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吾小秘【www.wxiaomi.cn】,您身边的文字小秘书!

浅谈绿色贸易壁垒与我国纺织服装业的出口对策

时间:

浅谈绿色贸易壁垒与我国纺织服装业的出口对策3篇 绿色贸易壁垒对服装出口的影响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浅谈绿色贸易壁垒与我国纺织服装业的出口对策3篇 绿色贸易壁垒对服装出口的影响,欢迎参阅。

浅谈绿色贸易壁垒与我国纺织服装业的出口对策3篇 绿色贸易壁垒对服装出口的影响

浅谈绿色贸易壁垒与我国纺织服装业的出口对策1

  摘 要

  绿色贸易壁垒是指那些借以保护环境而直接或间接采取的限制甚至禁止贸易的措施。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绿色贸易壁垒已成为我国蔬菜出口的主要障碍,因此深入剖析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蔬菜出口造成的消极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有利于我国蔬菜出口的发展和出口蔬菜的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关键词:

  绿色贸易壁垒

  蔬菜

  贸易

  影响

  Abstract

  Green barriers are those that in order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either directly or indirectly taken to restrict or even ban on trade the world economic development, green trade barrier has become the main obstacles to the export of vegetables, so-depth analysis of green trade barriers on China's vegetable exports of the negative impact and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is conducive to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vegetable exports and export of vegetables international words: Green Trade Barrier

  Vegetables

  Trade

  Impact

  目录

  前言

  一、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蔬菜出口的影响

(一)提高了我国蔬菜的出口门槛

(二)削弱了我国蔬菜出口的竞争力

(三)增加了我国蔬菜的出口成本

(四)缩小了我国蔬菜的出口范围

  二、我国蔬菜出口遭遇绿色贸易壁垒的原因

(一)严格的检验检疫标准

(二)强制性绿色技术标准的应用

(三)苛刻的包装要求

(四)发达国家不合理的保护政策

  三、我国蔬菜出口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对策

(一)完善我国的检验检疫标准

(二)增加出口蔬菜产品的技术含量

(三)实施绿色包装战略

(四)加强与发达国家贸易磋商

  四、结语

  前言

  随着我国加入 WTO,农产品国际贸易自由化的进一步发展,作为我国主要出口农产品之一的蔬菜业迅猛发展。但是随之而来,我国的蔬菜业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国际绿色贸易壁垒的限制和制约,严重影响了我国蔬菜产业的发展壮大。在我国各类出口农产品中,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蔬菜,一直是我国较有竞争实力和增长潜力的出口农产品,蔬菜及其制品生产成本远低于国际水平,在贸易中具有较强的价格和成本竞争优势。据FAO 统计,自1990年以来,我国的蔬菜出口量一直居世界前5 位,蔬菜进出口顺差占我国整个农产品进出口顺差的44.8%,蔬菜为平衡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做出了突出贡献。蔬菜出口在2005、2006、2007年蔬菜出口额分别为、、 亿美元。虽然蔬菜出口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态势。但伴随着蔬菜出口总量的增长,我国蔬菜出口的优势则呈现下降趋势,而愈演愈烈的绿色贸易壁垒是成为我国蔬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减弱的主要原因。

  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蔬菜出口的影响

  一、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蔬菜出口的影响

  绿色贸易壁垒的出现最初是以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为目的,各国通过制定、实施绿色保护法规和技术标准,客观上可以防止不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商品进口,从而有利于维护动植物和人类自身的安全与健康。但是许多发达国家却以此为借口,对我国农产品出口严加限制,使我国农产品出口日益被动。

(一)提高了我国蔬菜的出口门槛

“入世”几年来,我国蔬菜等农产品遭遇绿色贸易壁垒的阻挠似有愈演愈烈之势,至今共约有90%的我国农产品受到绿色壁垒的限制和影响。由于绿色壁垒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和不确定性,当今作为绿色门槛的环保法律法规以及苛刻的检验检疫制定的主动权主要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加之没有一个国际通行的普遍标准或可比标准,进口国可以根据国内的需要随时制定并实施针对进口产品的绿色标准,致使出口国常常陷入被动,造成很大的贸易风险。我国作为发展我国家,对发达国家的市场走向及法律法规信息的掌握也相对滞后,造成产品被扣留或销毁事件屡屡发生,损失惨重,蔬菜出口的门槛日益增高。

  牡丹江记者从黑龙江蔬菜批发市场获悉,近期19种蔬菜综合平均价格为每公斤元,与前期相比下降了%。外进菜交易量12万公斤,增加了6万公斤,上升幅度为50%。地产蔬菜交易量401万公斤,增加了3万公斤。蔬菜价格降幅较大的品种是黄瓜、菠菜、茼蒿、油菜、白菜,降幅分别为-%、-%、-%、-%、-19%[1]。

  据《我国青年报》报道,日前,日本有关媒体故意夸张从我国进口蔬菜中检测出部分残药事件,将之说成是“威胁到国民健康的重大问题”,以致造成日本人对我国蔬菜产品的“恐购症”。这种不负责任的做法,直接导致目前我国蔬菜中荷兰豆、青花菜、大葱等6个品种输出日本严重受阻,不少订单被取消据海关统计,2008年6月,我国对日农产品,蔬菜出口大幅下降,当月出口额同比下降18%,其中蔬菜的对日出口基本停止增长[2]。

(二)削弱了我国蔬菜出口的竞争力

  对于像我国这样一个大国来说,我国蔬菜出口主要是依托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以价格优势占领国际市场,“入世”后传统的比较优势在层出不穷的技术壁垒面前已逐步被规模小、技术差、质量低等弱点所抵消。蔬菜的生产量大以及价格低等国际竞争优势已经落伍,现在的国际市场普遍增加蔬菜产品的高科技含量,我国的生产水平和发达国家相距甚远,环保技术落后,当然无法适应发达国家高科技含量的要求,这就使我国的蔬菜出口竞争力日益削弱。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已成为企业发展的最大障碍。

  日本通过开展绿色认证、征收绿色关税及实施所谓的反补贴措施,2008年已在全国推行“身份认证制度”,即凡进入日本国内市场的蔬菜必须标明品种、产地、生产者姓名和认证号码等,否则不允许销售。“蔬菜身份认证制度”推行之后,日本各地又对新制度“层层加码”,要求市场上销售的本地蔬菜都必须有认证标志,并且明文规定各种蔬菜的农药残留量,甚至新鲜蔬菜的保质期也要符合高技术含量标准。对我国蔬菜来讲,今后进入日本市场将更趋困难。

  这些过于强制性的技术标准使我国出口蔬菜竞争力大大削弱。在绿色标志认证方面,我国外贸企业为了获取国外认可的绿色标志,不仅要支付大量的检测、测试、评估、购买先进仪器设备等间接费用,而且还要支付不菲的认证申请费和标志的使用年费等直接费用,导致农产品的成本大幅上升,进而也丧失价格优势。使我国蔬菜出口的总体竞争力下降。

(三)增加了我国蔬菜的出口成本

  昆明晋宁华洲蔬菜有限公司是昆明一家从事蔬菜基地开发和蔬菜加工、出口的市级重点龙头企业,公司产品主要销往东南亚国家。公司总经理唐少华介绍,公司2008年加工出口蔬菜4000吨,金额达到670万美元。但由于劳动力升值、产品包装要求严格,原材料涨价、人民币升值等原因,企业受到不小的影响。特别是包装技术的要求最为头疼,一年就因为包装不过关导致退货,换货损失数十万元。每次贸易为符合包装要求都要多耗费人力,物力,使蔬菜的生产成本大幅度增加,现在企业已对对外出口丧失信心[3]。

