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吾小秘【www.wxiaomi.cn】,您身边的文字小秘书!

学习宋文骢先进事迹有感

时间:

学习宋文骢先进事迹有感3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学习宋文骢先进事迹有感3篇,供大家赏析。

学习宋文骢先进事迹有感3篇

学习宋文骢先进事迹有感1

  宋文云同志先进事迹

  宋文云同志是综合厂的一名水电工,在平凡的水电维修岗位上他一贯勤勤肯肯,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他热爱本职工作,服从工作安排,对技术精益求精,哪里出现技术难题需要他,他都毫不犹豫地前去解决。他已年过半百,从事的岗位又是繁重的水电安装维修工作,但他从不强调个人困难,不论是日常维修安装工作,还是遇到急抢修工作,他都冲在前面,夏季战高温经常可以看到他衣衫湿透奔波在各个工作岗位上。他不计较个人得失,遇到任务多来不及时加班加点从不张扬。有时他考虑病区需要在下班后经常默不作声的继续工作,直至任务的完成。

  宋文云同志负责我院北片区域的水电设备巡修工作,该区域工作量较大,任务繁重。他在巡修工作中认真负责,不嫌脏,不怕累,主动下到各病区,巡查设备的故障并及时修复。有力地保障了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他态度谦逊,注重文明服务,遇事耐心解释,得到了病区工作人员和病人的赞扬。

  几十年来宋文云同志在后勤保障的平凡岗位上,认真尽责,默默无闻的耕耘着,为后勤保障工作做出了突出的奉献,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学习宋文骢先进事迹有感2

《一人一事一生》

————忠诚干净担当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给大家演讲的题目是:《一人一事一生》

  五十载春秋风华,他默默耕耘,呕心沥血;二十年丹心铸剑,他不畏艰难,开拓创新。如今,祖国蓝天上翱翔着可与世界先进水平媲美的战斗之鹰,是中国制造。他以赤子之心,蕴持伟力,铸就祖国蓝天的龙魂。“宋文骢”这三个字,终将与歼十飞机一起,闪耀在中国航空事业腾飞的光辉史册上!

  作为国防事业的同仁,我想,大家对宋文骢这个名字并不陌生,被称为“歼十之父”的他,为了祖国航空事业淡泊名利、倾尽一生,诠释了一名党员干部的“忠诚、干净和担当”。就在上个月22日,宋老因病离世,病情的反复中,他终究没能赶上他“孩子”一天之后的18岁生日。这个孩子,正是歼十飞机。

  宋老的一生是忠诚的一生,1949年,19岁的他成为一名侦察员。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宋文骢成为一名空军机械师。回国后第二年,他考入了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开始了他的飞机设计生涯。如今,翱翔在万里蓝天的多个战机,不少都有宋老参研,他领导了第二代战斗机从设计定型到装备部队的全过程,以及二代机向第三代、第四代战机的跨越,中国的航空史上,宋老用其一生写下忠诚。

  宋老的一生是干净的一生,他从事了几十年的飞机研制工作,但由于保密等原因,父母和兄弟都不知道他到底是做什么工作的。有一年,弟弟去探望他,无意间看见书柜里有几本医学类书籍,回去后便对家人说:“哥哥现在可能已改行当牙医了”。直到国家对歼十进行适度解密后,一些媒体开始公开报道将宋文骢称为“歼十之父”。家人这时才恍然大悟:原来,他几十年来一直在默默地为国家研制战斗机。作为国家科技研发的栋梁,宋老并没有为自己的家人开后门,然而,他为飞机研究的事业的“前门”开了一辈子。作为宋文骢接班人的歼十设计师杨伟常铭记着师父的教诲:“身为航空人,就要做到淡泊名利,要耐得住寂寞。”

  宋老的一生是担当的一生,几十年如一日的工作获得了无数荣誉和称号,不论是航空报国金奖,还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而“歼十之父”对于宋老来说,不仅仅是个称号,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研制歼十飞机的每一天都是在战斗,在紧张的试验之中,在忙碌的总装现场,在成百上千次的试飞过程当中,在疲惫的灯光之下,宋老凭着一腔热血和精益求精的完美主义,二十年丹心铸剑,不畏艰难,设计出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可以傲气长空的战斗机。歼十首飞成功的那一天,宋老流下了眼泪,那一刻他哽咽了。他毕生的精力,最终化作了一种战斗力。

  2009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词如是写到:少年伤痛,心怀救国壮志;中年发奋,澎湃强国雄心。宋老的血液已流进钢铁雄鹰。青骥奋蹄向云端,老马信步小众山。他怀着千里梦想,仍在路上。

  宋老用一生彰显了党员干部“忠诚、干净、担当”的先进党性,诠释着“一个党员,一面旗”的铮铮誓言。在党的伟大事业中,也许我做不了大海里的滚滚波涛,那我就做松园山下的潺潺溪流,我做不了风度翩翩的参天大树,就做星宿江边的青青小草。真正做到一名党员干部应有的“忠诚、干净、担当”,在本职工作中书写青春的篇章!

