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吾小秘【www.wxiaomi.cn】,您身边的文字小秘书!

品德与社会教研组教研计划

时间:

品德与社会教研组教研计划3篇 小学思想品德教研组计划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品德与社会教研组教研计划3篇 小学思想品德教研组计划,供大家阅读。

品德与社会教研组教研计划3篇 小学思想品德教研组计划

品德与社会教研组教研计划1

  科学、品德与社会、教研组计划

  桃溪镇桃溪中心小学

  2013年 2月

  杜英华

  科学、品德与社会、教研组计划

  一、工作思路

  本学期,要更进一步全面贯彻新课程理念,深化课程改革;围绕课程实施中的显现的实际问题的解决而展开行之有效的教研活动;专业指导与学术性、群众性研讨并行,面与点共进。要认真研究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深入了解并及时解决教学中的困难和问题,总结、推广教学经验,探索教学规律,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专业水平和中小学课程建设与管理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学校的综合学科质量。

  二、主要工作

  小学科学学科:

(一)加强课程建设,提升课程实施水平

  1、继续认真学习《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在读懂、读通《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组织教师开展专题性“科学概念”的研讨。

  2、认真做好新教材的培训工作,指导教师吃透新教材,全面把握新教材编写意图。

  3、结合身边科学、学生生活的综合实践活动和校本课程的开发、科学(常识)学科的课堂教学评价新标准的执行和修正、校本教研的途径和方法等,积极开展专题研究。

(二)改善教研方式,提高教研质量

  1、改革传统教研方式,调动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与教师共同协商、平等对话,指导教师自主开展教研活动,充分发挥教科研基地学校和各校科学(常识)学科中心组的研究与辐射作用,提高教研质量。

  2、加强对学校教研组工作的指导,定期检查学校教研组的工作。

  3、进一步加强区科学(常识)教研中心组建设,定期开展学术沙龙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营造良好学术氛围,为各种不同类型的教师交流教育教学改革的经验,探讨自身素质提高的途径和方式提供条件和机会。

  4、征集信息技术与科学学科教学整合最佳教学设计,积极发现、总结、推广教学第一线教师的教学改革成果。

(三)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课题研究为抓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1、探索小学科学(常识)学科课题研究的原则和方法,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性。使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本节课上完成。

  2、重点做好青年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课题研究的指导工作。

(四)改革评价方式,完善评价体系,促进校本课程不断发展

  1、不断完善小学科学(常识)学科学生学业评价体系。对评价内容、评价形式等方面进行大胆改革,逐步建立学生学业(学生成长)记录袋,逐步实行质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逐步改变只关注学生学业成绩的单一总结性的考核评价方式,着眼于充分全面了解学生,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关注个别差异,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探索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

  2、引导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激发在自审、反思基础上的自评,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3、加强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益问题的研究,构建符合本地实际、促进教师和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五)通过多种途径,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1、根据国家教育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度安排,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培训。

  2、以大矸小学、东海实验学校为龙头,积极探索提高小学科学(常识)学科教学质量的途径和方法,采取积极措施,改善小学阶段的评价制度,大面积稳步提高小学教学水平。

  3、继续开展科学新教材的教学研讨活动。

  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

  1、各校要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和《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使每个教师理解和掌握课程的基本理念、性质、特点、目标、内容、原则、教学评价及实施等。切实抓好品德与生活(社会)这门课程的建设。

  2、树立新的课程观,正确使用教材。品德与生活(社会)是一门活动型综合课程,它具有思想性、科学性、生活性、国情性、活动性、主体性、综合性、开放性、实践性、生成性。因此,使用教科书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不能教成“看图说话”;②借助主题活动图创造性地设计教学活动;③准确理解主题活动图的实质和目标;④准确把握主题活动图的线索;⑤以《纲要》和课程标准为首要依据和指导思想。

  3、加强教学研究。各校要健全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含思品学科)教研组,领导亲自挂帅,任课教师积极参与,定期组织开展教研活动,不断实践、研究、总结经验,确保课程改革的实验顺利推进。

  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开展小学品德学科区教坛新秀评比活动,提高教师把握教材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

  三、主要工作安排:

  九月份:

  1、新课程培训总结、资料归类

  2、学科中心组成员活动

  3、科学教案论文评比

  十月份:

  1、小学科学课堂探究有效性研讨

  2、品德与社会学科课堂活动有效策略研讨

  3、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质量提升研讨

  十一月份:

  1、品德与社会情景测试研讨

  2、关于小学科学试题小结

  十二月份:

