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吾小秘【www.wxiaomi.cn】,您身边的文字小秘书!

丹论语心得体会

时间:

丹论语心得体会(精选6篇)

丹论语心得体会 篇1

  今年假期,我有幸读了一遍。说它是一本薄薄的小书,真的不假。虽然字印斗大,加上注释和翻译,总共只有220页。想想这样一本小书,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若放置在那些厚如馒头、重如砖头、印刷精美如绣花枕头的大部分头中。真是不起眼。想象一下,这样一本薄薄的小书,却统治了中国近20个世纪,是中国的历史吗?可见《论语》是一本应该百读、细读的好书。

  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一篇文章:学习和实习不是快乐的。有些朋友来自远方,不是快乐的。人们不知道,也不知道。他们不是绅士?这句话的意思是:这意味着学习后经常复习。这不是一件快乐的事吗?有朋友从远处来不值得快乐吗?别人不理解你,你不生气。这不是绅士吗?

  我认为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应该把学习当作一件快乐的事情,努力学习。当你的朋友来到你家时,你也应该非常高兴,热情地对待它。当别人不理解你时,你不能生气,但要耐心地向别人解释你的理解,这样你就是一个绅士。

  《论语》这本书很好,他告诉我们很多事实,它可以让你高尚的道德品质,让我们学到很多。普通人把《论语》作为经,认为它是圣人的话,而不是文学理论。但从文学的角度来看,《论语》的文学价值很高。

丹论语心得体会 篇2

  翻开这本蕴含中国传统道德思想的《论语》,便有阵阵淡雅古香迎面扑来,令人心生向往,甘愿遨游在这几千年前的文字话语中,去感悟演奏生命哲理的乐章,洗涤去我们内心的浮躁和杂念,回归本真。

  不同的人读《论语》会有不同的感悟和收获,而我从中获得了学习之道和为人处世。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告诉我们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会因为不能深刻理解书本的意义而不能合理有效利用书本的知识,甚至会陷入迷茫。而如果一味空想而不去进行实实在在地学习和钻研,则终究是沙上建塔,一无所得。身为学生的我们需要将思考与学习同时进行,我们要把我们从书本上所学的知识通过自己的思考变成我们自己的知识和思想,而通过思考我们不仅能知到自己还有那方面是缺失的,并进一步学习来完善自己的不足。而且思考也是对我们所学的东西是否正确的思考,学习过程中难免不会有错误的知识,因此我们需要自我的思考,而不是一味的接受错误知识。在学习方面还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意为知道就是知到,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学习最忌讳的是不懂装懂,学习是自己的,不是别人的,你知不知道也只有你自己清楚,所以我们不能欺骗自己,不懂也不会有人笑话你,人们只会笑话那些装懂的人。

  在为人处世方面,我觉得《论语》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最好概括与总结。人际交往时我们就应注意当某些事我们自己都做不到时,便不能要求别人去做到。人应该有宽广的胸怀,待人处事之时不能心胸狭窄,而要宽宏大量,推己及人。如果是自己所不欲的,硬推给他人,不仅会破坏与他人的关系,也会将事情弄得僵持而不可收拾。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应该坚持这种原则,这是尊重他人和平等待人的体现。

《论语》是儒家文学的经典之一,它还有很多价值等着我们去发掘,还有许多内容等着我们去学习和解读。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我们不需学《论语》去治理天下,但我们可以学习君子修身之道和孝敬父母之道,这对我们的道德还是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品中华传统文学,学中华传统美德。

丹论语心得体会 篇3

  论语心得――“礼”,说到“礼”字,很自然我们会想到“礼貌”、“礼节”等词语。“礼”的本义是社会规范和道德标准。在儒家看来,礼是个体生存的根本,正如孔子所说,“不学礼,无以立。”礼,是一切的根本,我们万事都要以礼为先。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圣明的君主治理国家,他们的大事小事都做得恰当。如果有行不通的地方变为恰当而求恰当,用规矩制度来加以节制。如果一个君主以礼治国,大到国家政治格局不会动荡,小到百姓生活不会出现偷盗之事。正所谓“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如也。君在,qe如也,与与如也。

  君子使用臣子,臣子服侍君主。君主应该以礼来使用臣子,臣子应该忠心的服侍君主。君主应当知人善任,虚心纳谏。臣子应当尽心尽力,忠心爱国,为国家大业出谋划策。臣子上朝时,君主没有到来,同下大夫说话时应呈现温和而快乐的样子。同上大夫说话,因呈现出正直而恭敬的样子。等到君主来的时候,因呈现出恭敬而心中不安的样子,行步安详的样子。这便是君臣之礼,臣对君恭敬,君对臣赏识。共同为国家大业付出,使得天下百姓安居乐业。

  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

  行乡饮酒礼后,要等老年人都出去之后,自己这才出去。这是对长者的尊敬以及对自己行为的约束。不与长者计较,对长者保持尊敬,虚心向长者学习,让自己品格得以升华。这便是礼。

  虽然我们已经进入二十一世纪,不再是君主制国家。但在那个时代,礼制非常重要。君与民之间的礼,使得百姓安居乐业。君与臣之间的礼,促进国家兴旺发达。民与民之间的礼,增进人们之间的感情。然而在这个浮躁的世界,礼已经逐渐淡化,邻里之间没有往来,对待亲人态度冷漠,对待老者态度敷衍。这都是我们应该修正的行为。我们应该懂礼,用礼,以友好的方式待人,以奉献的精神报效国家!

