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吾小秘【www.wxiaomi.cn】,您身边的文字小秘书!

从古诗文看古时的生态理念

时间:

从古诗文看古时的生态理念7篇 关于生态文明的古诗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从古诗文看古时的生态理念7篇 关于生态文明的古诗,以供借鉴。

从古诗文看古时的生态理念7篇 关于生态文明的古诗

从古诗文看古时的生态理念1

  从我国的生态现状看农业可持续发展

  一、目前我国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 1、水土流失面积有增无减.据有关资料介绍,建国以来,虽然水土流失面积已治理了58万平方公里,但全国水土流失总面积由建国初期的116万平方公里增加到现在的.367万平方公里,治理的速度小于破坏的速度.每年流失泥沙50亿吨,泥沙带走的氮、磷、钾相当于我国每年化肥的总量.受水土流失威胁的耕地占耕地总面积的1/3.

作 者:王军 ?作者单位:农四师六十三团?刊 名:兵团建设?英文刊名:BINGTUAN JIANSHE?年,卷(期):?“”(2)?分类号:F3?关键词:?

从古诗文看古时的生态理念2

  人生:1岁闪亮登场,10岁天天向上,20岁远大理想,30岁基本定向,40岁发奋图强, 50岁处处吃香,60岁告老还乡,70岁打打麻将,80岁晒晒太阳,90岁躺在床上,100岁挂在墙,这段话充分诠释了人生是一个过程,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工作侧重。

  那销售工作是不是一个过程呢?当然是。销售工作也是一个工作流程,基本上可分为以下五个阶段:建立关系、探寻现状.客户需求、导入产品、解决疑虑、试探成交。

[销售流程图]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销售理念也不断进步,基本上可分为以下四种理念:促销、推销、关系营销、顾问式销售。观念的转变使得销售人员在销售过程中对销售流程有了不同的侧重点。

[不同的理念不同的销售侧重]

  促销:侧重点是销售的成交阶段

  促销又被称作销售促进,作用在于对产品施加推力,使产品能够更快地进入市场和扩大市场促进交易。

  促销以企业利益为出发点,以迅速销售迅速成交为终结点。

  销售策略偏重现在买可以多得到什么、不买的话会失去什么,

  推销:侧重点是导入产品阶段

  推销人员通过帮助或说服等手段,促使顾客采取购买行为的活动过程, 基本不考虑产品适应性及客户需求,一种已经过时十年的销售方式。

  推销以企业利益为出发点,以说服客户购买为终结点。

  销售策略偏重这是什么而不会考虑这可以给你带来什么利益。

  关系营销:侧重点是建立关系

  融合价值与附加价值,以策略先行,配合以先帮客户解决问题、帮助客户创造和提升价值,换来客户的认同及对产品提供者生意的长期照顾。

  关系营销以企业利益为出发点,以建立良好关系获得长期合作为终结点。

  销售策略偏重建立客户关系一定程度上忽略了产品本身的价值。

  顾问式销售:侧重点是探寻现状、挖掘需求阶段

  销售人员以专业销售技巧进行产品介绍的同时,运用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说服能力完成客户的要求,并预见客户的未来需求,提出积极建议的销售方法。

  顾问式销售以客户利益为出发点,以为客户解决问题并且获得客户高度满意为终结点。

从古诗文看古时的生态理念3

  从《格萨尔》看藏民族的生态观

  在经济全球化的当今世界,人们越来越重视保护自己所生存的生态环境,愈来愈觉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与自然有序均衡发展的重要性.殊不知,在这个星球上,生活着这样一个特殊的民族--藏族,自古以来,他们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以独特的'方式保护着大自然,近而产生了独特的生态保护意识,深深地影响着世世代代的藏族人民,藏族史诗正是反映了藏民族独特的生态观.

作 者:索南卓玛 Sonam Drolma ?作者单位:青海省研究所?刊 名:西藏研究? PKU CSSCI英文刊名:TIBETAN STUDIES?年,卷(期):?“”(2)?分类号:X171?关键词: 的知识脉络' >??藏民族 ??生态观 ?

从古诗文看古时的生态理念4

  从价值论看生态伦理价值主体

  当代人类面临的生态危机迫使人类重新审视自己的`价值取向与行为方式,从价值主体论、价值客体论和价值关系论三个维度审视生态伦理价值主体,为其合法性进行必要的价值观论证:并非认识论主体才是价值主体;生物体是一个价值体系;生态系统就是一个价值系统.

