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吾小秘【www.wxiaomi.cn】,您身边的文字小秘书!

杯酒释兵权的历史典故

时间:

杯酒释兵权的历史典故6篇 杯酒释兵权的来历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杯酒释兵权的历史典故6篇 杯酒释兵权的来历,供大家品鉴。

杯酒释兵权的历史典故6篇 杯酒释兵权的来历

杯酒释兵权的历史典故1

  杯酒释兵权的历史典故

  杯酒释兵权是指发生在宋朝初期,宋太祖赵匡胤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同时避免别的将领也“黄袍加身”,篡夺自己的政权,所以赵匡胤通过一次酒宴,以威胁利诱的方式,要求高阶军官们交出兵权。今天就给大家具体讲一下杯酒释兵权的历史典故,希望读者喜欢。

  宋太祖即位以后,大封功臣。后周大将慕容延钊带领重兵,镇守真定(今河北正定),因拥护宋太祖,升任殿前都点检,掌管禁军。石守信和一个叫韩令坤的将领,也因功同领禁军。

  但是,后周领兵在外的节度使,还没有全部降服。宋太祖即位不到半年,两个节度使先后起兵反宋。宋太祖亲自带兵出征,平定叛乱,宋朝的统治才安定下来。

  大臣赵普见宋太祖不断封赏将领,怕他们有了兵权,背叛朝廷,很是担心。他把这个想法向宋太祖讲了几次,宋太祖却不当一回事。

  有一次,赵普又提了出来。宋太祖说:“他们都是我的亲信,一定不会背叛的,你为什么这样担忧呢?”

  赵普说:“我也不担心他们反叛,只怕这些人不能控制部下,将士中间万一有人贪图富贵,想拥立他当皇帝,他到时也身不由己了。”

  宋太祖终于醒悟了。

  一天,宋太祖召赵普进宫,商议政事。他叹了一口气,问赵普说:“自从唐朝末年以来,帝王一连换了好几个姓,战乱不停,百姓遭殃,不知原因何在?我要让天下停止战乱,国家长治久安,究竟应该用什么办法呢?”

  对于这个问题,赵普早已深思熟虑,胸有成竹。他回答说:“这不是别的原因,只是藩镇权力太重,君弱臣强。现在要治国,也没有其他特别巧妙的办法,只有夺他们的权力,控制他们的钱谷,收他们的.精兵……”

  不等赵普说完,宋太祖连忙打断他的话,说:“你别再说下去,我已经全懂了。”

  公元961年,宋太祖下令罢免了慕容延钊、韩令坤统领禁军的兵权,派他们到外地去当节度使,从此不再设立统领禁军的殿前都点检这一官职。石守信因为拥立有功,暂时没有下令罢免。

  就在这年秋天的一个傍晚,宋太祖请石守信等高级将领饮酒。一桌丰盛的酒席,君臣同饮,大家喝得兴高采烈。

  忽然,宋太祖趁着酒兴,装出一副忧虑重重的样子,对石守信等人说:“我要是没有你们出力帮助,也不会有今天。不过,当了天子,也实在很难,还不如当个节度使快乐得多。我是整夜都睡不安稳呀!”

  石守信等人听了,感到非常奇怪,就问道:“这是为什么?”

  宋太祖说:“这不难明白,我这个位置,谁不想坐!”

  石守信等人听出话音,马上跪下,说:“陛下怎么说这话,如今天下已定,谁还敢有异心呢?”

  宋太祖紧接着往下说:“你们虽然没有异心,可是,要是你们的部下贪图富贵,一旦把黄袍加到你们的身上,你们即使想不干,能做到吗?”

  石守信等人以为宋太祖怀疑他们有异心,个个吓得一身冷汗,赶紧跪下叩头,流着眼泪说:“我们实在愚蠢,想不到这点,请陛下可怜我们,给我们指示一条生路。”

  宋太祖说:“一个人活在世上,生命非常短促。贪图富贵的人,不过想多积聚一些金银财宝,好好享福,使子孙不会贫穷。你们倒不如交出兵权,到地方上去做个大官,买一些最好的田地,华丽的住宅,替子孙多置办一些产业,再多买一些歌妓舞女,早晚饮酒作乐,过上一辈子。我再和你们联婚,君臣之间,没有猜疑,上下相安,不是很好吗?”