  1、优秀案例评比

  2、期末学科考试题目,应如何渗透在课堂上。

  3、小学科学教案评比

  4、学科中心组长会议:学期总结、下学期工作安排

品德与社会教研组教研计划2

《品德与社会》教研组工作计划

  品社教研组

  一、指导思想

  依据教研室工作计划以及学校工作的布置,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以实施新课程改革为中心,以学科建设为主线,全面提升我校品德课程教师队伍素质。特别强调面向全体学生,提高课堂的时效性和针对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具体工作措施和要求

  1、认真备课:

  通过学习135教学模式,力求改变教师的备课方式,提高教师的备课质量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1)备课力求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案中重在突出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应设计出学生自学的提示,使其通过自学掌握课本上的内容,然后根据学生自学结果,取舍讲述内容。这样既发挥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又可以将时间用于补充、深化教学重难点,从而充分体现课堂的时效性。

(2)备课时应设计出准确的课后练习,巩固学生的课上收获,真正实现堂堂清。

(3)青年教师备课时还应重视教学过程的反思,能及时地写出教学中有质量的反思,向反思型的教师方向迈进。

(4)积极开展集体备课活动,以参与式备课活动方式为主,充分利用教师的集体智慧,共同解决教学中的难题,优化教学设计,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2、认真上课:

(1)课堂教学中积极营造新的课堂文化:营造课堂学习的合作文化,倡导共建共享;营造课堂学习的对话文化,倡导对话与协商;营造课堂学习的探究体验文化,倡导感悟、发现与创新;营造课堂延伸的践履文化,倡导生活的再次回归,让践履文化改变学生生活的每一天。在课堂教学回归生活世界后,通过课堂的开放,课堂文化的营造,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真正体现课程的价值。

(2)要求教师改变传统单一和机械的接受性学习方式,运用多媒体和网络等先进手段进行教学。

(3)加强教研组内的课堂教学研究,积极参加各类教学展示,开展教学观摩,交流实施经验。并通过这样的活动充分展示不同教师的先进经验,同时为教师提供展示的舞台。并通过说课、评课等环节实现组内成员共同成长,共同提升的目标。

  3、形成教研氛围:

(1)积极开展听课、评课活动,鼓励教师在教学中注重信息技术的运用,结合我校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向课外延伸活动,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

(2)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校园网建设,主动提供品生、品社的科学信息,并充分运用现代技术进行网上学习、交流等。

  4、坚持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加强业务理论学习,更新知识,拓宽知识面,提高专业素养。继续读一本有关教育理论的书籍,并认真作好笔记,期末写出学习心得。

  引导教师严格执行和落实国家课程标准,要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使每个教师理解和掌握课程的基本理念、性质、特点、目标、内容、原则、教学评价及实施等,切实抓好品德与生活这门课程的建设。

  三、具体工作安排

  第一周制定学科教研工作计划;学习135课堂教学模式,谈感受。

  第二周集体备课。

  第三周研究如何备教学目标,设计课堂练习。

  第四、五、六周组内听评课。

  第七、八周针对课堂教学中遇到的问题,集中交流。

  第九周期中考试,写试卷分析。

  第十周五一假期。

  第十一周教师基本功展示。

  第十二、十三周观摩课活动,请教研员指导。

  第十四周讨论如何制定复习计划。

  第十五周请教研员解答疑难问题。

  第十六周知识竞赛。

  第十七周探索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交流经验。

  第十八周教研工作总结。

品德与社会教研组教研计划3

  品德与社会教研工作计划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工作以市、镇教研工作精神为指导,以镇教研计划为参考进行本教研组计划。

  二、主要工作及措施

  1、加强学科培训,提高课程意识。组织教师继续认真学习《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使每位教师理解和掌握课程的基本理念、性质、特点、目标、内容、原则、教学评价等,切实抓好这门课程的建设。

  2、充分利用教研活动时间,广泛开展研讨,解决教师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从问题和需要出发,加强专题研究,创新研讨形式,提高研讨质量。

  3、以“和谐高效课堂”为旗帜,大力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活动。一是要加强小课题研究,切实制定可操作、符合时代要求的高效标准;二是按照有利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学生的成长,有利于减轻老师的工作负担的原则,大胆进行教学常规改革,切实实现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的转变,有效地突破课程改革的难点。

  三、月活动安排(与全镇品德教研同步进行):

  九月份:

  1、制定本镇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教研工作计划。

  2、各学校各年级制定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计划。

  3、进行全镇第一次教研活动。

  十月份:

  1、常规听课、进一步落实品德与社会教学和谐高效课堂的研究。

  2、根据镇里的安排开展本学科活动。

  十一月份:

  课堂教学观摩活动。

  十二月份:

  拟定期末试卷。

  元月份:

  学期工作总结与反思。

品德与社会教研组教研计划3篇 小学思想品德教研组计划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