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吾小秘【www.wxiaomi.cn】,您身边的文字小秘书!

美文欣赏:心灵的杂水

时间:

美文欣赏:心灵的杂水3篇 心灵的美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美文欣赏:心灵的杂水3篇 心灵的美文,供大家品鉴。

美文欣赏:心灵的杂水3篇 心灵的美文

美文欣赏:心灵的杂水1

  应该说,这条河的发源地始于生命诞生的那一刻,像姜根迪如冰川的长江源头第一滴水,随一滴一滴的水在无数瞬间的簇拥,孕育出涓涓细流,再随岁月的更迭凝聚成潺潺的溪径,带着一滴水的原始,无声地走入生命的里程,去参加入江入海的朝圣。

  心河之水的初端是在童年,虽然这个时期的记忆已浅淡朦胧,但心河的第一波漪澜便是由此时生成。在我寥寥无几的儿时记忆里还记着,一个天真的幻想曾无数次划过我的心迹,那时的我非常渴望坐一次飞机,飞进天上那时而弦月时而盈月的月宫,看看嫦娥到底有多漂亮;或是飞进一片白雪覆盖的树林,与依次走出的七个小矮人一同去看美丽的白雪公主...... 童年时的心河就是这么清澈纯净,幼稚中透着简单、懵懂。

  少年时我有一个不同于一般女孩子的梦,渴望长大能够成为一个天文工作者。这源于一次在天文博物馆用天文望远镜看月亮,看星星。那次,我看到了月中隐隐可见的山峦黯影,感觉那里似有轻轻苍烟的缭动...... 是火山喷发后的效果吗?我兴趣陡然萌发,心里的那条河开始涌澜,继而有了一个憧憬:想探索抬头便能望见的宇宙太空,想知道银河中20xx亿颗恒星是否都拥有各自的体系,是否像我们太阳系里的恒星、行星、卫星那般循规蹈矩、秩序井然。只可惜,心中的那条河在荡起波澜后逐渐趋于平缓,少年时期心中勾勒出的梦境没有实现。

  接踵而来的是青年这个时期,心里的这条河在这个时期有了诉说,心事也渐渐由浅向深演变,细流小河慢慢融进了拓宽了的河面,途经的景色也陆续多了起来。这河,穿越了寂静,穿越了花丛,穿越了树林,穿越了喧腾,穿越了思恋,穿越了姿彩各异的场景;领略了清新的山水,馥郁的春意,百鸟的待飞,彩卉的妍影;开始去体悟高楼的始建,炉火的始燃,彩图的始描和耕种后的始盼...... 当然,不可能一切都是美好的,这个时期中的每一个人,心里的那条河也会漾起迷茫和疑惑,时而也要遇到去挣扎一下的漩涡,但不管生命之途如何去走,心河的水缓行也好、迂回也罢,它总会伴随着心灵的感受吟唱着符合脚下步履节拍的歌。

  当岁月的河流进入了中年的水域,伴行的心河已看到了大海的轮廓,海的视野开阔了,海象吞云汹涌且壮观。不觉间,所看到的一路景色已成为昨天、前天、或是去年、前年、以前的若干年...... 往事历历,有欣慰,有不堪,有幸运,有偶然,当然,也有浅浅的收获在其间。这时的心河已有了自我掌控能力,有了水域舒缓时逐波的一份随意、遇到恶浪时应有的一份胸襟和面对激流时持有的一份镇定。此时的心境,执着多于彷徨,自然多于拘谨,稳妥多于冲动,性格已向着更加成熟迈进。人生之途一站站,儿女长成一恍然,额上悄悄布下纹,中年下站是老年。心有感慨,心河低吟潺潺,回望走来的这一路,有苦,有涩,有酸,有甜......