  石守信等人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宋太祖要他们交出兵权,赶快向宋太祖叩头谢恩。

  第二天上朝,石守信等人纷纷推说有病,请求辞去军职。宋太祖当然全部批准,赏赐他们大量财物,派他们到地方上去做官。只有石守信仍在禁军中兼职,但实权已经没有了。

  这件事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杯酒释兵权”。

  那时候,地方上有些节度使还掌握着很大的兵力。宋太祖决计找个机会,把这套把戏重演一番。

  后来,王彦超等几个节度使进京朝见宋太祖。宋太祖在宫中设酒宴招待他们。饮了一会,宋太祖对他们说:“你们都是国家的元老,长久担任要职,国事繁忙,这不合我优待元老大臣的用意。”

  王彦超为人机灵,他懂得这番话的意思,马上接口说:“我本来没有多大功劳,但一直受到陛下的恩宠,如今年老体弱,请陛下准许我告老还乡吧!”

  另外几个节度使还想继续领兵,抢着夸耀自己过去打仗的艰苦和功劳。宋太祖冷冷地说:“这都是前代的旧事,有什么值得谈呢?”

  第二天,宋太祖就罢去了这些节度使的官职,把他们留在京城,担任没有实权的官职。

  宋太祖收回了节度使的兵权以后,就把地方上的精兵调到中央当禁军,由皇帝直接掌握。他又把禁军轮流派到外地戍守,使兵士经常换防,将领也经常调换。各地的行政长官,也由朝廷委派。这样一来,将领无法拥有重兵,也没有力量割据了。这对结束唐末以来的战乱局面,是很有作用的。

杯酒释兵权的历史典故2

  宋太祖即位以后,大封功臣。后周大将慕容延钊带领重兵,镇守真定(今河北正定),因拥护宋太祖,升任殿前都点检,掌管禁军。石守信和一个叫韩令坤的将领,也因功同领禁军。

  但是,后周领兵在外的节度使,还没有全部降服。宋太祖即位不到半年,两个节度使先后起兵反宋。宋太祖亲自带兵出征,平定叛乱,宋朝的统治才安定下来。

  大臣赵普见宋太祖不断封赏将领,怕他们有了兵权,背叛朝廷,很是担心。他把这个想法向宋太祖讲了几次,宋太祖却不当一回事。

  有一次,赵普又提了出来。宋太祖说:“他们都是我的亲信,一定不会背叛的,你为什么这样担忧呢?”

  赵普说:“我也不担心他们反叛,只怕这些人不能控制部下,将士中间万一有人贪图富贵,想拥立他当皇帝,他到时也身不由己了。”

  宋太祖终于醒悟了。

  一天,宋太祖召赵普进宫,商议政事。他叹了一口气,问赵普说:“自从唐朝末年以来,帝王一连换了好几个姓,战乱不停,百姓遭殃,不知原因何在?我要让天下停止战乱,国家长治久安,究竟应该用什么办法呢?”

  对于这个问题,赵普早已深思熟虑,胸有成竹。他回答说:“这不是别的原因,只是藩镇权力太重,君弱臣强。现在要治国,也没有其他特别巧妙的办法,只有夺他们的权力,控制他们的钱谷,收他们的精兵……”

  不等赵普说完,宋太祖连忙打断他的话,说:“你别再说下去,我已经全懂了。”

  公元961年,宋太祖下令罢免了慕容延钊、韩令坤统领禁军的兵权,派他们到外地去当节度使,从此不再设立统领禁军的殿前都点检这一官职。石守信因为拥立有功,暂时没有下令罢免。

  就在这年秋天的一个傍晚,宋太祖请石守信等高级将领饮酒。一桌丰盛的酒席,君臣同饮,大家喝得兴高采烈。

  忽然,宋太祖趁着酒兴,装出一副忧虑重重的样子,对石守信等人说:“我要是没有你们出力帮助,也不会有今天。不过,当了天子,也实在很难,还不如当个节度使快乐得多。我是整夜都睡不安稳呀!”