  包装不过关提高包装技术是每个外贸企业面对的首要问题,但是包装技术的引用以及技术的研发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我国作为一个发展我国家,外贸企业力量相对弱小,采用先进技术必然受到企业生产规模的限制,绿色包装产品往往比传统的包装产品成本高,因此在与传统包装产品竞争时,不具备价格优势。但是包装不过关直接影响产品的出口,为解决这已问题就必须加大包装的投入,这直接导致了产品的生产成本增加。

(四)缩小了我国蔬菜的出口范围

  我国蔬菜很大部分出口到日本,美国以及欧盟等国家。日本又是我国食品、农产品出口的第一大市场,占我国农副产品出口总量的32%。我国的蔬菜出口过于依赖日本这样的国家,就增长了发达国家的嚣张气焰,肆意颁布法规禁止或限制我国的蔬菜进口,最近几年,我国能出口的蔬菜范围越来越小,严重影响和制约我国的蔬菜出口。

  日本严格实施的“肯定列表制度”,各项政策越渐严苛,其中就明文规定禁止进口我国的数十种蔬菜,对其他品种也严格限制,这使我国的蔬菜出口范围逐渐变小。浙江省的蔬菜出口在全国也有重要地位, 如新鲜芦笋2008年预计出口量达350万吨, 占我国出口新鲜芦笋总量的75%左右。但从2008年1月开始,日本对从我国进口的芦笋实行批批检验的临时措施, 要求检测甲胺磷、敌敌畏、毒死蟀、氯氰菊脂等农残项目,几乎禁止了我国芦笋的进口[4]。

  除日本之外,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也火上浇油,以病原菌、痕量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真菌毒素类、海藻毒素类、植物源毒素、兽药残留类和食品添加剂等借口,明文规定禁止或限制我国的部分蔬菜进口。本来我国的出口对象就过于集中,发达国家的这一系列法规的实施更使我国蔬菜出口的范围小的可怜。

  二、我国蔬菜出口遭遇绿色贸易壁垒的原因

(一)严格的检验检疫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WHO)和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制定了许多检测和管理目标,尤其关注蔬菜产品是否有农药残留污染、重金属污染、细菌超标等现象。如日本制定的“植物检疫法实施规则” 曾使我国输日蔬菜多次遭到退货或销毁的厄运,特别是菠菜出口历经坎坷,直至遭到日本禁止入境的待遇。此类严格的检验检疫标准,使我国许多出口商束手无策,经济损失惨重。

  发达国家拥有先进的科技手段,所以本就依托发达的科技手段制定了许多十 4 分苛刻的进口检验检疫制度,这些检验检疫制度对我国这个在农产品生产领域还未大规模使用先进农业科学技术的国家来说有着很多不利影响。如2007年日本熊本县农业研究中心通过DNA鉴定,并依据日本修正后的《种苗法》的有关规定,认为我国产的菠菜所使用的蔺草就是熊本县所开发的“日野绿”,侵犯了其知识产权,要求政府禁止从我国进口这种蔬菜[5]。

  日本人一向对食品安全卫生问题十分重视,蔬菜等农产品的农药残留量一旦超过限制标准,均不得上市销售和食用。2008年,日本厚生劳动省以及全国各有关方面对各种蔬菜进行了191万次抽样检查。日本正式施行的《食品中残留农业化学品肯定列表制度最终草案》明确设定了进口食品、蔬菜中可能出现的734种农药、兽药和饲料添加剂的近5万个暂定标准,这种严格的检验检疫制度大幅抬高了进口蔬菜的准入门槛[5]。

(二)强制性绿色技术标准的应用

  一些发达国家利用自己先进的农产品生产、加工技术和管理优势,往往通过立法手段,制定严格的强制性技术标准,限制进口我国蔬菜。像日本的“ 植物检疫法实施规则” 使我国的大部分蔬菜和瓜果类产品遭到禁止。由于我国蔬菜生产量大、面广,生产加工技术落后,管理水平低,集约化和产业化程度不高,不仅蔬菜产品的外观,如大小、形状、色泽和整齐度及内在品质如糖份、矿物质、维生素营养成份含量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而且蔬菜食品的包装、保鲜、冷藏、贮运等环节也难以达到国际标准,使我国蔬菜的出口竞争力大大削弱。

  日本利用其繁杂的绿色技术标准、先进的技术手段,在产品检验检疫方面不断增加技术项目、扩大范围、提高苛刻程度,来自于我国的出口农产品往往因受制于多项技术指标参数而顾此失彼。以我国输日冷冻菠菜为例,以前一箱冷冻菠菜到日本一个星期左右就可获得通关,但2008年7月后拖延到了35天,原因是日方新增了原本没有要求的材料技术审核。而且日方要求输日菠菜必须同时附带大批书面材料,用于记载菠菜从种植到出口每一个环节的详细情况,而这些仅是以通关前让日方判断我国冷冻菠菜是否有资格获得检查,并不代表材料齐全日方就一定会检查。检验检疫部门认为,大量的附加技术劳动给出口企业增加了难度,以前山东每年出口日本的冷冻菠菜为4万-5万吨,而自2008年7月以来每年1万吨的出口量都无法实现。

(三)苛刻的包装要求 我国蔬菜出口成本增加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包装不过关,大多的发达国家已专门制定绿色包装制度,对于不符合标准,要求的产品一律不得进口,给我国蔬菜出口增添了巨大的压力。因此,为了达到进口国的包装要求,我国蔬菜的出口企业必须加大对包装的投入,改换更先进的,符合标准的包装材料,这就大大增加了产品的生产成本。

  绿色包装制度是指发达国家制定的有关产品包装的更高、更完善的标准制度,它涵盖了包装材料、包装、标志、标识和废弃物的回收、复用和再生等等方面,是为了防止包装材料及其形成的包装废弃物给环境造成危害,或结构不合理的包装容器可能损害使用者的健康而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绿色包装制度可以有效解决环境问题,是实现包装和环境协调发展的最佳途径,符合世界环保潮流,但这种制度也常被一些国家作为是否准予进口的标准以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成为绿色包装壁垒。绿色包装壁垒以其外在的合理性和内在的隐蔽性,成为发达国家广泛采用的一种贸易壁垒。

  不仅如此,一些国家还对蔬菜的包装有特殊要求,对商品包装材料的易处理性和可回收率有特殊的要求和标准。而我国农产品的包装材料落后,不易处理,可回收率低,这就造成许多产品因为包装问题而出口困难。例如2007年9 月,美国农业部提出,我国出口商品的包装使用了未经处理的材料,将亚洲地区的长刺蜂带进了美国。为此向我国发出90 天的最后通牒,要求我国商品在期限内改换包装,否则2008年1月以后将禁止使用上述包装材料的商品出口到美国。

(四)发达国家不合理的保护政策

  近年来,由于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成本低廉,生产劳动密集型农产品有一定的成本比较优势,能够以较低的价格进入国际市场,使我国蔬菜出口能力大幅度提高。20O8年蔬菜出口总量达4699 万吨,蔬菜出口总额也具有相当规模,为25.44 亿美元。2008年我国蔬菜出口量为进口量30 多倍,出口金额是进口金额的50 多倍,我国蔬菜出口竞争力系数为0.912。显然,像美国,日本等对于我国有严重逆差的国家来说,政府对农业长期实行保护政策,使农产品缺乏竞争力,但保护的结果是劳动力成本增高、生产效率相对偏低、价格居高不下。因此我国的蔬菜产业对他们的蔬菜产业有很大的威胁[7]。