  时光和岁月是最公平的,它会把每一滴来自原始的水都送进最终的老人河。心河,犹如一支坦诚的笔,它忠实地描绘着内心世界所呈现过的那片水域,宁静地记下了生命中的点点滴滴。

  记不清在什么地方看到过这样一段话:我们心里都有一条河,儿时是溪,少年是河,青年是涛,中年是海,老年是湖。想想,观其人的一生,无论我们的生命走进四季中的哪一季,情感都在心里那片水域潺潺流淌着,这无声宁静的河水能盖过尘世的喧嚣,无形胜有形。

美文欣赏:心灵的杂水2

  鱼那么信任水,

  水却煮了鱼。

  叶子那么信任风,

  风却吹落了叶。

  人心的冷暖,

  总是一直变幻。

  熟悉的陌生了,

  陌生的走远了。

  人与人之间,

  全靠一颗心,

  情与情之间,

  全凭一寸真。

  落叶知秋,落难知友!

  人生不易,

  且行且珍惜。

  人生是一个过程,像朝阳至日暮,

  又好像春花、夏夜、秋日、冬雪,

  一年四季的轮换。

  如果把短短几十年的人生分为两部分,

  那就是上半场和下半场。

  人生的上半场讲“升”:

  升学历

  升职位

  升业绩

  升财富

  比上升!

  而下半场却讲“降”:

  降血压

  降血糖

  降血脂

  降尿酸

  降胆固醇

  比下降!

  两场都嬴的法则是

  没病也要体检,

  不渴也要喝水,

  再烦也要想通,

  有理也要让人,

  有权也要低调,

  不累也要休息,

  不富也要知足,

  再忙也要锻炼!

  在人生的两个半场中

  无论生活是苦是甜,真诚永远;

  无论道路是直是弯,美好永远;

  无论生命是长是短,善良永远;

  无论离你是近是远,我的祝福永远!

  此生只愿

  今天的你:快乐!

  今年的你:顺利!

  今生的你:健康!

  今世的你:幸福!

美文欣赏:心灵的杂水3

  有一条河流,它由岭南的大庾岭逶迤而来,劈山破岩,一路向北,浩浩荡荡,纵贯江西全境,最后注入鄱阳湖,它就是赣江。在赣江的中游,有一座美丽的城市——吉安,古称庐陵,吉州。这是一座有着千年荣耀的文化古城,也是一座因水而生的城市。

  在东晋咸康八年(342年)之前,这里还是一片未开发的处女地,几处小小的村庄,零星地散布在原野,丘陵之间。由于这里河汊众多,塘坑密布,加之紧邻赣江,村民便利用这里独特的地理条件,亦耕亦渔,亦农亦商,日子过得平静而自由。但这种逍遥自在的日子,就在东晋咸康八年,被彻底打乱了。太守孔伦,慧眼识珠,他看中了这里优越的地理条件,于是决定把庐陵县衙,从吉水的石阳搬到了这里——孔家湾。从此,这里开始热闹起来了,人口急剧膨胀,房子也越建越多,越建越漂亮了。由于旧城规模较小,难以容纳急剧增加的城市人口,于是,庐陵郡治所,先是在隋开皇十年(590年)由孔家湾迁至城西的赵公塘,后又在唐永淳元年(682年)迁至城北的北门街。至此,庐陵郡治所已经三易其址,盖因其发展使然。

  孔伦,作为吉安古城的开基祖,他的确很有眼光,选址极其高妙。吉安古城,地处赣江中游,是江西南北水上交通的重要枢纽。它隔东赣江与青原山相望,南有禾水和神岗山,西有天华山,北有真君山、云腾岭、瑞华山和螺子山,赣江在这里形成一道向内的弧形湾。这里江面开阔,水流平缓,是天然的渡口和水运码头。这对于在运输上主要靠水运的古代来说,我们不能不佩服孔伦的远见!吉安古城的水运极为发达,那时,赣江之上,桅杆林立,千帆竞发;达官富贾,贩夫走卒,络绎不绝;南北货物,互通有无,林林总总。一座小城,便因了这赣江,而空前繁荣起来了。

