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吾小秘【www.wxiaomi.cn】,您身边的文字小秘书!

对不确定系数化学方程式的探讨论文

时间:

对不确定系数化学方程式的探讨论文11篇(化学方程式待定系数法)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对不确定系数化学方程式的探讨论文11篇(化学方程式待定系数法),以供借鉴。

对不确定系数化学方程式的探讨论文11篇(化学方程式待定系数法)

对不确定系数化学方程式的探讨论文1

“安全”是我们民航系统中永恒的主题,随着现代大型客机的高度自动化,飞行员在执行飞行任务过程中的操作越来越少。然而,飞机的高度自动化往往会使飞行员养成习惯,疏于对飞机各种状态的监控,近年来,很多学者在民航人因学方面展开了研究,通过系统的对比和分析,飞行机组的失误比例占据了事故主要原因的三分之二。

  通过很多相关文献的介绍,人因可靠性分析在民航的各个子领域都应用广泛,尤其是在空管、机务、飞行等等方面,但是人因可靠性分析需要在人的可靠性基本数据的前提上进行分析和处理,纵观一代人因方法到现在三代人因方法,人的可靠性基本数据仍是缺失严重,而且很多现有收集的数据与很多客观因素(数据收集方式和人的心理状态)有关。通过已有的文献介绍,CREAM模型中失效模式基本概率值数据是从整个工业环境采集的,在服务业的民航系统方面应用同样数据有些牵强。因此,在分析和量化民航人的行为方面采用合适的方法和建模工具势在必行。

  1不确定理论

  不确定理论(UncertaintyTheory,UT)是由清华大学刘宝碇教授提出并建立的。在可靠性技术等众多领域研究的问题中都存在着主观的或人为的不确定性。

  不确定理论已成为刻画这类不确定性问题的一个新的工具,相当一部分的应用成果也已得到学术界的认可。

  1.1不确定分布

  不确定理论是用于研究主观不确定现象。不确定统计主要需要刻画不确定变量,该变量是在得到专家经验数据基础之上,通过经验不确定分布来进行计算。

  1.2不确定理论串联/并联原理

  不确定可靠性分析是通过不确定理论来处理系统可靠性的一个工具。许多现实的系统可以被简化成为布尔系统,系统中的每个元素运行都有两种状态:成功和失败。布尔系统中的元素通常由布尔不确定变量来表示ξ=1,不确定测度αΣ0,不确定测为1-α,上式中ξ为一个不确定元有x1,x2,…,xn,那么布尔函数f称作X结构函数,即X=1且只有在(fx1,x2,…,xn)=1。一个串联系统,可靠性指数可表示为:

  可靠度=M[(fξ1,ξ2,…,ξn)=1]=M[ξ1∧ξ2∧…∧ξn]=α1∧α2∧…∧αn4)

  一个并联系统,可靠性指数可表示为:

  可靠度=M[(fξ1,ξ2,…,ξn)=1]=M[ξ1∨ξ2∨…∨ξn]=α1∨α2∨…∨αn5)

  2CREAM及其失效模式基本概率

  CREAM的'侧重方向是人在生产活动中的绩效输出不是孤立的随机性行为,而是依赖于人完成任务时所处的环境或工作条件,人的认知控制模式和其在不同认知活动中的效应受到该环境或工作条件的影响,最终决定人的响应行为。

  飞行员在飞机驾驶舱内的操作行为输出就收到周围的环境和工作条件的影响,所以使用该方法对飞行机组操作进行分析。通过对大量事故事件的研读和分析,从中提炼4个事故和事件,这四个事故事件的特点就是事故原因最后都归结于飞行机组,同时在响应输出时受到周围环境的极大影响,即为:1)民航飞行学院TB-200型B-8830号飞机重大飞行事故;2)美国航空公司MD-82圣路易斯发动机起火;3)美国西北航空A320着陆时机尾擦地;4)阿斯特赖奥斯航空公司B752客机高空双发故障。

  CREAM模型中有十多种失效模式,通过对以上事故事件的分析和分解,每个事故或者事件都是以下4种失效模式{O2错误辨识(基本概率值为0.07);I2决策失误(0.01);E1动作方式错误(0.003);E2动作时间错误(0.003)}系列引起的,之后能以这4种失效模式概率值为未知数列出4个方程,以便求解。