  石守信等人听了,感到非常奇怪,就问道:“这是为什么?”

  宋太祖说:“这不难明白,我这个位置,谁不想坐!”

  石守信等人听出话音,马上跪下,说:“陛下怎么说这话,如今天下已定,谁还敢有异心呢?”

  宋太祖紧接着往下说:“你们虽然没有异心,可是,要是你们的部下贪图富贵,一旦把黄袍加到你们的身上,你们即使想不干,能做到吗?”

  石守信等人以为宋太祖怀疑他们有异心,个个吓得一身冷汗,赶紧跪下叩头,流着眼泪说:“我们实在愚蠢,想不到这点,请陛下可怜我们,给我们指示一条生路。”

  宋太祖说:“一个人活在世上,生命非常短促。贪图富贵的人,不过想多积聚一些金银财宝,好好享福,使子孙不会贫穷。你们倒不如交出兵权,到地方上去做个大官,买一些最好的田地,华丽的住宅,替子孙多置办一些产业,再多买一些歌妓舞女,早晚饮酒作乐,过上一辈子。我再和你们联婚,君臣之间,没有猜疑,上下相安,不是很好吗?”

  石守信等人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宋太祖要他们交出兵权,赶快向宋太祖叩头谢恩。

  第二天上朝,石守信等人纷纷推说有病,请求辞去军职。宋太祖当然全部批准,赏赐他们大量财物,派他们到地方上去做官。只有石守信仍在禁军中兼职,但实权已经没有了。

  这件事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杯酒释兵权”。

  那时候,地方上有些节度使还掌握着很大的兵力。宋太祖决计找个机会,把这套把戏重演一番。

  后来,王彦超等几个节度使进京朝见宋太祖。宋太祖在宫中设酒宴招待他们。饮了一会,宋太祖对他们说:“你们都是国家的元老,长久担任要职,国事繁忙,这不合我优待元老大臣的用意。”

  王彦超为人机灵,他懂得这番话的意思,马上接口说:“我本来没有多大功劳,但一直受到陛下的恩宠,如今年老体弱,请陛下准许我告老还乡吧!”

  另外几个节度使还想继续领兵,抢着夸耀自己过去打仗的艰苦和功劳。宋太祖冷冷地说:“这都是前代的旧事,有什么值得谈呢?”

  第二天,宋太祖就罢去了这些节度使的官职,把他们留在京城,担任没有实权的官职。

  宋太祖收回了节度使的兵权以后,就把地方上的精兵调到中央当禁军,由皇帝直接掌握。他又把禁军轮流派到外地戍守,使兵士经常换防,将领也经常调换。各地的行政长官,也由朝廷委派。这样一来,将领无法拥有重兵,也没有力量割据了。这对结束唐末以来的战乱局面,是很有作用的。

杯酒释兵权的历史典故3

  宋太祖即位后不出半年,就有两个节度使起兵反对宋朝。

  宋太祖亲自出征,费了很大劲儿,才把他们平定。

  为了这件事,宋太祖心里总不大踏实。有一次,他单独找赵普谈话,问他说:自从唐朝末年以来,换了五个朝代,没完没了地打仗,不知道死了多少老百姓。这到底是什么道理?

  赵普说:道理很简单。国家混乱,毛病就出在藩镇权力太大。如果把兵权集中到朝廷,天下自然太平无事了。

  宋太祖连连点头,赞赏赵普说得好。

  后来,赵普又对宋太祖说:禁军大将石守信、王审琦两人,兵权太大,还是把他们调离禁军为好。

  宋太祖说:你放心,这两人是我的老朋友,不会反对我。

  赵普说:我并不担心他们叛变。但是据我看,这两个人没有统帅的才能,管不住下面的`将士。有朝一日,下面的人闹起事来,只怕他们也身不由主呀!

  宋太祖敲敲自己的额角说:亏得你提醒一下。

  过了几天,宋太祖在宫里举行宴会,请石守信、王审琦等几位老将喝酒。

  酒过几巡,宋太祖命令在旁侍候的太监退出。他拿起一杯酒,先请大家干了杯,说:我要不是有你们帮助,也不会有现在这个地位。但是你们哪儿知道,做皇帝也有很大难处,还不如做个节度使自在。不瞒各位说,这一年来,我就没有一夜睡过安稳觉。

  石守信等人听了十分惊奇,连忙问这是什么缘故。宋太祖说:这还不明白?皇帝这个位子,谁不眼红呀?