  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关税壁垒及某些非关税壁垒在我国的实施就受到了限制,为了在竞争中获胜,保护国内的市场的利益,发达国家成员有意利用世贸组织协议允许下的绿色贸易壁垒来对我国蔬菜业的发展加以限制和制约,以此来达到缩小贸易逆差,保护本国产业的目的。如日本对我国设限农产品在成本上占绝对优势。以大葱为例,在考虑劳动力成本的情况下,日本比我国高元/公斤。在这种情况下,当蔬菜等农产品大量进口时,自然会使一些农户利益受损。为此,日本政府为片面保护本国相关农业产业,就通过设置贸易壁垒对我国蔬菜设卡,限制我国蔬菜的进口量和进口品种进入日本市场,像他们这种不合理的政府保护主义使我国蔬菜的出口严重被阻,能够出口的范围越来越小。

  三、我国蔬菜出口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对策

(一)完善我国的检验检疫标准

  如今的国际贸易形势就是如此,我们既然不可能改变国外的不合理措施,我们只能自己努力,完善自己来适应这个市场,因此在严格的检验检疫制度下,我国应建立与国际接轨的蔬菜安全质量和卫生标准体系。参照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和世界卫生组织(WHO)等国际组织的标准和有关发达国家的标准,结合我国实际,逐步制定蔬菜产品的安全质量标准,合格评定程序和检测方法。进一步的完善我国蔬菜的检验检疫体系。

  在蔬菜生产基地推行“良好农业操作规范”,抓住蔬菜安全卫生问题的关键控制点(HACCP),规范生产基地农药的管理和使用,并且还要建立和完善涉及蔬菜产品的安全质量的法律法规体系,制定蔬菜生产、加工、销售管理办法,严格把好蔬菜出口的质量关。建立农产品病虫害的防疫体系。建立疫情风险预警机构,加大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力度,实行病虫害预测预报制度和疫情控制消灭制度,为蔬菜生产提供良好的科学依据。

  加大农药安全知识的宣传力度,提高蔬菜生产经营者对蔬菜安全卫生重要性的认识,同时建立蔬菜生产经营的违规查处制度,发现违规行为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治理。完善农药生产、经营、使用的管理制度,确保在生产过程中无农药污染。对农药经营部门实行认可制度,规定蔬菜基地使用的农药必须来自经农药主管部门认可的经营单位,杜绝蔬菜基地购买使用禁用农药。

(二)增加出口蔬菜产品的技术含量

  由于我国绿色产业和绿色产品的发展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的差距,无论是企业技术创新还是改造传统产业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都比发达国家落后。我国绿色环保技术差,出口产品初加工、低附加值产品占有很大比例,一些农副产品及加工产品多数不符合发达国家的绿色技术标准。,也因此阻碍了我国企业的对外贸易和农副产品及加工产品的出口。因此,大力发展环保科技,提高产品技术标准、安全标准、卫生标准和环保标准,是我国农产品出口符合发达国家绿色技术标准的关键,也是提高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国际竞争力、扩大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关键。

  诺思在其名著《西方世界的兴起》中所提出的,技术创新需以制度安排和所有权激励为环境条件,有效的经济组织是经济增长的关键。我国蔬菜应对绿色壁垒在加强生产、加工、检验等技术创新的同时,更要重视制度的创新。政府在这方面应加大支持力度,给生产者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行业协会和企业的也应共同参与,行业协会积极发挥中介作用;蔬菜生产、加工、销售单位以技术进步、创新发展推动蔬菜质量的提高和标准化。以制度创新促进技术创新是突破进口国绿色壁垒的有效手段。努力提高我国蔬菜出口的技术含量,符合并超越发达国家强制性的技术标准,一定可以打破发达国家的绿色壁垒。

(三)实施绿色包装战略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我国家,无论在资金、技术及生产者的环保意识等方面都和发达国家有相当的距离,当我们的包装达不到别国标准时,或为达到标准使成本增加到无利可图时,面临的将是退出市场。IS0环境管理体系国际标准规定对不符合该标准的产品,任何国家都可以拒绝进口,从而使不符合标准的产品被排除在国际贸易之外。我国的环境标志制度产品种类较少,所以使得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难以提高。

  邓小平同志说过:“发展是硬道理。”只有顺应国际市场对产品越来越严格的安全卫生要求和环保要求这一潮流持续发展, 才能逐步打破各发达国家设置的技术壁垒和绿色贸易壁垒。潮流不等人, 时间不宽恕落后。行动越慢, 贸易壁垒越来越高大而难以逾越。因此我国必须实施绿色包装战略,把包装技术搞上去,只有这样,我国才能在市场上拾回优势,降低成本。

(四)加强与发达国家贸易磋商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环保法规与标准尤其是与蔬菜贸易有关的尚不健全,与发达国家距离甚远,而且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还严重影响了我国生态环境的质量。同时我国农产品贸易行业在环保意识、行政管理、发展战略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已经影响到我国蔬菜的出口,但是在分析我国蔬菜出口受阻原因中我们已经可以看出主要原因就是发达国家利用其先进的技术、苛刻的进口限制等制造贸易壁垒限制我国蔬菜进口,以及违反WTO的非歧视原则片面对我国蔬菜进行歧视性限制造成的,因此我国的蔬菜要想顺利进入国际市场,光靠自身的努力提高还是不够的。还要加强和发达国家的对话交流,贸易磋商,提高自身产品质量的同时搞好与贸易伙伴的关系,突破其绿色贸易壁垒,使我国蔬菜质量要达到合格的卫生标准,满足各国制定的更为苛刻的绿色标准。

  如今,一个品种的贸易也会关系到整个贸易,我们不仅要在蔬菜方面下功夫,其它方面也不能放松,像农产品,食品等,加强贸易磋商不仅对蔬菜的贸易有很大的帮助,对我国其它的出口也都至关重要,因此,我们一定要把搞好贸易关系放到一个重要的层次。不仅与发达国家,和发展国家也一样,我国蔬菜出口对象的过于集中也使我们蔬菜出口非常被动,只有这样,我国蔬菜的出口范围才会更广,我国的贸易才能立与不败之地。

  四、总结

  从客观上看,发达国家近几年不断加强的绿色壁垒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蔬菜产业的规范化发展。但不可否认的是,其合法性、合理性的背后确实存在以“绿色”之名行“保护”之实。今天,绿色壁垒作为非关税壁垒最有效的手段,不仅极大地损害了我国蔬菜生产者尤其是菜农的经济利益,降低了蔬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还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产品的国际声誉。

  但是,我们也不能只看到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贸易的消极影响,它也会给我国带来很多帮助,让我国企业更能接受住考验,也会对我国的生态环境有很大益处,并且会使我国的贸易跟上时代和潮流,永远不被市场所淘汰。在绿色壁垒中我们看到自己的许多不足,在努力克服不足的同时,使我国的蔬菜业更为完善和强大,在多元化市场中能够有更大的作为。