  3驾驶舱环境下的飞行员应急操作可靠性模型

  该模型的建立方法是在采用双线并行的基础上,一条主线是已CREAM模型的分析过程为引导思路,逐个分析已经选取的事故事件;另一条主线是以民航系统中相关资深飞行员提供的数据为基础,应用不确定分布来处理数据,以确定飞行员在驾驶舱环境下遇到紧急情况时的可靠度,综合两条主线以形成方程组来修正CREAM失效模式基本概率值,最后应用不确定理论的串并联原理得到飞行员应急操作人误概率。

对不确定系数化学方程式的探讨论文2

  近年来,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增高。据WHO统计,全世界每年癌症新发病例将由的1000万人增加到的1500万人,而发展中国家将占60%[1]。癌症已成为我国继心脑血管疾病之后威胁人类生命的第二类疾病[2]。癌症的诊断也许是明确的,但由于患者对疾病知识的缺乏和对当前医疗水平的不了解,不能够预测疾病的发展过程和预后,加上随之而来的各种复杂的治疗,以上这些不确定因素往往使得患者无所适从,有可能导致他们缺乏确定与疾病相关事物的能力,即疾病不确定感。疾病不确定感是患者疾病经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显着影响患者的心理调节和适应能力甚至疾病的结局,增加患者在患病过程中的压力[3],从而影响患者的治疗和康复。

  1? 疾病不确定感理论

  美国护理专家Mishel于1988年在护理杂志《IMAGE》上发表了疾病不确定感理论[4]。该理论认为疾病不确定感是指个体缺乏确定与疾病有关事物的能力,属于认知范畴;当疾病引起相关刺激时,患者会对刺激的构成及其含义进行归纳和认识,当个人无法归纳这些事件的含义时,疾病不确定感就会产生。疾病不确定感主要来源于以下四个方面:(1)不明确疾病症状;(2)不明确复杂的治疗和护理;(3)缺乏与疾病的诊断和严重程度相关的信息;(4)不可预测疾病的过程和预后。

  迄今为止,有许多护理研究运用疾病不确定感理论证实了疾病不确定感广泛存在于诸如癌症、心脏疾病和许多慢性疾病人群当中[5],其中关于癌症患者的研究已包括了乳腺癌、肺癌、肠癌、前列腺癌和放射治疗的癌症患者。目前对疾病不确定感的研究对象已由患者扩大到患者家属以及患病儿童的父母。

  2? 疾病不确定感的测量

  Mishel经过多年的研究,完成了多个疾病不确定感量表制定,并对它们进行了信度和效度的测定。主要的量表有:(1)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用于测量住院患者;(2)疾病不确定感社区量表(MUIS-C),用于测量已经出院或社区患者;(3)疾病不确定感家属量表(MUIS-FC),用于测量患者家属;(4)疾病不确定感父母量表(PPUS),用于测量患病儿童的父母。

  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已由台湾的许淑连教授翻译成中文,并对癌症患者进行了信度和效度的'测定,表明此量表可以用于中国癌症患者[6]。

对不确定系数化学方程式的探讨论文3

  提高学生化学方程式学习效率初探论文

  摘要:化学方程式作为对化学反应的一种符号表示,是对宏观与微观的一种抽象地概括,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学生对它的学习直接影响到他们学习化学的水平。对于教师来说,需要寻找改进化学方程式学习的措施并把它运用于实践。文章从教学实例出发,提出了若干关于提高学习效率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化学方程式;学习效率;教学策略

  化学方程式作为一种语言符号,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因此在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掌握一些重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十分必要的,它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化学反应的实质,形成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基木技能。它还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化学的水平,同时也有利于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传统的化学方程式教学主要是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轻能力,这种结果导致学生机械地学习和记忆。学生在初中对化学方程式的掌握基本以死记硬背为主,这样加剧了学生思维的僵化,给高中化学学习带来诸多不利因素。进入高中,学生接触到的化学反应数量明显增加,而且化学方程式的难度也有所提高。若不改变原有的学习习惯,仍然采用以死记硬背为主的方法学习化学方程式,则往往会事倍功半,甚至还会因为学习效果不佳而影响到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笔者最近两年教高二学业水平类班级,发现学生高一所学的化学方程式能记得的寥寥无几。在复习过程中,化学方程式的复习需要花很长的时间,学生基本都是死记为主,需要几个来回默写记忆才能掌握。因此,如何在起始年级提高学生学习化学方程式的学习效率,无论是对有关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还是对于整个高中化学教学来说,都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我们认为,在化学教学实践中,为了提高学生记忆化学方程式的效果,应该特别重视以下策略的使用。