作 者:王金柱 ?作者单位:内蒙古大学人文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1?刊 名: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PKU CSSCI英文刊名: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年,卷(期):?36(1)?分类号:N031?关键词:生态哲学 ??生态伦理 ??价值主体 ??生态系统 ?

从古诗文看古时的生态理念5

  从证券法发行监管体制改革看监管理念的作用

  摘要: 我国的证券发行监管制度作为我国资本市场的基础性和保障性制度, 经历了从审批制到现在核准制的演变历程。但面对资本市场的巨大变化和未来发展需求, 现今的核准制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不适应性, 在证券法的修改过程中, 对证券发行监管制度进行改革的呼声越来越大。从审批制到核准制再到即将要施行的注册制, 证券发行监管制度的演变体现了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不同需求。同时, 立足当前, 在向注册制发展的证券发行监管体制改革也体现了当下证券法修改背景下新的监管理念的作用和启示。

  关键词: 证券发行体制; 注册制; 监管理念;

  一、我国证券发行监管体制的演进历程

( 一) 审批制

  我国的证券发行监管制度最早采取的是审批制, 根据时间先后分为额度制和指标管理。额度制是指“地方政府在国家下达的发行规模内审批地方企业的发行申请, 中央企业的发行审批则由相关主管部门在与申请企业所在地的地方政府协商后进行审批;中央企业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都应在收到申请之日起三十个工作日内作出决定及抄送证券委; 通过的发行申请交证监会复审; 自收到复审申请之日起二十个工作内, 证监会应出具意见书并抄送证券委”的发行审批制度。

  额度制产生的历史背景主要在于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 改革者早期将证券市场定位于改革“试验田”的性质认识, 为了防止改革的风险而以“总量控制”的方式进行资本市场的改革。在额度制之后, 中央政府加强了证券监管, 从原先地方企业从地方政府获得中央政府分配的上市额度就能上市的做法被“地方预选、中央认可”的方式所替代。随着中国证券市场的进步, 审批制的弊端愈加凸显, 而行政审批也留下了寻租空间, 行政化配置资源致使股市丧失了投资功能, 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滞缓。

( 二) 核准制

  证监会于 年3 月颁布了《股票发行核准程序》, 标志着证券发行监管制度从审批制演变成核准制。核准制取消了原先行政化分配上市额度的办法, 采用主承销商推荐、发审委表决、证监会核准的方式。根据时间阶段的不同, 核准制分为早期的通道制和目前采取的保荐制。通道制, 具有“形式核准, 名义审查”的特点, 行政审批色彩浓厚, 主要按照资质的不同进行划分, 不同资质的证券公司在不同的通道发行上市。而当前的保荐制则是由证券公司作为保荐机构推荐上市。

  核准制虽是中央政府根据证券市场外部条件的变化而做出的一种“自我改革”措施, 取消了原先由行政计划分配上市额度的做法, 是在一定程度上对市场所指责的“审批制”暗箱操作所做的制度性回应, 但是它并不能根本解决发行股票不由市场决定的问题, 发行人只有在获得证券监管机关的“发行批文”后才可能获得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安排。在此监管实践背景下, 核准制还是申请企业们眼中的“审批制”, 沦为只是监管者们眼中的“核准制”。

( 三) 注册制

  注册制, 又称为申报制或登记制, 是指发行人在公开发行前, 按照法律的规定向证券发行监管机关提交与发行有关的文件, 若监管机关未在规定期限内提出异议, 则证券发行申请即时生效。注册制强调形式审查原则和公开原则, 监管部门要求发行人依照相关规定全面、真实、准确地提供资料, 但不对其投资价值进行判断。

  与核准制相比, 注册制有许多不同, 核准制遵行准则主义 ( regulatory philosophy) , 强调实质审核, 注册制遵行公开主义 ( full disclosure philosophy) , 要求发行人披露并申报发行证券的一切信息, 而监管部门仅进行形式审查。选择采取何种发审体制应具体到特定国家的特定时期, 对不同发审制度的运行状况及市场情况进行分析后再进行决定。

  二、注册制的改革方向和主要内容

( 一) 信息披露制度的改变

  注册制下的信息披露审查, 与审批制及核准制的根本区别是角度不同。审批是对投资价值等进行实质判断; 但注册制只是审查企业信息披露的真实、准确和完整。此次改革, 以信息披露为中心、以投资者需求为导向、审查机关归位尽责, 即对企业实质性的判断由企业和中介机构负责, 意味着审核机关不再背书。企业的真实情况需要由中介机构和企业负责, 审查机关不再负责。在此基础上, 强化相关主体的责任。具体审查上, 如下:

  一是要求企业披露对投资者决策影响重大的信息。如盈利能力、持续盈利能力等投资者需要的'信息。

  二是审查招股说明书、财务报表等注册文件。

  三是设置文件的内容和格式、注册清单。

( 二) 发行监管与上市监管的分离

  在现行发行监管体制中, 发行审和上市审合一, 通过了发行审相当于便取得了上市资格。但是在实践中, 证券发行与上市完全不同, 前者解决的是发行人如何把股票出售给投资者的问题, 是发行人与投资者之间的博弈过程, 而后者解决的却是购买股票的初始投资者如何有效进行二次交易的问题, 是投资者与投资者之间围绕证券价值估值的博弈过程。

  证券发行和证券上市不仅分属不同环节, 而且还分别代表不同市场主体在不同阶段的利益诉求。证券发行是发行人与证券认购人之间的博弈, 证券上市则是投资者与投资者之间就证券交易所产生的一种博弈。而由于发行与上市所属环节、代表利益诉求及监管需求的不同, 发行与上市的监管也理应有所区别, 应当将发行监管和上市监管相分离。

( 三) 监管主体的转变

  在我国, 证券市场仍由政府自上而下主导, 常设代理人即中国证监会, 其非普通的监管者, 还承担了为证券市场搭建制度框架的职责。但随着新的证券法修改, 在注册制下由谁来监管的问题又引起了广泛的讨论, 呼声最高的就是证监会和交易所, 而不管由谁审查都各有利弊。若由交易所进行审查, 其优势之一是距离市场近, 二是人力资源丰富, 三是交易所更具灵活性。而从劣势上看, 交易所的公权力较少, 地位低于证监会, 相应的权威性较低。

  纵观全球证券市场, 可主要划分为三种模式: 一是美国模式, 即以证监会为主导; 二是中国香港模式, 交易所审查; 三是中国台湾模式, 有些是证监会, 有些是交易所。在美国模式中, 再融资由证监会审查, 交易所不审查。在中国香港模式中, 主要由港交所审查, 采取双重承揽制。企业送交两份材料, 一份送香港证交所, 一份送证监会。而在中国台湾模式中, 发行上市由交易所严格审查, 不仅书面审查, 还有实质自由裁量权, 交易所可以到企业现场检查。

  而在注册制改革下, 中国证券市场究竟该学习何种模式仍旧是一个未决的问题。其中有一种声音呼声很高, 即主要交由证券交易所进行审查, 而证监会保留相关权利, 包括制定规则的权利、监督交易所的权利以及对证券交易所的最终否决权。

  三、从证券发行监管体制改革看监管理念的作用

( 一) 监管理念的重要地位

  监管理念是资本市场的基石, 也是监管成败的关键, 目前的证券发行监管制度仍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证券监管的核心即维护公正、公开、公平的市场秩序, 保障投资者的权益, 促进市场的健康发展。

  证券发行监管的两大目标就是既要保证证券产品质量, 又要保障证券交易秩序。为了保证证券产品的质量, 立法者应确立发行人门槛和推行强制性信息披露, 政府进行审核把关, 投行、会计师、律师、评估师担任看门人, 大股东及董事及经营层的诚信义务, 建立完善股票退市制度, 并加紧对信息欺诈的责任追究。为了保证证券交易秩序, 证券应集中统一进行交易, 防止内幕交易和市场操纵等行为, 建立完善的责任追究机制。

  因此将监管理念运用于注册制改革, 也就是证券发行监管体制改革中更加显得分外重要, 其中的重点和难点就在于利益触动和权利分配。证券发行监管体制改革的历程, 也是调节政府和市场关系的过程, 只有处理好简政放权、放松管制与加强监管之间的关系, 才能真正地既能激发市场的活力, 又能使政府起到保障作用。

( 二) 监管理念对证券发行监管体制改革的启示

  1、以市场化为导向, 进一步培育和完善市场机制。

  经过一系列的综合改革和市场发展, 发展的制约因素基本已经解决, 证券市场正向多元开放的方向发展。同时, 证券市场内部的市场化机制逐渐发挥影响, 证券市场制度建设的方向也向培育和完善市场机制转移。与此相对应的, 证券法改革也日益重视优化升级资本市场的机制建设和外部环境建设, 并将关注的重点转移到完善培育市场机制上。