  石守信等听出话音来了。大家着了慌,跪在地上说:陛下为什么说这样的话?现在天下已经安定了,谁还敢对陛下三心二意?

  宋太祖摇摇头说:对你们几位我还信不过?只怕你们的部下将士当中,有人贪图富贵,把黄袍披在你们身上。你们想不干,能行吗?

  石守信等听到这里,感到大祸临头,连连磕头,含着眼泪说:我们都是粗人,没想到这一点,请陛下指引一条出路。

  宋太祖说:我替你们着想,你们不如把兵权交出来,到地方上去做个闲官,买点田产房屋,给子孙留点家业,快快活活度个晚年。我和你们结为亲家,彼此毫无猜疑,不是更好吗?

  石守信等齐声说:陛下给我们想得太周到啦!

  酒席一散,大家各自回家。第二天上朝,每人都递上一份奏章,说自己年老多病,请求辞职。宋太祖马上照准,收回他们的兵权,赏给他们一大笔财物,打发他们到各地去做节度使。

  历史上把这件事称为杯酒释兵权(释就是解除)。

  过了一段时期,又有一些节度使到京城来朝见。宋太祖在御花园举行宴会。太祖说:你们都是国家老臣,现在藩镇的事务那么繁忙,还要你们干这种苦差,我真过意不去!

  有个乖巧的节度使马上接口说:我本来没什么功劳,留在这个位子上也不合适,希望陛下让我告老回乡。

  也有个节度使不知趣,唠唠叼叼地把自己的经历夸说了一番,说自己立过多少多少功劳。宋太祖听了,直皱眉头,说:

  这都是陈年老账了,尽提它干什么?

  第二天,宋太祖把这些节度使的兵权全部解除了。

  宋太祖收回地方将领的兵权以后,建立了新的军事制度,从地方军队挑选出精兵,编成禁军,由皇帝直接控制;各地行政长官也由朝廷委派。通过这些措施,新建立的北宋王朝开始稳定下来。

杯酒释兵权的历史典故4

  杯酒释兵权的成语典故

  杯酒释兵权是指发生在宋朝初期,宋太祖赵匡胤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同时避免别的将领也“黄袍加身”,篡夺自己的政权,所以赵匡胤通过一次酒宴,在酒宴中发表意见,以威胁利诱的方式,要求高阶军官们交出兵权。赵匡胤与汉高祖和明太祖大杀功臣的行为相较,被视为宽和的典范。

  杯酒释兵权只是宋太祖为加强皇权,巩固统治所采取的一系列政治军事改革措施的开始,其后还在军事制度方面进行了多项改革。“杯酒释兵权”做为一个成语,逐步引申为泛指轻而易举地解除将领的兵权。

  在结束五代十国局面的过程中,北宋统治者着重考虑的.问题有两个:一是如何重建中央集权的专制统治,使唐末以来长期存在的藩镇跋扈局面不再继续出现;二是如何使赵宋王朝长期巩固下去,不再成为五代之后的第六个短命王朝。

  建隆元年(公元960年)末,宋太祖平定李筠及李重进叛乱后的一天,召见赵普问道:“为什么从唐末以来,数十年间帝王换了八姓十二君,争战无休无止?我要从此息灭天下之兵,建国家长久之计,有什么好的办法吗。”

  赵普精通治道,对这些问题也早有所考虑,听了太祖的发问,他便说这个问题的症结,就在于藩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治理的办法也没有奇巧可施,只要削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然就安定了。赵普的话还没说完,宋太祖就连声说:“你不用再说了,我全明白了”。

  于是一个重建中央集权专制制度的计划就这样酝酿出来,并逐步付诸实施了。在北宋中央集权方面,最重要的是兵权,也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范浚在《五代论》中指出:“兵权所在,则随以兴,兵权所去,则随以亡”。这些话揭示了唐末五代以来,在政治局面变换中,兵权所起的决定性作用。从小军官到殿前都点检,又从殿前都点检跃上皇帝宝座的赵匡胤,十分懂得军事力量的重要作用。因此,宋朝一建立,他就吸取后周灭亡的教训,加强了对禁军的控制。