  参考文献

  牡丹江日报

  中国青年日报

  中国食品产业网 农产品市场周刊

  DARGEN 菏泽日报

  农业信息网

  2008年6月

  2008年8月

  2008年8月

  2008年3月 2008年6月 10 个项目郓城落地》 2008年1月 2008年11月[1]

《牡丹江市蔬菜出口批发价格》[2]

《中日蔬菜**》[3]

《劳力成本增加蔬菜出口利润缩水近半》[4]

《肯定列表制度》[5] 《中日农产品贸易摩擦问题分析》[6]

《威海[7]

《国际蔬菜市场现状及我国蔬菜出口对策》

浅谈绿色贸易壁垒与我国纺织服装业的出口对策2

  浅析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

  农产品出口的影响

  雒虎军 2009年5月

  目 录

  论文摘要(中文)?????????????????????????? 2

  一、绿色贸易壁垒理论???????????????????????? 3

(一)绿色贸易壁垒的概念?????????????????????? 3

(二)绿色贸易壁垒产生的原因???????????????????? 3

(三)绿色贸易壁垒的基本类型???????????????????? 3

(四)绿色贸易壁垒的特点及实施条件????????????????? 4

  二、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 5

(一)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绿色贸易壁垒现状?????????????? 5

(二)影响分析??????????????????????????? 6

  三、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绿色贸易壁垒原因分析????????????? 7

(一)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绿色贸易壁垒的国内原因分析????????? 7

(二)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绿色贸易壁垒的国际原因分析????????? 8

  四、我国农产品出口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策略?????????????? 8

(一)加强政府的宏观管理?????????????????????? 8

(二)强化企业的微观管理?????????????????????? 9 结论????????????????????????????????11 参考文献??????????????????????????????12

  摘 要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同时也是农产品出口大国。加入WTO推动了农业参与全球化竞争,在为中国农业发展提供更多机遇的同时也使中国农业面临巨大的挑战和风险。近年来,随着全社会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发达国家凭借他们在科技、管理、资金及环保方面的优势,为达到保护贸易的目的,推出了一种新的非关税壁垒即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造成很大影响。本文从绿色贸易壁垒的概念入手,对绿色贸易壁垒理论进行概述,从正负两方面分析了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剖析了我国农产品受阻绿色贸易壁垒的国内和国际原因,最后,从我国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绿色贸易壁垒,从政府和企业两个角度,提出了一些可操作性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绿色贸易壁垒;农产品出口;策略

  一、绿色贸易壁垒理论

(一)绿色贸易壁垒的概念

  绿色贸易壁垒,是指在国际贸易活动中,一国以保护自然环境、生态资源,以及人类和动植物健康为由而制定的一系列严格的环保技术标准,复杂的卫生检疫制度或采用绿色环境标志、绿色包装制度,对来自国外的产品和服务加以限制,从而达到保护本国产品和市场的目的。

(二)绿色贸易壁垒产生的原因

  绿色贸易壁垒的产生具有鲜明的时代背景,是与环境问题的国际化分不开的。由于人们长期以来无节制地攫取自然资源,采用高消耗、高投入的生产方式,严重破坏了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随着酸雨,森林被破坏,海洋区域被污染等跨地区、越国家的环境问题不断恶化,仅仅靠传统的环境技术和环境政策来防治环境问题显得越来越乏力。在这种背景下,环境因素被纳入国际贸易领域,成为防止污染转移的有效措施。这时国际间的有关贸易协议也开始考虑与环境有关的方面,并制定相应的技术法规条款。这些法规条款使成员方有权根据本国的环保水平,制定同时适用于来自其它各国的进口商品的环境标准和措施。其初衷在于通过控制及禁止对环境有害的生产工艺和设备的进口,减轻其对进口国的环境压力,本质上讲它不具有贸易壁垒的特征。但随着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政府对贸易干预不断加深,一些发达国家为了保护国内的农产品企业,以环境保护为名,在贸易规则中设置种种苛刻的绿色标准,如美国的FDA认证,日本的G标准、SG标准,欧盟的GE标准等,来防止它国农产品进入国内市场,就形成了绿色贸易壁垒。

(三)绿色贸易壁垒的基本类型

  绿色贸易壁垒的内容比较广泛,大致包括以下五种类型

(1)绿色技术标准。绿色技术标准是通过立法手段制订严格的强制性环保技术标准,限制国外不符合环保技术标准的产品进口,对贸易实施限制。这些标准都是根据发达国家生产水平和技术水平制订的,对发达国家来说,是可以达到的,但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是很难达到的,因而势必导致发展中国家的产品被拒在发达国家之外。

(2)绿色环境标志。绿色环境标志是一种在产品或其包装上的图形,是由一国政府或其授权部门按照一定的环境标准颁发的,用来表明该产品不但质量符合标准,而且在生产、使用、消费、处理过程中符合环保要求,不危害人体健康,对环境无害或危害 4

  极 小。其基本目的是引导消费者进行绿色消费,从而引导企业自觉调整产品结构采用清洁的工艺。

(3)绿色包装制度。“绿色包装”也称环境之友包装或生态包装。绿色包装一般是指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无害,能循环复用和再生利用或降解腐化,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包装。

(4)绿色卫生检疫制度。绿色卫生检疫制度是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上的。各种检疫措施不仅极为严格,而且繁琐复杂。基于保护环境和生态资源,确保人类和动植物的健康,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制订了严格的环境与技术标准。由于各国环境和技术标准的指标水平和检验方法不同,以及对检验指标设计的任意性,而使环境和技术标准可能成为绿色贸易壁垒。

(5)绿色补贴。它是指一种将资源环境费用内在化以降低外部经济效果使成本与效益尽可能在生产和经营者身上得到统一的一种手段。为了保护环境和资源,有必要将环境和资源费用计算在成本之内,使环境和资源成本内在化,发达国家还将严重污染环境的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以降低环境成本,使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成本因此而提高。

(四)绿色贸易壁垒的特点及实施条件(1)绿色贸易壁垒的特点

  绿色贸易壁垒具有其他非关税壁垒所不具有的特征: 第一,表现内容上具有合理性。贸易保护主义者抓住消费者的心理,以保护人类、动物的生命或保护环境与资源为理由,表面上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历史潮流,也迎合了绿色消费的需要,以达到其贸易保护主义的目的。

  第二,保护对象上具有广泛性。绿色贸易壁垒具有广泛的保护倾向,不仅对产品本身的质量,而且对产品从生产前的设计一直到消费后的最终处理都有限制。近年来还从产品贸易扩展到服务贸易、技术贸易等领域,呈现出无所不包的态势。

  第三,保护方式上具有隐蔽性。一些国家对某些商品质量、规格、性能和安全等规定了极为严格、繁琐和特殊的标准,检验手续繁琐复杂,而且经常变化,使外国商品难以对付和适应。其目的是利用环保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使出口方难以预见其内容及变化而难以对付和适应,但又不易产生贸易摩擦。

  第四,制订形式上具有合法性。大多数非关税壁垒不是通过公开立法来加以规定和实施,而国际贸易中的绿色贸易壁垒则有相应的法律为依据,如1994年的《技术性贸 5

  易壁垒协议》(简称TBT协议)和《实施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协议》(简称SPS协议),同时,各国还制订有本国关注的一些法规,如1989年美国实施的609条款。

  第五,动态性。发达国家所制订的绿色贸易壁垒措施会随着其贸易伙伴经济和技术水平的进步而调整,从而使得绿色贸易壁垒出现不断提高的趋势。如近年来,日本对进口大米检验的量化指标已经从1993年的20多项增加到2000年的104项。有些国家规定,当某种具有绿色标志的产品在其市场的占有率超过2096时,该国对其环境标志的要求就会做出提高的调整。