  2、厘清监管边界, 提高监管能力和水平。

  证券发行监管原先的配套制度和思维方式日益无法满足证券市场的深层监管需求, 相应的监管手段和方式也面临市场规模扩大与监管资源不足的矛盾。所以证券发行监管体制的设计一方面要积极扩展范围, 将宏观审慎监管和微观灵活监管有机结合, 同时还要厘清监管边界, 处理好自律监管、行政监管与市场自我约束的关系。

  3、强化投资者保护, 构建全面的配套法律责任制度。

  保护投资者利益, 是证券法的第一宗旨, 也是证券市场得以有机发展的基础所在。我国与保护投资者利益相配套的机制和制度建设相对薄弱, 在当下证券发行监管体制改革的讨论中, 实务界和理论界皆强调了投资者保护的重要性。现行的证券发行监管体制在投资者保护上已经做出了一定的尝试, 但已有的民事责任制度对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的作用不大, 因此需要统筹考虑投资者权益保护的全面性和完整性, 构建有效的配套法律责任制度。

  四、结语

  面对未来几年的转型发展需要, 保持平稳增长和实现社会经济转型是最严峻的挑战。目前在市场监管中, 监管理念和方式还带有比较浓厚的管制色彩, 不能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 执法的及时性、有效性、权威性、规范性需要继续增强。

  证券市场作为经济社会的重要资源配置场所, 是中国经济社会转型的重大突破口。而此次证券发行监管体制改革作为此次证券法修改的一个窗口, 更应抓住历史机遇, 引入新的监管理念深化改革, 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及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以激发市场活力, 保障改革的顺利进行和平稳过渡。

  参考文献

[1]高建宁.我国证券发行监管制度的演变及评析[J].现代经济探讨, 2005 (8)

[2]郑.论证券发行监管的改革路径——兼论注册制的争论、困境及制度设计[J].证券法苑, (5)

[3]申冲.我国证券发行审核法律制度的问题与改革[D].湖南大学, 2011

[4]建国, 唐建平.中国股票上市发行监管制度变迁:一个博弈论解释[J].世界经济, 2005 (2)

[5]郭明新.中美证券发行制度比较研究[J].东北亚论坛, 2005 (7)

从古诗文看古时的生态理念6

  浅析从柏拉图的教育理念看中国当代教育论文

【论文摘要】根据柏拉图的教育理念,本文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分析中国当代教育,讨论教育目的论,结合各阶段的教育模式,找出中国当代教育中存在的不足,从而探讨一条更健康的发展之路。

【论文关键词】柏拉图 以人为本 教育

  古稀腊著名的哲学家柏拉图以其不朽的哲学思想流芳后世。他的思想体系博大精深,他之后几个世纪的西方哲学都是对他的思想的注解。在其思想宝库中,闪耀的东西很多,比如哲学,政治学,伦理学,文艺理论,心理学等。柏拉图的教育理念也非常优秀:当代教育中很多科学的方法就是来源于柏拉图的思想。回顾中国当代教育,柏拉图的教育理念可以给我们很多启示。

  一

  柏拉图不满于当时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的混乱与缺憾,极力主张建立一个由哲学家统治的国家。这样的哲学家―国王是经过精心培育,层层筛选产生的。这个培育、筛选过程就涉及到了教育问题。在柏拉图看来,“社会是由那些有能力彼此补充的人为了满足相互的需要而产生的”[1]。统治者要使国家功能完整协调地发挥,就必须培养相应的人才来从事各项工作。也就是说,国家要有意识有步骤地培养各类人才,特别要注重对哲学家―国王的培养,来为理想国家服务。这些人才必须具备对国家有利的才能和品德。虽然这种主观上为国家的教育目的在客观上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但是这是技能上的“全面”发展,而非真正意义上的完善。因此,这种教育理念也存在着弊端:它会造成国人的模式化,人们会缺乏个性,过于单纯等,不利于个人真正的全面发展。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越来越重视教育,对教育目的论的理解也更全面了。从建国初的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到改革开放以来的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这样的教育目的与柏拉图为城邦国家培养生产者、保卫者和管理者的教育目的差别不大,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柏拉图的教育理念是其渊源。其实,把人单纯地看作是劳动力,似乎有些功利主义的阴影。它忽略了人的自我价值,忽略了人本身要求发展和完善自己的愿望,忽略了人的自我价值。幸好,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认识到了传统教育的弊端。在人本主义思想的指导下,他们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作为对传统教育的补充。现代教育中的人本主义思想“是从尊重人的权利,发展人的潜能,使人获得完善,增进人本身的幸福的角度提出的”[2]。如果说注重社会劳动力的再生产的传统教育是主调的话,那倡导人本主义思想的新型教育观就是和音,这两部分的协调一致才能奏出和谐美妙的乐章。