  一、让学生亲身经历完整的化学方程式书写过程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不单是一个知识的再现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过程也是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仅仅在记忆中贮存一定数量的组块还不够,还必须有产生式系统,即把组块组织起来的若干程序。学生不能完整再现化学方程式,尤其不能根据给定的条件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都与产生式系统的缺乏有关。不经历真正的知识形成过程而是简单接受的知识,是很难深刻理解和灵活应用的。一些学生想当然地认为背诵是学习化学方程式最好的方法,却从没有深入思考化学方程式各部分间的联系,没有经历一次完整的化学方程式书写过程。因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经历完整的化学方程式书写过程,能够促进学生产生式系统的形成,提高化学方程式的学习效率。

  如在学习“无机非金属材料——硅”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讲授硅的冶炼是利用焦炭作为还原剂与石英砂(SiO2)在电炉中反应制取单质硅。让学生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再分析二氧化硅的物质类别(酸性氧化物),引导学生依据酸性氧化物的通性推测二氧化硅可能的化学性质并举例(SiO2+NaOH——,SiO2+CaO——,SiO2+H2O——),让学生尝试完成上述所列出的化学方程式,使学生经历完整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过程。

  在学生完成后结合出现的问题进行评点,纠正出现的错误。结合自然界大量存在沙子的事实说明在通常条件下二氧化硅不能与水发生反应。

  二、利用实验事实作载体,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化学方程式作为一种化学符号,总是与特定的化学事实、化学反应联系着,它来源于事实,又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它不仅是化学学习的一种重要工具,更是化学思维简约、科学的表达方式。因此,化学方程式的学习必须讲过对化学实验事实等积极的思维加工过程才能完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加强实验教学,深入挖掘化学实验的思维价值,利用实验事实作为载体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化学实验对化学方程式学习的促进作用。这样学生才能把通过实验获得的直接经验与表征符号的化学方程式联系起来,深刻理解化学反应过程。

  如以铝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为例,在新授课的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实验的思维价值,把学生由对实验的直观感知引向对现象本质的深入思考,让学生通过分析、比较、抽象、概括、推理等一系列思维活动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在此基础上完成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第一步,教师演示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到两者产生的气泡,使学生获得该变化的感性认识。第二步,教师板书反应物(Al+NaOH+H2O-),引导学生分析气泡的可能组成并进行检验。学生根据反应物元素组成,结合已有知识经验,认为气泡的可能组成是氢气和氧气,教师进一步从氧化还原的`角度分析,铝只能表现还原性,而在一个反应总不能只有还原剂而没有氧化剂,因此产生的气泡只能是氢气。为了验证推理的正确性,老师可以对气泡进行检验。第三步,是一个难点,教师采用让学生阅读自学结合讲解的方式化解难点。通过读书,让学生认识另外一种生成物的组成以及名称。最后一步,让学生自己完成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三、利用熟悉的规律作类比,起到举一反三作用

  教学中,如果学生对新的化学方程式难以理解,在正式学习新知识之前,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他们比较熟悉的材料,这些材料同时又高度概括地包含了正式学习材料的关键内容。这些材料的内容介于新旧知识之间,在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中充当桥梁作用,使学生易于同化新材料。

  例如在学习氯、溴、碘有关置换反应时,可在学习前复习初中阶段学习的金属活动顺序及金属间的置换规律,作为先行组织者,通过已熟悉的反应(性质)进行比较,有利于对新知识的同化。

  金属置换规律:活泼的金属(还原性强)置换出不活泼的金属。

  非金属置换规律:活泼的非金属(氧化性强)置换出不活泼的非金属。

  已知氧化性:Cl2> Br2>(CN)2>(SCN)2> I2

  可推知下列反应:

  Cl2+2NaBr=2NaCl+Br2

  Br2+2HI=2HBr+I2

  Cl2+CaI2=CaCl2+I2

  Br2+2CN-=2Br-+(CN)2

(CN)2+2SCN-=2CN-+(SCN)2

  四、合理构建知识网络体系,使零散知识系统化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知识在人类的记忆中是以命题网络的形式储存的,知识的组织化水平越高,记忆效果越好。同一元素的不同物质形态在一定反应条件下可以实现相互转化,梳理这类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构建化学反应知识网络图,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理解和掌握化学方程式。由于学生普遍缺乏构建知识网络图的经验,开始阶段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指导。可以给出主要的反应物,让学生思考物质间可能存在的反应,利用箭头把能够实现转化的物质连结起来,并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这种训练能够增强学生对知识间联系的理解,同时能够比较有效地避免学生提取信息时出现的张冠李戴,即把一个化学反应的生成物写到另一个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的怪现象。

