它就是1平方厘米?

  生: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就是1平方厘米。那么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正方形呢?生答。

  课件出示图片

  2.师:这是由边长1cm的小正方形拼成的,它的面积是多少?

(二)实践操作探索

  1、教学例题,明确要求

  师:那么怎样来计算长方形的面积呢?先让我们来做个拼拼摆摆的游戏。

  1.引导学生先用12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学生明白题意要求后,教师指出:能拼几种就拼几种。

  2.小组合作,共同探索。让学生交流并根据交流的情况,把它们的长和宽都填入表中。

  长(厘米)

  宽(厘米)

  面积(平方厘米)

  3.引导学生观察统计的数据,组织学生小组讨论:通过面积单位的摆一摆,你们有什么发现?猜一猜:长方形的面积和什么有关?

  引导学生体会虽然拼法不同,拼成的长方形的形状不同,但是面积都是12平方厘米,而且“12”正好是长方形长边和宽边厘米数的乘积(12=12×1,12=6×2,12=4×3)通过刚才的操作和讨论,你能猜一猜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吗?

  4.总结归纳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三)试一试

  1.出示练习题学生自己试算。

  2.全班交流。

(四)解决小兔子的问题

  拿出手中的两个长方形量一量它们的长和宽计算一下谁的面积大。小组合作完成(五)练一练课本72页1题2题

(六)小结同学们在这节课收获了什么?

(七)布置作业课本72页

  3、4、5题

(八)板书设计:

  长方形的面积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长方形面积教学评语15

  长方形的面积教学反思

  长方形的面积>教学反思

(一)

  学习了长方形的周长与面积之后,我讲了一个>故事狐狸和小熊各了一块面积同样大小的长方形菜地,小熊有事离开菜地了,狐狸把小熊的篱笆移动了一下,小熊回来后很生气,说:“怎么我的菜地变小了?”狐狸却说“你菜地篱笆(周长)一样长,你并没有吃亏啊。”说到这里,我问同学“这两块菜地的周长是一样长吗?”同学没动手一量,果然一样长,当时来了兴趣。我再问“为什么一样长?”这一下同学们开动脑筋,积极思维答出右图上端水平线段的和,等于下端边长,右侧竖直线段的和,等于左侧边长,所以菜地的周长没有变。

  从移篱笆的活动中同学们知道了长方形的周长相等不等于面积相等。我们一此例可以分析一下情境教学的构成要素。一是具体形象。二是数学问题。三是学习情境。它是学生在学习过程根据心理需要对待事物的态度。这三个要素是相互影响的。具体的形象是载体、是基础,是源于符合儿童谁知规律的直观材料;问题是方向,它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发展学生智能,它形成表象的直观材料的选择有统帅作用;情绪是动力,它依附于具体形象的愉悦性和问题的悬念之中,由之产生学习兴趣与快感,推动学生乐学。

  长方形的面积教学反思

(二)

  长方形的面积是在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有一个感性认识及认识了面积和面积单位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习求规则图形面积的第一课时,所以我把这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位在:1、引导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理解并掌握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经历获得新知学习的过程;2、会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从以下三个方面下手:

  一、复习面积单位中引入如何测量面积。让学生对面积的测量有一个动手试验的机会,体验面积是如何测量的,从中体验到用面积单位一个一个地去摆,再一个一个数,在现实生活中不方便,也不灵活,进而思考是否有更好的方法,比如知道长或宽等,能否利用一个什么计算公式,就能知道它的面积。适时引导学生从测量长方形卡片面积过程中的一些感受与想法中,对长方形的长和宽与面积的关系进行猜想,再想办法验证。

  二、动手操作中验证长方形的长和宽与面积的关系。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对长方形的长和宽与面积的关系进行观察、归纳、验证。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体验、理解面积计算公式的来源,让其知其所以然。

  三、精心设计练习,将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设计在练习中,让学生在练习中掌握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练习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在练习中熟悉、掌握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但考虑到本班学生层次比较复杂,所以我在设计练习时,层次难度逐渐上升,让不同层次学生在练习中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一定的发展。

  但作为年轻教师不管是教学设计还是教学经验,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在引导学生探究的过程中,看到孩子们不为所动,不能走到预设的路子上,不免心急,于是导致有些时候还是‘引’得太多,不能大胆地放手让学生独立去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显得对学生有束手束脚的感觉。

  回味着课堂上孩子们的合作探究,琢磨着这节课不顺畅的原因在哪里,我恍然觉得:这样的课其实就是真实的课,值得回味的课,值得反思的课,引领我更好发展的课堂教学。

  长方形的面积教学反思

(三)

《长方形的面积》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特征、知道了面积单位、学会用面积单位直接量面积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学生第一次学习习近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学会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不仅是今后学习其它图形面积的重要基础,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空间观念。

  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了几个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猜想一:长方形的面积与什么有关?设疑二:是不是所有的长方形面积都可以用“长×宽”的方法来计算?问题三:长方形的面积为什么会等于“长×宽”?问题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给学生实验、观察、猜测、验证等活动留下了探究的空间,提供了探究的“路标”。

  在探究过程中,我为学生创设舞台,学生交流了多种解决长方形面积的方法,并引导学生发现解决长方形面积的最好方法,但是我没有到此结束,而是又提出了新的问题――长×宽是否对于所有的长方形都适用?自然而然引出验证,用什么办法来验证呢?让学生用 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摆出任意的长方形来验证,看一看它们的面积是不是也可以用长乘宽来计算?用自制的 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了几个不同的长方形,还有的画了一个长为 10 厘米,宽为 1 厘米的长方形,甚至有一个学生拿起数学书进行了测量??在学生的汇报交流中,我把数据填在表格中,最后一致得出所有的长方形的面积都可以用长乘宽来计算。

  总之在这节课中,以小组合作为基础,让学生操作,观察讨论,在活动研究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充分创设情境、提供帮助、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和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

长方形面积教学评语(最新1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