  二

  柏拉图在其著作《理想国》中大量论述教育问题。他认为理想的生活只有在理想的社会里才能实现,而理想的社会依赖于社会秩序和统一的教育体制。要实现哲学家当国王的理想,就必须教育培养出能胜任这一伟业的人才来。“教育是一种积极的手段,统治者可以运用它来朝着正确的方向塑造人性,从而创造一个和谐协调的国家。”[3]教育问题在柏拉图的理论体系中是非常重要的。他的教育模式基本上与西方文化中各种社会等级的传统教育模式相似:与生俱来的社会地位决定一个人受教育的机会。柏拉图说上天在铸造人的时候在土里添加了不同的成分,因而造就了不同种类的人。黄金加载统治者身上,白银加载辅助者和军人身上,农民和工匠身上的则是铁和铜。虽然他说:“如果农民工人的后辈中间发现其天赋中有金有银者,他们就要重视他,把他提升到护卫者或辅助者中间去”[4],但柏拉图在提倡义务教育和基础教育以及公立教育的时候,最重视的仍是高等教育,即为培养黄金统治者和白银保卫者所需的教育。具体到各教育阶段上,柏拉图的观点是一开始就给所有儿童均等的教育机会。10岁以下的儿童的课程就是游戏、运动和音乐。音乐和体育贯穿了这整个教育阶段。体育课锻炼身体,并间接培养自制和勇敢这样一些品质;音乐课直接训练精神。由于灵魂可以在音乐中找到和谐和韵律,甚至可能是公正,柏拉图强调音乐的纯正性,要求教授给儿童的音乐要么是模仿勇敢的人的,要么是模仿好话,“从善如流”的。10岁以上的儿童要与亲人隔离,以免受到父母不良习惯的影响。要开始学习认字、阅读、道德教育、算术、天文学和几何学。20岁以上的学生,要参加全国选拨,这包括理论考试和实践考核。被选中的青年人要考察其是否有辩证法的天赋,在身体、性格、心灵等方面再训练;落选的人被分配去做国家的经济工作,从事比如农业和手工业等。30岁时参加第二次选拔,落选的人担任辅助人员,如政府里的文职人员,军官等;选中的人再学习五年辩证法后,会被分配到基层工作约十五年,之后就可以当哲学家―国王了。由此可见,培养人才的周期是相当长的。也就是说,教育是而且应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育家应当根据各个年龄阶段学生智力体力等情况制定教育计划,培养国家所需人才。

  中国的教育发展很快,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文盲半文盲的比例急剧下降,学龄儿童入学率不断升高,大专院校学生在校人数不断突破历史纪录,专业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的数量在不断提高。教育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都有很大进步。然而,这种以高考作为检验人才的手段的教育体制正逐渐暴露出诸多弊端。比如很多学生高分低能,碰到实际问题找不出解决的方案;更多学生偏科严重,学理者忽视文科,学文者痛恨理科;还有考试选拨造成的学生压力过大,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等等。这些问题,都是不利于人的全面协调发展的,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相悖。如果这一趋势继续恶化,它不仅会造成个人的巨大损失,还可能会影响到教育为国家培养人才的计划,因为这样的“人才”可能只会做题而已。在国际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国家要保持较强的竞争力关键就是靠人才。这样的人才是复合型的,不断完善的,极具潜能的`人才。所以,教育以人为本,在尊重人的权利,给个人受教育的权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进步的同时,给国家培养急需的人才。也就是说,和音润饰主调,发展主调,最终使整个乐章更加精彩美妙。如何强化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呢?接下来还是从教育的各个阶段说起。

  首先,幼儿园的教育应以玩耍为主。“爱玩耍是幼小动物,无论是人类或其他动物,最显著的特征。”[5]众多科学家和教育家的实验实践证明,玩耍有利于儿童大脑的发育,也有助于他们体格的发育。而过早地给儿童灌输知识可能造成