  如在学习了氮的循环后,让学生结合对有关化学反应的认识,利用物质间的相互反应构建知识网络图。可以布置作业:利用知识网络图画出N2、NO、NH3、HNO3、NH4NO3、NH4Cl等物质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并写出有关方程式。考虑到学生是第一次尝试这样的作业,对学生进行了必要的方法指导,要求他们把所给出的几种物质放在适当的位置,在可以相互转化的物质之间用带箭头的直线或折线连接。

  在构建知识网络时,学生必须是主动地学习,而不是为了完成任务,只把自己熟悉的化学反应所涉及的转化关系用箭头连接起来,把有关方程式从书上抄过来就了事。这样反而加重了学习负担,达不到所期望的效果。

  总之,要提高化学方程式的学习效率,除了掌握一定的记忆方法外,必须重视学习策略,通过亲身经历完整的化学方程式书写过程或合理构建知识网络体系等方法,提高对化学方程式的理解程度,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刘知新.化学教学论(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6

[2]王后雄.论化学方程式教学中高级知识的形成及教学策略[J].化学教育,2006,(1)

[3]杨文斌.有意义学习理论对中学化学教学的启示[J].化学教育,2003,(4)

对不确定系数化学方程式的探讨论文4

  4.1 将简单问题复杂化。给化学分析、研究和应用带来不便。

  4.2 掩盖了某些化学反应的本质。例如,Na2O2+2H2O=2NaOH+H2O2,2H2O2=2H2O+O2↑,前后发生的两个反应,前一个是复分解反应,后一个是氧化还原反应。后一反应中,2molH2O2中的2mol氧原子给了H2O,另2mol氧原子给了O2,H2O2自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将两个方程式加合之后,中间产物H2O2没有了,方程式变为:2Na2O2+2H2O=4NaOH+O2↑,表面上看似乎是Na2O2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2mol Na2O2中的2mol氧原子给了O2,另2mol氧原子给了NaOH,与事实不相符合,掩盖了化学反应的本质。显然,该反应过程分两步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出来,更清楚,更能揭示反应的本质。

  4.3 给化学方程式配平和实际应用带来不便。在化学知识传授、普及以及实际应用过程中,增大难度。尤其在工业生产和科学实验中,各物质的计量系数不确定,困难就很大。

对不确定系数化学方程式的探讨论文5

  经分析发现,不确定系数化学方程式具有以下特征。

  2.1反应物或生成物比较复杂。在HClO3→O2↑+Cl2↑+H2O+HClO4的反应中,HClO3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氧化产物有O2和HClO4。氯元素化合价有升有降,化合价降低生成Cl2,化合价升高生成HClO4,同时,还有氧元素化合价升高生成O2。在KMnO4+KI+H2SO4→MnSO4+I2+KIO3+K2SO4+H2O的反应中,氧化产物有两种I2和KIO3。在Cu2S+HNO3→Cu(NO3)2+CuSO4+NO2↑+NO↑+H2O的反应中,还原产物有两种NO2和NO。在CuSO4→CuO+SO3↑+SO2↑+O2↑中,既有硫酸铜加热的分解产物CuO和SO3,又有氧化、还原产物。在NaOH+H2S→NaHS+Na2S+H2O反应中,酸碱中和反应产物有NaHS、Na2S和H2O。

  2.2 一个反应可以看作由几个反应加合而得到。

  例如:HClO3→O2↑+Cl2↑+H2O+HClO4,可以看作:

  4HClO3=5O2↑+2Cl2↑+2H2O和7HClO3=Cl2↑+H2O+5HClO4乘以不同的系数加合而成。

  例如:KMnO4+KI+H2SO4→MnSO4+I2+KIO3+K2SO4+H2O可以看作:

  2KMnO4+10KI+8H2SO4=2MnSO4+5I2+6K2SO4+8H2O和6KMnO4+5KI+9H2SO4=6MnSO4+ 5KIO3+3K2SO4+9H2O乘以不同的系数加合而成。