  建隆二年(公元961年)太祖鉴于当时已控制局势,就着手陆续采取了一些措施,把殿前都点检镇宁军节度使慕容延钊罢为山南东道节度使,侍卫亲军都指挥使韩令坤罢为成德节度使。因为殿前都点检是宋太祖黄袍加身前担任过的职务,从此不再设置。由石守信接替韩令坤任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起初太祖以石守信等人都是自己的故友,并不介意,赵普就向他数次进言说:“臣也不担心他们会背叛陛下,但是如果他们的部下贪图富贵,万一有作孽之人拥戴他们,他们能够自主吗”?这些话实际上是提醒宋太祖,要他记住陈桥兵变的事件,避免类似的事件重演。果然宋太祖采取措施要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

  更多热门文章:

  1.哀兵必胜的成语故事

  2.纸上谈兵的成语故事及解释

  3.关于战争的成语故事:兵不厌诈

  4.纸上谈兵的成语故事

  5.兵贵神速的成语故事

  6.草木皆兵的成语故事

  7.有关战争的成语故事:纸上谈兵

  8.兵不厌诈的成语典故

杯酒释兵权的历史典故5

【历史典故】

  与其临渊慕鱼 不如退而结网

  一个人在河边看到水里的鱼又大又多,很想吃,就天天守在河边“望鱼兴叹”,一个老人看见了,就对他说;“你天天在河边看着这些鱼,鱼也不会自己跳上来,你不如回去织张网来捞还管用一点。”那人听了,就真的回去织了张大网,当他把网撒到河里后,果然捞到了又大又多的鱼。这就是“与其临渊慕鱼,不如退而结网”这个典故的来由。

  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懒惰是不会天上掉馅饼的。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努力,才会有成功的那一天。知识是打开成功的金钥匙。

杯酒释兵权的历史典故6

  杯酒释兵权的历史典故

  典故

  宋太祖即位以后,大封功臣。后周大将慕容延钊带领重兵,镇守真定(今河北正定),因拥护宋太祖,升任殿前都点检,掌管禁军。石守信和一个叫韩令坤的将领,也因功同领禁军。

  但是,后周领兵在外的节度使,还没有全部降服。宋太祖即位不到半年,两个节度使先后起兵反宋。宋太祖亲自带兵出征,平定叛乱,宋朝的统治才安定下来。

  大臣赵普见宋太祖不断封赏将领,怕他们有了兵权,背叛朝廷,很是担心。他把这个想法向宋太祖讲了几次,宋太祖却不当一回事。

  有一次,赵普又提了出来。宋太祖说:“他们都是我的亲信,一定不会背叛的,你为什么这样担忧呢?”

  赵普说:“我也不担心他们反叛,只怕这些人不能控制部下,将士中间万一有人贪图富贵,想拥立他当皇帝,他到时也身不由己了。”

  宋太祖终于醒悟了。

  一天,宋太祖召赵普进宫,商议政事。他叹了一口气,问赵普说:“自从唐朝末年以来,帝王一连换了好几个姓,战乱不停,百姓遭殃,不知原因何在?我要让天下停止战乱,国家长治久安,究竟应该用什么办法呢?”

  对于这个问题,赵普早已深思熟虑,胸有成竹。他回答说:“这不是别的原因,只是藩镇权力太重,君弱臣强。现在要治国,也没有其他特别巧妙的办法,只有夺他们的权力,控制他们的钱谷,收他们的精兵……”

  不等赵普说完,宋太祖连忙打断他的话,说:“你别再说下去,我已经全懂了。”

  公元961年,宋太祖下令罢免了慕容延钊、韩令坤统领禁军的兵权,派他们到外地去当节度使,从此不再设立统领禁军的殿前都点检这一官职。石守信因为拥立有功,暂时没有下令罢免。

  就在这年秋天的一个傍晚,宋太祖请石守信等高级将领饮酒。一桌丰盛的酒席,君臣同饮,大家喝得兴高采烈。

  忽然,宋太祖趁着酒兴,装出一副忧虑重重的样子,对石守信等人说:“我要是没有你们出力帮助,也不会有今天。不过,当了天子,也实在很难,还不如当个节度使快乐得多。我是整夜都睡不安稳呀!”