(2)绿色贸易壁垒的实施条件

  绿色贸易壁垒这种贸易保护措施,虽然能有效地阻止外国商品进入本国市场,但并不是所有国家都具有实施壁垒的条件。到目前为止,实施壁垒的主要是发达国家如欧盟、日本、美国,而受影响的主要是发展中国家如中国。这主要是因为

  首先,绿色贸易壁垒主要是通过规定高药残标准来提高农产品的市场准入门槛,如欧盟对氯霉素残留量的标准规定为—/kg,这个标准不仅是我国就是欧盟本身也很难达到标准。

  其次,实施绿色贸易壁垒要具有完善的检测体系。仅有高药残标准是不够的,必须辅以先进的检测设备、检测技术以及高素质的检测人员。具有先进的检测技术、设备可以增加应检农药的种类,以及最大限度的提高限量标准,这样就可以对低检测水平的国家形成壁垒。

  二、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

(一)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绿色贸易壁垒现状

  1、农产品出口受阻

  由于一些发达国家和一些新兴国家的严格卫生检疫制度,使我国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量等有害物质严重超标,受阻的农产品品种在日益增多,出口屡遭禁入、退货或索赔。对我国农产品实施绿色贸易壁垒的世贸组织成员已从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和欧盟等延伸到发展中成员,如韩国、新加坡等。据商务部统计,我国90%的农业及食品出口企业受国外技术贸易壁垒影响,每年损失达100亿美元左右。

  2、出口产品竞争力减弱

  发达国家为了保护本国的企业,往往通过立法手段,制定严格的强制性的技术标准,限制国外商品进口。我国企业为了获得国外的绿色标志,要支付大量的检验、测试、评

  估、购买仪器设备等费用。同时发达国家还通过设置农产品生产和加工技术标准、绿色技术标准对我国出口的农产品征收绿色关税,削弱了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如2006年5月29日,日本食品残留农业化学品肯定列表制度正式实施。这个至少涉及300种农产品、796种农业化学品(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个限量标准的制度,被称为“世界上最苛刻的农残比”制度。这无疑加大了我国食品的出口难度。

  3、包装材料和包装技术难以适应

  发达国家已经通过有关法律,建立绿色包装制度。主要内容包括:(1)以立法的形式规定禁止使用某些包装材料;(2)建立存储返还制度;(3)强制再循环或再利用等。由于这些规定是按照发达国家的国内资源条件、消费偏好等因素确定的,发展中国家必然难以适应,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像我们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的农产品出口。

(二)影响分析

  1、正面影响

(1)有利于提高我国农产品质量。我国农产品要通过绿色壁垒进入国外市场就不得不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提高产品的质量,那些农药含量高的农产品就必须被淘汰,产品更加绿色化。

(2)有利于促进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绿色壁垒所采用的技术标准通常是以先进的环保技术为基础的,我国的农产品生产者为达到这些要求,就不得不提高生产技术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因此我国的农业技术水平能够得到提高。

(3)有利于我国农产品的可持续发展。绿色壁垒是为保护环境,人类健康和生态平衡而设立,通过绿色壁垒的实施,可以促进我国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农业资源,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负面影响

(1)限制了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增长速度,使我国农产品出口量下降。我国的农产品因达不到发达国家设立的标准,许多农产品被退回或被封杀,这就大大限制了我国农产品的出口。如我国出口到日本的绿茶因农药残留量超标而被退回,出口到欧盟的蜂产品以氯霉素超标为由而遭封杀等。

(2)提高了我国农产品生产成本, 削弱了我国农产品的比较优势。我国国内的农产品生产者为达到国外的苛刻的技术安全标准,不得不增加生产成本,以及有关环境的检验、测试、认证等手续的额外费用,我国多是劳动密集型的农产品,有价格优势,而 7

  国外苛刻的技术要求就削弱了这种优势。

(3)加强了发达国家对我国农产品贸易的控制。发达国家凭借其在科技等方面的优势,制定了苛刻的贸易技术标准,限制我国农产品进入其国内市场,借保护环境之名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进行限制。

  三、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绿色贸易壁垒原因分析

  长期的“破坏性发展”使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异常严重。因此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农产品的生产环境,同时由于各种卫生、农药标准也因耕作方式不当而常常不合格,从而使中国成为遭遇绿色贸易壁垒的大国。

(一)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绿色贸易壁垒的国内原因分析

  1、我国环保意识淡薄,缺乏绿色经济观念。我国在向现代农业转化的进程中,尽管农作物的产量不断提高,但由于我国环保意识淡薄,没有及时采取有效的环保措施,致使农业的污染也日趋严重。工农业造成的19各种污染,通过周围的环境(土壤、水等)作用于农作物,使农产品受到污染,导致“问题蔬菜、问题粮食”的产生。此外,由于食品加工、包装、储运等环节设施落后,导致食品后续污染问题严重,造成食品生产前期污染未消除,后续污染依然存在的状况。然而,目前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都已建立了环境标志制度,国际标准化组织也推出ISO标准认证,其环境管理体系成为世界各国企业跨越绿色贸易壁垒的重要跳板,但我国企业并没有作出积极的反应。

  2、我国环境标准过低,农业生产企业认证能力薄弱。环境标准是有关控制污染、保护环境的各种标准的总称。在我国已有的国家标准中,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不足50%,高新技术标准严重缺乏。此外,国外标准在产品研发阶段就已开始制定,而我国的标准制定却相对滞后,周期也长,没有严格的标准制约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产品的品质。另一方面,我国农产品要进入国外市场,就需要获得国际上公认的和特定进口国家的绿色认证,一些企业担心认证会降低价格竞争能力,造成认证不积极,普遍存在侥幸的心理。如在绿色标志认证方面,我国外贸企业要获取国外认可的绿色标志,不仅要支付大量的检验、测试、评估等费用,还要支付不菲的认证申请费和标志的使用年费,使一些企业望而生畏。

  3、农产品检疫系统不健全。从中国近年来发生的假大米、冠生园劣质月饼事件到最近的“三鹿”等事件,三聚氰胺为什么在今天查出它存在于奶粉中,在其他国家关注食品安全之际,我国的卫生检疫系统却还形同虚设,更为可气的是,还有一部分官员在

  开绿灯,使中国农产品生产者对其产品本身的质量要求不高而导致农产品受阻国外的绿色贸易壁垒,因此中国的检疫系统建设势在必行。

  4、环保法律规范不健全,执法力度不够。正是由于我国法律中有关农产品各种标准的规范不健全,才使发达国家常常钻我国法律的漏洞。目前我国引进外资、进口等环节中的环境条款还不完善,对国外进口产品和外商投资企业的环境保护要求不严,对外国产品和污染密集型企业的进入管制较为宽松。且在事实上,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

(二)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绿色贸易壁垒的国际原因分析

  1、国际社会对保护生态环境和食品安全的关注日益强烈。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生态价值观被广泛接受,人们对自己的生存环境和卫生食品安全日益关注,追求高品位生活的意识也越来越强,对衣、食、住、行的要求越加严格,“绿色”成为了一种时尚,一种健康的代言。这促使发达国家政府通过立法满足国内居民的绿色需求,保护本国产品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力。为此,发达国家政府便在国内推行绿色生产、绿色营销和绿色消费,实施绿色管理,通过制定相关法律与政策,约束和限制国外未达到本国或国际环境标准的农产品进入本国市场。