学习宋文骢先进事迹有感3

  作为新时代最可爱的人,电视剧中虚构版的“许三多”征服了许多人的心,而现实版的宋文博烈士更值得我们用自己的心灵去崇敬、去学习,他是真实存在的“宋四多”:在他的身上,多的是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为了抢救群众不惜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多的是对事业的奉献,兢兢业业,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多的是对亲人的深情,尽管他两袖清风,并没有给家庭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但家里母慈子孝、夫妻恩爱,充满和谐;多的是一身正气,大义凛然,浩气千古!

  诚然,毋庸讳言,宋文博烈士的这“四多”,恰恰是现实生活中某些人所缺乏的;但是,也要看到,这“四多”,本身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当代中国人理应具有的时代品格,现实生活中,具备这“四多”的中华儿女也灿若群星,从来就没有缺少过。在军中,他们是人民军队的军魂;在其他各行各业中,他们是时代的精英;在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他们是民族的脊梁!

  宋文博烈士的生命是短暂的,但这短暂的生命,如星星之火,点燃的是人们的信心和大爱,点燃的是时代的荣耀和希望!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他昭示着我们,作为一个当代的中国人,应该坚持什么,守卫什么,追求什么。如果说,艺术版的“许三多”“不抛弃,不放弃”喊出的是时代的呼唤,那么,生活版的“宋四多”的英雄事迹,则正是对这种时代召唤的真实回应。他“不放弃”的是自己的职守,他“不抛弃”的是人民群众!

  正如“许三多”出自平凡一样,“宋四多”宋文博烈士在现实生活中也是母亲的儿子、妻子的丈夫、孩子的父亲、战友的同事,十分普通。换言之,只要学习他的这种精神,我们每个普通的人,都可以对时代本文来源:公务员在线 从侦察兵到“歼―10之父”

  3月22日,被誉为“歼-10之父”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国产三代机歼-10总设计师宋文骢,因病医治无效,不幸辞世。btv青年频道《军情解码》和您一起缅怀这位“歼-10之父”。

  18年前的1998年3月23目,歼-10战机首飞成功。身为总设计师的宋文骢,在欢庆现场宣布,将自己的生日改为当天。其实宋老真实的出生日期是1930年3月26日,而他从侦察兵到“歼-10之父”的人生,也如同这款国产战机一样传奇。

  丰富经历促使他成为“歼-10之父”

  1930年3月26日,宋文骢出生在昆明。他后来回忆童年时说:“我们这一代人,生下来就赶上了九一八。抗日战争时,我每天的生活几乎就是耳边不停响起的空袭警报,和整天在头顶盘旋的日本飞机,每天都有人被炸死。那时我们的武器老打不着那些飞机,我就很气啊,怎么就打不着呢?那时我就老琢磨着,应该再发明出点什么弹来,一打就中。”

  1949年6月,高中毕业的宋文骢来到游击区,在参加为期一个月的集训后,被分配到滇桂黔纵队司令部参谋处二科当侦察员。抗美援朝的战斗打响时,年仅21岁的宋文骢从空军航校毕业,成为一名志愿军战士。在战斗中,他曾目睹由于飞机故障、质量和性能等原因,我军一些英勇的飞行员在执行任务中光荣牺牲,从此便立下了献身航空事业、为国家研制新一代歼击机的宏伟志向。1959年,宋文骢在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完成了5年大学生活,开始了自己的航空生涯。上世纪80年代中期,56岁的宋文骢被国家任命为歼-10飞机总设计师。

  谈到宋文骢的传奇人生,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原所长、歼-10项目原行政副总指挥兼现场总指挥成志明说:“他的爱国心是从幼年就开始的,他是云南昆明人,那时候日本人轰炸过云南,他就想,如果我们有一天有了自己的飞机,就能够击败日本人,不受欺负。当侦察兵以后改为想去报考飞行员,但飞行员的检查条件非常严格,没有能录取,他又投身到飞机维护使用的部队,参加了抗美援朝当中飞机维护的工作。后来因为他非常聪明,也非常勤奋,所以部队又把他保送到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学了飞机设计专业。”