  学习兴趣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厌学等症状。所以,幼儿教育应重玩轻学,给儿童一个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童年。然后,中小学应继续推广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不仅仅是在学生中开展兴趣小组,唱唱歌,跳跳舞而已,更不是为了应付教育部门的检查而开展的活动。它必须是以提高学生素质为目的的,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各方面协调发展的教育。在德育方面,要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和民主热情,互助互爱,善良,勇敢,自信等品格;智育方面,培养学生自学和独立思考的能力,特别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将填鸭式教育转换为启发式教育;体育方面,呼吁学生加强身体锻炼,并制定相应的制度来规范;美育方面,给学生提供足够的美育材料,培养学生的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总之,素质教育就是要形成一个以智育为核心,促进德体美相应协调发展的教育。国家应以改革高考来优化素质教育。职业学校和一些大专院校应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注重理论的实际运用和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本科院校要为国家、市场培养相应的高品质人才。同时,给学生继续得到素质教育的机会,使他们陶冶情操,完善自我。本科教育还应给研究生教育准备理论基础,尽量把大众教育和精英教育结合起来。最后,硕士生、博士生的教育应注重培养学术人才,以国内外学术研究需要为方向,而不要以一时的市场效益为指导,注重国家高尖端人才的培养和储备,以国家社会的长远发展为导向。此外,还应认识到品性教育的一贯性和智力教育、能力教育的阶段性,根据这一特征,制定各阶段的教育目标和规划,自始至终重视学生的品德熏陶和品格塑造,而有阶段有目标地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不让学生负担过重而导致潜能丧失。

  三

  现在,中国仍存在普及教育与高等教育,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矛盾。这些矛盾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比如学校培养的才智平庸的毕业生过多,就业单位急需人才匮乏;考试,特别是高考,给学生、老师、家长造成的巨大负担和心理压力;国民素质还比较低,公众意识缺乏,等等。所幸,政府和教育部门已经注意到了这些问题,有识之士振臂疾呼改革中国教育。很多改革试点项目在各大中小学运行,成绩喜人,期待进一步的推广。

  总之,中国教育应走一条健康发展的路子,即保证为国家提供素质高能力强的建设者,同时给个人充分的受教育机会,帮助个人完善自我实现自我价值。走好这条路,可以以柏拉图的教育思想为蓝本,以人本主义教育论为补充,借鉴他国先进经验,结合古今中外的优秀成果。

  参考文献

[1][3]乔治?霍兰?萨拜因.政治学说史[M].盛奎安,译.

[2]马兆掌.现代教育论[M].杭州.

[4]柏拉图.理想国[M].郭斌和,张竹明,译.北京.

[5]伯特兰?罗素.教育论[M].靳建国,译.

从古诗文看古时的生态理念7

  从新课改中,看园长管理理念的转变

  当前,新课改牵动着无数颗关注的心,课改已成为大家讨论的热门话题。作为一名园长,要在改革的浪潮中把握时代脉搏,让幼儿园始终处于不断向上的发展态势,感悟到园长的管理理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方法,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制约着每一位老师,制约着幼儿园的发展。因此,以新课改为契机,进行有效的管理,改变现有的管理模式,需要我们管理者对自己的管理思路、行为重新审视、思考和实践。

  一、课改中的幼儿园自主发展

  管理者理念的转变是推进幼儿园自主发展的关键

  1、由管转化为导

  长期以来,园长一直扮演着监督、检查和评价者的角色,而教师也习惯处于一种被监督、被检查及被评价的地位,过多的条条框框在某种程度上束缚了教师的手脚。随着时间的流逝,教师们渐渐丧失了自我思考、自我理解和自我决策的能力,从而使教师与园长都处于一种被动的地位。新课改对教师专业化水平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管理者要从一个检查者、评价者的角色中调整出来,成为教师开展课改的支持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及时向教师传递信息,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现代化管理思想。并由过去办公室化的管理转为现场管理,帮助教师从幼儿的反馈中分析教育行为的适宜性,帮助教师学会反思,运用理论分析教育现象,使教师从经验走向理性,引导教师讲孩子的故事,分析孩子的言行,寻找适合孩子发展的教育。

  2、由单项的影响转化为双向的互动

  在对教师开展指导的过程中,着力改变园长“一言堂”,让教师只带耳朵和笔记本被动听和记的状况,力求达到一种双向互动的学习氛围。每月一次的答疑活动是教师一个阶段反思的聚焦,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我们将教师个体产生的疑惑由大家共同来解答,教师在畅谈中放飞思想,在群体智慧的碰撞下形成更强的教师个体。以一名合作者的身份加入到教师的行列中,成为她们忠实的、有能力的合作伙伴,倾听她们的声音、赏识她们的表现、探知她们的秘密、了解她们的需求、解除她们的疑惑、分享她们的经验,与她们一起求索、假设,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和方法,形成一种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共同体,营造一种双向互动的学习氛围。