  说到水运,不能不说这里的码头和渡口。吉安古城的赣江边,各种码头和渡口,星罗棋布,犹如一颗颗晶莹的珍珠镶嵌在江岸边。渡口,行船停泊,商旅打尖之所,其上,往往有旅店客栈分布;码头,装卸货物和上下行人之地,近旁,往往有驿道和货仓。首先是金牛渡,它位于赣江西岸,与白鹭洲相对,是庐陵古城八大著名景观之一。传说铁拐李在吉水的黄牛洞赶来一条金牛,沿河而上,走到白鹭洲渡口边,天已大亮,他正准备腾云而去,不料金牛反咬一口,将绳索咬断,很快潜入水中,沉到河底。金牛不时还向岸边吐水,岸边便出现了一眼泉——“金牛泉”。现在的金牛渡口,还有台阶遗存,附近的妇女经常从这里沿阶而下,在河边浣洗衣物。在晨烟或暮霭之中,金牛渡,宛若金牛的传说,幽静而神秘,令人遐想。其次是梅林渡,它位于赣江东岸,当时是赣江两岸百姓重要的水上通道, 井冈山大桥建成后,此渡已废。据说,明朝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于崇桢九年(1636)十二月初一日上午,从吉水县城西门乘船溯赣江而行,船折绕到吉安螺子山对岸的东面,就曾停泊在此。因为时近傍晚,再加上天下起零星小雨,于是徐霞客一行就在梅林渡口住了一晚。凌波渡,它位于沿江路与河东街之间,当年沿江路大码头稍上处,有一幢砖木结构的楼房,门楣上挂有“凌波古渡”的牌匾。乍一听“凌波渡”三个字,就有一种诗意流淌在心间,让人感到十分轻盈和飘然。这个渡口原来是私人控制和管理的,主要经营赣江两岸的客运业务,后来收归官府管理。据钱钟书《围城》描述,抗战时期,沦陷区许多难民流落到此,他们在河东江边搭草棚居住,形成了一条“难民街”(解放后改称河东街),一些难民为了谋生,也干起了载客渡河的营生。而大榕树码头、福建码头和余家河码头,则是有名的货运码头。大榕树码头是福建商人建设和控制的,他们在大榕树码头不远处建了“福建会馆”——“天后宫”。余家河码头,旧称余家渡,主要为本地货物的装卸、储存、中转,是当时吉安的主要码头之一。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专门码头和渡口,如搬运河沙的南湖码头,装运食盐的盐码头,收集尿液的尿码头等等。这些渡口和码头,人来人往,装货卸货,帆船挤挤挨挨,号子此起彼伏,形成了一道靓丽的码头风光。

  东晋以前,这里还是蛮荒之地,人口稀少,经济落后。到了隋唐以后,由于南迁避难的北方世家大族,溯赣江而上,最终通过这些渡口和码头,上岸定居于此,再加上在此任职的官员和游学的士人的教化之功,吉安古城逐渐呈现出一派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的景象。这些渡口和码头,不仅给古城带来了它乡的丰饶物产,而且也带来了异域的灿烂文化。这种物质和文化的不断交汇和融合,最后形成了独特的庐陵文化。可以说,吉安的兴盛,离不开千里赣江,离不开赣江边上的这些渡口和码头。