  2、将同一标准使用在处于经济与科技发展不同阶段的国家。发达国家的科技水平较高,处于技术垄断地位,同时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作后盾,它们制定了众多的环保技术标准和环境标志,是想利用生产和销售绿色产品,发展绿色科技和相关服务,控制未来的世界市场。而发展中国家面临着极为迫切的经济增长甚至是温饱问题,在环保领域的缺口较大,它们既无雄厚的资金,又无可以利用的高科技手段,其环保水平尚处于初始阶段,在短期内缺乏实施同一环境标准的能力。而在两个发展水平不相等同的阶段适用同一标准,这本身就是不合理的。这就使发展中国家在环保上始终处于被动局面,导致发中国家的产品被排斥在发达国家之外,极大的制约了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环保步伐的加快。

  四、我国农产品出口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策略

(一)加强政府的宏观管理

  在突破绿色贸易壁垒过程中,政府的策略着眼于对企业的宏观调控,为企业营造便利出口的宏观条件。

  1、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和加强法律监督

  尽快出台“绿色农产品管理条例”和地方性管理条例,不断完善与之配套的法律法规,切实做到有法可依,严格执法,确实保障各项法律法规落在实处,为绿色农产品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2、加强对有关绿色贸易壁垒政策法规的研究,建立绿色壁垒预警机制

  因为绿色贸易壁垒的法规、技术标准复杂多变,政府、企业和研究机构要加强研究,建立相应的绿色壁垒数据库,就国外的政策、法规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及时作出反应,提供咨询服务和发布相关信息,供农产品出口企业参考。

  3、转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发展环保农业

  首先,扩大农产品的生产规模,调整农产品生产方式,应用高新技术,把分散的生产转向综合产业化生产,形成标准化的规模生产;其次,发展绿色环保农业,农业生产者应树立绿色观念,减少农药的使用,引用科学的、绿色的生产技术,提高环保意识,维护生态平衡。

  4、积极参与国际环境公约和国际多边协定中环境条款的谈判

  发展中国家不能寄希望于发达国家,必须自觉地参与到国际贸易和环境事务中。如,协商加入各种国际环境公约,参与修订ISO,协商制定统一的国际环境标志等,拒绝接受超过自身承受力的环境条款。注重环境外交策略的运用,充分利用《贸易技术壁垒协议》给予发展中国家的优惠待遇和WTO的贸易争端解决机制,保护我国农产品出口企业的公平贸易机会。

  5、建立优质农产品认证、标志制度

  目前,世界上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推行了环境制度。我国的农产品要想冲破绿色贸易壁垒,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可,就要通过各种国际认证,例如ISO等,主动接轨主要农产品出口国的质量卫生标准,尽快完善和实施“绿色标志”工作,以提高我国绿色农产品的覆盖面和知名度。

  6、利用世界贸易组织的“绿箱”补贴政策,保护我国的农业

  许多发达国家都利用“绿箱”补贴政策来保护自己的国内农业。我国也应在世界贸易组织规则框架内,加大政府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增强“绿箱”政策的投入,以保护我国尚不发达的农业生产力。

(二)强化企业的微观管理

  企业在面对绿色贸易壁垒时,应从自身实际出发,采用相应的措施,应对绿色贸易 10

  壁垒的阻碍。

  1、树立国际绿色营销观念

  营销观念对企业的经营起着根本性的指导作用,面对各国环境与技术标准对产品及其生产过程的要求越来越高,各国环保法规将越来越复杂和严格。许多消费者,特别是发达国家的消费者的绿色消费观念已经形成。因此,我国的农业企业必须首先树立国际绿色营销观念,才有可能突破绿色贸易壁垒。

  2、实行国际绿色营销组合

  为了满足国际目标市场的绿色消费需求,以及冲破绿色贸易壁垒,企业应组合运用绿色营销策略。如何组合运用6P'S,即产品(Produce)、价格(Price)、渠道(Place)、促销(Promotion)、权力(Power)和公共关系(Public relation),是国际绿色营销成功与否的关键。在策略上要协调地运用经济、心理、社会、政治等手段,特别是权力和公共关系,以取得国际目标市场的各有关方面(如政府部门、国会、立法机构、政党、工会、宗教机构、民间社团、宣传媒介等)的合作与支持。

  3、适时申请ISO和绿色标志认证

  ISO认证和绿色标志认证是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和冲破绿色贸易壁垒的“绿色通行证”,是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的手段。同时,申请认证还能够推动企业的内部环境体系的建立,引导企业按照绿色要求改进产品种类、生态设计、生产工艺和生产过程,推动企业的管理走向标准化、规范化和国际化,促进企业经营向可持续经营方向发展。

  结 论

  我国入世以来,在绿色农产品生产方面进行了初步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的绿色生态食品生产总量达到1000多万吨,基地4000多万亩,产值100多亿元,这些绿色食品的出口至今还没有被退回的案例。同时,随着政府加大生态农业的推广力度,我国生态示范区自本世纪初以来,基本保持平稳增长的势头。提高全民绿色和环保意识。保护环境是目前世界发展的大趋势。随着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兴起和日渐深入人心,人们的环保意识和绿色经济意识不断提高,人们对产品的环保要求越来越高。可以预见,绿色产品将是未来商品生产的主流,在国际贸易商品结构中的比重也将日益增大。绿色贸易壁垒作为国际贸易非关税壁垒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在国际贸易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熟悉,政府要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加大传媒宣传和教育力度,尤其是要增强农产品生产企业和国内消费者的环保意识,推行绿色生产和生活方式,使绿色经济意识和环境保护责任融入到每一个人的生产和生活中,以此来主动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挑战。

  参考文献

  1.《国际贸易理论》,龚关,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贸易与环境》,赵玉焕著,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如何积极应对农业绿色贸易壁垒》,李一南著,中国财政,2006年9月 4.《绿色贸易壁垒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岳利鸿著,前沿,2007年5月 5.《绿色贸易壁垒对茶业的影响和应对策略》,卢建著,新学术,2007年3月 6.《绿色贸易壁垒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张静著,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7 7.《中国发展外向型农业的思考》,王学真著,农业经济问题,2002(6)8.《国际贸易中的绿色瓶颈制约及其对策》,卢授永,杨晓光著,国际贸易问题,2003(1)9.《加入WTO:中国农业如何参与国际贸易竞争》,夏英祝著,农业经济问题,2003(3)10.《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王小兰著,《农村经济》,2004(6)11.《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分析》,罗蓉著,商业时代,2005(17)12.《入世后中国农产品出口遇到的绿色壁垒及其成因和对策》,马进军著,国际商务研究,2007(1)13.《商场现代化》,2008年31期

浅谈绿色贸易壁垒与我国纺织服装业的出口对策3

  绿色壁垒对我国纺织服装业出口的影响及其对策

【内容提要】纺织品是我国传统的出口创汇产品,我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贸易国,加入WTO 给我国纺织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国际上对纺织品和服装的环保要求也日趋严格。发达国家利用其技术上的优势, 通过立法或制定严格的环保、技术标准, 设置一系列绿色贸易壁垒, 影响了我国纺织品和服装的出口。它取代过去的关税壁垒等贸易限制成为我国纺织服装业发展对外贸易的最大障碍。本文在深入分析绿色壁垒的定义及其特点的基础上,探讨其对我国纺织服装业的影响,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绿色壁垒