  3、由划一的课程转化为弹性的课程

  现实的课程管理模式中,统一的目标管理、一刀切的要求及安排得满满的幼儿作息,促使教师把精力集中在完成形式化的、静态式的教育计划上,放在应付上级各部门及园长的检查上,而忽视了关注孩子动态发展的实际需要,更限制了教师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将原来划一的课程转化为弹性的课程,即:允许教师根据本班实际自主选择内容、设计教学活动及教育策略;允许教师根据幼儿动态的学习过程和兴趣变化调整活动进程;允许教师根据活动内容和学习需要灵活安排时间与空间。如:在作息安排上,我们注重原则性,把握好“两餐一点、二小时户外活动、场地的安排和各课程间的平衡”,然后将活动安排的自主权交给教师,允许教师作灵活、适当的调整。由于将课程权下移,教师的创造潜能被充分激发。现在教师们常常会去思考:我该怎么做?我为什么这么做?我还可以怎么做?怎么做才能做得更好?此外,还应根据不同层次能力的教师提出计划制定上的不同要求。如:新教师制定计划是流程式的,有经验的教师制定计划是块状式的,骨干教师则给予一定的自由度,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课改中的教师教育行为的转变

  预设与生成这两者的有机结合,是课改新的课程形成方式。预设与生成要求教师根据目标及幼儿的需要和已有的经验以及在与环境相互作用中生成活动。通过分段、分组,群体与个体之间的学习研究,教师的教育行为发生了变化。

  1、关注幼儿的兴趣

  对幼儿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幼儿才会积极关注、主动思考,进而采取积极的行动。如今,我们的教师改变了过去只会预设、只会按照事先制定好的教学进度备课、上课的习惯,学会把眼睛关注孩子的“寻常时刻”、关注幼儿发展的“机会之窗”,及时地将生成活动引入幼儿园课程。如:在一次秋游前夕,孩子们在自由活动中讨论着:“这次秋游去哪里?你准备带些什么东西?”等一些话题,此时,教师及时把握住教育的契机,便有了“秋游计划”这一活动的生成。由于活动的内容和孩子密切相关,整个活动实现了以幼儿为主体的地位。活动中幼儿有争论、有矛盾、也有不完美的.地方,但是如果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问题,则体现了“重过程”的理念,孩子们在制定计划,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表达表现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和提高,其中不仅是口语的表达,更有用符号表达自己想法的能力。此外,幼儿的交往能力、收集信息能力、分工合作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锻炼与提高,整个活动给了孩子很广阔的活动空间,放大了有价值的教育过程。

  2、注重环境的创设

  幼儿的学习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进行的,教师正是通过对环境的利用与创设来引导并促进幼儿的主体性等多方面得以发展。然而,在以往的环境创设中,教师们为了追求一种美化与装饰,把布置的任务都由自己包办了,而忽视了环境这一独特的教育功能及幼儿主体性的发挥。因此,如何让孩子与环境产生更多的互动,使环境为孩子的发展发挥更多的作用成为了我们研讨的重点。

  教师们力图通过环境材料的丰富性、多样性和层次性,推动幼儿自主的活动。如:有一位孩子在玩瓶子的过程中,发现装着不同物资的瓶子摇出的声音是不相同的,他兴奋极了,忙着找来伙伴让他们一起欣赏、敲击,从中体验到的是成功的喜悦。如今在环境创设中,教师们力求将环境与课程相匹配,重视环境在组织实施中的作用,把环境作为一种课程来设计、探索,由师生共同交互构建环境。宽松的环境、开放的空间,为孩子的发展提供了温暖的阳光、充足的水分和肥沃的土壤。

  3、重视幼儿多种表征能力的培养

  在一日活动中,教师们开始注重利用多种媒介,让孩子表达多种想法与情感,激发幼儿的多种表达。如:前段时间一直接连不断下着雨,教室里挂满了各种各样的伞,在自由活动中孩子们不停地讨论着关于伞的问题,教师及时关注孩子的兴趣点,开展了伞的活动探索。在经历伞的种类、用途等谈话之后,引导孩子利用多种媒介设计出了一款款奇妙而又新颖的伞。有利用各种绘画手段设计的会飞的伞、带电风扇的伞,有用积木搭的为盲人引路的伞,有用泥工制作的母子伞,还有放烟花的伞等。教师们不仅注重活动内容和形式的整合,还从孩子稚嫩的作品和表达中捕捉教育契机,力图让孩子从情感、品德、能力等诸方面都得到渗透发展,从而培养幼儿的多种表征,为每个孩子的发展提供舞台,看到孩子发展的潜力。