  例如:Cu2S+HNO3→Cu(NO3)2+CuSO4+NO2↑+NO↑+H2O可以看作:

  第一个化学方程式Cu2S+12HNO3=Cu(NO3)2+CuSO4+10NO2↑+6H2O和另一个化学方程式 3Cu2S+16HNO3=3Cu(NO3)2+3CuSO4+10NO↑+8H2O乘以不同的系数加合而成。

  2.3 可以用待定系数法分析。

  用待定系数法分析和配平这些化学方程式时,发现某几个物质的系数会构成多元一次方程,方程的解不确定,所以系数不确定、不唯一。

  如:CuSO4→CuO+SO3↑+SO2↑+O2↑,用待定系数法分析,aCuSO4→bCuO+cSO3↑+dSO2↑+eO2↑,根据原子守恒列方程如下:

  解方程组得:d=2e,d和e构成二元一次方程,方程的解不确定,所以,化学方程式的系数不确定、不唯一。

  3化学方程式出现不确定系数的原因分析

  先看一下两个等式的变换。①a=b,②c=d。将①式和②式左右分别相加,得:a+c=b+d。将①×2和②式左右分别相加,得:2a+c=2b+d。将②×2和①式左右分别相加,得:a+2c=b+2d……。将①式和②式分别乘以不同的系数之后加合,就可以得到无数个等式。本来很简单的两个等式,由于乘了不同的系数后进行加合,可以得到不同的无数个等式。化学方程式也一样,可以看作是等式。如果将两个化学方程式乘以不同的系数再加合,也可以得到不同的无数个化学方程式。

  所以,化学方程式出现系数不确定的原因,就是将两个简单的同时发生的或先后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乘以不同的`系数后加合造成的。

对不确定系数化学方程式的探讨论文6

  对未来的不确定恐慌 -资料

  我心里凉凉的,却笑,“ 还会哭,”

  我庆幸我有一对活宝爹妈,对生活从来报喜不报忧,也不会和我谈及他们的晚年该如何度过,只是有次经过一老年公寓的时候说,“以后我们的归宿可能就这里。哪能指望你们?”

  我平时压根不敢想这些问题,特别是睡觉前,因为如果一想,注定失眠。 我也不敢想未来,工作以来,每月上缴各种保险,养老、失业、生育、还被人推销买过各种商业保险,却从来没给过我安全感。

  离职、入职,入职、离职,这个城市的企业对来来往往的员工并不具有任何的表情,总是纯粹的买卖关系,带着冷冰冰的面具。

  我的工作微不足道,工作几年了,手头那些内容新人来了几天便能教会。没办法,事情细分了之后,总不会有太大的.难度。有我没我,企业一样运作,地球照样旋转。我没那么重要。我可以被很多人取代。

  同学中,安分的人可以守着一个工作做很久,不安分的人跳来跳去有的干脆做了小买卖,未来会如何,谁都不知道,只是认识的大部分人都在挣扎着,倒是真心有一种 丝的归属感。

  我爸说他大学毕业那会分配工作,大家都去了对口单位,只想着好好工作领导认可了就能分房子能提拔,很少想别的,

资料

  没什么雄心壮志,也没什么忧虑。人活的很纯粹。

  我很羡慕。

  我或者我们,活的总是那么浮躁,或许这个时代的青年内心都是狂傲躁动的,有几个甘愿平凡?没有修炼成精的年轻人,总要浮躁的蹦Q几年才符合规律吧。

  下午出去办事,看到几个卖水果的在板车上打扑克,零下几度的气温,穿着棉袄,黝黑的脏手,满足的笑容,崭新的扑克。

  那种幸福我已经不会有。

  心大了,自然不甘如此庸俗的满足与快乐。然而,我却连微不足道的满足与快乐也很少获得。

  我不知道生命线往前,我会遇到什么样的契机,让我升华或者堕落,富裕或者贫穷。我努力工作努力学习,命运却只有一小半在自己手里,越成熟越明白——很多东西,太不可控了。

  所以我会和M一样,有莫名的恐惧。不敢想30岁以后会怎样,生了孩子会怎样,父母老了会怎样,经济崩溃了会怎样,老公出轨了会怎样……

  就像人惧怕死亡,是因为对死亡的未知。我惧怕未来,亦是如此。

  我劝自己要活在当下,偶尔袭来的恐惧与迷茫却在不经意间如影随形。

  我想目前唯一能做的,就是继续修炼,修炼成越发可以掌控自己掌控格局掌控情绪掌控人生的老妖怪吧……

对不确定系数化学方程式的探讨论文7

  国外学者对癌症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研究较多,尤其是关于乳腺癌患者的研究较深入。国内疾病不确定感的研究报道较少见,且多集中于乳腺癌患者。