  石守信等人听了,感到非常奇怪,就问道:“这是为什么?”

  宋太祖说:“这不难明白,我这个位置,谁不想坐!”

  石守信等人听出话音,马上跪下,说:“陛下怎么说这话,如今天下已定,谁还敢有异心呢?”

  宋太祖紧接着往下说:“你们虽然没有异心,可是,要是你们的部下贪图富贵,一旦把黄袍加到你们的身上,你们即使想不干,能做到吗?”

  石守信等人以为宋太祖怀疑他们有异心,个个吓得一身冷汗,赶紧跪下叩头,流着眼泪说:“我们实在愚蠢,想不到这点,请陛下可怜我们,给我们指示一条生路。”

  宋太祖说:“一个人活在世上,生命非常短促。贪图富贵的人,不过想多积聚一些金银财宝,好好享福,使子孙不会贫穷。你们倒不如交出兵权,到地方上去做个大官,买一些最好的田地,华丽的住宅,替子孙多置办一些产业,再多买一些歌妓舞女,早晚饮酒作乐,过上一辈子。我再和你们联婚,君臣之间,没有猜疑,上下相安,不是很好吗?”

  石守信等人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宋太祖要他们交出兵权,赶快向宋太祖叩头谢恩。

  第二天上朝,石守信等人纷纷推说有病,请求辞去军职。宋太祖当然全部批准,赏赐他们大量财物,派他们到地方上去做官。只有石守信仍在禁军中兼职,但实权已经没有了。

  这件事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杯酒释兵权”。

  那时候,地方上有些节度使还掌握着很大的兵力。宋太祖决计找个机会,把这套把戏重演一番。

  后来,王彦超等几个节度使进京朝见宋太祖。宋太祖在宫中设酒宴招待他们。饮了一会,宋太祖对他们说:“你们都是国家的元老,长久担任要职,国事繁忙,这不合我优待元老大臣的用意。”

  王彦超为人机灵,他懂得这番话的意思,马上接口说:“我本来没有多大功劳,但一直受到陛下的`恩宠,如今年老体弱,请陛下准许我告老还乡吧!”

  另外几个节度使还想继续领兵,抢着夸耀自己过去打仗的艰苦和功劳。宋太祖冷冷地说:“这都是前代的旧事,有什么值得谈呢?”

  第二天,宋太祖就罢去了这些节度使的官职,把他们留在京城,担任没有实权的官职。

  宋太祖收回了节度使的兵权以后,就把地方上的精兵调到中央当禁军,由皇帝直接掌握。他又把禁军轮流派到外地戍守,使兵士经常换防,将领也经常调换。各地的行政长官,也由朝廷委派。这样一来,将领无法拥有重兵,也没有力量割据了。这对结束唐末以来的战乱局面,是很有作用的。

  影响

  杯酒释兵权是宋太祖为加强皇权,巩固统治所采取的一系列政治军事改革措施的开始。其后,他在军事制度方面的改革主要有三。

  军事体制改革

  第一,建立不同于前朝的枢密院制度。长官为枢密使和枢密副使,主管调动全国军队,分掌军政大权。枢密院与三衙统领各有所司。三衙虽然掌握禁军,但却无调兵和发兵的权力。枢密院有发兵、调兵之权,而不能直接掌握军队。调兵权与领兵权分离,各自独立,相互制约,有利于皇权的控制。

  第二,内外相维政策。宋太祖把全部军队分为两半,一半屯驻在京城,一半戍守各地,使京城驻军足以制止外地可能发生的变乱,也使外地驻军合起来足以制止京城驻军可能发生了内变。内外军队互相制约,都不能发生变乱,而京城驻军又多于外地任何一个地方,这样皇帝也就可以保证牢牢控制全国的军队了。