  纺织服装

  出口贸易

  对策

  一、纺织服装业绿色壁垒

(一)绿色壁垒的概念。“绿色壁垒”通常表述为“绿色贸易壁垒”或“环境壁垒”,它是指各国以保护资源和环境的有关国际公约、法规、标准和本国的环境法律、法规、标准为依据,在国际贸易中对不符合国际和本国关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人类以及动植物健康保护的法律法规标准的进口商品实行限制或禁止的非关税壁垒。

(二)绿色壁垒的主要特征

  1、名义上的合理性

  绿色壁垒是以保护世界资源、环境和人类健康为名,行贸易限制和制裁措施之实。现代社会人们对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会很自然地关注环境问题,对于那些可能对环境和健康带来危害的商品和服务表现出了高度敏感性。绿色壁垒正是抓住了这一共同心理,使贸易保护在名义上和提法上有了合理性和巧妙性。

  2、形式上的合法性

  绿色壁垒虽然属于非关税壁垒的范畴,但其不同之处在于绝大部分的非关税壁垒不是通过公开立法来加以规定和实施的,而绿色壁垒措施则是以一系列国际国内公开立法作为依据和基础。国际社会通过有关国际组织及国际会议先后制定了许多多边国际环保协议、规则。它们在形成国际环保习惯法以及在对国际贸易造成冲击和影响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3、保护方式的隐蔽性 与传统的非关税壁垒措施,如进口数量与配额等相比,绿色壁垒具有更多的隐蔽性。首先,它不像配额和许可证管理措施那样,明显地带有分配上的不合理性和歧视性,不容易引起贸易摩擦。其次,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之上的各种检验标准不仅极为严格,而且烦琐复杂,使出口国难以应付和适应。

(三)纺织服装领域的主要绿色壁垒

  纺织品服装绿色壁垒指发达国家依靠较高的科学技术水平和先进的生产检测设备,以所谓保护环境和人身安全为目的,通过颁布法令或技术法规,制定高于发展中国家的强制性产品技术标准,实施环境标志和合格评定程序,对不符合它们要求的纺织品服装实施限制或拒绝进口,以对国内市场进行保护。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国际环境管理体系系统标准(ISO)。这是非强制性的,企业建立环境管理体系和申请认证完全是自愿的,是出于商业竞争、企业形象、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和改善环境绩效等需要,在其内部实施环境管理体系,以此向外界显示实力和对环境保护的态度。

  2、生态纺织品认证标准。生态纺织品是指采用对环境无害或少害的原料和生产过程所产生的对人体健康无害的纺织品。①生态纺织品国际认证(Oeko-texstandard100)。这是国际纺织环保协会制定的,目前已成为鉴定生态纺织品的重要国际标准,该标准主要是针对纺织品和服装的有害物质数量进行检测,同时还规定产品不得有发霉、高沸点汽油、鱼腥和香水等特殊气味。②生态纺织品美国认证(USCC)。这是美国质量协会与美国相关实验室联合组成的咨询机构。它按照美国相关的法律、法规,对纺织品进行检测认证,以获得美国专业实验室的检测报告和美国官方机构的认可。

  3、绿色标志。目前,全球已有40 多个国家和地区实施绿色标志制度,如德国的“蓝色天使”、加拿大的“环境选择”、日本的“生态标志”等,涉及的产品范围也越来越广,这其中也涉及到了纺织产品。其中欧盟的“生态标签”最受关注,该标签的申请标准非常严格,因此获得“生态标签”的欧盟企业数量较少。

  4、绿色法规。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以保护环境和国民的健康、安 全为由,对纺织品服装做了许多规定。

  二、绿色壁垒对我国纺织服装业的影响

(一)我国纺织服装业面对绿色壁垒的现状

  1、环保法规和标准检查、检验设备落后。与发达国家不断制定各种环保法规和标准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在保护人身安全和环保方面的法律很少,即使有也欠具体。比如涉及复杂要求的甲醛含量,我国不同的行业、部门各自制定不同的要求。有的仅要求少于 300ppm,没有与国际标准接轨的强制性标准.目前我国的纺织品检测标准与国外也有很大差别,尤其是对产品有害物质的检测还没有形成规定。同时由于检测设备落后,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在检测技术方法的广泛性、准确性和可靠性上也与国外有较大的差距。这样,使中国的纺织品服装出口在品质获得绿色壁垒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不了解国外的标准所致,国际认可方面遇到了者多的困难。

  2、纺织设备技术。整体水平不高,我国纺织服装类企业没有足够的资金去更新设备,引进先进技术,使环境竞争力大不如人。目前,属于20世纪 80年代水平的棉纺设备仍有2/3,发达国家的清梳联合机占有率为 50%,我国仅占 14%;发达国家的自动络筒、无梭织机占有率均在 90%以上,我国仅占32%、%。我国毛纺和印染行业仅有10%的设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纺纱、织布、印染、制衣各环节上,电脑过程控制系统和电脑辅助设计系统拥有率很低。现代纺织技术向设备高速化、自动化、生产清洁化方向发展,传统技术和新技术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这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我国的纺织品生产不能满足国际市场绿色纺织品的需求。

  3、企业环保意识和观念淡薄。目前我国7万多纺织企业中,只有200多家企业获得国际生态纺织品标准(0ek0-Tex Standard 100)认证证书,并且,这其中大部分还是外贸企业和外商独资或合资企业获得的。纺织行业中的上游企业 ——原料商、面料商、印染制造 商、辅料商等却很少有积极申请生态纺织认证的。我国国家工商局在德国政府颁布偶氮染料禁令后,曾对国内的印染纺织品生产企业就德国禁用的l18种偶氮染料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其中有104种正在广泛使用。这些数据说明我国企业的环保意识普遍较差。许多厂商仍停留在纺织服装款式设计的层面上,多数厂商只是对面料色泽、挺括度、手感等外观质量和消费者能直接感受到的透气、吸湿、防皱等服 用性能有所要求,而从环保、安全等方面考虑得不多,对席卷全球的绿色消费浪潮缺乏敏感,对国外的绿色贸易壁垒缺乏足够的重视。

  4、产品的质量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有差距。中国纺织产品的整体水平与国际水平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然而,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中国纺织品的总体质量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一些差距,大体上表现在几个方面:第一,中国纺织品的整体技术创新点不如发达国家的同类产品。中国大多纺织企业的产品开发投入不足,少数企业以仿造代替开发,片面追求效益,不重视知识产权保护,产品有局部风格雷同的现象;第二,中国纺织染整加工技术虽然近年来取得长足进步,但整体水平仍落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高档的概念仅限于高支高密和强力,对织物风格重视不够;第三,中国纺织品质量总体不够稳定,同类产品的档次差距过大,采用产品质量标准过多,产品质量稳定性和再现性差。这使企业在面对绿色壁垒时,产品缺乏国际竞争力。

(二)绿色壁垒对我国纺织服装业的影响

  由于发达国家之间的环保技术水平较接近,许多发达国家之间还制定了相同的环境标准及检测方法,使用统一的环境标志等,因此,发达国家之间基本上不存在绿色壁垒。而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由于环保技术水平同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发达国家制定的名目繁杂的环保标准是我国纺织服装产品难以逾越的绿色屏障,严重影响了我国纺织服装产品的出口获利。