  3.1? 癌症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因素? 国内外有关癌症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影响因素的探讨中,其人口学属性中的某些变量会对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产生影响,如:婚姻状态、社会地位、经济条件、文化程度、年龄、性别等,但相关性并没有一致的结论。而疾病因素中,自觉病情程度、住院经验、患病时间以及治疗方式对疾病不确定感也有一定的影响。患者所获取的社会支持程度,文化程度是已经证实的主要影响因素。

  3.1.1? 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具体指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包括家庭、亲属、朋友、同事、伙伴、党团、工会等组织所给予的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帮助和支援,反映了一个人与社会联系的密切程度和质量[7]。对患者而言,还包括来自医务人员的社会支持,并且这一点十分重要。社会支持的目的是通过与他人交流意见,患者可得到相关信息和处理问题的方式技巧,认清自己的处境,进而调节心理,以减少负性情绪。国内李美云对乳腺癌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影响因素的研究中发现社会支持是疾病不确定感最大的影响因子,可解释总变量的23.1%,患者获取的社会支持越多,其疾病不确定程度越低[8]。Braden的研究指出在癌症诊断期的患者如果有更多的机会与他人交换疾病有关意见,将降低对疾病有关事物的不明确性;在治疗期的患者如果得到较多的信息支持,可增加对疾病的自控力,使疾病不明确性降低,而且通过与他人讨论可更加了解疾病的情况[9]。

  3.1.2? 文化程度? 根据疾病不确定感理论,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受其认知能力的影响。认知能力是指患者本生具有的对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的能力[4]。患者文化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其认知能力。在对进行放射治疗的癌症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的研究中,证实了患者的文化程度与疾病不确定感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文化程度较低者往往有较高的疾病不确定感[10]。但也有研究表明低文化程度者对疾病相关信息的需求较高[11]。

  3.2? 癌症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与其他相关概念的研究

  3.2.1? 与生活质量的相关研究? 疾病不确定感对患者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通过影响患者的心理调节能力和应对能力增加患者在患病过程中的压力,从而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通过对年轻乳腺癌患者的研究表明,疾病不确定感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疾病不确定感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3]。在对行保守治疗的前列腺癌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的研究当中也证实了疾病不确定感程度可影响其生活质量,疾病不确定感程度越高,生活质量越低[12]。

对不确定系数化学方程式的探讨论文8

  2)模型的建立过程中也得到了一种新的、适合相应系统的人为因素数据收集和量化的方法;

  3)得到民航领域人为因素数据后,应用不确定理论串并联原理计算飞行员人误差错概率,更高效地对飞行员应急操作可靠性进行评估。

对不确定系数化学方程式的探讨论文9

  分析第4个事故(阿斯特赖奥斯航空公司B752客机高空双发故障)作为案例进行过程分析和演示,可得到一个方程式,其他3个同样都会得到对应的方程式。

  4.1分析和构建事件序列

  通过对这起事故的分析和分解,根据CREAM的分析过程,得到关于这起事故的认知行为和认知功能关系列表。

  4.2CPCs因子确定

  根据此次事件报告,对9种CPC因子(1.组织的完善性;2.工作条件;3.人机界面与运行支持;4.规程/计划的可用性;5.同时出现的目标数量;6.可用时间;7.工作时间;8.培训和经验的充分性;9.班组成员的合作质量)进行分析,其中只有培训和经验的充分性最有可能对绩效造成影响,要根据分析CPC对于绩效可靠性影响可得出相应的权重因子。

  4.3识别认知功能失效模式

  通过分析确定5个任务中最有可能的失效模式,得到如表2所示的认知功能失效模式。

  通过分别记下CPC因子数目之和来得到的一组[Σ降低、Σ不显著、Σ改进]值,人完成任务所处的认知控制模式是由Σ改进和Σ降低综合影响确定而来。这里设每个失效模式的失效值分别为X1、X2、X3、X4,则由1-n仪i=1(1-X)i=P公式得到方程式等式左边计算式为:

  1-(1-X1)(1-5X2)(1-2X3)(1-5X2)(1-2X4)