  如果说码头和渡口是连接吉安和外地的纽带,那么桥梁就是沟通吉安城区的“津叶一渡”。在吉安古城,河叉纵横,河上自然少不了各色桥梁,有木桥、石桥,有平桥、拱桥,当然也有竹木架设的浮桥。因为有了桥,古城便多了几份灵动和美丽。桥上桥下,人来船往,两岸垂柳,随风披拂。桥两端的街巷,打铁的,卖豆腐的,沽酒的,卖布的——“清明上河图”的热闹场景,在这里经常上演。城北的迎恩桥,元代是一座官桥,官员在此跪接圣旨,领受天恩,鞭炮齐鸣,锣鼓喧天,场面壮观。习溪上(也即今天的后河)有太平桥、铁佛桥、习溪桥等,最有名的是习溪桥,南宋庐陵人刘辰翁在《习溪桥纪事》中道:“为官药肆,为旗亭,歌钟列妓,长街灯火,饮者争席,定场设贾,呵道而后能过。”文中再现了当时习溪桥一带市场繁荣的场景。至于,始建于宋明时期的景福桥、福善桥,几经毁损,官民同修的佳话更是传颂古今,流芳百世。吉安古城逐渐形成了“东通旧市,西通城隍冈” 和“南眺福善(桥),北望习溪(桥)”连通两岸的格局。因为有了桥,古城人懂得了沟通和交流,逐渐便有了豁达和包容的品性,古城,也因此变得更具魅力。一时间,文人墨客,达官巨贾,咸聚于此,流连忘返。徐霞客在《江右日记》中道:“初二日饭毕,抵吉安郡”。“出南门,见有大街濒江,直西属神冈山。十里阛阓,不减金阊也。”“阛阓”就是街市,“金阊”是苏州的金门﹑阊门。意思是江边的十里长街,可与苏州媲美。苏东坡游览庐陵城后河时,也不禁感叹道“巍巍城郭阔,此地风光半苏州”,他驻足过的桥后人称之为“半苏桥”、桥畔的亭子后来也成为了“半苏亭”。与此相关的,还有“半苏巷”,“半苏庙”等。也许,苏轼他怎么也不会想到,他的一阙残诗,竟然点亮了后河的千年风景。如今的后河,宛如一条纤纤的玉带,轻轻挽著吉安古城的小蛮腰,显得千娇百媚,风情万种。

  其实,吉安就是一座由水浸润而成的城市,是水孕育了它的繁华。这可以从它诸多的古地名中,一窥端倪。你看,它东有坑陂、石矶头、石溪头村、江子头村、前坑、螺湖桥;西有螺塘头、乌泥坑、大溪、井古塘、南塘村、石塘边;西北有上南塘、下南塘;北有雕塘、大塘、黄泥塘等。这些“陂”“塘”“坑““溪”,似乎暗示着这里与水的千丝万缕的联系。

  千百年来,赣江水滋润着这里的百姓,灌溉着他们的心田。庐陵人,正越来越显得大气而包容,灵动而智慧。自孔伦筑城于孔家湾,历经数百年,三易其址,屡扩其疆,至唐永淳年间,终成规模。由于来此为官的贤侯大力提倡读书,“耕读传家”的庐陵家风也逐渐形成,一时间,庐陵城中,私塾书院众多,官学私学并举,硕师大儒开坛讲学,四方学子聚集讲论,盛况空前。唐中宗时,杜甫的祖父杜审言被贬官到吉州,担任司户参军,公务之余,他创办了“相山诗社”,教城中百姓子弟读书吟诗,开吉安读书风气之先河。又过了四百余年,南宋的周必大,从丞相位上退休还乡,在相山诗社的旧址上建“诗人堂”,每年春秋两季举行诗会,吸引邻近州县的学子云集于此,形成了“诗人堂上客,参拜杜参军”的人文盛况。城中的白鹭洲书院,相传是南宋时吉州知州江万里创办的。从这里曾经走出了状元文天祥和无数进士举人,宋理宗为褒奖书院的育人业绩,欣然御赐“白鹭洲书院”牌匾一块,自此,白鹭洲书院蜚声海内,成为了江南三大书院之首。由于这里文风鼎盛,英才辈出。据不完全统计,自隋唐以来,庐陵举子高中状元者十七人,中进士者超三千人,至于考取举人者,有一万有余。这种人文盛况,就是在全国也是极为罕见的。

  吉安古城,它那浓厚的文化氛围,吸引了众多名人贤士的眼光,也留下了他们的历史印记。因为欧阳修,便有了“永叔巷”“永叔路”;因为文天祥,便有了“状元桥”“文山路”;因为苏东坡,便有了“半苏桥”“半苏巷”;因为王学士,便有了“阳明路”“阳明书院”。他们踏着赣江来到了这里,又被赣江送往异地他乡。我徜徉在古城的小巷,读着这些留有历史温度的名字,我的心也变得温润起来了。

  吉安古城,宛如生长在一池活水中的荷花,如伞盖的荷叶流动着生命的翠绿,如火炬的菡萏闪耀着灼灼的光芒,如蜂窝的莲蓬跳跃着富贵的金黄,好一座由水孕育而成的生机勃勃的城市!

美文欣赏:心灵的杂水3篇 心灵的美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