  第三,兵将分离政策。无论驻屯京城的禁军,还是驻在外地的禁军都必须定期调动。京城驻军要轮流到外地或边境戍守,有的则要到产粮的地方就粮,这种轮流驻防的办法称为“更戍法”。这种方法名义上是锻炼士兵吃苦耐劳,实际上是借着士兵的经常换防,造成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将官再也不能同士兵结合,在士兵中建立自己的声望,也就再也不能率兵同朝廷皇帝对抗了。

  第四,立而不设制度。将殿前司的首二帅和侍卫司的首三帅不再除授,以致侍卫司只余下马军和步军的统帅,而没有了原来统合两军的马步军统帅,即是将侍卫司分裂为二。这种在制度上将最高的五个职位空置不授,降低和分割了禁军统帅的职权,使军权服膺于王权。

  地方政治改革

  对地方藩镇采用强干弱枝之术。其措施主要有三:

  第一,削夺其权。为削弱节度使的行政权力,把节度使驻地以外兼领的州郡——支郡直属京师。同时由中央派遣文官出任知州、知县等地方官。3年一更换,直接对中央负责,向朝廷奏事,不再听令于节度使。对于一些五代以来一直盘踞一方的节度使,宋太祖又故伎重演,拿出“杯酒释兵权”的办法将其逐一罢免。后来又设置通判以分知州之权,利用通判与知州之间的相互制约,使一州之权不致为知州把持,防止偏离中央政府的统治轨道。

  第二,制其钱谷。宋初于各路设置转运使,将一路所属州县财赋,除留少量应付日常经费外,其余的钱帛都要送到京城上交中央政府,不得占留,这样地方的财权就完全收归中央了。

  第三,收其精兵。乾德三年(965年)八月,宋太祖下令各州长官把藩镇所辖军队中骁勇的人,都选送到京城补入禁军。又选强壮的士卒定为“兵样”送到各路。召募符合“兵样”标准的人加以训练,然后送到京城当禁军。这样中央禁军集中了全国精兵,而地方军队只剩下一些老弱病残,编成厢军,只供杂役,地方再也没有军事力量可以同中央抗衡了。

  通过这些措施,唐末五代的那种专制一方的藩镇,宋初就逐渐消失了。

  中央政治改革

  在官僚制度方面,侧重削弱宰相权力。军政大权归枢密院掌握,而财政大权则由三司使掌握,宰相所掌仅限于民政了。在军、财、民三权分立中,枢密使与宰相“对掌大政”号为二府。皇帝利用这两者间的异同发号施令,独断专行。

  宋初不仅以三权分立的办法削弱相权,而且设置参知政事、枢密副使和三司副使,作为宰相、枢密使和三司使的副手,与各部门长官发生制约的作用,以削弱各部门长官的权力。此外,宋初还在设官分职、科举制度等方面,也进行了有利于加强皇权的政策。

  宋初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大大加强了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造成了统一的政治局面,为经济、文化的高度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但是由于“以防弊之政,作立国之法”,一些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政策和措施,转化成为它的对立面。“冗官”、“冗兵”和“冗费”与日俱增,使宋封建国家陷于积贫积弱的局势中。这也是宋朝最终灭亡的根本原因。

  评价

“杯酒释兵权”是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重要反映。宋太祖“杯酒释兵权”使用和平手段,不伤及君臣和气,轻而易举地就解除了大臣的权力威胁,成功地防止了军变,是历史上有名的安内方略,影响深远。

  不同意此观点的人则认为宋太祖专力巩固中央政权,“杯酒释兵权”含有对内严防的性质。在外患强烈的背景下,削夺大将兵权也削弱了部队的作战能力,原因是皇帝直接掌握兵权,不懂军事的文官控制军队,武将频繁调动,致使宋朝与辽、西夏、金的战争连连败北,无力解决边患。军事积弱,还使两宋亡于社会制度落后于自己的游牧民族。

  宋朝确立的文人治军的军事制度,其目的是为了彻底消除造成强唐灭亡的藩镇军制,其出发点是好的,结果是富有成效的,思想也是先进的。两宋亡于游牧民族原因则是多方面的,与两宋朝对峙的先是辽、夏,再是辽、金,最后是金、蒙,从作战态势来看,北宋面临的是两线作战只能主守。

杯酒释兵权的历史典故6篇 杯酒释兵权的来历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