  善于学习超前领会提出全新鸭式布局

  1982年2月,中国新一代战机开始方案论证。根据最初的会议议程,并没有安排宋文骢汇报新机方案,但他意外获得了一个在休息间隙发表15分钟汇报的机会。宋文骢从未来战争怎么打开始讲,提出新战机应该强调机动性、中距离导弹拦射、电子对抗等需求,然后拿出了鸭式布局方案。令在座所有人印象深刻。在几个月后又一轮新机方案讨论会上,宋文骢从战术技术要求讲到飞机使用性能、系统结构、武器火控,4个小时的报告赢得满场喝彩。很快,他的全新鸭式布局思路就被选为最终方案进行发展,至此我国新一代歼击机终于有了雏形。

  当时鸭式布局在世界来讲也是非常先进的,为什么宋文骢有这样超前的理念?歼-10项目原行政副总指挥晏翔说:“国际上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已经在搞鸭式布局的研究,但是你敢不敢用,有没有这个技术,能不能用电传操纵的这套系统来把它实现,在我国来讲是非常非常难的一件事隋。宋总有一个很大的特点,非常善于学习,对一些先进技术总是很超前地去理解、去领会,然后研究国际上的发展趋势,所以他就大胆地提出来我们能不能搞个鸭式布局。在他们那次比较方案的时候,还有人给的是变后掠翼的方案。经过最后的比较,鸭式布局胜出。”

  为歼-10“瘦身”想出新办法“重量承包”

  鸭式布局的确定解决了歼-10飞机的气动外形问题,接下来宋文骢带领的研发团队又遇到了一个大麻烦,那就是如何控制新歼击机的体重。宋文骢想了个新办法叫“重量承包”,就是负责各个体系设计的部门,都要为自己设计的那部分机件的重量立下“军令状”,只能“减肥”,绝对不能超重!结果,歼-10飞机的最终实际重量,比原设计目标重量还减轻了26公斤,这甚至创造了重量控制的最优纪录。在后来歼-10飞机设计定型的庆功会上,有同志感慨道:“如果没有宋总‘重量承包’这个重大决定,今天我们就很可能无法为歼-10飞机设计定型庆功。”

  为什么要在歼-10的设计中不断给它“减肥”?晏翔说:“如果飞机很重,肯定飞不快。歼-10在搞出头一架飞机后,从旁边看好像有一点胖,飞起来以后发现它的加速性上不去,原因是阻力大了,所以要给飞机修形。先是整体大,修完第一次之后是屁股大,这时飞机已经开始生产,整个飞机的后面如果要修下来的话,所有结构都要跟着改,所有工装模具都要跟着改,所有加工过的零件可能都要报废,这个工作量是相当大的。为这事开了不少会议,研究了很多问题。宋总下了一个最大的决心,一定要把它改了,改了以后飞机的性能就有了一个比较飞跃的提高,最终歼-10定型的时候全面这到了战术技术的要求。”

  他的坚持使歼-10加受油功能得以保住

  在歼-10的试飞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晏翔揭秘道:“当时是把它送到空军基地去试飞,在试飞过程中空中加油,我们的部队把加油机调来,要空中对接加油,加油机甩出来的是软管加油管,歼-10飞机上的加油管要跟它对上去,对好以后开始加油,这个动作怎么也做不成功,加不上油,这就变成试飞当中的一个关键。这个时候宋总还有我们都到了现场,同时把空军飞过加油的飞行员都请来了,大家一起综合分析。当时有人说这个加油是根本不可能的。后来宋总说一定要把空中加油搞成功,其中有一个飞行员比较有经验,他介绍了一种方法,试飞员再进行试飞,终于成功了。”成志明说:“空中加油在我们国内还是首次,设计上,飞行员的飞行上,各方面都是一个考验,这个难关不突破,这架飞机作战效能会受到很大影响,作战范围可能大大减少。作为一个设计师,我觉得宋院士的这个思想是要认真负责的,既然我们装了加油机,就应该能够用,如果我设计的东西部队不能用,那设计是不成功的。他勇敢地承担了这样一个责任,组织各方来研究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最后我们解决了。

学习宋文骢先进事迹有感3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