  三、课改中的实地式培训

  教师在理解教育理念的同时,他们普遍认为把理论转化为教育实践难度很大,往往无所适从。管理者应走进教育第一线,用有目的和随机相结合的方法,捕捉教师的教育行为→倾听教师的想法、仔细观察教师的做法→提出质疑,层层追问→耐心等待教师的回应→提供策略→用教育理论解读教师的教育行为。

  例如:小班曾老师说新年过后,小朋友都在比划谁长高了?还争着与老师比,兴趣很高。立即捕捉到老师无意间的话题,提出问题“怎样创设环境让孩子既可以自己测身高又可以与同伴比?”,老师说:“用有趣的标尺。”于是,追问:“怎样把整合的教育目标融入其中?”在耐心等待教师的回应,在不断的思想碰撞中,曾老师创设了《你长高了吗?》的教育环境:按照小班身高的标准,把达标线以上用绿色块面表示,没有达标的用另外一种色块表示。每个孩子在测量后,把自己的照片贴在相应的位置。这样做了以后,孩子们更关注的是怎样使自己长高,于是促进了孩子用餐、午睡、运动兴趣的提高和习惯的养成,效果很好。

  把教师的教育实录,作为园本培训的课程

  长期以来园本培训都以讲座、听报告等形式进行,对教师的指导缺乏实践性和针对性,使教师理论与实践相脱节。我们在现场诊断、实地培训,互动对话的过程中,发现教师有很多无效的案头工作。这些案头工作既增加了教师的负担,又影响了她们教育探索的热情和教育实践能力。我们认识到在新课改中要改变这种状况。

  为了使园本培训更具有实效性,我们在减轻教师案头工作,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去研究孩子这个方面作了一些尝试。我们要求教师用实录的方法记录孩子的表征行为、探索行为以及教师自己的分析和教育策略、教育效果等。为了便于教师的记录,我们采用照片实录、图画实录、文字实录的形式,一事一议,鼓励教师讲述自己关于教育的故事,由于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教师看着这些实例就可以实践,并启发教师对教育行为的反思,触类旁通产生更多的教育策略。因此教育实例同时也成为我园培养教师把理论向实践转化的园本教材。

  多渠道尝试,让家长参与、支持幼儿园课程的开发和实施

  根据新课改的精神,幼儿园应该加强与家长的密切合作,使家长成为我们的合作伙伴。如何实施是一个难题?我们的做法是:让家长多渠道地参与到我们的主题活动中,这样既能让家长了解新课改,又能增强家长工作的有效性。

  在开展“我的爸爸、妈妈”的主题活动中,孩子们收集家长各种信息,我们把有价值的、有针对性的信息作为家长参与的资源。为此我们开展了牙科医生、设计师等进入孩子课堂的活动,并在全体家长中广泛宣传。通过这个活动,既让家长在参与中了解了新课改的精神,又让孩子在过程中扩大了知识面,增强了学习兴趣。

  在家长园地的创设中,改变了以教师为主提供教育内容的模式,而是更多的在与家长的多种交流中,捕捉、记录、汇总、分析家长普遍关注的问题,使之成为教师指导家长的主要内容。这样,增强了家长工作的有效性,使家长园地成为教师与家长平等对话,共同关注孩子发展的平台。

  教师们把有价值的关于家长工作的实例,用照片和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成为教师做好家长工作的园本课程。

  以上只是我们在学习实施新课改精神过程中的一些措施与总结,我们深深感到身负的教育重任,剖析自我,也看到了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困惑,需要我们下一步进行改进。

  1、 加强教育管理机制中自我管理机制、激励管理机制的健全,使管理更具人性化、科学化。

  2、 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提高要适应教改的需要和形势的需要。

  3、 如何促使园本的特色理论得到丰富与发展,如何完善本园品牌特色,需要作进一步的思考。

  当然,我们只是刚刚起步,还存在许多问题,更需要不断探索、不断反思,总结经验教训,走好坚实的每一步。

从古诗文看古时的生态理念7篇 关于生态文明的古诗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