  1.产品极易遭遇市场准入限制

  目前,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主要对象为欧盟、美国、日本,而以欧、美、日为代表的这些发

  达国家和地区凭借其先进的环保技术优势,通过立法或制定苛刻的环境技术标准,对我国及其它发展中国家的纺织服装产品实施准入限制的趋势日渐明显,如我国纺织服装企业不积极应对,就很可能会因为达不到这些国家的市场准入条件而无法进入目标市场甚至被迫退出目标市场,这使得我国纺织服装企业在这些国家的市场拓展步履维艰,且原有的出口市场面临萎缩的威胁。

  2.削弱我国出口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为达到发达国家的环境标准,我国纺织服装企业要加强人力资源建设,促进对引进的先进技术和设备的消化吸收,且应不断进行技术和设备的自主研发改造,以形成一整套完善的纺织品服装绿色生产工艺,在此过程中,企业需要进行大量的资金投入。而且,企业在申请认证过程中,由于我国国内缺乏权威的认证机构和对技术标准动态变化的畅通的信息,欧美等发达国家若以限制我国纺织品服装进口为目的,有意设置各种绿色技术壁垒,实行歧视政策,如不执行事先通报制度,实行苛刻和非公平的认证程序等,这些都将使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外增加大量成本。而我国纺织服装产品出口一向以低廉的价格作为主要的竞争优势,出口成本的增加,势必削弱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3.引发贸易争端

  绿色壁垒由于具有名义上的合法性、手段上的隐蔽性、发展上的动态性等特征,故已成为发达国家和地区实施贸易保护的主要措施,由绿色壁垒引发的贸易争端呈现不断上升趋势,在世界贸易组织的争端解决案例中大部分是与绿色壁垒有关的。

  三、我国纺织服装业出口突破绿色壁垒的对策

  由于绿色贸易壁垒迎合世界绿色发展潮流,符合世界贸易组织相关规则,具有名义上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因而这种非关税壁垒还将长期存在。面对这种趋势,我国政府和纺织服装业亟待增强环保意识,采取措施积极应对,以冲破贸易壁垒的限制。

(一)政府对策

  由于纺织服装行业是一个传统行业, 并且行业壁垒相对较高, 这就需要政府的协助。

  1、积极参与国际贸易与环境事务。作为发展中国家中有影响的大国,我国应当积极参与国际环境与贸易关系的协调、谈判及规则的制定,抵制以“环境保护”为名的贸易保护主义,努力弥补现存国际规则中的缺陷,消除歧视性壁垒的合法性依据。

  另外,充分利用WTO对发展中国家的优惠待遇原则,通过各种形式的发展中国家间组织,在制定贸易与环境协议的谈判中强调发展中国家应享有差别与更优惠的待遇,抵制发达国家提出的过高环境标准。

  2、制定并完善立法标准。只有加强环境与生态保护立法,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1)加快我国环境保护法律与国际接轨的步伐。我国现行环境保护立法存在不完善和立法空白,与国际环境立法有较大差距。(2)完善我国纺织服装标准体系。目前,我国现有纺织品和服装标准难以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特别是进出口贸易的要求。因此,要制定和完善纺织生态标准及相关法规,争取在国际标准中体现中国技术水平,达到国际互认、相互衔接且接近国际先进标准。(3)建立我国的环境标志认证制度,加快与国际环境标准接轨步伐。环境标志作为保护环境的一项新措施,已得到国际社会普遍认可。我国要加快环境标志的认证工作并将其纳入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参加有关环境标准相互承认的协议,为实现国际普遍互认作准备。

  3、进行环保宣传和绿色信息的搜集。目前, 我国纺织服装生产企业的绿色意识还不够强, 需要政府部门进行环保宣传, 采取相应措施促使企业关注国际技术标准和变更动态, 以尽快、及时地改进技术。同时还要做好绿色信息的搜集——建立绿色服装与面料数据库。该数据库应包括产品生命周期中与环境、经济、技术、对策等有关的数据与知识, 例如服装的材料成分、材料对环境影响值等等。有了这一数据库, 就会使我国纺织服装企业及时了解和掌握国际上最新的纺织印染技术和信息, 将绿色技术应用到生产加工当中。

  4、加强纺织品检测监控力度, 创建国际认可的纺织服装产品检验机构。目前, 中国绝大部分专业检验机构并未获得国际间实验室互认协议的认可, 而且国内相关标准中某些内容、监测项目和技术条件与国际通行标准之间存在一定差异, 使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在品质方面获得国际认可遭遇诸多困难。企业通常是通过一些中介机构或直接将样品送到国外进行监测而获得相应检测报告和认证的, 这样不仅时间长、花费多, 而且还会由于对相关法规、条例和标准不熟悉而事倍功半。很多纺织服装企业还因其高额的费用而打了退堂鼓。所以, 在我国创建属于自己的国际认可的纺织品检测机构是当务之急。

(二)企业对策

  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对于绿色壁垒的认识已经确立, 但在应对方面还不够重视。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应对。

  1、转变市场观念,理性认识现状

  要从根本上来说大多数国家施行新的贸易标准及其相关制度,仍然体现了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类健康的良好愿望。只有利用这些国际规范条件派生出来的不合理的国别环境标准以及以此为依据设置的贸易障碍才构成绿色壁垒。当国际绿色贸易大潮滚滚而来时,任何国家都很难置身其外。作为中国纺织服装行业企业,要冲破绿色壁垒,首先必须顺应这股绿色潮流。我们反对的是滥用绿色壁垒的不正当行为。我国纺织服装业产品因为重金属超标而被对方国家拒绝入境之类的事件,不能认为是对方故意设置绿色壁垒。相反,应当及时转变观念,重新审视发展与环保的关系,制定出口可持续发展战略,推动企业开发绿色产品,加速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在此,我特别提出“绿色营销”的概念,我希望国内的纺织服装出口企业能够转变观念,顺应市场的新发展新变化。

  2、开拓多元市场,降低出口风险

  要分散过于集中的出口市场,从欧美等发达国家扩展到世界其它进入门槛较低的国家和地区。同时,实行原产地多元化,鼓励技术和管理水平相对较高的企业到海外设厂,并建议将投资重点主要定位于经济一体化区域和纺织服装产品出口的主要市场上,实行从纺纱织布、染整、纺织品深加工或成衣制作一条龙经营模式,就地生产,就地销售,将技术壁垒的不利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

  我国已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贸易自由化程度得到提高, 发达国家的商品进入我国的各种贸易壁垒也在逐步降低。但绿色壁垒却限制了我国最主要的出口创汇行业

—— 纺织服装行业的产品出口, 为了降低绿色壁垒给该行业带来的不利影响, 需要企业在各方面的努力, 也需要政府在政策方面的支持, 这样才可能使我国外贸纺织服装行业顺利发展。

【参考文献】

[ 1 ] 李敏,论我国纺织服装业应对国际绿色壁垒的策略,经贸论坛,2007,(10)。[ 2 ] 艾芳、祝兴平: 《纺织服装业“碰壁”之后图“破壁”》,载《经济日报》2002 年10 月23 日。

[ 3] 王其中,新时期纺织品绿色贸易壁垒的思考,经贸论坛,。[ 4] 王必成,绿色壁垒对我国纺织服装业出口的影响与对策,产业经济。[ 5] 黄建忠: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年版。

浅谈绿色贸易壁垒与我国纺织服装业的出口对策3篇 绿色贸易壁垒对服装出口的影响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