  通过同样的分析方法得到了4个事故事件的公式为:

  1-(1-2X1)(1-5X2)(1-2X4)(1-2X3)(1-2X4)=P16)

  1-(1-X1)(1-5X2)(1-X1)(1-8X3)(1-10X2)(1-2X4)=P27)

  1-(1-X1)(1-10X2)(1-10X4)(1-2X1)(1-10X3)=P38)

  1-(1-X1)(1-5X2)(1-2X3)(1-5X2)(1-2X4)=P49)

  4.4不确定理论数据处理

  在不使用CRAM模型中人的可靠性数据前提下,必须从民航资深飞行专家得到主观信度,从而才能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进行量化,每个专家给出的事件刻度值以及信度值(主观概率)为专家1给出的五个主管概率值为{(0.1,0.4)(0.3,0.8)(0.5,0.4)(0.7,0.2)(0.9,0.1)(1,0)};专家2{(0.1,0.3)(0.3,0.9)(0.5,0.6)(0.7,0.4)(0.9,0.2)(1,0)};专家3{(0.1,0.2)(0.3,0.8)(0.5,0.5)(0.7,0.3)(0.9,0.1)(1,0)}。

  该事件的主观概率值根据专家经验数据后通过不确定分布而得为P4=0.180。通过同样的方法确定其他3个事故事件的主观概率值分别为P1=0.165,P2=0.272,P3=0.250。

  将6),7),8),9)组成方程组,以matlab作为数学计算工具,从而,得到了民航人因系统中的4种失效模式基本概率值,分别为O2错误辨识(0.039);I2决策失误(0.014);E1动作方式错误(0.00014);E2动作时间错误(0.006)。

  4.5飞行员应急操作人误概率

  据此,可得到该事件的可靠性量值为:

  P={[(1-P1)∧(1-5P2)∧(1-2P3)∧(1-5P2)]∨[(1-P1)∧(1-5P2)∧(1-2P3)∧(1-5P2)]}∧(1-2P4)

={[(1-0.039)∧(1-5×0.014)∧(1-2×0.00014)∧(1-5×0.014)]∨[(1-0.039)∧(1-5×0.014)∧(1-2×0.00014)∧(1-5×0.014)]}∧(1-2×0.006)=0.99972

  通过应用不确定串并联原理得到该事件的操作可靠度为0.99972,也就是说该事故的其人为失效概率为0.00028,而通过应用CREAM计算驾驶舱失误概率,飞行员在紧急情况下执行飞行任务操作失效概率都在10-1~-2数量级,通过对专家走访,实际出现异常情况的数值远远要小于这个数量级,所以该结果更具有实际意义。

  5结论

  本文对飞行员在驾驶舱环境下的执行紧急任务时的人为因素进行了分析和量化,建构了挖掘和量化模型。

对不确定系数化学方程式的探讨论文10

  例2:KMnO4+KI+H2SO4→MnSO4+I2+KIO3+K2SO4+H2O,系数可以是:2,5,5,2,2,1,3,5;或8,15,17,8,5,5,9,17;或12,35,33,12,15,5,21, 33,……

  例3:Cu2S+HNO3→Cu(NO3)2+CuSO4+NO2↑+NO↑+H2O,系数可以是:1,8,1,1,4,2,4;或2,14,2,2,5,5,7;或3,26,3,3,15,5,13……

  例4:CuSO4→CuO+SO3↑+SO2↑+O2↑,系数可以是:3,3,1,2,1;或4,4,2,2,1;或5,5,3,2,1……

对不确定系数化学方程式的探讨论文11

  例1:HClO3→O2↑+Cl2↑+H2O+HClO4,化学方程式可以写成:

  3HClO3=2O2↑+Cl2↑+H2O+HClO4

  5HClO3=O2↑+Cl2↑+H2O+3HClO4

  7HClO3=7O2↑+3Cl2↑+3H2O+HClO4

  11HClO3=5O2↑+3Cl2↑+3H2O+5HClO4

  13HClO3=4O2↑+3Cl2↑+3H2O+7HClO4……

  以上化学方程式,反应物和生成物相同,均符合质量守恒、电子守恒(或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等原则,化学方程式书写没有错误。但是,系数不确定不唯一,将这类化学方程式叫做不确定系数化学方程式。

对不确定系数化学方程式的探讨论文11篇(化学方程式待定系数法)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