丹论语心得体会 篇4

  学,是孔子教书的首要。每一个人不论他是职位高低贵贱,只要他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他就可以做我们的老师。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不耻下问如今成为一种摆设。不懂得你问了吗?如果你觉得像别人请教问题就低人一等,那你这样的学习态度永远也学不好。真正的学习是用自己的主动,不卑不亢的态度去请教,达到学习的态目的。

  学会了学习,学到了知识,接下来就是学以致用灵活运用自己所学知识,把所学的知识落到实处,正处。不要让知识去支配你!不要做一个被动者,同时也要学会权变,让学习的知识,智慧,品德融为一体!

  还要善于反省自己,该说的话该做的事,说了没有做了没有;不该说的,不该做的是不是也去说了也去做了!要以一个正确的态度衡量自己,看清自己。我觉得这点对我影响很大!

  孔子还有最重要的思想,那就是分享。雨果也说过,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就有两种思想。新东方总裁于洪敏的成就得益于他的众多朋友的支持,而知些朋友的支持就来自于洪敏在大学时期的乐于分享,所以他需要的时候他的朋友就从世界各处纷至沓来,成就了新东方,成就了俞洪敏

  孔子的思想博大精深,我粗浅的阅读可能都不能体会其精神的九牛一毛但是《论语》告诉我要做一个有理想有智慧,有诚信的人,一个守恒的,内心忠诚的人,这样才能安安心心,堂堂正正的行走于人世间!( 文章

丹论语心得体会 篇5

  孔子主张以礼治国。春秋时期礼崩乐坏,所谓僭越的事情不断发生。孔子坚决维护周礼,大夫季平子私自用天子礼乐“八佾舞于庭”,孔子闻之大发脾气道:“是可忍,孰不可忍也。”他要求正名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企图通过正名分来匡正每个人的行为,建立一个和谐而有秩序的社会。孔子要求“为国以礼”,也是德政思想的一种体现。

  他反对以高压手段维护统治,主张好的政治是“以德”、“以礼”来引导民众,形成一种和谐的社会氛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对普通民众施以礼,突破了奴隶社会“礼不下大夫”的限制,具有进步的历史意义。

丹论语心得体会 篇6

  《论语》教学已接近尾声,惭愧的是由于主客观的种种原因,对于这个新课程我并没有采用很新的教法,主要采用的还是教师串讲的古文传统教法,所以关于《论语》的文化内涵也主要是以我的评析为主。但今天在上《高山仰止》篇的时候,我尝试了“学生评《论语》"的方式,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昨天用一课时疏通字词的基础上,我布置了一个回家作业,让学生在《高山仰止》篇中挑选一则自己读来最有感触的章节进行评点,在章节的空白处写上自己的心得。今天的课一开始,我发现大多数学生的课文上能有思考过的痕迹,我又给了学生三分钟时间进一步整理思路,组织语言。接下来我就把话语权交给了学生,想不到学生的点评既有广度又有深度,既能对一章内容进行多角度评点,又能将多个章节融会贯通,结合起来评点,既能读出《论语》的积极意义,又能读出其中的局限性,思想的光芒实在另我惊喜!

  比如第章,学生既能读出编者把这章放在《高山仰止》篇的用意,又能结合对孔子身平的了解,从政治目的方面分析这章。

  又如第章,对孔子这句“若由也,不得其死然。”学生有截然不同的两种观点:有学生认为孔子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这话说得过于直接,欠方法性;而另有学生认为正是这样直接毫无掩饰的话语,可以看出孔子与学生的关系亲密,是师生,更是父子。

  再如第章,关于孔子的学说叔孙武叔不能理解的问题,有学生就联系到了现在经典文学无人问津,快餐文学畅销的问题,呼吁同学要静下心来读经典。

  ……

  当然,有些学生的点评由于对文本理解的偏差,说的是“歪理”,但绝大多数能切中要害,有的甚至不逊于某些大家,而且学生的有些评点是我在备课过程中没有想到的,却也能让我感觉言之成理,让我真切得感觉到了“教学相长”的涵义。

  总之,一次简单的尝试,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很多时候我们老说学生不会说,是我们没有放心让学生说。我相信:给他们一个平台,他们的思想将光芒万丈!

丹论语心得体会(精选6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